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城市文化与文物的理解。
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城市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增强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文物的认知和保护介绍文物的定义和分类。
讨论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3. 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分析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介绍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及其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城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的看法。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城市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深入了解城市文化与文物之间的关系。
3. 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和处理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信息。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对城市文化与文物的理解程度。
2. 研究报告和演示文稿:关注学生在报告中对城市文化与文物的分析和论述,评估他们的理解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提供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基础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不同城市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互联网资源:提供一些可靠的互联网资源,帮助学生收集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信息。
4. 图书馆资源: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查找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相关资料。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案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并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挑战。
一、概念和意义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身份和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1. 法律保护: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来确立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限制损坏、盗窃或非法交易文化遗产的行为,并建立相关机构负责执行和监督这些法规的实施。
2. 技术保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3D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以减少对原件的磨损和破坏。
3. 物质保护:对文化遗产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其原汁原味,使之能够长久保存下去。
4.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文化遗产传承的方法1. 传统技艺传承:通过培训、学徒制等方式将传统的手艺和技能传授给后人,确保它们能够得以延续下去。
2. 口述传承:通过口述的方式将历史、传统故事和知识传授给后人,保留文化的口头传统。
3. 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承: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学术传承,将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促进学术领域的发展。
4.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1. 人为破坏: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对文化遗产进行损坏、破坏或非法交易,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构成威胁。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3. 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有些国家或地区缺乏这方面的支持。
4. 跨国文化传承和保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存在着跨国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正
参考:点明作者着重从保护城市建筑方面来谈文物与文化,从而明确了要谈论的范围。
解析:文物与文化是既相联系又不能完全等同的,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和内涵。本文着重从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新旧事物之间的矛盾上来谈的,明确了城市保护中的文物与文化的不同内涵,从而使人们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难点理解:
1.如何理解“有一种说法:到美国去看新的,到欧洲去看老的;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在美国想未来的事,在欧洲想历史的事。”一句的含义?
参考:表明美国的现代化文明与欧洲厚重的历史感。
解析: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无论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水平;欧洲的历史悠久,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可以代表古代文化。人们到达这些地区,往往能触景生情,各种感情油然而生。
课文小结:
这篇文化随笔,形式上比较自由,由考察中的所见所闻生发开去,重在表达独特的发现,抒发内心深刻的感受和思想见解。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介绍了在参观巴黎老街时所体会到的浓重的历史感,从而感受到了巴黎人先进的文化观念,悟出了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之所在。作者还介绍了巴黎人在保护城市文化中所走过的道路,这对我们的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作者对巴黎城市保护的记叙不单是为了宣扬巴黎人的精神更主要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也能从中吸取经验在自己国家的城市保护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表明作者时时关注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从而也表明文章的写作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章节名称:《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城市的文物与文化》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6.“除了巴黎人,谁还会这样想?我们?”谈谈你对最后一段是如何理解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第二课时,研学,完成研学任务。
一周后,第三课时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文化遗产的推荐和评价。
2.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树立保护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大雁塔秦兵马俑华清池等。
二、学生自学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分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节日: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结合华清池研学,写出相关的报告。
3.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1.学生搜集有关华清池的历史知识,为研学做准备。
2.熟悉学校设计的有关华清池研学的作业设计。
3.制定自己研学注意内容。
4.熟读《长恨歌》,为经典诵读做好准备。
五、学生利用网络开始准备。
第二课时:内容:研学之旅目标:1.通过实地研学,了解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2.树立自觉保护遗产的意识,并能从中学习知识。
3.经典诵读,传承文化。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一、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中的文物和文化,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城市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文化遗产。
四、教学内容:1. 城市文物的定义和分类2. 城市文化的特点和内涵3.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4. 我国城市文化的典型案例分析5. 学生所在地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特点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城市文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物的价值。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提出具体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城市文化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文物与文化特点。
2. 学生结合自身所在地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城市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所在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保护贡献力量,提出具体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物与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城市文物与文化。
五、课后作业:2. 结合所学内容,为所在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保护提出建议。
北京文化教案
北京文化教案教案名称:探索北京的文化之旅教案目标:1. 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2. 理解北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3. 培养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和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1. 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概述。
2. 北京的文化遗产介绍。
3. 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
4. 北京的特色食品和节日。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述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2. 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或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北京的印象。
2. 分享北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
二、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概述(20分钟)1. 教师讲述北京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
2.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北京的文化遗产介绍(30分钟)1.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京的文化遗产进行介绍。
2.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简短的报告。
3. 学生进行展示,并互相提问、交流。
四、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30分钟)1. 教师介绍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皮影戏等。
2. 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
3. 小组合作,学生选择一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表演或创作。
五、北京的特色食品和节日(30分钟)1. 教师介绍北京的特色食品和传统节日,如烤鸭、春节等。
2. 学生讨论北京的传统食品和节日对于北京文化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北京特色食品或节日。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概括学到的新知识和见解。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北京文化的思考和展望。
教学评估:1.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分享来评估他们对北京文化的理解。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综合评价。
拓展资源:1. 邀请一位来自北京的讲解员来学校进行文化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与北京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明确:整个西安城,充满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将这个特点分为两个部分,既“旧文物”和“新的象征”再进行讨论。
2、(提问)这个“旧文物”有什么魅力?明确:气派不倒到,风范犹存。
(最具古城魅力)3、(提问)这种“气派不到,风范犹存”是通过哪些事物透露出来的呢?(讨论)明确: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四合院文化:最古老的艺术(秦腔、皮影、木偶)、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
4、(提问)“整个西安城,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这里所说的“新”从哪里体现出来的?明确:①西安的科技人才云集,产生了众多的全球也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②关心国事,放眼全球。
(三)分析西安人的特点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西安人会有这种特征?明确:这是古都赋予的秉性。
(历史文化底蕴的熏染)2、(提问)文中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这是古都赋予的秉性”?显示回答,教师明确3、(提问)整个第四节写出了西安城古老的文化对西安人的影响,那对于客居西安的作者来说,西安城对他有什么影响?明确:一切都在于历史对话,调整我的时空所在,圆满我的生命状态。
认真研读课文,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意识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拓展延伸(约20分钟)欣赏西安的风光短片进一步了解西安的古都风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内涵的。
中国各地的人文景观教案
中国各地的人文景观教案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各地都散布着极具人文景观特色的地方。
这些景观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和传承。
本教案将分析中国各地的人文景观,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教学价值,以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二、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之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故宫博物院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它是一座庞大的古代宫殿群,建于明朝,曾是中国的皇宫。
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瓷器、织锦、字画等。
教育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参观展览、文物复制品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三、西安:兵马俑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兵马俑是西安著名的人文景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
这些兵马俑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陪葬品,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士兵和艺术的杰作。
带领学生前往兵马俑博物馆,可以让他们亲眼观察古代兵器和阵型,深入了解秦始皇和秦代的历史意义。
四、苏州:古典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
在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园艺的独特魅力,体会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感。
通过参观园林、进行绘画和诗歌创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黄山:自然与文化相融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旅游胜地。
这座山脉以其奇特的地貌和秀丽的风景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
黄山融合了自然风光和古代文化,其附近还有一些古村落和寺庙,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的精华。
带领学生到黄山登山、观景、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可以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与文化的和谐相融。
六、广州:岭南文化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城市,也是岭南地区的文化中心。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中的文物,知道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文物,尊重历史,珍视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物的定义与特点2. 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 城市中的文物4. 文物的保护与传承5. 城市文化的概念与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物的定义、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城市中的文物和城市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城市文物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相关内容。
2. 课件:制作课件,配合讲解。
3. 案例素材:收集城市文物案例,用于分析。
4. 讨论话题:准备与城市文化相关的话题,用于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物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对文物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中的文物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中的文化现象,分享自己的观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城市文物的资料,加深对城市文物的了解。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物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文物的实际感受。
2.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我为保护文物献一策”征文活动,提高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3. 邀请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文物与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第一章:城市与文物1.1 教学目标:了解城市的定义与特点理解文物的概念与价值1.2 教学内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与文物的关系文物的种类与特点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的定义与特点,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讲解文物的概念与价值,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城市的文化遗产2.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掌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法2.2 教学内容: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传承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价值,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探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传承,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
第三章:城市的博物馆与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博物馆的定义与功能掌握艺术在城市中的作用与表现形式3.2 教学内容:博物馆的定义与功能艺术的城市表现形式博物馆的参观与欣赏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博物馆的定义与功能,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艺术在城市中的作用与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讲解博物馆的参观与欣赏技巧,可以通过模拟参观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四章:城市的文化节日与活动4.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节日的意义与影响掌握城市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方法4.2 教学内容:文化节日的概念与意义城市文化活动的类型与组织文化活动的管理与推广4.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节日的意义与影响,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城市文化活动的类型与组织,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讲解文化活动的管理与推广方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一、教学目标1.认识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影响。
3.掌握城市规划与文化传承的基本知识。
4.认识城市文化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象征,也是现代生活的载体,在城市中的一切都充满着现代文明的气息。
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是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中国历史文化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影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建筑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如紫禁城、长城、城隍庙等,这些都是中国城市文化的重要遗产。
现代城市在建设中也应该注重借鉴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使城市建设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3.城市规划与文化传承的基本知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也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基础。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考虑当地文化特色,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城市建设中。
同时,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以维护城市文化的连续性。
4.城市文化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城市文化保护是一个大问题,不同城市在文化保护方面的成就和挑战也不同。
一些城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好,比如北京和南京。
一些城市的文化保护水平较低,城市文化传承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城市拆迁、盗窃文物等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规范保护与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
2.小组讨论法。
3.观摩法。
4.研究法。
四、实施步骤1.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探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文化保护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班级内讨论如何挖掘当地文化资源。
3.通过观摩法,让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和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展览,加深他们对城市文化传承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主课件配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主课件配套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研究身边的文化遗产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素材导入图片展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乐山大佛秦兵马俑布达拉宫二、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结着配合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按照上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对城市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 文物的定义与分类3. 文物的价值与鉴赏4. 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5. 文物保护的意义与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文化、文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城市文化和文物案例,提高学生的认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物保护的方法。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建筑等,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城市的文化与文物》相关内容。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
3. 实物或图片:展示城市文化和文物的实物或图片。
4. 实地考察地点:确定博物馆、历史建筑等实地考察地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文化和文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城市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城市文化和文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历史建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增强直观感受。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城市文化和文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通过作业完成的质量来进行评价。
3. 实地考察报告: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报告,评价其对所学知识运用以及对文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个人或小组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项目设计,评价其创新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东方之珠》教案:了解上海的历史与文化
《东方之珠》教案:了解上海的历史与文化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上海的历史沿革2. 上海的文化特色教学难点:1. 上海不期的发展特点2. 上海文化的多元融合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历史和文化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上海的夜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美丽的城市。
2. 提问:“你们对上海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关于上海的知识和经历。
二、上海的历史沿革(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上海的历史沿革,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
2. 重点讲解上海在不期的发展特点,如近代的租界、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1. 介绍上海的文化特色,包括传统和现代文化。
2. 重点讲解上海文化的多元融合,如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上海的历史或文化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分享。
2. 各组汇报自己的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上海的历史地标(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上海的历史地标图片,如外滩、城隍庙等。
2. 讲解每个地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上海的历史韵味。
七、上海的传统艺术(10分钟)1. 介绍上海的传统艺术,如评弹、沪剧等。
2. 通过视频或音频资料,让学生领略上海传统艺术的魅力。
八、上海的名人故居(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上海的名人故居图片,如鲁迅故居、宋庆龄故居等。
2. 讲解每位名人的生平和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上海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整理思路,把握整理的观点。
2能力目标: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3情感目标:激发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整体阅读,把握文章主题,领悟巴黎深厚的历史感,理解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辨析文物和文化的差别,正确对待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法学法指导:自主阅读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住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吗?(陈家兴)这次的老城改造你们家分了几套房子?为即将住上楼房高兴吧?可是人家巴黎人不愿住现代化的大房子,宁肯住在低矮破旧的老房子里,这是为什么呢?冯骥才先生的《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一文给了我们答案。
板书课题二.介绍整理知其文先要知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冯先生的概况。
(出示课件—整理简介)三.明确学习目标冯骥才先生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抢救者”,在这篇文化随笔中,整理就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的矛盾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一)本文的课题是城市的文物和文化,中心词是文物和文化。
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5——8自然段,思考:投影1.什么是城市的文物?什么是城市的文化?2.整理是更看重城市的文物呢还是城市的文化?学生读课文后,提问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让他们分辨哪是属于文化范畴。
2.分析第二个问题,整理更看重的是文化,为什么呢?文化是整个城市文化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
文物之间可以划分品级,文化之间却是完全平等的。
各个民族、地域、城市的文化都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的创造,都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
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
从整体文化上说,也就失去了其中一个独特的文化个性。
归纳后投影显示(二)整理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性,以巴黎为例,写城市的文化保护。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理清文章的思路。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教案一:探索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概念。
2. 掌握一些城市文物与文化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 培养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一些著名的城市文物与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城市文物与文化。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介绍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材料。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猜测与该城市相关的文物或文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为什么文物与文化对一个城市很重要?Step 2:知识梳理与学习1. 介绍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列举一些著名的城市文物与文化,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3. 学生集体讨论,补充其他了解的城市文物与文化。
Step 3:小组探索与分享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城市文物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2. 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3. 小组间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学习。
Step 4:扩展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文物与文化如何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如何保护城市的文物与文化遗产?2. 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Step 5:巩固与评价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文。
2. 讲评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建议。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著名文物或文化场所。
2. 邀请相关专家或爱好者来进行讲座或分享,增加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培养,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课题《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学目的1、通过搜寻文本信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辨析“文物”与“文化”的差别2、通过挖掘文章主旨,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了解如何正确对待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3、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文物”与“文化”的辨析难点:理解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方式多媒体投影、讲授、讨论作业思考与讨论本课小结第 1 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35亿元人民币成交,但是我们现代烧制的青花瓷价格却很便宜。
为什么同一种瓷器,价格相差如此悬殊呢?(幻灯展示)它们一个是珍贵文物,另一个只是普通的瓷器。
现代的瓷器里体现的是高超技术,文物里面则沉淀着几百年的文化。
那究竟什么是文物和文化,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冯骥才的《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第一课时一、作者介绍冯骥才——“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抢救者”冯骥才(1942~)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浙江宁波人,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
他的《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获全国文学奖。
其小说多以清末民间传说为题材,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保护者”。
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问题1:作者看重的是城市文物还是城市文化——民居呢?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明确】文物之间可以划分品级,文化之间却是完全相等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标志。在城市建筑中也积淀着城市以往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有血有肉,生动又真实,是活生生的历史。
问题2:这么多名城名居,作者为何对巴黎的民居特别青睐?
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这里有毕加索、莫泊桑、灯的传说,这里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到从前,表现出浓浓的历史感。
问题:第5、6、7、8段中,是作者对文物与文化关系是怎样思考的。
【明确】文物是文化的一小部分,它表现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居中,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在故宫,而在胡同和四合院。但对这种文化的保护起来更困难。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
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
感受
了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累文学常识。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方
法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含教书育人目标)
小结:城市的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城市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四、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观点、论点)——用巴黎为例证(论据)来进行论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围绕巴黎做文章):
第一部分(1)推出巴黎。
【明确】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老街老屋”,进一步突出了写作对象。
幼儿园探秘古城西安教案 幼儿园地方文化教育
幼儿园探秘古城西安教案幼儿园地方文化教育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地方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逐渐被重视起来。
地方文化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西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进行地方文化教育的绝佳场所之一。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幼儿园探秘古城西安的教案,通过活动和教学引导,带领幼儿深入体验古城西安的风土人情,丰富幼儿的地方文化知识,激发幼儿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一、活动目标1.了解西安的基本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底蕴;2.感受西安的特色风土人情,增强对西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培养幼儿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承。
二、活动内容1.学习地理: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具的展示,让幼儿了解西安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2.玩转历史:讲述西安的历史变迁、名城古都的由来,让幼儿感受古城西安的丰厚历史底蕴;3.领略名胜:介绍西安的名胜古迹、特色建筑等,激发幼儿对西安文化的向往和好奇心;4.品味美食:品尝和制作西安地方美食,让幼儿在味蕾上感受西安的风土人情;5.手工制作:以西安特色文化符号为主题,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感受西安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西安地图、图片、手工材料、西安特色食材等;2.导入活动:通过唱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对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产生兴趣;3.学习地理:教师结合地图和图片讲解西安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增强幼儿的地理意识;4.玩转历史:通过图画故事、小故事讲述等形式,让幼儿感知古城西安的历史文化魅力;5.领略名胜:观看西安名胜古迹的图片,教师讲解,并引导幼儿对其产生向往之情;6.品味美食:引导幼儿品尝西安地方美食,让幼儿在味蕾上感受西安的风土人情;7.手工制作:展示西安特色文化符号,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感受西安文化的魅力;8.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围绕活动内容进行讨论,总结活动内容,强化对西安地方文化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
感受
了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累文学常识。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方
法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含教书育人目标)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
计算机投影仪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资源
教学内容
共页附后(45*2分钟)
编写日期:年月日
任课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主任签名: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方
法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含教书育人目标)
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设置情境
资料品读
一、导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城市建筑中也积淀着城市以往的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在不断扩大、创新、前进,如何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就成为城市建设中人们始终面临的一个难题。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目前经济又处在高速发展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观察法国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冯骥才,走进他的《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走在巴黎城市文化的风景线上,欣赏异国城市文化,也从中去感受去思考如何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
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
散文集《雾里看伦敦》和《冯骥才选集》。
他的《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获全国文学奖。其小说多以清末民间传说为题材,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第二部分(第2-8段)走进巴黎。
第三部分(9-11段)欣赏巴黎。
第四部分(第12-17段)思考巴黎。
五、精读课文,分析文章
分析第一部分(1):推出巴黎——以议论起笔,推出考察的对象。
问题: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法?
【明确】比较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述了一种说法:“到美国去看新的,
到欧洲去看老的”,“新”指的是现代文明,“老”指
解题
整体感知
点拨
点拨
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三、略读课文,把握重点
1、略读的方法与要求(教师介绍,屏幕投放)。
2、略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区分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
【明确】文物——文物多指名胜古迹。它们多是历史与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
文化——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更多地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
最后作者强调“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
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城市文化保护的意义。
分析三部分(9~11段):欣赏巴黎——回顾巴黎
精读课文
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技巧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明确】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老街老屋”,进一步突出了写作对象。
问题:在第3、4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老街老屋的历史感(独特风貌及深埋在其斑驳外表下的历史文化价值)呢?
【明确】第3段中:墙壁老化、铁栏锈红、石块磨圆、台阶凹陷、又窄又弯的街巷和形形色色的老店。第4段中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再现了巴黎古老迷人的风貌,再现了有血有肉,生动真实,“活生生的历史”,折射出沉淀于其中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4、激发学生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能力目标
议论文阅读技巧的提示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素质目标
激发学生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教学的重
点与难点
1、议论文阅读技巧的提示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2、本文叙议结合,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探究法、点拨法。
一词引出本文议论的对象——巴黎。
分析二部分(第2~8段):走进巴黎——细致描写巴黎的历史感。
问题: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会提到那些顶级历史文化建筑?
【明确】提到巴黎的文化,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等顶级历史文化建筑。但它们并不代表巴黎真正的历史感。
问:真正体现巴黎历史感的是什么?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语文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周)学期授课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基本课程
情境六审视文明的进程任务二27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冯骥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3、体会本文叙议结合,描写细腻,议论精到,逻辑严密的特点。
二、走近作家
冯骥才(1942~)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浙江宁波人,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代表作有:
小结:城市的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城市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四、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观点、论点)——用巴黎为例证(论据)来进行论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围绕巴黎做文章):
第一部分(1)推出巴黎。
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这里有毕加索、莫泊桑、灯的传说,这里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到从前,表现出浓浓的历史感。
问题:第5、6、7、8段中,是作者对文物与文化关系是怎样思考的。
【明确】文物是文化的一小部分,它表现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居中,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在故宫,而在胡同和四合院。但对这种文化的保护起来更困难。
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强调美国的现代文明与欧洲厚重的历史感的截然不同,然后表明自己对这种说法的认同,直接赞美欧洲名城的古老厚重,最后以“尤其”
略读课文
细读课文
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理清作者思路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方
法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含教书育人目标)
具体分析
读书指导
讨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