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共44页
西方当代文艺思潮共63页文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cgi-bin/bbs/newcon?board=Others&file=M.1136047533.A&mode=3一、流派介绍★新古典主义18世纪30--40年代,(应当是19世纪!!!17XX年是18世纪,18XX年是19世纪,19XX年是20世纪,20XX年是21世纪。
王小箭批注!!!)欧洲进行的大规模古迹挖掘,重又点燃起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浓厚兴趣,新古典主义的种子开始萌发。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日渐临近,渴求改变现状的法国民众,更加反感散发着浓重的、没落的贵族气息的罗可可美术,期待有更严肃更高尚的美术。
在这种条件下,一股更雄劲的新古典主义之风,从欧洲的中心吹动起来。
代表画家达维特(Jaques Louis David,1748--1825)就是这种风格的创立者。
达维特生在罗可可美术流行的时代,随同老师维昂到罗马深造时,认真研究了古典美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
代表作品:《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莱卡米耶夫人像》、《加冕式》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他在其一生中,以高傲的固执态度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坚持捍卫新古典主义的理想。
与达维特不同,安格尔是一位不懈地致力于纯化造型语言的画家,他保守的观念并不能掩盖其精湛的艺术造诣。
代表作品:《泉》、《莫伊特希夫人》、《大宫女》、《土耳其浴女》★浪漫主义法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但不再抵制和消灭封建专制的残余势力,反而与他们勾结,继续执行许多为君主政体所适用的法律,借以巩固他们的反动统治。
这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深感失望。
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对上述制度的不满和失望所引起的。
浪漫主义在法国,它的政治背景是王政复辟和七月革命的浪潮。
这种艺术思潮在反抗资产阶级统治时,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在抨击现实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人民革命上面,如雨果、拜伦、雪莱、德拉克洛瓦……等即是,这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另一种是在尖锐严酷的斗争面前恐惧或憎恨人民革命,把自己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或幻想的世界里,有的向往中世纪生活方式。
西方文艺思潮

现实主义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
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
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
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
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
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
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
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西方艺术思潮

简论西方艺术中的唯美主义传统摘要:西方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后期颓废主义大潮中的一个支流,是在西方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
唯美主义者提倡“为艺术而艺术”。
关键词:唯美主义唯美主义运动西方文学艺术西方绘画艺术道德约束正文:西方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后期颓废主义大潮中的一个支流,是在西方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是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中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
它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唯美主义作家和艺术家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他们认为:艺术的本质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上的或情感上的信息。
唯美派艺术家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人们追求的美是纯粹的美,不能把美作为传递道德和情感的载体。
唯美主义对在当时的西方艺术流派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有巨大的贡献。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西方唯美主义的发展历程。
唯美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希腊“希腊化时期”卡利马科斯所创造的“亚历山大里亚诗体”和古罗马晚期文学的诗歌中,已初见端倪。
到了18 世纪,康德提出了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无厉害的观念,莱辛、歌德、席勒等人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至19 世纪,唯美思想才形成了明确的理论,最初体现者是法国作家、诗人戈蒂耶,他们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是包括唯美主义在内的一切颓废主义流派的总纲领。
后来,美国作家、诗人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一文中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一首诗完全是为诗而写诗的。
英国一系列作家、艺术家、文艺理论家积极响应“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唯美主义美学运动遂在英国展开,并于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次达到高潮。
其中,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有力继承者、鼓吹者和实践者。
西方z当代艺术思潮

西方当代艺术学号:**********姓名:***近现代西方美术思潮是以欧洲工业革命为历史背景的,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所显现的近现代西方哲学文化成为西方美术思潮的理论支撑。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与流派影响了我们的艺术创作思想,进而影响创作形式、内容。
艺术创作思想、内容形式、表现形式不断被"打碎",而这种"打碎"很快在自由的形式下得以组合,这种组合是一种超越发展。
探究打碎背后的意义更具意义。
印象主义: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十九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的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奈,马奈,毕沙罗等。
主要作品有莫奈的《印象:日出》等。
新印象主义: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
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卡米尔·毕沙罗等。
代表作有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等。
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只是梵高、高更、塞尚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
代表作有梵高的《向日葵》,塞尚的《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高更的《玛丽的迎接》等等。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代表作有蒙克的《呐喊》《生命之舞》。
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的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作品画风与众不同,形态夸张,线条粗重,笔触狂放,色彩强烈刺激,形式更加自由被守旧派们挖苦称为“野兽派”主要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
西方文艺思潮

1俄国,马雅可夫斯基2,由于索绪尔,“异质同构”3,现象学运动中,“面向事物本身”“悬置”“还原”4,杜夫海纳是法国著名美学家“审美经验现象学”5,杜夫海纳提出了审美对象,首先包含感性,意义6,1964年,杜夫海纳发表,“文学批评与现象学”,其中提出,三种职能:说明解释和批判7,海德格尔的美学和文艺学,一是承认意义具有历史性,二是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就是要反对主体性原则。
8,结构主义认为,文学叙事有三个基本级次:功能级,行动级,叙述级。
9,索绪尔语言学理论认为,即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这两种,相当于符号的两种内在活动形式:转喻和隐喻。
10,法国美学家“怀疑大师”是马克思,弗洛伊德和尼采11,匈牙利理论家卢卡奇,他的《历史和阶段意识》“圣经”12,皮埃尔·马契雷,法国共产党,作为一位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学派第一位职业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文学生产原理》,他认为:文学批评的职能是使作品中的沉默之处“激活”。
日神和酒神,用来象征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公用及主于人生的意义。
伯纳认为日神是酒神都归于人的自身本能,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在一定的意义上两者的关系,从弗洛伊德的生本能和死本能都有相似之处,均处于非理性注意。
尼采认为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
感到了抒情诗从属于日神艺术,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是世界上本体艺术情绪的表露。
日神和酒神的精神意义:就像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的去做这个梦,不要撕掉梦的情态和乐趣,酒神:就算人生是悲剧,我们要有幸存者的角色去演这个悲剧,不是撕碎了悲剧的壮烈和快慰。
“陌生化”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现代艺术思潮

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说到波普艺术,大家就会通常都会想到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
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
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
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
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
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
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
”他偏爱重复和复制。
“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
”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
安迪·沃霍尔的名字从开始就与商业文化绑在一起。
他享受并获益于商业化,又在作品中见缝插针地对此进行批判。
他是第一位使公开宣传成为其艺术生涯固有特征的美国艺术家。
公开宣传对四五十年代的艺术家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
公开宣传可能会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市侩的天空中闪现,就像《生活》杂志让杰克逊·波洛克一举成名天下知时那样。
但是,这种事情太罕见了,不仅达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甚至可以说它怪异到畸形变态的地步。
按今日的标准,那时的艺术界对大众传媒及其能力的看法天真得好像处女似的。
反过来说,电视和报界对还可以称之为先锋的艺术家是漠不关心的。
艺术家的生活方式、装修方案、婚姻和意见,更不用说低到让人产生不了兴趣的价格标准,等等,没人想要大量发表有关这方面的东西。
西方现代文艺思潮

1,现代主义的思潮的了解?答:现代主义作为欧美首先出现的文学思潮,早在上世纪初就传到中国。
作为一种创作手法,经历了文学黑暗的禁闭年代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这种思潮在本土演得空前热闹,尤其是文学理论界,我想争论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人一听到西方现代主义就嗤之以鼻,更有甚者根本不知怎回事地加以排斥,否定,说成是无聊的、荒谬的、堕落的东西。
我想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创作手法),既然有那么多人追随,获诺贝尔文学奖者大有人在,必有它可取的一面,即使我们不接受,了解一下也未曾不可。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
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什么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现代主义的派别和旗号很多,例如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意识流,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体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
主要作家有:托.马尔斯曼,卡夫卡,萨特,加谬,贝克特,马尔克斯等等。
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有着复杂的倾向。
许多作家对丑和恶采取愤怒的态度表现在作品里。
他们认为,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因此在作品里表现出颓废或玩世不恭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这些作家倾心表现荒谬、混乱、猥琐、邪恶、丑陋等意识,使作品中的场景总有梦魇的特征。
他们的理由是表现“诚实的意识”。
表现“诚实的意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
他们肯定美好的东西的存在,但他们又不愿意用那种虽然极为善良却是非常简单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世界,社会的不完美和恶势力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