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篇一: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创新调查报告(三) 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创新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是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它具有凝聚、整合、规范和同化广大农 民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功能,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发挥着广泛而持 久的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并突出抓好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农 村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新需求,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各级文化部门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 基本文化权益为己任,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围绕目标, 明确责任, 强化措施, 在文化活动服务内容、 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服务。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采用现 代信息技术, 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 形成中华文化信息资源整体优势, 通过现代和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为农村基层提供平等、便捷的服务。几年来,已完成了 900 余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的建设,我省文化系统独立建成的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 1495 个,村级基层服务点通过 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合作建成 2.7 万余个,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合作建成了 1.2 万个,实现了 全省文化共享工程 5 级网络体系的全覆盖。 2008 年湖北文化共享工程开通了数字资源服务平台,购买了方正电子书、书生之家、影 视频数据库等数十种数字资源提供给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平台使用,资源总量达 15TB。全省文 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均可以通过固定 IP 和用户认证方式登录使用,极大地 丰富了湖北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服务的内容,年服务人次达到 45 万人次。通过现代网络将农民 群众需要的农业科技知识讲座、 戏曲、 图书、 电影等专题资源库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广大基层, 增强了信息的大众性、实用性,较好地缓解了城乡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获取 信息难等问题。 全省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立足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广泛开展以重大节庆日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视频展播、专题展览、专题讲座、网站专栏等方式,举办了全省文化 共享工程系列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服务典型,形成了一批影响大、范围广的文化共享工 程服务典型和活动。如:当阳的“文化共享春耕科普行”,秭归的“关爱留守儿童”,浠水的“共享 工程服务三农”,大冶的“文化进社区活动”等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形成惯例,深受农民群众 的喜爱,也多次获得文化部和国家管理中心表彰。

2、配臵流动服务设施,开展送文化下乡。 2010 年,我省全面实现了全省 99 个基层专业剧团一团一车的目标。 流动舞台车的配臵 改善了基层专业剧团的演出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专业剧团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积极性,通过 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 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给他们带来了艺术享受。 武汉市市 (区)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深入乡镇、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如楚剧、汉剧、京剧、曲艺、歌舞、话剧 等深入农村年演出 500 余场,每年春节期间,“三下乡”慰问农民演出 30 余场,每年暑假深入 农村免费为青少年演出 10 余场,区属专业团队深入乡、镇、场(村)的演出,每年达到 360 余场。 咸宁市每年各类文化下乡活动 300 余次, 演出达 4000 余场, 直接受益群众达 10 万人次。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可以便捷地阅读到自己喜爱的实用书刊,满足他们对知识、 文化的渴求,全省各个市县图书馆把服务农村作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流动图书车配送工程。 全省形成了一个为农村服务的图书馆网络,使图书馆由阵地型服务模式发展成为辐射型服务模 式。武汉、十堰、黄石、襄阳和当阳的“汽车流动图书馆”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截至 2010 年,全省共有“汽车流动图书馆”30 多个,全省各级图书馆建馆外流通点 1600 多个。流动图书 馆常年为农村特别是地处偏远地方的读者开展送书上门服务,逐步建立了一个机动灵活,覆盖 城乡的流动图书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成为我省公共图书馆 延伸服务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此外,全省文化系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戏下乡”、“免 费看戏”和“送书下乡”活动,较好地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的状况,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 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一五”期间,全省共计送书下乡 200 多万多册,年均送戏下乡达 2 万余 场。 3、实施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工程,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平等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最直接的惠民政策。2007 年 11 月,湖北省博物馆在国内率先实行免 费向群众开放,随后,省内各级博物馆相继开放,博物馆对群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参观博物 馆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2008 年和 2009 年,省博物馆年均观众量 140 万人次。 2010 年,虽受道路改扩建的影响,观众量也已达到 100 多万人次,是免费开放前年观众量的 10 多倍。观众量的不断攀升,折射出公众参观省博物馆的强烈愿望。本地大学生、社区老年 人、低收入人群、农民工朋友和农民群众明显增多,观众结构的多元化趋势是免费开放后的一 个突出变化,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举措,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今年,根据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要求,省文化厅结合 我省实际制定“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具体工作方案,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免费 开放工作按要求落实。 4、组织开展文化节会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彰显地方特色文化。 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各地以非物质 文化遗产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 化活动,凸显了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和传承。 如恩施州各县市举办了以恩施“土家女儿会”、 利川“龙船调艺术节”、 来凤“土家摆手节”、 巴东“三峡纤夫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文化活动。宜昌市 2010 年“文化遗产日”文艺演出,观看演 出的农民工达上万人次。咸宁的崇阳提琴戏艺术节、通山山歌大赛、咸安端午龙舟赛等,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