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精细复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翻译填空(全面详细,适合学生默写复习,后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翻译填空(全面详细,适合学生默写复习,后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第一段: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翻译: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翻译: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第二段: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第三段;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答案(经过严格校对)第一段:邹忌修(长,这里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朝服(穿戴)衣冠,窥镜,谓(对....说)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城北徐公美?”翻译: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您)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的)美丽者也。

翻译: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八尺有余(yòu)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guān)孰视之(shú)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àng)期年之后(jī)间(jiàn)进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动词)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5、皆以美于徐公(认为)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8、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9、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10、期年之后(一周年)四、通假字五、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5)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的近臣,左膀右臂)(3)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4)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5)暮寝而思之寝:古义:睡觉,脱衣而眠(6)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杂)六、相关成语门庭若市——门可罗雀七、原文填空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日矢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与徐公孰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 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 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 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 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 写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邹忌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 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 年为覆辙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 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 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一词多义】
1.修邹 乃忌 重修 修. .八 岳尺 阳有 楼余
长,文中指身高。 修建。
朝.服衣冠
早晨。
2.朝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皆朝.于齐
朝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孰吾 孰.与 视之 徐公孰.同美“熟”谁,,仔哪细一。个。 4.美我 吾孰 妻与 之城 美.我 北徐 者公美.认为美…丽…,美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巩固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巩固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一、课内回顾(35分)1、解释加点词语(12分)旦日..,客从外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齐2、翻译下列句子(18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翻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3、纵观全文,分析邹忌和齐王的形象。

(5分)邹忌:齐王:二、课外迁移(15分)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冠.白冠后来吊.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2、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3、翻译下列句子。

(6分)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案课内回顾:1.重点字词解释: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2.句子翻译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本文中心论点对比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及答案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讽齐王纳.谏3.修.八尺有余4.而形貌昳丽..5.窥.镜6.旦日/明日7.又弗如远甚.... 8.私.我也 9.今齐地.方千里 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皆以.美于徐公12.王之蔽.甚矣13.谤讥.于市朝14.谤.讥于市朝15.期年..之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6.谤讥于市朝..17.门庭若市.18.时时..而间进 19.时时而间.进 20.谤讥..于市朝2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2.能面刺.寡人之过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 朝.服衣冠5. 暮.寝而思之6. 闻.寡人之耳者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三、一词多义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君美.甚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下受下.赏乃下.令若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闻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五、句子翻译(一)特殊句式1. 忌不自信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 欲有求于我也 4. 能谤讥于市5.王之蔽甚矣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 皆以美于徐公。

(二)其它重点句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五、简答题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并从齐威王的角度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 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5邹忌讽齐王纳谏-考卷(有答案)

5邹忌讽齐王纳谏-考卷(有答案)

5邹忌讽齐王纳谏考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出自哪部著作?A. 《左传》B. 《战国策》C. 《史记》D. 《汉书》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A. 齐国B. 楚国C. 魏国D. 燕国A. 知己知彼B. 亡羊补牢C. 门庭若市D. 狐假虎威4.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邹忌是如何说服齐王的?A. 直言进谏B. 曲线救国C. 以身作则D. 请教他人5.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齐王最终采纳了哪些建议?A. 严格选拔官员B. 减轻百姓负担C. 奖励进谏者D. ABC都是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邹忌是齐国的______。

2. 齐王在位期间,齐国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邹忌为了国家社稷,决定向齐王______。

3. 邹忌通过讲述______的故事,让齐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 齐王在邹忌的讽谏下,颁布了______,鼓励百姓向他进谏。

5.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______成为了齐国的美谈。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

2. 邹忌是如何成功地讽谏齐王的?请简述其过程。

3. 齐王纳谏后,齐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四、论述题(20分)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谈谈你对“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理解。

五、案例分析题(20分)材料:某公司领导在管理过程中,独断专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员工怨声载道。

请你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为公司领导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文(40分)题目: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一、选择题答案1. B2. A3. C4. C5. D二、填空题答案1. 宰相2. 进谏3. 狐假虎威4. 纳谏令5. 邹忌讽齐王三、简答题答案1. 齐威王在位时,齐国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

邹忌作为齐国宰相,为了国家社稷,决定向齐王进谏。

2. 邹忌通过讲述狐假虎威的故事,让齐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检测 (1)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检测 (1)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 “又” 。 3、朝 服衣冠,窥镜。朝:在早上。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 ,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022年部编版初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2022年部编版初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邹.忌(zōu)昳.丽(yǐ)燕.国(yān)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D.间.进(jiān) 旦.日(dàn) 奉劝(quàn)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客从外来()(2)暮寝.而思之()(3)皆朝.于齐()(4)皆以.美于徐公()3.把以下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朝服衣冠。

(2)徐公来,()孰视之。

(3)客从外来,()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

4.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性默写1.《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邹忌是一位“,”的美男子。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

”,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是:,。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讽谏齐威王,认为齐威王被大臣和国内的人蒙蔽得很厉害的句子是:,。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情况是:,。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子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是:,。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妾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是:,。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可以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来了之后,邹忌与之比美的结果是:,;,。

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民规劝齐王,可以受上等赏赐的句子是:,,。

1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民规劝齐王,可以受中等赏赐的句子是:,。

1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分别是:,;,;,。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

”的好局面。

1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是从“,,”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

1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数月之后”的情况是:。

1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是:,。

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的目的。

1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是:,;,;,。

1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

1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对应的语句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1、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①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②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5、文中说“王曰:‘善。

’”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7、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8、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答: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9、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10、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结构助词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精细复习(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精细复习(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复习卷一、整体回顾。

1、本文选自《》,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纳谏”的意思是。

2、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说明了国君必须,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这个故事也说明: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特殊词语解释1、通假字孰视之2、词类活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4. 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④于是入朝.见威王()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朝.于齐()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王曰:“善。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⑤时时而间进()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 ( )③徐公来,孰视之 ( )④暮寝而思之( )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卫灵公天寒凿池。

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

”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版)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____”改为“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改为“___”。
【答案】 (1).(1)下联: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2).(2)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能为学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那该多好啊!(3).(3)有利(4).不良(5).②引领(6).引导
二、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为主谓短语,人名+特点。“邹忌”对“威王”,“巧言善辩”对“悬赏纳谏”,“进言委婉”对“从谏如流”。(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注意本题的语境是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作为学生代表,要注意有称呼、讲述设立“校长信箱”的意义即可。(3)①[甲]处“对网络中的有利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中的“有利”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相矛盾,应将“有利”改为“不良”。②“引领”与“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络”搭配不当。“引领”指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一般多用于人类社会。“引导”,是指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或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的帮人走出困境。应将“引领”改为“引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照新部编版教材整理的资料,新颖实用。

已排好版,A4纸打印使用即可。

打印时删除此段话。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讽,谏,②【修】③【昳丽】④【朝服衣冠】服,⑤【窥镜】。

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⑦【旦日】⑧【明日】⑨【孰】⑩【弗如远甚】⑪【美我】⑫【私】⑬【皆以美于徐公】⑭【左右】⑮【莫】⑯【四境之内】⑰【蔽】⑱【面刺】⑲【谤讥于市朝】谤,谤讥,市朝,⑳【闻】㉑【时时】㉒【间进】间,㉓【期年】㉔【朝于齐】㉕【战胜于朝廷】二、重点句子翻译: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⑤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⑥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⑧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重点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暮寝而思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数月之.后:燕、赵、韩、魏闻之.:②、解释下列句中“朝”的用法或含义。

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③解释下列句中“孰”的用法或含义。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④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或含义。

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皆朝于.齐:⑤解释下列句中“上”的用法或含义。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⑥解释下列句中“修”的用法或含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⑦、解释下列句中“美”的用法或含义。

不如徐公美:妻之美我者: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窥.镜:③明日..,徐公来:④今齐地方..千里:。

⑤能面刺.寡人之过:⑥谤讥.于市朝:⑦臣之妻私.臣:⑧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⑨邹忌修.八尺有余:⑩虽.欲言:⑪闻.寡人之耳者:⑫妻之美.我者:⑬朝服.衣冠: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窥镜,谓其妻曰窥: ____________________(2)孰视之孰: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__________(4)王之蔽甚矣蔽: 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时时而间进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2)战胜于朝廷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归纳第一、二段文字的大意。

(2分)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按要求填空。

(2分)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5邹忌讽齐王纳谏含解析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5邹忌讽齐王纳谏含解析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把握“三叠”式结构,体会其新颖精致。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

“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呈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遇蒙蔽的缘由;“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2)理解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劝告艺术。

接受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验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故事复述邹忌从与徐公比美的日常小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他以自身经验,讽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终大治。

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孰视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3)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1)朝:①朝.服衣冠2014 ____________②于是入朝.见威王F ____________③皆朝.于齐 ____________(2)谓:①谓.其妻曰F ____________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 ____________③予谓.菊(《爱莲说》) ____________④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3)甚:①君美甚.F ____________②王之蔽甚.矣F ____________③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4)美: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F ____________②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__③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_______(5)下:①乃下.令F ____________②受下.赏F ____________(6)上:①受上.赏F ____________②上.书谏寡人者F ____________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④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____________纳F:___________谏:____________(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____________2014(3)而形貌昳丽..昳丽:__________(4)窥.镜窥:____________(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__(6)徐公何能及.君也及F:___________(7)旦日..,客从外来旦日:__________(8)明日..徐公来明日:__________(9)又弗如远.甚远:____________(10)私.我也/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11)于是入朝见.威王见F:___________(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F:___________(13)皆.以美于徐公皆:____________(1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F:_________方F:___________(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__________左右:__________ (1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____________(17)王之蔽.甚矣蔽:____________(18)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 (人名)掌管编撰的。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期年( )2、邹( )3、谤( )4、窥( )三、解释加点字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2、修八尺不足:3、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今齐地方千里:6、蔽:7、面刺: 8、谤讥: 9、间进:四、翻译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期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由此观之,五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等奖赏。

6、此所谓打败于朝廷。

五、课文内容理解。

1、邹忌的讽谏为甚么让齐五能谦虚接受?(本文的讽刺艺术)2、“王之蔽甚矣”的缘由是甚么?3、齐国能“打败于朝廷”的缘由是甚么?4、请写出两句有关纳谏、从谏的名言。

5、仔细领会文中银子忌的妻、妾、客的回答,分别说说这些回答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思?6、从邹忌“自认为不如”到“暮寝而思之”相关内容,我们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7、齐王颁布的奖赏等级为甚么不同?8、本文用“门庭若市”一词描绘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阐明齐王确实有许多弊端。

9、齐王一个“善”字表明规劝效果之佳,也表明齐王勇于纳谏的态度。

10、文中依次叙说“令初下”、“数月以后”、“期年以后”进谏人数,阐明了甚么?11、用夸张的手法点明纳谏成效之大的句子是:12、邹忌从妻、妾、客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甚么道理?13、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1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从这一点我们可得到甚么启示?15、从邹忌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甚么?参考答案:一、1、国别刘向二、略。

三、略。

四、略五、1、(1)从日常大事动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抽象的比喻当中,贴切自然。

(2)言语上,运用排比,加强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有力地阐明了本人的观点,表现邹忌的一孔之见和深谋远虑。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复习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2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 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 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 国,道理由浅入深。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 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 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 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 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而往,暮而归 B.皆以美于徐公 蒙辞以军中多务 C.能谤讥于市朝 骈死于槽枥之间 D.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3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战国策》又称《________》,它是一部________体历史散文集,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谋策和言论的汇编.经_____(朝代)的_____整理后,共_____策,_____篇。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_______________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成语,然后写出和它意义相反的一个成语,并解释:门庭若市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②反义成语: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划横线词语的古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某一区域(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今义:左和右两方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今义: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一词多义:(1)"孰"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2)"美" ①吾妻之美我者()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私”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①朝服衣冠( ) ②皆朝于齐()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④于是入朝见威王()(5)“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窥镜而自视()③暮寝而思之()④时时而间进()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6)“间”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7)“之”①王之蔽甚矣()②吾妻之美我者()③暮寝而思之()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⑤数月之后()⑥何陋之有()⑦居庙堂之高()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⑨辍耕之垄上()(8)"虽 " ①虽欲言,无可进者()②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9)"于 " ①皆朝于齐()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③欲有求于我()④皆以美于徐公()(10)"及 "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及郡下,诣太守()(11)“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乃重修岳阳楼()③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④雨村便急忙修书()(12)“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帝感其诚()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复习卷一、整体回顾。

1、本文选自《》,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纳谏”的意思是。

2、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说明了国君必须,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这个故事也说明: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特殊词语解释1、通假字孰视之2、词类活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4. 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④于是入朝.见威王()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朝.于齐()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王曰:“善。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⑤时时而间进()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 ( )③徐公来,孰视之 ( )④暮寝而思之( )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卫灵公天寒凿池。

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

”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

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

”公曰:“善。

”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

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

”公曰:“不然。

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

②陬(zōu)隅:屋角。

③匹春:百姓。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4分)恐伤民()公衣狐裘()而我举之()可谓知君道矣()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使之冲烟飞鸣(《幼时记趣》)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三、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二)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

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天下必不服.()(2)秦王以为然而遣.之()(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 (4)臣切为王患.之()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3、句子翻译。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复习卷(答案)一、整体回顾1、本文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谏”的意思是接受规劝。

2、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这个故事也说明: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何能及.君(比得上)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旦日..(第二天)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公共场合)三、解释下列词语1、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2、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古今异义词(1)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5)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7)讽:古义:讽,委婉劝说今义:讽刺4.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上等)下①乃下.令(下达)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呈上)②受下.赏(下等)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②门庭若.市(好像)②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③皆朝.于齐(朝见)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②孰视之.(他,代指徐公)②皆以美于.徐公(比)③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③能谤讥于.市朝(在)④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④皆朝于.齐(到)孰①孰.视之(同“熟”,仔细)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方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王曰:“善。

”(好,高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②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顺承)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连词,表修饰 ) ④暮寝而思之( 连词,表修饰 )⑤时时而间进(连词,表修饰)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 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 ( 助词,不译 )③徐公来,孰视之 ( 代词,代客人) ④暮寝而思之( 代词,代妻妾客说徐公美这件事 )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的)⑥燕赵韩闻之(代齐王纳谏这件事)⑦王之蔽甚矣(助词,不译)五、重点语句翻译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六、课文内容理解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3、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

齐威王——他胸怀宽广,知错就改,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

4、(1)从自身生活中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2)启示: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七、课外文言文(一)【答案】【小题1】损害穿任用方法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衣”作动词,“举”“道”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D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之”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之”的掌握来判断各项,进行比较。

D句中的“之”与例句相同,意为“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小题3】卫灵公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知人善用,明白事理之人。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懂内容,抓住短文中卫灵公的言现表现,从“知错”“纳谏”“明理”方面概括其形象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翻译:卫灵公让民众在天冷时挖池,宛春劝谏说:“天冷时兴办土木工程,恐怕损害百姓。

”灵公说:“天冷吗?”宛春说;“您穿着狐皮大衣,坐着熊皮垫子,屋角又有火灶,所以不觉得冷。

如今百姓衣服破旧不得缝补,鞋子坏了不得编织,您是不冷了,百姓可冷呢!”灵公说:“你说得好。

”就下令停止工程。

侍从们劝谏说:“您下令挖池,不知道天冷,宛春却知道。

因为宛春知道就下令停止工程,好处将归于宛春,而怨恨将归于您。

”灵公说;“不是这样。

宛春只是鲁国的一个平民,我举用了他,百姓对他还没有什么了解。

现在要让百姓通过这件事了解他。

而且宛春有善行就如同我有一样,宛春的善行不就是我的善行吗?”灵公这样议论宛春,可算是懂得为君之道了。

(二)【答案】1、.(1)顺服,顺从,服从(2)释放,使离去(3)通“拒”,抗拒(4)忧虑,担忧2、秦赵为一 |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 |为秦也。

3、译文: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带千金来祝贺4、燕使从对方角度舍身处的进行劝说。

翻译: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

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燕国之所以听命于赵国是由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缘故。

现在我出使秦国,而赵国扣留我,这说明秦国和赵国有矛盾。

秦、赵两国有矛盾,诸侯就一定不会服从赵国,燕国也不会听命于赵国。

再说,我出使秦国,并不妨碍赵国进攻燕国啊。

”赵王以为说得对,就开释了燕国使臣。

燕国使臣拜见秦王说:“燕王听说秦、赵两国联合,燕国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