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西汉刘向编订为33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重点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
三、重点词义
(一)通假字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字
①古今地方千里古义:方圆,纵横今义:地理区域
(三)一词多义
朝①朝服衣冠早晨
②能谤讥于市朝朝廷
③皆朝于齐朝拜
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②孰视之他,代指徐公
③暮寝而思之这件事,指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
④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向
②皆以美于徐公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在
④皆朝于齐到
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②孰视之仔细、周详
美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私情
(三)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③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④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四)重要实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形貌昳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戴)
窥镜(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表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王之蔽甚矣(受蒙蔽)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侍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讽刺。谤,指责。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时时而间进(偶尔)期年之后(满一年)
四、课文内容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
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二)问题探究
1.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2.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英俊、明智、精心、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见齐威王后,没有从正面提出要齐威王纳谏,而是是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齐威王的治国大事,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的统治地位,“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因而受蒙蔽也最深。这种采用设喻、暗示来讲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使人易于接受。所以邹忌最后一句“王之蔽甚矣”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使齐威王梦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4.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明确: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认点。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