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交通空间设计
交通空间
3. (1)楼梯间的形式(图3.42 楼梯间是容纳楼梯并由墙或柱子限 定的空间。楼梯间按安全疏散要求可分 为非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 梯间 非封闭楼梯间是指由柱子或墙体限 定,其通向走廊的出口是开敞的楼梯间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封闭楼梯间是指由墙柱围合限定, 在通向走廊的出口处设有能够阻挡烟气
各种类型的电梯平面见图3.50。
3.3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图3.37 内走道采光
Back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3.3.1.5 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设计
(1)一辆轮椅通行最小宽度为0.9m,住宅建
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2m,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 宽度不应小于1.5m,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宽度不应 小于1.8m (2) (3)走道两侧墙面应设高0.35m (4)走道及室内地面应平整,并应选用防滑
梯段栏杆扶手的高度是指从踏步前缘 垂直量至扶手顶面的距离,其高度在斜梯 段部分不低于900mm。当水平栏杆长度大于 500mm时,水平部分高度不低于1050mm, 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600mm的高度 增设扶手,并且栏杆垂直杆件之间间距不 应大于110mm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二级
二、三 层 二、三 层 二层
第二层和第三层 人数之和不超过 100人 第二层和第三层 人数之和不超过 100 第二层人数不超 过30人
三级 四级
200 200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5.室外疏散楼梯(图3.47
(1)非高层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倾角不大于 60°,净宽不小于0.8m,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 于1.05m (2)高层建筑的室外楼梯倾角不大于45°, 净宽不小于0.9m,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m。 (3)室外楼梯每层出入口平台采用非燃烧体 材料制作,耐火极限≥1.0h,在楼梯周围2m内 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 段。
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
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浅析[搞要]本文根据高层住宅的特点,从楼梯、电梯、公共走廊、各类设备管井四个方面分析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
[关键词]高层住宅公共交通设备管井中图分类号: 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高层住宅的自身形态特点决定了由楼梯、电梯构成其内部的核心地位,公共走廊是连通各住户与核心体的纽带。
楼梯、电梯、公共走廊、底层门厅、电梯厅等竖向交通与水平交通共同构成了交通系统内部的基本空间,联系着高层住宅外部空间及内部各住户套型空间。
虽然住栋内部公共交通系统在不同住宅套型组合平面中所布置的路线各有不同,但是它所体现的基本作用,即解决人流集散、组织水平和垂直交通的问题,具有明确的人流导向性是不变的。
一.楼梯公共楼梯在高层住宅中作为竖向联系的主要部件,为满足行走、搬运家具、紧急疏散等要求而设置,其位置应明显,起到提示引导人流的作用,并应充分考虑其造型美观、人流通行顺畅、行走舒适、结构坚固、防火安全,同时还应满足施工和经济条件的要求。
因此,需要合理的设计楼梯的形式、坡度、材料、构造。
楼梯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其所处位置、楼梯间的平面形状与大小、楼层高低与层数、人流多少与缓急等因素。
考虑到比其它楼梯形式能够节约面积并可以缩短人流行走距离,我国高层住宅楼梯通常采用平行双跑楼梯和剪刀楼梯两种形式。
中小套型设计与大套型相比,标准层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可分摊公共交通面积的户数增多、人数增多,如果仍满足原有规范规定的限值,分摊面积减少了,但居住质量明显下降,就违背了适用的初衷,因此,一味的压缩交通面积在中小套型设计中是不可取的。
二.电梯电梯是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客梯和消防电梯。
数量的确定:高层住宅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主要与住宅层数和服务户数的数量有关。
如何确定,目前尚无统一规定,但基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计算。
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并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关键方面。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论述,分析其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二、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规划2.1 空间规划的概念和目标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是指对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和设施进行合理布置和规划,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居民出行便利性。
其目标是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与轨道交通系统的有机融合,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2 空间规划的原则和方法2.2.1 一体化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并确保轨道交通系统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2 综合交通联动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规划需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2.3 紧凑型布局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布局应紧密结合城市功能分布和居民出行需求,避免站点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保证线网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同时减少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
2.2.4 空间集约利用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和站点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避免大规模占用农田或破坏生态环境,同时注重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地表的占用。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3.1 建筑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筑设计是指对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和设施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包括建筑风格、外立面、室内装饰等方面。
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舒适感和城市形象的表现。
3.2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2.1 安全可靠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考虑乘客的安全需求,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护能力,预防火灾、地震等灾害事件的发生。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交通空间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交通空间要求交通空间是指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内的用于交通流动的区域,包括室内和室外的道路、通道、门厅、楼梯等。
在建筑设计中,交通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效率、用户体验以及安全性。
本文旨在分析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交通空间的要求,并探讨这些规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通道宽度的要求通道宽度是交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人员流动的顺畅程度。
根据建筑设计规范,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通道宽度上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办公楼的通道宽度应满足人流量的要求,保证员工的出行便利和安全;住宅楼的通道宽度则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通行和日常生活中的家具摆放等因素。
此外,建筑物内不同区域之间的通道宽度也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划分,确保用户的使用便利。
二、楼梯设计的要求楼梯作为连接建筑物内不同楼层的重要通道,其设计和规范要求尤为重要。
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楼梯的坡度、踏步深度和踏步高度等参数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以确保用户上下楼梯时的安全和舒适度。
此外,楼梯的宽度、扶手设计、照明等也需要符合规范要求,以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和保障用户的安全。
三、门厅和大厅的设计要求门厅和大厅作为建筑物的重要交通空间,除了通道宽度的要求外,还涉及到其容纳人员数量、舒适度和视觉效果等方面。
根据建筑设计规范,门厅和大厅应该设置合理的出入口位置,并确保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此外,门厅和大厅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员等候、休息和观察的需求,提供舒适的座位、照明和风景等元素,以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四、交通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要求无障碍设计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概念,也是交通空间规划中必须考虑的方面。
无障碍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便利、安全和舒适的交通环境,适用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特殊群体。
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无障碍交通空间的要求包括坡道的设置、扶手的高度、轮椅通道的宽度等,以确保人们能够自由地进出建筑物,无障碍地使用各项设施。
建筑场地设计-道路设计
式中:T——切线长;
R——平曲线半径
—— 转角(角度)。
E——外距; L——弧线长;
由上式可知,在直线的平面位 置确定后,转角已成定值,如给定 曲线半径,同可计算出其他各项要 素。平曲线半径与设计行车速度、 车辆行驶稳定度、乘坐舒适度、运 营经济性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 表1-3-1为在归纳整理各城市有关 资料基础上提出的建议值,供选用 参考。
而旅次发生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开发开态与规模,场地的区位、 经营的策略、停车的方便性、公共汽车的路线数、轻轨或地铁的可 达性等。
就旅次所经的路径而言,场地衍生的旅次可以分为“专程旅次” (Primary Trip)与“顺道旅次”(Pass-by Trip)两大类。 就旅次目的的数目而言,场地衍生的旅次可分为“单目的旅次”与 “多目的旅次”。
干线流动。该结构适用于狭长场地或有明显起始点的流通系统。
(4)不规则结构(Curvilinear patterns)。 当地貌有不规则起伏变化时,几何性的网路结构将会受到限制。而
不规则结构可尽量依照地形,在减少破坏自然景观的原则下,配合等高 线做适当安排,街道的景观也将显得生动有趣。但由于缺乏几何性,将 增加建造成本和维护费用,降低流通效率,导致衔接的困难。
流动,具有象征性的中心。辐射状结构提供流向中心最直接的交通,但 中心点流量则不易控制。不易转移中心点流量,若能在路网外加一环道, 则有助于减少通过性交通。
除非事前对未来的发展有完善的规划,否则当系统范围扩大时,往 往会造成中心部分阻塞或负荷过重的问题。
(3)现状结构(Linear patterns)。 线状结构将主要各点间以直线串连在一起,所有流动的介质均沿着
施、广告牌等有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满足不了行车视距要求, 这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需将所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图a中阴影部 分)清除,这一清除的必需最小范围的宽度称为横净距,视距清除范 围应从车辆行驶轨迹线算起。确定平曲线路段视距清除包络线,应根 据车辆在曲线上行驶轨迹的不同位置,依次画出许多弦线。
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过道(走廊)
水平交通联系部分使房间使用面积结合起来
古根海姆美术馆把走马廊与画廊结合在一起
过道(走廊)
住宅建筑中厨房与餐室的既可分隔、又可兼用的 布置,也是在交通面积中结合会客、进餐等使用 功能.以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
(一)走道按使用性质分类:
1、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的走道。 如:办公楼、电影院等安全走道
一、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内容:
1、水平交通空间:(走道)
2、垂直交通空间: (楼梯、电梯、自动扶手、坡道等) 3、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
二、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要求:
1.有足够的通行宽度 ; 2.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 3.互不干扰; 4.通风采光良好 ; 5.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提高平面利用率。
(三)按位置分类:
1、主要楼梯 2、次要楼梯 3、消防楼梯
(四)楼梯宽度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1、使用性质 2、使用人数 3、防火要求
(五)宽度:
1、单人通行楼梯宽≮850mm
2、双人通行1100~1200 mm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及《高层民建设计防火规范》
楼梯设计的内容:
楼梯在建筑平面中的数量和位置,是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中、 建筑平面组合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物中人流交通 的组织是否通畅安全,建筑面积的利用是否经济合理
(一)楼梯的定义: 是房屋的垂直交通联系构件
(二)楼梯的形式:
1、直行单跑
2、平行双跑
3、三跑楼梯 5、螺旋形
4、弧形 6、剪刀形等
导向性明确
导向性明确,避免交通路线过多的交叉和干扰
门厅、过厅和出入口
导向性明确
基本对称的电影院门厅中.楼梯设在一侧作不对称布置, 并以宽阔的楼梯踏步.引导人流通往楼座。
人性化理念下商业建筑交通空间设计
人性化理念下的商业建筑交通空间设计初探摘要: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只有“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的因素出发,才能使建筑更好地满足人的购物观光需求,在购物的同时得到放松和娱乐。
本文对人性化设计进行了概述,对各种影响人们心理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从采光、心理环境、商业景观等方面对商业建筑交通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性化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1、人性化设计概述人性化设计可以合理地解释人们使用空间的动态行为,并可以指导空间环境设计,而这正是简单的和功能性的人体功效学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人是一种能够适应环境且有目的性的动物。
进行空间设计时,对文化背景、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年龄差异等都应有足够的重视,必须赋予建筑人性化的面孔,不能完全套用一种模式,否则将很难保证被有效地使用设计空间。
因此在设计空间环境时,应以便于人们进行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有控制的交流为出发点,并综合考虑人的各种行为模式因素,以保证所设计的空间能有效地被利用,设计出最合理的宜人的使用空间。
人性化设计中关于认知地图,环境的认知与体验,以及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对建筑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人性化设计理论的引入是有效解决景观环境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问题之间关系的最佳方式。
从使用人群的行为方式、心理特点以及对景观环境的使用要求出发,结合视觉审美需求的景观设计无疑是将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性化设计中的环境因素1)环境因素一:光照的影响。
每套住宅应有足够的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
白天人们最喜欢间接的自然光线,这是最佳光环境。
全光谱日光灯对自然光的模拟,可以使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的人更不易疲劳。
光环境设计应具有明亮、舒适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
2)环境因素二:颜色的影响。
颜色可以分为彩色和非彩色。
下面举例说明颜色是如何影响行为的。
蓝色和绿色是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它们是大脑皮层最适宜的刺激物,能使疲劳的大脑得到调整,并使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粉红色给人温柔舒适的感觉。
建筑空间组织中的流线与交通设计
建筑空间组织中的流线与交通设计建筑空间组织中的流线与交通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流线是指人们在建筑空间内移动的路径,而交通设计则是为了优化流线,提供高效且便捷的移动体验。
在设计建筑空间时,流线与交通设计的合理布局对于用户的体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一、考虑用户体验在建筑空间中,用户的体验是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流线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便利性。
通过精心规划的流线,可以使用户在建筑内部的移动更加顺畅和舒适,避免拥堵和迷路的情况发生。
例如,在商业中心的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思考如何设计合理的流线,使消费者可以轻松地找到目标店铺,并能够在不同店铺之间流畅地移动。
二、安全性考虑流线与交通设计也要考虑到建筑空间的安全性。
合理的交通设计可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减少意外事件的风险。
例如,在一个繁忙的医院大楼中,合理的流线设计可以将急诊室与其他科室相连,使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抵达急救现场,提高救治效率。
此外,流线的合理设计还可以预防火灾蔓延,并帮助人们迅速疏散。
三、效率的提升流线与交通设计的合理规划和优化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效率。
例如,在一个快餐连锁餐厅中,合理的流线设计可以使顾客在点餐、取餐和用餐过程中的时间更加高效利用,减少等待时间,提升整体服务效率。
在大型办公楼和学校的设计中,根据工作或学习的不同流线分布,可以使员工或学生更加高效地移动和工作。
四、功能与美学的结合除了以上所述的功能性考虑以外,流线与交通设计也应该与建筑的整体功能和美学风格相结合。
合理的流线设计可以使建筑空间更加舒适、有序且美观。
例如,在一个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展览的布局,并将人们引导到每个展区,合理的流线设计可以在展览过程中增添观众的艺术体验。
综上所述,建筑空间组织中的流线与交通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考虑到用户体验、安全性、效率的提升以及与建筑的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合理规划和优化流线与交通设计将使建筑空间更加人性化和实用。
综合型交通枢纽建筑空间设计探讨——以合肥南站北广场为例
综合型交通枢纽建筑空间设计探讨——以合肥南站北广场为例石彭;易晓【摘要】The north square yard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supporting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terminal of Hefei station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Firstly from series different aspects of design concept, space, structure, transfer organization, flow line planning, we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traffic guidanc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Second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cial, cultural, business to focusing on the design of typical space, we respectively explore about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and complex intensive space, which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raffic transfer function, but also carry o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elements about landscape, commerce, culture as well a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its social functions, so as to play an even core role in promoting urban development.%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北广场站场部分是整个综合枢纽的重要支撑点.该文首先从设计理念、空间结构、换乘组织、人流动线规划等方面对其交通疏导职能进行系统分析.其次通过聚焦典型空间设计,分别从社交、文化、商业三个方面分析了立体化、集约化复合空间在满足交通换乘功能的同时如何与生态景观、商业、人文元素进行有机融合,满足其社会职能的设计需求,使其对城市发展起到核心推动作用.【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67-72)【关键词】轨道交通枢纽;人性化设计;商业空间;人文景观【作者】石彭;易晓【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简称“南站枢纽”)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内,总占地面积约70万m2,地处合肥市包河区及经济开发区交界处,连接老城区和滨湖新区,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高铁站,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亚洲地区特大型交通枢纽之一。
交通空间
表3-6楼梯门和走道的宽度指标(m/百人)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一、二层 0.65 三层 0.75 四层 1.00
三级 0.75 1.00 1.25
四级 1.00 - -
Back
图3.36 门的开启与走道的宽度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3.3.1.3 走道长度设计
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 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 的要求确定。其中主要是防火规范的要求, 一般要将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 距离控制在安全疏散距离之内。
3.3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3.3.2 垂直空间设计 3.3.2.1 楼梯设计
1.楼梯的类型 (1)按楼梯的使用功能分类(图3.39)
①主要楼梯 它是联系建筑的主要使 用空间,供主要人流交通疏散使用的楼梯, 常常使用在出入口附近或直接放在门厅内。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②辅助楼梯 它是考虑次要使用空间 的联系或疏散要求设置的楼梯,常常设在 建筑次要入口或建筑转角处。 ③消防楼梯 为紧急疏散设置的楼梯, 一般设在建筑的端部,常常采用开敞式处 理。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4)无障碍设计要求
在某些建筑的楼梯设计中,除了考虑 正常的使用人群外,还要考虑到特殊使用 对象如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要求,在楼 梯踏步尺度、踏面材料、栏杆扶手等设计 时要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3.3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5)造型美观要求
楼梯除了要满足上述的各项要求外, 还要满足造型美观的要求,因为楼梯是建 筑空间和造型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公共建 筑的主要楼梯,其梯段形式、栏杆扶手样 式及装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的艺 术效果。 除此之外,楼梯还应满足施工和经济 等要求,尽量做到降低造价,缩短工期。
建筑设计交通空间设计
人性化原则
交通空间设计应考虑人的需求, 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环
境。
交通空间应合理设置标识、照明、 座椅等设施,提高使用便利性。
交通空间设计应考虑特殊人群的 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美学原则
01
交通空间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风貌。
02
交通空间应注重细节设计,如地面铺装、景观绿化 等。
交通枢纽设计
总结词
交通枢纽是连接不同交通方式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应注重功能性和流畅性,确保 乘客能够快速、方便地换乘。
详细描述
交通枢纽设计需要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此外 ,还应提供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设施,方便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换乘。合理 的交通枢纽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拥堵。
商业区交通空间设计
总结词
商业区交通空间设计需要平衡商业发展与交通需求,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提升商业区的吸引力和活 力。
详细描述
商业区交通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停车、行车、行人等多种需求。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商 业氛围的营造,如设置合适的绿化带、座椅等设施,提升商业区的环境品质。
居住区交通空间设计
步行交通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行 人的安全和舒适性,提供足够的 通行宽度和良好的通行环境,同 时结合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进行 设计。
停车空间
停车空间是城市建筑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停放车辆,包括室内停 车场和室外停车场。
停车空间的特点是车辆密集、停车方式多样,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保证停车的便 利性和安全性。
多模式交通整合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
将不同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进行整合,实现便 捷的换乘和联运,提高出行效率。
建筑设计交通空间设计(完整版)
➢双股人流通过的楼梯一般为 1100~1200mm
➢三股人流通过的1500 ~ 1650mm
➢一般民用建筑疏散楼梯按两 股人流设计,宽度不低于 1100mm
⑶梯段宽度
消防疏散要求:所有楼梯梯段宽度的总和应按照《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45—95)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的原则
流线组织符合建筑功能特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组 合形式
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具有导向性 满足采光、通风及照明要求 适当的空间尺度,良好的空间形象 节约交通面积,提高面积利用率 严格遵守建筑防火规范要求,保证紧急疏散时的安全
2. 水平交通空间
宽度设计 长度设计 采光和通风 无障碍设计
⑵楼梯间的形式
非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适用建筑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
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
超过三层的地上娱乐游艺场所
高层建筑裙房,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度 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
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 不大于10m的地下建筑
Architecture Design
——
建 筑 设 计 交二
通
空
间 设 计
Contents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原则
2
水平交通空间设计
3
垂直交通空间设计
4
枢纽交通设计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原则
水平交通空间:走廊、过道 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 交通枢纽:门厅、过厅
建筑设计原理(22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2008年3月19日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主要内容 一、交通联系空间的一般要求 二、水平交通空间设计要求 三、垂直交通空间设计内容 四、认识枢纽交通空间
重点、难点:楼梯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一、交通联系空间概述
方法:1.单面过道 2.过道尽端开口 3.利用门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 4.过道两侧局部设置开敞空间 5.利用走廊两侧房间的玻璃门窗或高侧窗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二、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的性质(使用性质) 过道宽度的确定 过道长度的控制 过道的采光和通风 减少过道的面积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设计内容 2.楼梯的组成:通常由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楼梯的剖面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1.设计内容 2.楼梯的组成:通常由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3.楼梯的形式和位置
联系空间。
包括:楼梯、坡道、电梯和自动扶梯等。
第二章 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三、垂直交通空间 (一)楼梯
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空间设计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80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空间设计张向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摘要:建立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空间是加强城市交通联系的重要措施,它也被人们称为城中城,其具备城市的诸多功能,高度集合了商业、居住等多种功能,从而改善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空间;设计[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Traffic Space Design of Urban Complex BuildingZhang Xiangqian(Shanxi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Taiyuan Shanxi 030032, China)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complex building traff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urban traffic connection.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city in the city. It has many functions of the city, and highly integrates various functions such as commerce and residence, which improv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facilitates the people’s social life. Key words: urban complex; architectural traffic space; design城市综合体增加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设计中的建筑交通空间规划
设计中的建筑交通空间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交通空间规划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设计中的建筑交通空间规划,并介绍几个关键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一、交通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中,交通空间的规划和布局直接影响人们的行走和出行体验。
良好的交通空间规划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减少人员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交通空间规划还能提升建筑的整体形象和美观度,为用户创造一个宜人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二、原则和方法1. 考虑人性化因素设计中的交通空间规划要注重人性化因素,满足不同人群的行动需求。
比如,在室外空间中,应考虑行人的安全和舒适性,设置人行道、过街设施等;而在室内空间中,需要合理布局走廊、楼梯、电梯等交通设施,方便人们的垂直和水平移动。
2. 分离不同交通流合理分离不同交通流,能够有效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建筑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通道、通道宽度和交通标识来实现。
例如,为了避免行人与车辆发生冲突,室内停车场应设置明确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并进行有效的标识和分隔。
3. 优化布局和路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交通空间规划需要考虑人员流动的路径和布局。
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出最佳的布局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拥堵和冲突。
例如,在大型商场内部,需要将热门店铺放置在不同楼层或角落,以平衡人流分布,减少人员拥堵。
4. 考虑可持续性建筑交通空间规划还要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注重环保和能源效率。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自行车停车区域等措施,鼓励大众使用可持续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
此外,还可以合理利用绿化带和景观设计,增加交通空间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5. 引入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建筑交通空间规划也可以引入现代技术的应用。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导航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通服务。
建筑与建筑物交通空间设计
建筑与建筑物交通空间设计交通空间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好的交通空间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建筑物交通空间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交通空间设计的意义交通空间设计是指围绕建筑物而进行的交通道路、停车场、行人通道等设计。
它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效益和用户体验都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交通空间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交通效率,减少拥堵现象,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同时,交通空间设计还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达性,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
二、交通空间设计的原则1. 人车分流原则:在交通空间设计中,应该尽量实现人车分流,将行人和车辆流线分开,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便利。
例如,在建筑物周围设置独立的行人通道,优化车辆进出通道,避免行人与车辆发生冲突。
2. 便捷可达原则:交通空间设计应考虑用户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建筑物应与周边的交通枢纽相连接,方便用户的出行。
同时,交通设施的布置应合理,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到达不同的目的地。
例如,设置合理的交通标识、引导牌,使用户能够迅速找到目的地。
3. 安全性原则:交通空间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在设计中考虑各种交通安全因素。
例如,在设计停车场时,应合理规划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确保车辆能够安全进出;在设计行人通道时,应设置合适的照明和防滑设施,保障行人的安全。
4. 环保可持续原则:交通空间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建筑物周围应绿化美化,减少热岛效应;合理规划道路和停车场,降低排放物和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环境对交通空间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三、交通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1. 酒店交通空间设计:在酒店的交通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客人的到达和离开、车辆的停放以及行人通行的情况。
可以设计宽敞的停车场和专门的出入口,方便客人进入和离开酒店。
同时,在酒店周边设置行人通道,引导客人到达各个功能区域。
2. 商业中心交通空间设计:在商业中心的交通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密集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3 门厅的面积 主要由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决定
中小学的教学楼门厅0.06m2~0.08m2/生,食堂的门 厅0.08~0.18m/座; 在电影院设计中,门厅及休息厅(廊)的大小:甲 等为0.4-0.7m2/座;乙等为0.3-0.5 m2/座;丙等为0.1-0.3 m2 /座 .
4.2.4 门厅的布局 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的两大类。
坡道坡度:室内≤1/8,室外≤1/10; 普通坡道最大水平长度为15m。 净宽度≮0.9m
4. 枢纽空间的设计 交通枢纽:考虑到人流的集散、
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走 廊、楼梯等交通空间的衔接问题, 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 起到交通枢纽及空间过渡的作用。
出入口 门厅 过厅 中厅
小结 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等交高交通效率。
3.3 楼梯设计 楼梯的分类 梯段 平台 梯井 踏步 净空高度
⑴楼梯按平面形式分类 单跑楼梯 双跑楼梯 三跑及多跑楼梯 其他形式
⑵楼梯间的形式 非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适用建筑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 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 超过三层的地上娱乐游艺场所 高层建筑裙房,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度 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 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 不大于10m的地下建筑
单股人流通过的楼梯不小于 850mm,如住宅内部楼梯 双股人流通过的楼梯一般为 1100~1200mm 三股人流通过的1500 ~ 1650mm 一般民用建筑疏散楼梯按两 股人流设计,宽度不低于 1100mm
⑶梯段宽度
消防疏散要求:所有楼梯梯段宽度的总和应按照《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45—95)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
2. 水平交通空间
宽度设计 长度设计 采光和通风 无障碍设计
2.1 宽度设计 不同功能走廊: 专门作为交通联系的过道、走廊 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走 廊 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走廊
应注意的因素:
①专供人通行的过道,其宽度可按照通行的人流股数估 算确定: 单股人流550~600mm;两股人流:1100~ 1200mm;三股人流≥1500mm。 ②考虑到走道中附属功能的设置 ③考虑通道的宽度时,应注意分析人流的性质 ④考虑门扇的开启方向 ⑤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最小限度) ⑥应符合安全疏散的规定(根据建筑的使用特征,主要 依据每百人宽度指标确定) ⑦走廊的高度:一般≮ 2.5m;住宅中可低到2m,公 共建筑﹥3m
防烟楼梯间 适用建筑
一类高层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 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19及19层以上的单 元式住宅 层数超过三层的地下设施,室内外高差超过 10m的地下设施
⑶梯段宽度 楼梯段—— 设计时原则上应采用等跑楼梯。每一楼梯段 的踏步数量不应大于18级,也不应少于3级。 通行能力: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确定。每股人流宽度 按0.55+(0~0.15)m考虑。
⑷梯井 两个楼梯梯段间的空隙 公共建筑梯井宽度不宜小于 150mm 住宅、小学、儿童活动用房 的梯井不宜超过200mm 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防止 儿童攀滑措施
⑸中间平台: 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 医院住院部的平台宽度不 小于2m 直跑楼梯中间休息平台宽 度不小于1.1m
4.1 出入口
建筑入口是室内外交通的要冲 从功能上讲,入口的位置与所 进入的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决 定的动线的形状及空间中的行 为模式; 从建筑艺术上讲,入口地带是 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衔接中 介。
位置 形式
⑴位置 动线关系:位于动线的节点或关键部位 平面关系:位置应适中,尽量避免出现某一支端交通路 线过长的情况 立面构图:位于对称轴线上或非对称构图的左右均衡的 平衡点处
舞 厅 、 宴 会 厅
管 理 及 其 他 房 间
4.2.2 门厅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合理地组织人流:考虑垂直方向的集散和动线方向的转 换;主要垂直交通设置往往要组合在门厅中。 要有明确的导向 建立良好的空间尺度感:门厅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 多层的甚至是共享空间。采用什么样的门厅空间,取决 于功能要求,还要考虑到精神需求。 创造适宜的休息区域:考虑到人流集散及动线转换时人 流的暂时停留,应在门厅创造一些尽端空间,形成不为 人流所干扰的休息区域。可能时应与室内外景观相结合, 增加休息空间的情趣。 应有较好的天然采光
楼梯坡度范围在20°~45°之间, 舒适坡度一般为 26°~35°,即高 宽比为1/2。
经验公式: 2h+b=600~620
设计中可参照下表确定踏步尺寸
⑻净空高度 梯段部位不低于2200mm 平台部位不低于2000mm
⑼楼梯设计步骤
确定楼梯形式 初选踏步高度 由层高和踏步高度初步确定 踏步数,确定梯段水平投影 长度 确定中间平台和楼层平台宽 度 校核是否符合楼梯间进深 根据通行能力确定梯段宽度 确定是否设梯井及梯井宽度 校核是否符合楼梯间开间 检验是否符合防火规范的最 小宽度要求
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以表示空间的方向感,常将联系人 流的主要楼梯或自动扶梯安排在主轴上。 不对称的门厅:相对活泼,但要较好地组织人流。
对称布局
不对称布局
4.3 过厅 过厅:类似门厅是人流分配的 缓冲空间,起到空间转换与空 间过渡的作用。有时兼有其他 作用,如休息功能。 过厅设置的位置: 通道的交叉点、走道转向、房 屋转角处 大空间与走道、楼梯交汇处 走道的交汇处 大空间与大空间的连接处 大空间交汇处 走道、楼梯与大空间交汇处 两类使用空间的连接处,兼有 终止、休息之用。
2.2 长度设计 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及视 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确定。 主要是防火规范的要求,一般要将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 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控制在安全舒适距离内
袋形走道:布袋一样的走廊,走廊尽头没有出路,想出 来得原路返回。
2.3 采光通风
通道一般应考虑自然采光 内走廊自然采光的处理:
威海甲午海战馆
3.4 台阶 室内台阶步宽不小于300mm,踏步高100~150mm; 室外台阶步宽不小于350mm,高宽比不大于1:2.5; 台阶高差超过0.7m时应设防护措施(栏杆、花台、挡 墙等); 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阶,否则宜设坡道。
3.5 坡道 有些建筑由于某种特殊的功能需要设置坡道以解决交通 联系的问题,尤其是交通性质的公共建筑,常在人流疏 散集中的地方设置坡道。 与楼梯和台阶相比,坡道的坡度平缓,疏散能力更强, 但占用的面积更大(通常为楼梯的4倍)
位置 在主要出入口处,通常设置一个位置明显的主要楼梯; 在次要出入口处,或者房屋的转折处和交接处设置次要 楼梯以供疏散用; 在大空间附近,考虑增设楼梯; 在大型公共建筑内,楼梯均匀布置。
3.2 楼梯按使用功能分类
主要楼梯:联系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供主要人流交通疏散使用 辅助楼梯:考虑次要使用空间的联系或疏散要求设置的楼梯。 消防楼梯:为紧急疏散设置的楼梯
需要强调的是,交通空间不是使用空间的剩余领域,而 是一种积极的空间,有明确的目的和组织原则。 交通空间的设计对建筑的秩序感、建筑的适用性和经济 性有重要影响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的原则 流线组织符合建筑功能特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组 合形式 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具有导向性 满足采光、通风及照明要求 适当的空间尺度,良好的空间形象 节约交通面积,提高面积利用率 严格遵守建筑防火规范要求,保证紧急疏散时的安全
⑹楼层平台
宽度与楼梯间形式有关
非封闭楼梯间要求最上一步踏步边缘距离墙体的转角留出不小于400mm 的距离 封闭楼梯间楼梯平台一般与中间平台等宽,但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局 部尺寸要求。 多层住宅楼梯间要求保证用户门开启后至上或下一步楼梯踏步边缘有 一定的安全舒适距离
⑺踏步 楼梯坡度:
3. 垂直交通设计
设计要求:
基本功能要求 防火要求 空间艺术要求 结构构造要求 无障碍设计要求
主要可控变量:
数量 位置 形式
3.1 楼梯的数量、位置 公共建筑(医 院、疗养院、 幼儿园除外)
可 只 设 一 部 楼 梯 的 情 况
符合下表要求
居住建筑
9层及9层以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 塔式住宅 9层及9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300平方 米且每层人数≤30人的单元式宿舍 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8户,建筑面积 ≤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 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⑵形式 平式 凹式 凸式
4.2 门厅 门厅是公共建筑的一个重要空间。它处于建筑的主 要出入口处,具有接纳人流和分散人流的作用;同时门厅 空间是反映建筑艺术和性格的第一印象空间,在整个建筑 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2.1 门厅的作用 进行交通组织和分流是门厅最重要的功能。 现代建筑赋予门厅一些更多的功能,使得门厅往往是建筑 内某些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实用的功能。
Architecture Design
建 筑 设 计 交二
通 间 设 计
空
——
Contents
1
2 3 4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原则 水平交通空间设计 垂直交通空间设计 枢纽交通设计
1. 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原则 水平交通空间:走廊、过道 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 交通枢纽:门厅、过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