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导读: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

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

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

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二、主要活用类型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作状语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 名词+名词 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 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 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一)动宾关系 例:(1) 范曾数目项王。 (2) 籍吏民,封府库。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狐死首丘 (5)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6)舍相如广成传舍
(四)时间词作状语 1、用“而”或“以”连接时间词和动词 2、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发生的频数或 经常 例:朝歌夜弦 岁征年间 3、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变化发展 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4、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 ,用来追溯过去 例: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基本知识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 类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也是相对稳定的。在古汉 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 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 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 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 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常用作状 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二)、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2)东向坐,西向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虏使其民

高考复习之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之词类活用

四、名词作状语 4.表动作行为的方位和地点 ①上食埃土(向上) ②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5.表动作行为的态度 ①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五、使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 思,动作由宾语发出。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拔剑撞而破之
六、意动用法 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 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群臣怪之
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 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 的语法功能的语言现象。
一、名词作动词 1.名词+名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晋军函陵(驻扎) ③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2.名词+补语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②刑于寡妻(做榜样)
一、名词作动词 3.副词/能愿动词+名词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②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③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4.名词+代词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命名)
七、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②等死,死国可乎? 八、数词的活用 1.数词作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2.意动用法 ①一死生为虚诞(把……当作一样)
三、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1.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位置 ①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 ②群贤毕至(贤士) 2.其/之+动词、形容词 ①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②燕赵之收藏(收藏的珍宝) ③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④秦孝公据肴函之固(坚固状态 ①常以身翼蔽之(像翅膀一样) 2.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工具和方式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3.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①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

2020年一轮复习专题七:实词推断、词类活用

2020年一轮复习专题七:实词推断、词类活用

专题七实词推断技巧、词类活用知识干货一、实词推断技巧:1.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2.语境推断法一是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

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

二是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义限定。

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文言文阅读实词题D选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我们只要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可以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要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三是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

如“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根据这样的语境,说“无行之人”“谲佞残妒”,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解释为“诡诈”应该是正确的。

语境推断法对于我们解读文言文,乃至现代文阅读题来说,都是必要的技能。

它不仅有助于推断实词释义选项的正确与否,对解答虚词辨析题、信息筛选题、概括分析题也都有帮助。

3.语法推断法(位置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七----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七----词类活用

名 词 作 谓 语 , 活 用 为 动 词
总结: 总结
1、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 、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短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短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3、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 、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4、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5、所 结 ,所 后的名词活用为动 、 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
1、范增数目项王。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 使眼色)(《鸿门宴》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 3、江水又东 、 (东:向东流)(《水经注》) 向东流)(《水经注》 )(
(2)表动作、行为的根据方法或工具 表动作、
例: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事不目见耳闻 事不目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 名词“ ”“目”“耳 分别作动词“ ”“见”“闻 (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 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 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 石钟山记》 朵)《石钟山记》 B、间至军中 、 名词作状语。名词“ 充当动词“ 的状语, (名词作状语。名词“间”充当动词“至”的状语,表示 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小路) 鸿门宴》 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小路)《鸿门宴》 C、辇来于秦 、 (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 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 所用的工具: 用车子,乘车) 阿房宫赋》 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D 、失期,法皆斩 失期, 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 的依据,根据: (名词“法”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斩”的依据,根据: 依据法律,按照法律) 陈涉世家》 依据法律,按照法律)《陈涉世家》

7词类活用问题详解

7词类活用问题详解

一、高考考点示例例1.【2009年春季高考卷】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

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

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

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例2.【2010年春季高考卷】自垣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

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18.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E.侣鱼虾而友.麋鹿例3.【2012年春季高考卷】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例4.【2012年秋季高考卷】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2)布衣..草履而牧羊()二、考点简析第1、2例以选择题形式辨析实词的活用情况,重点是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其它活用情况,第1例中“鬼”、“禨”与B项中的“胫(长腿)”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

其它的“病”是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舟”是名词作状语,乘船,表明出行的的方式,凭借的工具;“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

第2例中的的“祠”与A项中的“雨(下雨)”、D项中的“道(取道)”是名词作动词。

第3、4例是同一年中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知识点的集中考察,虽然题型不同,但难度不高,主要检测学生的灵活性。

例3中,“妻”活用为动词,根据语境是“嫁作妻子”的意思;例4中,“布衣”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前后语境明白晓畅。

该题的失分主要在于学生“想当然”地把该词往文化常识上靠,解释为“平民”,缺乏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斟酌。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专题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下面分类逐一介绍: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3、日食饮得无衰乎(时间名词“日”作“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6、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7、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9、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10、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夜”充当“驰”“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13、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14、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1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1.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作动,水,游水,游泳)④范增数目项王。

(名作动,用眼睛示意,使眼色)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动,捕鱼,砍柴)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A.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B.能愿动词+名词/数C.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D.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留候,爵位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2.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乘船)(《黔之驴 》)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
5、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石钟山记》)
规律: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
.
32
形容 词的 活用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
33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 态的人或物,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语 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等字 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 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将军身披坚执锐。 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高考专题辅导
—词类活用
.
1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 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 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 的语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 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 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
2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A、C、名作动 B、名做状语
D、认为 ……小 的,意动用法
.
27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 项是( D )
A、刑人如恐不胜 B、沛公欲王关中 C、还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
28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

2.掌握扩展语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加强扩展语句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江苏卷)【参考答案】静谧的夏夜,银河横空,群星璀璨。

灿烂的星光隐隐映出村庄周围婆娑的树影。

微风掠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伴着四周稻田里传来的阵阵蛙声,宛如一曲动听的田园交响乐,令人陶醉。

(情景演绎式)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7分)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③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正面: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冬天,南方下起了大雪,大雪阻断了交通,使很多人陷入困境。

很多车被堵在路上,车连着车,犹如一条白色的长龙(比喻),这长龙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颤抖着无奈的身躯(拟人)。

侧面:人们开始焦虑起来,疯狂起来。

(枝叶添加式)3.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

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06全国卷Ⅰ)【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和谐是春风与细雨的默契,和谐是小桥与流水的融洽,和谐是蓝天和白云的辉映。

(中心阐发式)4.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

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05北京卷)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

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坚决反对这种“圣者通吃”的荒唐做法。

教育界有教育界的尊严,不能说你在某一个领域干得好,就借此进入其他领域。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教案)一、词类活用概念:文言文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又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2、动词、形容词用如名词3、形容词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5、动词的为动用法6、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本来是名词,刀口、刀锋,借指刀,这里因带宾语相如,活用为动词,用刀杀。

如何辨别用于动词的名词?1. 名词前有副词修饰二月草已芽(《采草药》)已,为时间副词,已经;芽,发芽2. 名词后带有宾语或介宾短语乃使其从者衣褐。

(《廉颇蔺相如列传》)褐,粗布衣,做衣的宾语。

衣,穿晋师军于庐柳。

军,驻扎3. 名词后面跟代词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封……为王4.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左右欲刃相如刃,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游水5.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必有一个用如动词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加以解释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⑥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⑦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⑧质于秦。

质:做人质(二) 名词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一个名词,如果置于动词前,与动词的关系不是主谓关系,而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个名词用作状语。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高考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考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 合流屈曲而南 与东山夹溪南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斜削东下 与东山夹溪
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副词后的名词
5、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作动, 名作动,下雨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 名作动,游泳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 名作动,称王 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 活用为动词。 活用为动词。
等死,(我们) 国可乎? 等死,(我们)死 国可乎? ,(我们
为了国家而死
为动 用法
为动用法,简言之,即主 为动用法,简言之, 语为宾语而动。结构方式: 语为宾语而动。结构方式: ]=[为 [动+宾]=[为] +宾+动。
一般译为: 给 怎么样” 一般译为:“给(替、为)……怎么样”。 怎么样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译:替……作传 作传
吞二周而亡诸侯。 吞二周而亡诸侯。
译:使……亡 亡
沛公旦日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 译:使……跟从 跟从 王。
意动用法的特点 认 为 主语认为 宾语具有 某种形态 或特征 以…为 主语把宾 语当作某 种事物
谓语 是形 容词
谓语 是名 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王”,使……称王)/因便乘利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施动者 + [使……动词] + 受动者()使(受动者)降武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之)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认为……小)○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四、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③(秦王)卒[廷]见相如。

(在……时/上,当……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一样)○([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2.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五、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丢失的东西)○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所见到的景象)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的地方)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的铠甲,……的兵器)六、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死,为……而死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丧,为……治丧③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死,为……而死○伏伏:守,保持清白以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情况。

口头释译下列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邻之厚,君之薄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6鸿门宴/鸿门宴○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伯复夜去。

(√)○吾得兄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

○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素善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江陵,顺流而东也。

([介词短语]+动、形+〈介词短语〉→名+介词短语)○侣鱼虾而友糜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从侧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之曰褒禅。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

9劝学(《荀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

10过秦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尊贤而重士。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尊贤而重士。

○追亡逐北。

○外连衡而斗诸侯。

○流血漂橹。

○伏尸百万。

○却匈奴七百余里。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吞二周而亡诸侯。

○会盟而谋弱秦。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以弱天下之民。

11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而耻学于师。

高中语文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

○左右欲刃相如。

○乃使其从者衣褐。

○于是相如前进缶。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宁许以负秦曲。

○毕礼而归之。

○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大王必欲急臣。

12苏武传○单于壮其节。

○屈节辱命。

○诚甘乐之。

○欲因此时降武。

/王必欲降武。

○单于愈益欲降之。

○空以身膏草野。

○反欲斗两主。

○何久自苦如此。

○天雨雪。

○羝乳乃得归。

○杖汉节牧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绝不饮食。

13张衡传(1)/ 张衡传(2)○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高中语文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眄庭柯以怡颜。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园日涉以成趣。

○悦亲戚之情话。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携幼入室。

○倚南窗以寄傲。

5、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宜于长沙。

●物华天宝。

●腾蛟起凤。

●人杰地灵。

●目吴会于云间。

6、逍遥游7、陈情表○臣以险衅(x ìn ),夙遭闵。

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ch éng 』樊於(wū)期之首,『函』匣子。

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以……为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之。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

穿白衣戴白帽以送之。

○士皆『瞋(ch ēn)目』,发尽『上』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用盒子,名词活用作状语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大王。

6鸿门宴/鸿门宴A、名词用作动词B、名词用状语C、动词使动用法○○D、形容词用作动词○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

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使动,使……步行○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使动,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

长:使动,使……加长○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下: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受委屈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

敲起鼓。

(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