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

运动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
运动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

第二章肌肉活动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1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是不能传播的。

()14、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15、等动收缩时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都能产生最有效的收缩,这是因为负荷能随关节运动的进程而减少。

()16、骨骼肌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肌肉作等张收缩时,其产生的张力和收缩的初速度之间呈正变关系。

()1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速度的变化,都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18、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收缩效果。

()19、肌肉收缩的力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成正比。

()20、在不同强度运动中肌纤维募集程序的差异,主要由两类肌纤维兴奋阈

的不同所决定。

()21、力量训练能使肌纤维运动性肥大,有氧氧化能力提高。

()22、快肌百分比占优势的人,通过训练也能获得很高的有氧氧化能力。

二、选择题:

()1、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E 、Cl-

()2、吊环十字支撑是: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

C、等张收缩

D、离心收缩

E、等速收缩

()3、快肌纤维75%以上的人,较为适宜于

A、800M跑

B、1500M跑

C、100M跑

D、1万米跑

E、1500M游泳()4、在下楼梯时,股四头肌做:

A、向心收缩

B、等动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长收缩

E、等张收缩()5、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动蛋白

B、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C、肌球蛋白

D、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E、原肌球蛋白

()6、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B、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C、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E、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 )7、安静时,阻止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构是

A、肌钙蛋白

B、原肌球蛋白

C、肌钙蛋白I单位

D、肌球蛋白

E、以上都不是

()8、肌肉中的弹性成份是

A、肌动蛋白丝

B、肌球蛋白丝

C、肌中结缔组织、肌腱、Z线

D、肌原纤维

E、肌动-球蛋白复合体

()9、在等张收缩时,负荷与速度的关系是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D、速度恒定,负荷改变

E、二者同步变化

()10、按照物理学定律,等长收缩时肌肉

A、做正功

B、做负功

C、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未做功

E、做外功

()11、慢肌纤维在80%以上的人,较为适宜于

A、掷标枪

B、举重

C、跳高

D、马拉松跑

E、100m自由泳

()12、训练对肌纤维直径的影响表现为

A、可使两类肌纤维均肥大

B、对肌纤维直径大上无影响

C、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E、长跑可使快肌纤维肥大

()13、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

A、电位的绝对值

B、电位差

C、平衡电位

D、比值

E、负后电位()1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15、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

B、K+突然迅速外流

C、Na+迅速大量外流

D、Na+迅速大量内流

E、以上都不是

()16、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17、位于肌质网两端的终池是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Ca2+的贮库;

C.Ca2+和Mg2+的贮库;

D.Ca2+的释放库。

()18、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肌细胞内部;

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触发Ca2+的释放;

C.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

D.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I的结合。()19、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A.只做等张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

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20、体积相同,生理横断面最大的是

A.平行肌;

B.梭形肌;

C.羽状肌;

D.半羽肌。

()21、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

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22、与快肌纤维相比,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ɑ神经元支配;

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粒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23、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

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

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

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24、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25、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兴奋阈低,收缩速度快;

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

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26、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

A.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B.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C.线粒体数目增加,而体积不变;

D.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三、填空题;

1、肌肉收缩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衔接的环节:(1)_____(2)____(3)_____。

2、横桥上一是有个能与____相结合的位点,二是能与______呈可逆的结合。

3、肌肉弹性成分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二是缓冲肌肉收缩成分的______________变化,防止__________。

4、双臂屈肘主要是_______收缩,用力握拳主要是_______收缩,步行下楼梯是________收缩.

5、向心收缩时,外力____肌张力,离心收缩是人,外力____肌张力。

6、跑步时,通常是____收缩和_____收缩相结合形成_______。

7、支配快肌纤维的是_____运动神经元,它传导冲动速度______,兴奋阈值____。

8、支配慢肌纤维的是_____运动神经元,它传导冲动速度______,兴奋阈值____。

9、快肌纤维肌浆网摄Ca2+速度____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数目____慢肌纤维。

10、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的强度要___,持续时间要___。

11、要使F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的强度要___,持续时间要___。

12、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和_____。

13、冷气温会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句话中:刺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兴奋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离子浓度差,即Na+浓度膜外_____膜内,K+浓度膜外______膜内,且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静息时,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大,______大量外流,形成外______内_____的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也称_______的平衡电位。

15、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内流的结果,动作电位的下降支称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外流的结果。

16、静息时,膜对______有较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7、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18、横桥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特征:一是有一个能与______结合的位点,二是能与______呈可逆性的结合。

19、肌膜的电变化过程和肌丝滑行的收缩过程之间有一个中介过程,该过程被称为______,而实现这一中介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关键因素是_________。

20、引起横桥摆动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当刺激中止时,肌浆网膜上的___ 迅速地回收________,从而导致收缩肌肉开始舒张。

21、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_____关系,与收缩速度呈_____关系。

22、根据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要发挥最大输出功率,应克服______ 负荷并以________速度进行收缩。

23、一般认为,肌肉初长度为___静息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______;因为,此时收缩时活化的横桥数目______。

24、慢肌纤维受脊髓前角______支配,其传导速度_____,但,兴奋阈值______。

25、快肌纤维直径_______,肌浆网______,因而,收缩力量_______。

26、慢肌纤维不仅线粒体数目______,而且,其中各种_______的含量高,因而,

有氧氧化能力_________。

27、慢肌纤维有良好的供氧能力,是因为周围毛细血管密度____,肌浆内 _____含量高。

28、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_______支配,神经的传导速度______,以及肌原纤维ATP酶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9、耐力训练可使________纤维和_______ 纤维中的琥珀脱氢酶活性得到提高。这说明,______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通过训练也可获得极高的________能力。

四、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

3、时值

4、兴奋-收缩偶联

5、缩短收缩

6、等张收缩

7、等动收缩

8、拉长收缩

9、等长收缩

五、问答题:

1、简述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2、简述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3、比较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特点。

4、简述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及其原因。

5、简述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及其原因。

6、试述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7、分析比较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

第二章-第二节-肌肉运动学(四)

幻灯片1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 冯宇飞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肌肉训练的结构基础 三 幻灯片4 影响肌力的因素 ● 1.肌生理横断面:肌力与之成正比 ● 2.肌的初长度:适宜的长度决定肌的肌力 ● 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越大 ●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 5.杠杆效率 幻灯片5 肌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这是因为肌纤维越粗,其中含的 肌凝蛋白量就越多。 ●有人通过科学研究论证肌肉横断面每增加1平方厘米,可提高力量6~12公 斤。 幻灯片6 肌肉的初长度 ●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前负荷。 ●人的肌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 长或肌肉弹性拉长后,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因为肌肉拉长时,肌梭将感知肌纤维长度变化产生冲动,会提高肌纤维回缩力来对抗拉力,当长度拉到一定程度将引起牵张反射,可提高肌力的发挥效率。 ●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小节功能最佳,产生的肌力也最大。 幻灯片7 肌肉的募集 ●肌肉收缩时同时被激活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反应肌肉的募集状态。 ●肌肉募集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当运动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增大

或冲动的频率增加时,被动员或激活的运动单位也增多。 ●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 幻灯片8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通常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一致。 ●但在一些较大的肌肉中,部分肌纤维可与肌腱长轴成角,形成羽状连接,角 度越大,可募集的肌纤维越多,产生的肌力越大。 幻灯片9 杠杆效率 ●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有报道称:髌骨切除后股四头肌力臂缩短,使伸膝力矩减小约30%; 幻灯片10 (2)快速力量 ●概念 ●快速力量是肌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快速力量组成: 启动力量 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 制动力量 幻灯片11 爆发力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力量的能力。 ●公式是:爆发力=力量/时间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 TP。 ADP+CP——磷酸激酶A 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 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 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

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 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 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 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 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机能:是指人体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 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6、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7、适应性:机体长期处在某种环境变化时,会发生不断调整自身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机能变化,使自身和环境间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9.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10.主动转运: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某些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11.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2.时值: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刚刚能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3.静息电位:在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变化。 15. “全或无”现象:“全或无”现象: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并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6.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何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7、强度—时间曲线: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强度—时间曲线 18、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19、神经肌肉接头: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20、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用粗丝和细丝之间的相对运动解释肌肉收缩的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 21、单收缩:是指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及一次机械性收缩。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二、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 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 急性运动开始时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统,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仅能维持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 如果运动保持较高的强度进行。氧运输系统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糖酵解系统功能为主,糖酵解供能系统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乳酸将导致疲劳,不能长时间运动。 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 有氧代谢供能需要氧气,输出功率最低,所要急性运动强度大,单位时间需要能量多,有氧代谢供能不能满足运动需要,不是主要的供能系统。 三、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急性运动中三种能量代谢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满足运动对能量代谢的需求。在不同的运动中由于运动模式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三种供能系统在总的供能中所占比例不同。 四、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慢性运动的供能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供能为辅。 2、能量节省化,长期的耐力训练使运动员骨骼肌能量代谢系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运动技术提高,在完成相同运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得适应性变化就是运动训练得生理学基础、( ) 4、新陈代谢就是生命得本质,它就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得过程、 ( ) 5、神经调节就是机体最主要得调节方式,这就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得。(?)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就是()得一个分支。 A、生物学B、生理学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对运动得()。 A、反应B、适应C、反应与适应 3、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得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得最基本反应就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 )而( ),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 )而( )。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A、加强B、减弱C、不变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得表现形式就是( ) A、兴奋B、抑制C、兴奋与抑制 8、人体机体得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就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就是非题: (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得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得参与。 (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就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 )3、等速收缩得特点就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 )4、ATP不仅就是肌肉活动得直接能源,也就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得直接能源。 (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得长度完全不变、 (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就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得含量变化不大。 ( )8、快肌纤维得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快肌纤维得氧化生能速度快。 ()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得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 )11、动作电位得产生,就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得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得、(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就是不能传播得。 二、选择题: ( )1、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得离子就是: A、Na+ B、K+C、Mg2+D、Ca2+E、Cl- ( )2、吊环十字支撑就是: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C、等张收缩D、离心收缩E、等速收缩 ()3、快肌纤维75%以上得人,较为适宜于 A、800M跑 B、1500M跑 C、100M跑 D、1万米跑 E、1500M游泳 ( )4、在下楼梯时,股四头肌做: A、向心收缩B、等动收缩C、离心收缩D、等长收缩E、等张收缩 ( )5、骨骼肌中得收缩蛋白就是指

运动生理学 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 —

第十一章肌肉力量 1.试列举阐述肌肉力量的分类极其特点。 根据肌肉的收缩类型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肌肉长度不变能维持身体姿 势或固定某环节于一定的位置,但不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动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使身体或运动 环节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根据物理学上的力(F)等于质量(m)乘以加速度(a)公式,即F=ma,动力性力量又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 重力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肌肉工作时所推动的器械的重量来衡量,而动作的速 度则变化较小。 速度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器械运动的加速度来评定。 在人体测量领域还常把肌肉力量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绝对力量:指机体客服和对抗阻力时实际测量到的最大肌肉力量。 相对力量:是用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表示的最大肌 肉力量。 肌肉力量按照其表现形式的特点还可分为最大肌肉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 2.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生理横断面积:指垂直于肌纤维纵轴横切一块肌肉所获得的全部肌纤维的横断面面积。 肌纤维类型:根据收缩的速度,骨骼肌可分为快肌和慢肌纤维两大类。 肌肉初长度:肌肉收缩前的得出长度越长,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肌肉长度缩短的程度越大,发挥的力量也越大。 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 激素作用 训练作用:目前认为,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肌肉肥大、改善肌肉神经控制和增强肌肉代谢能力等多种机制来提高肌肉力量的。 3.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有哪几种? “PIRTS” 最大负荷百分比(percent) 组间练习间隔(interval) 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repetition) 重复练习的时间(time) 组数(set) 训练频率(frequency)

运动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

第二章肌肉活动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1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是不能传播的。 ()14、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15、等动收缩时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都能产生最有效的收缩,这是因为负荷能随关节运动的进程而减少。 ()16、骨骼肌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肌肉作等张收缩时,其产生的张力和收缩的初速度之间呈正变关系。 ()1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速度的变化,都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18、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收缩效果。 ()19、肌肉收缩的力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成正比。 ()20、在不同强度运动中肌纤维募集程序的差异,主要由两类肌纤维兴奋阈

201X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答案 [第一章测试] 绪论单元测试 1.【单选题】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反应和适应 反应 都不是 适应 答案:反应和适应 2.【单选题】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自身调节 其余选项都是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单选题】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兴奋 抑制 兴奋和抑制 反应 答案:兴奋和抑制

4.【单选题】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物质代谢改变 分泌 收缩 兴奋 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判断题】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对 错 答案:错 1.【单选题】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肌纤维 最小肌肉群 肌腱 肌腹 答案:肌纤维 2.【单选题】肌肉由兴奋过程转为收缩过程称为() 兴奋过程 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收缩过程 肌丝滑行 答案: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3.【单选题】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乙酰胆碱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答案:乙酰胆碱 4.【单选题】肌原纤维中粗丝是由()组成。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白 答案:肌球蛋白 5.【判断题】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 对

错 答案:错 [第二章测试] 1.【单选题】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答案:呼吸肌的舒缩 2.【单选题】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胸膜腔密闭 3.【单选题】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答案:等于深吸气量 4.【单选题】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答案:延髓化学感受器 5.【单选题】定量负荷后有训练者呼吸变化特征是()答案: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增加少

运动生理学第二章能量代谢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6大题,32小题,共100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A.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 ?B.食物的氧热价 ?C.呼吸商 ?D.食物的热价 2.测定基础代谢率时不要求: ?A.室温保持20~25℃ ?B.熟睡 ?C.清醒、无精神紧张 ?D.至少禁食12h 3.进食后,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最多的物质是:?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混合食物 4.下列关于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哪一项不正确:?A.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强度呈正比关系?B.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C.能量代谢在环境温度20~30℃时最为稳定?D.安静状态下思考问题会对能量代谢产生较大影响5.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最终分解为: ?A.丙酮酸 ?B.ATP ?C.乳酸 ?D.二氧化碳和水 6.以下哪一项不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特点: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量少 ?D.由糖在缺氧条件下生成ATP 7.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C.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D.氧化1g食物,消耗1升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8.磷酸原供能系统和乳酸供能系统的共同特点是:?A.不需要氧 ?B.生成乳酸 ?C.供能时间长 ?D.ATP生成量多 9.蛋白质生物热价小于物理热价的原因是:

?A.人体无法完全吸收蛋白质 ?B.部分蛋白质要转化为糖 ?C.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不是供应能量 ?D.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分解 10.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A.食物的卡价 ?B.氧热价 ?C.呼吸商 ?D.能量代谢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2.能源物质中糖、和都可参与有氧氧化 3.g食物氧化时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 4.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及精神和情绪活动等。 5.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除取决于能源物质储备外,能量代谢及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6.ATP和CP均含,因此将组成的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 7.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和两个供能系统都不需要氧的参与 8.急性运动刚开始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和的分解。 9.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可生成分子ATP,经有氧氧化可生成分子ATP。10.一定时间内机体的和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氧热价 2.ATP稳态 3.呼吸商 4.基础代谢 5.基础代谢率 四、简答题 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各能量供应系统的ATP生成量和生成效率的特点。 2.简述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特点。 3.简述间接测热法的原理是什么? 4.机体为什么要将ATP含量保持在稳定状态?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过程。 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几个因素。 六、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能源物质的摄入能够满足能量代谢的需求是运动员表现运动能力的前提。由于能量需求直接测定的限定因素较多、测定方法复杂,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使用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 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章骨骼肌肌能 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 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第四章循环机能 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 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 第五章呼吸机能 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 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D:都不是 正确答案:反应和适应 2、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其余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D:反应 正确答案:兴奋和抑制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正确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关于运动生理学,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郭臣的一门学科B:运动生理学可以指导不同人群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C: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资料可以从动物实验获得 D: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正确答案: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2、运动现场实验的优点 A:可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B: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好 C: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D:测试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3、采用功率自行车,用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实验属于

A:运动现场实验 B:实验室实验 C:动物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 4、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某些部分,放在人工环境中,观察其生理功能的实验是 A:在体实验 B:离体实验 C:慢性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离体实验 5、运动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6、运动生理学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的一门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7、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通常与体育科学的其它学科构成一个综合系统的研究。 A:对 B:错

2020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 【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D:都不是 正确答案:反应和适应 2、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 )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其余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D:反应 正确答案:兴奋和抑制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正确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关于运动生理学,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郭臣的一门学科 B:运动生理学可以指导不同人群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C: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资料可以从动物实验获得 D: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正确答案: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2、运动现场实验的优点 A:可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B: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好 C: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D:测试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3、采用功率自行车,用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实验属于 A:运动现场实验 B:实验室实验 C:动物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 4、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某些部分,放在人工环境中,观察其生理功能的实验是 A:在体实验 B:离体实验 C:慢性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离体实验 5、运动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020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 A: 反应 B: 适应 C: 反应和适应 D: 都不是 正确答案:反应和适应 2 、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 ) 来完成。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其余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 、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 A: 兴奋 B: 抑制 C: 兴奋和抑制 D: 反应 正确答案:兴奋和抑制

4 、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 A: 兴奋 B: 收缩 C: 分泌 D: 物质代谢改变 正确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 、关于运动生理学,说法错误的是 A: 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郭臣的一门学科 B: 运动生理学可以指导不同人群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C: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资料可以从动物实验获得 D: 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正确答案: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2 、运动现场实验的优点 A: 可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B: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好 C: 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D:测试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3 、采用功率自行车,用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实验属于 A: 运动现场实验 B: 实验室实验 C: 动物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 4 、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某些部分,放在人工环境中,观察 其生理功能的实验是 A:在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慢性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离体实验 5 、运动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以及突触的基本结构与传递过程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对躯体运动调控的不同功能与机制 教学重点 1、脑干对躯体姿势调控(姿势反射) 2、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教学难点 1、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本章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体内最重要的功能系统,它不仅把体内各部的功能互相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而且还能把人体活动和外界环境统一起来,使其更好地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尽管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的整合和调节极其复杂,但其基本方式仍是反射。 [自学提纲]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机能与分类 ?3、突触的基本结构 ?4、突触传递的过程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躯体运动:指运动器官系统(骨骼肌、骨和骨连接)的运动。 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与调节下,骨骼肌有节奏的协调一致的收缩与舒张,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维持一定的姿势,从而完成各种动作,因此,人体能产生随意运动的基础,就在于骨骼肌能够反射性地引起肌紧张,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与调节下重新调整各部分肌肉的张力,以恢复姿势,维持平衡,所以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实质上就是对骨骼肌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是调节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脊髓反射是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脊髓前角灰质中有大量的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 (一)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1、屈肌反射:当肢体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受刺激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松驰,整个肢体屈曲。 2、对侧伸肌反射:当刺激增强时,被刺激的同侧肢体出现屈肌反射,还可反射性地引起对

运动生理学课后题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 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将储存在分子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TP分子之中,以保证ATP供能的持续性。 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 1.ATP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途径氧化,由于肌肉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膜,再经?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 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1.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所以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此外,测定磷酸原系统的功率输出还是评定高功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的一个重要指标。 2.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意义在于,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供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供能,以应付机体短时间的快速需要。如400米跑、100米跑等,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 3.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ATP生成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的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有氧氧化系统是进行长时间活动的物质基础。如3000米跑、马拉松等。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等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 4.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要优于脂肪,蛋白质为何不是主要能源? 1.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和蛋白质是由其特点决定的。 2.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供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消耗的氧量少、能量产生的效率高。因此,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而且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实现的,体不是所有氨基酸都能参与分解供能,由于肌肉含有丰富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 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谢,将储存在分子内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 TP分子之中,以保证A TP供能的持续性。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 1.ATP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 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内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谢途径氧化,由于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内膜,再经?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 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1.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所以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此外,测定磷酸原系统的功率输出还是评定高功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的一个重要指标。 2.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意义在于,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供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供能,以应付机体短时间内的快速需要。如400米跑、100米跑等,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 3.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A TP生成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的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有氧氧化系统是进行长时间活动的物质基础。如3000米跑、马拉松等。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等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 4.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要优于脂肪,蛋白质为何不是主要能源? 1.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和蛋白质是由其特点决定的。 2.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供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消耗的氧量少、能量产生的效率高。因此,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而且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体内不是所有氨基酸都能参与分解供能,由于肌肉内含有丰富的转氨酶,通过脱氨基和氧化等复杂过程,转变成丙酮酸等,这些物质再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氧化分解供能。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所以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5.简述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及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1 2.表现为把三个能量系统按能量输出方式的比例或按每个能量系统最大输出所能持续的时间等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