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 第二章肌肉活动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二章 肌肉活动

• 神经肌肉接点的兴奋传递特点: ①化学传递 • 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传递。 ②兴奋传递节律是一对一的 • 每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 ③单向传递 • 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④时间延搁 • 兴奋的传递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多个环节,
因而传递速度缓慢。 ⑤高敏感性 • 易受化学和其它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易疲劳。
(二)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 • 三个主要环节: (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3)终池中的Ca2+释放和再聚积
• 运动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运动终板→产生动作电位, 并沿肌膜传导→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纤维内部→深入 到三联管的终池→使终池释放Ca2+ →触发肌丝滑行。
• 分类: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
• 非等动收缩(等张收缩)
• 特点:在整个收缩过程中负荷是恒定的;但在不 同的关节角度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收缩速度不 相同。
• 在非等动收缩中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是张力最小 的关节角度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 非等动收缩发展力量只有关节力量最弱点得到最 大锻练。
• 等动收缩 • 特点: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
Ach → Ach进入突触间隙→
扩散到达突触后膜(运动终
板) → Ach与突触后膜的受
体结合→引起运动终板对钠
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运
动终板去极化,形成终板电
位→终板电位通过局部电流
作用,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
化产生动作电位→实现兴奋
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胆碱酯酶:2ms内将Ach水解失活,维 持神经—肌肉接头正常的传递功能。
(化学递质)。
• 接点间隙:宽50nm,与细胞 外液相沟通。

运动生理第二章

运动生理第二章

兴奋与兴奋性
阈值(阈强度)与时值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2.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 3.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
复 习
肌节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肌肉的特性(物理和生理)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应具备的条件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
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原理 肌肉的收缩过程
2、时值:
前提: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
关系:兴奋性与时值亦呈倒数关系
(四)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在细胞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的当时和以 后一段时间内,其兴奋性将经历四个时期的有 次序的变化,然后恢复正常。
绝对不应期(0.3毫秒)
相对不应期(3毫秒)
超常期(12毫秒) 低常期(70毫秒)
意义: 组织兴奋后不应期 的存在,意味着单位时 间内只能发生一定频数 的兴奋。
强 度
时值
基强度
————————
时间
2、曲线左侧表明当无论刺激强度怎样增大,都有一个最 短作用时间阈值,短于该减时间阈值的刺激也一律无效。 时值:是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 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合理的训练可以缩短时值)
(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1、阈强度——最简易指标 前提:固定作用时间 关系: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倒数关系
躯 体 运 动 内 脏 器 官 活 动
骨骼肌
体重40%~45%

平滑肌
心肌
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
肌肉 骨骼
肌原 纤维
肌束
肌纤维(肌细胞)
(一)、粗肌丝和细肌丝
Z线
M线
▲ ▲ ▲ ▲ ▲ ▲ ▲
M线
▲ ▲ ▲ ▲ ▲ ▲ ▲ ▲
M线粗中一条线 整个粗丝为暗带 Z线细中一条线 只有细丝是明带

运动生理学 第2章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

运动生理学 第2章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
优点:简单明了 缺点:不能体现不同人之间的体能差异
• 相对强度:根据个人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或最大心率 百分值等生理指标来反映某一负荷量对身体的刺激 程度。 优点:能反映运动者的个人体能水平 • 运动生理学中通常采用生理负荷强度衡量运动强度
最大重复次数(RM) :
• 概念: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应用: 5RM→肌肉粗大、力量↑、速度↑
• 普通人:60%-70%的肌纤维同时参与收缩 原因:一般人的运动中枢兴奋性难以达到足 够高的水平,所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使更多 的运动单位参与兴奋收缩过程。 • 运动员: 80%-90%甚至更高肌纤维收缩 原因:运动中枢同步放电的程度将大大提 高,最大肌力自然大大增加。
(三)肌纤维类型
• 早期研究:无论是速度训练还是耐力训练都 不会引起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 近期有研究表明:肌纤维间通过亚型的形式 有可能出现相互转化。
(六)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 概念:是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 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 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 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 积累。
五、力量训练要素
(一)运动强度 • 分类: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 绝对强度:指机体所承受的物理负荷量(如做了多少 功等),所以又叫做物理负荷强度。
6.年龄与性别
• • • • 20-30岁时达最大 青春发育期前:男肌力>女肌力(不显著) 青春发育期后:男肌力>女肌力(显著) 原因:①雄性激素 ②男子经常参加一些能发展力量 和爆发力的体育活动
成年男子和女子的绝对 与相对力量的比较
7.体重 • 体重大→绝对力量较大
• 体重较轻→较大的相对力量 • 体重的增加→绝对力量直线增加 相对力量 下降 • 肌糖原和肌红蛋白含量和毛细血管分布密 度也会影响肌肉力量。

运动生理解答题

运动生理解答题

运动生理解答题第一章绪论①简答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②简答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③简答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系统?答:人体机能调节的控制系统有三种:(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④简答学习运动生理学的目的。

答:在正确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二章肌肉①试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答:动作电位→运动神经末梢兴奋→Ca2+进入轴突末梢→Ach量子式释放→ACh+受体→终板电位→肌膜动作电位→横管将AP传至肌细胞深处的终池→终池释放Ca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去除位阻效应→肌动-球蛋白形成→肌球蛋白ATP活性增加↑→横桥摆动→肌丝滑行→肌肉收缩②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答:(1)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浓度不同(2)细胞膜选择性的通透性,受到刺激时Na+通道大量开放。

(3) Na+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内流的结果→上升支,包括去极化和反极化。

当Na+内流的动力和阻力达到平衡时,Na+内流停止,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K+外流形成下降支。

③试述在N—M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答:神经兴奋→末梢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入膜→神经末梢释放Ach→Ach与受体结合并激活Ach受体通道→终板电位(总合)→肌膜动作电位④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4种收缩形式形式特点向心收缩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

而且,肌肉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

等长收缩肌肉的长度不变,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运动生理学》教学日历

《运动生理学》教学日历

全日制本科教学日历
2010 ~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号2711203
学时 72 学时 4 分适用专业社会体育10级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
职称教授
2011年 2 月 22日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教研室主任:主管领导
全日制本科教学日历
2010 ~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号2711203
学时 72 学时 4 分适用专业运动训练10级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
职称教授
2011年 2 月 22日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教研室主任:主管领导
全日制本科教学日历
2010 ~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号2711203
学时 72 学时 4 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10级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
职称教授
2011年 2 月 22日
授课教师:肖国强郝选明教研室主任:主管领导。

运动生理学答案

运动生理学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一、名词解释ATP稳态、糖的有氧分解、糖的无氧酵解、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ATP稳态:集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糖的有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CO2和H2O,并再合成ATP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不需要氧的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生成ATP的过程,称糖的无氧分解或酵解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65%)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指室温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二、选择题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 。

A.都不需要氧B.都产生乳酸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D.都可以产生大量ATP2、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酸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B 。

A.CP含量变化不大B.ATP含量变化不大C.CP生成较多D.ATP含量大幅度下降3、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D 。

A.糖酵解B.糖类有氧氧化C.糖异生D.ATP的合成与分解4、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B 。

A.肌红蛋白的含量B.血乳酸水平C.30米冲刺跑D.无氧阈值5、三种物质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B 。

A.蛋白质、糖类、脂肪B.糖类、蛋白质、脂肪C.糖类、脂肪、蛋白质D.蛋白质、脂肪、糖类6、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B 。

A.CPB. 乳酸C. 水D. CO2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C 。

A.ATPB.CPC. 葡萄糖D.脂肪酸8、酮体是脂肪代谢不彻底的产物,是在C 部位形成。

A. 肾脏B.心脏C.肝脏D.骨骼肌9、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米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这说明D 。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B.肌红蛋白含量增多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D.ATP-CP供能比例增大10、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利用情况是 D 。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的科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2、机内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及各自的特点:(1)、磷酸原系统: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之类的中介产物。

主要供高功率的运动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项目;(2)、乳酸能系统:功能总量教磷酸原系统多、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物质—乳酸,主要供应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输出项目如:400米、100米游泳等;(3)、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

3、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得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4、对急性运动种能量代谢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有氧代谢系统对运2动能量需求的反应相对较慢,因而在短时大强度运动运动时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

(判断)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2、准备活动的意义: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

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黏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强。

反之~~~,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肌肉的温度升高能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1)、兴奋性和收缩性;(2)、a、一定的刺激强度;b、持续一定的时间;c、一定强度时间的变化率。

4、动作电位:当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暂时迅速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

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性;(3)、不衰减性和相对疲劳性;(4)、绝缘性。

6、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

是肌肉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1/2明带+暗带+1/2明带。

7、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把以肌膜的电变化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的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新陈代谢: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不断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

构,这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兴奋性: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成为反应。

各种能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成为刺激。

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生殖:生物体上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称为生殖。

内环境:人体含有大量的液体称为体液,有一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一部分存在于细胞外,包括存在于血液中的血浆和各种组织细胞间隙的组织液称为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称为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

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反馈: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变又可通过回路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信息,改变其调节的强度,称为反馈。

前馈:在调控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肌肉活动生物电:是细胞或组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生物电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生命活动现象,主要表现为安静时的静息电位和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刺激:泛指能够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反应:机体或细胞受到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活动的变化。

阈值:当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率都固定时,引起组织发生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阈刺激和阈上刺激称为有效刺激。

兴奋:是生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足够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

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后发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性,他是在新陈代谢基础上产生的,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运动生理学课后题

运动生理学课后题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

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谢,将储存在分子内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TP分子之中,以保证ATP供能的持续性。

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1.ATP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

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内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谢途径氧化,由于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

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内膜,再经ß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1.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运动生理学2第二章 肌肉活动

运动生理学2第二章 肌肉活动

第二节 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
一、 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肌细胞(肌纤维)的组成:
细胞膜(肌膜 )
细胞核(多个)
细胞质(肌浆):肌原纤维、肌管 系统、线粒体、糖原、脂滴等
1、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呈长纤维状,纵贯于肌纤维全长,直径约为1-2微米。由若干 个肌小节构成。肌小节又是由更微细的肌丝构成。肌丝及其支持结构是肌 原纤维的结构基础。
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强度 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2、强度-时间曲线
3、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阈强度
时值: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时,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 用时间。
2、兴奋本质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返回
时值的应用:项目不同,肌肉不同,训练水平不同,
时值不同。
速度练习者<力量练习者 屈肌<伸肌 训练水平提高,时值缩短,且拮抗肌之间的比例 缩小,说明协调性提高了。 疲劳后、肌肉损伤或萎缩后时值延长
(A带)
(I带)
返回
粗肌丝和细肌丝
粗肌丝直径约10纳米,其长度与暗带相同,M线则把成束 的粗肌丝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 细肌丝直径约5纳米,由Z线结构向两侧明带伸出,有一段 插入粗肌丝之间(或暗带中)。
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myosin,又称肌凝蛋白)分子组成。每条 粗肌丝大约含有200-300个肌球蛋白分子,每个肌球蛋白由两条相同的 重链和四条轻链组成,分子量约为500kD。
机能、代谢特征
收缩速度快 收缩力量大(较慢肌)
易疲劳 无氧代谢为主
与运动的关系
较大强度运动 速度、爆发力训练 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发展无氧代谢
慢肌纤维:毛细血管丰富,
肌红蛋白、线粒体较多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称为能量代谢。

2、⽣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命活动⽽⾔,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能化合物。

这些⾼能化合物多数⼜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命活动直接利⽤,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摄氧量;指在⼈体进⾏最⼤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继续⽀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的氧⽓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效率提⾼,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分⼦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活动、环境温度、⾷物的特殊动⼒作⽤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第二章

运动生理第二章

49
(二)生理学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
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
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抗疲劳能 力不同。
50
(三)代谢特征
51
三、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在肌肉中所占的百分比, 称为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这种百分组成与 动物种属、肌肉的神经支配特点、肌肉功能、 个体的年龄、性别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有较 大的个体差异。 人类骨骼肌均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混合而成, 各类肌纤维的分布是混杂的,但受同一运动神 经元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具有相同的类型。
52
上肢肌的II型肌纤维比率介于40-67%,且浅部与深部 的差异不明显; 下肢肌的II型肌纤维比率介于35-82%,波动较大,且 浅、深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以维持身体姿势为主的骨骼肌, I型肌纤维比率较高。 如: 肌肉 臀大肌、股中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
百分比

60%
66%
32
非等动收缩
33
2)等动收缩 肌肉能以 恒定的速度或 等同的强度收 缩,张力与负 荷是等同的, 肌肉在整个关 节运动范围内 得到最大锻炼。
34
(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1.概念:肌肉收缩的张力<外加阻力,肌肉 被拉长。 2.在运动中的作用: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
35
(三)等长收缩

1.概念:肌肉收缩的张力=外加阻力,肌 肉长度不变。 2.在运动中的作用:支持、固定和保持 身体某种姿势 。
48
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GE08第02章——肌肉活动(体硕联考)

GE08第02章——肌肉活动(体硕联考)
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肌纤维(即肌细胞)是肌肉的基 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肌纤维有数 百至数千条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 列肌原纤维,它是由粗细两种肌 丝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肌小节 即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即肌肉 收缩最基本单位。肌球蛋白分子 形成肌球蛋白,肌球蛋白组成粗 肌丝。
肌小节
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 是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二、肌管系统
横小管系统
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 的膜小管系统。 将肌膜上的形成的动作电位传入到肌 细胞内部。
纵小管系统
肌质网系统 ,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 形成特殊的膨大,即终池。 贮存和释放Ca2+。
三、肌丝的组成
牵张-缩短环
即肌肉在缩短收缩前先进行拉长收缩,使肌肉被牵拉伸 长,在紧接着的缩短收缩时,便可产生更大的力量。 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等,使臀大肌、股四 头肌等被预先拉长,为后蹬时的伸髋、伸膝发挥更大的 肌肉力量创造了条件。
等长收缩(静力收缩)
指肌肉积极收缩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长度不 变的一种收缩形式。等长收缩时因未发生位移,所以 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能量。 等长收缩是肌肉静力性工作的基础,在人体运动中对 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
等长收缩
不变
不做功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张力-速度曲线:肌肉在后负荷作用下表现出的张力 与速度的关系描绘在坐标图上可得到一条曲线。 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张力-速度关系提示:
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呈反 比关系。 小负荷训练可使肌肉的收缩速度得到提高

运动生理学时肌肉活动

运动生理学时肌肉活动
功率:即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P=W/t=F ×D/t。功率反映爆发力大小。
第27页/共52页
运动单位的动员
(一)运动单位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基本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motor unit,简 称MU)。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将运动单位分为两类,即运动性运动单位(kinetic motor unit) 和紧张性运动单位(tonic motor unit)。运动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高,收 缩力量大,但容易疲劳,氧化酶的含量较低,属于快肌运动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 时冲动频率较低,但发放可持续较长的时间,氧化酶的含量较高,属于慢肌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大小是不同的。一个运动单位中肌纤维数目因肌肉不同而有所差别。眼外直肌每个运 动单位只有5~7条肌纤维,而腓肠肌有200多条肌纤维。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数目越少越灵活, 但产生的力量小,而越多则产生的张力越大,但灵活性差。在同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的兴奋 与运动是同步的,而同一肌肉中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的活动则不一定是同步的。
第12页/共52页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超等长收缩
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 contraction)是指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 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其优点在于,在做离心收缩工作时,肌肉先被迅速拉长,在肌肉被拉长 过程中,肌肉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导致肌肉产生牵张反 射性收缩。当肌肉被拉长后所产生的弹性势能,拉长后产生的牵张反射 性收缩,以及主动向心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形成合力时,肌肉将产生较大 收缩力。跳深练习时股四头肌进行的就是一种典型的超等长收缩。 完成超等长练习时,肌肉最终收缩力量的大小是由肌肉在离心收缩中被 拉长的速度和被拉长的长度所决定,而且肌肉被拉长的速度比被拉长的 长度更重要。

运动生理学 复习材料

运动生理学 复习材料

第一章:运动生理学基础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力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2、三种能量供应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5: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6、胃仅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7: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8:、肌肉ATP含量:6 mol/kg 湿肌。

A TP最大的输出率:11.2 m mol/kg/s 磷酸原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

糖酵解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9:简述糖的补充与糖的储备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研究表明,短时间运动不需要补糖,而长于1h的运动可适量补充糖。

因为短时间运动时体内血糖仍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长时间运动,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可能出现血糖下降,此时补糖是有意义的。

通过补糖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及时补充运动时的大量消耗。

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特性:包括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和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2: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强度的时间变化率3: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4: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明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5: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6:神经冲动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双向传导性③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④绝缘性7: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至少包括: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兴奋-收缩耦联③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8: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向心收缩>9: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在后负荷作用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速度大致成反比关系。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
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
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
斜肌,腹横肌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 伸展性 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可被拉长的特性叫伸展性。
肱三头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八)研究肌肉功能的术语
1、根据肌肉的固定情况进行分析:
(1)起点 、止点:肌肉一般以两端固定于相应的骨上, 其靠近身体正中面或颅侧的一端为起点,另一端为止 点。
(2)定点、动点:肌肉工作时,在活动骨 附着点为动点,在相对固定骨的附着点为定点。
(3)近固定、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端-近 固定;定点在远侧端-远固定;
结构。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1)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2)腱鞘:纤维鞘 滑膜鞘(脏层、壁层) (3)滑膜囊 (4)籽骨 (5)滑车
肌的辅助结构
肌束膜
(1)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腱 深筋膜(固有筋膜)
(2)腱鞘 纤维鞘(纤维腱鞘) 脏层
滑膜鞘 壁层
(4)上固定、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上固定; 定点在下-下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肌肉活动一、是非题:()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10、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适合于长跑运动。

()1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K+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12、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13、运动电位又称Na+平衡电位,它是不能传播的。

()14、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15、等动收缩时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都能产生最有效的收缩,这是因为负荷能随关节运动的进程而减少。

()16、骨骼肌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肌肉作等张收缩时,其产生的张力和收缩的初速度之间呈正变关系。

()1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速度的变化,都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

()18、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收缩效果。

()19、肌肉收缩的力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成正比。

()20、在不同强度运动中肌纤维募集程序的差异,主要由两类肌纤维兴奋阈的不同所决定。

()21、力量训练能使肌纤维运动性肥大,有氧氧化能力提高。

()22、快肌百分比占优势的人,通过训练也能获得很高的有氧氧化能力。

二、选择题:()1、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Na+B、K+C、Mg2+D、Ca2+ E 、Cl-()2、吊环十字支撑是:A、向心收缩B、等长收缩C、等张收缩D、离心收缩E、等速收缩()3、快肌纤维75%以上的人,较为适宜于A、800M跑B、1500M跑C、100M跑D、1万米跑E、1500M游泳()4、在下楼梯时,股四头肌做:A、向心收缩B、等动收缩C、离心收缩D、等长收缩E、等张收缩()5、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A、肌动蛋白B、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C、肌球蛋白D、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E、原肌球蛋白()6、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A、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B、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C、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E、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7、安静时,阻止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构是A、肌钙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I单位D、肌球蛋白E、以上都不是()8、肌肉中的弹性成份是A、肌动蛋白丝B、肌球蛋白丝C、肌中结缔组织、肌腱、Z线D、肌原纤维E、肌动-球蛋白复合体()9、在等张收缩时,负荷与速度的关系是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D、速度恒定,负荷改变E、二者同步变化()10、按照物理学定律,等长收缩时肌肉A、做正功B、做负功C、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未做功E、做外功()11、慢肌纤维在80%以上的人,较为适宜于A、掷标枪B、举重C、跳高D、马拉松跑E、100m自由泳()12、训练对肌纤维直径的影响表现为A、可使两类肌纤维均肥大B、对肌纤维直径大上无影响C、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D、举重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E、长跑可使快肌纤维肥大()13、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A、电位的绝对值B、电位差C、平衡电位D、比值E、负后电位()1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A.电传递;B.单向性;C.时间延搁;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15、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K+停止外流B、K+突然迅速外流C、Na+迅速大量外流D、Na+迅速大量内流E、以上都不是()16、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17、位于肌质网两端的终池是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B.Ca2+的贮库;C.Ca2+和Mg2+的贮库;D.Ca2+的释放库。

()18、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肌细胞内部;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触发Ca2+的释放;C.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D.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I的结合。

()19、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A.只做等张收缩;B.只做等动收缩;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20、体积相同,生理横断面最大的是A.平行肌;B.梭形肌;C.羽状肌;D.半羽肌。

()21、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22、与快肌纤维相比,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ɑ神经元支配;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23、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24、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25、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A.兴奋阈低,收缩速度快;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26、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A.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B.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C.线粒体数目增加,而体积不变;D.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三、填空题;1、肌肉收缩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衔接的环节:(1)_____(2)____(3)_____。

2、横桥上一是有个能与____相结合的位点,二是能与______呈可逆的结合。

3、肌肉弹性成分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二是缓冲肌肉收缩成分的______________变化,防止__________。

4、双臂屈肘主要是_______收缩,用力握拳主要是_______收缩,步行下楼梯是________收缩.5、向心收缩时,外力____肌张力,离心收缩是人,外力____肌张力。

6、跑步时,通常是____收缩和_____收缩相结合形成_______。

7、支配快肌纤维的是_____运动神经元,它传导冲动速度______,兴奋阈值____。

8、支配慢肌纤维的是_____运动神经元,它传导冲动速度______,兴奋阈值____。

9、快肌纤维肌浆网摄Ca2+速度____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数目____慢肌纤维。

10、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的强度要___,持续时间要___。

11、要使F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的强度要___,持续时间要___。

12、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和_____。

13、冷气温会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句话中:刺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兴奋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离子浓度差,即Na+浓度膜外_____膜内,K+浓度膜外______膜内,且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静息时,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大,______大量外流,形成外______内_____的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也称_______的平衡电位。

15、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内流的结果,动作电位的下降支称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外流的结果。

16、静息时,膜对______有较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7、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18、横桥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特征:一是有一个能与______结合的位点,二是能与______呈可逆性的结合。

19、肌膜的电变化过程和肌丝滑行的收缩过程之间有一个中介过程,该过程被称为______,而实现这一中介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关键因素是_________。

20、引起横桥摆动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当刺激中止时,肌浆网膜上的___ 迅速地回收________,从而导致收缩肌肉开始舒张。

21、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_____关系,与收缩速度呈_____关系。

22、根据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要发挥最大输出功率,应克服______ 负荷并以________速度进行收缩。

23、一般认为,肌肉初长度为___静息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______;因为,此时收缩时活化的横桥数目______。

24、慢肌纤维受脊髓前角______支配,其传导速度_____,但,兴奋阈值______。

25、快肌纤维直径_______,肌浆网______,因而,收缩力量_______。

26、慢肌纤维不仅线粒体数目______,而且,其中各种_______的含量高,因而,有氧氧化能力_________。

27、慢肌纤维有良好的供氧能力,是因为周围毛细血管密度____,肌浆内 _____含量高。

28、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_______支配,神经的传导速度______,以及肌原纤维ATP酶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9、耐力训练可使________纤维和_______ 纤维中的琥珀脱氢酶活性得到提高。

这说明,______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通过训练也可获得极高的________能力。

四、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时值4、兴奋-收缩偶联5、缩短收缩6、等张收缩7、等动收缩8、拉长收缩9、等长收缩五、问答题:1、简述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2、简述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3、比较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特点。

4、简述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及其原因。

5、简述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及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