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角色和影响方式有所不同。

正式制度是指由政府、法律或社会机构制定并执行的规则和政策,它们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和指导。

正式制度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效率,保护产权,鼓励创新,并确保公平竞争。

在经济发展中,正式制度可以提供必要的法律和监管环境,促进资本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非正式制度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正式制度是指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信仰、文化习俗等,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

非正式制度可以影响人们对经济机会的认知和利用,塑造人们的行为模式,并影响经济发展的结果。

在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可以提供一种社会信任机制,促进经济合作和交易的顺利进行。

同时,非正式制度也可以提供一种社会规范机制,约束人们的行为,防止市场失灵和资源浪费。

此外,非正式制度还可以提供一种社会学习机制,帮助人们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培育和引导。

只有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论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论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内容摘要【摘要】在人类行为的约束体系中,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

由此可见,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甚大。

而且,理论上讲,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正式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文章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论述它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与影响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制度、经济发展、作用、影响Abstract:ABSTRACTIn the restriction system of human behaviour ,informal institutions have a high social status ,even if in most developed economic system,formal institutions are only the part of overall constraints to decide the choice of behaviour,and the most part of it is restric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s.It shows that informal institutions hav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Furthermore,theoretically ,the arrangement of informal institutions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stitutions,and it has the irreplaceable effect.This article from the view of informal institution,states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restrictions.Keywords:informal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s , economic development,effect,influence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的关系

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的关系

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的关系近年来,非正式经济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与之相关的问题涉及到非正式就业、非正式经济规模以及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之间的关系等。

对于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的关系,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和观念。

本文旨在探讨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非正式经济的定义。

非正式经济可以理解为在经济活动中不受正式规定、法律法规监管的一类经济行为。

这些行为通常发生在非正式市场和非正式雇主之间,例如街头小摊、家庭务农和居民间的互助交流等。

与之相对的是正式经济,它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注册、纳税和从事商业活动的经济部门。

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一方面,非正式经济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就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生计。

非正式就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吸引了许多人,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自主创业的机会。

此外,由于非正式经济不受繁琐的法规限制,许多人选择依靠这一经济形态来维持生计。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正式经济的压力,释放了一些资源供应。

然而,非正式经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非正式经济通常缺乏监管和保护。

劳动者在非正式就业中经常面临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以及无法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

其次,非正式经济往往缺乏规范和标准,容易导致商品质量低劣、服务差强人意。

这会对消费者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正式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应对中,如何建立和维护非正式经济与正式经济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议题。

一种可能的做法是通过调整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非正式经济向正式经济转化。

政府可以提供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简化注册手续、降低税费负担等,从而激励非正式经济参与者加入正式经济。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非正式经济的从业者享受更多权益和保障,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率和规范。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非正式经济从业者的技能水平。

非正式经济与正规经济的相互关系

非正式经济与正规经济的相互关系

非正式经济与正规经济的相互关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非正式经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崛起。

非正式经济是指未被政府监管和纳税的经济活动,包括个体户、小商贩、家庭工作等。

与之相对的是正规经济,即受政府监管和纳税的经济活动。

非正式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相互关系,本文将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补性。

首先,非正式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非正式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制于正规经济的状况。

当正规经济增长缓慢或陷入衰退时,许多人会转向非正式经济以谋生。

这种情况在经济危机期间尤为明显,许多失业者或受薪水减少的人会选择从事非正式经济活动来维持生计。

因此,正规经济的衰退对非正式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非正式经济也对正规经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非正式经济活动的存在为正规经济提供了一种补充。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非正式经济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非正式经济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减少了失业率,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此外,非正式经济还为正规经济提供了灵活性和创新性。

许多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在非正式经济中开始他们的业务,逐渐发展成为正规经济的一部分。

然而,非正式经济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非正式经济的发展可能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

由于非正式经济不纳税,政府无法从中获取税收收入,这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非正式经济可能导致劳动者权益的受损。

由于缺乏法律保护和监管,非正式经济的劳动者常常面临低工资、无社会保障和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

这不仅对劳动者个人造成了伤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稳定因素。

为了更好地发挥非正式经济和正规经济的互补作用,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非正式经济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其规范化水平。

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减少非正式经济的不合法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

其次,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鼓励非正式经济向正规经济转型。

例如,提供贷款和培训机会,帮助非正式经济从业者提升技能,拓宽市场渠道。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经济意义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经济意义

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 其产生过程是 自然的、连续的, 亘 古至今。制度之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像—套尺规 , 衡量着社会及个人的行为尺度。研究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是一项 重要课题。 “ 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 义的和乖僻的个 ^ 行为, 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 工和财富创造。制度, 要有效能 , 总是 隐含着某种对违规的惩罚。” 这是德国学者史漫飞、柯武刚总结的经济学意义上的 “ 制度”的含
强制力执行 , 形成—套 “ 有形制度”。制度从无形过渡到有形, 从非 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 正式到正式 , 人与人相互交往规则更加全面和确定, 违反规则的代价 两种制度的冲突主要表现是落后的非正式制度阻碍正式制度发 更加沉 重 。 挥作用 , 由此增加经济交易成本 , 降低经济效率。中国作为金砖五国 ( 二)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有互补性和替代性 之一, 是—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 , 对跨国公司有很大吸引力 。然而 正式制度 与非正式制度组成制度的总体。正式制度和非正式 很多世界一流的公司初进入中国后往往发展并不顺利, 出现 “ 水土不 制度经济运行过程中中有互补性和替代性 。正式制度 的产生有其必 服”的现象。他们会发现, 一些合乎规则、 然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呼吁一种强有力的制度安排来对抗潜在的风 却十分棘手 , 原因在- 于f 电 1 门尚不明白中国社会运行中的非正式规则。 险,“ 刚性”的正式制度能满足这个需求。因此二者互补f 生的主要体 在中国语境下 ,“ 办事儿一定得有人”, 建立社交关系网至关重要。 但是当社交关系变成牟利 现在于制度的效力和范围。非正式制度是一种软性约束, 它的内容不 良好的社交关系网本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

流公司学管理 , 学 经营。这种精神值得鼓励 , 但其中也存在问题。

非正式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非正式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非正式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正式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非正式经济指的是没有被政府监管和纳税的经济活动,例如黑市交易、小规模零售等。

虽然非正式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政府的监管,但它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非正式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非正式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发展中国家,正式就业机会常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被迫从事非正式经济活动。

虽然这些工作可能没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但它们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收入来源,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

此外,非正式经济还为年轻人和低技能劳动者提供了首次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逐步提升技能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其次,非正式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

由于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非正式经济在提供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小规模的非正式零售店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购物场所。

此外,非正式经济还推动了城市中的服务行业的发展,例如小餐馆、街头摊点等,有效地刺激了消费需求。

然而,非正式经济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非正式经济活动不受法律和监管的约束,往往容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例如,黑市交易和走私活动常常涉及盗窃、贩毒等违法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威胁。

其次,非正式经济活动通常缺乏规范和标准,可能导致商品质量低劣、安全隐患等问题。

这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威胁,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平衡非正式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和规范非正式经济。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非正式经济逐步转变为正规经济。

例如,提供小微企业贷款、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为非正式经济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动力。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非正式经济活动的监管,提高对非正式经济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要求。

通过规范非正式经济,可以减少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非正式经济对正式经济的影响

非正式经济对正式经济的影响

非正式经济对正式经济的影响在世界各地,非正式经济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被定义为一种在法律和规章制度之外进行的经济活动。

非正式经济包括了一系列的职业和行业,例如小贩、流动摊贩、家庭工作、偷税漏税等等。

虽然非正式经济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负面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正式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非正式经济可以为缺乏正式就业机会的人群提供生计来源。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地区,正式就业机会缺乏,而非正式经济为这些人提供了迅速进入市场的机会。

通过非正式经济,他们可以自谋职业,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经济收入。

这种非正式就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因为这些人不再依赖于政府的救济和社会福利。

其次,非正式经济对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非正式经济中,创业者和工人不受严格的法规和限制束缚,他们可以自由地开展新的商业活动,寻找新的商机。

这种自由和灵活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许多正式经济中的成功企业也是通过起初在非正式经济中试验和发展而成功的。

然而,非正式经济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缺乏监管和管理,非正式经济往往伴随着灰色经济和不法行为,例如逃税、偷税漏税等。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市场秩序,为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其次,非正式经济中的工人通常没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他们缺乏职业保险和退养金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意外事故或退休后面临更大的风险。

为了解决非正式经济所带来的问题,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非正式经济的监管和管理,打击逃税、偷税漏税等违规行为,保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其次,政府应提供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非正式经济从业人员的权益和福利,减轻他们的风险负担。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为非正式经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促进其合法化和正规化。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正式经济和非正式经济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非正式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非正式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论述非正式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城市经济与管理郭亚辉2015210392 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

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大。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

然而,非正式制度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影响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促进作用:第一,凝聚社会力量,提供激励机制。

非正式制度是由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长期交往形成的,这些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形成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强化了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的认同感,起到了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

第二,减少正式制度的实施成本。

首先从制度起源来看,先有习俗习惯、伦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式法律规章等各种社会制度。

尽管非正式制度不具有国家强制性,不能像正式制度那样对社会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但是,由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成员的规范作用,常常是以无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对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间接的作用。

三是通过对人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制度成本。

在社会制度从形成到终结的制度周期中,人无论作为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还是承受者,对制度的内容和形式、结构和功能等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制度成本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人。

倘若一个社会中正式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实施机制不够完善,那么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这种规范作用尽管是非强制的,但依靠内在的自觉自省和外部的舆论褒奖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相比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规范约束作用具有非外显性的特征,但其作用的发挥却十分稳定持久。

非正式经济活动对正式经济的影响

非正式经济活动对正式经济的影响

非正式经济活动对正式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非正式经济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非正式经济活动包括那些不受税收和监管的地下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走私、非法雇佣以及其他非正式经济活动等等。

虽然非正式经济活动在某些方面是个问题,但它们在某些环境下也可以为正式经济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正式经济活动对于正式经济的影响。

非正式经济活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许多国家,非正式经济活动实际上已成为了很多人的就业形式。

由于许多人找不到稳定的工作,而非正式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些短期工作机会,这些短期工作机会可以为结算一些日常开支提供帮助。

这些非正式经济活动形式虽然作为正式经济的扭曲现象,但它促进了非正式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失业人群创造了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非正式经济活动对劳动力市场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地下经济活动通常不受法律和监管,缺乏保障机制,因此劳动力的保护和发展等方面难以得到保障。

而且这些非正式经济活动不缴纳税收,又容易忽视安全生产问题,所以在这些非正式经济活动上工作的人们也因此有了较大的风险。

非正式经济活动对国家税务的影响非正式经济活动的影响还会对国家税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非正式经济活动不缴纳税收,因此会造成国家的税收损失。

然而,由于买方和卖方都愿意参与这种地下经济活动,所以很难追溯这些活动并将它们纳入正式注册的经济范畴内。

这里,政府在将监管非正式经济活动纳入日常监管之中时,需要考虑公众对非正式经济活动的态度、经济规模等因素,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加大力度打击非正式经济活动。

非正式经济活动对总体经济结构的影响非正式经济活动还会对整个经济结构造成一些影响。

非正式经济活动可能对正式经济竞争有一定影响。

正式经济运营需要支付税金和其他成本,并且在法律方面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非正式经济则不用担心这样的负担,因此很难与正式经济在竞争中进行公平的竞争。

非正式经济活动在价格上也可能会对正式经济造成一些冲击,因为非正式经济活动不受监管的突出优势就是价格更低、运转更便捷。

非正式组织及其与正式组织的关系

非正式组织及其与正式组织的关系

非正式組織及其與正式組織的關係導讀:高文彬本章介紹非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的關係,本章安排順序:1. 非正式組織的性質2. 非正式組織的重要影響與結果3. 正式組織運作下所形成的非正式組織4. 正式組織中非正式組織的功能第一節什麼是非正式組織我們經常能够觀察到即令人與人間不存在任何正式組織的關係,他們仍然有所接觸並相互影響。

這種現象從兩人之間的互動到群體的情形都有。

這些人並沒有刻意加入,卻持續而重複地進行這些互動。

這類互動可能是伴隨著組織活動而偶發地、附帶發生地形成,也可能是經由個人願望或集體直覺而形成,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敵對。

不管缘故如何,這樣的接觸、互動與集結,改變了個人的經驗、知識、態度與情緒。

有時候我們感受到我們的情緒受到影響,例如當我們置身在群體中我們觀察到別人受到了影響,我們乃至也並未察覺自己或他人受到了永久性的影響。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经常使用「集群心理(mob psychology)」來形容這種仿效情形,並且意識到我們某些態度正一起地被引發,例如我們经常使用「一起意見」和「大眾意見」等字眼。

非正式組織是一種不確定並且無固定結構,並沒有確定下級機構的組織。

這種組織沒有固定型態,密度經常改變,而這種改變經常是來自於外界因素的影響。

外界因素影響了人們在地域上的緊密程度,並且促令人們彼此接觸並成心識地參與一起目標。

這種具有不確定結構與密度的組織,有別於一样組織,是為非正式組織,不管在社區中或國家裡到處都存在著這種組織,並與正式組織息息相關。

第二節非正式組織的結果非正式組織,有別於正式組織,有兩種重要成效:(一)成立特定的態度、明白得、風俗、習慣、制度等(二)創建有利的條件以扶植正式組織以下分別敘說這兩種成效,第一,通常非正式組織的直接成效有風俗、道德、风俗、制度、社會規範和理想等。

來自正式組織的制度與來自非正式組織的制度經常發生混淆,例如當一個實做演練發生正式規範與非正式習俗的衝突時,後者(非正式習俗)往往占優勢。

我国经济转轨视域下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我国经济转轨视域下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我国经济转轨视域下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摘要]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作为两种具有不同适用环境、激励机制的行为约束规则,对交易费用、制度成本、经济绩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

在当下具有中国模式的社会情境系统中,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蕴含着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具有不同的政治生态、经济形态、文化样态和秩序状态,而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之间复杂的差异冲突和相容互动关系以及在规则变迁中作用交替的互动演化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经济转轨当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更重要的是,这两条进路不仅都没有偏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轨道,而且一起共同塑造出了符合转型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经济转轨;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中国模式我国经济转轨和改革实质上是一个规则变迁和规则创新的过程,也是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不断完善、交替作用的过程。

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两者以各自不同的行为激励机制促进着交易费用、制度成本、经济绩效的演化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当下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正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正在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正在深刻变化,整个中国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这种“千年未有之变局”催生出了令改革开放推进者始料不及的新型矛盾和多重问题,同时也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从“熟人社会”向“市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规则结构出现巨大的分化与断裂,这使得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产生出了强烈的差异和冲突;另一方面,在当下我国经济转轨背景下的社会情境系统中,在这个“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共同并存的现实背景下,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在不同秩序状态中的交叉渗透、替代互补和互动链接,有力地推动了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规则结构的变迁。

尤其在维持当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非正式规则发挥着正式规则所不及的多重功能,这就使得非正式规则在当下中国的经济转轨进程中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关系

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关系

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关系第一篇: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关系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它通常是成文的并由权力机构来保证实施,如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

非正式制度被学时变化中的社会关系所强化,如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既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1.两种制度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制度冲突或不兼容。

非正式制度安排具有自发性、非强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相反,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地对社会行为确定的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且一旦确立就会形成制度刚性,对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两种制度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互补性和替代性。

首先,从互补性来看,一个富有效率的正式制度形成,应该考虑与道德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互补,才能保持整个社会制度系统的和谐,制度改革才能成功和富有成效。

另一方面,一个有形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相应的非正式制度与之匹配,也许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或者说,同样的正式制度,与不同的非正式制度相匹配,就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

其次,从替代性来看,一方面,在正式制度缺位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安排也可能替代正式制度提供一系列安排,以获得有效的经济运行。

3.两种制度的相互转化性。

非正式制度可能因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或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化为正式制度,相反,正式制度也可以转化为非正式制度。

就正式制度向非正式制度转化而言,主要是历史上的正式制度向非正式制度的转化。

第二篇:博士后奖励约束制度范文博士后工作站奖励约束制度第一章一般奖励一、医院一次性为进站博士后人员提供20万元安家费,博士后人员需承诺在工作站从事相关研究工作至少2年并发表相应级别文章(具体见相关协议要求),考核合格出站。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根据项目需要可在2-4年内灵活确定;对进站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应当根据项目资助期限和承担的任务及时调整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6年。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4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同月 28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动态过程,包括正式制度的变更与重建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其中,正式制度是关键、非正式制度起着重要作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协调或相容是重中之重。

法律是最具代表性的正式制度,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变迁及作用发挥需要非正式制度的支持和配合。

非正式制度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之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发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在经济学框架下研究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等问题的意义,可以追溯至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从产生至今就与伦理等非正式制度和政治、法律等正式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起源于古希腊的经济学,当时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从属于伦理学和政治学,期间也使用过政治经济学的名字。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非正式制度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或拓展。

与既有文献述评的差异在于,作者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非正式制度理论的回顾,比较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区别,借鉴各自的科学成分,厘清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期为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等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1 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社会人"为出发点,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制度分析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本质上可被看作是一种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制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点,也是特点。

他把制度看作一种内生变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的逻辑主线阐述人类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已经不再以过去的形式存在于企业中。

然而,政治依然可以在企业中产生各种影响力,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政治。

本文将聚焦于正式和非正式政治对企业的影响,并探讨其差异化影响。

正式政治是指权威的政府机构制定的法律、规章和标准。

企业必须遵循这些政府制定的正式规则和标准,否则他们将面临处罚。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还需要申请政府批准才能进行业务活动。

政府机构还可以通过监管和执法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指导和控制。

政府制定的法律、规章和标准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正式政治中,政府机构对企业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行政管理和政府服务的质量。

如果政府机构没有能力和资源来提供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和政府服务,企业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审批周期长、行政成本高、缺乏流程透明度等。

另外,政府机构的不公正行为会为企业带来损失,因为企业将被迫接受不利的政策和举措。

与正式政治相反的是非正式政治。

非正式政治是指政治行为和势力,这不受正式规则和标准的限制。

非正式政治是通过协商和相互合作的方式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决策。

非正式政治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因为在中国这种政治环境下,个人和团体势力往往比正式政治的条例和制度更重要。

在非正式政治中,企业受到的影响力不同于正式政治。

非正式政治中的高层关系和个人联系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政府官员或其他有力人士有良好的关系,他们将能够得到更好的经营环境和更好的资源分配。

与此相反,如果企业缺乏与政府或其他有力团体的关系,他们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获得政府支持的机会变得很少或缺乏合作伙伴等。

此外,非正式政治还涉及到侵犯企业合法利益的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将不得不努力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并采取各种手段来抵抗非法行为。

综上所述,正式和非正式政治在企业中产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

企业必须处理这两种政治因素,并且要了解在不同情况下这些因素的权重将发生变化。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公开透明方式建立的合作关系与私下进行的非公开合作关系。

政治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企业需要与政府合作来获取资源和市场机会。

不同类型的政治关联会对企业产生差异化的影响。

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资源的获取上。

正式关联通常是通过合法渠道与政府合作,例如与政府签订合同、参与政府项目或获得政府补贴等。

这种关联通常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并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政府可能会给予正式关联的企业更多的市场准入权限,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或资源;政府可能会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或税收优惠,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

正式政治关联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正式关联和非正式关联对企业的影响并非完全积极。

正式关联可能导致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资源,无法实现自我发展。

政府资源虽然能够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取得成功,但长期来看,企业需要依靠自身的创新和竞争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式关联还可能使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并无法独立面对市场风险和机遇。

非正式关联可能使企业陷入合法风险和商誉损失的境地。

行贿和潜规则活动都是违法行为,一旦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罚款、法律诉讼甚至关闭的风险。

非正式关联可能会导致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不稳定,随时面临政府的变脸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失去政府资源的保护和支持。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产生差异化的影响。

正式关联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非正式关联能够提供政治保护和市场准入优势。

这种关联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资源、缺乏自我发展能力、面临合法风险和政府变脸风险等。

企业需要在政治关联中保持适度,既要合法合规地与政府合作,也要重视自身的创新和竞争力,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有特定的联系或关系,可以通过关系网获得政府资源或政治优势。

在一些国家,政治关联被认为是一种正式的商业实践,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政府支持和资源,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政治关联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不公平竞争和腐败风险。

本文将探讨正式政治关联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

正式政治关联可以帮助企业在政府部门中获得所需的许可证、批文和政策支持。

政府资源和优惠政策的获取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权和融资等方面。

政府的援助和支持可以提供更好的商业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提供市场前景。

政府的背书和支持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

正式政治关联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正式政治关联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政府支持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

政府资源和优惠政策通常只分配给特定的企业,从而削弱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不合理的政府干预可能会扭曲市场机制,使市场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可能导致腐败风险。

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亲近关系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和不当行为。

这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和长期竞争力。

非正式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的非法或不透明联系。

非正式政治关联往往涉及贿赂、行贿和其他非法行为,旨在获取政府支持和资源。

与正式政治关联相比,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非正式政治关联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法律风险和不良舆论。

贿赂和行贿等非法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会受到公众和媒体的谴责。

这将对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客户流失和合作伙伴关系破裂。

非正式政治关联还可能使企业与社会产生对立,使得其他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持怀疑态度,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政府机构或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政治力量对企业的影响往往较为显著,这对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提出了新的挑战。

正式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有明确的合作关系,例如政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优惠政策或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非正式政治关联则是指企业与政治力量之间没有明确的合作关系,但政治力量仍然对企业经营活动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政府的监管力度、政治力量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等。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式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取资源和市场机会。

政府在企业经营中提供的政策支持、优惠政策等,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可以提供企业所需的技术、资金等资源,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而非正式政治关联则往往因政府监管力度较弱、市场竞争不充分等原因,使得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和市场机会,限制了企业的差异化发展空间。

正式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建立声誉和品牌优势。

政府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认可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政府的政策支持、优惠政策等也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价值。

而非正式政治关联往往因政府力量介入市场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品牌形象受损,使得企业在建立声誉和品牌优势方面存在困难。

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差异化影响较大。

正式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取资源和市场机会、建立声誉和品牌优势、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并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非正式政治关联则限制了企业的资源获取和市场机会,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制约了企业的差异化发展。

在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存在的环境下,企业应积极应对政治力量对经营活动的影响,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4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同月 28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动态过程,包括正式制度的变更与重建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其中,正式制度是关键、非正式制度起着重要作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协调或相容是重中之重。

法律是最具代表性的正式制度,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变迁及作用发挥需要非正式制度的支持和配合。

非正式制度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之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发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在经济学框架下研究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等问题的意义,可以追溯至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从产生至今就与伦理等非正式制度和政治、法律等正式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起源于古希腊的经济学,当时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从属于伦理学和政治学,期间也使用过政治经济学的名字。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非正式制度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或拓展。

与既有文献述评的差异在于,作者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非正式制度理论的回顾,比较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区别,借鉴各自的科学成分,厘清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期为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等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1 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社会人"为出发点,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制度分析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本质上可被看作是一种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制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点,也是特点。

他把制度看作一种内生变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的逻辑主线阐述人类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在西方经济学看来,马克思忽略了非正式制度,其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经济制度等正式制度。

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他把非正式制度看作上层建筑范畴,讨论了它们与经济制度等正式制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P26-27)他没有对非正式制度下过定义,但其对经济伦理、意识形态等领域的研究涉及非正式制度的多项内容,在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非正式制度的起源和本质马克思认为,非正式制度先于正式制度产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起源于人类的诞生,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形成较晚,它们都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通过劳动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经常具有集体性质的非正式制度。

早期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是协调集体成员内部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如在原始社会,作为对自然的崇拜和探索,祭祀活动是一种制约、凝聚集体力量的行为。

马克思还发现,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非正式制度发展的前提条件,但非正式制度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总是同步的,非正式制度有时候会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

如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古希腊的生产力水平远落后于现代资本主义,但其文化繁荣至今令人赞叹。

[2](P15,257,479)马克思认为非正式制度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的范畴。

他看到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对非正式制度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强调非正式制度的反作用,从根本上阐明了非正式制度变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马克思把意识形态这一非正式制度看作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 "观念的上层建筑",超越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

他还认为道德是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实践中的各种关系。

[3](P3-8)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和经济发展马克思把社会制度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现为生产关系并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制度,第二层次是表现为上层建筑并起反作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

前者是正式制度,后者包含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和法律、政治等正式制度。

后者先于前者产生,但其立足于前者才能发展。

二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共同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迁。

当二者相融的时候,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起到整合、凝聚、教育、规范等积极作用;否则,非正式制度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3](P4)非正式制度变迁马克思的非正式制度变迁理论主要是为了辅助正式制度变迁理论,来阐释人类社会变迁的规律和演变走向。

他认为非正式制度对制度变迁所起的作用不是根本性的,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承担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组成的阶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影响到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阶级当中,这种矛盾主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一般是革命式演变。

人的全面发展是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

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以科技进步为核心要素的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是阶级矛盾。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人类社会整体制度变化发展的规律,说明经济发展对制度变迁的作用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2 西方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经济人"为出发点,以主观效用价值论等为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主要采用以边际替代方法指导的假设-演绎-实证的静态分析方法,阐述非正式制度的基本原理。

西方经济学非正式制度理论的研究涉及多个学派,限于篇幅,每个学派仅选择若干个代表人物的思想来介绍。

在诺斯以前,已有多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涉及非正式制度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但是它们一般被隐含在对制度的研究当中。

古典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受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等人伦理、美德、仁爱和同情等思想的影响,斯密多次提到非正式制度在国民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他将慎重、勤勉、节约、同情、良心和自爱等看作市场经济秩序不可缺乏的伦理道德基础,认为社会分工是非正式制度演化的结果。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应该由拥有相同点的习俗和政府来管理。

穆勒阐述了习俗、惯例对市场竞争、产品分配和地租的重要影响。

[4](P7-10)韦伯采用历史演绎的方法论,阐述习俗、历史、语言等非正式制度与体制等正式制度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其理论体系中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是指宗教,认为宗教信仰的虔诚是人们在感性层面的理性选择,可以促进资本主义向前发展。

[5]新古典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该学派认为经济人是一种脱离现实观念的人,在偏好、制度等既定的前提下,把价格机制作为核心,采用边际替代法、成本收益比较法和均衡分析等方法论研究非正式制度。

其中,马歇尔较早意识到社会文化、理想和宗教等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具有相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经济主体,彼此间信任程度较高,有利于实现高度合作,地区经济发展是区域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合作的结果。

[6](P279-280)制度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旧制度主义的非正式制度理论基于对新古典经济学采用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的批判,该学派主要采用进化论、实用主义哲学和历史主义等方法论,强调"历史演进",重视资本主义体制内部不同经济集团的利益冲突,看到了技术变化引起的社会、心理、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演变。

作为社会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认为历史是进化或演进的,受到非经济因素制约的经济制度只是它所依存的文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把制度理解为"流行的生活方式"、"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等。

他认为法律和经济制度等正式制度受到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思想和习惯等非正式制度是制度的核心,非正式制度演化成各种制度。

非正式制度同正式制度一样,经历多个阶段动态的且不可预期结果的演进。

非正式制度不是个体选择,而是历史演化的结果。

源于对人类习惯和本性的考察,他认为经济变迁中以技术和利益集团对抗为主要原因的推动导致不总是向进步方向发展的制度变迁,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变迁。

[7]作为社会法律学派的创始人,康芒斯认为制度起源于强迫的社会关系和自我意识。

他首次区分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用法律这一正式制度的观点来阐释社会的各种经济关系。

他认为社会组织由多种交易组成,包括冲突、依存和秩序三个方面的交易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利益冲突只能通过法律制度得到解决。

虽然注重法律等正式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但是他对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也有不少关注。

他认为制度可以理解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指出传统、习俗和惰性等可能制约集体行动,并把美德和伦理等非正式制度看作制度的关键。

他重点探讨了习俗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阐释了集体行动控制力的执行者问题,当执行者改变时,制度变迁随即发生。

[8]新制度主义的非正式制度理论采用制度和技术二分的方法论,艾尔斯的工具价值理论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他认为科学事实指引的人的行为是理性的,而由过去的态度和信仰指引的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制度的消极影响。

他认为制度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思想习惯和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

人性是人们遵循的非正式制度的产物,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非正式制度。

各种非正式制度经过演变,会形成固定的文化。

这种固定的文化而非成本和收益分析理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他提出技术进步和源于文化、习俗的制度是社会中存在的两套不同的价值体系,前者的影响更加深远。

技术发展推动制度变迁,但其中的关键应该是形成一种把技术发展看作经济发展核心的新的思维方式。

[9](P22)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非正式制度理论该学派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经济人、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和机会主义等假设,并以利润最大化、主观效用和博弈论等为理论基础。

该学派的非正式制度变迁理论主要是辅助正式制度变迁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构建一个立足经验史实的理论体系,把技术、市场规模、人口和产品等外生变量看作诱因,认为制度变迁是个体追求功利的结果,以此来解释经济绩效。

科斯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但诺斯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最多,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生产力→技术→分工→经济活动方式→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结构(生产关系)的思路。

非正式制度(或称非正式约束)的概念由诺斯在1981 年首次提出,指人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包含风俗习惯、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

他认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共同构成制度,非正式制度是制度产生和变迁的关键,人们的行为主要受非正式制度制约,非正式制度要和正式制度相容,才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非正式制度变迁的主体是追求财富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变迁的根本动力在于个人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正式制度可以直接移植或快速变迁,而非正式制度由于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遗传性等特征,很难直接移植,其变迁一般是渐进式的,需要较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