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疯狂的战车》教案_8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7课 疯狂的战车》word教案 (8)
第7课疯狂的战车课程标准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掌握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等基本知识。
通过识读《德国进攻波兰示意图》《“巴巴罗萨”计划要图》《日本空袭珍珠港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和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教材有关材料的学习和分析,增强处理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直观形象地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学习从史书、网络、影视等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故事。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注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
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的主题有认同感。
通过对英国、苏联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依据《慕尼黑协定》内容,分析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并掌握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史实及大战从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的基本线索。
难点之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难点之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节节失利的原因。
设计构思1.新的历史课程观念启示我们:历史是一门可解释的学科,它以史实依据来架构知识,它也是能引起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从教材内容来分析,绥靖政策是本课结构的一条主线。
“慕尼黑阴谋”“白色方案”“进攻苏联”“偷袭珍珠港”这些事件发生的本身不是孤立的,既是绥靖政策的具体的连续性表现,也是其消极影响产生的必然结果。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7课 疯狂的战车》word教案 (1)
疯狂的战车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的国土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重点、难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日、意、德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和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
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形势: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态度?(英、法采取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和平到来了吗?1.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8年,又兵不血刃吞并了奥地利。
德国的这些扩张举动,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及影响为了解决德、捷边界问题,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了会议。
在没有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学生思考、讨论)其原因:第一,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第二,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驱使德国进攻苏联。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全球战火再起 7 疯狂的战车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疯狂的战车》20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战争,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也促成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所以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加深认识各国的外交政策都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世界各国和人民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慕尼黑会议、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和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出示二战图片、重要事件的视频片段,使学生直观得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
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教学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展示:两个放羊的牧羊人在山上遇到一群狼,为了躲避灾难,牧羊人将一只病弱的羊扔给了狼,狼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稍息片刻,狼又一次露出了贪婪的目光,于是这两个牧羊人又扔出一只羊给这群狼。
教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同桌交流)学生:狼最后把牧羊人也吃掉了。
教师:狼的本性是凶狠、残忍、贪得无厌。
这个故事很简单,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很简单。
然而这一幕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就上演了“牧羊人”(英法)扔可怜的“羔羊”(捷克斯洛伐克)给凶狠的“狼”(德国)的悲剧。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 27《疯狂的战车》学案 北师大版
学习内容第7课疯狂的战车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掌握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等知识。
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归纳和说理分析的能力。
3、认识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
学习重点分析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掌握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史实及大战从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的基本线索。
学习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学法提示阅读、交流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1、1938年9月,、、、四国首脑,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把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协定》是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2、1939年9月1日,按照早已制定的“白色方案”,德军突然进攻第二天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德军很快逼近莫斯科,但苏联军民浴血奋战,取得了的胜利,打破了德军的神话。
4、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把世界一步步推向战争的边缘,而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对轴心国一再妥协退让,德、意、日法西斯步步紧逼,终于导致战争的爆发……■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读一读: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我们对于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的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大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的广播演说阅读上述演说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说一说:广播演说中的“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那两个国家?●想一想:英、法两国为什么纵容德国的侵略?它的实质是什么?●谈一谈: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议一议:张伯伦所宣称的“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能够得到保证吗?为什么?■罪行的肆虐:二战的全面爆发英法的退让使法西斯得寸进尺,慕尼黑阴谋刺激了法西斯的野心,1939年9月1日,德国把战争的矛头直指波兰,二战真实爆发……●填一填:列表归纳可以清晰的展示事件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疯狂的战车》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疯狂的战车》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疯狂的战车》导学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疯狂的战车》导学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疯狂的战车》导学案 PPT课件教学设计第七课、疯狂的战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一步一步扩大的过程。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彬发;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墒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右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史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仰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第二嗅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缩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场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鸭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须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掀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慕尼黑协钦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叶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欲后果;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恫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迈、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钢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质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菊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姑西斯同盟的建立。
1 / 3导学霄重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苏垦德战争爆发难点绥靖政策的私实质和危害导学设计意钱图 1、由法西斯的暴行和大麻国的绥靖政策导入新课的学栽习。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铡,了解大意。
3、分析大战薛爆发的原因,看清大国自保鱼的丑恶嘴脸。
4、弄清大战午逐步扩大的过程。
教具准备赫影片《珍珠港》片段,相关磷的图片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煤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碾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由法仙西斯的暴行和大国的绥靖政殷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疯狂的战车》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疯狂的战车》word 教案一.课前预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战的爆发和扩大的史实。
2.把握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
3.识读相关的示意图,增强识图能力。
4.本课的重点是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要紧史实。
(二)学法指导1.可结合前面学习一战的知识,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通过、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来加深学习。
2.学习德国闪击波兰、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宝港时可结合相应的示意图,认真读图,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意识,变抽象为直观,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明白得。
3.查阅二战相关史史书、网络、影视等,收集二战的历史小故事,激发学习本课的爱好。
(三)预习导航二.互动课堂探究1:什么缘故说《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英法一再实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英法为自己的绥靖政策付出了如何样的代价?背景:《慕尼黑协定》 1、时刻:______年___月2、签订国:____、_____、_____、______3、内容:(1)规定捷克必须把______区和______地区割让给德国(2)英法应对捷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_______”4、结果:是________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爆发: _______年6月,德军闪击_______,_______对德宣战 1.____年6月,德军向_______发动突然的全面进攻, ______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2._____年12月7日,日本舰队对______发动了突然突击 扩大 疯狂的战车探究2.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什么缘故节节失利?探究3:什么缘故说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三.巩固练习(一)自主评判1.《慕尼黑协定》签订时,捷克斯诺伐克本国代表被拒绝在了会场之外,而是由四国首脑隐秘签订的,这四个国家是( )A、德.英.法.俄B、德.意.英.法C、德.奥.英.法D、德.美.英.法2.二战发生前,西方大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表现出绥靖政策:( )①《反共产国际协定》②不干涉西班牙内战③听任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④听任日本入侵中国⑤签订《幕尼黑协定》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3.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A、德国闪击波兰B、英国对德国宣战C、日本偷袭珍宝港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4.德国入侵波兰的军事行动是按照下列哪一打算进行部署的( )A、白色方案B、巴巴罗萨打算C、联合国家宣言D、霸王打算5.“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能够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不管道路多么遥远和艰巨,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疯狂的战车教案
《疯狂的战车》教案一、教材内容《疯狂的战车》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轴心国集团以后,不断侵略扩张的史实。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采取了以《慕尼黑协定》为代表的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德国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突然袭击苏联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教学目标《疯狂的战车》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和线索,而且还要加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慕尼黑会议的召开和《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后果,德国闪击波兰,德国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能力方面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培养,主要通过思考,讨论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进一步扩大和达到最大规模的进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归纳和说理分析的能力,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使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3、在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深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张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徳、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必要性,认识正义的力量只是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内进行专治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犯下了哪些罪行,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出示表格学生回答,教师归纳2、讲述:在徳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出示板书课题第7课《疯狂的战车》检查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学习新课1、和平到来了吗①讲述:英法等国的软弱退让非但没换来和平反而造成了法西斯的步步进逼。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疯狂的战车教学目标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史实。
难点: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炮弹式花瓶你见过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先一睹它的绝妙身姿吧!这款形状特别的花瓶,巧妙地将炸弹和花朵组合在一起,对比战争与和平。
任何时候,虽然总是有更多的人渴望和平的降临,但战争的阴霾并没有远离。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
作为波兰的盟国,英法只得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但紧接着出现的局面却让人费解:一方面,德国法西斯以牛刀杀鸡之势,压向波兰;另一方面,在西欧战场的法德边境上,百万英法联军却按兵不动,坐观波兰灭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这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推进新课一、和平到来了吗?1.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内容)问题1: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奥地利)问题2: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是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凡尔赛和约》)拓展: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多媒体展示材料)问题3:德国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如何呢?(英国、法国、美国这些主要帝国主义强国对德国的侵略行径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放纵侵略!)教师总结: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8年,又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
德国的这些扩张举动,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及影响(多媒体展示图片《慕尼黑会议》)教师介绍:这就是当年慕尼黑会议上的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们无耻地导演了一场丑剧!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哀叹:我们被可耻地出卖了!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疯狂的战车
《疯狂的战车》 本课所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影响20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战争,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必定结果,也促成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能够加深认识各国的外交政策都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世界各国和人民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慕尼黑会议、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和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出示二战图片、重要事件的视频片段,使学生直观得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
【教学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教学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1。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爱听故事不?今天我先给大伙儿讲一个故事:展示:两个放羊的牧羊人在山上遇到一群狼,为了躲避灾难,牧羊人将一只病弱的羊扔给了狼,狼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稍息片刻,狼又一次露出了贪婪的目光,因此这两个牧羊人又扔出一只羊给这群狼、教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如何的呢?(同桌交流)学生:狼最后把牧羊人也吃掉了、教师:狼的本性是凶狠、残忍、贪得无厌。
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第7课疯狂的战车教案北师大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世界历史的初步框架,对近现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应该已经学习了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信息,如战争的时间、主要参战国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 historical thinking、cultural literacy 和 global awareness 核心素养。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的深入思考能力,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影响。同时,通过学习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此外,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学生能够增强对全球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培养 global awareness。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此外,在课堂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战争的影响和人类历史的思考还不够深入。下次在讨论战争对人类的影响时,我可以引入更多相关的素材和观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以提高他们的 historical thinking 和 global awareness。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疯狂的战车
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
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请回答:
(1) 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有哪几个国家参加?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38年9月;英、法、德、意;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2) 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
因为德国得寸进尺,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接着又将侵略矛头指向波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把战火烧到了英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后反思
本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难点处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从整体来看,教学各环节衔接较流畅,通过课件中的文字材料、图片、地图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初步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能较积极的投入学习,融入课堂,提出疑问,解决问题,但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使的时间显得紧张,学生的自学不够充分,这也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各环节的设计需要更精、更细。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版主推荐】第7课 疯狂的战车(此课件配有教案)
教学内容
疯狂的战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日、意、 德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和中国、埃塞俄比 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苏德战 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 一步扩大化。法西斯国家的暴行激起了世界 人民的共同反抗,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本课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使 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国家的暴行,感受到反抗 侵略、珍爱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 争,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
查阅资料:
到1941年6月止,德军控制的欧洲14个 国家是: 奥、捷、波、丹、挪、卢、荷、比、 法、匈、罗、保、南、希。
想一想:
从德军对英国的狂轰滥 炸中,你想到了什么?
1941年6月德军闪击苏 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德军越过苏联边界,向苏联发动 进攻。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 地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日军偷袭珍珠港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美国 英国
改变 “中立” 态度 支
疯狂的战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资源拓展 反馈练习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 坐战争”绥靖政策;的国土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 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7课 疯狂的战车》word教案 (3)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007疯狂的战车一、教学目标:1.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二、教学重难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型)1.导入:由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对世界的影响导入2.引领:通过图片与文字带领学生分析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到底带来怎样的恶果呢。
下面学习第7课《疯狂的战车》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4.检测:学生预习目标达成检测5.补充:利用本课图片、材料对预习内容简单的重复,加深学生印象。
6.小结:结合预习内容概括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年 会议将这一政策推到顶峰 影响: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按照计划“ ”突袭波兰。
时间: 德国进攻苏联 德军的进攻计划: 计划。
二战的扩大 苏联的反击: 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时间: 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 代号: 。
后果: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也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7.方法:总结介绍学习目标的记忆方法(内容关键词记忆)开始,扩大,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8.巩固:学生把知识点背诵3分钟(多媒体展示)9.探究: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各类史料尽量把设计的问题简单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通俗易懂,语言精练,贯穿情感渗透。
①《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的原因及影响②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③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影响④针对史料对二战性质的理解。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教案
让学生初步具体的知识要点
教
师
导
学
一、
自主构建
1、和平到来了吗?--《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时间、地点、内容、国家、影响
1、完成《学考精练》填空。
2、在课本找到自主学习问题的答案并做好标记。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文艺复兴的基本知识点。
二、
启导精思
阅读材料比较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与前任首相张伯伦在法西斯面前的态度和立场有何不同?
疯狂的战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
2、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
3、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
4、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思考设置的问题。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在练当中掌握有关知识点,突破重难点
三、
自主提升
为什么战争初期苏军节节失利呢??
1.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
课堂检测
《学考精练》基础达标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答案。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及二战从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的基本史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爆发和扩大的过程;
2.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
3.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
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疯狂的战车名师教学案 北师大版
(四)“虎!虎!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标志、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战扩大到什么程度?1.,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2.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等20多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四、归纳总结1.爆发: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五、巩固检测1.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其反映的史实是( )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法西斯同盟形成 C.慕尼黑阴谋D.诺曼底登陆2.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B.苏德战争的爆发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3.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欧洲的六大国家中,既是“一战”前三国同盟的成员,又是“二战”轴心国成员的两个国家是指( )A.英法 B.英俄 C.德意 D.俄法4.虎!虎!虎!》是一部有关二战中令美国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战场战争的爆发?( )A.苏德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北非战场D.欧洲第二战场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C.德国吞并奥地利D.德军“闪击”波兰6.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B.慕尼黑阴谋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7.德军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 A.闪电战 B.持久战 C.运动战 D.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疯狂的战车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一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由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的绥靖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分析大战爆发的原因,看清大国自保的丑恶嘴脸。
4、弄清大战逐步扩大的过程。
教具准备影片《珍珠港》片段,相关的图片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由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的绥靖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一)和平到来了吗?
1、简介德国违背规定的一系列做法和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
3、《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二)突袭波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英法宣而不战的奇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二战全面爆发后西欧的战争状况是怎样的?
3、法国投降和英国遭受沉重打击说明什么问题?
(三)“巴巴罗萨”计划
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四)“虎!虎!虎!”
1、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2、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二战扩大到什么程度?
课堂小结回顾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对暴行的态度,进入学习。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结合老师的介绍,阅读第一目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细读课文,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结合地图,简述战争初期西欧的战况。
结合所学知识认识绥靖政策的害人害己的结局。
看教材,说说当时的情况和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