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地下水控制(基坑支护)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第一章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第一节地下水控制第一小节一般规定1、地下水控制应保证基坑正常施工,防止渗流和承压水引起的破坏,避免或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地下水控制可采用集水明排、截水、降水以及地下水回灌等方法,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条件,结合基坑支护方案综合分析确定。
3、基坑可采用设置竖向或水平向截水帷幕等措施截水。
竖向截水帷幕可采用水泥土连续墙、咬合桩、地下连续墙等。
当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时,可采用多种截水方法组合。
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也可采用冻结法阻截地下水。
4、基坑降水可采用轻型井点、自流深井、真空深井等。
5、当坑底以下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应进行坑底土体抗承压水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采用竖向和水平向截水帷幕、承压水减压等措施。
6、在基坑施工期间,应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控制效果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1、下列情况时基坑应设置截水帷幕:(1)地下水位高,地基土体渗透性强,且周边环境条件不允许采取坑外降水措施;(2)降水难度大,完全采取降水措施不能满足基坑施工的水位要求;(3)基坑与周边河流、江、湖等距离较近,存在倒灌危险时。
2、截水帷幕选型应综合考虑帷幕深度、土质条件、地下障碍物状况、环境条件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规定:(1)软黏土地基普通单轴或双轴搅拌桩的深度不宜超过15m;粉性土地基宜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2)地下障碍物埋藏深、成分复杂且难以清除时,宜采用全套管咬合桩;(3)深度超过30m时,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全套管咬合桩等。
3、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应小于,厚度应满足防渗要求。
4、基坑截水要求高时,截水帷幕宜连续、封闭,截水帷幕与支护结构应紧密相贴。
5、水平向截水帷幕的厚度和强度应根据地下水顶托力的大小和防渗要求确定。
在与支护结构结合处宜增加帷幕厚度。
1、明沟集水井可用于坑顶截、排水,也可用于基坑降水。
当用于基坑降水时,降水深度不宜超过5m。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要点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要点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还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一、工程勘察与设计1、详细的工程勘察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工程勘察。
勘察内容应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文情况、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分布等。
准确了解地质土层的性质、厚度和承载力,以及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和流量等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和设计参数至关重要。
2、合理的设计方案基于勘察结果,设计单位应制定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
方案应综合考虑基坑的深度、形状、周边环境、施工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
常见的支护形式有土钉墙、灌注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等,每种形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3、设计计算的准确性设计计算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支护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满足要求。
对于重要的支护结构,应进行多种工况的分析和验算,包括正常使用工况、施工工况和地震工况等。
二、施工准备1、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流程、质量控制措施、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施工方案应经过专家论证和审批,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2、材料和设备的准备施工前应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检验和验收。
支护结构所使用的钢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设备应性能良好、运转正常。
3、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平整场地,修筑临时道路和排水设施。
设置测量控制点,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并进行初始值的测量。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土钉墙支护(1)土钉的制作和安装土钉应按照设计要求制作,其长度、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土钉安装时应保证其角度和深度准确,注浆应饱满。
(2)钢筋网的铺设钢筋网应与土钉连接牢固,网格间距应均匀,喷射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网不晃动。
一建市政地下水基坑支护
(四)井点降水 (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 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即用真空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 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以方 便土方开挖 。
(2)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 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 。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 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地下连续墙的槽段接头应按下列原则选用: ①地下连续墙宜采用圆形锁口管接头、波纹 管接头、楔形接头、工字钢接头或混凝土预制接 头等柔性接头。
②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且 需要形成整体墙体时,宜采用刚性接头;刚性接 头可采用一字形或十字形穿孔钢板接头、钢筋承 插式接头等;在采取地下连续墙顶设置通长的冠 梁、墙壁内侧槽段接缝位置设置结构壁柱、基础 底板与地下连续墙刚性连接等措施时,也可采用 柔性接头。
6) 地下连续墙:
类型 地下连续墙 特点 1.刚度大,开挖深度大,可适用于所有地层 2.强度大,变位小,隔水性好,同时可兼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3.可临近建筑物、构筑物使用,环境影响小 4.造价高
地下连续墙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和 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墙两类,通常地下连续墙一 般指后者。地下连续墙有如下优点:施工时振动 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 可适用于多种土层,除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砾石 等局部障碍物时影响成槽效率外,对黏性土、无 黏性土、卵砾石层等各种地层均能高效成槽。
一、围护结构 (一)基坑围护结构体系 (1)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包括板(桩)墙、 围 檩 (冠梁)及其他附属构件。板(桩)墙主要承受基坑 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并将此压力 传递到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 构。
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9
图 3.4.1 水平荷载标准值计算简图 1. 对于碎石土及砂土:
10
11
3.5 水平抗力标准值 3.5.1 基坑内侧水平抗力标准值 epjk 宜按下列规定计算(图 3.5.1) :
12
图 3.5.1 水平抗力标准值计算图 3.5.2 作用于基坑底面以下深度 zj 处的竖向应力标准值 σpjk 可按下式计算: σpjk=rmjzj (3.5.2) 式中 rmj——深度 zj 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天然重度。 3.5.3 第 i 层的被动土压力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6
1) 抗渗透稳定性验算: 2) 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 3) 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计算。 3.1.7 基坑支护设计内容应包括对支护结构计算和验算、质量检测及施工监控的要求。 3.1.8 当有条件时,基坑应采用局部或全部放坡开挖,放坡坡度应满足其稳定性要求。 3.2 勘察要求 3.2.1 在主体建筑地基的初步勘察阶段,应根据岩土工程条件,搜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资料,并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可进行少量的补充勘察和室内试验,提出基坑支护的建议方 案。 3.2.2 在建筑地基详细勘察阶段,对需要支护的工程宜按下列要求进行勘察工作: 1. 勘察范围应根据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并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 1~2 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应资料。对于软 土,勘察范围尚宜扩大; 2. 基坑周边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不宜小于 1 倍开挖深度,软 土地区应穿越软土层;
5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1.4 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 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 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3.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 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边有地表水汇流、排 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3.1.6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 行计算和验算: 1. 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 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 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 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 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
地下水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
地下水控制
二、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b. 喷射井点 ⅰ)适用范围 降水深度超过6m的基坑,一般为8m ~20m. ⅱ)工作原理 喷水井点(以压力水作为工作流体)和喷气井点 (压缩空气作为工作流体) ⅲ)构造设计 当渗透系数大的土层中,设计关键是增大单井抽水 能力。 当渗透系数小的土层中,设计关键是将水聚集在井 点管内形成最大限度的真空度。
真空井点、喷射井点、管井法或深井泵法。
高层建筑施工
地下水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喷射井点装置
真空深井泵
轻型井点降水图
高层建筑施工
地下水控制
二、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a. 真空井点 ⅰ)工艺流程 沿基坑周围以一定的间距埋入井管(下端为滤 管)在地面上涌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管连接 起来,再于一定位置设置真空泵和离心泵,开动真 空泵和离心泵后,地下水在真空吸力作用下,经滤 管进入井管,然后经集水总管排除。 ⅱ)设备 井管、集水总管、水泵和动力装置等。 ⅲ)分类(水泵和动力设备不同) 干式真空井点、射流泵井点和隔膜泵井点。
高层建筑施工
地下水控制
二、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ⅲ)构造设计 影响喷射井点抽水和抽气能力的因素:喷嘴直径 大小、喷嘴直径与混合室直径之比、混合室长度等。 ⅳ)布置和使用 当基坑宽度小于10m可单排布置井点,当大于 10m双排布置,若面积大时呈环形布置。井点间距 一般为2-3m. 注意: a.扬水装置加工的质量和精度 b.喷嘴、混合室和扩散室的轴线不重合的情况 c.工作水要干净
地下水控制
土方开挖
高层建筑施工
地下水控制
反铲挖掘机
高层建筑施工
地下水控制
抓铲挖掘机
高层建筑施工
地下水控制
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一)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方式1、基坑控制要则在基坑工程中,监理工作要严格按有关法规及制度:(1)协调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对基坑附近的楼房、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现状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资料提供给设计、施工检测单位。
(2)组织各参建单位及市政、公用管线、检测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建筑物、道路及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并作好记号与记录,收集相关资料。
(3)检查并掌握建设各方提供的,尤其是勘察设计及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建设资料。
(4)检查和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5)检查和督促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和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及各项建设措施的落实情况。
对于超过5m的深基坑,监理坚持提请专题审查及围护方案。
(6)检查和督促各项观察监测记录。
2、具体预控要求及措施在具体监理工作中,还应深入关注并预控如下方面内容:(1)基坑施工应关注的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是获取施工异常资料的重要手段,监理要主动介入。
1)监测准备阶段方面:①分析基坑围护方案及施工方案,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了解勘察报告中的土层分布情况和地下管线及地下水位情况,关注承压水对透水层的影响及基坑突涌的可能性,建议施工方采取相应措施防范;②基坑工程施工前,监理重点关注有资质的监测专业单位制定监测方案,并随时参与对监测资料的分析。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测点布置、监测仪器、报警指标、观测频率等;③施工前监理应参与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埋设基准点在确定其已稳定时可投入使用,施工中应有保护基准点措施;④主要的监测仪器除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外,应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校正合格。
并配备专业测量监理师和监测单位配合,互通信息并注意反馈。
2)要关注对监测的重要指标的关注方面:①围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单位观测频率一般应每天进行,当达到报警指标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出现危险征兆时,应特别关注观测值。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1. 背景本项目为某个基坑的支护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资源可行性等因素,确保基坑的稳定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2. 设计目标该方案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保基坑的稳定性,防止地质灾害和坍塌风险;- 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节约资源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考虑施工进度和成本的要求,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3. 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察和地质调查,结合设计目标,本方案提出以下支护设计措施:- 土方开挖:根据地质条件和基坑的尺寸,采用适当的开挖方式,如挖土台阶或垂直挖掘坑道,以减少土方的开挖量和施工难度。
- 地下水控制:根据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特征,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井和排水管道,确保基坑内的地下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 基坑支护: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墙或土工布等,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基坑的稳定。
- 施工安全:设置适当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警示标志等,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 施工工序:根据施工进度和成本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 工程实施在方案设计确定后,需进行工程实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调查,以获取准确的地质资料。
2. 设计优化:根据勘察结果,对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所需的材料种类和数量,并进行采购准备。
4. 施工组织: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包括人员安排、设备调配和施工进度等。
5. 施工实施:按照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6. 监理验收:进行监理和验收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5. 安全评估针对该支护设计方案,应进行安全评估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基坑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6. 结论本文档提出了一个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目标是确保基坑的稳定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地下水控制
地下水控制基坑开挖期间,地下水控制也属于基坑支护的一部分,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分为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型式单独或组合使用。
施工方案1、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和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和基础深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实际相符,能指导实际施工。
其内容包括:放坡要求或支护结构设计、机械类型选择、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坑边荷载、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排水措施及监测要求等。
对重要的地下管线应采取相应措施。
2、基础施工应进行支护,基坑深度超过5M的对基坑支护结构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设计计算,有设计计算书和施工图纸。
3、施工方案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
临边防护1、基坑施工必须进行临边防护。
深度不超过2M的临边可采用1.2M高栏杆式防护,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还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封闭式防护。
2、临边防护栏杆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得小于50cm。
坑壁支护1、坑槽开挖时设置的边坡符合安全要求。
坑壁支护的做法以及对重要地下管线的加固措施必须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要求。
2、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应会同设计人员提出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加固。
排水措施1、基坑施工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
2、深基坑施工采用坑外降水的,必须有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的措施。
坑边荷载1、基坑边堆土、料具堆放的数量和距基坑边距离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2、机械设备施工与基坑(槽)边距离不符合有关要求时,应根据施工方案对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内的基坑壁支护、地面等采取有效措施。
上下通道1、基坑施工必须有专用通道供作业人员上下。
2、设置的通道,在结构上必须牢固可靠,数量、位置满足施工要求并符合有关安全防护规定。
土方开挖1、施工机械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后进场作业,并有验收记录。
2、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熟悉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9地下水控制
20112011-4-16
地下水控制
深井) (2)管井 深井)井点降水 )管井(深井 又称大井抽水。利用钻孔成井, 又称大井抽水。利用钻孔成井,在基坑外侧或 内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 内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 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取井内的水来降低地下水 当降水深度较大时可采用深井泵。 位,当降水深度较大时可采用深井泵。 特点:井壁管直径一般大于200mm,排水量大、 特点:井壁管直径一般大于 ,排水量大、 排水效果好、设备简单、易于维护。 排水效果好、设备简单、易于维护。 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1~200m/d的土层; 的土层;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的土层 降水深度为>5m。 降水深度为 。
2 、 地下水控制方 法可分为集水明排 集水明排、 法可分为集水明排、 井点降水、截水和 井点降水、截水和 回灌等型式单独或 回灌等型式单独或 组合使用, 组合使用,可按表 选用。 8.1.2选用。
2.2.9 地下水控制
集水明排
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养护期间,基坑四周开挖集水沟, 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养护期间,基坑四周开挖集水沟, 汇集坑壁及坑底渗水,并引向集水井。 汇集坑壁及坑底渗水,并引向集水井。 特点: 特点: 设备简单,费用低; 设备简单,费用低;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适用: 适用: 适用于涌水量不大、坑壁土体较稳定、 适用于涌水量不大、坑壁土体较稳定、 k<0.5m/d的 的 粘性土和砂土地层。 粘性土和砂土地层。 单独使用时,降水深度不大于 。 单独使用时,降水深度不大于5m。 为防止抽水引发流砂,饱和粉细砂层避免采用 为防止抽水引发流砂,饱和粉细砂层避免采用.
建筑基坑支护考题汇总
一、判断题1、为保证地下构造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平安,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这就是基坑支护。
〔〕2、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包括基坑的勘察、设计、施工及检测技术,同时包括地下水的控制和土方开挖。
〔〕3、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展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3根。
〔×〕4、土钉可用钢管、角钢等作为钉体,采取直接击入的方法置入土中。
土钉依靠与土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力或摩擦力,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承受拉力作用。
〔√〕5、钢筋混凝土拱墙构造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6、地下连续桩的构造要求,顶部不设钢筋混凝土冠梁。
〔×〕7、桩长主要取决于基坑开挖深度和嵌固深度,同时应考虑桩顶嵌入冠梁的长度。
一般嵌入长度不少于50mm。
〔√〕8、支撑系统包括围檩及支撑,支撑一般超过15m,在支撑下还要有立柱及相应的立柱桩。
〔√〕9、喷射混凝土面板起到对坡面变形的约束作用,面板约束力与土钉外表与土的摩阻力无关。
〔×〕10、基坑变形监测二级基坑不监测支护构造水平位移。
〔×〕二、填空题1、基坑支护构造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基坑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为三级基坑。
3、合理选择支护构造的类型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综合考虑。
4、作用在支护构造上的荷载主要有土压力和水压力。
5、基坑土体稳定性分析主要容有整体稳定性分析、支护构造踢脚稳定性分析、基坑底部土体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基坑渗流稳定性分析及土体突涌稳定性分析。
6、支护构造设计计算目前实际工程中以等值梁法和弹性支点法为主。
7、排桩、地下连续墙支护构造的施工主要包括排桩、冠梁、地下连续墙、支撑系统锚杆等施工容。
8、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离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 ,弃土高度不大于1.5m。
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基坑降水和基坑止水)介绍
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基坑降水和基坑止水)介绍在地下水位非常高的地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防止管涌、流砂及与降水有关的坑外斜坡变形,必须对地下水通过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土方严怀军开挖的顺利实施。
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通常改用两种方法:在坑各处设置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或在基坑四周设置止水帷幕,隔离浅部地下水,在基坑内降水。
集水明排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抽水设备将基坑中水从集水井排出,达到疏干基坑内积水的目的。
井点降水是对基坑内的地下水或基坑底板以下的承压水进行疏干或减压。
隔水是用地下连续墙、喷射注浆(旋喷)、深层搅拌或注浆形成具有一定或和抗渗性能的截水墙强度底板,阻止制止地下水流入基坑的方法,包括竖向隔水及水平封底隔水。
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手段,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长时间大量持续降水,确实可能造成基坑周围的地面沉降,应注意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基坑降水降低地下水位方法有集水明排及降水井。
降水井包括电渗井点、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渗井。
隔离地下水主要包括地下地底连续墙、隔水帷幕、坑底水平封底隔水等。
的各种井点降水方法的适用条件见表3-6o对于弱透水地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m/s)中的浅基坑,当基坑环境简单、含水层较薄、降水深度较小时,可需要考虑采用集水明排;在其他情况下宜采用降水井降水、隔水措施或隔水、降水综合措施。
基坑止水设置竖向止水帷幕,防止地下水通过渗水层向坑内渗流。
当坑内积水时,由于止水帷幕的隔水作用,使坑外的地下水位在短时间内不致遇过大的影响,从而防止因降水而引起的基坑周围地面的沉降。
竖向止水帷幕的设置应穿过透水层进入不渗水层或弱透水层,真正起到隔水封闭作用。
当坑底下土体中沉降存在承压水之时,竖向止水帷幕应切断承压水层,也可在坑底设置水平向的止水帷幕,既可阻止地下水绕墙大牛市向坑内渗流,又防止承压水向上作用的水压力使基坑底面以下的土层发生突涌破坏。
但一般可在承压水层中减压井以降低承压水头。
基坑支护与排水
基坑支护与排水基坑支护与排水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既可以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基坑支护与排水的意义、常用的支护与排水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基坑支护与排水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是指为了施工需要而开挖出来的土坑。
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但却伴随着很多风险。
未经支护的基坑容易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且,未加控制的基坑地下水位可能过高,导致周围土体松动,引发地壳沉降和地下水级变化,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严重损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基坑支护与排水工程。
基坑支护是指通过各种结构措施,包括支撑设备、支撑桩和支撑墙等,来增强基坑的稳定性,防止土体坍塌,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基坑排水则是指通过排水泵、抽水设备和渗流帷幕等措施,降低基坑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流动,达到减少土体松动和地壳沉降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基坑支护与排水方法。
首先,钢支撑是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方法。
通过设置钢板桩、钢支撑梁等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钢支撑体系,增强基坑的稳定性。
其次,混凝土挡墙也是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方式。
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增强基坑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土钉墙和锚杆墙等支护方式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在进行基坑支护的同时,基坑排水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坑排水可以通过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方式进行。
地表排水主要是通过设置排水沟、护坡和排水管等工程措施,将地表积水排放到外部水体中。
地下排水则是通过地下水井和抽水泵等设备,将地下水抽出并排放到外部水体中。
除了上述的基坑支护与排水方法,还需要注意一些相关事项。
首先,基坑支护与排水工程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设计和选择。
其次,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检验,确保支护与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
此外,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基坑支护与排水工程,应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设计,以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基坑支护结构地下水控制回灌规定
基坑支护结构地下水控制回灌规定
1、回灌可采用井点、砂井、砂沟等;
2、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小于6m;
3、回灌井的间距应根据降水井的间距和被保护物的平面位置确定;
4、回灌井宜进入稳定水面下1m,且位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中,过滤器的长度应大于降水井过滤器的长度;
5、回灌水量可通过水位观测孔中水位变化进行控制和调节,不宜超过原水位标高。
回灌水箱高度可根据灌入水量配置;
6、回灌砂井的灌砂量应取井孔体积的95%,填料宜采用含泥量不大于3%、不均匀系数在3~5之间的纯净中粗砂;
7、回灌井与降水井应协调控制。
回灌水宜采用清水。
1。
8 地下水控制(基坑支护)
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CJ-99)8 地下水控制8.1 一般规定8.1.1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综合分析、确定。
8.1.2 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分为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型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可按表8.1.2选用。
表8.1.2 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8.1.3 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截水后,基坑中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8.1.4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上层稳定。
8.2 集水明排8.2.1 排水沟和集水井可按下列规定布置:1.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2.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
8.2.2 沟、井截面根据排水量确定,排水量V应满足下列要求:V≥1.5Q (8.2.2)式中Q——基坑总涌水量,可按附录F计算。
8.2.3 抽水设备可根据排水量大小及基坑深度确定。
8.2.4 当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按不同高程设置导水管、导水沟等构成明排系统;当基坑侧壁渗水量较大或不能分层明排时,宜采用导水降水方法。
基坑明排尚应重视环境排水,当地表水对基坑侧壁产生冲刷时,宜在基坑外采取截水、封堵、导流等措施。
8.3 降水8.3.1 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8.3.2 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
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
8.3.3 降水井的数量n可按下式计算:n=1.1Q/q (8.3.3)式中Q——基坑总涌水量,可按附录F计算;q——设计单井出水量,可按本规程第8.3.4条计算。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要点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要点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为了确保基坑支护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基坑支护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地下水位、基坑深度等因素。
设计方案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首先,地质勘察报告必须准确详细。
勘察单位应通过多种手段,如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获取地质参数,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如果地质勘察不准确,可能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支护效果。
其次,设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他们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如土钉墙、排桩、地下连续墙等。
同时,要对支护结构的受力进行准确分析,确定各项参数,如桩径、桩间距、土钉长度等。
此外,设计方案还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
如果基坑周边有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施工对其造成损害。
例如,在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可以增加支护桩的刚度或设置隔离桩。
二、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基坑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使用。
对于钢材,如钢筋、钢管等,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确保其强度、韧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在使用前,还要进行抽样复试,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水泥是常用的支护材料之一,要选择质量稳定的品牌和厂家。
水泥的品种、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在保质期内。
进场的水泥要进行安定性、强度等试验。
砂石料的质量也不容忽视。
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石子的粒径、级配、含泥量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除了上述主要材料外,其他辅助材料如焊条、外加剂等也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基坑支护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开挖顺序和方法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
宁建规字(2012)4号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
宁建规字(2012)4号关于印发《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深基坑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近年来的工程实践,我委制定了《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二〇一二年六月六日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和相关单位的质量行为,保证深基坑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人员的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南京市建设工程深基坑工程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深基坑工程(以下简称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活动,应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
本细则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含边坡)支护结构、支撑体系、地下水控制(降水、排水、截水、回灌)、土方开挖、检测和监测等内容。
第四条南京市有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受市住建委委托具体负责所监督深基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抽查工作。
雨花、栖霞、江宁、浦口、六合(含沿江)等五区及溧水、高淳两县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分别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所监督深基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抽查工作。
第二章监督手续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在深基坑工程开工前,持下列文件和资料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一)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批准书);(三)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及合同;(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文件。
地下水的控制
2.1集水明排法施工的一般规定
1 应在基坑外侧设臵由集水井和排水沟 组成的地表排水系统,集水井、排水沟与坑 边的距离不宜小于0.5m。基坑外侧地面集水 井、排水沟应有可靠的防渗措施。 2 多级放坡开挖时,宜在分级平台上设 臵排水沟。 3 基坑内宜设集水井和排水明沟(或盲 沟)。
4 排水沟、集水井尺寸应根据排水量确 定,抽水设备应根据排水量大小及基坑深度 确定,可设臵多级抽水系统。集水井宜设臵 在基坑阴角附近。
谢谢您关闭手机! 至少应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
地下水的控制
胡应华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城乡建设分院
学习提示
1.熟悉地下水控制的一般规定; 2.掌握集水明排法的施工技术; 3.熟悉流沙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4.熟悉降水法施工基本规定。
在开挖基坑、地槽、管沟或其他土方时, 土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地渗 入坑内。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 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必须做好地 下水的控制工作。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分集水 明排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降水法)、 截水法和回灌法等几类。
(2)截水法;(3)水下挖土法;(4)人
工降低地下水位;(5)地下连续墙法。
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降水 法)施工基本规定
1 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拟建场地的水 文地质条件、设计要求等,在现场进行抽水
试验确定降水参数,并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
各类降水井的布臵要求宜符合下页表的规定。
各类降水井点的布置要求
三 离心水泵的选择
1、正确确定水泵安装高度 由于水经 过管有阻力而引起水头(扬程)损失,通常实 际吸水扬程可按下表中吸水扬程减去0.8( 无底阀)—1.2m(有底阀)来进行估算。 2、水泵流量应大于基坑内的涌水量 一般选用口径为2—4in(50.8—101.6mm) 的排水管,能满足水泵流量的要求。 3、吸水扬程应与降水深度保持一致。 若不能保持一致时,可另选水泵,亦可将水 泵的安装位臵降低至基坑(槽)土壁的台阶上。 常用离心水泵的技术性能如下表所示。
基坑支护与地下水控制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工程条件 (3)3、地质条件 (4)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6)三、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案设计 (6)1、方案分析 (6)2、基槽地下水控制设计目的及原则 (6)3、地下水控制方案计算 (7)4、地下水控制设计参数 (7)5、地下水控制井井身设计 (8)6、地下水控制井保护措施 (8)四、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 (8)1、基坑支护设计 (8)2、工作量统计 (9)五、施工准备 (9)1、施工前准备 (9)2、试验计划 (10)3、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 (10)4、劳动力计划表 (11)5、主要材料计划表 (11)六、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1)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12)2、施工组织管理保证 (12)3、作业队管理 (13)4、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管理 (13)七、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4)1、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 (14)2、平面管理总原则及管理体系 (14)3、材料场地布置 (14)4、土方开挖坡道布置及支护 (14)八、主要施工方法 (15)1、施工测量 (15)2、地下水控制施工 (16)3、土钉墙施工 (19)4)土方施工与土钉墙施工的配合 (20)5、土钉墙施工对土方开挖要求 (20)6、土钉墙施工的排水措施 (21)九、施工监测方案 (22)1、施工监测内容 (22)2、监测注意事项 (23)3、基坑监测方案 (23)4、场地查勘与记录 (23)5、具体监测方法 (23)6、对护坡支护体系进行位移监测 (24)7、基坑变形预警值 (24)十、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5)1、质量保证体系 (25)2、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25)3、质量管理 (27)4、过程控制 (29)5、工序控制及纠正措施 (30)6、质量保证措施 (31)6、资料管理 (32)十一、安全保证措施 (33)1、安全管理方针、目标 (33)2、安全体系与安全职责 (33)3、安全管理制度 (37)十一、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39)1、现场文明施工 (39)2、环境保护 (41)十三、应急预案 (42)1、基坑应急准备小组 (42)2、基坑施工异常情况的预防 (42)3、基坑施工异常情况的处理 (42)十四、冬雨季施工措施方案 (43)1、防范准备 (43)2、现场排水 (43)3、运输道路 (43)4、临时设施和设备的防护 (43)5、防洪措施 (43)6、防暴雨雪措施 (44)7、雨雪季施工安全 (44)附:1、拟建物平面位置图2、基坑地下水控制井平面布置图3、基坑支护平面图4、基坑支护剖面图5、基坑支护位移观测点平面布置图一、编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7)《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ECS96:97)(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操作规程》(JGJ33-2012);(1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1-2001)(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4)(1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1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1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2)(2012年版)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设场地位于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蒋辛屯镇北,大香线西侧,交通便利,能很好的与外界发生交通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CJ-99)8 地下水控制8.1 一般规定8.1.1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综合分析、确定。
8.1.2 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分为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型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可按表8.1.2选用。
表8.1.2 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8.1.3 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截水后,基坑中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8.1.4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上层稳定。
8.2 集水明排8.2.1 排水沟和集水井可按下列规定布置:1.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2.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
8.2.2 沟、井截面根据排水量确定,排水量V应满足下列要求:V≥1.5Q (8.2.2)式中Q——基坑总涌水量,可按附录F计算。
8.2.3 抽水设备可根据排水量大小及基坑深度确定。
8.2.4 当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按不同高程设置导水管、导水沟等构成明排系统;当基坑侧壁渗水量较大或不能分层明排时,宜采用导水降水方法。
基坑明排尚应重视环境排水,当地表水对基坑侧壁产生冲刷时,宜在基坑外采取截水、封堵、导流等措施。
8.3 降水8.3.1 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8.3.2 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
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
8.3.3 降水井的数量n可按下式计算:n=1.1Q/q (8.3.3)式中Q——基坑总涌水量,可按附录F计算;q——设计单井出水量,可按本规程第8.3.4条计算。
8.3.4 设计单井出水量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井点出水能力可按36~60m3/d确定;2.真空喷射井点出水量可按表8.3.4确定;表8.3.4 喷射井点设计出水量3.管井的出水量q(m3/d)可按下列经验公式确定:8.3.5 过滤器长度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的过滤器长度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3;2.管井过滤器长度宜与含水层厚度一致。
8.3.6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可按下式验算:y0>l (8.3.6-1)单井井管进水长度y0,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潜水完整井:2.承压完整井:当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小于2/3含水层厚度时应采用非完整井公式计算。
若不满足上式条件,应调整井点数量和井点间距,再进行验算。
当井距足够小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考虑基坑内布井。
8.3.7 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计算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块状基坑降水深度可按下式计算:2.对非完整井或非稳定流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3.计算出的降深不能满足降水设计要求时,应重新调整井数、布井方式。
8.3.8 在降水漏斗范围内因降水引起的计算沉降量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8.3.9 真空井点结构和施工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滤管直径可采用38~110mm的金属管,管壁上渗水孔直径为12~18mm,呈梅花状排列,孔隙率应大于15%;管壁外应设两层滤网,内层滤网宜采用30~8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外层滤网宜采用3~1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管壁与滤网间应采用金属丝绕成螺旋形隔开,滤网外应再绕一层粗金属丝;2.当一级井点降水不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亦可彩多级井点降水方法;3.井点管的设置可采用射水法、钻孔法和冲孔法成孔,井孔直径不宜大于300mm,孔深宜比滤管底深0.5~1.0m.在井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净中粗砂填灌密实均匀。
投入滤料的数量应大于计算值的85%,在地面以下1m范围内应用粘土封孔;4.井点使用前,应进行试抽水,当确认无漏水、漏气等异常现象后,应保证连续不断抽水;5.在抽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量、水位、真空度,并应使真空度保持在55kPa以上。
8.3.10 喷射井点的结构及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点的外管直径宜为73~108mm,内管直径为50~73mm,过滤器直径为89~127mm,井孔直径不宜大于600mm,孔深应比滤管底深1m以上。
过滤器的结构与真空井点相同。
喷射器混合室直径可取14mm,喷嘴直径可取6.5mm,工作水箱不应小于10m3。
2.工作水泵可采用多级泵,水压宜大于0.75MPa。
3.井孔的施工与井管的设置方法与真空井点相同。
4.井点使用时,水泵的起动泵压不宜大于0.3MPa。
正常工作水压力宜为0.25P0(扬水高度);正常工作水流量宜取单井排水量。
8.3.11 管井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井井管直径应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泵性能选取,且井管外径不宜小于200mm,井管内径宜大于水泵外径50mm。
2.沉砂管长度不宜小于3m。
3.钢制、铸铁和钢筋骨架过滤器的孔隙率分别不宜小于30%、23%和50%。
4.井管外滤料宜选用磨圆度较好的硬质岩石,不宜采用棱角状石渣料、风化料或其它粘质岩石。
滤料规格宜满足下列要求:1)对于砂土含水层D50=(6~8)d50(8.3.11-1)式中 D50、d50——填料和含水层颗料分布累计曲线上重量为50%所对应的颗粒粒径。
2)对于d50<2mm的碎石类含水层:D50=(6~8)d20(8.3.11-2)3=对于d20≥2mm的碎石类土含水层,可充填粒径为10~20mm的滤料。
4=滤料应保证不均匀系数小于2。
8.3.12 抽水设备主要为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水泵的出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降深和排水量大小选用,并应大于设计值的20~30。
8.3.13 管井成孔宜用于孔或清水钻进,若采用泥浆管井,井管下沉后必须充分洗井,保持滤网的畅通。
8.3.14 水泵应置于设计深度,水泵吸水口应始终保持在动水位以下。
成井后应进行单井试抽检查降水效果,必要时应调整降水方案。
降水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测试含砂量,保证含砂量不大于0.5‰。
8.4 截水8.4.1 截水帷幕的厚度应满足基坑防渗要求,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
8.4.2 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应插入下卧不透水层,其插入深度可按下式计算:l=0.2h w-0.5b (8.4.2)式中 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h w——作用水头;b——帷幕厚度。
8.4.3 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
8.4.4 截水帷幕施工方法、工艺和机具的选择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
施工质量应满足《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 79-91的有关规定。
8.5 回灌8.5.1 回灌可采用井点、砂井、砂沟等。
8.5.2 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小于6m。
8.5.3 回灌井的间距应根据降水井的间距和被保护物的平面位置确定。
8.5.4 回灌井宜进入稳定水面下1m,且位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中,过滤器的长度应大于降水井过滤器的长度。
8.5.5 回灌水量可通过水位观测孔中水位变化进行控制和调节,不宜超过原水位标高。
回灌水箱高度可根据灌入水量配置。
8.5.6 回灌砂井的灌砂量应取井孔体积的95%,填料宜采用含泥量不大于3%、不均匀系数在3~5之间的纯净中粗砂。
8.5.7 回灌井与降水井应协调控制。
回灌水宜采用清水。
附录F 基坑涌水量计算F.0.1 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图F.0.1)。
图F.0.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简图(a)基坑远离边界;(b)岸边降水;(c)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间;(d)基坑靠近隔水边界1.当基坑远离边界时,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F.0.2 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图F.0.2)图F.0.2 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a)基坑远离边界;(b)近河基坑含水层厚度不大;(c)近河基坑含水层厚度很大F.0.3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图F.0.3):图F.0.3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图(a)基坑远离边界;(b)基坑于岸边;(c)基坑与两地表水体间F.0.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图F.0.4):图F.0.4 均质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图F.0.5 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非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图F.0.5):F.0.6 当基坑为圆形时,基坑等效半径应取为圆半径,当基坑为非圆形时,等效半径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图F.0.5 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图1.矩形基坑等效半径可按下式计算:r0=0.29(a+b)(F.0.6-1)式中 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
2.不规则块状基坑等效半径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A——基坑面积。
F.0.7 降水井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附录G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8 地下水控制8.1 一般规定8.1.1 在基坑开挖中,为提供地下工程作业条件,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安全,对地下水进行控制是基坑支护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8.1.2 合理确定地下水控制的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通常应根据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支护结构设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本条提出了控制方案的确定原则。
表8.1.2列出了我国基坑支护工程中经常采用的四种地下水控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在选择降水方法上,是按颗粒粒度成分确定降水方法,大体上中粗砂以上粒径的土用水下开挖或堵截法,中砂和细砂颗粒的土作井点法和管井法,淤泥或粘土用真空法和电渗法。
原苏联和我国一样,都是按渗透系数和降水深度选择降水方法,要选取经济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的降水方法必须经过充分调查,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含水层埋藏条件及其水位或水压;(2)含水层的透水性(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及富水性;(3)地下水的排泄能力;(4)场地周围地下水的利用情况;(5)场地条件(周围建筑物及道路情况,地下水管线埋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