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合集下载

谈水源地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

谈水源地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
政府 和人民群众 多年来 的有效保护 ,水库水质得到 了较大改善,达到全 国少有 的地表一级饮 用
水标 准 ,为省会人 民提供 了安全 、放心 的饮用水。此外 ,官厅水 库、陡河水库 、西大洋水库也 分别 承担着北 京、唐 山、保定市 区生活和工业用水 的重要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 发展 ,这 些水 库上游流域污染 隐患增 多,资源开发加剧水土 流失,治理成本大大增加 ,给水源保 护带来 了很 大难度 ,需要建立一套有偿使 用 自然资源和 恢复生态环境 的补偿机制 ,为水源保 护提供制 度性保 障。现结合 岗南水库水源保护 , 析探讨建立水源地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问题。 吩
5 处 级 地 表 水 源地 之 一 。 尽管 在水 源保 护和生 态建设 方面 取得 了一定成 绩 ,但 由 于 库 区 上 游 面 积 大 、 范 围 广 ,水 源 保 护 和 生 态 建 设 面 临 的 形 势 和 任 务 依 然 严 峻 。 一 是 工 业 经
公里 ,设计总库容 1 .{ 立方米 ,防洪库容 9 立 7Z 5 .1 7亿 方 米 ,是~ 座 以防洪为 主 ,兼 顾灌溉 、发 电、工 业
题 较 为 突 出 ,生 活 垃 圾 自然 堆 积 ,生 活 污 水 得 不 到
1 9 年6 ,河 北省批准实施 《 8 月 9 石家庄市 岗南、 黄壁庄 水库水 源污 染防治 条例 》,这对 防治 岗南 水
库 水源 污染 ,保护和 改善 水质 ,促进经 济与 环境协 调发展 具有十 分重要 的作 用。 近年来 ,平 山县 按 照
行 为 的成 本或 收益 ,达到保 护生态 环境 的 目的。水 是 最宝贵 的资源 ,具 有不可 替代性 。随 着全球气候 的变化 ,水源 紧张 已成 为全社 会共 同关注 的 问题 。 就 岗南水 库来说 ,岗南水库 是省会 饮 用水 源地 ,承

谈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管理

谈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管理

( j1 8个 村 ,其 中 50 0亩 以上 的有 8 镇 9 0 3个 村 ,30 0 0
亩 至 50 0亩 的 有 4 0 6个 村 , 0 个
村 , 0 10 0亩 下 的有 1 5个 村 。 为 了给 未 来 的长 汀 留下 一 片 森 林 , 我县 利 用 生 态 公 益 林建 设 这一 契 机 , 合 水 土保 持综 台治 理 , 今 年 结 从
开 始全 面 实 施封 山 育 林 , 面 禁 止天 然林 主伐 。林 业 将 全
由兼 顾 经 济效 益 和 生 态 效 益 转 变 为 以 保 护 森 林 资 源 、
发 挥 生态 效 益 为 主 , 业 产 业 的 发展 以 保持 好 资源 , 林 建 设 好 生态 公 益林 为 前提 。
二 、 强 生态 公 益 林 的 管 护 . 好 森 林 生 态 补 助 资 金 加 管
( j 建护 林 联 防管 护 网 一 组 我 县 封 山 育林 的宴 践 证 明 ,生 态 公 益林 仅 仅 依 靠 林 业 等 少数 部 门管 护是 远 远 不 够 的 ,必 须发 动全 社 会 积 极参 与 ,共 同管 护 ,而组 建 强有 力 的护 林 队伍 , 全 在 县 范 围 内形 成一 个 管护 网 是非 常关 键 的 。 1 组建 护 林 趴 。 个行 政 村 都 建立 护林 队 。 每 护林 队 由村 两 委 和 德 高 望 的 有 威 信 的 专 职 或 兼 职 护 林 员 组 成 。 林 地 1万 亩 以 下 的 设 置 3人 , 1—2万 亩 的 设 置 5 人, 2—3万 亩设 置 7人 , 3万 亩 以上 的每 增 加 1万 亩增 加 1人 。专 职 护 林 员 按 生 态 公 益 林 面 积 30 0亩 设 1 0 人 , 0 30 0—50 0 亩 设 2人 , 0 0 60 0— 0 90 0亩 设 3人 , 1 万 亩 上每 增 加 30 0亩 增设 1人 。 0 生态 公 益林 原 为 自 留 山 、 任 山的经 营 者也 参加 协 昔 每个 乡镇 还 要 建 立 责 护林 联 防 队 , 力协 作 , 同 管护 。 通 共 2 合理选 聘 专职护林 员 。保护好 生 态公 益林 需要 的 是敢抓 敢管 、 职尽 责 的护林 员 , 尽 因此 , 选聘 护林 员是 生 态公 益林 管护 的一 个重要 环 节 。专职护 林员 首先 由村 两

森林抚育实施方案4篇

森林抚育实施方案4篇

森林抚育实施方案4篇我的“森林抚育实施方案”充满了想象力期待它能够得到您的认可,读后如有所得当属美意。

有计划地做事,有计划的生活,为了响应公司的安排。

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首先我们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写出更优质的方案。

森林抚育实施方案篇1xxx地区是我市森林面积最少、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

由于立地条件差和气候干旱,众多土地难以耕作,当地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和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的机遇,把我市北岸地区的低产耕地和荒山荒地种上林木,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为此,经调查研究,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北岸地区是指位于儋州市北部、以土壤含石量高为立地特征的地区。

范围包括xxxxxxxxx村委会,总面积50.1万亩(不含洋浦),占全市总面积的10.32%。

本区为滨海平原阶地,地势较平,土壤以铁质砖红壤为主,小部分沿海地段为沙土,土层薄,石砾极多,母岩为玄武岩,岩石裸露程度大,难以耕作。

该地区是全市最干旱的地区,森林植被少,加上受干热风的影响,年降雨量仅为900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在8-10月份。

本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1.4万亩,其中有林地及灌木林地4.2万亩,森林覆盖率9.53%,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布局(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分类经营为依据,以增强抵御热带风暴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营造安全、稳定、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紧密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北部地区防护林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效益兼顾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

5、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6、坚持质量第一、科技支撑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根据北部地区建设的现状和实际情况,确定本规划期的建设目标为:至2013年,用5年时间,在北部地区木棠、三都、峨蔓光村(部分)等四个完成10万亩的防护林建设,其中海防林1万亩。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约束和挑战。

在过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壤退化等。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出现强调了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投入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积极投入与过程的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比如,通过对农田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可以提高农田的耕地质量,促进农田生产力的提高。

其次,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可以推动绿色发展与创新。

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入的激励措施,可以促使各个领域的经济主体转向绿色发展,推动创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比如,对于采用清洁能源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其他激励,可以促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再次,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可以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

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入的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于各个领域的经济主体进行生态效益的评价与排行。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各个领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最后,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投入与管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比如,通过对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投入,可以提高湿地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与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推动绿色发展与创新,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分析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分析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旨在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其核心思想是让生态保护的受益者向保护者提供补偿,以激励保护行为和平衡利益关系。

近年来,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范围和方式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

在森林领域,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补偿,鼓励他们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在草原方面,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给予补贴。

湿地保护方面,建立了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进行资金支持。

生态补偿的方式主要包括资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和产业补偿等。

资金补偿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基金等形式向保护者提供资金支持。

政策补偿则包括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项目倾斜等,为保护者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技术补偿是向保护者提供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产业补偿则是通过扶持生态友好型产业,帮助保护者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推动下,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质量得到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增强。

湿地生态补偿试点使得湿地面积萎缩的趋势得到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使得草原植被盖度提高,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农民和牧民的收入增加生态补偿机制为农民和牧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农民和牧民通过参与生态保护项目,获得了生态补偿资金,改善了生活条件。

例如,草原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奖励使得牧民的收入得到了一定保障,减少了因过度放牧导致的贫困问题。

3、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充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充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充生态补偿是指对自然资源利用者或生态系统保护者的一种经济激励
措施,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进行生态
补偿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责任: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当明确各方的责任,确保资源
利用者或承包者能够清晰了解他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2.合理补偿:生态补偿应当以科学、客观、公平、合理的方式确定
补偿标准,确保资源利用者或承包者得到公平的经济回报。

3.多元化措施:生态补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直接经济补偿、
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服务购买等,以确保防止资源被过度开发和破坏。

4.监督管理: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生态补偿的实施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资源保护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生态补充,通过采取
有效的措施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例如,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水土保持等方式,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平衡发展目标。

总的来说,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充工作是为了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需
要遵循科学管理、公正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生态系统的健
康和稳定。

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做法

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做法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与做法摘要: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加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组织领导;加强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加强生态补偿程序公开透明等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理论;做法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1.1 概念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专门针对水、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植物、矿产资源等)的使用者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由此导致的资源损坏、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和丧失的行为应支付的代价,简言之就是土地使用者为水土流失治理者和被损害方作出的经济补偿。

从社会公平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出发,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手段,旨在解决区域内或区域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激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 理论基础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源于生态补偿,比生态补偿更具有针对性,是专门针对因水土流失导致资源损坏、生态环境破坏的区域而言。

生态补偿是指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估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估

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估摘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林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能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良好地开展林业管理工作,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根本,强调营林造林具体成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平衡性、可靠性,使各项机制政策高效实施,提升营林造林良好成效。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问题;举措引言林业经济以森林生态环境、林地资源为基础,在林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以及各种林业产业,是集种植养殖、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立体式复合经营模式。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林地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林业经济对林地空间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可最大限度提升林地生产力,促进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林业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潜力大、易操作,发展林业经济可有效缩短林业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林业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各地区争相发展的朝阳产业。

1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必要性营林造林工作顺利地开展一方面能够扩大我国林业占地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群众的生活生产提供充足且丰富的木材资源,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3]。

尤其是一些较稀有的木材资源,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例如,马尾松的使用价值较高,是建筑项目、家具生产等必不可少的木材资源之一;马尾松的根部、树干通过特殊培养,可以提高木材利用效率,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旅游行业高速发展,游客能根据自身需求与喜好自主消费,购买林业产品,创造巨大的额外价值。

在开展营林造林工作时,各地区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强调各类木材资源的合理选择与高效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林地占地面积,使我国林业资源类别越来越丰富。

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

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

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农村生态林是指在农村地区种植、培育、保护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森林资源。

为了促进农村生态林的建设和保护,我国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标准,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林的建设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建设补贴和维护补贴。

建设补贴是指对新植、更新、造林、封山育林等工作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贴,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林的建设。

而维护补贴是指对已建成的生态林进行养护、管理等工作给予经济补贴,以保障生态林的健康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实现。

其次,农村生态林的建设补贴标准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生态林类型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建设补贴的标准是按照每亩或每公顷的补贴金额来计算的,具体的标准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

而维护补贴的标准则主要考虑生态林的成活率、健康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对符合条件的生态林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补贴。

再次,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的执行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林业、财政等部门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

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确保补贴的公平、合理和有效执行。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生态林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补贴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真正发挥促进生态林建设和保护的作用。

最后,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补贴政策,可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林的建设和管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村生态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农村生态林补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农村生态林的建设和保护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共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基于碳汇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基于碳汇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基于碳汇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谋求绿色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中之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省更是如此。

本文以森林碳汇为切入点,估算山东省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分析山东省森林碳汇生态补偿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碳汇;生态补偿;市场化;森林1、引言研究表明,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CO₂),其温室效应大约与其他温室气体效应持平,因此减少CO₂的排放量变得尤为重要。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林木、林下植被和土壤都能够吸收温室气体,释放氧气,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森林碳汇。

并且利用植物功能吸收CO₂相比工业化手段的成本要更低,更经济[1]。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众多生态功能,比如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等,这些生态服务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作为公共物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搭便车”的经济学现象。

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对森林生态服务的提供者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弥补其损失,该机制就是生态补偿,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实质是人类对于破坏自然价值损失的一种纠正[2]。

碳汇交易作为一种主要的森林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手段,我国陆续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开展了碳汇交易试点。

2、山东省碳汇经济价值估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估算的关键要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要利用生物学方法计算森林系统碳储量。

主要的碳储量计算方法有生物量法、森林蓄积量转换因子法、涡旋法、箱式法等等[3]。

本文采用森林蓄积量转换因子方法估算山东省森林碳量。

首先,通过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转换系数算出森林生物量,再通过容积密度得到生物量干重,最后利用含碳率计算出森林林木固碳量。

其次,利用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和林地碳转换系数计算出林下植被固碳量以及林地固碳量,最后三者的和就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4]。

对做好营造林工作的探讨

对做好营造林工作的探讨
关键词 : 山林 纠纷 ; 在 问题 ; 策措 施 存 对
1 当前 引起 山林纠纷的主要原 因
造证据 、 故意侵 占他人 山林 , 或拒 不执 行政 府裁决 、 法 院判决而引发纠纷 。 五是在 自留山 、 责任 山签订合 同时 林权规定不清楚 , 承包造林分 成比例 不明确 。 的实 际 有 上是把 集体所有 的 山林划 分到户 ,由于分 配不 均 , 使 乡、 、 村 组之 间, 与户 之间的山林 纠纷 不断发生 。 户

确定 , 因越界经营而产生争执 。 二是一方错把对 方山林
误 认为 己有而产生争执 。三是 一些人 以蓄意侵 占对方 山林或其它原 因为 目的 , 故意毁 坏界碑 , 造成 山界难 以 确定 而发生 纠纷 。 四是以种种借 口推翻原有协议 , 或伪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规划 、 完善宏 观调控 、 加强公 共服务 、 创新发展 机制上
来 , 到有所 为、 做 有所不为 , 真正把该抓 的事情抓好 , 该 办 的事情办好 。 二要 转变作风 。 要遵循林 业发 展规律 ,
种苗是造林 的首要物 质基础 ,其质 量的高低直接 决定着造林后林木生 长的好坏 。 为此 , 在林木 良种 的选 育、 快繁 、 推广和质量监管 上应下 狠功夫 。一要 充分利 用 种苗科技攻关这个平 台 , 加快主要树种 、 良树种 的 优 良种选育进程 , 解决 良种快 繁和规模 化、 厂化生产技 工 术难关 ,建设 好 良种繁育 中心 、良种基地 和中心采穗 圃, 发挥 良种和无性繁殖材料供应 的主渠 道作 用 。 二要 加大林木 良种宣传推介 和示范推 广力度 ,采取切 实有 效 的措 施和激励机制来鼓励使用 良种 ,以现实 的生 长

林业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

林业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

困境”问题
所谓林 业资源 外部性 是指林业 生 产过 程 附带 给 相邻 方福利 的影 响 ,是游 离于林业 生 产 主体之 外 的 副产 品 。一 方面 ,林 业生产 或森林 环境 资 源 给社会
带来 多种生态 效能 ,如蓄水保 土 、 防风 固沙 、调节
的在 于运用 博弈规 划来 确定均衡 ,即所 有 参 与人 的
第2 5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洛 阳理 工学 院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nl f uyn stt o c neadTc nl y Sc l cec) ora o oa gI tue f i c n ehoo (oi i e L ni Se g aS n
作者简介 : 崔丽娜 ( 94一) 女 , 南洛 阳人 , 士 , 17 , 河 硕 主要从 事 利益最大 化时 ,不关心其 他方 的利 益 ,最 后 造成林
经 济 管理 研 究.
第 5期
崔丽娜 :林 业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基于博弈论视角
5 5
或根 本无 从谈 起 。
气候、净化大气及养育生物、美化环境等 ,这些生 态效 能是典型 的正 的外 部性 。林 业 资源 的外 部性 还 表现在 另一方 面 ,即随着社会 发展 的速度加 快 ,在 人类经 营发展林 业 的过程 中 ,不 断地 发 生 由于社 会 需求 的诱 惑而 出现乱砍滥 伐现象 ,导 致 由于 森林 资 源数量 的减少而使 生态效 益提供 不 足 的结果 ,相伴 产 生 了诸 如温室效 应 、水 土流失 、沙尘暴 、野 生 动 植 物濒临灭 绝 的现 象 ,这 就形成 了负的外 部 性 。如 果林 区居 民能够积极 地进行 生态 环境 建设 ,那 么受 益 区居 民即使没有 投入成 本 ,仍 然可 以享 用林 业 资 源的生态正外 部性 ;但是 如果林 区居 民 和受益 区居 民都采取短 期行 为 ,过度 开发森林 资源 和采取 “ 搭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一、关于环境补偿机制的文章:1、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十七大报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中首次提出,要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即建立考虑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此举旨在通过非行政化的方式解决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

一、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近十几年中,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资源不足成为突出的瓶颈问题。

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

同时,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大。

数量稀缺且分布不均的资源成为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短板”。

补足资源“短板”正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现实意义所在。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相应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理论。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重点应该包括:第一,建立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

应该按照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求,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正确地处理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不同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纠正原有的不完全价格体系所造成的资源价格扭曲,将资源自身的价值、资源开采成本与使用资源造成的环境代价等均纳入资源价格体系。

通过完善资源价格体系结构,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提供体制保障。

第二,严格执行资源开采权有偿取得制度。

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各种有色金属等都是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资源开采者必须向资源所有者——国家交纳相应的税费以获得开采权。

浅析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展与完善

浅析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展与完善
浅析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展与完善
徐 玢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05 ) 10 5
[ 摘要】 建立 健全生 态补偿机制 ,是贯彻 落实科 学发展观 、加快推 进生态 文明建 设的必 然要 求 ,也 是推进主体功 能 区、促进 区域 协调发展 的制度保 障 。通过近 几年的生 态补偿实践 ,生态补偿 的基本原 则 、补偿领域和主 体 、补偿 方式 以及 资金 来源等核 心 内容 已初 步确 定。 目前 ,应加快 完善生 态补 偿法 律 法规 、发挥 财税政 策、推进标 准设 定以及 补偿资金绩 效管理 等方 面的工作 ,为生态补偿 条例 的制 订
和 出 台奠 定 坚实 基础 。 [ 关键词 】生 态 补 偿 生 态 区域 生 态效 益 政 府 [ 中图分类号】X 1 (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5 9 (0 ) 1 —0 0 —0 9 54 2 1 0 0 1 06 2
生 态 环 境 和 自然 资 源 是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基 本 条件 。长 期 以来,人 类一 直深 受生态 服务和 生态 产 品 “ 无 价 ” “ 价 ”观 念 的影 响,所 以对 自然 资源 采取 了 “ 低 掠夺 性 ”的开发和利用 ,破坏 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 了体现生态 环境 的价值 ,实现 生态环 境保 护,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法律 制 度 的 设计 使 生 态 补 偿 制 度化 。 按 照 国 家 的 决 策 和 部 署 ,近 年来我 国各地各 部门为恢 复生态环境在森林 、区域 、流域 、 矿 山 以 及 草 原 等 地 区 的 生 态 补 偿 机 制 试 点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效 。但 是,建立健全 生态补偿 机制在国 内外都是一项探索 性 的工作 ,它涉及 范围广、 内容复杂 、推行难度大 ,我 国仍 需 要在试 点的基础 上,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进一步加 强完善 这项工作 。

论绿化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绿化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L i n y e y u a n y i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森林的主要效益体现,效益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

本文作者对绿化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一、绿化林的经济效益的概述1、影响绿化林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绿化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绿化率,改善生态环境,但是与此同时,其也能够适当的增加经济效益。

在绿化林建设过程中,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比较多,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木材的销售价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二是绿化林建设投资方可能会受到国开行所给予贷款的利率影响,这样也将会影响绿化林经济效益。

三是绿化林投资的成本包含有管理费,设施费等多种费用,成本支出过大的情况下,也将会影响经济效益的获取。

四是不同的林地所培育出的木材,其树种以及用途存在差异,而不同等级的木材经济价值也是不同的,有的木材经济价值比较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大,反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则比较小。

五是受到病虫害以及其他诸如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将会降低绿化林的经济效益。

2、绿化林经济效益的评价准则在对绿化林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树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树种选择不当,那么经济效益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选择树种时最好是选择容易种植,成活率比较高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树种。

在对绿化林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估时,可以尝试采用动态评估的方法进行,通过计算和比较绿化林最终所产出木材的价值,将绿化林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减去所得出的差值。

其中,绿化林投资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有木材以及劳动力及管理成本等方面。

3、林区绿化林经济效益的提升发展绿化林过程中,要想切实提升其经济效益,关键就在于落实好综合开发,绿化林建设期间,不能仅仅只是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林木种植之上,还应当积极协同其他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如可以积极开发森林加工业、园林以及森林旅游等新项目,使得林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途径更加多元化。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1 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状况的改善。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

这种状况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生态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这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不仅使中国的生态保护面临很大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地区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便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城乡间、地区间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呼吁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和政策。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和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等的研究,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政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此外,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积极试验示范,探索开展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措施。

2005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关系到中国未来环境与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建立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研究基础、实践基础和政治意愿。

探析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管理措施

探析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管理措施

探析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管理措施韦成蕗(上林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广西南宁530500)摘要:生态公益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推动经济建设、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落实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完善责任制度体系建设、开展森林旅游业,为群众带来实际利益、加强对林业知识的宣传及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五项提高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1)24-0124-020引言生态公益林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生态平衡,维护物种多样性,确保国土安全的森林,也是开展自然生态实验、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

对生态公益林地进行日常管护,可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为发挥其相关作用提供条件。

为了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相关工作,国家已经出台许多相关政策,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重视。

所以践行相关条例,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水平对推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公益林概述生态公益林主要指的是建立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以及脆弱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上构建的林区资源,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圈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防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1为生态公益林示意图。

2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现状2.1生态公益林的区划不合理我国的林业部门按照功能区划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碳林、特种用途林五类,国家生态公益林的划定有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在公益林区划认定初期,很多地方生态公益林规划和认定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之前因规划时间紧任务重,存在部分划定的公益林,群众不愿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

在实施公益林区规划时,没有按照区划、公布、确认等程序进行,存在权属不清的林地却区划入公益林后,相邻村屯之间对林地权属主张相互矛盾,致使部分公益林管护合同不能签订,未能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的公益林没能得到有效的管理。

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考冷淑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显现,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严重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如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较低的生态环境代价取得较快发展和较高效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意义生态环境补偿包括生态功能的补偿和污染环境的补偿,即通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根据“谁破坏,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要求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改变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而无需付费的观念,使整个社会认同生态环境的价值,形成“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保护者获得补偿”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选择,其意义在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物质基础。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基础,离开了生态环境系统创造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经济社会系统就无法运行,其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人类要想实现自己的健康发展,延续社会文明的步伐,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点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核心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把民意化为现实——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力促建立公益林补偿机制

把民意化为现实——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力促建立公益林补偿机制

定 , 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基金 , 于提供公益林 的营造 、 育 、 要 用 抚
保护 和管 理 。 家从 20 国 0 2年 1 开 始 , 纳 人 国 家 重 点 公 益 林森 林 月 对 实施 生态 效 益 补 助 试 点 , 陵 市 共 申报 l 亩 国家 重 点 公 益 林 , 铜 0万 每 年 每 亩 补 助 35元 ,0 4年 补 助 试 点 转 为 补 偿 .对 林 权 所有 者 的 直 . 20 接 补偿 标 准 提 高 到 了 每亩 每 年 45元 。 而 目前 , 、 、 三级 尚 未 . 省 市 县 建 立公 益林 生 态 补 偿 机 制 。 此外 , 陵 市 是 矿业 为主 的城 市 . 期 以 来 , 铜 长 由于 矿 山 开 采 造 成 大 量 水 土 流失 , 上 石 灰 岩 山 场 面积 广 阔 的特 殊 地 质 、 貌 . 陵 市 加 地 铜
林 地 5 . 亩 , 中 区 划 为 公 益 林 面 积 3 . 亩 , 品 林 面 积 2 2 4万 其 24万 商 0 万 亩 。按 照 事 权 划 分 , 益 林 分 为 国 家 重 点 公 益林 和省 、 、 级 公 公 市 县
益 林 , 人 社 会 公 益 事 业 严 格 保 护 、 级 管 理 , 要依 靠 国家 和地 方 列 分 主 财 政 投 人 来 建 设 和维 护 。《 林 法 》 我 省 实 施 《 林 法 》 法 都 规 森 和 森 办
有 的说 , 确 保公 益林 管护 的投 人 , 护好 、 造 好 森 林 … …从 审议 要 保 改
发 言 可 以 看 到 , 全 省 率 先 建 立 公 益 林 生 态 效 益 补 偿 机 制 、 护 好 在 保
森林 已成 为常 委 会 组 成 人 员 共 同 的 心 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方正县林业局裴挺国
[ 摘要 ] 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努力形成“谁受益、谁补偿,全社会受益,政府统筹、社会投入”的新型机制,真正使森林生态建设有一个可靠的资金来源保障。

[ 关键词 ] 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南岸,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坡,老爷岭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

属于丘陵—低山区地形,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份。

我县地方林业总经营面积1295430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138920亩,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面积411345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1%,一般公益林区划界定面积402345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5.3%。

森林覆盖率为83.4%。

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主要是分布在松花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蚂蜒河汇水区周围的水源涵养林。

认定补偿的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为282885亩,按每亩 5 元的标准,每年享受 140多万元中央财政补偿资金。

所谓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即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本文试从我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工作入手,谈谈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一、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森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具有明显的外在性和公共产品的特征,其生态成本不可能由林业生产者所能承担,其生态效益也不应当由受益者无偿使用。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不仅可以解决“公众受益,由少数人负担”的问题,也会改变“公益林受益对象不明确,无人投资,建设缓慢”的状况,有利于形成“谁受益、谁补偿,全社会受益,政府统筹、社会投入”的新型机制,从而也会使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有一个较为可靠的来源保障。

从现实意义上看,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我县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化生态县,其主要就是要通过生态公益林等重点领域的建设,来构筑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只有加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才能真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把生态县建设的相关任务落到实处。

二、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应立足于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纳入我县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公益林管理为主体,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工作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行动之中。

(一)树立生态林业观念,切实做好分类经营管理工作。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是新思维、新概念,需要人们重新认识林业。

我们应减少对林业的索取,增强生态效益优先观念,努力从主观上解决制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2
公益性质决定了其补偿资金的社会公益性,因此在其构成上,主要应由政府承担。

一方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必须多层次。

公益林建设投资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别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承担,把公益林建设、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国家财政要重点保证;地方规划的区域性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部门规划的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要纳入相关工程的总体预算。

对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省、市、县”四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另一方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必须多渠道。

补偿资金应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社会征收、经营主体投资为辅助。

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林业生态建设,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前在国家承担生态环境体系建设资金面临困难,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短缺,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可采取国家投入一些,地方财政拨一些,银行贷一些,引进外资筹一些,社会征集一些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积极吸取社会资金投向林业,鼓励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参与生态建设,并引导群众利用社会资金大办股份制林业。

股份制林业不仅具有产权明晰、利益直接、联股联心的优点,而且还会
使分散的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四)建立森林产权制度,完善森林资产管理。

要完善《森林法》中有关森林使用权有偿使用、转让入股、合资合作的相关条款,规范产权制度中森林资产处置、股权管理、评估管理等有关问题。

要制订详细的森林资源价值补偿办法,使价值评估、价值补偿范围、内容、标准、方式等有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

对不同产权的公益林,应实行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补偿政策。

要制定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全面真实地反映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明晰产权,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把有偿使用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建立在真实的有历史数据可依的基础上。

《森林法》关于“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规定。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持续地调动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加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通过对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经营和管理,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逐步探索和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方式、组织形式、投资体制与经营机制奠定基础。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