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参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电工技术教学重点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参考−−课程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电工技术》课程涉及专业很多,教学课时的数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时安排有较大差异,编者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每章的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仅供参考,旨在为从事该课程的青年教师更合理地组织教学,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1章直流电路教学目的: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压源电流源等效互换、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熟悉基本物理量,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特点及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教学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电路各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戴维南定理应用,电路功率计算及吸收、供出的判断。
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教学目的: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一般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的功率;熟悉正弦交流量的基本特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图;了解电路中谐振的发生条件及其电路特征。
掌握三相电源的连接及其相、线电压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三相功率的概念及计算;了解相序的概念和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有效值计算;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不同联接方式的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线、相电压关系,线、相电流关系。
教学难点:电感、电容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物理实质,对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相电压的关系,线、相电流的关系的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3章电路的瞬态过程教学目的:掌握动态电路的概念,换路定则,电路中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熟悉RC电路的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RL电路的暂态过程;了解动态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RL动态电路产生高电压造成的危险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动态电路的概念,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的应用; RC电路的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RL电路的暂态过程;动态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3章“电路分析基础”展开,具体内容包括:3.1节电路基本概念,3.2节电路分析方法,3.3节交流电路分析,3.4节三相电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并联、混联等。
3. 能够对交流电路进行分析,理解阻抗、相位等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交流电路分析,特别是阻抗和相位的概念。
教学重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演示板、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
2. 学具:电路实验箱、万用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图,引发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2) 讲解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并联、混联等。
(3) 引入交流电路,解释阻抗、相位等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1) 搭建串联电路,测量电压、电流,计算电阻。
(2) 搭建并联电路,测量电压、电流,计算总电阻。
(3) 搭建交流电路,观察阻抗、相位的变化。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电路分析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功率。
2.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并联、混联。
3. 交流电路分析:阻抗、相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给定串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
(2) 计算给定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电流、电压。
(3) 分析给定交流电路的阻抗、相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交流电路分析部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综合性的电路分析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智能交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
使学生掌握电工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电路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分析、解决电路的基本问题,并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
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典型放大电路和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和时序逻辑器件的特点及应用,掌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一)直流电路教学重点: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利用戴维南定理对电路进行分析,常用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1、理解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电流电源关系;电路的工作状态。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支路电流法的实质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理解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及在电路分析中灵活应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电路概念及主要物理量,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电路的工作状态,基尔霍夫定律,理想电源的电流电压关系。
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二)正弦交流电路教学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串联电路。
教学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三相电源的相量表示及电压关系。
电工学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电工学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一、基本要求:1.建立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和电压-电流关系,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理解电压、电流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意义;3.了解电源三种状态(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及额定值的意义;4.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KVL和KCL)并能正确应用;5.理解电功率并能正确计算;6.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7.建立“等效”的概念,了解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及Y—Δ的连接的等效变换;8.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9.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分析方法;二、重点:1.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2.KCL和KVL的正确应用;3.电位的计算;4.“等效”的概念,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5.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分析方法;三、难点1.“等效”概念的建立;2.电流源及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3.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确定等效电阻)时对不作用的独立电源的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正弦交流电路一、基本要求:1.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及相位差、有效值的概念;2.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3.掌握三种单一参数(R、L、C)的电压、电流、功率及能量转换关系;4.熟练掌握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会画相量图;5.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的概念;6.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7.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8.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9.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10.了解三相电源的联结方式及特点;11.掌握对称三相负载Y和△联结时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关系;12.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1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14.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理解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意义和适用的条件。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包括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交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2. 第四章: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包括半导体物理基础、二极管、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2. 学会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设计基本的放大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晶体管、面包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上述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的交流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
2. 理论讲解:a. 讲解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c. 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举例说明。
d. 讲解半导体物理基础,介绍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e. 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RLC串联交流电路,观察并分析波形。
b. 搭建半导体器件实验电路,观察并分析其工作状态。
c. 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放大电路,观察其放大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a.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b. RLC串联交流电路c.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2. 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a. 半导体物理基础b. 二极管、晶体管c. 基本放大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功率。
c. 画图并解释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参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参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涉及专业很多,教学课时的数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时安排有较大差异,编者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每章的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仅供参考,旨在为从事该课程的青年教师更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1章直流电路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压源电流源等效互换、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熟悉基本物理量,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特点及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了解节点电压法。
教学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电路各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戴维南定理,电路功率计算及吸收、供出的判断。
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阻抗的串联与并联,交流电路的功率,一般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正弦交流量的基本特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图;熟悉电路中谐振的发生条件及其电路特征。
教学重点:交流电路中的元件向量模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教学难点:电感、电容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物理实质,利用相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
第3章三相电路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三相电源的连接及其相、线电压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三相功率的概念及计算;了解相序的概念和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不同联接方式的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线、相电压关系,线、相电流关系。
教学难点:对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相电压的关系,线、相电流的关系的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4章动态电路的分析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概念,换路定则,电路中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掌握RC电路的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RL 电路的暂态过程。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电机电器等方面的知识,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测量、分析和设计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故障排除。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电器基础等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工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和方法进行电路分析、设计和测量。
2. 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能够运用基本电子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3. 电机电器基础:要求学生了解电机的类型、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机的选择、安装和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方面。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和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实践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推荐使用适合本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同时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拓展知识面。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电路。
3. 电路元件: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4. 交流电路: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简单电路。
3. 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元件的特性,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路元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交流电路的分析,电路元件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电路图、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的运行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介绍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电路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典型的电路题目,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电路元件讲解:讲解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以及如何在电路中选择和使用这些元件。
6. 交流电路分析:讲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分析交流电路的运行原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图示;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示例;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I,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2)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与一个电容值为C的电容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为I,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2. 答案:(1)电阻两端的电压为IR。
(2)电阻两端的电压为Isqrt(L/C)。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同时介绍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数字电路等基本知识。
为学习机电、数控后续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掌握磁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5、掌握变压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6、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7、掌握万用表对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简易测试,解决基本放大电路中的连接问题8、能分析电路,能从较复杂的电路中把各个数字单元简化出来加以分析,读懂电路图9、会分析整流电路的原理,会计算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10、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等常用电参数;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单元直流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1.1、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电路模型。
(1学时)1.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学时)1.3、电阻的串并联,分压与分流,Y型与△型联接电阻网络的等效互换。
(0.5学时)1.4、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及其相互转换。
(0.5学时)1.5、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
(1学时)1.6、常用电路定理: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应用电路计算举例。
(1学时)1.7、电感、电容与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分析的三要素法。
(1学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电路分析计算的方法。
了解电路基本定理。
了解过渡过程的意义及三要素分析法。
第二单元单相交流电路(4学时)教学内容:2.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学时)2.2、复数、相量的概念及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1学时)2.3、电阻、电感、电容的交流电路模型,阻抗的计算。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内容包括了解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掌握功率三角形的画法,以及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功率三角形进行交流电路功率的分析。
3. 能够正确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难点: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交流电路演示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交流电源,电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交流电路实例,引出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
b. 讲解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c. 演示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电路搭建。
b. 学生通过实验箱测量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 例题讲解:a. 结合教材例题,讲解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方法。
b.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a. 老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分析a. 功率因数b. 功率三角形c.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b. 分析交流电路功率因数对电路效率的影响。
2. 答案:a. 有功功率:P = UIcosφ无功功率:Q = UISinφ视在功率:S = UIb. 功率因数越接近1,电路效率越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误差。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及电路图的绘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图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电路元件,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电路元件的识别。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作用及电路图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元件模型,电路图示教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识别及作用,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观察实验箱中的电路元件,并尝试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实际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实际电路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2. 电路元件的识别与作用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4. 实际电路例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开关、电阻、灯泡等元件。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但在电路元件的识别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电路元件及其作用,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照明电路,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1.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1)明确电路图的组成部分:电路图主要由电源、电路元件、连接线和辅助符号等组成。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主要包括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功率因数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尤其是无功功率的计算;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重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示波器、实验电路设备等。
2. 学具: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路的功率问题。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讲解功率因数的概念,分析功率因数对电路的影响。
(3)介绍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个具体的交流电路,演示如何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计算一个交流电路的功率,并讨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5.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分析(15分钟)(1)介绍三相交流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2)讲解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
(3)通过实例分析,演示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并分析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功率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学管理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由电路基础、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岗位上有关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一般问题。
同时,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和计算简单直流电路。
2.理解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式(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式和相量图)和特点,能够运用相量法计算简单的串、并联交流电路。
3.学会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并能计算对称三相电路。
4.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运行性能,并具有初步使用的能力(起动、制动、调速)。
5.了解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6.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功能、外特性和基本使用方法。
7.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
8.学会一般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和电子线路的读图方法、故障判断与维修以及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电工电子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唯一的一门电学基础知识课程,集电路基础、电机、继电接触控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为一体,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直接与本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衔接。
虽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考虑到目前企业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以及设备应用的实际情况,适当保留了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低压电器控制)部分。
而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放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讲授本课程电子技术部分根据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侧重集成电路器件的功能及外特性的讲授,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符合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为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5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学校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使之在技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能力本位,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在体系上,注意把握模块课程的特点,在方法上符合学员认知发展规律,在手段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把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机电和电气专业学员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员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员掌握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让学员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员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学管理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由电路基础、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岗位上有关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一般问题。
同时,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和计算简单直流电路。
.2.理解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式(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式和相量图)和特点,能够运用相量法计算简单的串、并联交流电路。
3.学会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并能计算对称三相电路。
4.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运行性能,并具有初步使用的能力(起动、制动、调速)。
5.了解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6.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功能、外特性和基本使用方法。
7.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
8.学会一般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和电子线路的读图方法、故障判断与维修以及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电工电子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唯一的一门电学基础知识课程,集电路基础、电机、继电接触控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为一体,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直接与本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衔接。
虽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考虑到目前企业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以及设备应用的实际情况,适当保留了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低压电器控制)部分。
而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放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讲授本课程电子技术部分根据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侧重集成电路器件的功能及外特性的讲授,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符合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参考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涉及专业很多,教学课时的数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时安排有较大差异,编者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每章的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仅供参考,旨在为从事该课程的青年教师更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1章直流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压源电流源等效互换、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熟悉基本物理量,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特点及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了解节点电压法。
教学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电路各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参考方向和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戴维南定理,电路功率计算及吸收、供出的判断。
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阻抗的串联与并联,交流电路的功率,一般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正弦交流量的基本特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图;熟悉电路中谐振的发生条件及其电路特征。
教学重点:交流电路中的元件向量模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教学难点:电感、电容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物理实质,利用相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
第3章三相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三相电源的连接及其相、线电压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三相功率的概念及计算;了解相序的概念和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不同联接方式的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线、相电压关系,线、相电流关系。
教学难点:对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相电压的关系,线、相电流的关系的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4章动态电路的分析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概念,换路定则,电路中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掌握RC电路的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RL 电路的暂态过程。
了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动态电路的概念,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的推导过程。
第5章磁路和变压器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变压器的变压,变流和变阻抗作用;熟悉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变压,变流和变阻抗的作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第6章异步电动机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与制动的常用方法;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技术数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原则;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教学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与制动方法。
教学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第7章继电-接触器控制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异步电机的典型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动机常用保护环节;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电气原理图画法规则和电气识图方法。
教学重点:电动机的启动控制,正反转及制动控制,控制电路的其它操作控制(多地、点动、联锁自动循环),电动机的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异步电机的控制电路的设计。
第8章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安全用电的各项措施;熟悉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工厂配电系统;了解安全用电的意义,正确的触电急救方法。
教学重点: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工厂配电系统,安全用电的各项措施。
教学难点:安全用电的各项措施。
第9章电工测量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压与电流、功率与电能、电阻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各类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工仪表的分类和各类仪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电工仪表的分类和各类仪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压与电流、功率与电能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各类仪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测量仪表的选用。
第10章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熟悉PN结的形成过程,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特性曲线、主要参数。
教学难点:PN结的形成过程,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及工作原理。
第11章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分析方法,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射极输出器的特点;深刻理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情况对放大器工作情况的影响,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概念。
熟悉基本电压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了解多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放大器的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稳定。
教学难点:理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情况对放大器工作情况的影响,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
第12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负反馈的基本类型及判断方法。
熟悉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
影响。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组成。
教学重点: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非线性应用,负反馈的基本类型及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负反馈的判断方法。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第13章直流稳压电源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稳压管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和元件的选择方法;熟悉常用的整流组合元件,电感滤波电路和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电路。
教学重点:整流、滤波和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元件的选择方法,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教学难点: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电路工作原理。
第14章逻辑门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计算,基本逻辑门电路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掌握晶体管作为开关使用的特点及等效模型;熟悉数制与编码;了解分立元件门电路的工作原理,TT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外特性。
教学重点: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基本逻辑门电路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逻辑函数式的化简,晶体管作为开关使用的特点,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
第15章组合逻辑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和译码器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使用方法。
第16章触发器及其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基本R-S触发器,可控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寄存器,二进制计数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各种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寄存器,二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可控R-S触发器、J-K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的电路构成。
*第17章 555电路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555电路的构成和各引脚功能;熟悉常用555电路的应用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555电路各引脚功能,555电路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555电路的实际应用。
*第18章 D/A和A/D转换器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熟悉D/A和A/D 转换器的主要指标和实用电路。
教学重点: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实用电路。
教学难点: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