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枚岩隧道施工及常见地质病害防治技术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概要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区地段快速掘进技术,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施工方法根据围岩情况而动态调整。
关键词:隧道开挖千枚岩地质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
8 4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
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
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
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
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
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3/d,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
乌鞘岭隧道九号斜井工程井口位于天祝县垛什乡龙沟村石头沟组,距312国道约12公里,洞口海拔高度2802米,常年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及夏季多雨雪,最高峰终年积雪,雨雪天气约占4 0%,春季多风沙,最大阵风达到12级,历史记录最低气温为零下30度。
9号斜井井口标高2804.20米,井底标高2525.23米,高差278。
97米,综合坡度11。
9%,扣除会车道的影响,坡度达到13。
5%,为尽量减少F7断层的影响,并便于在正洞开设两个工作面,经设计院勘查,斜井在1000米处转向,转向后斜井长达2429米,是乌鞘岭隧道无轨运输辅助导坑中坡度最大的斜井.九号斜井所承担的区段是控制工期的重点。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处置方法探讨岩溶地区是指由于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景观,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水文特征。
在岩溶地区建设隧道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病害问题,例如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空气质量问题等。
本文将探讨岩溶地区营运隧道常见病害的处置方法。
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岩溶地区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主要表现为岩崩、地面沉陷、裂隙开裂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置方法:1. 加固地基:对于地面沉陷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法,例如注浆、灌浆、挤浆等技术手段,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 加固支护结构:对于岩崩等问题,可以采取加固支护结构的方法,例如设置喷锚网、加设锚杆等,增加隧道的抗岩崩能力。
3. 减少地下水位:对于地下水渗漏导致的岩溶地区地质灾害,可以采取减少地下水位的方法,例如设置排水系统、挖设地下水渠等,降低地下水的压力。
二、水文灾害水文灾害是指由于地下水渗漏或水流冲刷导致的隧道病害,主要表现为涌水、渗漏、水位过高等问题。
针对水文灾害,可以采取以下处置方法:1. 做好防渗措施:对于隧道壁面和隧道顶部的渗漏问题,可以采取涂覆防渗材料、设置降渗带等措施,防止地下水渗漏进入隧道。
2. 加强排水系统:对于隧道内部水位过高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排水系统的方法,例如设置泵站、增加排水管道等,保持隧道内部水位的稳定。
3. 沉积物清理:对于涌水问题,可以通过定期清理隧道内部沉积物的方式,减少水流堵塞隧道的可能性,并确保水流畅通。
三、空气质量问题在岩溶地区隧道中,由于地下空气的闭合性和湿度问题,容易导致空气质量不佳,出现窒息和中毒等问题。
针对空气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通风系统:对于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加强通风系统的方式,增加新鲜空气的输入,改善空气质量。
2. 定期排气:定期排气是保证隧道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设置排气管道、排风扇等方式,排出污浊空气,保证隧道内空气的流通。
岩土施工中,隧道不良地质常见防治措施了解下
岩土施工中,隧道不良地质常见防治措施了解下一、表征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的表现形式:(一)不良地质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是指由滑坡、崩塌、岩堆、偏压地层、岩溶、高应力、高强度地层、松散地层、软土地段等不利于隧道工程的不良地质环境。
(二)特殊地质地段:特殊地质地段是指收缩岩地层、断层破碎带、软弱黄土地层、含水未固结围岩、溶洞、岩爆、流沙溢出等地段以及瓦斯溢出沉积层等二、开挖和支护过程中所可能造成的危害:1、土石坍塌2、隧道拉动严重变形3、衬砌结构断裂三、不良和地质地段隧道工程的一般规定:1、制定完整预案,做好技术、物资、机械储备2、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3、根据预报结果及时中国气象局调整改建工程方案4、必须加强量测工作,并立即反馈量测结果四、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大桥施工小贴士:1.选择施工方法注意事项:选择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及支护)时,应以安全及工程质量数据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要求、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
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酿成失误和增加投资。
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
2.加强闭路电视和量测工作3.使用喷锚技术注意事项:(1)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及时彻底清除喷射混凝土护面。
(2)锚喷支护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时,应及早装设支护钢拱架支撑加强支护。
4.采用另行支护时注意事项:(1)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机械性能,能承受开挖时的围岩压力。
(2)围岩出现底部压力,产生底膨现象或可能产生沉陷时应加设底梁(3)当围岩极为土质破碎时,应采用先护后挖,暴露面集成支撑封闭严密;(4)根据现场条件,可结合管棚或超前锚杆等支护,形成联合支撑(5)支护作业应迅速、及时,以充分发挥构件支撑的作用。
5.选用掘进方法时注意事项: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时,不宜采用全断面开挖。
八亩坪隧道软弱千枚岩地层施工及病害整治技术
工 程 科 技
2 0 年第 3期 06
2 9
八 亩 坪 隧 道 软 弱 千 枚 岩 地 层 施 工 及 病 害 整 治 技 术
项 目建设管理公 司 吴正学
【 要】 软弱千枚岩不良地质段一直是隧道施工所面临的难点, 摘 安全、 优质 、 快速地通过须采取可靠的
维普资讯
八亩坪隧道软弱千枚岩地层施工及病害整 治技术
变形产 生 。 2 3 围岩呈 斜 向层叠 .
软弱 围岩段 采用 正 台 阶法施 工 , 拱部 开挖 时 出现顺 层 滑坍 , 顶上 坍 腔高 约 2 拱 m~3 拱 部 掌 m,
子面 成斜 面 , 开挖 和架 立钢支 架 十分 困难 ; 下部 由于 台阶开挖 切割 了岩体 节理 , 出碴 时 , 台 阶顺 节 下
支 护采 用超前 小导 管预 注浆 加 固 , 墙 加设 @ =1 0 m 6工 字 钢及 + 5 拱 .0 I1 2 mm 锚杆 钢筋 网 , 射 喷
C 5混凝 土厚 lc Ⅲ类 围岩采用锚 网喷初 期支护 , C 5 凝 土厚 1c 由于断层 带 内岩层 结 2 5m; 喷 2混 0m。 构紊乱, 围岩 自稳 能力极 差 , 局部地段 加厚 二次衬 砌厚度 , 其余地 段按 一般模 筑衬砌 施 工 。
3 1 开挖 .
按照软 弱 围岩开挖 “ 短进 尺 、 弱爆 破 、 强支护 、 快封 闭 ” 的原 则 , 用半 断 面正 台阶法 开 挖 , 采 台阶 长度控 制在 3 m~5 问 , m 钻爆采 用人 工手持 Y 2 T 8风钻凿 眼 , 、 均采 用光 面爆破 , 台阶斜 眼 掏 拱 墙 上 槽 , 边炮孔 间 隔装药 或 尽 量 不装 药 , 卷 直 径 忆2 下 台阶凿 眼 , 梯形 起 爆 。每 循 环 掘 进 深 度 周 药 ; 按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
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及整治方法李帅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维修中心摘要:本文重点对隧道病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归纳了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阐述了衬砌裂损和渗漏水公路隧道病害形式的整治措施进行,以期对隧道病害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隧道;病害;整治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占据了国土面积的75%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保障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快捷性,公路隧道的数量和占路线总里程的比例越来越高。
然而,相当比例的隧道出现衬砌厚度不足和衬砌背后空洞,以及由此引发的变形、裂缝及渗漏水等病害问题。
座运营铁路隧道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隧道均不同程度存在衬砌变形、裂缝和渗漏水等问题,占总数左右的隧道出现衬砌渗漏水和结构裂损等病害。
而据调查,日本以上的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存在隧道病害,大约有的隧道病害严重(衬砌开裂、衬砌剥落、路面变形、塌落等),我国公路隧道目前尚未展开大规模的隧道病害调查研究工作。
这些隧道结构常见病害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十分显著,人们对隧道病害问题己经越来越重视,本文主要对隧道病害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归纳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以期对隧道病害有更深的认识。
1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分类1.1公路隧道常见病害的成因(1)洞口段岩体稳定性差洞口边坡和仰坡不稳,导致危石脱落或坡面失稳,在遇雨水冲刷则容易坍塌,或使片石护坡破损等;洞口段不良地质也会导致山体滑移,挤压洞门,使得洞门衬砌、挡墙或翼墙开裂;洞口段的排水设施若失效,也会使边坡和仰坡失稳,如隧道进口处截水天沟的损坏,失去了正常排水功能,使得边坡坍方。
(2)不良地质中的隧道病害处于不良地质体(如岩堆、暗河、溶洞、泥石流等)中的隧道,在施工期间由于未能有效处理,为运营期留下隐患,随着运营期的增长,极易出现病害,如衬砌变形、拱墙错台等。
浅谈千枚岩隧道施工
浅谈千枚岩隧道施工发表时间:2018-05-24T17:09:58.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夏元[导读]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千枚岩隧道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了千枚岩以及相关工程特性,总结了千枚岩隧道施工的重难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威州镇中铁六局项目部湖南长沙 410007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千枚岩隧道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了千枚岩以及相关工程特性,总结了千枚岩隧道施工的重难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施工方法,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千枚岩隧道;工程特性;施工方案;注意事项一、工程概括1.1千枚岩特点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区域浅变质岩,由泥质、粉沙质或中酸性凝灰岩等岩石形成。
千枚岩颜色一般较浅,经过变质后,会生成石英、绿泥石等。
千枚岩特征之一是遇水泥化。
当千枚岩遇水时会表现出软化、泥化的特征。
在富水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施工车辆碾压后,会迅速泥化。
此外,脱水粉化也是千枚岩典型特征之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千枚岩会因为缺水,出现崩解、强度降低等,最终成为沙土。
以陕西省高速公路千枚岩隧道的施工情况为例,该隧道处于富含水的千枚岩隧道段落,周围的岩石出现多处塌方,并且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施工车辆碾压后,会迅速泥化。
1.2工程特点本工程特点包括隧道主体结构形式多样、设备配置复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运输条件气候因素等。
以桃坪隧道工程为例,该隧道主要是以强风化绢云石英千枚岩为主。
由于受构造及风化的影响,隧道进、出口地质条件较差,边仰坡自稳能力极差,出口山体斜上方存在有很大块危岩,施工难度很大。
而且该隧道地处山区、运输条件差,施工区域狭窄、规划难度大,此外该隧道还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运输条件气候因素等。
大断面千枚岩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探讨
156YAN JIUJIAN SHE大断面千枚岩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探讨Da duan mian qian mei yan sui dao zhu dong guan tong shi gong ji shu tan tao余东升我国目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道路多趋于高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成为基本配置,由此形成隧道断面跨度较大,特别是对于浅埋或地质状况较差的隧道,主洞贯通尤为重要,针对隧道贯通施工进行专项探讨和研究,为今后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1.设计概况凤凰山隧道位于景德镇市珠山区为宇路,里程桩号K0+615~K1+050,全长435米,双洞、双连拱设计,城市次干道标准,双向四车道,行车时速40km/h。
隧道横向净宽度为13.7米,最大开挖宽度为15.15米,最大开挖高度12.21米;左、右线隧道内均设置1座城市综合管廊。
2.地质情况(1)隧道进出口围岩主要为全~强风化千枚岩。
全风化千枚岩,风化呈硬土状;强风化千枚岩岩质软弱,岩体极破碎。
岩体呈松散结构,围岩稳定性差,开挖时易产生坍塌及大变形,隧道开挖过程中雨季会产生小股状渗水,地下水对围岩稳定影响大,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为251~350。
(2)洞身围岩主要为强风化千枚岩,部分为中风化千枚岩,岩质较软弱,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软弱结构面主要为节理及层面。
较缓的层面与陡的节理面结合,将在隧道顶板及右侧洞壁切割出最危险的危岩体,可能产生顶板塌落或右侧侧墙滑塌,对此危岩体应引起注意。
隧道开挖过程中雨季会产生滴状渗水,地下水对围岩稳定影响较大。
(3)隧道围岩等级为Ⅲ~Ⅴ级。
实际施工中,需根据中导洞开挖过程中收集的地质围岩素描情况及主洞超前TSP 地质预报情况及时、合理与各方沟通,提前确定合适的围岩等级及支护形式调整。
二、贯通断面选择隧道开挖贯通通常是选择在埋深较大、围岩状况较好的路段,但由于施工工期紧张,两端掌子面掘进都不能停止等待贯通,在保障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确定贯通断面位置,结合隧道开挖进度情况,隧道贯通段落选定在K0+910~K0+930之间(Ⅳ级围岩)实施。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摘要:在隧道施工中,常遇到一些不利于施工的特殊地质地段,如这些特殊地段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了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岩溶地段、松散地层、滑坡地段、煤系地层、岩爆等不良地质及其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处理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一些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围岩变形大、变化快和成因复杂,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施工中除了应遵守一般的技术规范外,还应该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在支护、衬砌过程中采取一些针对性强的辅助施工技术方法,以满足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岩溶地段处理方法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情况等,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1.1引排水当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
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渲泄水流或开凿引水洞,将水排出洞外。
当水流的位置在隧道上部或高于隧道时,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洞(或引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再行引排。
1.2堵填当不能排水,或由于溶洞规模大且溶洞填充物为含水量较大的溶洞泥时,采用封堵的方法。
在边墙及拱部采用注浆方式形成防水帷幕。
对于已停止发育、径跨较小、无水的溶洞,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
1.3跨越当溶洞仅在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或者填充物松软不能承载结构物时,采用梁、拱跨越。
1.4绕行施工施工中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时,采用迂回导坑或通过平导绕过溶洞区,继续进行隧道施工,再行处理溶洞。
1.5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进行综合详细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工作,调查清楚岩溶的大小和其他发育情况,根据其类型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溶洞段施工各工序应紧密衔接、支护和衬砌及时。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确保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及开挖应在无水压或低水压的状态下施工。
软弱千枚岩隧道施工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软弱千枚岩隧道施工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0 引言千枚岩是一种具有千枚状构造区域浅变质岩。
工程中遇到的千枚岩多为炭质千枚岩,内含绢云母、石英等杂质,自然状态下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质软,风化迅速、易剥落,承载力低,具有明显的遇水软化、碾压易泥化等特性,属于软弱千枚岩。
随着西部地区基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穿越软弱千枚岩地层的隧道越来越多,如乌鞘岭隧道、木寨岭隧道、鹧鸪山隧道等。
在这些工程中,由于软弱千枚岩围岩自承载能力弱,自稳时间短,开挖后应力调整阶段围岩变形速率快、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易发生大变形、侵限、坍塌等工程事故。
总结现有的工程经验可知,大部分软岩公路隧道是通过及时支护、强支护等施工方式来阻止围岩发生大变形。
通过对大量软弱千枚岩隧道施工病害和施工技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该类隧道变形特征和常见施工病害,并从施工各个环节提出了防治措施。
1 软弱千枚岩隧道变形特征软弱千枚岩较破碎,且具有强度低、易风化等特性。
当在软弱千枚岩地层中修建隧道时,围岩具有如下变形特征:(1)开挖后瞬时变形量大。
分析大量现场监测数据可见,在隧道爆破后,初期支护施做前,围岩产生了较大瞬时变形,最大变形量可达数十厘米。
这是由于隧道开挖前,围岩赋存较高的初始地应力,在爆破开挖时,地应力瞬间释放,且由于岩体自身强度低、较破碎,围岩自承能力差,故发生了较大的瞬时塑性变形。
(2)累计变形量大、变形速率较快。
在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之后,围岩变形速率较快,尤其是隧道刚开挖前几日,变形速率可达每天几厘米,远大于《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中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5mm/d,且累计变形量较大,甚至超过100cm。
主要原因是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施作较慢并且不能及时闭合,且现有规范对类似围岩支护没有针对性支护方案,导致根据现有规范设计施工时支护抗力偏小,不能有效约束围岩变形。
(3)变形持续时间长。
通过长期监测发现,软弱千枚岩隧道开挖后,围岩持续发生变形,即使在隧道初期支护完成后,变形仍在继续。
隧道岩爆的防治技术和施工措施
隧道岩爆的防治技术和施工措施定义:岩爆是高地应力区的地下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完毕后,围岩因开挖卸荷发生脆性破坏而导致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
现场岩爆照片岩爆引起的初喷砼脱落岩爆的防治技术主动方法1、改变围岩性质(1)向工作面及洞壁喷高压水;(2)超前钻孔高压注水使围岩软化。
2、改善围岩应力条件(1)短进尺、多步开挖,控制光面爆破减少应力集中;(2)钻爆法施工,释放岩体内应力;(3)纵向切槽法;(4)洞壁钻孔和超前钻孔应力解除法;(5)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应力解除法。
被动方法围岩加固措施,及时支护(1)及时支护,减少岩体暴露时间和面积;(2)喷锚+钢筋网、必要时加钢支撑支护,喷钢纤维混凝土,可屈服膨胀锚杆(3)掌子面施设膨胀锚杆以防止坍塌。
利用可屈服型膨胀锚杆和喷钢纤维混泥土稳定掌子面左掌子面钻孔应力解除法右采用曲面掌子面改善围岩受力状态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应力解除法岩爆地段施工措施1、在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中施工,应遵守“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具体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短进尺,一般情况下,每循环进尺宜控制在1.0~1.5m,最大不得大于2.0m;(2)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隧道周边圆顺,降低岩爆发强度;(3)采用网喷钢纤维混凝土;(4)施作超前锚杆,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面,可采用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5)在拱部及两侧边墙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该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2、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彻底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2)在工作面、边墙和拱部,每一循环内进行2~3次找顶;(3)采用能及时受力的摩擦型锚杆(水胀式锚杆);(4)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mm;(5)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预防与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预防与处理方法一、引言隧道施工过程中,岩爆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
岩爆不仅会对施工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隧道施工中预防和处理岩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岩爆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二、岩爆的原因分析岩爆是指岩石在受到应力作用下,由于松散结构、裂纹和应力集中等因素,发生突然破裂和剥落的现象。
在隧道施工中,岩爆通常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1.地应力超限:地下深处的岩石受到的应力很大,当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就会发生岩爆。
2.岩石结构松散:某些岩层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松散性,容易发生破裂和剥落,进而引发岩爆。
3.应力集中: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不规则的空洞、深层土体破裂等情况。
这些情况会导致岩爆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
以上是岩爆发生的主要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对我们制定预防和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三、岩爆预防方法为了有效预防岩爆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地质勘察:在隧道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各种岩石的特性、组成和力学性质。
这将有助于我们预测岩爆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合理的钻探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钻孔技术,确保岩石的质量和结构稳定。
同时,选择合适的钻孔方向和钻孔距离,避免造成应力集中。
3.加固支护: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加固支护措施,如钢筋混凝土衬砌、锚杆支护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岩壁的稳定性,减少岩爆的风险。
4.合理的爆破方案:合理的爆破方案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和震动,减轻岩石的破坏程度,降低岩爆的发生几率。
以上是岩爆预防的一些常用方法,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岩爆的发生。
四、岩爆处理方法当岩爆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岩爆处理方法:1.疏导通风:及时清理岩石碎片和尘土,确保通风畅通。
同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施工人员的呼吸道安全。
千枚岩隧道施工及常见地质病害防治技术
千枚岩隧道施工及常见地质病害防治技术摘要通过对主要为强、中风化千枚岩的关家隧道施工过程的研究,介绍了适用软弱围岩隧道的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施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同时对千枚岩隧道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得出了千枚岩隧道必须严格按照新奥法“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的施工理念进行施工的结论。
关键词软岩;施工;防治1 工程概况关家隧道为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的高速公路隧道,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关家乡大田村三组至张滩镇响水村一组,呈曲线形展布,隧道总体轴线方向约为240°。
隧道分为左、右线,左线长2 540m,最大埋深约249.2m;右线长2547m,最大埋深约231.0m。
该隧道区属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430.1m~685.1m,最大高差约255m。
山体自然坡度20°~55°,植被较发育。
十堰端左、右线洞口均位于陡斜坡,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天水端洞口位于缓斜坡地段。
隧址区有张坝路及多条简易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差。
2 地质工程特性2.1 地质描述千枚岩属于软岩的一种,但有其特殊的性质。
千枚岩是一种浅变质的岩石,是一种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岩石,属于区域变质浅变质带岩之一,是泥质、粉砂质或中酸性凝灰岩等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一般颜色较浅,为黄色、绿色、褐色或灰色,经过变质作用后,原岩中的物质大部分重结晶,生成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
有时含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
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mm,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
2.2 工程特征在工程上,千枚岩具有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遇水泥化,当千枚岩含水量超过其稳定状态原始含水量时,则表面出现软化、泥化的特征,特别是在富水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经过车辆的碾压,迅速泥化并不断发展;二是托说粉尘化,在隧道开挖后,千枚岩暴露面会因为其水量的流失,出现崩解、剥落,强度降低,最终成为沙土。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隧道施工相较于其他工程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较高,为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应充分认识隧道工程质量通病的危害性并加以防止。
质量通病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预防措施:(1)超前地质预报要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探测,利用各种探测的特点进行取长补短相互验证,保证探测的精度;(2)特殊地段特殊处理,对于高风险隧道、特殊地段要加强探测,将隐患提前暴露出来,再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防治。
质量通病2:洞门坍塌。
预防措施:(1)在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施工洞顶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坡;(2)洞口边仰坡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边开挖边防护,做好锚、网、喷防护工作,防止雨水冲刷;(3)根据洞口围岩情况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软弱围岩做好超前支护,并预留核心土开挖进洞,围岩较好,可采用超前小导管进洞,一般严格按设计支护类型施工,局部适当加强,方可安全进洞;(4)洞口一般沉降量较大,衬砌施工时间较晚,施工时根据围岩情况适当增大沉降预留量,防止因围岩变形而侵占衬砌净空。
质量通病3: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预防措施:(1)加强超前探测,充分认识前方围岩岩性及存在的隐患,制订相应的施工措施,特殊地段要采用多种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式进行相互验证探测;(2)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围岩在塌方前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形,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围岩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塌方,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及时施工衬砌,杜绝衬砌施工严重滞后,出现塌方隐患。
质量通病4: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预防措施:(1)喷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不同的配合比严重影响喷混凝土强度和回填量,配合比比选中一般采用强度等级稍高的水泥比较好,回弹量少;(2)喷混凝土施工中喷枪手的熟练程度影响喷混凝土效果和回弹量,一般采用分层施作,每层厚度约3~5cm,喷枪口距离喷混凝土面距离80~120cm为宜;(3)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制订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确保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4)喷混凝土前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有欠挖及时处理到位;(5)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可采用钻孔或者预留孔检查。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精品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开挖、初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岩面凹凸起伏明显,超欠挖严重原因分析①“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使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周边眼间距控制不当,钻孔精度低;②装药量控制不当,没有采用控制爆破技术;③没有做光爆试验或试验后没有及时总结。
④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⑤开挖轮廓线测设精度控制不好;⑥地质条件随掘进而不断变化。
防治措施①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树立“少欠少超”的观点。
避免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提高钻孔技术水平,主要控制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位置误差和钻孔深度。
③进一步解决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匹配,尽量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从减少超挖,改善开挖成形看,预留光面层、导洞先行的爆破方式较全断面一次爆破、台阶法爆破要好;每座隧道对不同围岩段都要做光爆试验,取得最佳爆破参数;④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把众多的因素置于可控的状态,达到爆破的基本要求;⑤采取激光指向仪控制隧道掘进方向,提高中线和标高的精度,提高轮廓线放线精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责任心。
⑥在施工中,紧跟开挖面对围岩进行观测描述,并对围岩节理裂隙状态进行预测,据此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或采取局部内移炮眼、局部空孔不装药、加密炮眼、局部调整起爆顺序等措施。
2、隧道进洞塌方,掘进受阻原因分析①仰坡及边坡刷方太多且坡度太陡,防护不及时;②洞口段地质条件差,未采取适宜的掘进方式;③洞口段地下水或坡面水太大,未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④洞口段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未及时变更掘进及支护方式。
防治措施①应尽可能的早进洞,晚出洞,减少洞口段的刷坡数量和高度;②对地质条件差的洞口段,应采取“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的十八字方针,真正做到开挖一榀,支护一榀,稳扎稳打;③对地下水和坡面水丰富的洞口段,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防止坍塌;④当洞口地质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变更与之相适应的掘进和支护方式。
浅埋段软质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控制
浅埋段软质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控制摘要:随着隧道施工项目的增多,碰到软质千枚岩的概率会随之增多,如果浅埋段存在软质千枚岩,施工单位需要加强隧道施工位置的技术控制,方能提高隧道施工质量。
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在碰到软质千枚岩的时候,加强施工技术控制,重点提升隧道施工质量控制,降低软质千枚岩对隧道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千枚岩隧道施工方案设计方式,其次探讨软质千枚岩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期对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浅埋段;软质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控制引言:在隧道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软质千枚岩隧道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破碎问题,为了防止软质千枚岩影响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施工单位应该在保证施工设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及时解决软质千枚岩隧道施工问题,从而全面提高隧道施工质量。
1软质千枚岩隧道常出现的灾害在对软质千枚岩隧道进行开挖处理的时候可能会引发灾害问题,主要是由于隧道自身构造情况相对比较复杂,直接开展开挖处理,不但会对原有隧道结构产生破坏性,而且可能导致隧道存在稳固性不足的问题,将会增加出现塌方问题的可能性,由此可知,软质千枚岩隧道开挖具有一定的风险。
若是隧道碰到堵塞问题,不但会破坏千枚岩结构,而且可能造成泥化问题,在千枚岩隧道完成施工作业时,拱脚位置的千枚岩含水量获得提升,可能导致围岩出现变形问题,容易使围岩失去原有功效。
在对含水量比较大的软质千枚岩隧道展开施工时,会存在开挖面不够平整的问题,会对千枚岩产生塑性损害问题,甚至容易产生变形问题[1]。
2千枚岩隧道施工方案设计方式在规划千枚岩隧道施工方案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围岩变形问题,在施工期间应该诺手提前设计支护管道、不得随意实施爆破处理、提高支护处理稳固性的选择,工作人员需要将探测结果、钻探结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设计好注浆方式、人工开挖方式、支护方式为后续开展隧道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1设计好给排水措施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定好的间隔距离铺设排水管,在渗水严重位置增设加密环向排水管,或是使用双管并排铺设方式,若是水流相对比较大,工作人员应该利用塑料盲管将水引入到排水盲沟之中。
千枚岩隧道灾害预防与治理措施
千枚岩隧道灾害预防与治理措施摘要:麻安高速公路安康至平利段位于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该项目隧道施工中遇到了软岩不良地质灾害,造成初支最大变形达1000mm;隧道开挖中遭遇塌方、初支侵入衬砌限界和衬砌开裂、破坏等病害,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并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本文结合该区隧道主要地质灾害和病害的实际,分析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地质灾害预防和病害治理措施,为类似地质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千枚岩隧道灾害预防治理1概况麻安高速公路(G4213)安康至平利段路线起于安康市汉滨区大树岭村,止于陕鄂交界的关垭子。
大体呈南东北西走向,路线展布于大巴山北翼中山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
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1.1 地形、地貌、地质特征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雨量丰沛,冬暖夏凉,干湿分明的特点,区内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中山—中低山区,地形条件相对较为复杂:①构造剥蚀浅切割中低山地貌区主要分布在起点至K35+000一线。
海拔高程在 300~500m,相对切割深度为100--150 m。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梅子垭组(S1m):岩性为深灰色泥质板岩、千枚状板岩、千枚岩、绢云母砂质板岩夹绢云母片岩,区内黄洋河一线,阶地发育,山势相对低缓,相对比高小于200米,属中—浅切割区;②构造剥蚀中等切割中山地貌区主要分布在K35+000至陕鄂界段。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齐全,有元古界耀岭河群,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及第四系。
岩性以变质岩系为主,第四系零星分布。
1.2 隧道工程全线共有10座隧道,隧道单洞全长25.3Km,于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地貌,隧道穿越山体地表地形整体起伏较大。
隧址区表层覆盖为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角砾土(Q4dl+el),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下统梅子垭组(S1m),岩体主要为千枚岩。
地下水较发育,主要以第四系孔隙水及裂隙水为主。
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京福闽赣ⅰ标dk365+667~dk376+759段的隧道施工为例,介绍了千枚岩的特性、千枚岩地层隧道施工现状、以及隧道的设计情况,并对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隧道施工,施工技术千枚岩地层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京福闽赣ⅰ标dk365+667~dk376+759段共有隧道七座,隧道总长3044m,最长799m,最短144m。
隧道均位于婺源县内,属剥蚀低丘区,邱坡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发育,主要为灌木,杂草。
隧道洞口表层多为粉质粘土,硬塑,厚约1.5~4.2m。
下伏千枚状粉砂岩,全~弱风化,全风化层厚约2.0~5.0m,强风化层厚约2.0~11m,下为弱风化,局部石英脉充填,岩层产状为90°∠55°,岩质较软,岩体破碎,节理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较发育。
洞身地段围岩为千枚状粉砂岩,弱风化,局部石英充填或含绢云母,岩层产状为90°∠55°,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节理较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1.1千枚岩的特性千枚岩是一种具千枚状构造的岩石,属于区域变质浅变质带岩,是有特殊性质的一种软岩。
岩石内的矿物发生重结晶作用,一方面可见这些矿物具有定向排列,另一方面又使整块岩石呈现出薄片状构造,在片理面上,平整光滑并发出丝绢状的光泽。
千枚状构造比板状构造的变质程度要深一些。
呈细粒状或鳞片状变晶结构,绢丝光泽。
1.2千枚岩地层隧道施工现状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施工,爆破后造成隧道超挖严重,扩大了施工断面,对隧道的施工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初期支护的工程量投入和施工工序时间的延长。
千枚岩对水的敏感性强,遇水软化。
本地区雨水季节较长,植被丰富,岩层的裂隙发育,隧道开挖过程中裂隙水较多,对初期支护的支护时间要求较高。
1.3设计情况根据设计要求,我部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六步cd法、四步cd法施工,洞身多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浅谈千枚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爆破施工
浅谈千枚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爆破施工论文关键词:千枚岩隧道爆破爆破方案效果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千枚岩地质条件下的爆破方案选择;其次,从掏槽、周边眼间距、装药结构及药量等方面介绍爆破方案;第三部分论述爆破地震效应措施,最后阐述爆破效果。
千枚岩是一种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的低级变质岩。
千枚岩典型的矿物组合主要有绿泥石、石英和绢云母,有的还含有少量的长石以及碳质和铁质等物质。
有些千枚岩中还少量的含有方解石、雏晶黑云母以及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类型的变斑晶。
一般的千枚岩表现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也都小于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出现。
千枚岩的原岩一般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强度一般较差。
钻爆法是隧道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光面爆破是关键。
千枚岩地质条件比较特殊,其岩石强度差,岩石破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低,所以,研究通过光面爆破技术使此类岩石爆破参数得以优化,减轻爆破给岩石造成的影响,确保隧道轮廓的完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隧道施工是指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隧道断面尺寸、长度、衬砌类型、隧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确定。
1.确定爆破方案在千枚岩地质条件下,一般采取台阶法开挖方式,具体方法是:在超前于洞身拱部三到五米的地方起挖,为新奥法施工提供平台,其次,洞身下半部与洞身拱部同时开挖,并同时进行锚喷支护。
所用到的周边切缝药包岩石定向断裂爆破技术的优势有:首先,炮孔药量较少,爆破给周围岩石的破坏性降低;其次,可以控制爆破成型,使爆破给围岩造成的影响减小;最后,减少炮孔数量,是炸药爆破能量利用率提高。
2.爆破方案2.1掏槽方式及间距的确定在隧道开挖爆破中,掏槽爆破一直是一项比较关键的爆破技术,掏槽爆破的主要作用是掘进。
其目的是在只有一个临空面的条件下,首先在工作面中央形成较小但有足够深度的槽穴,然后通过槽穴进行爆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枚岩隧道施工及常见地质病害防治技术摘要通过对主要为强、中风化千枚岩的关家隧道施工过程的研究,介绍了适用软弱围岩隧道的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施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同时对千枚岩隧道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得出了千枚岩隧道必须严格按照新奥法“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的施工理念进行施工的结论。
关键词软岩;施工;防治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134-041 工程概况关家隧道为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的高速公路隧道,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关家乡大田村三组至张滩镇响水村一组,呈曲线形展布,隧道总体轴线方向约为240°。
隧道分为左、右线,左线长2 540m,最大埋深约249.2m;右线长2547m,最大埋深约231.0m。
该隧道区属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430.1m~685.1m,最大高差约255m。
山体自然坡度20°~55°,植被较发育。
十堰端左、右线洞口均位于陡斜坡,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天水端洞口位于缓斜坡地段。
隧址区有张坝路及多条简易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差。
2 地质工程特性2.1 地质描述千枚岩属于软岩的一种,但有其特殊的性质。
千枚岩是一种浅变质的岩石,是一种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岩石,属于区域变质浅变质带岩之一,是泥质、粉砂质或中酸性凝灰岩等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一般颜色较浅,为黄色、绿色、褐色或灰色,经过变质作用后,原岩中的物质大部分重结晶,生成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
有时含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
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mm,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
2.2 工程特征在工程上,千枚岩具有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遇水泥化,当千枚岩含水量超过其稳定状态原始含水量时,则表面出现软化、泥化的特征,特别是在富水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经过车辆的碾压,迅速泥化并不断发展;二是托说粉尘化,在隧道开挖后,千枚岩暴露面会因为其水量的流失,出现崩解、剥落,强度降低,最终成为沙土。
3 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千枚岩的泥化、粉尘化两个特征,是隧道施工中导致各种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
3.1 扬尘水量很少的千枚岩隧道在施工中,千枚岩的粉尘化会造成施工路面尘土飞扬,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
3.2 边坡滑塌关家隧道右线进口ⅴ主要为浅埋围岩强风化千枚岩,岩体破碎,岩质软,埋深较浅且存在一定偏压,偏压沿里程增大方向有向右侧倾斜趋势。
围岩自稳能力差。
关家隧道右线出口埋深较大,洞口段为35m高千枚岩高边坡,地下水丰富、呈股状流出,风化严重且存在一定偏压,边坡施工中边坡已出现多次小滑塌,无法正常进洞。
3.3 超挖控制困难由于千枚岩隧道开挖后围岩自稳能力差,顶部及侧壁支护不及时时易产生坍塌,爆破后出现掉块造成超挖,有时出现小面积坍塌造成超挖较大,最大达到1m。
分析其原因隧道围岩是强中风化千枚岩层状结构,层间含有软弱夹层,节理裂隙发育,走向与隧道轴线成40°~45°相交,部分段落涌水量大,开挖后临空面迅速风化剥落,出现超挖情况,掌子面的剥落更会影响施工安全。
而在全风化千枚岩区,岩体相当破碎,呈团块状、片状、鳞片状,无自稳能力。
3.4 无仰拱段底板迅速泥化关家隧道设计91%长度范围内ⅳ深埋围岩为无仰拱段,导致洞内底板泥化严重,泥泞不堪、车辙很深、无法行走,预留的底板也逐渐全被碾压泥化。
分析其原因ⅳ级深埋围岩设计无仰拱,围岩以强风化千枚岩为主,初期支护面呈点滴状和潮湿状出水,开挖面有局部涌水,底板有潮湿状出水。
千枚遇水后软化似弹簧土,泥化呈淤泥状。
无仰拱段隧道掘进过程中底板预留部分在机械设备及出碴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不断泥化,随着隧道掘进的不断加长,碾压的次数和频率越来越多,致使洞内泥泞不堪、车辙很深、无法行走,预留的底板也逐渐全被碾压泥化,最终导致路面基层设计标高以下也严重泥化,基础强度不够。
3.5 收敛变形较大关家隧道左线进口于2009年6月30日开始开挖掘进,伴随开挖掘进的过程,不断出现隧道初期支护裂缝现象,下沉量较大,平均每天有1cm~2cm的下沉量,最大可达到3cm;累计最大达48cm,累计收敛8cm,造成zk101+790-810,zk101+830-850段部分初期支护侵限,并最终换拱。
分析其原因开挖时掌子面局部渗水、或有股状涌水,最大涌水达2 000m3/d。
设计支护参数为h14钢格栅间距1m,r25超前支护锚杆长4.5m纵向间距3m、环向间距40c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0cm。
地下水对围岩软化作用明显,使岩体的抗压强度降低,自承能力减弱,初期支护难以抵挡围岩的变形压力而变形。
3.6 塌方、冒顶由于隧道开挖,使千枚岩原有静态平衡遭到破坏,原始含水量发生改变,千枚岩的节理面错动挤压出现软化泥化,往往形成滑动面,最终形成洞口边仰坡滑塌、隧道内塌方、冒顶、涌泥的涌砂等隧道地质灾害,富水地段的千枚岩隧道则变得更加危险。
而在已施作完初支的富水千枚岩隧道,裂隙水由初支外侧下落至拱脚,使拱脚处千枚岩含水量大大增加,千枚岩出现软化、泥化,进而使初支对围岩变形的约束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实际施工中,千枚岩往往与板岩、页岩互层出现,使围岩具有个相异性的特点,围岩条件往往出现剧烈的变化,而千枚岩中出现石英夹层,更预示着隧道可能出现丰富的地下水活动。
在复杂的围岩地质条件下,塌方、涌泥涌砂等隧道地质灾害便难以避免。
在极端条件下,千枚岩隧道掘进中会出现冒顶的现象。
在围岩条件极差,隧道埋深较小,塌腔回填不到位的情况下,塌方也可能发展成为冒顶。
4 施工方案鉴于千枚岩的特殊性质,隧道在采用传统的设计施工方案时出现了很多难题,遇到了上述传统技术无法克服的困难,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针对千枚岩隧道的施工方法。
针对千枚岩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千枚岩隧道在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并对相应的病害采取及时到位的防治措施方能保证施工安全质量。
本隧道为中风化及强风化千枚岩,在这种不良地质环境下进行隧道施工必须坚持“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的新奥法施工理念,对于双线隧道采用三台阶七部流水作业法施工,三层超短台阶,分步平行开挖,分步平行施作拱墙初期支护,仰拱及时施做闭合成环,构成稳固的初期支护体系。
对三线隧道须采用crd法施工,但均需做好监控量测,数据化指导施工,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混凝土衬砌施作时间。
此处主要说明在软岩隧道施工中取得独特优势的三台阶七部流水作业法。
4.1 三台阶七部流水作业法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分7个工作面完成由开挖至二次衬砌结束隧道工序施工,以前后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开挖,分部及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短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的作业方法。
具体施工步序如下: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根据开挖断面和便于施工的原则,开挖高度约3.3m,以利于人工立架与机械出碴施工。
开挖循环进尺ⅴ浅埋0.6m、ⅴ深埋0.8m、ⅳ深埋1m,开挖后立即初喷3cm混凝土。
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同第一步,开挖高度约3m,左、右侧台阶错开3m,开挖后立即初喷3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同第一步,开挖高度约为3m,左、右侧台阶错开3m,开挖后立即初喷3cm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墙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3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6步,隧底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为2.4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底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为4.8m。
上、中、下台阶本循环预留核心土随下一循环开挖完成,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
第7步,及时分析监控量测资料,在沉降、收敛变形趋于稳定后施工防水层、灌注混凝土衬砌。
图1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工艺流程4.2操作注意事项1)开挖前首先做好超前地质预判、测量放样及必要的超前预注浆加固等措施;2)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必须规范施工工艺、规范施工管理。
台阶长度:上台阶3m~5m,中、下台阶4m~6m;台阶高度:上台阶不小于宽度的0.3倍,中、下台阶平均分配;左右侧进尺台阶相错:2m~3m;3)根据围岩情况调整开挖进尺,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早封闭”;4)为保证拱架或格栅钢架处喷射混凝土的密实性,喷射混凝土时现喷拱架背后、再喷拱架两侧、最后喷拱间之间;5)仰拱、二次衬砌及时跟进,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长度ⅴ围岩不超过60m、ⅳ超过100m;6)隧道内施工排水系统一定要完善,防水层的挂设必须采用无钉工艺,初期支护表面尖锐突出物必须切除干净,并用砂浆封严;7)根据围岩性质各台阶可同时开挖爆破即变相全断面法或单工序作业。
5 关键技术5.1控制扬尘技术措施在出碴行车时,及时向行车周围环境喷淋水润湿围岩及洞身周围,并及时清理路面杂物、灰尘,保持行车环境整洁。
5.2控制滑坡体技术措施右线进出口洞口边仰坡为ⅴ浅埋围岩、且存在一定偏压,常规锚网喷防护不能凑效,采用在进口进洞位置施作五根、出口施作四根2m×3m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后安全平稳进洞。
5.3控制变形措施隧道开始开挖掘进后,考虑隧道埋深较浅,偏压严重,左线隧道内沉降预留为30cm,隧道开始掘进后,为保证安全曾多次停止掌子面施工,实行单工序作业,待衬砌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开挖作业。
对施工进度上有一定影响。
根据围岩实际情况和测量监控数据及时调整预留沉降量和开挖进尺。
加强围岩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观测,并分析沉降值、收敛值和时间、台阶长度的关系用以指导施工。
千枚岩地段开挖后支护必须及时到位,在拱架拱脚处增加2根φ50×4mm注浆小导管为锁脚锚管,锚管上下采用两根φ50“l”钢筋焊接在拱架上,拱脚采用混凝土块垫实,杜绝出项拱脚悬空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在千枚岩隧道特别是富水千枚岩隧道的施工中,严格积极地按照新奥法的理念施工,做到短进尺,快支护,勤量测,早封闭。
在拱脚施做拱架基础,增大拱脚基础受力面积,减小拱脚千枚岩泥化后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