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建模

合集下载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STEM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模式,它整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STEM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在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中,重点是将科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引入实际的化学反应案例,让学生分析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反应速率来优化工艺流程。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来探究化学现象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调配溶液,测定酸碱溶液的pH值,并观察其中和反应的现象。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模拟实验和数学计算等方式,深入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偏移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中,可以引入新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化学反应模拟、分子结构可视化等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实时数据,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化学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新知识的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科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并引入新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近年来,“大概念”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化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以期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然后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探讨如何构建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教学框架,最后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探讨,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大概念”的内涵与特征“大概念”(Big Ideas)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特别是科学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概念。

它指的是在某一学科或领域中具有统摄性、迁移性和解释性的核心概念或原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概念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核心和骨架,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大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它通常涵盖了某一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

在高中化学中,大概念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也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科学概念,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

这些大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大概念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大概念具有统摄性,能够统领和整合学科中的其他概念、原理和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

大概念具有迁移性,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和问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大概念具有解释性,能够帮助学生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建构大概念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大概念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大概念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高中化学建模思想解题教案

高中化学建模思想解题教案

高中化学建模思想解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建模思想及其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2.掌握化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运用化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建模的概念及意义。

2.化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化学建模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介绍化学建模的概念及意义(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建模的概念,即利用现有的实验数据或理论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化学现象,并说明其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2.讲解化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0分钟)
教师讲解化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适当的模型、确定模型参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等。

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3.实例分析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25分钟)
教师通过具体的化学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并讨论实际案例中建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模型的优缺点等。

4.小组讨论及作业布置(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化学建模思想解决其他化学问题,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以及小组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化学建模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化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能否独立运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培养其运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缩写,是指在教育中将学科的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STEM的教学模型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

一、STEM教学模型的概念和特点STEM教学模型是指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创新性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跨领域的综合性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以下特点:1.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通各学科的界限,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2.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任务,挑战自我,追求创新,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3.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任务,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STEM教学模型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

以高中化学为例,STEM教学模型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含有一定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探究性学习:针对化学中的一些难点和复杂的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3.交叉学科学习:高中化学既涉及到化学、也涉及到数学、物理等学科,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串联学科,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的实质。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创新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操作和研究。

三、STEM教学模型对化学教学的影响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STEM教学模型注重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STEM教育是指在学科间集成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STEM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并探讨其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

一、STEM教学模型STEM教学模型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综合起来的教学模型。

其主要特点是:1. 强调跨学科教学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重视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化学教学中,STEM教学模型可以将以下四个学科融合到一起:1. 科学:指化学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 技术:指使用化学设备和工具的技能,例如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实践。

3. 工程:指应用化学知识和技术来设计和制造化学产品的技能。

4. 数学:指使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技能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获得化学知识:1. 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将化学知识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笔记记录和学习总结。

2. 实验实践: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化学知识,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来加深对化学现象的理解。

3. 项目设计与解决问题:学生将运用化学知识和技术来设计和制造化学产品,例如净水器和新能源材料等。

同时,学生将学会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化学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等。

三、实施效果与评估方法1. 设计完整而有挑战性的课程计划,将学习目标与实际应用相连,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探究感受。

2.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针对活动任务和项目作业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的过程。

此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团队表现进行评价和帮助。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发布时间:2022-04-28T00:27:20.22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月第1期作者:郭明辉[导读] 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科本质、郭明辉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361100【摘要】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科本质、把教学思想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的概念。

高中化学在知识体量与难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过程仅仅依靠学生孤立片面的背诵是难以奏效的,而依靠“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套清晰的逻辑结构。

基于此,本文探讨、阐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化学教学;大概念;教学建构【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和新课标的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也在积极寻求让学生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

“大概念”的提出符合高中化学逻辑性强、难度较大的学科特点,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加强对知识的内在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对高中化学学科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学科大概念的定义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学科大概念是指能够深入反映学科本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性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

它的主要特点有:能够对学知识起到组织整合作用,如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将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起来;包含大量的学科知识,能够为分析复杂问题提供框架,如结构决定性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够为研究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提供指导。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大概念思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这些化学学科素养。

帮助学生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推理、归类等良好的学习思维。

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复杂,而大概念的出现使得破碎的知识点合为整体,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化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知识点之间难以联系、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应运而生。

随着STEM教育的兴起,强调跨学科整合、实践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化学教学中,结合STEM 理念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生活。

基于此背景,本文将探讨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旨在探索如何通过STEM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为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的建构与应用,通过将STEM教育理念与化学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STEM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深入探讨STEM教育对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2. 构建符合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 在实际教学中对STEM教学模型进行实践探究,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4. 深入探讨STEM教学模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模型,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上述目的,旨在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意义STEM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整合。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STEM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其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的建构和探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参与。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和科学原理的讲解和演示。

但在基于STEM的教学模型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实验和研究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通过实践和参与,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并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问题是可以由个人独立解决的,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来实现。

而在STEM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学
生进行小组实验和研究项目,并通过团队合作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科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的建构与探究,需要将STEM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化学教
学的知识内容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参与,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
样的教学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园丁沙龙评和埋怨,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产生了逆反心理。

鉴于这一情况,作为任课老师,我们可以在作业批改和点评中多一些鼓励;笔者作为班主任,我会在孩子们的周记中写一些一周中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被老师欣赏的地方。

我会经常在班团课上表扬一些测试有进步的同学,哪怕是一点点的小进步。

适当放大这些学生的优点,也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堂分层提问,课后分层作业。

笔者觉得把学生分成四到五组,是比较合理的。

课堂要提的问题,相应地分成四到五个等级,抽不同组别的学生回答。

教师准备问题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但是,把问题存档之后,也能做到一劳永逸。

之后,只要做一些微调就可以了。

分层作业,也是一样的情况。

前期,可能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之后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组内可以有良性竞争,甚至可以使用升降级的办法。

表扬和奖励也是必须的,优秀组的学生,可以批评多于表扬,而对低级组的学生,不妨表扬多于批评。

现实问题是,很多学校会抽查任课教师的作业本和规定的教辅,而分层作业之后,不是一刀切的。

所以,学校应该给予任课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应该允许“差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

第四,虽然农村学校学困生较多,但也不能忽略一部分学优生。

这些学生最大的短板呢,是家庭的助力不够。

前面已经提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比城里私立学校的学生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才没有进城读书。

他们的社会活动比较少,很少出去旅行,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精英。

所以,他们的眼界往往不够开阔,对社会对各层面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

再一个,农村初中的生源相对较差,他们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就能够称雄,慢慢地潜能就会被扼杀。

对这些孩子,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们: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聚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幸福。

农村初中,人才不多的,把优秀的孩子培养好,这是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STEM教育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型,它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入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基于STEM教育模型,建构和探究一种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模型,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学会的内容和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概念和原理,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些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在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工厂或化学研究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加深对化学科学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一些现代科技工具和设备,如模拟实验软件、分子模型、数据分析软件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现象,并培养他们使用科技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笔试、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

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提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STEM教育模型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以及科技工具等元素,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探究和解决,将化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模型将化学教育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作者:汤涛涛赵雷洪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新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位于概念体系顶端,具有统摄性、抽象性与广泛迁移性的特点,能够加强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结合大概念的特点与层次结构,从学科本体、学生发展与学科价值的角度初步确定了化学教学中的5个大概念。

在实践操作中,需发挥大概念在规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2003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相比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其中,新版课标在内容层面更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

高中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课程的深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阶段需要识记与理解的化学知识繁杂,仅通过记忆孤立的事实知识不能够深入理解化学。

以大概念聚焦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增强知识的结构性与内在联系,并且有助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掌握知识与学生发展的矛盾。

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对“大概念”的理解及教学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大概念”的特点与层次结构大概念教育理念是基于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过于繁杂,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薄弱,学生所学知识支离破碎、脱离生活、难以迁移应用等问题而提出的[2]。

大概念反映的是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奥尔森以生物教学为例凸显了大概念的内涵,他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识记“卵、幼虫、蛹、成虫”等具体知识,而是需要学生明白一个大概念即所有生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繁殖和死亡[3]。

传统教学易关注具体细节,忽略隐含其后的大概念,学生难以意会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

挖掘知识背后的大概念,使之从隐性地位跃迁至显性层面,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笔者搜集了国外学者对大概念在教学中的论述,总结出大概念的特点与层次结构。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建构与探究STEM教育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STEM教育的教学模型非常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基于STEM教育的模型构建和探究,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等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模型构建: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开放、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1. 选取合适的项目主题: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学科知识要求的项目主题,如酸碱中和反应、电化学等主题。

2. 设计项目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系列与项目主题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3. 分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指导和辅导:教师在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5. 展示和交流: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可以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通过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型的建构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众多化学反应、化学原理和化学计算等方面。

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建模思想逐渐被引入到化学教学中。

建模思想是一种通过建立模型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模思想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建立模型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模型是指根据实际问题或需求,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化为一个可操作的框架或模板,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建模思想的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学生很难理解。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建立电子转移的模型,将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计算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溶液配制时,可以建立溶液组成的模型,将溶剂和溶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配制的计算方法。

建模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机化学时,可以建立有机分子结构的模型,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原电池原理”为例,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原电池的模型,将原电池简化为一组化学反应和电子转移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原电池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模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曲詡殿]■在高屮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张建华(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福建莆田351144)摘要:模型认识是学生要具备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拓展、理论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益。

关键词:建模思维;化学教学;模型认识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192(2020)11-0057-02引言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简单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思想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好地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模型,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化、条理化、可视化,从而被人们认识。

建模的一般过程是: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抽象化、建立相对应的模型,利用模型解决具体的问题。

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进行初步探讨。

在物质的量教学中建立数学模型高一学生对“物质的量”这个词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常与物质的质量混为一谈,不知道其本质就是一种衡量微观粒子数量的物理量,不知与微观粒子数目建立起联系。

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单位换算板书提出问题:①1打鸡蛋=12只,2打鸡蛋=—只,a打鸡蛋=—只?②再并列板书提出1摩尔原子=6.02xlO23个,2摩尔原子=_个,a摩尔原子=—个。

学生通过换算能很快得出:①2打鸡蛋= 21只,a打鸡蛋=ax12只.②2摩尔原子=2x6.02x IQ23a摩尔原子=ax6.02x1Q23个,从而抽象出物质的量(w),阿伏伽德罗常数(NJ及微粒数(N)之间的数学表达式:N=”x N a、m=N/N a、N a=N/”。

教学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举出熟悉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学表达式,然后给出摩尔质量的定义:lmol铁的质量为56g,铁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2mol铁的质量是____,a mol铁的质量是_____5.6g铁的物质的量是______,再次提出物质的质量(巾)、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之间存在关系。

高三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模型建构与应用

高三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模型建构与应用

高三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模型建构与应用在高三化学学科的教学中,模型建构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建构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三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模型建构与应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模型建构的重要性模型是化学学科中理解和解释实际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构模型,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

同时,模型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在高三化学学科的教学中,模型建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模型建构的方法和策略1. 概念模型建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图表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模型。

例如,在教学酸碱中,可以通过示意图展示酸碱溶液的流动和中和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酸碱的性质和反应机制。

2. 数学模型建构:化学中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解决。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引入速率方程和反应动力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3. 三维模型建构:在化学中,有些物质的结构和形状对其性质和反应有很大影响。

因此,通过建构三维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物质的特性。

例如,在教学有机化学时,可以使用分子模型来展示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三、模型应用的重要性模型不仅是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的工具,也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关键。

通过模型的应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模型应用在高三化学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模型应用的方法和策略1. 实验模型应用: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模型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并将所得数据与模型进行对比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原因,并通过模型预测和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在高中化学原理教学中,建模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提供实验数据和现象,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将介绍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建模思想可以用于化学原理实验教学中。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或研究现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验制定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及试剂,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并且逐步形成一定的规律和模型。

建模思想也可以用于化学原理理论教学中。

在讲解化学反应原理时,教师可以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实验数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们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规律,并尝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线性拟合或曲线拟合,从而得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参数,并且能够应用这些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建模思想还可以应用于化学原理的学习评价中。

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建模任务或实际应用项目,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合适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来评价学生的建模和实验能力。

建模思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建模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分析,并最终得到自己的成果。

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建模

中学化学教学—建模

(一)化学绪言课教学模式的建构
本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 绪 — 本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 绪言—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 绪言 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 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 的主旨和内容; 的主旨和内容; 绪言课—讲授教材中绪言内容的课堂教学活动 绪言课 讲授教材中绪言内容的课堂教学活动
“实验情境 模式。 “实验情境”模式。如HAC和NH3·H2O是弱电解质,而 实验情境” 是弱电解质, 和 是弱电解质 NH4AC是强电解质。 是强电解质 “自编自解”。如电化学。 自编自解” 自编自解 “示范 模仿”。培养学生解题习惯,形成有益的思维 示范—模仿 示范 模仿” 培养学生解题习惯, 定势。 化学平衡” 定势。如 “化学平衡”。 “问题解决”模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解决”模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解决
1.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实验); (实验); 2.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分解、易燃(固体酒精) 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分解、 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分解 易燃(固体酒精) 3.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且熔点底(电木) 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 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 且熔点底(电木) 4.有机反应复杂、较慢、伴有副反应(酿酒、 有机反应复杂、 有机反应复杂 较慢、伴有副反应(酿酒、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 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以共价键 成键且碳原子间可成键、 成键且碳原子间可成键、成环等多种连接方式
化学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语言能力、 化学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记忆能力、想象 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记忆能力、 能力、计算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学习适应能力。 能力、计算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学习适应能力。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建模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建模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建模教学探究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构建主义理论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采用模型的形式,学生可以从现实的基础和背景开始,深入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建模;探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主张学生应该主动构建知识点,而不是简单地迁移知识。

因此,老师应该采用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提炼出观念、归纳原理方法,以及探究创造知识的过程,并且加以扩展和延续,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建模教学的意义1.1为教师提供教学建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线教师完成了阅读课程标准、解读核心素养的理论工作,并逐步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研究工作和开展教学实践中。

与此同时,如何让核心素质在课堂上得以体现,也成为教师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实施模型认知素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体验建模的一般程序,感受模型方法在化学中的奇妙作用。

本研究旨在为中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研究添砖加瓦,为教师实施模型教学提供建议。

1.2丰富模型教学模式研究模型认知素养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在连续检查中认识模型建立的作用,感受模型在化学中的作用。

然而,在如何将化学课堂教学与建模相结合的问题上,目前化学研究的可操作模型还很少,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无法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步骤。

化学建模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流程。

1.3提升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素养的本义是一定态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

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在于学生形成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学科理念,掌握学科实践方法,树立一定的学科价值观,从而在面对社会环境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时表现出良好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

模型法是研究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模型是解释和预测科学现象的常用工具。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模范素养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帮手。

高中化学建模建构主义

高中化学建模建构主义

高中化学建模建构主义
一、建模理论基础
建模理论基于现实世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强调学生通过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抽象,形成对化学现象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建模不仅是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是学生探究化学现象的重要手段。

二、化学知识构建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化学知识不是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步构建的。

化学建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和实践的平台,使他们能够通过模型操作,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化学建模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构建和完善化学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建模探讨
摘要:概念知识的特点是枯燥、抽象,同时学生厌学、缺乏主动学习兴趣、教师难教的情形是此类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都试图寻找一种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

针对《氧化还原反应》一节内容,采取了探究——反思的教学模式,以寻求更好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概念教学;模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一部分以概念为主的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分类、离子反应、电解质等,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起着重要作用;我在进行概念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合作、自主式学习为主要模式。

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教学,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式。

具体情况如下:
一、概念教学模式的准备
1.有效分组
班级学生8人为1组,组长1人,组长负责组内知识点任务的分配以及与教师进行沟通;首先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大家共同商讨、各抒己见,组内生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课前充分预习
学生按照预习学案完成预习,各组成员完成针对性内容,找出难点和共性问题,商讨研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教师针对性指导
教师在课前进行相关的针对性指导,点拨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降低,能解决一般的难点问题,生成的共性问题在课上进行集中讲解。

4.课中学生重点讲解、教师点拨总结
课中以学生讲解为主,讲解后,学生进行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评价突破难点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改进。

教师负责各环节的过渡、质疑、点拨、解决生成性问题、补充纠正不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5.课后针对练习、巩固提高
课后作业以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为主,进行巩固和变式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应用解题方法。

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主要以概念为主,重点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剂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单双线桥表示法等,现就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

二、模式探究——反思
通过预习,学生进行组内的分析探究,找出前后相关的知识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对比,寻找更好的学习理解方法,课中经过学生代表讲解,再次讨论分析,并进行反思总结,最后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整合概念的理解方法,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范围;通过练习应用概念,再次反思总结,体会概念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完成对概念的理解。

并学会应用。

三、概念教学模式的过程
1.感性体验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设置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收集、整理,为实破新课内容中的重难点做好铺垫,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在学生感受相关材料的同时。

明确指出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目的性增强。

2.问题思考——探究交流
学案中按知识点的过渡层层递进设置问题。

学生按照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思维的发散性进行过渡,每个小组主要完成一个问题的探究和小结,由组长负责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课中难点的突破简单易懂。

在课中学生讲解问题时,从已学知识点出发,结合收集和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讲解,讲解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质疑、发散等形式进行交流、评价,找出讲解的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补充。

3.导出概念
通过学生对几个问题的分析、讲解和讨论,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等结论,教师还要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点拨和小结,最后生成整节课的核心内容“升失氧化——还原剂,降的还原——氧化剂”。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导出的过程中,注意有关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强调,使学生所学知识点更加全面深刻,培养其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4.具体应用——反馈评价
具体应用在概念学习过程中起到练习、巩固的作用,使学生更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强化所学知识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评价是要根据课堂练习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进行课堂调控、知识点的补充,使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此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严格依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课前精心制作预习学案,使学生能在预设好的问题中体会整节课的中心内容,并形成知识递进性的理解过程;以及对学生耐心指导,指导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讲解过程思路清晰明确;此类课型对教师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教师对学生生成问题的预见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规范能力和指导学生能力等,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壹有梁.中学化学教学建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2]袁孝凤.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5.
[3]黎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