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科学课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三、参与人员:XX小学全体科学教师四、活动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由我校校长发表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全体科学教师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2.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A分享案例:以《植物的生长》为主题,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2)教师B分享案例:以《地球的形状》为主题,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特点。

(3)教师C分享案例:以《磁铁的特性》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3. 互动讨论针对以上案例,全体教师展开互动讨论,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1)教师A的案例中,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环节,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师B的案例中,实验操作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实践能力。

(3)教师C的案例中,小组合作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4. 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总结发言活动最后,由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活动效果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全体科学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讨论,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学科学课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实践探究

小学科学课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实践探究

小学科学课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实践探究一、问题提出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

”古人云:“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手归。

”这两句名言分别阐述了观察与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中的观察要讲究方法。

要培养学生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善于撇开事物的那些扑朔迷离的非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一)、来自课堂教学一线的问题。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中常常出现下列问题:1、观察分析中缺乏耐心,致使失去很多精彩的细节;2、观察分析中缺乏条理,致使观察分析变的无序;比如观察分析指标不明确;分工合作不明确等。

3.观察分析中缺乏自信,致使结果少了“科学性”;……(二)、课题的研究价值江苏科教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首先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就有这样的论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又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当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小学生在刚刚接触科学实验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探究实验。

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二、概念诠释实验现象:是指在科学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能被学生感觉到的一切情况。

既包括人用感官直接可以被感觉到,如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

人用感官直接感觉不到,需要借助仪器才能感觉到的,也是现象。

小学科学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课堂案例分析科学课堂案例一:观察蚯蚓生长的奇妙过程在一次小学生科学课堂中,学生们进行了观察蚯蚓生长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块圆柱形透明容器和一些湿润的泥土,然后让学生们去寻找蚯蚓并将其放入容器中。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学生们每天观察容器中的蚯蚓,并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第一周,蚯蚓刚刚被放入容器,学生们发现它们都躲在泥土的深处,几乎没有动静。

第二周,蚯蚓开始钻水平的洞穴,学生们注意到它们偶尔会伸出头部来。

第三周,蚯蚓的洞穴更深了,它们开始向上伸长身体,头部也伸出更多。

第四周,蚯蚓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洞穴网络,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弯曲的身体和口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观察到了蚯蚓的生长过程,还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

他们发现蚯蚓是一种冷血动物,可以通过运动来调节体温,并且它们通常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活,因为它们的皮肤必须保持湿润才能呼吸。

科学课堂案例二:探索光的折射现象在一节小学科学课上,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老师拿出一块透明的玻璃板,并将它放在桌子上,然后拿出一支纸板和一支笔。

老师示范先在纸板上画个箭头,然后将纸板放在玻璃板旁边。

学生们观察到箭头在穿过玻璃板后发生了变形。

接着,老师向学生们解释了光的折射现象,并告诉他们折射是由于光在穿过不同介质时速度改变而引起的。

接下来,老师提供给学生们几块不同形状的玻璃板,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

学生们将纸板放在玻璃板旁边,观察并记录光的折射现象。

他们发现,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而当光线从玻璃板射入空气时,也会发生折射,但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不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科学课堂案例三: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小学科学课中,老师进行了一次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老师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发一盆绿色植物,并要求他们将盆中的植物暴露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观察结果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观察结果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观察结果引言科学课堂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科学课堂的情况和效果,我们对多节科学课程进行了观察,并整理出了以下观察结果。

观察方法1. 实地观察:观察者亲临课堂,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记录。

2. 学生访谈: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他们对科学课堂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师访谈:与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4. 课堂录像:对课堂进行录像,以便课后进行分析。

观察结果1. 学生参与度在观察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课堂中。

他们对于实验、探究等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论知识的上,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2. 课堂氛围科学课堂氛围总体良好,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之间也乐于交流与合作。

但在部分课堂中,课堂纪律有待加强,尤其是实验操作环节。

3. 教学内容观察到的课堂内容涵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

但部分课堂在理论知识方面过于深入,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4. 教学方法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探究等。

其中,实验和探究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解。

5. 学生反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科学课堂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他们认为实验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兴趣,但也有学生表示理论知识的较为枯燥。

6. 教师反馈教师们普遍认为科学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课堂纪律管理、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等。

建议与改进措施1.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可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2.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学生在实验、探究等环节能够有序进行。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4. 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课堂在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仍有改进空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一、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1、学生对地球上水的分布的认识,是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和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一步步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

多媒体课件的适时应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水的分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记忆,同时还渗透了美的教育。

不足的是对南北极冰川中水的认识启发不够就提出自己的观点。

]2、从太空中观察地球上的水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渗透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成果,还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习从部分到整体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更主要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地球是一个水球这一知识。

此环节设计起到了多方面作用,并且也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建构的。

二、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教师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和讲解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的分布和占有量。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主动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建构,体现了教师引导和帮助的职责。

三、认识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1、从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仍不能完全被人类利用引出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很自然地过度到要研究的问题。

2、通过讲述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事实说明水污染现象很有说服力。

3、通过讲述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事实说明水污染现象很有说服力。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使学生认识更全面、深刻。

第二篇: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思想: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课文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埋垃圾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和理解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识。

教研活动记录小学科学(3篇)

教研活动记录小学科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9月28日开展了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培养教师集体备课的能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3. 通过课堂观摩和评课议课,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4. 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1)教材分析: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学设计:针对教材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教学资源:搜集整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素材。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们进行了课堂观摩。

观摩课由一位教师进行展示,其他教师认真聆听、记录。

观摩课后,教师们对课堂进行了评课议课。

评课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流畅,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3)教学资源的运用:分析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实用,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研讨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教师们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针对课堂观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互相借鉴。

(3)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教师们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

2. 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得到提升。

3. 通过课堂观摩和评课议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学素养得到提升。

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教学总结

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教学总结

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教学总结教学目标:在过去的学年内,我作为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师,负责开展科学观察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这一学年的科学观察教学进行总结并分析效果。

一、教学活动设计1. 实践性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验,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来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他们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2. 观察记录和分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我引导他们使用笔记本或观察表来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在活动结束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让他们从中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效果分析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实践性的科学观察教学活动,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学会了细心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观察到叶子、茎、根的关系,并能准确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还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这些实践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科学观察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他们学会了合理提问,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来得出结论,并从中扩展和应用自己的知识。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总结:通过年度的科学观察教学活动,我观察到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日益增长,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观察和实践过程中缺乏耐心,容易出现学习焦虑。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多实践性教学环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个性化的指导。

【免费下载】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提纲3学生学习的维度

【免费下载】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提纲3学生学习的维度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提纲(3)——学生学习的维度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视角视点观察方法记录分析①学生学习情绪观察。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全身心投入的程度。

运用“学习情绪观察记录”量表叙事记录,力求客观记录学生整节课时间内学习情绪变化及外部表现。

并运用“学习情绪个案观察记录”抽取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仔细观察,记录这个(几个)学生整节课时间内学习情绪变化及外部表现。

学习状态②科学学习态度外部观察。

学生表现出: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①参与质量观察。

学生活动参与质量高。

运用“学生发言与提问记录分析表”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与提问。

②小组活动观察。

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有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欢的方式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针对实验的情况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全班交流小组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新的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③学生自主探究空间观察。

学生课堂中自主探究时间空间大。

运用“教学活动转换记录”量表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学生位置移动记录表”量表分析学生探究的空间。

④学生参与面观察。

学生活动参与面广。

运用“语言流动记录表”量表分析全体学生参与的密度。

活动参与⑤师生、生生间互动观察。

师生、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运用“讨论互动关系表”量表分析生生、师生间互动情况。

独立思考①学生独立思考观察。

学生在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

运用“学生学习状态记录表”对学生独立思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某学生个体独立思考情况进行个案观察分析。

②特色表现观察。

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迷信他人(老师),敢于质疑,有所发现,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特点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苗或植物,如豌豆、葵花等。

2. 盆、土壤和水。

3. 放大镜、手镜或显微镜。

4. 实验报告表格。

5. 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对植物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植物生长的猜想和问题。

二、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15分钟)1. 让学生拿出手镜或显微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2. 教师逐一介绍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并让学生做简单记录。

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25分钟)1. 要求学生将种子苗或植物种在盆中的土壤中,适量浇水。

2. 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实验报告表格中。

3. 老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茎叶生长的区域和方式等细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技巧。

四、总结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总结,并和同学分享。

2.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阳光、水、温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让植物健康生长,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并对比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环境要求。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观察和实验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讨论进行点评,并进行课堂小结。

2. 引导学生反思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和未来的学习计划。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不仅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科学观察是小学学科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并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观察。

案例一: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植物生长作为一个科学观察的案例。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颗种子,并要求学生观察它的外观、形状和颜色。

接下来,教师可以将种子放在一块湿润的棉花上,并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种子的变化,例如是否发芽,发芽后是否出现幼苗。

他们可以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并用图片和文字进行描述。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光线,并加深他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

案例二:观察物体的浮力物体的浮力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观察案例。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物体,如木块、纸张和塑料玩具等,并向学生解释浮力的概念。

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尝试回答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沉在水中,有的物体会浮起来。

学生可以根据观察结果和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浮力,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和形状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案例三:观察天气变化观察天气变化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观察案例之一。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天空的状态、气温和降水情况等。

学生可以利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风向标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学生在记录天气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天气的变化与四季的关系、气候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录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总结: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观察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科学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观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1教学目标1、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2、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实验特点(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教法建议1、实验的组织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2、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3、7年级科学问题『关于温度计』(1)按照题目算出来,乙的一刻度就是甲的1、05刻度,所以当乙从20℃变到80℃时增加了60℃,而甲却增加了63℃,相同的乙从20℃降到—2℃时,甲的刻度降了22*1、05=23、1个刻度,所以甲此时的示数为15—23、1=8、1℃,所以你做的是对的!(2)设20℃甲变化了Y度,15℃乙变化了X度,此时他们得的值是相等的,则20+Y=15+X,而且乙变化了X度相当于甲变化了1、05*Y度所以20+Y=15+1、05Y所以Y 等于100,则在120℃时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小学科学观察教案2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赏析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赏析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赏析摘要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探究式学习的实际案例,并对其进行赏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旨在揭示探究式学习的优点,以及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引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

小组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个小学科学课堂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来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实施策略。

案例一:探索植物的生长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观察和研究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的生长数据,探索了植物生长的原因和条件。

优点1. 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主动探索植物生长的原因和条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团队合作:学生们分组进行研究,需要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工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3. 实践操作: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实施策略1. 提前准备:教师应提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植物材料和观察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引导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和研究的目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探究。

案例二:研究光的传播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学生们通过实验、讨论和展示,探索了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

优点1. 学生主动探索:学生们通过实验和讨论,主动探索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提高了主动探索的能力。

2. 思维碰撞: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想法和观点,激发了思维的碰撞和创新。

3. 展示和交流:学生们通过展示和交流,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了自信心。

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应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观察分析能力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植物种子,让学生亲自播种、浇水、施肥,观察植物从种子到幼苗再到成熟植株的整个生长过程。

或者在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物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想要深入了解动物的愿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

比如,“为什么天空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观察和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观察的效果和质量。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观察材料,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观察。

在选择观察材料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比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时,可以准备木块、铁块、塑料球、泡沫板等不同材质的物体;在讲解昆虫的特征时,可以准备蝴蝶、蜻蜓、蚂蚁、蜜蜂等昆虫标本。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观察材料,如树叶、石头、贝壳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让他们更加珍惜观察的机会。

除了实物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观察材料。

比如,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如地球的公转、细胞的分裂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观察。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不是随意地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效率和准确性。

小学人教版科学听课记录10篇

小学人教版科学听课记录10篇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观察与思考一、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顾得上听讲,就顾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地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虽然累—些,但是却能换来种爽快与自由感。

上课前充分预习,考试前充分地复习,与“打有准备之仗”有同曲之道。

预习效果好,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听课有针对性,复习才能顺利进行;复习深刻,作业、考试才能得心应手;平时做作业,考试得心应手,高考就能顺利过关。

所以说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预习,特归纳十种高效预习注意事项,供同学们参考:(1)要分类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2)选择好预习时间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

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3)迅速浏览新课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

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5)要边阅读边记笔记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

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而课堂评价则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认知和检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并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科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就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展开讨论。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意义1. 提供教学反馈信息课堂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 促进学生学习进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不足,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堂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通过评价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提高,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4.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课堂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问答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观察记录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观察、调研、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测验测试法通过定期的测验测试,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方法1. 多元化评价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避免评价片面和局限。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表一:学生前概念展现情况

评:

议:
课堂观察表二: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评:

议:
注:该量表用于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我们预设在转变学生概念在作用课堂观察表三:教师提问是否围绕概念转变

评:

议:
课堂观察表四:教师理答、评价情况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五: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评:

议:
课堂观察表六:学生活动与概念达成有效性
注:1、观察者需要预先了解授课者对活动的预设。

2、衡量活动是否达成,需要对照活动的难度预设评定,记为:A.达成 B.基本达成 C.未达成。

3、活动的难度层次可以依据 A.了解 B.理解 C.质疑 D.预设解决方案 E.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评:

议: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察总体评价表。

小学学生科学课堂表现评价量规

小学学生科学课堂表现评价量规

小学学生科学课堂表现评价量规1. 背景介绍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评价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表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需要制定一套科学课堂表现评价量规。

2. 评价目标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表现,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面作为评价目标:-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 实验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 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科学问题解决中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 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

3. 评价指标为了更好地衡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考虑以下评价指标:- 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和声音响亮。

- 书面表达:评估学生在书面报告中的表达能力,包括语法正确、逻辑清晰和排版整齐。

-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安全意识和实验设备使用能力。

- 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 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的思路清晰、分析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创新性。

- 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分工合作情况。

4. 评价方法为了实施科学课堂表现评价量规,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行为观察: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价。

-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书面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记录,给予相应的实验成绩。

5. 参考标准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可以制定一套参考标准,包括对每个评价指标的描述和相应的评分标准。

参考标准应该明确、具体,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区分和评价。

6. 结论科学课堂表现评价量规是评估学生在科学课堂中表现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发展和提高。

小学科学课评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评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评课记录篇一:小学科学评课稿总体评价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教师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一、创设情境,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1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

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科学课评课记录)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

学生课堂表现情形观察量表观察对象: 学生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
观察点:课堂上学生表现情形
观察方式:级别量表法
观察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学习
行为和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等。

通过观察, 能及时地了解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情形,从而做出踊跃的反馈。

理论依据: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关注点往往更多地放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执行上,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形则容易轻忽,即便发言讨论,权利也往往集中在某几位学生身上,多数学生成为“看客”、“听客”,如此便容易致使多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信心不足,学习效果差,乃至个别学生因被轻忽而扰乱课堂,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尤其明显。

本观察表主要观察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形,搜集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作出有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此评价表力争做到(1)指向明确,(2)分解合理,(3)记录可行。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量表
设计用意及说明:本图表是围绕学生课堂上表现情形教学所设计的观察量表。

其中在效果一栏中,A表示效果专门好;B表示效果一般;C 表示效果有难度;D表示效果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新课标,熟悉教参,熟悉教材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能具体区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对后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不够!
可以适当介绍基础物理化学知识,巩固课堂。
小学科学《水泥与沥青》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麻城市矮桥小学:王籍辉
学员姓名
王籍辉
学员单位
麻城市矮桥小学
观察时间段
科学课堂
观察对象
五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
鄂教版五年级《水泥与沥青》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采用多媒体课件激趣导入,一开始播放一段水泥和沥青的视屏,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可逆变化、不可逆变化概念较抽象,后续实验当改进具体易懂。
2、需加深对是否生成新物质的理解。
播放更多的视频资料,直白易懂,加深理解。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炒菜可逆变化还是不可逆变化呢?
2、你还能举出哪些可逆变化,哪些不可逆变化呢?
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还需加强备课,几时给予引导!
视频选材吸引力还不够
更换更有活力的导入材料!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生明白以水泥加水后的变化为代表的为不可逆变化,及以后学习的化学变化;能举出更多实例。
2、生明白以沥青加热前后变化为代表的为不可逆变化,即为以后学习的物理变化;能举出具体实例。
3、明白不可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可逆变化不生成新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