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

如果说20世纪仍然是属手“财富源于物尽资源”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完全进入“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2l世纪将是智能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学习社会”。那么,面对这样的社会,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怎么办?

一、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新时期高师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真正树立优先办好师范教育的思想

自1685年基督教兄弟会拉萨尔在法国的兰斯创办全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1794年法国巴黎创立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师范教育便伴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普及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发展,并发挥着极其特殊的作用,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同时,规定了我国90年代末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任务;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等等。要达到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完成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就必须依靠师范教育的发展培养培训大量的合格师资。正因为如此,优先办好师范教育,实行适度超前发展,大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目前,社会变革的客观形势,为高师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1)高师教育要适应我国中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中等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不仅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更担负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重任,其师资状况直接影响着中等教育的质量,影响着未来劳动者的素质。然而,现在的基本情况是:从数量看,小学教师供求基本平衡,中学教师不足,二、三片地区初中教师仍短缺;从质量看,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虽然较高,但教师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师学历不合格率1996年初中占24.5%,高中占42。05%,职业高中则占到68.8%,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到本世纪末,全国小学在校生将达1.35亿人,初中在校生达5500万人,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计算,到2000年全国小学教师达到602万人,初中教师应达到330万人。“九五”期间,还有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适度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大力办好普通高中的任务。普通高中在校生要发展到850万人,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要达到1275万人,普通高中教师应达到56万人,再考虑到自然减员,本科师范教育培养能力供小于求。当前,基础教育另一项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总之,师范教育面临着基础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质量问题尤为突出。(2)高师教育要适应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改革的需要。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人口

总数的15.88%,小学毕业程度者占37%,初中文化程度者占23.3%,而大学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1.42%。全国12岁以上人口中,平均文化程度还达不到小学毕业水平。加上1962—1975年期间我国第二次生育高峰,累计出生数有3,6亿人,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口约占目前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的50%。如果使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文化素质获得普遍的提高,就会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建立一支宏大的、素质较高的产业大军。为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怎样适应基础教育全面的改革、发展和提高,都是师范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年代,当今世界总的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为其主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间的激烈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要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行列,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把一个什么样的高师教育带进21世纪是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天的高师教育说到底是在为21世纪准备教师,从这个意义讲,今天的高师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教育水平。因此,高师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确立跨世纪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人才塑造目标与培养规格

21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已从过去的专业对口向更深层次的注重人的素质方向转变。高科技水平与高文化素养,是2l世纪大学教育的两大目标。作为教育事业工作母机的高等师范教育如何围绕这两大目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师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我们认为,面向21世纪的师范大学生应具备以下良好的素养。

1.人丈精神。面向2l世纪,重视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球性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人文素质,即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如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精神乃其核心所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内容包括:赞美人的伟大,人的尊严;宣扬人生来平等,能解决决定自己的命运;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肯定人对情感、健康、荣誉和财富等现实幸福欢乐的追求;主张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征服自然、造福人生。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内容包括: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性主义;强调整体利益和个体职责、义务,以群体为本位的思想;以义为上,以理节欲,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提倡慈、孝、友、悌等人伦价值,推崇勤劳、务实、俭仆、和谐等道德观念;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吸纳西方近现代人文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发扬本民族人文精神传统中的精华,面向2l世纪高师人才人文精神应包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操;主体意识,独立思考和社会批判精神;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意识;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全球眼光;精神与物质并重,义利兼顾,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民主参与意识,法制契约观念,开拓进取精神,效率效益观念,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宽容;合作、互助、奉献精神;理性、求实、创新、自由探索与争鸣、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开发与保护自然兼顾,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环境意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礼仪修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