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4 精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此处“封建”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B.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D.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3.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4.南宋诗人赵蕃在淳熙年间离开潭州乘船东归途中,发出感叹:“两岸多为激水轮,创由人力用如神。
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
”引发赵藩感慨的生产工具应是A.翻车B.水排C.筒车 D.风车5.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6.1864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列企业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7.1898年光绪皇帝上谕:“各省士民若有新书以及新法制成新器,果系足资民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1.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A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2.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
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A.西周 B.春秋战国C.宋朝 D.明清3.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B.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4.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
“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A.瓷器质量的骤降B.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技术创新的停滞D.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5.明朝中叶的福建漳州,佃户向地主租田时只要交纳若干押金即“佃头银”,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
该现象说明当地()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B.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C.农村土地产权归属的分散D.土地兼并问题的缓和6.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据此可知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7A.圈地运动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进行C.自由贸易的发展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8.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说明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9.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2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
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制度确立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ﻩD、成套铁农具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2、《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个地方“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ﻩﻩB、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C、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ﻩﻩﻩ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3、秦汉时期的封建政权总是通过户籍管理、法律等行政手段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同时推行重农抑末、劝课农桑政策又限制其他生产门路。
秦汉政权的政策主要目的是:A、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农民ﻩB、使农民完全失去自由C、禁止农民从事其他生产ﻩD、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A、坚持君主专制ﻩﻩﻩﻩB。
固守农耕经济C。
虚骄自大、闭目塞听ﻩﻩﻩD。
实行闭关锁国5。
北宋时期“主户"(有田产的人)占民户总数的20%左右,其余大都是客戶或佃户(租种别人土地为生的农民)。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ﻩﻩ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土地政策调整ﻩﻩﻩﻩD、中央集权的加强6。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
”这个地方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 A、商品经济发展不足打破封建专制统治ﻩ B、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C、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ﻩ D、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7。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5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5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轨道上滑行。
这表明明清时期A.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 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 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3.《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4.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士地经营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定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5.“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
”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
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C.“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6.《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
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 B.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 D.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7.《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推荐必做】河南省焦作市济源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3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3)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下列图片说明了(A. 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 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 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 灌溉工具的多样化2.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3. 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
该表可以说明( )传统④明清时期的农书是历代最多的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 奖励耕织B. 重农抑商C. 维护井田制D. 保护私有财产5阅读下列图表( )A. 汉代以前经济发达地区在关中B. 迟至先秦,当时的人们对各地经济发展才有了一些了解C. 江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D. 土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6.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 )A. 曹魏B. 唐代C. 宋代D. 明清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8.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 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B. 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C. 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D. 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9.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9
济源一中期末模拟题(九)1.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文明源远流长,以下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先后顺序是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①④③②D. ①④②③2. 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
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
这种变化A.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 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3. 史识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以科学的史现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的科学的结论和认识。
下列属于“史识"的是A. “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B. “明代织工曰:吾业虽践,日佣为钱二百缗,”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苏州织造是“江南三织造”之一,主要任务是为皇家提供织绣产品D.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高峰,最远到达红海地区”4. 明清时代江市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时人赞叹"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这表明明清时期A.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 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C. 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D.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5. 《商君书•垦令》记载,“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上述赋税变革表明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B. 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C. 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D.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6. 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 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B. 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C. 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7.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这样表述:从宋代(甚至从汉代)到明末和18世纪,中国的主要财富均出自商业和手工业,它涉及到了整个帝国,而国家又是其主要受益者。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3分,共90分)。
1.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 (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2.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A.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B.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 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D.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场所4.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C.中国社会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5.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 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
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7.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B.1912-1919年C.1927-1936年D.1945-1949年8. 右图是我国某时期发行的一张股票,这类股票的发行推动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9.斯科特《弱者的武器》:“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2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21、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2、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3、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 (农具)啖(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 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C. 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 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4、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6、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7、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8、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2.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产生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4.《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
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测()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5.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
此规定旨在()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6.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
这一现象源于()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7.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以获悉()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8.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河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四201808280243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时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图1和图2为我国不同时期的工具成就示意图。
这些工具的出现A.是我国耕作技术进步的表现B.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C.有助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兴建D.说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成就2. 1956年,在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西汉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人物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
这说明西汉A.纺织业种类繁多B.纺织技术的成熟C.生产的分工协作D.注重机械的革新3.北宋时,商店可以在城市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坊与坊之间的墙壁也都拆除了。
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动力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抑商政策的松动C.坊市制度的瓦解D.经济重心的南移4.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并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国家基本政策强力推行。
这是因为重农抑商政策A.旨在维护小农业者利益B.缓解了农商间的矛盾C.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D.保证了社会的稳定5.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
其中“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的是A.迪士尼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6.19世纪中叶,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顿指出,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非洲每个毛孔都在流血”。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贸易的开展B.工业革命的进行C.人口生育的降低D.移民政策的实施7.表1为19世纪20、50年代英国成立的协会(工会)这此组织的成立A.反映了工人地位提高B.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C.表明英国产生了垄断D.是蒸汽机推广的结果8.“这场革命使欧美主要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重工业为主导。
17——18第二学期高中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1.A 2.B 3.C 4.D 5.D6.B 7.B 8.C 9.D 10.C11.C 12.B 13.C 14.D 15.B16.A 17. B 18. D 19.C 20.B21.C 22. C 23.B 24.C 25.C二、材料解析题26.(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2)进步性:明确提出主权在民。
2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2(3)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227.(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工业)。
3动力:实业救国(经济民族主义)。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2)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3)因素: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政府政策(社会制度)。
328.(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海外贸易;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
(任答四点即可)8(2)进步性: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扩大世界贸易;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4局限性: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确立霸主地位提供条件。
(任答两点即可)4(3)时间:2001年。
2意义(必须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进行回答):①对中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任答一点即可)2②对世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
(任答一点即可)2(4)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3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3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下列图片说明了( )A. 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 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 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 灌溉工具的多样化2.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3. 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
该表可以说明( )农书名作者地区主要内容《宝坻劝农书》袁黄天津宝坻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八篇《农桑经》蒲松龄山东淄博蚕桑《梭山农谱》刘应棠江西奉新记叙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三农记》张宗法四川什邡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浦泖农咨》姜皋上海松江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马首农言》祁隽藻山西寿阳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篇《农言著实》杨秀元陕西三原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传统④明清时期的农书是历代最多的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 奖励耕织B. 重农抑商C. 维护井田制D. 保护私有财产5阅读下列图表( )州别土壤财税级别土壤肥沃程度冀州白壤上上错中中兖州黑坟下下中下青州白坟中上上下徐州赤植坟中中上中扬州涂泥下上下下荆州涂泥上下下中豫州壤、下土坟垆错上中中上梁州青黎下中三错下上雍州黄壤中下上上A. 汉代以前经济发达地区在关中B. 迟至先秦,当时的人们对各地经济发展才有了一些了解C. 江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D. 土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6.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7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71.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B. 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 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 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2.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D.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3.“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赋税”。
于是,曹寅凭借着和康熙的特殊关系,上奏请求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
“于是得旨永免……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
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清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清代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C.清代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民间丝织业的发展D.康熙帝曾经废除了限制手工业发展的政策4.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价指数为100,则乾隆初为132.90,嘉庆初高达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532.08。
其主要原因是A. 社会环境的动荡B. 社会需求的扩大C. 粮食出口量增加D. 高产作物的引入5.英国学者简•迪维斯曾说:“欧洲为东方国家瓷器提供巨大市场……并激发欧洲人努力去发现瓷器制造的秘密。
”这表明瓷器的传播A. 促进东西方的交流B. 为中国瓷器生产提供动力C. 刺激了欧洲的进步D. 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6.“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A. 宋朝B. 唐朝C. 汉朝D. 清朝7.“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0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0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A.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2.康熙中期,两淮“无尺寸之荒芜”,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山谷崎岖之地,……尽皆耕种矣。
”这种局面的影响不包括A.生态环境破坏 B.农民生活日益艰难C.人地矛盾激化 D.政府财政收入减少3.《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 小农经济B. 铁犁牛耕C. 精耕细作D. 自给自足4.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
这反映了宋代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5.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
这说明“交子”的推广A. 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B. 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C. 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D.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6.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 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7.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根本目的在于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 防止商人谋反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2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21、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2、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3、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 (农具)啖(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 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C. 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 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4、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6、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7、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8、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41.郑州古荥冶铁遗址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考古挖掘出炼铁炉炉基两座、椭圆形炉和鼓风设施,出土遗物主要是铁制农具和兵器,遗址内共发现铜五铢钱十二枚,周围清理出船形坑等众多遗址。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遗址年代应是北宋中晚期 B.古荥地处南北间水运中心C.遗址应为官营手工业场所 D.古荥已成为铜钱铸造要地2.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
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越王认识到人口与富国强兵的关系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
该体系的形成(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4.北宋初年,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城内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
由此可知,宋代( ) A.官府不再管理干预商业 B.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C.商人社会地位达到顶峰 D.商业交易打破时空限制5.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 )A.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C.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6.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7.晚明文献记载:“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
”材料表明当时( )A.闭关政策遭到内部质疑 B.“海禁”政策出现较大松动C.“天朝上国”地位发生动摇 D.传统对外政策弊端显现8.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
这种现象( )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9.近代学者潘鸿声在1920—1924年,对长江、黄河流域12省区3000余户农家使用农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农具在构造和形制上没有多大改进,仍停滞在古老、简陋的手工操作阶段。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农业技术受西方影响有限 B.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经济受工业革命影响甚微 D.民族工业引进机器困难重重10.下表是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1.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
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宙,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C.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政府推行以土地为主的赋税政策12.这一时期,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企业家、工程师、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备了一支与传统的八旗、绿营、水师迥然不同的新式国防力量。
在此历史阶段,中国( )A.诞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国内出现实业救国的热潮C.民众开始认同民主与科学 D.近代化在艰难中开始起步13.表2表2为1900—1910年中国钢铁产量及增长率变化表。
据此可知,此时(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长足进步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C.新政推动了钢铁业迅速发展 D.钢铁业增长最为迅速14.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
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15.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
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
据此可知,洋务派( )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16.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C.俄国 D.日本17.表2单位:个表2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内迁工厂数及其分布表。
这说明西南地区( )A.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B.出现部门协调发展的格局C.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 D.找到了工业近代化的捷径18.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13.02%。
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 )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19.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20.下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是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预测(1980—2020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C.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D.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21.下表是1960年和1978年世界各国GDP总值与中国的对比(各国倍数以中国当年GDP总值为基数),由此表可以推知(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B.法德和解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C.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左”的思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22.1979年3月,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
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
邓小平的言论( )A.加快了我国迈向科学发展之路的步伐 B.表明我国正式确立了现代化发展蓝图C.坚定了中央全面推行城市改革的决心 D.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成熟23.1979年春,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说:“我已向中央请示过了,包产到户先干一年,秋后再说。
”这说明当时对待农村包产到户( )A.万里有所疑虑 B.农民意见分歧较大C.中央完全支持 D.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24.《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5.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26.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
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
这说明工业化(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C.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27.欧洲国家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1957年和1965年汽车消费增长数据A.成立欧洲共同体 B.推行社会福利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快速的技术变革28.在清代前期,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
广东十三行出现在十七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
据史料记载,“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它的兴盛说明了( )A.明清时期中国国力的强盛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西欧国家积极开展殖民扩展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29.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期间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电力工业 B.汽车工业 C.蒸汽机 D.化学工业3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31.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舒适感较好;而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制成衣服舒适感较差,故近代“洋纱一项进口日多”。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传统棉纺手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C.中国南方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32.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
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C.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3.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34.近代英国有位名叫埃德蒙·卡特赖特的牧师取得了一种最初由马驱动织机的专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