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
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方法
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方法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方法序号:1中药外用软膏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药制剂,它通过应用于皮肤表面,具有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等功效。
软膏的制作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选用合适的药材、辅料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序号:2选用合适的药材是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基础。
一般而言,常用的药材有蜂蜡、油脂类、植物提取物等。
蜂蜡具有黏合性和保湿性,能够增加软膏的稠度和润滑性;油脂类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等可以作为药材的载体,有助于促进药物吸收;植物提取物则具有特定的疗效,如白芷具有祛风湿的功效,黄连能够清热解毒。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药材进行配方。
序号:3制作软膏需要使用合适的辅料。
辅料主要包括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等。
乳化剂能够使药材与基础油混合均匀,增加软膏的稳定性;增稠剂能够增加软膏的黏稠度,使其更易于涂抹于皮肤表面;防腐剂则可以延长软膏的保质期。
选择合适的辅料能够增加软膏的质量和稳定性。
序号:4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药材进行研磨或研磨成粉末状。
这样可以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便于药物与基础油的充分混合。
接下来,将药材与基础油在低温下加热,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油中。
加入辅料,搅拌均匀,使药材、基础油和辅料充分混合。
将混合好的药物倒入容器中,放置冷却即可。
序号:5制作中药外用软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纯净的草药材料,确保其质量安全。
辅料的选择要合理,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再次,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成分的破坏。
制作好的软膏要密封保存,避免外界污染。
序号:6总结回顾一下,制作中药外用软膏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和辅料,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制作。
选用纯净的草药材料,合理选择辅料,严格控制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是制作高质量软膏的关键。
制作完成后,将软膏密封保存,以保持其品质和疗效。
序号:7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制作中药外用软膏是一项珍贵的中医药制剂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摘要:中药外用制剂是指应用中药药材炮制而成的药剂,适用于皮肤病、外伤、疮疖等病症的治疗。
本文拟就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外用制剂;研发;临床应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外用制剂是中药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在皮肤病、外伤、疮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中药外用制剂的分类与特点中药外用制剂按照药剂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贴敷剂、洗剂、膏剂、喷雾剂等多种类型。
其中,贴敷剂是中药外用制剂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具有热敷、渗透、舒经活络的特点,适用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等病症的治疗。
膏剂则具有软坚散结、排脓止痛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皮肤病的治疗。
喷雾剂则具有便捷、快速、无污染的特点,适用于烧伤、烫伤等急性伤口的处理。
中药外用制剂具有天然、绿色、安全的特点,对于皮肤黏膜有良好的适应性,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
其药理作用温和而持久,对于慢性疾病和慢性伤口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中药外用制剂在保健和美容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祛痘、祛斑、美白、去皱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三、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材筛选与提取技术不断提高。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外用制剂的药材筛选与提取技术日益完善。
各种高效提取方法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还保留了中药的活性成分,使中药外用制剂的药效更为显著。
2.制剂技术日臻成熟。
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多采用研磨、煎煮等手工操作,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
近年来,随着制剂技术的改进,中药外用制剂的生产工艺日益精细化,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40个中医美容外用经典处方(各种中药自制面膜、洗面奶……不仅省钱,更健康!)
做法:先将五滴薰衣草精华油放入100毫升的洁面奶中,再把洁面奶摇匀。使用时,倒出约5分硬币大小分量的洁面奶于掌心,然后加入鲜牛奶,在面上按摩两分钟后,再以纸巾把洁面奶抹去即可。
作用:祛风解毒,润肤白面,可治局部黑斑。
捣研膏类处方举例:面黑令白方
方法;取瓜蒌瓤90g,杏仁30g,猪肚洗净煮熟1具。同研如膏,每夜涂之。
作用:面黑令白,令人光润,冬月不皴。
蜜膏类处方举例:浮萍膏
方法:取浮萍150g,白蜜适量。浮萍洗净晒干,研为极细末,用蜜调为软膏,入瓷盒中贮存备用。每夜睡前涂面,次晨温水洗去。
酸奶草莓敷面防老化
酸奶100毫升,草莓6颗,捣烂如泥,二者混合调成糊状,涂擦面部,保留20分钟后洗去。此法可防止皮肤干燥、老化,使皮肤光泽、湿润、细腻。
酸奶杏仁粉治粉刺
将酸奶五份加杏仁粉二份调成糊状,敷面,15分钟后洗净,可治疗面部粉刺或小疙瘩。
增白祛斑酸奶面膜
作用:祛风解毒,润肤白面,可治局部黑斑。
捣研膏类处方举例:面黑令白方
方法;取瓜蒌瓤90g,杏仁30g,猪肚洗净煮熟1具。同研如膏,每夜涂之。
作用:面黑令白,令人光润,冬月不皴。
蜜膏类处方举例:浮萍膏
方法:取浮萍150g,白蜜适量。浮萍洗净晒干,研为极细末,用蜜调为软膏,入瓷盒中贮存备用。每夜睡前涂面,次晨温水洗去。
处方举例:金国宫女人白散
方法: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及各90g,白芷60g,白附子、白茯苓15g,皂角450g,绿豆少许。皂角去皮弦,与他药共为细末,和匀。常用洗面。
作用:润泽肌肤,去垢腻,润肤止痒,治生痤、痱之类。日用面如玉矣。
以治疗碍容性疾病为主要目的的粉剂有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减轻外界对皮肤摩擦的作用,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如痱子、面疮等。常用制剂有青黛散、六一散、止痒扑粉等。
中医12个外敷药方
中医12个外敷药⽅中医12个外敷药⽅中医是中华⽂化的精髓,中医中有很多治疗外伤的药⽅。
下⾯是学优⽹⼤家带来的中医12个外敷药⽅。
欢迎阅读。
⼀、新伤外敷药当归500g 红花500g ⼤黄200g ⼟鳖⾍100g 乳⾹500g 没药500g 刘寄奴1000g茜草1000g 姜黄1000g ⾚芍500g 延胡索500g 蒲公英2000g 黄柏1000g 黄芩1000g透⾻消1000g ⽜膝1000g这个⽅是⽤于新伤或者⾻折早期的⼀个⽅⼦,损伤早期我们都叫新伤,这个时候损伤的局部⽓⾎凝滞,阻塞经络,肿胀疼痛,⽽且⾎瘀就会化热,损伤局部除功能障碍、剧烈疼痛以外,有的可伴有发热现象,所以我们治疗的⽅向就是活⾎化瘀,消肿⽌痛,并适当辅以寒凉之品的局部⽤药,这样消肿快,减轻疼痛快,对⾻折愈合也有⾜进作⽤,我们⾻科常常说的⼀句话“⾻不接,肿不消。
”⾻不接是讲的⼿法正⾻,只有⾻折复位,才会促进⾻折的愈合。
我们还有⼀句话“肿不消,⾻不长”,要想⾻折愈合快,就要消肿快才⾏。
⼆、强筋健⾻外敷散续断8000g ⾻碎补1500g ⼟鳖⾍1000g 刺五加6000g 当归3000g ⾚芍500g 乳⾹500g没药500g 地龙3000g ⽊⽠4000g ⽩芨4000g 五倍⼦7500g⽅解:⾻折经初期治疗,⾻已连,筋已续,但⾻尚未坚,筋尚未壮,所以中期我们以健⾻强筋为主,兼以活⾎⽌痛。
三、陈伤外敷散⽣川乌3000g ⽣草乌3000g ⾁桂2000g 细⾟2500g 川芎5000g ⾚芍3000g 刘寄奴2000g炮姜2000g 艾叶2000g 千年健500g ⽩芷2000g ⽯菖蒲2000g 透⾻消2000g⽅解:⼈体受伤后,脉道、经络、肌⾁筋膜、筋腱受损,使⽓⾎运⾏不畅,产⽣肿胀,活动不利。
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则淤⾎凝滞,客于经络,演变为劳损痼疾,迁延不愈。
⼜因⼈体与⾃然相应,故⽓候变化或阴⾬潮湿,则劳损部位⽓⾎不畅,就会发⽣疼痛,酸胀难忍,苦不堪⾔。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外敷中药制剂方法骨伤临床外敷制剂多种多样,有用开水调药的,有用酒调的,也有用醋或则鸡蛋清调敷的。
还有很多种方法。
大部分敷药方法药物保存时间短,药物敷上后很快就干了,还容易流出体外。
我临床以蜂蜜熬制后再调药,其药敷于人体可以一周不干,药性持续时间长,不刺激皮肤(蜂蜜有保质的作用,可以延长药物的治疗时间,用蜂蜜调药很少有过敏现象)。
我对此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步:中药打细粉。
第二步:炼蜜。
将蜂蜜熬至100度,熬蜂蜜时注意火不宜太大,蜂蜜加热后会起泡。
火过大蜂蜜会溢出锅外。
第三步:加入凡士林,并用炼制后的蜂蜜将其融化。
第四步:调药五:我的敷药片(牛角自己打磨成的)其柔软而有弹性。
六:我的敷药方式(膏药底层用油纸,纱布,棉花均可)药:蜂蜜:凡士林=3:1:6药物30--40%(视气温而定)天气热时药粉多点,冬天药粉少点。
蜂蜜60--70%(用凡士林与蜂蜜的比值2:8),也可以纯用蜂蜜。
简单止痛膏药制作:1)所需药材研细末。
2)加老陈醋950克,放锅里熬,沸腾后改小火。
3)边熬边搅,直至成糊状。
倒入磁坛里盖好。
将药调好后摊在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
敷药后四周用厚纱布垫上,然后用红外线照射15~25分钟。
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
或者:1.把各类配好的中药打成药粉,一般要达到60目以上,因为不够细的药粉,药效不易出来。
在低温下放好。
2.去药店买药用的凡士林霜,或是煮些米糊,按中药:糊5:1的比例调和。
3.也可以直接开些蜂密到药粉上,以能和在一起为止,直接使用。
4.或是混纯净水后直接用于患处,不必再加东西。
评:蜂蜜加药粉夏天会发孝,变馊变质.我们用甘油调,便宜,容易渗透. 先说一下敷药的情况:本人凭经验认为膝关节外用药很关键,能很好的弥补针刺等疗法的不足,具体是将药调成浆糊状(液体根据病情定,或用酒或用醋或白开水),敷于患处,上盖一层纱布外用保鲜膜缠绕两周,然后再热敷(具体用什么热敷根据自己情况和经验而定,本人是用炒热的大盐粒),药在腿上敷多久根据药方和病人的皮肤耐受程度而定。
院内制剂及院外使用制剂
精心整理凤庆县中医医院院内使用制剂汇总表消痔合剂【方出】方出自科室临床经验积累。
【组成】:秦艽、白芷、槐花、地榆、苍术、生地、大黄【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解】方中地榆、槐花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君药。
秦艽清热燥湿解毒,大黄泻火凉血,祛瘀生新,导滞通便,增君药凉血之力,用为臣药。
白芷活血,地黄清热养阴,止痛,共助君臣之服。
3科室在乳没消痔止痛,为臣药,佐以冰片清热解毒,生肌止痛,元胡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
全方共奏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油腻、海鲜食品。
2.孕妇慎用。
3.保持大便通畅。
4.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不良反应】暂未发现。
【用法与用量】外用。
大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洗净肛门,塞入栓剂1粒。
一次1粒,一日1次;痔疮严重或出血量较多者,早晚各塞1粒。
【剂型】要求:根据临床要求希望制作栓剂【实施情况分析】由于制剂开发需要云南省药检局等部门研究,审核批准等候时间长,科室在实施过程中以中药饮片煎煮调配使用。
三黄熏洗散【方出】方出自科室临床经验积累。
1.2.3.2次。
【剂型】要求:根据临床要求希望制作成散剂,每20一袋,每盒10袋。
【实施情况分析】由于制剂开发需要云南省药检局等部门研究,审核批准等候时间长,科室在实施过程中以中药饮片煎煮调配使用。
中药灌肠液【方出】方出自科室临床经验积累。
【组成】白头翁黄芩黄柏黄连秦皮防风葛根薏苡仁广木香野菊花金银花地榆【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用于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
【方解】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为君;黄连、黄柏、黄芩、秦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
野菊花、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止痢,防风祛风胜湿止泻,葛根解肌,升阳止泻,广木香行气,调中,止痛。
薏苡仁利水胜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共为共为佐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之功。
【注意事项】:1.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情而定。
崔公让外用药物集锦
外用药物集锦河南中医药大学附院崔公让中医外治疗法,渊源流长;中药的外用药物种类繁多,不少药物的制作工艺复杂。
外用药物不仅物美价廉,疗效斐然,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药外用药物已到了灭绝的边缘,需要振臂一呼,更需要有志者进一步继承与发掘,使这一魁宝再现其绚丽光辉。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1.选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能2.严格掌握外用药物的浓度3.注意外用药物的配伍禁忌4.选择好外用药物剂型5.掌握好外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配制外用药物常用药物(一)矿物药物:铅丹(黄丹)、硫磺、水银、轻粉、雄黄、砒石、胆矾、自然铜、黑矾、白矾、寒水石、炉甘石、密陀僧、白石脂、金精石、石灰、朱砂、红粉、铅霜、绿青、石脑、皓矾、白腊等。
(二)植物类药物:黄芩、黄柏、黄连、乳香、没药、儿茶、蒲公英、马齿苋、泽泻、茵陈、紫草、薄菏、当归、丹参、地丁、芦荟、生地、樟脑、潮脑、枯参、青黛、五倍子、人参、西洋参、柿叶、糯米、南星、半夏、草乌、白芨、白蔹、白芷、土贝母、姜黄、牙皂、荆芥、乌梅、麻油等。
(三)动物类药物:珍珠、龙骨、牡蛎、全蝎、蜈蚣、地龙、斑蠡、红娘、象牙、象皮、麝香、牛黄、熊胆、虎骨、蜂蜜、蜂腊、蜂胶、蛤蛎、海螵蛸、海龙、海马、玳瑁等。
外用药物剂型及配制外用药物应注意事项一:粉剂类粉剂又称散剂,粉剂是由植物、矿物或动物的干燥尸体经过物理的裁截,研磨制所作成为极细的细未。
粉剂常直接撒布在疮面上或者掺入药膏内作为“掺剂”应用于伤面之上,所以粉剂又称之为“掺剂”。
通常将单味药制成的粉剂称为“粉”或“面”,如:滑石粉、炉甘石粉、枯矾粉、花椒面、胡椒面等;将复方制成药剂称之“散”如:如意金黄散、生肌散、拔毒散等;一般将由珍贵药物配制的药粉称之为“丹”如:八宝丹、红升丹、白降丹、回龙丹等。
一:配制粉剂的要求1.粉剂药物配制选材要精:由于外用荔物用量小所以选材一定要精,如矿物药物不仅选材时品种要绝对正确,还要严格按照处方要求对原料的产地,原料的纯杰度进行考研;植物药物不仅对其品种的真伪进行鉴别,还应对产地进行区尽量作到应用“地道”药材,对药物还要保持于燥,避免药物受潮变,同时避免药物物理、化学性的性质变化。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
中医外科外用药的剂型有多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药膏:药膏是中医外科外用药中最常用的一种剂型,通常是将药物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植物油、醋、酒等溶剂中熬制而成。
药膏具有黏稠性,可直接涂抹在患处,起到消肿、止痛、解毒等作用。
2、膏药:膏药是将药物和黏合剂混合后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经过烘烤或晾干而制成的硬膏。
膏药具有固定、保护患处的作用,可与药膏等剂型配合使用。
3、药散:药散是将药物研成粉末的制剂,可以用于涂抹患处或内服。
药散具有止血、止痛、消炎等作用。
4、药水:药水是将药物浸泡在酒、醋、姜汁等液体中制成的制剂,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
5、油剂:油剂是将药物浸泡在植物油中制成的制剂,可以用于涂抹患处或内服。
油剂具有润燥、解毒等作用。
6、其他剂型:此外,还有药线(药丁)、药捻、药棉等其他剂型,可用于外科手术或消毒等用途。
在使用中医外科外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剂型和药物。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变质或产生不良反应。
骨科外用药物配方
木瓜250生香附250独活250白芷250自然铜250 羌活250川芎250木香150川贝150续断250小茴 香150甲珠150安桂150制川乌150厚朴150乳香 150制草乌150血竭100没药150紫荆皮200当归 400
制法:共研细末
➢ 生南星120g 生川草乌80g
生半夏15g
乌药30g 白芷30g 羌独活各20g 三棱20g
何首乌20g 威灵仙30g 木通15g
苍耳子20g 桂枝20g 木瓜15g 穿山甲50g
杜仲30g 生地120g 金银花30g 泽兰30g
归25g 五加皮30g 郁金15g 大黄30g
地榆20g 川芎20g 五倍子15g 牛膝20g
适应症: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乳香80没药80自然铜80血竭80甲珠80木瓜80安 桂80川芎80木香50续断80独活80制川乌50羌活 80小茴80炙草乌7斤白酒浸泡10天 功用:活血止痛、祛风除湿
适应症:跌打肿痛、风湿拘挛、四肢麻木、骨节酸 痛
小茴香15g 补骨脂30g 黄连20g 红花20g
莪术20g
➢ 功用: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化瘀止痛 ➢ 主治:一切跌打损伤
➢ 制法:5斤香油、950g黄丹熬制而成。
生地50g防风60g 冰片30 赤芍50 羌活60 延胡索60 红花50 白芷60 广香60桃仁50乳没各120伸筋草
30川芎50 土鳖虫40 栀子60 骨碎补60 姜黄50 自然铜100 白酒5斤 制法:以上药物和白酒浸泡7天后外用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新旧骨折、扭挫伤、风湿痹痛。
用法:白酒或医用凡士林调敷患处。
简述中药外用制剂展筋散
简述中药外用制剂展筋散中药散剂是中医临床应用于治疗患者的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之一,展筋散在治疗肌肉酸痛、关节强直、劳伤宿疾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简要介绍了七珠展筋散和我院展筋散的方剂组成和方剂解析,阐述了展筋散的制备和临床使用手法,最后还就展筋散的不足做出了展望。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powder i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formulations,tendons scattered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le soreness,joint rigidity,fatigue and other symptoms have a good effect.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ormula and prescription analysis of the seven bead reinforcing tendon powder and the tendon dispersing powder in our hospital,the preparation and clinical use of the tendons were expounded.Finally,the prospect of the lack of tendons was made.Key words:Powder agent tendon powder;Guo’s hand cream;Gel gels1 概述中藥散剂是中医临床应用于治疗患者的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之一,“丸、散、膏、丹”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被认四大基本剂型。
精深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外用药制剂1.1. 51癣药膏2号(《中医外科学》)配方:土槿皮10g 雄黄5 g氧化锌10g 青黛1g 凡士林100g制法:各研细粉,凡士林调匀即成。
主治:浅部真菌病。
用法:外搽患处。
第二节独特外用制剂1.2. 1精制黑豆馏油(《皮肤病方药手册》)配方:黑豆10000克制法:可采用“土瓷罐”、“小型干馏锅”或用“大型干馏锅”。
将洗净的黑豆放入罐,罐外加黄泥一层,再加热(先武火后文火),再经20—30分钟后,温度高达200—240度,最后在导管中流出油液,冷却后成为粗制品,使油水分层,弃去水分,将油加热去水,制成精制黑豆馏油。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配成20%黑豆馏油软膏,可直接外涂,每日3次;或用纯黑豆馏油外搽皮疹上,外加胶布叠瓦状贴敷,每2—3天1次。
1.2.2黑色拔膏棍(《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配方:群药类:鲜羊蹄梗叶(土大黄)大枫子百部、皂刺各60g 鲜凤仙花、羊踯躅花、透骨草、马前子、苦杏仁、银杏、蜂房、苦参子各30g 山甲、川草乌、血竭、斑蝥和15g金头蜈蚣15条;药面类:白芨面30g藤黄面、轻粉面各15g 硇砂面9g 制法:香油3840毫升、生桐油960毫升,放入铁锅,浸泡群药后,文火炸成深黄色,离火后过滤,再将药油置武火煎至滴水成珠(温度约为240度左右)然后下丹,每480ML药油加樟丹300克,药面90克,檀香60克搅匀至冷即成。
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结节性痒疹、寻常疣,胼胝、鸡眼、甲癣、疤痕疙瘩及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
用法:加温外贴切患处,3—5天更换1次,清拭时需要用植物油或挥发性油才能擦净。
1.2.3拔甲膏(《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配方:蓖麻子45g 蛇蜕45g 天南星45g 川椒30g 大枫子30g 生川乌18g 乌梅31g 皂角45g 地肤子45g 杏仁31g 威灵仙31g 凤仙花子120g 千金子45g 五加皮45g僵蚕30g 生草乌18g 凤仙花60g 地骨皮45g 香油1500ML制法:上药加热熬黑,去渣,再熬炼至滴水成珠,放入樟丹适量成膏,候温,入硇砂60克,拌匀即成。
桂龙药膏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桂龙药膏的功能主治与作用简介桂龙药膏是一种中药外用制剂,采用中药黑龙药为主要药材,结合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制成药膏状。
桂龙药膏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和作用。
功能主治桂龙药膏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止痒消肿:桂龙药膏中的药材成分具有镇痒止痒的作用,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感。
2.清热解毒:桂龙药膏中的药材含有多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并通过外用的方式加速药物渗透,可有效清除体表毒素。
3.消肿止痛:桂龙药膏中的成分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扭伤、骨折、扭伤等疼痛和肿胀症状。
4.刺激血液循环:桂龙药膏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5.修复受损皮肤:桂龙药膏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修复皮肤组织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烫伤、烧伤、慢性溃疡等受损皮肤问题。
作用机制桂龙药膏通过以下作用机制发挥功能主治:1.局部渗透作用:桂龙药膏中的药物成分具有较好的渗透能力,可以快速渗入皮肤组织,发挥药效。
2.抗菌作用:桂龙药膏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预防感染。
3.抗炎作用:桂龙药膏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
4.促进伤口愈合:桂龙药膏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刺激皮肤细胞再生,并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加速伤口愈合。
5.舒缓作用:桂龙药膏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舒缓的效果,缓解皮肤症状。
使用方法1.清洁患处:使用桂龙药膏前,需先清洁患处,确保皮肤表面清洁。
2.取适量涂抹:用手指或棉签取适量桂龙药膏,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膏被完全吸收。
3.使用频率:每日使用2-3次,根据需要可增减使用次数。
4.禁忌事项:过敏体质者及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开放性伤口。
注意事项1.避免接触眼睛:使用桂龙药膏时需避免接触眼睛,如不慎接触,请立即用清水冲洗。
2.开放性伤口使用:对于开放性伤口,使用桂龙药膏前需先清洁伤口,并避免药膏进入伤口内。
中医外科药物特色.
10、麻纸割成4厘米宽若干条,蜂蜜、生白矾末各适量。 11、有色玻璃瓶或瓷瓶准备若干个,作收贮丹药用。
第二十一页,共64页。
⑵操作程序
1、洁锅: 2、碾药: 3、烤胎; 4、封口: 5、升炼 : 6、取丹: 7、去火毒:
第十六页,共64页。
一、红升丹的出处及传统功效
组成不同,颜色不同名称各异 功效:拔毒提脓、祛腐生新、敛口之功 《外科正宗》记载:“凡疮久不收口,用此
研细,掺上少许,其口易完,若入于一概收 敛药中,用之其效更捷。”
第十七页,共64页。
《医宗金鉴》曾日:“此丹治一切疮疡溃后, 拔毒祛腐,生肌长肉,疮口坚硬,肉黯紫黑, 用丹少许,鸡羽扫上立即红活。疡医若无红 白二丹,绝难立即取效。”
三:治疗范围及用法
用赋形剂(一般是熟石膏粉)按需要调制成不 同比例的稀释剂(同升丹的稀释剂)使用。
第三十五页,共64页。
四、白降丹的制备过程
见P38
第三十六页,共64页。
五、白降丹的不良反应
细胞代谢紊乱及肝肾损伤
第三十七页,共64页。
六、白降丹的药理作用
1、白降丹外用具去腐力 2、杀菌作用 3、抗肿瘤作用
第三十三页,共64页。
三:治疗范围及用法
外用治疗恶疮胬肉,窦道瘘管,癌瘤翻花、 赘疣、瘰疬、顽癣、毒蛇咬伤等
纯药以米浆调成糊状或作成药锭、药钉 蚀头溃脓、吊毒取核(如瘰疬结核)、毒挪
疮(疔疮肿毒生于要害部位,外用药物使其病 灶转移到其他部位,或从上移下、或从内移 外的一种治疗方法)
第三十四页,共64页。
第六页,共64页。
什么是中医外科药特制剂 ?
⑴药物治疗的所必需的制剂,主要用于外科 药物治疗。
中医特色疗效药《骨伤膏》治疗伤科疾患1000例经验
10 0 0例 , 床诊 断均 符 合《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标 准 》 临 中 。男 5 1 , 4 9 5 例 女 4 例 ; 龄 l 5岁 , 均年 龄 4 年 ~9 平 8岁 ; 程 1 ~ 3个 月 。部 位 : 3 病 天 掌 5例 , 腕 1 8 , 1 2例 , 臂 1 3例 肘 4 前 9例 , 上臂 1 7例 。 颈 4 3例 , 2 肩 9例 , 1 胸 2 例, 2 背 O例 , 8 腰 9例 , 3 例 , 腹 2 大腿 5 例 , 腿 l 2 小 6例 , 1 0例 , 1 3 膝 5 踝 4 例, 部 2 例 , 3 足 5 趾 8例 。有外 伤跌 倒 碰 撞 , 动 损 伤 , 其 他 机 械 性损 运 或 伤 。影像 学 表现 X线 所 伤 部位 正 、 或斜 位 片 提示 均 无 骨折 , 软组 织 侧 为 损伤 或有 不完 全 骨裂 。 12 [ 伤膏 ] 成 处方 : 骨 消 , 朗 伞 , 香 , 名 异 , 药 , . 骨 组 透 大 乳 无 没 当 归, 芎, 川 红花 , 大黄 , 田七 , 泽兰 , 制草 , 乌 , 仙 ,穿 心 莲 , 川 灵 冰片 , 樟脑 , 薄荷 脑 , 水杨 酸 甲醋 等组 成 。上 中 药研碾 成 细粉 混合 后 用凡 士 林 油 煮沸 后加 入调 和做 成药 膏 ( 0 0 m) 用 。 2 ×3 c 待 1 3 治疗 方法 : 骨伤 膏 》 敷 损伤 患 处 , 中胸 , , , . 《 外 其 背 腹 腰用 胶 布 加多 头缚带 , 前臂 上臂 , 大小 腿 关节 部 用绷带 固定 包扎 。每 日 1次 , 每次 8 1 ~ 0小时 , 为 1 4天 疗程 , 疗 程 后统 计疗 效 。 2
【 中图分 类号 ] 2 4 R 6 【 献标 识 码】 文 B 【 章编  ̄ ] 0 6 9 9 2 1 ) 6 1 9 1 文 - 1 0 —1 5 ( O 0 0 一O 5 一O 分 。地 笋为 多年 生草 本 , 于沼 泽地 、 生 水边 等潮 湿处 , 有栽 培 。分 布 于 亦 全 国大部 分地 区 , 根茎 繁殖 当年 , 子繁 殖 第 2年 , 、 季 茎 叶 生 长茂 种 夏 秋 盛 时 采 收 。割取 地 上部 分 , 段 , 干 。味 苦 、 , 微 温 ; 效 . 有 活 切 晒 辛 性 功 具 血化 瘀行 水 消肿 , 毒 ; 解 主治跌 打 损 伤 , 肿 疮 毒 。当 归 ,伞形 科 草 本植 痈 物 当归 的根 。味 甘 、 , 温 。有有 活 血止 痛 ,主 治跌 打 损 伤瘀 滞 疼 痛 。 辛 性 田七 ,为 五加科 植 物 三 七 P n x n t g sn ( u k )F H Ch n的 根 。 a a o o i e g B r . . . e n 性温, 味甘 、 苦 。有散 瘀 止血 , 微 消肿定 痛 。用 于各 种 内 、 出 血 , 腹刺 外 胸 痛, 跌扑 肿 痛 。( 瘀 止血 活 血定 痛) 化 。大 黄 , 科 ( oy o a ee 蓼 P lg n ca )大黄 属 ( h u 多 年生 草本 。性 味苦 , 。有 活血祛 瘀 。 治跌 打损 伤 , R e m) 寒 主 瘀阻 作 痛 。制 草乌 、 为不 规则 圆 形 或 近三 角 形 的 片 。表 面黑 褐 色 , 灰 白色 有 多 角形 形 成层 环及 点 状 维 管束 , 有空 隙 , 并 周边 皱 缩 或 弯 曲 。质 脆 。无 臭, 味微辛 辣 , 稍有 麻舌 感 。性 味 , 、 , ; 辛 苦 热 有毒 。制川 乌 , I 为不 规则 或 长 三角 的 片 。表 面黑褐 色 或黄褐 色 , 灰棕 色形 成 层 环纹 。体轻 , 有 质脆 , 断 面有 光 泽 。无 臭 , 有 麻 舌 感 。性 味 , 、 , ; 毒 。有 温 经止 痛 , 微 辛 苦 热 有 祛 风除 湿 主治跌 打 损伤 有 较 强 的 止 痛 功 效 。灵 仙 ,为 双 子 叶植 物 毛 茛 科 R n n uae e 灵仙 C e t hn n i 0 b c 棉 团 铁线莲 ( a u cl a 威 c l mai c i s s e k、 s e s 山蓼 ) C e a ea a . 东北 铁线 莲 ( 薇) .m n h r aR p . 干燥 根 .h x p tl P l 或 a 1 黑 C a sui u r的 c 及根 茎 。性 味辛 成 , , 温 有毒 。有 较好 的祛 风 除湿 , 通络 止 痛作 用 。穿 心 莲, 爵床科 植 物穿 心莲 ( 圆锥 须药 草 ) n rg a hs a i lt B r A d o r p i p nc a u a( u m.f . )Ne s的干燥 地 上部 分 。秋初 茎 叶茂盛 时采 割 , e 晒干 。味苦 , 寒 , 清 性 有 热 止痛 。 冰片 , 脑 , 荷 脑 , 杨 酸 甲醋 , 用 能 麻 痹 神 经 未 梢 , 消 樟 薄 水 外 可 炎 、 痛 、 痒 。因此 综合 上 组方 , 有 活血 祛瘀 , 止 止 具 消肿 止 痛 , 炎止 痒 等 消 作用 , 故广 泛应 用 于临 床 治疗 各 类 如 跌 打 , 动 , 械 性 的软 组 织 损 伤 , 运 机 均 能收 到满 意 的效 果 。 最 近我 院在 创 “ 院 , 科 , 医 三 名 ” 名 名 名 工作 中认 真 组织 广 大 医 务 人员 和 中医 骨干 把在 I 的 经方 验方 进行 整理 总结 , 骨伤 膏 ” 临床 “ 为唐 绍 基 副 主任 医师 , O多年 前 献 方 , 2 至今 用 于临 床 的 经 验 方 , 每 年 治 疗 各 类 现 损伤 疾患 近 10 0帖人次 , 60 深受 使用 “ 骨伤 膏” 广大 患 者的 一致好 评 。 [ 国家 中医 药管理 局 发 布 的《 医病 证诊 断疗 效 标准 》 订 疗 效 附] 中 制 标 准 如下 : ①肩 关节 扭 挫 伤 的疗 效 评定 : 愈 : 部 肿 痛 消失 , 能 恢 复 治 肩 功 正 常 。好 转 : 部 肿 胀 瘀 斑 基 本 消 失 , 能改 善 , 活动 仍 有 疼 痛 。未 局 功 但 愈: 症状 无 改善 。② 肘关 节 软组 织扭 挫伤 的疗 效评 定 : 治愈 : 肘关 节 疼 痛 肿 胀基 本 消 除 , 肘关 节 活 动 功能 恢 复 正 常。好 转 : 部 肿胀 、 痛 减 轻 , 肘 疼 肘 关 节功 能 改善 。未 愈 : 状 无 改 善 ③肘 后 滑 囊 血肿 的疗 效 评 定 : 症 治 愈; 肿胀 、 痛消 失 , 疼 关节 功能 正 常 。好 转 : 胀 消 退 , 痛消 失 或 减 轻 , 肿 疼 关 节功 能 接 近正 常 。未愈 : 胀 未消 退或 硬实 , 肿 运动 疼 痛 , 节强 硬 。 ④ 关
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技巧有哪些
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技巧有哪些中药外用制剂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它们通过皮肤、黏膜等局部给药,发挥治疗作用,副作用相对较小,且使用方便。
那么,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技巧有哪些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制备中药外用制剂的药材选择。
优质的药材是保证制剂质量的基础。
在选择药材时,要注重其产地、采集时间和炮制方法。
例如,有些药材特定产地的品质更佳,如四川的川芎、云南的三七等。
采集时间也会影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如金银花在花蕾未开放时采摘,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炮制则能改变药材的药性和功效,如地黄经过炮制可分为生地和熟地,用途有所不同。
在药材处理方面,需要根据制剂的类型和药材的特性进行适当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粉碎、浸泡、煎煮等。
粉碎时,要控制好粒度,以保证有效成分的释放和制剂的均匀性。
浸泡和煎煮则要掌握好时间、温度和溶剂的用量。
对于一些含有挥发油的药材,如薄荷、藿香等,需要采用低温浸泡或蒸馏的方法,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
接着,谈谈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种类和性质会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经济实惠且安全,但对于一些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差。
乙醇则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尤其是对一些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但使用时要注意浓度的选择,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此外,还有甘油、丙二醇等溶剂,可根据制剂的需求和药材成分的性质进行选择。
配方的设计是制备中药外用制剂的关键环节之一。
要根据病症的特点、皮肤的吸收能力以及药材的功效进行合理搭配。
例如,治疗跌打损伤的制剂,可能会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材,如红花、乳香、没药等;治疗皮肤病的制剂,可能会选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药材,如苦参、黄柏、地肤子等。
同时,还要考虑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以提高制剂的疗效。
在制备过程中,工艺的控制至关重要。
比如,在制备膏剂时,熬制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膏体的稠度和稳定性;在制备喷雾剂时,喷头的设计和喷雾的粒度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吸收。
中药制剂之棒剂、线剂、条剂
棒剂:棒剂为外科使用的棒状固体制剂。
是将药物制成小的棒状直接施用于皮肤或粘膜上,以起腐蚀、收敛等作用。
通常用于眼科较多。
线剂:线剂,是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化气先浸后煮,经干燥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
线剂在我国外科医疗上早有应用,如清代《医宗金鉴》有“顶大
蒂小,用药线勒于痔根,每日紧线,其痔枯落”的记载。
线剂是利用所含药物的轻微腐蚀作用的和药线的机械扎紧作用,切断痔核瘘管,使引流畅通,以利疮口愈合,用来治疗瘘管和痔疮等疾患的。
近年来,有以线剂结扎治疗法为主,适当辅以药膏来治疗毛细血管瘤的,这是线剂的应用和发展。
线剂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又
可免除手术的痛苦,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亦常采用。
条剂:条剂又称捻,为中医外科常用制剂。
系将药物研细过筛,混合均匀,用桑皮纸粘药膏后搓捻成细条,或用桑皮纸搓捻成条粘一薄层面糊,再粘附药粉而成。
条剂的制备较为简单,使用方便,用时插入疮口或瘘管内,以引流脓液,拔毒去腐,生肌敛口,条剂在中国早己用于外科,加清
代《医宗金鉴》中就有用红升丹和白降丹制成捻条,治疗痈疽和青蛇毒等记载。
目前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弯曲或分岔瘘管效果较为满意。
条剂一般由外科医生自制,未见大量生产,故操作方法尚难统一。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不断发展,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稀、海藻酸钠等可溶性多聚物为基质制备条剂的,它具有可溶性和适宜的韧性,并能克服纸捻异物残留的缺点,使条剂的制备和应用有了新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外用药制剂1.1. 51癣药膏2号(《中医外科学》)配方:土槿皮10g 雄黄5 g氧化锌10g 青黛1g 凡士林100g制法:各研细粉,凡士林调匀即成。
主治:浅部真菌病。
用法:外搽患处。
第二节独特外用制剂1.2. 1精制黑豆馏油(《皮肤病方药手册》)配方:黑豆10000克制法:可采用“土瓷罐”、“小型干馏锅”或用“大型干馏锅”。
将洗净的黑豆放入罐内,罐外加黄泥一层,再加热(先武火后文火),再经20—30分钟后,温度高达200—240度,最后在导管中流出油液,冷却后成为粗制品,使油水分层,弃去水分,将油加热去水,制成精制黑豆馏油。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配成20%黑豆馏油软膏,可直接外涂,每日3次;或用纯黑豆馏油外搽皮疹上,外加胶布叠瓦状贴敷,每2—3天1次。
配方:群药类:鲜羊蹄梗叶(土大黄)大枫子百部、皂刺各60g 鲜凤仙花、羊踯躅花、透骨草、马前子、苦杏仁、银杏、蜂房、苦参子各30g 山甲、川草乌、血竭、斑蝥和15g金头蜈蚣15条;药面类:白芨面30g藤黄面、轻粉面各15g 硇砂面9g 制法:香油3840毫升、生桐油960毫升,放入铁锅内,浸泡群药后,文火炸成深黄色,离火后过滤,再将药油置武火煎至滴水成珠(温度约为240度左右)然后下丹,每480ML药油加樟丹300克,药面90克,檀香60克搅匀至冷即成。
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结节性痒疹、寻常疣,胼胝、鸡眼、甲癣、疤痕疙瘩及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
用法:加温外贴切患处,3—5天更换1次,清拭时需要用植物油或挥发性油才能擦净。
1.2.3拔甲膏(《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配方:蓖麻子45g 蛇蜕45g 天南星45g 川椒30g 大枫子30g 生川乌18g 乌梅31g 皂角45g 地肤子45g 杏仁31g 威灵仙31g 凤仙花子120g 千金子45g 五加皮45g僵蚕30g 生草乌18g 凤仙花60g 地骨皮45g 香油1500ML制法:上药加热熬黑,去渣,再熬炼至滴水成珠,放入樟丹适量成膏,候温,入硇砂60克,拌匀即成。
主治:甲癣、甲病、甲真菌病等。
用法:将拔甲膏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软化,置病甲上,用手压平,外用胶布包裹固定。
每4—5天换药1次,3—5次病甲即可刮修脱落,残甲可用手术刀修平。
病甲除去后,可外搽癣药水至新甲长全为止。
1.2.4疯油膏(《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配方:扫盆25g 东丹5g 乙辰砂20g 麻油300ML黄蜡30g 制法:各药共研细粉。
先将麻油煎沸,入黄蜡,取起离火,再入药粉,拌匀即成。
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扁平苔藓、皮肤淀粉样变、斑秃等。
用法:外搽患处,电吹风机喷射热流,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1.2.5熏条剂(《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配方:苍术15g 大枫子30g苦参1g5防风15g 白鲜皮30g五倍子35g 松香20g 鹤虱草20g 黄柏15g艾叶15g制法:上药研碎成粉,加少许面粉及水,调成稠糊状,做成圆条形,约手指粗细,每根长10CM 左右,阴干待用。
主治:神经性皮炎、局限性瘙痒症,皮肤淀粉样变,扁平苔藓、慢性疹等。
用法:熏条点燃冒烟,火头与皮损距离以病员自觉温热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同时去熏烟后,皮损上可贴胶布、肤疾宁贴膏、慢性皮炎硬膏或伤湿止痛膏,可任选一种。
1.2.6复方紫草油膏(《精选皮肤外用制剂手册》)紫草65g 金银花65g 白芷65g 冰片10g 蜂蜡30g 植物油1000ML 制法:药物入油,煎煮至药枯、去存油,再加入蜂蜡搅拌烊化,至冷搅匀即成。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用于湿疹,皮炎、药疹、烫伤、溃疡等。
用法:外搽,外包,油纱布条换药多种用法。
1.2.7黑布药膏(《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配方:五倍子840g 全头蜈蚣10条研面冰片3g 蜂蜜180g 老黑醋2500ml 制法:将黑醋入于砂锅内煎开30分钟,再加蜂蜜煎沸,然后用铁筛将五倍子粉慢慢均匀筛入,边撒边向同一方向搅拌,撒完后改用文煎成膏离火,最后兑入蜈蚣面和冰片粉搅拌均匀即成。
储存在搪瓷罐或玻璃罐中备用(勿金属器皿储存)。
主治:瘢痕疙瘩,乳头状皮炎、疖、痈、毛囊炎、以及其他增生性皮肤病等。
用法:厚涂患处,上覆黑布包贴,2-3天换药1次。
换药前用茶水清洁皮肤。
1.2.8蛇床子熏洗剂(《常见皮肤病简编》)配方:蛇床子、威灵仙、当归、苦参各15g 雄黄、缩砂壳、土大黄各9g制法:上药碾研装纱布袋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备用。
主治:阴囊湿疹,阴囊瘙痒症,肛门瘙痒症、女阴溃疡等。
用法:趁热熏蒸后热溻,或浸泡坐浴。
1.2.9锌氧油剂(《常见皮肤病简编》)配方:氧化锌粉400g 炉甘石粉30g 青黛10g 黄柏粉10g 芝麻油550ml制法:药粉入油,调即成。
主治:湿疹皮炎的亚急性期,尿布皮炎等。
用法:外搽,每日2-3次。
每次搽药时先用芝麻油将皮损上药油抹去,再搽。
新研外用制剂第一节散剂2.1.1五白散配方:白薇、白及、白蔹、白芷、白鲜皮、青黛、苍术、黄柏、大黄、紫草、生地榆各30g 煅龙骨、煅牡蛎、煅石膏、煅白矾、煅蛤壳各60g冰片15g制法:除冰片外,共研细粉,加入冰片,过罗,混匀,备用。
主治:燥湿收敛、消炎止痒,主治湿与皮炎的糜烂渗出期。
用法:撒布患处,每日多次。
2.1.2防护散配方:黄柏、煅炉甘石、五倍子、滑石粉各1000g 制法:各别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
主治:干燥收敛,消炎止痒,用于浸渍糜烂型皮炎,稻田皮炎的预防等。
用法:清水洗净皮损后,撒布患处。
2.1.3冰花散配方:冰片15g 花椒60g 细辛3g 制法:取细辛、花椒、冰片依次放入碗内,上盖玻璃板,下用火加热,则见冰花散逐渐凝集在玻璃板下,然后刮取,混匀瓶装,待用。
主治:消炎止痒,可用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口腔糜烂等。
用法:粘膜处用散撒布,皮损上可撒布,也可用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外涂,每日2-3次。
2.1.4石黛散配方:煅石膏、金银花、青黛、枯矾、五倍子各1000克制法:各研细末,过筛、混匀,备用。
主治:脓疱疮。
用法:芝麻油煎沸后,入药粉调成糊状(含散量为35%左右)冷却后敷涂患处,每日2-3次。
2.1.5钟乳散配方:钟乳石66g 寒水石60g 黄连6g 三梅片3g制法:上药共研成粉末,连筛,混匀,装瓶密闭备用。
主治尿布皮炎。
用法:温开水将患儿臀部洗净,擦干,将此散撒敷患处,每日3次;如有糜烂渗出时,先涂芝麻油少许,再用药散撒布。
2.1.6褥疮生肌散配方:黄连3g、冰片2g、人工牛黄3g、血竭10g、元明粉6g、儿茶10g、白牙10g、黄芪15g、蚤休10g制法:各研细末,过120目筛,各粉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褥疮(II度或III度)。
用法:首先要妥当处理创面,除创面上有小水疱可直接涂上药散外,若有大水疱需抽出疱内渗液,如表面渗出物过多时,再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10%黄柏水湿敷,直疮面干净为止,再外撒药散,每日换药1-2次,直至收口为止。
2.1.7青甘散配方:青黛粉9g 炉甘石粉90g 制法:过筛后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肛周湿疹。
用法:用二层纱布包裹药散。
治疗前先将肛门洗净,擦干,然后外仆患处,每日3-5次。
2.1.8蛇磺散配方:蛇床子12g 密陀僧12g 雄黄10g 石硫磺6g 苦参5g 土茯苓8g 轻粉6g 制法:各药分别研成细粉,过筛后混匀,再用黄醋高调成糊状,置瓶内密封5天后,才能开始启用。
主治:白癜风。
用法:取出少许药糊,外涂患处,每日1-3次。
用药时应注意,此药糊切勿入口入眼。
用药后除皮肤微痒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2.1.9消炎散配方:大黄20g 甘草20g 青黛10g 氧化锌10g 冰片2g 煅龙骨20g 炉甘石10g 制法:大黄、甘草置锅中,焙黄后研成细末,余药各研细粉,过80目筛,充分混和,经高压消毒灭菌后,贮瓶密封备用。
主治:脓疱疮。
用法:5%黄柏水洗净疮面后,取散加2%龙胆紫溶液调成糊状外用患处,每日3次。
2.1.10复方硫磺散配方:硫磺25g 鸡蛋1只、明矾8g 冰片0.5g制法:鲜鸡蛋1个,蛋顶打洞,去除蛋黄,存留蛋清在蛋壳内,装入硫磺粉,以满为止。
然后用湿面(面粉加水)包住鸡蛋,放在火口旁烤,面烤焦黄为度,弃去包面层,将烘烤的硫磺粉放在乳钵中研为细末;另取明矾放在铁勺中加热去水,冷却后研成细末,再加冰片细末,与烘烤硫磺细末混匀,瓶装备用。
主治脓疱疮、毛囊炎。
用法:先用5%黄柏水或生理盐水洗去疮面痂皮与脓液,涂撒本散,每日1次。
多数3-5次可愈。
配方:I号:芒硝200g、黄柏200g; II号:芒硝100g、黄柏200g 制法:分别研粉,混匀,制成I、II号散。
主治:冻疮。
用法:先将黄柏10克水煎溶化芒硝5克,外洗敷患处。
若为未破冻疮外用I号散,已破冻疮外用II号散。
方法为水调散为糊,外包,每日1次。
一般未破者用5—6次,已破者用10-15次可愈,用药时未见副作用。
2.1.12新青蛤散配方:青黛10g、煅蛤粉30g、煅石膏30g、炉甘石15g、黄柏10g 紫草5g 制法:以上诸药研成细粉,过筛混匀,装瓶外用。
主治:混疹(其中以水疱型及渗出型尤佳),脓疱疮,足癣感染。
用法:取散少许,用花椒油或植物油兑入调糊,涂抹患处。
注意此散需瓶装密封。
2.1.13复黄散配方:生石膏、滑石粉各350g、升华硫80g、黄柏60g、五倍子100g 制法:各药分别研末,调匀成散,再用樟脑酒(樟脑25兑入白酒200ML 中溶化即成)适量,酒与散和匀成糊,待用。
主治脓疱疮。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2—3次,至愈。
2.1.14细辛五倍散配方:细辛100g、五倍子200g、冰片2.5g 制法:共研极细末,混匀贮瓶备用。
主治:脓疱疮。
用法:先用苦参10克煎水熬汁待凉,洗净患处,再用药散敷满疮面,不用盖敷,每日1—2次。
2.1.15青石散配方:青黛、黄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制法:各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掺匀,装瓶,备用。
主治:湿疹样皮炎。
用法:急性期,将药散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或用药散薄薄干撒。
每日2—3次;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将药散加凡士林调成30%的糊剂或10%软膏剂,涂擦患处,每日1-2次。
用药时注意:药物不宜涂的太厚,不可用手或镊子强制揭痂撕皮。
2.1.16双黄散配方:黄丹、黄柏各50g 制法:研细,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湿疹。
用法:先用5%黄柏水棉球清洗疮面及四肢,渗透出液较多者,将药散撒于疮面上;若渗出液较少者,则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敷于疮面上,每日2-3次。
治疗期间禁食鱼腥、辛辣之食物。
2.1.17湿疹散配方:黄柏30g、大黄30g、黄连15g、雄黄20g、青黛20g、五倍子15g、炉甘石15g、煅白矾15g、轻粉10g、冰片3g 制法:将黄柏、大黄、黄连焙黄研粉末,再将雄黄、五倍子、炉甘石、白矾、冰片分别研成极细末,然后把各药粉充分混匀过筛,装瓶高压消毒后,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