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复习ppt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复习ppt
目标点击
1、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透过小说
悟,层层剖析,欣赏小说的主题。
要点回顾
《药》
字词巩固:复习注释 《词语手册》 内容回顾:
《药》上一篇以“药”为线索,以反映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
为内同的小说。作品通过化、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 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劳动人民的反动本质;又
描写 学习难点:
主题的多义性,几处文义的理解
要点回顾
关键问题: 玛蒂尔德所生活德时代及其与路瓦栽、佛来思节夫人、“别 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和自身前后的比较。。 精段赏析:
品读“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她常常整天整天的哭
泣”,思考:①造成她美丽的天赋与不如意婚姻的巨大反差 的决定因素是什么?②“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 侈的生活”,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③如何理解文中 所出现的种种“梦想”?④文中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特点?
方法点击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中。因此,分析小说的主 题,首先应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进而再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 物形象再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烙印,以达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所 折射出的时代问题,即达到把握主题的目的。 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应该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 对作品作具体分析。 分析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是深入挖掘、概括主题的重要 方法,人物描写的方法常用的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包括细 节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人物描写的技巧有衬托、烘托、 渲染、悬念、白描、独白、伏笔、照应等
理描写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习重点: 着重把握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题,理解我国小说揭 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 学习难点: 人物形象的理性分析,哲理的探寻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知识点复习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技巧,也是加深记忆的方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梳理《柳永词两首》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 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积累运用1、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东南 / 形胜,三吴 / 都会,钱塘 / 自古 / 繁华。

2018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复习

2018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复习
•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 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 短句。
• 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 令”( 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 字)或“长调” (91字以上);有的主张 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 未成定论。
•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 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 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 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下片写历史教训(用宋文帝、佛狸祠、廉 颇的典故)和自己的经历,表达收复失地、为 国立功的忠心,以及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 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作家。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 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她的词于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 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 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 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 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雨霖铃》
这首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 同他心爱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 片写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细腻地表 达了惜别时的缠绵情意和无限伤感,生动 地体现了“伤离别”的主题,同时含蓄地 表达了羁旅行役的凄凉和无助。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 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 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 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 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 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6 辛弃疾词两首复习特训七十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6 辛弃疾词两首复习特训七十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6 辛弃疾词两首复习特训七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 玉簪(zān) 水龙吟(yín)B、倩影(qiàn) 鲈鱼(lú) 佛狸祠(sì)C、巷陌(mò) 揾泪(wèn) 孙仲谋(zhōng)D、螺髻(jī) 堪脍(kuài) 封狼居胥(x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巷陌(mó)鲈鱼(lú)断鸿(hòng)献愁供恨(góng)B、廉颇(pō)遥岑(cén)金戈(gē)舞榭楼台(xiè)C、封狼居胥(xù)元嘉( jiá ) 螺髻(jí)佛狸祠(cí)D、仲谋(zhōng)堪脍(huì)登临(lín)揾英雄泪(wèn)【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课文辛弃疾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主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字词复习及素材梳理..

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字词复习及素材梳理..

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写出了佳节怀人的思
想感情。《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通过写 残秋的景色,表现了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生活的哀愁。
立体设计· 走进新课堂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
【应用指南】 本素材可用于“思念”“生命之痛”等话题的作文写
作。
【精彩运用】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 花自飘零水自流 ” 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立体设计· 走进新课堂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
他,晚来风急抵挡,对敌 . ③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对等,相当 .
四、词类活用类型及释义 1.异日图 将好景名词作动词,画 . 2.多情自古伤 离别动词为动用法,为……而忧伤 . 3.大江东 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 4.竹杖芒鞋轻胜马 名词作动词,骑马 . 5.赢得仓皇北 顾名词作状语,向北 . 6.廉颇老矣,尚能饭 否名词作动词,吃饭 .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
一、通假字及释义 1.早生华发 2.一尊还酹江月 二、古今异义词 1.千古风流 人物 .. 古义:英俊杰出的,有才华的 今义:①轻浮放荡;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华通花,花白 尊通樽,酒杯
立体设计· 走进新课堂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
2.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
古义:繁华景象,流风余韵 今义:①轻浮放荡;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3.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古义:光景,状况 今义:①次序;②一个挨一个地 4.回首向来 萧瑟处 .. 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
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当柳永流连于歌馆红楼,浅斟 低唱那

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

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

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

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

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

《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

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

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

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

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

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现代文课件(必修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现代文课件(必修4)

25.白雪皑.皑( ái ) 27.浅尝辄.止(zhé ) 29.怦.然心动(pēng) 31.赡.养(shàn) 33.诅.咒.(zǔ zh)òu 35.骇.人听闻( hài ) 37.憎.恨(zēng) 39.未遂.( suì) 41.枉.然(wǎng)
26.纵横捭.阖( bǎi ) 28.义愤填膺.(yīng ) 30.垂头耷.脑( dā ) 32.卓.有成效(zhuó) 34.祈.祷( qí ) 36.奢侈.( chǐ ) 38.犄.角( jī ) 40.毋.宁( wú ) 42.轻侮.( wǔ )
������������ā������( 喧 ) 哗 16. ������������à������( 渲 ) 染
������ℎé( 蛰 )居 18. 海������ℎé( 蜇 )
������è( 恻 )隐之心 20. ������è( 侧 )目而视
深不可������è( 测 )
三、集成语 1.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例: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意义重大, 要花时间、挤时间、 抽时间仔细地推敲其精神内涵,绝不能浅尝辄止。 2.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电影《乡下女孩》不但关乎爱情,更与亲情息息相关。的确, 爱情不会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还有同样可贵的家人。 3.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例: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和屡屡上演的惨剧希望能引起社会真正 的高度重视。 4.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例: 对于连续两任全国党代会代表的荣誉,她依然安之若素。对 于捧得金话筒奖,她说:“荣誉只属于前一秒,下一秒就应归零,再出 发。”
13.笃.行( dǔ )
14.笞.刑( chī ) 15.虫豸.(zhì )

2018年鲁人版语文必修4第2单元 4 滕王阁序

2018年鲁人版语文必修4第2单元 4 滕王阁序

孤鹜 ) . (wù 睢 (suī )园 . 南溟 (mí nɡ) . 虽赊 . (shē) 簪 (zān)笏 ) . . (hù 盛筵 n) . (y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云销 雨霁(“销”,通“消”,指云气消散,雨过天晴) . (2)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细微的预兆) . 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三秋(动词,属于) . 时维九月,序属 若属 皆且为所虏(名词,类) . (1)属 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同“嘱”,嘱托) 属 . 文(动词,撰写) 衡少善属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梓泽丘墟 (名词用作动词,成为荒丘废墟) .. (9)望长安于日下,目 吴会于云间(名词用作动词,遥望) . (10)层峦耸翠,上 出重霄(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 (11)飞阁流丹,下 临无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 (12)烟光凝而暮山紫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成紫色) . (13)四美 具,二难 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宾主) . . (14)川泽纡其骇 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shù ,名词,定数) . 识盈虚之有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 (shù ,名词,数量) . (4)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 ,副词,屡次) 扶苏以数 . 典忘祖(shǔ,动词,列举) 数 . (名词,尽头)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且益坚(形容词,处境艰难) (5)穷穷 . 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阻塞不通)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所赖君子见机 ,达人知命 .. 古义:看到事物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分单元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分单元打印版)

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四)第二单元复习题一、本单元基础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翠幕.( )堤.沙( ) 天堑.( )珠玑.( ) 应.笑我( )罗绮.( ) 叠巘.( ) 钓叟.( ) 凝噎.( ) 一蓑.烟雨()故垒.( ) 纶.巾( ) 樯.橹( ) 还酹.( ) 遥岑.远目()料峭.()吟啸..()萧瑟.()玉簪.()脍.炙人口()鲈.鱼()揾.()薄.雾()舞榭.歌台()封狼居胥.()纱橱.()憔悴..()暮霭.( ) 经.年( ) 参.( )差.( )2、文学常识:(1)《望海潮》《雨霖铃》的作者是()词人()。

(2)《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的作者是()词人()。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古亭》的作者是()词人()。

(4)《醉花阴》《声声慢》的作者是()词人()。

3、默写重点归纳。

《赤壁怀古》(1)大江东去, , 。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4)故国神游,,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定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休说鲈鱼堪脍,,?(6)求田问舍,,。

(7),,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永遇乐》(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2),,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3)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3)东篱把酒黄昏后,。

(4)莫道不销魂,,。

《声声慢》(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2)雁过也,正伤心,。

(3)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4)梧桐更兼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补充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珠玑婉约烟柳画桥良霄晓风残月B.骤雨羌管繁花似锦樯橹金戈铁马C.苍陌吴钩千里清秋嬴取斜阳草树D.梧桐憔悴暗香盈袖消魂凄凄惨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斟酌.(zhuó)袅.(niǎo)娜屋椽.(chuán)羽扇纶.(ɡuān)巾B.游说.(shuō)倩.(qiàn)影佳肴.( yáo)清沁.( xīn)肺腑C.浸渍.( zì)酣.(hān)畅岑.(cén)寂殒.( yǔn)身不恤D.峥嵘.(rónɡ)榫.(sǔn)头国粹.( cuì)咬文嚼.(jiáo)字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点缀克隆叱咤风云安然无恙B.酝酿炒作冰雪消融家喻户晓C.斑斓蜷缩兴高采烈锦上添花D.寥廓和霭礼上往来急不暇择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2018版高中语文单元整合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018版高中语文单元整合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思路解析:先找出其中的意象,再从意境和形象方面来分析辛弃疾 词豪放的特点。 参考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 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思路解析:描写眼前的情景是实写,描写想象的情景是虚写。“白 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等是实写,“鹏北海,凤朝 阳”“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明年此日青云去,却 笑人间举子忙”等是虚写。答题时先举出例子,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 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 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一般说来,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的提出,一种倾向、一个观点 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原因、现在的原因和将来的原因,探讨这些原 因,就构成了论证的纵向角度。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关系, 是议论的思想体系纵向展开的外在表现。一篇议论文为了阐述总 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 之间、各个部分之间,有内在的先后关系;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 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段之间,也 有内在的先后关系。这样,全篇议论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 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议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纵向展开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 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纵向展开的议论方式比横向展开 的议论方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例文: 幸福从何而来 汤劲锋 幸福从何而来?幸福,来自满足。对于一个垂死的病人,健康就是 幸福;对于一个饥饿的行者,拥有一箪食就是幸福;对于一个寒窗苦 读的学子,金榜题名就是幸福;对于一个攻关钻研的魔术师,掌声与 鲜花就是幸福!可见,幸福,就是赢得满足。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4第一、二单元基础、文学常识复习(答案版)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4第一、二单元基础、文学常识复习(答案版)

必修 4第一、二单元基础、文学常识复习(答案版一、拼音字形部分:缥缃(孛老( 绣闼( 冗长( 鳏寡( 俦侣( 撚断( 恁的(监斩官( 忤逆(挣揣( 恓惶( 祗侯( 撺厢( 蹿红( 提防( 埋怨(刽子手( 盗跖(罪愆( 连累( 亢旱( 煞尾( 闷热( 痉挛( 阑珊(汗涔涔( 勾当(喑哑( 柞蚕( 棕榈( 禀赋( 吮吸( 剑鞘( 甘霖(昧心财( 叠巘(耆老( 珠玑( 绮丽( 腈纶( 纶巾( 针灸( 遑论(湛湛青天( 暮霭(和蔼( 症结( 症状( 料峭( 樯橹( 镣铐( 戕害(面面相觑( 蟊贼(淆乱( 宿怨( 昭告( 山鹬( 叨扰( 篡夺( 编纂(针砭时弊( 枭首(楔子( 藩属( 援例(尸骸(天堑(功名未遂(半身不遂(繁文( 节真知(见见风(舵冠(堂皇拾人牙(细大不( 万恶不(迫不(待插科打( (然(魂 (柔寡断 (炙人口( 残(冷(道貌(然枯燥烦躁聒(噪二、文学常识部分1元杂剧体例一般是一本四折 ,有的还有楔子 ,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表现形式: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也叫台词和舞台说明。

2、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 , 其中, 《窦娥冤》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被称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东海孝妇等典故,借助浪漫主义手法,使得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得以实现,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有反抗精神的封建女子形象。

3、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的作者曹禺 ,是我国“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雷雨》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围绕周朴园、鲁侍萍两个主人公展开,表现了爱情的、亲情的、阶级的的尖锐冲突,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 猛烈抨击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 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鲁教版语文第四册二单元复习学案

鲁教版语文第四册二单元复习学案

鲁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第四册二单元复习学案《滕王阁序》复习【知识】1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 骈文,是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高考:(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06)(2),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07)(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07)(4)渔舟唱晚,___________ ;雁阵惊寒,(07)(5)潦水尽而寒潭清,。

(07)(6),烟光凝而暮山紫。

(08)(7)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08)(8)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10)(9)鱼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之浦。

(11)(10)鹤汀凫渚,;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12)(11)闾阎扑地,;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12)【知识梳理】1、注音瓯()越翼轸()睇眄()捧袂()台隍()舸()舰遄()飞潦()水簪()笏桑梓()帝阍()懿()蠡()虢()州2、文言文知识积累(一)、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2、维:时维九月3、序:序属三秋4、上:俨骖騑于上路5、披、闼:披绣闼6、旷:山原旷其盈视7、浦:声断之浦8、甫:遥襟甫畅9、遄:逸兴遄飞10、凌:气凌泽之樽11、迥:天高地迥12、数:识盈虚之有数13、舛:命途多舛14、疏、引:恭疏短引15、赋:一言均赋(二)、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桓侯故使人问之④既克,公问其故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则智者尽其谋④聊乘化以归尽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②胡天八月即飞雪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恭疏短引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②穷且益坚③日暮途穷④不忍穷竟其7、趋: 8、且①他日趋庭②入而徐趋③今背本而趋末④使者驰传督趋⑤趋令销印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三、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2、下:徐孺下蕃之榻3、腾、起:腾蛟起凤4、屈:屈贾谊于5、窜:窜梁鸿于海曲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7、目:目吴会于云间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反馈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徐孺(rǔ)棨(qǐ)戟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ēn)B.萦(yíng)回胜饯(jiān)涸(hé)辙钟鸣鼎(dǐng)食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之浦(fǔ)D.暇(xiá)日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fǔ)畅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B.落霞孤骛舸舰迷津萍水相逢C.棨戟遥临躬逢胜饯逸兴遄飞D.无路请缨星分翼轸青云之志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穷(且)益坚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文言文)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文言文)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文言文【学法引导】【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11、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

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

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

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

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

《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

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

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

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

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

【专项训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宋词》名句默写和答案

【专项训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宋词》名句默写和答案

第二单元名句默写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

”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4、《雨霖铃》中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是:“,。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叹人生无常的悲叹的两句是:,。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8、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

”的慨叹。

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11、《望海潮》中描绘杭州夏秋两季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1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1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1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1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ppt实用课件(课件+习题) 3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ppt实用课件(课件+习题)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5、6、7三段都使用了例证法,它们基本上都使用了 这样的结构模式:提出分论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 (2)引述事例时有概括引述,也有具体引述。 (3)引述事例与评述相结合。例如第5段共12句。其中第4、6、7、 8为具体引述,其余为分析说理。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 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雨霖铃》
这首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 同他心爱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 片写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细腻地表 达了惜别时的缠绵情意和无限伤感,生动 地体现了“伤离别”的主题,同时含蓄地 表达了羁旅行役的凄凉和无助。
• 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 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 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 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 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 感受。
归纳小结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 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景象,寄托被贬后无挂累于风雨阴晴 的超然心境,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 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 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 旷达情怀。
•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 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 短句。
• 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 令”( 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 字)或“长调” (91字以上);有的主张 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 未成定论。
•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 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 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 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 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 国的热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艺术特色
运用典故是辛词的一大艺术特色。
醉花阴
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 心凄凉,情景交融。
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表达 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 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 念丈夫的孤寂之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18高三一轮复习之
必修四第二单元 (宋 词)
• 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 “倚声填词”)。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朝。
•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 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 “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大部分都分为片(段), “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 思。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如果也 象许汜那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 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 的英雄了。从而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 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 钻营私利的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已经这样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辛弃疾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的愤慨 和痛苦——南宋政权投降派得势,风 雨飘摇,怎不令人忧愁!自己长期不被 重用,大好年光白白流逝而虚度光阴, 又怎不令人感伤!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爱 国词人。
辛弃疾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 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 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 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 雄厚。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1、这是一首怀古词,主要通过对古 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 抒发自已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写景 下阕:侧重抒情
思路:写景——咏史——抒情
2、情感基调:豪壮
“乱石穿空,惊涛 乱 岸边山岩之险怪
拍岸,卷起千堆 穿 陡峭山崖的高峻
雪。”
惊 江水之汹涌
那 传神些字?写得生动、拍卷
惊涛与江岸搏击的力 波涛力量之大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又名柳屯田、柳七 郎,福建崇安人,北宋婉约派词代表。“奉旨填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饮处即 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其 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 海潮》等。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 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 和悲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
下片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 和心情。
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 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 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 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 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古义:____长__江______;今义:大的河流。
3.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杰__出_的_____;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 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4.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_____刚__才_____;今义:从来,一向。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一、古字通假 •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 1.早生华发“_华___”通“_花___”,
_花__白_____ • 2.一尊还酹江月“_尊___”通“__樽__”,
___酒_杯____ • 3.玉枕纱厨“__厨__”通“_橱___”,纱
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便纵有千种风.情. 古义:_1女_.指相_流爱_露_的_出深_来情_的__男__;今义:①情怀,意 趣;②色情;③风土人情。 2.大.江.东去
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括钱塘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居民区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钱塘湖雄伟壮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人民富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总括湖山之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民众悠闲的生活)
③少不更.事 经历
又,再
①可.惜流年
值得
2.可②可.堪回首 怎么不,加强否定语气
③饭菜可.口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①异日图.将好景_____画_______ ②嬉嬉钓叟莲.娃____采__莲______ ③都门帐.饮无绪____设__帐______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离
帐饮无绪 泪眼相看 难分难舍 别
难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甚于常情 愁意浓浓 思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念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 眉州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北宋时期著名文学 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 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 《东坡乐府》。
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壮丽的画面, 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 作者豪迈奋发。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 之情,怀古伤今,对比映衬 当中感慨自已年将半百而壮 志未酬。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课文小结
这首词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 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 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 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 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 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 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 界,分为前后期:
南 内容:闺情(离愁)
渡 前
词风:清丽明快
南 内容:怀旧、悼亡 渡 后 词风:凄凉、低沉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 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 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 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而赞赏刘备的才气,表明自己志在 为国为民。
小结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 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 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下片言志。通过古人古事即运用典故来 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