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儒家经典《大学》的三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明德 有善有恶意之动, →诚意 知善知恶是良知, →致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
明明德体验活动:自省(致良知)
认真思考 想想你最突出的三个优点
认真思考 说出你最明显的三个缺点
格物致知心得:
——我告诉你,无需他人评判,你自己最清楚自己, 最了解自己,最能评判自己,良知就是你的真心,外 在表现就是你的真性! ——明白这个道理,按照你的良知良能去做事,去选 择,只要不违背哪怕一丝一毫的良知,是不会错的!
“明明德”各家注解:
王阳明解: “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 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 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 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 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 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 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 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 德’。
七证:
知、止、定、 静、安、虑、 得。
八目: 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第二讲:《大学》的三纲
儒家五圣
至圣先师:孔子
复圣:颜回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大学》作者曾子
曾子师从孔子,乃“七十二贤人”之 一,特别注重孝与礼,孔子之后,他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 ,又由后世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 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 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 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 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 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 ,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 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止于至善”各家注解:
蕅益大师解: “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亲民止至善,只是明 明德之极致,恐人不了,一一拈出,不可说为三纲领 也。此中明德、民、至善,即一境三谛。明,亲、止 ,即一心三观。明明德即自觉,亲民即觉他,止至善 即觉满。” 至善,乃是究竟圆满之论。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 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自觉是明德,觉他是亲民,觉行圆满是止于至善。
大学的“学”,如何理解?
1、学者,觉也。
2、世间的道理,万物的知识,本来就在那!
在哪里?
——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学,就是觉悟出来而已。
“明明德”简释
明明德”三字
第一个明,是动词,明之也,明白、明了的意思第二个明,与德合起 来,就是明德一词,是形容这个德,是很光明、美好、圆满至善…… 明德:王阳明把他讲做是“天命之性”,他不单纯是一个学问,也不 是仅仅只是说道德,而是性德,《中庸》里称之为天命,《老子》称 之为道。
《大学》的三纲
参考及阅读推荐书目:
《原本大学微言》南怀瑾 《细讲大学》钟茂森 《大学解读》徐醒民
《大学章句》朱熹(宋)
《大学直解》张居正(明)
《大学问》王阳明(明)
原 文
出处:出自《礼记》 作者: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 门类:与《中庸》《论语》《孟 子》合称四书 地位:四书之首、儒家学说的大 纲、中国传统道德及读书人价值 观的渊源。
“明明德”各家注解:
朱熹的解释: “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天是天然、自然,本来就在的,本来就有,明德叫做 “虚灵不昧”(虚灵不昧,虚是空虚,无色无形,灵是我 们的灵性、智慧,不昧是常放光明。) 人之初,性本善,因被“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 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经常迷失本性,因 为欲望习气的原因,被时常遮蔽了,经常违背大道,但是 ,我们人的本性之光明、明德,一直都在哪里的!所以我 们的学习就是“当因其所发而明之,以复其初也!” ——通过学习圣贤之道,回复本性的良知。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 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 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 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 儒家经典。 《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 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大学之道略要: 三纲
八目
七证
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亲民”各家注解:
王阳明解: “亲民”是亲近民众。自己明明德之后,再跟民众在一起,教 化民众,自度度他,让民众都觉悟。“修己”便是明明徳,“ 安百姓”便是亲民。 王阳明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 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 非‘亲’字义。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 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 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义。‘亲民’犹孟子‘亲 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 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 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wk.baidu.com物欲所蔽”
格 物 致 知
“三纲” 之二:什么是亲民?
“亲民”的各家注解:
朱熹《四书集注》解: 把“亲民”当做“新民”来讲:“新者,革其旧 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 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新是革新,把旧的去 掉,就是革新。旧的是我们的习气,所谓毛病、 习气,这是旧的东西。把习气毛病去除掉,自性 的光明就显发了。所以首先要自己革除旧习,要 自新,这就是“自明其明德”的意思。
朱熹:自度
王阳明:度他
“三纲” 之三: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各家注解:
王阳明解: “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 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 所谓良知也。 … 至善,是指吾人明德之本体,亦即所谓的良知。……吾人 意欲探究万事万物之理则,当求之于心,心即理,理即心 。吾人良知,本来智慧具足,便是自家的准则,吾人起心 动念、待人接物之时,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半点也瞒 他不得,他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吾人只是不要欺骗 于他,老老实实依着他去做,善便存,恶便去,这里何等 稳当快乐!此便是良知的真实功用。
有关曾子的典故:
曾子杀猪
啮指痛心
大学“三纲”浅释:
1、“三纲”第一句明明德:圆满认知,明白宇宙人生 的真相,自度。 2、“三纲”第二句“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度他。
3、“三纲”第三句“止于至善”,光大自己的德性, 弘扬圣贤的学问,从而圆满自己的德行,达到至善至美 的境地,成圣成贤。
(知行合一、内圣外王、修齐治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