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教程 第11章 新闻传播业(下)
《新闻理论》题集
《新闻理论》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学的研究对象?A. 新闻传播活动B. 新闻传播媒介C. 新闻传播效果D. 市场营销策略答案:D解析: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传播者和受众、新闻传播效果等,而市场营销策略属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范畴。
2. 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哪方面的影响?A. 政治因素B. 经济因素C. 科技进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解析: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是?A. 新闻自由B. 党性原则C. 群众路线D. 客观公正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在于坚持党性原则,认为新闻工作应当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4. 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强调要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放在哪个位置?A. 经济建设B. 政治建设C. 文化建设D. 社会建设答案:B解析:习近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5. 新闻学研究的意义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升新闻传播效果B. 促进媒体融合发展C. 指导新闻实践活动D. 推动科技创新答案:D解析:新闻学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新闻实践活动等方面,而推动科技创新属于科技领域的研究任务。
二、简答题1. 简述新闻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答案:新闻学的产生背景主要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业的兴起,社会对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业务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早期新闻学的经验总结阶段、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形成阶段、新闻学的理论深化和多元化发展阶段。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有: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认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认为新闻应当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新闻的阶级性,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新闻理论教程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要素:要素就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们是各自离散的但是他们参与整体性联系或就它们结合起来的整体或总体而言,它们才是要素。
构成一个系统的结构要素应该是异质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是在一个系统的结构中发生有机联系的。
模式: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传播主体:是指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或主体。
即指那些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从事采写编评、制作、主持的工作者。
或者更一般的说,是指发出新闻信息的人或主体。
收受主体:是指收受新闻信息的人或主体。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网络新闻信息的浏览者。
本位主体:指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即人们通常讲的新闻工作者或传播者。
它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力量。
信息: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所固有的。
必须以质料为载体,并凭借于一定的能量。
它是一种物质的属性,可以与所表征的客体分离是信息的突出特征。
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
真实、新鲜是其内容的本质特点;及时、公开是其具有传的播特征。
新闻价值:是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
新闻价值描述的不是主体的新闻需要,也不是客体的新闻价值属性。
而是对象的新闻属性、功能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
新闻价值标准:新闻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是其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根本标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这种实际利益需要的对象就是一些具备特殊属性的事实--新闻事实。
因此这些体现或反映了新闻主体实际利益需要的客观属性,便成了传播主体用来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稳定的、规律性的标准。
新闻真实:新闻真实的本质是新闻与相应的新闻事实的符合性。
这种符合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含义分为:1.就具体的新闻报道而言包括: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或存在过的,存在论意义。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传播规律【圣才出品】
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传播规律的特征包括()。
A.客观性B.主体性C.普遍性D.特殊性【答案】ABCD【解析】作为规律体系中的一种规律,新闻传播规律具有任何规律都具有的第一特征——客观性。
作为实践规律的一种,新闻传播规律是主体性的活动规律,即新闻传播规律是作为新闻主体的一种活动规律,因而具有主体性。
基于以上两种特征,新闻传播规律就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2.新闻传播过程本质上是()之间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
A.传播媒介B.传播主体C.收受主体D.传播内容【答案】BC【解析】新闻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发送新闻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四个基本要件:①传播主体;②传播内容;③收受主体;④传播媒介。
在这四个要件中,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新闻传播过程在本质上说是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之间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
3.()可以看做是是新闻传播的深层目的和理想境界。
A.选择率B.效用率C.接近率D.互动率【答案】C【解析】新闻传播接近率指的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总是希望受者在实质上认可、同意他们的传播观念和传播目标,达到与传播者自己的接近;而收受者则希望在实质上认可、同意他们的新闻需求和精神需要,达到与收受者自己的接近,遵循新闻传播接近律。
在实践中,对于传播主体来说,内容上要选择与收受主体利益接近、需求接近、兴趣接近的新闻事实,形式上则要采取收受主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理想境界。
4.新闻传受行为中()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
A.选择机制B.接受机制C.反馈机制D.传播机制【答案】A【解析】新闻传播过程本质上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的以新闻事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和主体目的性活动,其作用体现得最为突出和充分。
可以说,新闻传播的全部作用和功能,正是在选择中得以完成并实现的。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一章 新闻道德【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道德1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道德的含义、结构与意义1.新闻道德的含义新闻道德,是指主体(主要是新闻职业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循的各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拥有的道德观念、道德品性等的总和。
2.新闻职业道德的结构新闻道德关系,由新闻道德主体、新闻道德客体和新闻道德中介结构而成。
(1)新闻道德主体新闻道德主体(狭义上的),是指职业新闻工作者,并且仅仅是指职业新闻工作者个体主体。
但新闻道德主体还有组织主体的存在形式,即新闻媒体。
新闻道德,广义上是指包括职业新闻活动者的道德和非职业新闻活动者的道德。
而新闻职业道德只包括职业新闻活动者的道德,可称为“狭义新闻道德”。
(2)新闻道德客体新闻道德客体,即新闻道德对象,是指新闻道德主体道德行为的指向或施予对象。
新闻道德客体,是相对于新闻道德主体而存在的概念。
(3)新闻道德中介新闻道德中介,是指将新闻道德主体和新闻道德客体连接或联系起来的事物。
在新闻道德结构关系中,新闻道德中介主要是由新闻道德主体生产或创制的新闻作品或新闻报道充当的,其中包含着生产或创制新闻的行为。
根据新闻道德主体与新闻道德客体之间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新闻道德关系结构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直接新闻道德结构关系模式,如图11-1所示。
图11-1直接新闻道德结构关系模式通常情况下,职业新闻主体作为新闻道德主体,与新闻源主体、新闻报道对象主体构成直接的新闻道德关系。
在这种关系模式中,新闻道德主体与新闻道德客体之间的道德关系是直接的,是在他们主体间直接的新闻互动关系中生成的。
第二种:间接新闻道德结构关系模式,如图11-2所示。
图11-2间接新闻道德结构关系模式通常情况下,职业新闻主体作为新闻道德主体,与新闻收受主体、新闻控制主体之间构成间接的新闻道德关系。
3.新闻道德的意义(1)促使新闻业服务社会的良性手段新闻道德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够促使一定社会的新闻业、新闻活动成为为社会普遍利益或共同利益服务的良好的、独特的手段。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一、概念题1.新闻真实答:新闻真实,是指新闻及其反映对象是否符合,符合就是真实的,不符合就是不真实的。
新闻真实既有真实性的问题,又有真实度的问题。
新闻真实的本质是,新闻(报道)与相应的新闻事实的符合性。
就具体的或单一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或存在过的;二是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全面的、正确的。
就整个新闻传播界而言,面对的是两方面的真实:一方面是具体真实,即某一具体报道的真实;另一方面是整体真实。
整体真实,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针对一定报道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有具体新闻报道构成的“全体”。
2.具体真实答: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是指一种单一的、个别的新闻真实。
“具体真实”是在反映客观事物处于运动的特殊状态之下——相对静止意义上的真实。
正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属性,客观事物之间才有了区别和不同事物的具体形态。
这种具体形态构成了一个个具体真实的客观事实。
具体真实,也有人称之为个别真实、个体真实、微观真实或单个真实,是相对整体真实而言,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真实的实际系统。
新闻的“总体真实”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是指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3.整体真实答:整体真实,是指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了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如果是,就实现了整体真实,如果否,就未达到整体真实。
整体真实针对的不是具体的新闻报道、具体的事实对象,而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针对一定报道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有具体新闻报道构成的“全体”。
整体真实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微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具体报道的整体真实。
中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某家具体新闻媒体也可以称为个体新闻媒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作的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
宏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新闻媒体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包括()。
A.真实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时效性原则【答案】ABC【解析】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是指以反映事实“是什么”为目标的原则,它的符号再现形式是“存在判断”,这是再现新闻事实的基本原则。
背离事实原则的再现就不是“新闻”再现。
事实原则包括真实、全面、客观。
时效性原则是新闻所具有的一般特性,不属于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
2.就整个新闻传播界来说,需要面对的真实包括()。
A.具体真实B.抽象真实C.整体真实D.部分真实【答案】AC【解析】新闻报道追求新闻既能反应整体情况即达到整体真实,又能使得事件得到具体地展现即反应具体真实。
实际操作时要求必须把存在论意义上的具体的真实与认识论意义上的整体的真实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从整个新闻传播界来说,新闻真实面对的是两方面的真实:一方面是具体真实,即某一具体报道的真实,另一方面是整体真实。
3.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是指()。
A.新闻报道的真实,并不包括新闻传播媒体上其他信息的真实问题B.在事实世界与新闻事实的关系上,事实世界是全体,新闻事实是部分C.新闻传播只是人类认识、反映事实世界的一种手段,利用这种手段把握到的真实只能是“新闻世界的真实”D.新闻真实是整个事实世界的真实【答案】ABC【解析】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是能够向事实本来面目不断逼近的真实。
新闻报道的真实,并不包括新闻传播媒体上其他信息的真实问题。
在事实世界中,新闻真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新闻传播只是作为人类认识、反映事实世界的一种手段。
因此,新闻真实是其传播范围内的真实,而非整个事实世界的真实。
4.新闻事实全面原则的要求有()。
A.针对个体事实报道的全面性B.针对同类事实报道的全面性C.针对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事实报道的全面性D.针对整体事实报道的全面性【答案】ABC【解析】全面原则是再现新闻事实整体面貌的原则,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必然要求。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笔记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笔记真实有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但现象与本质是不可分割的共时存在,现象真是总是对一定本质真是的反应,不是决然对立的存在新闻作品中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评论是否正确,不属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而属于意见真理性问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其正确性。
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情感态度属于一种价值评价的方式,只能从事实出发,依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判断合理与否,它不属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新闻真实的含义A具体的新闻报道1:凡是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事实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依据(存在论意义的真实)2: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论意义的真实)3:新闻作品在全面陈述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本质真实)B整个新闻传播界1:具体报道的真实2:整体真实(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了事实世界的主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从宏观上要求把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与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统一起来)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A整体真实的传播理念制约着具体事实的选择B具体真实相对整体真实而言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而整体真实追求存在论意义真实与认识论意义真实的统一力求达到对现实生活的全面本质的反映,因此,具体真实的叠加并不必然保证整体真实,只有当其量度比例符合整体客观实际时,才能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有机统一,塑造出整体真实的形象C整体真实不能必然演绎出具体真实。
理论上,具体事实失实,必然影响整体真实,实际中,影响大小,取决与不实报道在整体报道中的地位和分量。
新闻真实的特性(过程性)A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一种“本质真实“B对新闻事实的反映和再现产生了“再现真实“的问题(核心环节)C对新闻报道或新闻文本的解读产生了“解读真实“的问题D心窝儿报道的历史存在,决定了它还有一个“历史真实”的问题新闻真实是一种理想追求,是新闻传播目标应达到的境界——新闻报道与对象(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绝对符合。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环境【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新闻传播环境1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1.新闻传播的内环境(1)个媒体环境个媒体(内)环境,是指把一个具体的媒体机构或组织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由其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氛围。
硬环境、软环境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共同构筑着个媒体的新闻传播环境。
①硬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硬环境要素一般包括媒体所处的地理环境、区域位置、办公硬件设施、物理工作场所、实际收入、福利待遇等。
硬环境可见可触。
②软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软环境要素一般包括媒体自身的管理水平、上下左右的信息沟通与和谐程度、整体的工作态度与精神面貌等。
软环境可感可觉。
(2)媒体环境①定义作为内环境的媒体环境,是指媒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环境,即由新闻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制衡所形成的一种结构体系。
②媒体内环境的构筑a.媒体环境的主体是所有的新闻媒体就当前新闻业的实际情况而言,媒体环境主体主要有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新闻杂志社、通讯社等。
b.媒体环境是由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筑的新闻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圈层的媒体环境结构:第一,由媒介形态相同的媒体相互作用构筑的媒体环境圈层。
第二,由所有新闻媒体,或者由不同媒介形态类别的媒体之间相互作用构筑的媒体环境圈层。
新闻媒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常态关系: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
c.媒体环境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媒体环境永远是由所有媒体通过共生、竞争关系建构的动态环境,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相对优良的媒体环境中,媒体间的关系是:所有媒体适得其所,基本处于良性共生与竞争之中。
第一,适得其所,理论上的理想状态是让处于媒体环境中的所有媒体都能较好地发挥它能够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二,良性共生与竞争关系,是让所有媒体能够比较合理地共享社会大系统提供的新闻传播资源,能够比较合理地共享媒体生态创造的各种营养。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新闻真实)
第三章 新闻真实2.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 1.不同的领域或学科都讲真实 (1)哲学的真实,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
哲学家都有一种探究事物本质真实的内在驱动力。
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传媒呈现的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类型化 传播者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影响新闻真实 礼仪化权势的选择标准使得传媒很难完全真实地反映事实 传媒对事实的命名、定义 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造成对事实的误读 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体制性失实 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记者报道科学事实与科学研究的性质存在天然差异 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请记者用理性来审视事实警惕科学新闻背后可能站着的利益集团 四种情形中要特别警惕科学假新闻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建立失实后的更正与答辩机制 新闻真实(2)文学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它必须来自生活,是生活与感受的真实。
文学真实,从欣赏者角度看,一类要求生活的真实(小说、故事片等),一类:要求感情的真实(诗歌、散文等)。
(3)宗教真实是指信仰的真诚,有句话叫“诚则灵”,便是指这种情形。
(4)司法要求真实,这是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依据的非常严格的真实要求。
在司法上,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能确认它是事实,这是司法工作特有的要求。
新闻的真实,远没有司法真实那样严格。
2.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新闻是对事实的叙述,理论上讲,记者的叙述与事实必须完全相符,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
(1)新闻毕竟只是关于事实的叙述,不是事实本身,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根据生活经验,如果这个距离适当,大家都会认为某篇新闻报道是真实的,不会苛求。
(2)具体的事实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而记者在报道的时候,篇幅、时间都是有限的,说得大体差不多,受众就会认为报道是真实的,这是新闻真实与司法关于事实真实要求的不同点。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传媒【圣才出品】
3.就新闻传播媒介的现实构成来看,新闻传播媒介的类型主要有( )。 A.印刷媒介 B.口头媒介 C.电子媒介 D.网络媒介 【答案】ACD 【解析】印刷媒介主要是报纸,电子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则包括互联网。
4.从传播者角度说,新闻传播媒介必须以传播、评述新闻事实信息为媒介的( )。 A.基本使命 B.核心地位 C.核心要务 D.重要职责 【答案】A 【解析】新闻传播媒介区别于其他的传播媒介,如图书、非新闻类的杂志、一般性的影 像出版物,是因为新闻传播媒介以报道与评述事实的信息为内容与使命,而一般的传播媒介 则是一切讯息符号的载体。
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生存发展环境的最新变动情况;另外一个功能就是评论新闻事实,使社
会公众及时获知人们对相关事实的意见和看法。
8.传播媒介在本质上是一种( )。 A.物质手段 B.信息符号的通道 C.意义系统 D.传播方式 【答案】C 【解析】人们通常关注的媒介主要是承载一定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它是传播活动的中 介或中介物。作为承载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信息符号在逻辑上是更为重要的,它包含着传 播者对事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传播媒介本质上是一个沟通传收双方精神世界的意义系统。
9.( )是新闻信息高速、有效流通的重要媒介或通道。 A.电视 B.广播 C.网络 D.通讯社 【答案】D
4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被人 们称为“供应新闻的大动脉”、“消息的总汇”处,因而它是新闻信息高速、有效流通的重要 媒介或通道。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八章 新闻传媒
一、不定项选择题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下)【圣才出品】
第十章新闻自由一、概念题1.自由答:自由,是指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目的来行动,而不是按照外界的强制或限制来行动。
自由,存在于能够自由活动的动物之中,存在于能够受意识、意志支配的活动领域中。
人们通常所言的自由,只是人的自由,因而人用自己的意志支配,而不受外界力量的强制活动就是自由的活动。
自由,实质是指人的活动与外界的关系问题,当人的活动不受自己以外的任何力量的制约或限制时,行动就是自由的,受到了制约或限制,就是不自由的。
而人作为社会动物,其本质体现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不可能存在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仅凭自我意志支配的活动自由。
在社会生活中,自由的实质是一种政治权利,一种法律规定的人们可以享有的权利,这是理解新闻自由实质时必须时刻领会的重要前提。
某种政治自由不受限制或受限制,主要是指不受国家(政府)或受国家的限制。
2.新闻自由答:新闻自由,是指创办新闻媒体,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
新闻自由属于所有人的道德权利,但在现实社会中,它是一种政治自由、法律自由。
新闻自由最一般的意义,是指参与新闻活动的人的自主性和不受限制性,如果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新闻活动,即是自由的新闻活动。
新闻自由从字面上看是指搜集、发布、传播和收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意见和开展新闻批评的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运用。
从严格意义上看,新闻自由不是新闻传播者所独有的职业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创办新闻媒介机构的自由,了解和报道新闻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政府及公务员的自由。
3.道德权利答:道德权利,是指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
在道德哲学意义上理解新闻自由,是把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权利。
作为一种道德权利,新闻自由应该是所有人平等地、共同地享有的一种自由权利,新闻媒体应该成为社会公器,应该为所有公民享用,而不是为政治统治者或商人谋取个人所得或利润。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学与新闻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绪论新闻学与新闻理论一、概念题1.新闻学(中南财大2009~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新闻学是对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活动特征及其规律进行探求和揭示的一门学科。
在学科性质上属于社会学科(或社会科学),但又具有比较强烈的人文学科色彩。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新闻活动、新闻传播业,以及它们与人类其他活动领域的关系。
其主要任务,是从学科结构的不同分支出发,探讨研究新闻活动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揭示新闻活动与整个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子系统)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
为新闻活动的有效进行、新闻传播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观念、知识、技能和方法。
新闻学科发展到今天,大致形成了这样的学科分支:历史新闻学(新闻史)、应用新闻学(新闻业务)、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和交叉(跨学科)新闻学。
2.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答: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主要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与特征,揭示新闻活动、新闻业的基本规律,以及新闻活动与整个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
新闻理论的基本目的是:①解释新闻现象、解释人类新闻活动中的各种关系;②以理论自身的品质和精神,不断反省自身,开拓新的理论境界,有自己的价值追求;③导引人们理解新闻现象,批判和反思新闻现实,并在理论的范导之下,改变或改造现有的新闻现象、新闻现实,开辟和建构新的新闻传播景象。
二、简答题1.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中山大学2009年研)答:在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是一体的,但在西方,传播学和新闻学是有所分离的,各自有不同的学科重点与研究对象。
新闻学曾是传播学的前身与源头之一,而传播学一旦形成独立的学科以后,与新闻学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分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不同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新闻职业道德)
第四章 新闻职业道德3.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或新闻传播业的行业道德,要求传媒遵循一般的社会道德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1)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①一般社会道德在新闻传播职业领域的运用,诸如要体现人性、尊重人格、不说谎等,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新闻自律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现状 体制转型造成职业道德和规范缺失的主要原因 商业利益 行业内混岗传媒人的劳动保障不到位、人员流动率过高 目前在新闻职业道德方面首先要做的事情中国新闻职业规范概述有偿新闻财经记者利用职业之便获取利益 几类违反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情形 媒介审判制造“传媒假事件”报道缺乏人性 新闻职业道德即“什么不能做”的道德责任。
不要伤害别人,不要偷窃,不要说谎,尊敬他人……这些,也即新闻职业道德的底线。
②职业规范,即“应该如何做”的专业技术方面要求。
(2)新闻自律①作为名词,是指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成文条款,或公认的不成文惯例。
②作为动词的“自律”,即自我约束。
这里的自我,除了个人对自己的约束外,行业内的自律组织对行业内人的违规行为的处罚,也是自律,即行业内的自律。
(3)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4)记者在遵守一般道德上存在的问题①除了新闻行业的技术规范外,我国记者在遵守一般道德上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为采访到需要的素材而随意说谎。
不说谎,也是人的基本的道德底线,人人都说谎,结果必然是大大增加每个人确认真实的成本,这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低道德保障”。
“底线”根植于人最基本的道德信念中。
“说谎”或“造假”这样由记者制造的看点,如果不坚决加以制止,传媒的公信力将丧失殆尽。
②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性质一样,是一种内心认同,如果没有这种认同,可能会走回到行政他律方面。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十一章 新闻道德
二、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制度保障 (一)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 (二)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三、新闻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一)新闻道德失范的表现 1.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 2. 虚假新闻 3. 滥用暗访偷拍 4. 煽情渲染
(二)新闻道德失范的原因 1. 个体因素 2. 组织因素 3. 社会因素 4. 技术因素
新闻学概论
第十一章 新闻道德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 2020.09
前言
• 新闻道德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新闻道德? • 新闻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在人类从事新闻传播职业活动中形
成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 它来自新闻职业活动实践,反过来又影响和规范新闻职业活动。
目录
第一节 新闻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五)改进创新 《准则》倡导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创新
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等,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 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六)遵守法纪
《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 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准则》提出,新闻工作者需增强版权意识。尊重和保护新闻媒体作品 版权,反对抄袭和剽窃,严禁歪曲原意、断章取义等不当摘转行为。
• 英语中,“道德”和“伦理” 分别对应“morality”和 “ethics”,源于拉丁文“mos”和“ethica”,都有品性品德、 风俗习惯之意,指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 新闻道德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职业活 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 新闻道德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个体主体,即新闻工作者个体; 组织主体,即新闻媒体。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需要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媒体来说,需要
新闻理论十讲(详细版)
新闻理论十讲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1.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2.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是要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所以宣传行为的中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它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者只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任务就完成了。
3. 宣传分为两类:A.政治宣传: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而观点相左者,则会回避或地址这种宣传。
B.商业宣传:需要某些商品的人会积极响应,但这样的人不太多,多数人因为与某个商品的宣传没有关系,很少会主动接受这种宣传。
4.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结合起来说呢?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5.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B.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C.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D.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E.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F.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二.新闻≠舆论1. 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在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这是,这种意见可能开始对全局产生影响:如果持某种意见的人数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二,可以说这种舆论已经掌控了全局。
2. 舆论和新闻的关系:A.新闻可以反应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应了舆论,这是新闻和舆论的一个关系。
B.理论上可以说媒体是舆论的载体。
新闻理论教程笔记
新闻理论教程笔记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第二章新闻传播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新闻活动的本质与演变)【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活动的本质与演变一、概念题1.传播答: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往活动,交往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观念和情感,是一种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这里的人不单是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或团体,这里的“信息”是广义的,包括所有的精神产物。
代表性的传播定义有郭庆光的观点:“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他指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系统。
2.新闻传播答:新闻传播,是指人际间、群体内和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
其特点:①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②这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交流活动,是传播者与收受者之间双重主体的互动性活动,是一种新闻信息的共享或分享活动;③由于这种信息交流活动的内容是一种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因此新闻传播应该是一种关于真实信息、新鲜信息的传收活动;④这种将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传送给社会大众的传播应该是一种及时的、公开的传播。
3.新闻活动答:新闻活动,是指以新闻传收为中心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
从广义上看,与新闻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可称新闻活动。
从当代新闻实践出发,与新闻传播直接有关的活动主要有:新闻媒体的管理与经营活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闻传播的调控、影响活动;新闻教育、培训活动,新闻学习、新闻研究活动等。
所有这些相关活动,与作为新闻活动核心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新闻活动。
与新闻有关,是指与新闻的传送和收受有关的活动。
从狭义上看,只是把新闻传送与收受活动称为新闻活动,甚至只是把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传播活动称为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有以下丰富的内涵:①新闻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②新闻活动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③新闻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交往活动;④新闻活动是具有多元功能的信息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 首要是把新闻业当作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在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党的 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办事,必须实行“政治家办 报” • 第二,新闻业的党性原则要求所有新闻媒体必须 在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特别要与时俱进,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 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思想,始 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科学 的态度展开新闻工作。 • 第三,新闻业的党性原则要求所有新闻传播活动 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为党的全 局和大局工作服务。
三、新闻传播业的群众性原则 (一)群众性原则的含义与根源 • 作为中国新闻业的一条基本工作原则,群 众性原则是指,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兴办、 支持和发展新闻业,通过新闻传播来满足 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特别是新闻信息的 需求。
• 第一,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 针。 • 第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 • 第三,正确处理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与 其他普通群众的关系。
第一节 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传播业
一、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业 • 在总体上,资本主义新闻业必然与资本主 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必然要维 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资本主义的生 存发展服务。在这种总前提下,与社会主 义新闻业相比,资本主义新闻业具有这样 一些基本特征:新闻资产的私有制是资本 主义新闻业的主导型所有制形式。
第五节 当代新闻传播业运作的基本特征
• 新闻传播业的运作,是指构成新闻业的诸 多内外要素、条件,通过相互作用所形成 的以新闻传播活动为主的实际过程。
一、当代新闻业运作的一般特征 • (一)资产所有制决定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 • (二)市场手段维系媒体的经济命脉 • (三)社会影响全面扩展,互动作用日益增强
指导性的类型: • 一是指导舆论。 • 二是指导工作。 • 三是指导生活、学习等。
(三)指导性的基本特点 • 首先,新闻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这种 指导不是命令性的、指令性、强制性的指 导,而是一种服务性的、平等性的指导, 即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 其次,新闻业的指导性主要是通过新闻手 段实现的,是通过“让事实说话”,特别 是“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实现的。 • 再次,新闻传播的一系列其他特征,决定 了新闻业实现指导性的特点。
(三)新闻批评与监督的基本原则 • • • • 第一,建设性的批评态度。 第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客观全面。 第三,适度、典型原则。 第四,遵守法律,符合政策,恪守纪律, 不背道德。 • 第五,积极主动、独立负责。
第四节 新闻传播业与其他社会系统 的关系
• 新闻传播业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子系统, 它的演变与发展也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组织 过程。作为以传播信息、沟通情况,监测 环境、监督社会、服务大众为主要社会功 能的新闻传播业,与社会整体及其他子系 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与政治系统、 经济系统、文化系统、技术系统等一起, 共同构筑着社会整体的演变与发展。
(一)党性原则的来源
• 党报的主要使命和任务是:始终高举党的旗帜, 坚定不移地阐述和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党报要监 督党的领导,勇于批评党的领导人的缺点和错误; 党的报刊不是党的领导人的报刊,而是全党的报 刊,党的报刊有权力监督和批评党的领导;党报 应该成为党内自由交换意见的阵地,党内的思想 斗争可以在党的报刊上公开进行,但要遵循党的 共同纲领和策略。党报要始终宣传科学的理论, 用它们武装工人的头脑,党报要维护党的理论的 科学性。
一、新闻业与社会统一体的基本关系
• 第一,相对独立与绝对统一的关系。 • 第二,相互作用关系。 • 第三,同步变化关系。
二、新闻业与社会主要子系统的关系 (一)新闻业与政治系统的关系 • 第一,在制度层面上,新闻制度受制于政治制度。 • 第二,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新闻传播不仅具有 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而且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意 识形态机构或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维护或 反对、批评现有的意识形态。 • 第三,新闻传播始终是政治活动的重要工具。 • 第四,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政治内容始终是主 流媒体新闻传播的核心部分。
二、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方针 (一)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方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方针 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新闻业的具体工作方针 • 最重要的、最稳定的工作方针可以概括为 两条:一是“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二 是“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前一工 作方针注重手段,后一工作方针注重目的, 可以说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核心就是为了 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因此,从理论 角度可以将它们概括为一条方针:“坚持 正面宣传为主,实现正确舆论引导。”
三、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任务
• • • • •
基本理论宣传 报道、宣传正面事实 适度报道负面事实 运用新闻手段,进行批评报道和监督报道 发挥新闻业的多样功能,满足人们的多种 需求
第三节 当代中国新闻业的政治原则
一、新闻传播业的党性原则 • 所谓新闻业的党性原则,就是一定政党在 新闻业上的党性规范、准则和要求。在中 国,新闻业是中国共产党所有事业的一个 部分,是党的喉舌,因此,党性原则是新 闻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新闻 业的第一原则,生命原则。
二、当代中国新闻业运作的特征 • 双重基本属性 • 两种主要功能中传播 • 多重制约力量中发展
(二)新闻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
• 第一方面,社会经济系统对新闻业发展总 体上的决定作用。 • 第二方面,新闻业通过信息传播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作用。
(三)新闻业与文化系和传播通道,新闻业直接影响着社会 文化系统特别是大众文化系统的整体发展状况。
• 其二,新闻业,作为大众媒介产业的主要部分,其各种新闻机构本身 就是创制大众文化产品特别是新闻文化产品的文化实体。 • 其三,新闻业是倡导一定社会主流文化、维护一定社会主导价值观念 的文化工具。 • 其四,作为大众文化的新闻文化,既有它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同时也 难免它的庸俗性和低俗性,因而它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对社 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 其五,由新闻传播业造就的媒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跨国 媒介的全球性扩张,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带来了新的所谓“文化殖民”、 “文化侵略”、“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造成了不 同国家、民族之间新的文化冲突。
第十一章 新闻传播业(下)
• 新闻传播业作为人类的事业,对于不同国 家和民族必然具有普遍的性质和功能;同 样,新闻传播业具体演变发展于不同的国 家和民族,而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自己 的文化传统、历史积淀,拥有自己的实际 情况、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 新闻传播业的现实面貌,在不同的社会制 度下,在不同的国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 征。
四、新闻传播业的战斗性原则 (一)战斗性的含义与表现 • 这一属性演变至今,实质上主要指新闻批 评、新闻监督。战斗性在当前主要通过新 闻批评和新闻监督的方式来实现。因此, 战斗性原则,就是坚持开展新闻批评、新 闻监督的原则,可以简说为新闻监督原则。
(二)新闻批评与监督的作用 • 其一,新闻批评与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运用和实 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 其二,新闻批评与监督是防治政治腐败、经济腐 败和其他社会腐败现象、丑恶现象和不法行为的 有力武器。 • 其三,新闻批评与监督是提高党的素质、建立优 良政府、增加社会信任、密切社会关系的重要手 段。 • 其四,新闻批评与监督,是增强媒体权威性和影 响力的基本方法,也是赢得人民信赖的必然途径。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方针 与基本任务
• 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业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新闻传播业,它是党、政府和人民 的喉舌,它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属性,同 时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闻传播业的这种地位和性质,从根 本上决定了它拥有自己特殊的运行方针和 任务。
一、当代中国新闻业的基本含义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是党、 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一 部分,既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社会信息中 心,也是党的思想宣传中心。因此,不能 把新闻媒体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传播新闻 的媒体,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媒体,它还是 党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有力的思想宣传舆 论部门。这是我们理解当代中国新闻传播 业所有具体问题的基础或前提。
二、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 • 在总体上,社会主义新闻业必然与社会主 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必然要维 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社会主义的生存与发展、共产主义的理 想实现服务。在这种总前提下,与资本主 义新闻业相比,社会主义新闻业具有以下 一些基本特征:在所有制形式上,社会主 义新闻资产属全国人民所有,人民是新闻 传播业的主人,但通常以代表人民利益的 国家占有并经营媒体的具体形式来体现。
二、新闻传播业的指导性原则
(一)指导性的含义与根据
• 所谓新闻业的指导性,是指新闻业通过新 闻手段具有的对收受者思想、观点产生影 响和作用的属性。指导性原则,则是指某 种新闻业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规范,即 要求新闻业要自觉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引导 收受者。
(二)指导性的方式与类型 • 就当代中国新闻业而言,主要是通过理论 阐释、政策宣传、事实报道(主要包括能够 形成明显指导性、启发性的正面报道,部 分能够对人们形成警戒作用、吸取教训的 反面典型报道,能够对社会和人们产生指 导性的预发性报道等)的方式实现指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