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教程 第5章 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中国新闻⼯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条全⼼全意为⼈⺠服务。
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声统⼀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意统⼀起来,把坚持正⾯宣传为主与正确开展舆论监督统⼀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
第⼆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团结稳定⿎劲、正⾯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和壮⼤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第三条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把真实作为新闻的⽣命,努⼒到⼀线、到现场采访核实,坚持深⼊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客观。
第四条发扬优良作⻛。
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提⾼综合素质,抵制不良⻛⽓,保持⼀身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坚持改进创新。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法、⼿段、业态等,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六条遵守法律纪律。
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第七条对外展示良好形象。
努⼒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展现真实、⽴体、全⾯的中国。
虚假新闻(原因、危害、预防)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产者为了不正当⽬的⽽有意炮制出来的各类“新闻”或者因疏忽导致的新闻失实,他们在道德失范程度上和造假⽅式上各有不同。
虚假新闻传播特点:1.造假技巧越来越⾼,使⼈难以分辨真假2.利⽤社会热点话题,引起轰动效应3.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4.⽹络成为虚假新闻产⽣的主要源头和传播途径5.新闻报道的翻译和“编译”版,出现“跨国蒙”的情况虚假新闻产⽣的原因客观原因:1、党⻛和社会⻛⽓不正。
2、约束机制和整顿措施不完善。
3、受众特殊的⼼理需求——猎奇⼼理。
如2008年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郭晶品怀上霍启刚⻣⾁欲离队》。
主观原因:1、新闻从业⼈员政治理论修养⽋缺。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第2版)》 课件第5章 新媒体新闻写作
5.1.2 新媒体新闻概述
何谓新媒体新闻
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以大众传媒为主流的新闻传播体系,颠覆了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新闻传 播模式,手机和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和传播者。新媒体新闻就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以新兴移动互联网络为载体,记录与传 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采••• 编按 按 按方照 照 照式数 选 采据 题 编来 性 方调 型源 质 式数查分 分 分据型类类类新数:::闻据自事调新采件查闻数选型和据题数常型型据规数数新调或段据据闻较查热、新新简型点常闻闻易数问、、规,据题型非话多新,数自题把闻耗据采选数需时新数题据运较闻据型集用长型 数作较;数 据为复常据 新数杂规新 闻据的型闻来数数源据据,分新采析闻用手数简段据单来,的源深可较入视单、化一系方统,式地处呈理分现和析报分社道析会的事手件
01 Part /
认识新媒体新闻
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事业带来了前 所未有的变革,新闻传播的媒介从传统的纸媒(报刊)和电 子媒体(广播、电视),走向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络。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个更 为广阔的空间。
5.1.1 新闻概述
何为新闻
广义的新闻是指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 道和传播,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和新闻时评等;狭义新闻则专指消息这种体裁, 即以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第5章
新媒体新闻写作
在报道形式上,新媒体新闻全面聚合文字、图片、短视频、 动画、H5、数据新闻、Vlog等多元化表达,并通过“两微一端 一抖”形成传播矩阵。本章从新媒体新闻的基础知识出发,详细 介绍新媒体新闻和新媒体数据新闻的写作要领,帮助读者走出新 媒体新闻写作的误区。
新闻传播法教程 第五章[31页]
第一节 突发事件信息
三 新闻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将突发事件信息纳入政府信息,由政府统一发布,是我国特有做 法,是与我国新闻媒介体制相配套的。
政府掌握发布突发事件信息主导权,目的是为了尽快克服突发事 件带来的危机。
新闻媒介是政府实行危机管理的传播载体,必须遵循和配合政府 应对突发事件的部署开展报道,必须接受政府约束:
一 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
经营者发布商品和服务信息,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有的还关系 生命健康,必须真实无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 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则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 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 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一节 突发事件信息
(三)汛情
2011年《防汛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电视、广播、新闻单 位应当根据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提供的汛情,及时向公众发 布防汛信息。”根据该条款,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防汛信 息,而消息来源必须由政府防汛部门提供,当然含有不得擅 自报道不是政府部门正式发表的传闻的意思。
第一节 突发事件信息
第一节 突发事件信息
(二)疫情
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公开制度。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 息。” 2003年行政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五条也有 类似规定。 2005年《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重大动物疫 情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重大动物疫情。”
一 《突发事件应对法》信息发布的规定
第5章 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法人的人格权
一、侵害名誉权的对象
自然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死者
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我国把侵害名誉权行为分为诽谤和侮辱两种方式。 司法实践中的三个层次: (1)主观上出于过失的诽谤行为,通称为侵害名誉 权行为; (2)主观上出于故意的侮辱和诽谤行为,情节一般 的,承担民事责任; (3)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情节严重的侮辱和诽谤行 为,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承担刑事责任。
(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之分。 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 失。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与名誉权
名誉(reputation),是对特定人(包括自 名誉(reputation),是对特定人(包括自 然人和法人)的社会评价。 名誉权(right reputation)就是公民、法 名誉权(right of reputation)就是公民、法 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 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三)其他使用 1插图。 2封面。 3非公共事务报道。
三、肖像权和其他权利的竞合
肖像权和著作权 肖像权和名誉权 肖像权和人格尊严 救济
一、新闻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
作者、表达者 新闻单位 重述者 新闻源 "内参" 内参" 印刷者、发行者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二、新闻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的方式
三、侵害名誉权的排除
真实 公正评论 特许权
四、新闻传播活动中侵害名誉权的犯罪
新闻传播活动中发生的侵害名誉权行为, 如果其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严重性就可能 构成犯罪,这就是侮辱罪和诽谤罪。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没有法人或单位犯罪的规定。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一、隐私和隐私权
新闻法规(第5章)
• 这些言论受绝对特许权保护是为了保障有关公 共机关的正常运作。我国对官方内部文书的特 许权在过去没有规定,但在习惯上是得到认可 的。
‚内参‛和‚内部刊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通常说的‚内部刊物‛分两种: • 一种是指内部发行的正式期刊,只能在国内按指定 范围征订、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陈列和 销售,禁止向国外发行,如《参考消息》、《半月 谈 内部版》即是。 • 另一种便是持‚内部资料准印证‛的‚内部资料‛, 是资料性非商品性的内部出版物,不得公开发行销 售。但这两种出版物仍然属于新闻传播媒介。《解 释》规定:‚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 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 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的人 民法院应当受理。‛
• 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可以认为对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侮辱诽谤内容的责任作了原 则的规定。 • 除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自己制作、发布的违法内 容必须承担责任外,‚办法‛对于他人上网的内 容(BBS、Netnews、个人主页等)注意义务界定于 ‚明显责任‛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 其网络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办法第小五条(即 禁止传输的9种情况,包括侮辱、诽谤)所列内容 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 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 但是根据‚告诉才处理’’的原则,无论是主动的还 是被动变为主动的‚新闻源‛要承担侵权责任必须由 原告起诉,李谷一没有起诉韦唯,所以法院不把韦唯 列为被告。这是正确的。
(五)内参
•
‚内参‛是新闻单位编印的专供领导机关参 阅的文书材料。编印分发‚内参‛要报告上级 主管机关批准或备案。各种‚内参‛的分发和 阅读范围有严格的限定,通过机要通讯系统送 达。有的‚内参‛还印有密级和编号。
新闻传播法资料
第一章宪法规范“两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言论自由:通过语言形式表达,是指公民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是公民进行新闻活动的自由,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获取、表达、传播各种信息和意见,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表达权:公民表达意愿,参加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总称表达权。
知情权:(广义)指公民获得、知悉信息的自由和权力。
(狭义)仅指公民获得、知悉国家和社会公共事物信息的自由和权力。
预防制:出版物内容的事先检查制,即在出版物出版之前,由政府的专门机构对出版物内容进行检查,以决定出版还是不出版或删改后出版。
追惩制:政府对出版物内容事先不做检查,出版后如发现违法内容依法惩处。
1、为什么说我国新闻传播法蕴涵了新闻自由的原则?其实,新闻自由已经逻辑地蕴涵于我国新闻传播法的现有概念之中。
首先,新闻活动作为表达活动的一种方式,通过报刊进行的表达受到出版自由的涵盖,通过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媒介进行的表达受到言论自由的涵盖。
其次,新闻活动公认属于文化活动,《宪法》规定的公民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应该涵盖所有种类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
2、为什么说言论自由包含了表达和知情两方面的权利?表达自由包含了寻求、接受以及传递各种信息和思想的自由。
就是说,表达自由的内容不仅包括表达的权利,而且包括知悉的权利。
这是因为:(1)了解情况是表达意见的前提(2)表达必须以他人为接受对象,自言自语不是表达,面对旷野的呼唤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样保障表达自由又必须保障他人接受表达内容的权利。
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得、知悉信息的自由和权力。
狭义的仅指公民获得、知悉国家和社会公共事物信息的自由和权力。
在新闻活动中,明显体现了表达权和知情权的这种统一。
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煽动:指采取刺激性、鼓动性语言、文字或者图像。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与公民
二、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
侵权作品已经发表
在法理和司法实践上都把侵权作品已经发表(刊登或者播放)作 为大众传播侵权行为的损害事实依据。 言论性侵权与新闻侵权之不同。 新闻侵权作品发表后产生的后果:
首先,作品发表后,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贬损性议论以及周围人们 对受害人疏远、排斥、蔑视或者引起家庭不和、朋友误解等表现, 是大众传播侵权行为的损害事实引发的直接后果。 其次,由于公众贬损性的反映给受害人造成了精神上的痛苦。 再次,可能使受害人遭受财产的损失。对法人而言,因侵权新闻作 品的发表而遭受经济或财产方面的损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侵害名誉权的对象
法人
• 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机关 法人 • 自然人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的不同:
内容上,自然人的名誉权是精神性的,有时也连带性地会有财 产性的内容;而法人的名誉权在实质上则是财产性。 侵权方式上,对自然人的名誉权侵害只要“造成一定影响”就 构成侵害,而对法人的名誉权侵害则要“造成损失”。对自然 人的名誉侵害不必是出于故意,而对法人的名誉权侵害则要求 必须出于故意。且对于新闻单位而言,对法人的名誉权侵害适 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见88年《意见》和98年《解释》) 侵害结果上,自然的有名誉权遭到侵害,直接结果是精神痛苦、 连带有财产损失,而法人的名誉权遭到侵害,直接结果是财产 损失。
第五章
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 法人的人格权
第一节
人格权基本概念
人格与人格权
人格(personality)语源于拉丁语(Persona)。在罗 马法学家的表述中,Persona有多种含义,诸如“声望 和尊严”、“自由民”、“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 根据罗马法,persona广义上指所有具有血肉之躯的人; 狭义上仅指自由人。 人格的具体含义有:
新媒体传播 第五章
微博与博客的区别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
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 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 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大部分的博 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 影、视频、音乐、博客等各种主题。。
1、校园风光
同济大学:发布校园风光图片,同样能增加学生对母校的荣誉感和 爱意,往往也是转发率最高、传播最广的微博内容
2、招生信息
香港大学:发布招生信息,对获取优秀生源很有帮助
3、校内新闻
复旦大学:第一时间发布了学校要闻和讲座预告
4、活动直播
武汉大学:通过微博现场直播大型晚会,快捷地发布信息
5、师生互动
6、双星子式传播
1、裂变式传播
个人的微博,经过粉丝、粉丝的粉丝的反复转发, 传播速度呈现细胞裂变式快速扩散的一种传播方式。
2、蒲公英式传播
蒲公英传播模式就是指微博信息从一个微博账号发布 进行传播后,多个其他博主转发,以其他微博博主为中 心再次进行扩散。
3、节点式传播
粉丝传播的每条信息就会形成主要的几个节点,而这 些主要节点决定信息传播的广度和宽度。
南京大学:与学生亲切互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6、校史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摆脱乏味的说教,图文并茂地介绍校园历史
7、公布荣誉
华中科技大学:公布学校获奖荣誉,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增加了 校友荣誉感
8、杰出校友
北京师范大学:每日发布一位杰出校友的图片。在宣传校园文化的同时 又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
9、投票调查
2、定向性 定向性就是短信新闻在向公众发布的过程中是确 定的,也就是短信新闻的受众是明确的。传统 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时, 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是将所有公众视为 受众。制作出来的新闻节目,这些媒体是无法 得知到底是谁看了这些新闻或节目。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读书笔记人文学院新闻学刘梅总序: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新闻教育的关键是有一些好的教材,这些书一方面能够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同时拥有很高的学术含量。
突出强调了作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桥梁的新闻传播学的重要性!前言:胡鸿烈律师对魏永征教授及该书的评价,该书是新闻学生一个好的选择,用普通法的观点详细的阐述法律案例。
导论,法的概述: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就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具。
我国现有的七个法律部门,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包括各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
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法是行为规范;第二,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第三,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第四,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法的实施一方面要求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严格执行法律,适用法律。
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与公民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凡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世界新闻传播法:该部分主要讲述了国际对传播法的称呼以及各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专门法和管理法。
它的一个重要渊源是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该部分讲述了我国的宪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些法律规定。
并表明我国现行的传播法有广泛的渊源,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许多问题已经拥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
但有法可依,尚不完备。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建设的难点:新闻传播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无论是在维护公权或是私权使之免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可能的不法侵害,大都有相当完备的内容。
传播伦理与法规复习资料
导论法: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1964年《纽约时报》上诉萨利文警官案“实际上的恶意”新闻传播法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一种他律。
道德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在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它的实施主要靠社会舆论的督促和人们的自律。
联系:法治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是内容上互相吸收。
其次是职能上互相补充。
第三是实践上相互促进。
第一章宪法规范由宪法所规定的这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我国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指针。
新闻记者的权利新闻记者的权利来源于《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和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
这些自由的权利主体是公民。
新闻记者也是公民,也享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
新闻记者与普通人区别只是职业分工不同,前者把寻求、获取、传播信息作为自己的职业,这种职业的功能是使广大公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的权利。
新闻自由以及其中包含的所有权利,并不是新闻工作者专有的、排他的权利。
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1998年《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对新闻出版保密制作了一些具体规定:(1)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2)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制度(3)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的批准制度(4)新闻发布制度第四章新闻与司法审判公开不公开审理的情况: 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及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新闻审判——案例分析(概念、特征、内涵、后果)P86定义:指新闻媒介在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侵犯人权,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
内在特征:超越了正常的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量刑以及胜诉、败诉等等的结论。
外在特征:语言暴力标签化公民化的报道语言和报道技巧后果:掀起舆论风暴,对司法过程造成很大的干扰,导致法院作出不公正的判决,量刑过重的判决。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一、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1、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称“条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行政法规之列。
4、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根据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规定、命令、指示、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实现、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体现。
既包括公民有通过报纸和新闻期刊等出版物表到思想见解的权利,也包括公民通过广播电视等出版手段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包括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表达并传播各种思想见解,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第6章 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即国家测绘局) 主管全国的地图编制工作。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相应设立负责管理地图编制出版的 部门。 地图作为测绘成果,属于国家所有。
测绘成果实行有偿提供,不得擅自复制、 转让或出借。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得有虚假记载。 不得有重大遗漏。 不得有误导性陈述。
三、对刊播证券信息的传媒和发表投资咨询 文章的作者的规范 按《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即时行情由 证券交易所公布,“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 情”(第一百一十三条)。 刊发和传播证券信息的新闻媒介也有限制。 证券期货市场利益主体不办报刊。
突发事件,或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 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一、“总体应急预案”对信息发布的规定
“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 类: (1)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第二节 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 作品
《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 物加强管理的规定》 (1990)
《关于发表和出版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 人工作和生活情况作品的补充规定》 (1993) 《出版管理条例》 (2001) 《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 大选题备案办法》
第三节 突发事件报道
二、某些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的规定 汛情 传染病疫情 核事故 地震及其预报
三、新闻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现在,国务院确立了突发事件信息要在第 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的基本原则,若干法律、 法规对特定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布也有了具 体规定,这些都属于对政府部门的义务性 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特殊新闻和信息有特殊的发布规则。 其出发点,主要是鉴于有关新闻关系重大 ,为了保证新闻的准确无误,避免不实传 闻影响共产党和政府的威信,或者造成社 会惊扰,给公众带来某些不应有的损失。
有的由国家指定部门统一发布,其他传播媒介不得擅自报
道;有的规定了严格的发布程序;有的实行事先审查。有
由政府统一发布的信息,只限于事件的核心信息 由政府统一发布的信息,是指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 政府统一发布并不意味着不要新闻舆论监督
案例:校车案隐瞒事故真相
2011年12月12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发生校车 事故,15名学生死亡,8人受伤。12月13日,当地政府 部门称,事发时车上共有29名学生。这一说法遭到一 些目击者的质疑。据《新京报》报道,参与事故救援 的村民张运河称,根据当时情况来看,“车里孩子绝 对有60人以上”。在众多媒体的追问下,丰县政府终 于公布了最新数字,车上当时有41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第二节 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作品
《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加强 管理的规定》 (1990) 《关于发表和出版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 和生活情况作品的补充规定》 (1993) 《出版管理条例》 (2001) 《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 备案办法》
2006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预警信息发布和事件信息发布
一、“总体应急预案”对信息发布的规定 “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 (1)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发布原则: 统一 准确 及时
二、某些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规定 地震及其预报汛情 疫情 汛情 食品安全事故 核事故
三、新闻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现在,国务院确立了突发事件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 布的基本原则,若干法律、法规对特定突发事件信息的公 布也有了具体规定,这些都属于对政府部门的义务性规范 将突发事件信息纳入政府信息,由政府统一管理,是我国 特有的做法 目的是为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尽快克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 机
案例:李泽பைடு நூலக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
2010年8月4日22时许,被告人李泽强为发泄心中不满,在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13号工地施工现场,用手机编写短 信“今晚要炸北京首都机场”,并向数十个随意编写的手 机号码发送。天津市的彭某收到短信后于2010年8月5日向 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于当日接 警后立即通知首都国际机场运行监控中心。首都国际机场 运行监控中心随即启动紧急预案,对东、西航站楼和机坪 进行排查,并加强对行李物品的检查和监控工作,耗费大 量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正常工作秩序 。
的是国际通例,有的是中国国情。
特殊新闻和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重要政务新闻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作品 突发事件的报道 气象信息 证券信息和新闻 地图 司法新闻的发布与报道 境外新闻与信息的发布与报道
为什么? 与知情权是否矛盾?
第一节 重要政务新闻
重要的政务新闻,是指执政党和国家的领 导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和事件、重 要文件以及有关领导人的重要公务活动等 这类新闻必须由国家通讯社即新华通讯社 统一发布,并由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 报》负责刊载
· 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 · 重要文件 · 重要会议新闻 · 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 · 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与会谈 · 会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 · 重要人事任免 · 领导人去世
毛泽东逝世
为什么?
统一发布的口径和口子,可以避免多种版本的报道引起的混乱,以及 因着重点不同而引起的外界猜测和流言蜚语。 新华社发布 《人民日报》刊载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主席、副主席 国务院总理 中央军委主席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全国政协主席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作品 描写、记述或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和 生活情况的图书、报刊文章、音像制品、 电影、电视作品。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或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 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报道的总体原则是:及时主动、把握及时,正确 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有利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 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
2010年12月14日,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被 告人李泽强法制观念淡薄,为泄私愤,编造虚假恐怖信息 并故意向他人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已构成编造、故 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鉴于被告人李泽强自愿认罪,可酌 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 条之一、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李泽强犯编造、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审判决 后,被告人李泽强在法定期限内未上诉,检察机关也未提 出抗诉,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散布虚假恐怖信息案
2013年7月30日,2元 救灾款,否则将要去首都机场,并附一张炸弹图片。这张 帖子在发帖半小时后,即被麦积公安分局发现,随后经过 天水市公安局和麦积分局调查,迅速查清发帖者是天水市 麦积区伯阳镇村民,其上网地址显示天津电信,近期多次 登录“天水贴吧”。经当地派出所核实,王某自春节过后 外出,与人合伙在天津开理发馆,具体地址不详。8月9日 ,麦积分局对王某涉嫌编造散布虚假恐怖信息案予以立案 ,同时对其家属讲法说事,进行了法制宣传,最终,在王 某父亲劝说下,王某连夜从天津赶回天水,并在父亲陪同 下投案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