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教程 总结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四版)PPT 新闻传播法教程 第四章
❖ 1991年制定《民事诉讼法》,2007年、2012年两次修正。
❖ 这三部法律属于基本法律,对各类诉讼活动程序订立了 完整规范。
❖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办法,警察、法官和检察 官以及律师的职权和责任等,也都有专门的法律。
❖ 诉讼部门法作为规范诉讼活动的法律,为司法、行政机 关及诉讼当事人、参加人提供了行为准则,对于新闻传 播活动也具有专业规范的意义。
一 公开及其限制
(三)检察事务公开 ❖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对检察工作
享有知情权。 ❖ 检务公开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动制定规范实施
的。 ❖ “检务公开”,就是除法律规定必须保守秘密的事
项外,依法可以公开的检察活动都要公开,包括向 当事人公开和向社会公开两个方面,向社会公开主 要就是通过新闻媒介进行报道。
❖ 司法机关以外的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 不得从事司法活动;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职 权,不受非法干涉。司法机关的有效决定,所有当 事人都必须执行,不得违抗。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 须依据程序法的有关规定,法定的程序是保证司法 机关正确、合法、及时地适用法律的前提,是实现 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任何人不得干扰司法程序的 正常进行。
一 公开及其限制
公开审判应当接受公众旁听。 裁判文书公开是审判公开的重要方面。
公开审判制度不仅仅是让民众旁听审判过程,新闻报道 是比民众旁听更为重要的公开渠道。
《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规 定,新闻媒体旁听案件庭审、采访报道法院工作、 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的,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提供 便利。
❖ 司法被认为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所以必须公开 进行,以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因而传媒的及时而 充分的报道就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随着时代发展,新闻传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不仅是普及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播法的学习和研究已成为当今新闻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从新闻社会学、法律法规和宣传实践的角度,就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内容、方法和作用等方面,以《新闻传播法教程》为题,探讨新闻传播法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
一、新闻传播法概念新闻传播法指的是新闻报道、宣传和出版,以及运用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传播规律和法律规定的统一理论体系。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闻社会学,兼收并采取了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经济学、语言学和媒介研究等学科的知识。
新闻传播法旨在指导媒介社会传播活动,树立社会传播文化,促进全社会统一的信息分配方式和社会统一的信息意识。
二、新闻传播法内容1、新闻传播法涉及新闻报道、出版和宣传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新闻传播技术、媒介运用规律、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和实践惯例。
2、新闻传播法规定社会传播单位的权限范围、宣传物品的作和使用等。
3、新闻传播法规范媒介新闻传播的行为,比如宣传的内容、方式、形式、时间等等。
4、新闻传播法确定社会传播政策,比如宣传禁令、宣传计划、法律法规宣传等,以及相关执行细则。
三、新闻传播法方法1、新闻传播法要特别强调科学宣传的方法,特别是在宣传内容上要充分发挥科学思维,扩大宣传空间,加强宣传力度,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实现社会宣传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2、在新闻传播中,要运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报纸、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运用,以及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展览、文化节等活动和派对;同时,要注意加强宣传控制,规范宣传内容,控制宣传费用,提高宣传效率,增强消息媒介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四、新闻传播法的作用1、新闻传播法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的社会效应,为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新闻传播法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宣传手段,增强宣传的影响力。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新闻传播法,以规范新闻传媒的运作。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闻传播法的一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信息真实性信息真实性是新闻传播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新闻传播法要求新闻传媒在发布信息时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意味着新闻媒体不应该散布虚假信息或误导公众。
同时,新闻传播法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以打击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二、平衡报道平衡报道是新闻传播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新闻传播法要求新闻传媒在报道时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和平衡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这意味着新闻传媒应该给予不同观点和声音相应的报道空间,避免片面和偏颇的报道,以确保公众获得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三、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是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闻传播法规定了新闻媒体在报道个人信息时应该尊重个人隐私权的原则。
新闻传媒不得无故揭露个人隐私,不得搜集、使用或传播他人的个人信息,除非经过相应的合法程序和个人同意。
这一原则的制定旨在保护公众的个人隐私权益,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四、年龄限制年龄限制是新闻传播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新闻传播法规定了对某些特定内容的观看或接触有一定年龄限制。
这些内容包括色情、暴力、恐怖等对未成年人有可能产生不适影响的内容。
新闻传媒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标注和限制,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五、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新闻传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传播法规定了新闻传媒应该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制定行业准则和规范,并监督自身的运作。
这意味着新闻传媒应该严格遵守业界标准,规范行业行为,自觉维护行业声誉和公信力。
总结:新闻传播法是确保新闻传媒行业正常运作的重要法律框架。
通过确保信息真实性、平衡报道、个人隐私保护、年龄限制和行业自律,新闻传播法促进了新闻传媒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在立法和实践中注重不断完善和改进新闻传播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和社会需求。
新闻传播法教材 导论[33页]
导论
本书中诠释的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主要是新闻媒体及其从 业者所遵循的法律规范,同时也要涉及其他传播主体、传播 内容的法律规范。
但仅就形式来说,仍具有共同特点。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群
第一,新闻传播法不是一部法律,也不是大陆法系意义上的 法律部门。新闻传播法是以调整新闻及大众传播活动这个特 定领域的社会关系为目标,跨越多个法律部门、具有多种法 源而重新组合的综合性法律规范体系。 新闻以及整个大众传播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不可能只以 一部法律来调整; 这些社会关系涉及各个法律部门,不能单独成为一个法 律部门或者分支法律部门,而是呈现为法律群。
199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援引该条,裁决业经国会通过、 总统签署的《传播净化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 CDA)有关禁止互联网传播色情内容的规定违宪。2009年,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群
《儿童在线保护法》(Child Online Protection Act, COPA)有关内 容的违宪判决。而在2003年,最高法院在一起诉讼中则判决《儿童 互联网保护法》( Children’s Internet Protection Act, CIPA )合 宪。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群
(三)专门法
专门法,指门规范新闻传播和传媒的法律。
无论是哪一类专门的传播法、出版法、广播电视法或网络法, 都不会取代一般法基本内容的地位。
传播新闻知识点总结
传播新闻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从生产到传播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新闻的报道、编辑、组织、传播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媒体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从而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意见、传递信息和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闻传播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在新闻传播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新闻传播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新闻传播的认识提供一些帮助。
一、新闻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新闻传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包括新闻内容的传播,还包括新闻从产生到传播的整个过程。
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及时性。
新闻要求及时传播,不能拖延。
这是因为新闻与时效性紧密相关,只有及时传播才能使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
2. 公共性。
新闻传播是面向公众的,它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引导公众意见、推动社会发展。
3. 多样性。
新闻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等形式。
不同的传播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受众需求。
4. 传播力。
新闻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播力,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可以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意见。
5. 受众导向。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在新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素新闻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新闻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环境、受众需求等。
其中,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1.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不同的新闻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是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2. 传播渠道。
不同的传播渠道对新闻传播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各自具有特定的传播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3. 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将对新闻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进行总结。
一、传播的类型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这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思考问题、回忆过去、自我反思时,都是在进行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它是最常见、最直接、最丰富的传播方式,比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沟通等。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归属感,会形成特定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前者又可分为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平行传播。
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大众传播的媒介。
二、传播模式1、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5W 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2)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说明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干扰。
2、循环互动模式(1)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并且打破了传统的直线模式,认为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2)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并且认为传播过程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新闻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新闻传播着各种信息、观点和意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新闻传播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塑造和影响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力量。
因此,了解新闻传播的知识点对于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新闻传播的原则和规律、新闻传播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把公共信息、事件、观点等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新闻传播包括新闻的报道、编辑、发布等环节,以及公众接受、理解和反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是起着承载和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包括新闻、传播和媒体。
新闻是指具有时效性、公共性、真实性、权威性和传播性的信息,它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
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流动和传递的过程,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媒体是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形式。
二、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声音传播、视频传播等,而新闻传播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的多样化,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口头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演讲、讲座、采访、辩论等形式。
文字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公告等形式。
图像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图片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图片、图表、地图等形式。
声音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声音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广播、录音等形式。
视频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电视、网络视频、录像等形式。
不同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媒体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合使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随着新闻传媒的日益发展和发挥,新闻报道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新闻传播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闻传播法是一门涵盖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了解媒体传播,以及媒体在民主制度中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介绍新闻传播法课程,从而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媒体的作用。
首先,本文将介绍新闻传播法的基本原则。
新闻传播法涉及一系列的规则,包括新闻自由、媒体权利、社会责任等。
新闻自由是媒体工作者的精神支柱,媒体权利是媒体工作者记者的法律保障,而社会责任则是媒体工作者面临的道德支柱。
新闻传播法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包括对新闻自由的尊重,维护新闻质量,遵守媒体权利,并负责任地行使社会责任。
其次,本文将着重介绍新闻传播法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新闻传播法课程主要围绕信息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和传播研究三大部分展开。
信息理论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它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播信息,包括定位、分析、发送和接收信息等。
社会影响理论研究媒体自身如何影响社会,以及媒体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最后,传播研究分析了媒体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包括审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等。
最后,本文将提出新闻传播法课程的实践性建议。
首先,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和充分了解新闻传播法的基本原则,从而增强自身的新闻能力和报道质量。
其次,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新闻传播法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以加强对其报道对象和行为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最后,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敏感、客观和公正。
总之,新闻传播法课程是一门涵盖了新闻基本原则、传播理论和实践建议的课程,它既是新闻工作者提高报道质量的基础,也是社会价值观宣传的重要载体。
新闻工作者通过学习新闻传播法课程,可以更好地掌握传播理论,更有效地实施新闻报道,为社会带来正面效应。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新闻伦理与法律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它们不仅规范着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也保障着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梳理一下这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一、新闻伦理的内涵与基本原则新闻伦理,简单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真实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客观、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关键信息。
任何违背真实原则的新闻报道都可能误导公众,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秉持公正、平等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涉及争议性事件时,要给予各方平等的发声机会,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
3、客观原则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地排除个人情感、利益和偏见的影响,以中立的视角呈现事实。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主观判断,但主观判断应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
4、公共利益原则新闻传播应当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闻报道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尊重隐私原则在获取和报道新闻时,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除非涉及公共利益或当事人自愿公开,否则不得擅自披露他人的私人信息。
二、新闻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尽管新闻伦理有明确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失范现象,如:1、虚假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一些新闻工作者编造或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2、有偿新闻接受贿赂或其他利益,为特定个人或组织进行宣传报道,违背了新闻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3、低俗新闻过度追求娱乐化,报道低俗、庸俗的内容,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社会价值。
4、侵犯隐私未经授权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造成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新闻伦理。
传播法学笔记
新闻传播法学什么是新闻?什么是传播?什么是法?有关中国新闻传播法律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第一章绪论:新闻传播与法本章要求学生对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知识有初步了解和把握,重点讲授新闻传播法的概念、体系及原则。
第一节新闻传播法的概念新闻传播法涉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一、新闻传播法的定义从广义上看,指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命令、规则、政策等。
从狭义上看,指国家机关和相关社会组织,为了保护和促进传媒组织传播信息的自由、规范传媒组织传播信息的行为,协调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利益冲突而制定的规范的总和。
二、新闻传播法的特征1.新闻传播法调整法律关系的广泛性新闻传播法调整的行为主体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也包括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与大众传播组织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的主体——政府主管部门,被大众传播组织报道或利用大众传播组织进行表达的各种社会主体,以及大众传媒组织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关系的对应主体等。
调整社会关系广泛: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信息公开、行政审批许可、财税、合同、劳动、著作权、广告、未成年人保护等多种社会关系。
2.新闻传播法内容的复杂性新闻传播法调整领域的广泛性,使得新闻传播法的内容也具有复杂性。
(1)在协调传播过程中私权利的冲突时,既有调整传媒与各种人格权冲突的内容,也有对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的内容;(2)在规范公权的行使时,既有对媒体的准入的规定,也有涉及对表达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的内容。
既有对政府的消极义务的规定,也有对积极义务的要求。
(3)在传媒产业化的背景下,还涉及政府对传媒的宏观调控、传媒组织的竞争、传媒组织的经营管理。
以及传媒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3.新闻传播法体系的多重性我国的媒体除接受法律的调整外,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受行业组织的规整,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文件、行业组织的自律性规范等往往具有与法律同等、甚至高于法律的约束力。
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
三、与新闻传播法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关系辨析(一)相关概念有关规范大众传播活动或传媒活动的法,通常称为媒介法(Media Law )、传播法(Communication Law)、大众传播法(Mass Communication Law)、新闻法(Press Law)等(二)相关概念的关系与区分判断标准关系——包容、同质、交叉传播法包含大众传播法、媒介法;大众传播法、媒介法包含新闻法、新闻传播法(三)区分概念的标准从法律所调整的行为类型、行为主体及传播内容方面,可以将上述三类概念区别开来。
大一新闻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大一新闻传播学教程知识点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涵盖了从媒介原理到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
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入门课程,大一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大一新闻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一、传播学基本概念传播是信息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传播学研究的是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因素。
大一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发送者、接收者、媒介、媒介效果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基础。
二、媒介与社会媒介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工具,大一学生需要了解媒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承载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通过学习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背景和影响。
三、新闻价值观新闻传播学强调新闻的公正、客观和真实性。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新闻的价值观和原则,包括新闻的新颖性、时效性、重要性和真实性等。
了解新闻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新闻理念,提高新闻素养。
四、新闻报道的结构与写作技巧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大一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撰写清晰、简洁和准确的新闻报道。
比如,新闻报道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重要信息放在开头,细节逐渐展开;新闻标题要具有吸引力和准确性等。
通过学习新闻报道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新闻写作。
五、伦理与法律新闻传播学涉及到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比如隐私保护、道德标准、版权等。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新闻伦理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以避免在新闻报道中违反相关规定。
同时,了解伦理和法律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六、媒介史与发展趋势了解媒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大一学生需要学习媒介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发展。
这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媒介发展的脉络,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总结:大一新闻传播学教程的知识点涉及传播学基本概念、媒介与社会关系、新闻价值观、新闻报道结构与写作技巧、伦理与法律以及媒介史与发展趋势等。
讲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课件
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进 行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 权、监督权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等,对新闻传 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规范 。
专门法律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对新 闻传播活动中的版权、广告等方面进 行规范。
讲新闻传播法规的基 础知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 新闻传播法规的核心原则 • 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内容 • 新闻传播法规的实践应用 • 新闻传播法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新闻传播法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广泛性和 制裁性的特点。
总结词
新闻传播法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法规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详细描述
在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法规,但有关言论、 出版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影响。随 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业的兴起,各国开始制定专门 的新闻传播法规,以规范新闻传播行为。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法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各 国纷纷加强相关立法,以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未来,随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法规将继续 发展和完善。
02 新闻传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的核心原则
新闻真实性原则
总结词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歪曲事实、误导受众。
详细描述
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传播法规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基于事实,准确反映事件真相, 不得有任何歪曲、夸大或隐瞒。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核实新闻来源,确保报 道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笔记,重点。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笔记,重点。
导论: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法法: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宪法为基础,各个不同法律部门组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法律体系。
二.新闻传播法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含义:1.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一权利的时候,必须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2.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义务,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公法和司法:公法包含:宪法,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表现形式: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司法包含:民法,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表现形式:平等,自愿,公平,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
新闻传播活动法律关系中既有公法关系,又有司法关系,有时还会发生重合和交叉(eg:公民通过媒介批评政府官员引起的名誉纠纷)第三节:我国新闻法的渊源我国法律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我国参加或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
(当然也是新闻传播法的基石)法律:在我国,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法律一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调整社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
复习资料推荐系列之《新闻传播法》[1]1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资料整理2012/12/1考试时间:12月6日(周四)10:00-12:00,逸夫楼三阶名词解释:【法律】广义的法律是指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狭义的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效力和地位低于宪法和法律,但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也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行政法规必须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行政法规作为新闻传播法的渊源有三种类型:一是管理各类传播媒介的专门行政法规;二是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单项管理的行政法规;三是其他行政法规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规定。
【新闻传播法】广义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包括宪法、民商法、刑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
狭义的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纪律】纪律是政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约束自身成员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是共产党的纪律和新闻单位内部的纪律。
共产党的许多规定,如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等,都属于纪律。
【表达权】学术上早就把言论、出版自由等归结为“表达权”的概念。
《宪法》中属于表达权范畴的公民权利还有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与表达权有密切联系的还有《宪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由于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通过新闻媒介发表意见、传播信息成为行使表达权最重要的方式。
(根据以上内容,自己归纳整理,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表述)【知情权】“寻求、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自由”。
新传考研传播学拔高知识点总结
新传考研传播学拔高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理论基础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媒介理论到现代的双向传播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的发展过程。
2.传播学的重要学派:如媒介效果研究学派、符号学派、意义制造学派等。
3.传播学核心概念:如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媒介等。
二、传播研究的方法论1.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如实证研究、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
2.传播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如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的解释和展示等。
3.传播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如案例研究、深度访谈、观察法等。
三、传媒与大众传播1.传媒理论与现代大众传播:包括传媒的定义、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如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暴力理论、媒体与公众意见等。
3.新媒体的发展与传播: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媒体融合和社交媒体对传播的影响。
四、传播与社会文化1.传播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如观察者理论、文化研究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
2.传媒表达与文化认同:探讨媒介对社会文化认同和观念形成的影响。
3.跨文化传媒研究:分析跨文化传媒的挑战和机遇,如全球化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五、传媒与政治传播1.政治传播理论:包括公共舆论、政治社交媒体和政治宣传等方面的研究。
2.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包括集团利益与媒体控制、政治操纵与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研究。
3.政治传播研究方法:如政治新闻分析、选举舆情调查等方面的方法。
六、传播与公共关系1.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公关沟通理论、公关媒体管理和公关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2.公共关系与媒介:探讨媒体对公共关系活动的影响和公关活动对媒体的影响。
3.公共关系实务研究方法:如公关案例分析、宣传策划与执行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以上是一些考研传播学的拔高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同时要注意,备考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注重思考和理解,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读书笔记人文学院新闻学刘梅总序: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新闻教育的关键是有一些好的教材,这些书一方面能够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同时拥有很高的学术含量。
突出强调了作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桥梁的新闻传播学的重要性!前言:胡鸿烈律师对魏永征教授及该书的评价,该书是新闻学生一个好的选择,用普通法的观点详细的阐述法律案例。
导论,法的概述: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就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具。
我国现有的七个法律部门,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包括各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
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法是行为规范;第二,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第三,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第四,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法的实施一方面要求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严格执行法律,适用法律。
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与公民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凡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世界新闻传播法:该部分主要讲述了国际对传播法的称呼以及各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专门法和管理法。
它的一个重要渊源是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该部分讲述了我国的宪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些法律规定。
并表明我国现行的传播法有广泛的渊源,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许多问题已经拥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
但有法可依,尚不完备。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建设的难点:新闻传播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无论是在维护公权或是私权使之免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可能的不法侵害,大都有相当完备的内容。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整理:一、导论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
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2,我国的政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具。
4,法律和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广义的法律与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法并不仅仅表现为法律。
在我国,具有“法”的性质的还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种形式。
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即是法源。
5,我国现有的7个法律部门:宪法与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新闻传播法: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
既不是单一的法律文件,也不是某一个法律部门,它跨越多个法律部门。
又叫领域法。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指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7,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行为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具有普遍性8,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叫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
权利主体有:公民和一般法人、新闻单位、设立新闻单位的单位、国家机关。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行为和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
新闻传播的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客体就是新闻传播行为,其次是传播的信息和作品等精神产品。
9,权利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益。
义务就是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10,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立统一。
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种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权利,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11,相对权和绝对权。
12,法律关系的分类: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13,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三版)》第三章保障社会正常秩序
二、其他禁止传播的内容
其他禁止传播的内容主要有宣扬封建迷信、 渲染暴力、赌博、恐怖等。这些内容,会败 坏社会风气,助长违法犯罪现象,严重损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特别是会对尚在 成长中的未成年题:
1.为什么说邪教不是宗教?为什么要禁止传 播邪教内容?
2.为什么要禁止宣扬封建迷信、渲染暴力、 赌博、恐怖等内容?
(2)行政处罚。
制作、传播不属于淫秽而只是色情等内容 的行为,不是犯罪,只适用行政处罚。
概念:
淫秽物品 淫秽出版物 色情出版物
思考题:
1.淫秽物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 作不是淫秽物品?为什么包含有色情内容的 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 品?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维护民族团结 有何意义?
3.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主要有哪些罪 名?为什么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由过失构成?
第二节 禁止宣扬邪教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禁止在媒介上传播的有害社会的内容,除 了淫秽、色情外,还有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凶杀暴力等。
一、禁止宣扬邪教
邪教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共有邪教组织3 000多个,信徒数千 万人。这些邪教组织,或打着宗教幌子,或 冒称气功,散布荒诞迷信邪说,迷惑群众, 骗取钱财,奸淫妇女,甚至组织集体自杀、 进行恐怖活动,对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严重 危害。
第三节 维护民族平等和团结
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民族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 途命运的大事。
我国《宪法》庄严载明:“中华人民共和 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 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 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 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 行为。”
新闻传播法教程 第一章 宪法规范
杨达才,陕西省镇坪县人,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哲学专 业的杨达才自大学毕业后曾担当数职,包括陕西汉中市委 常委,汉中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12年 8月26日,杨达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 拍照上网,引发争议并被网友指出杨达才有多块名表。被 网民戏称为“微笑门”、“名表门”,其本人也被网友戏 称为“微笑局长”、“表哥”。2012年09月21日,杨达才 被撤销所有职务,2013 年 8月,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 庭审理被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2013 年9月获刑14年。
追惩制是出版自由的起点线 恩格斯: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自由无阻地发表 自己的意见,这也就是出版自由 中国政府向国际郑重宣布:中国没有新闻检查制度
从这个层面看,我国政府对出版物物的管理以追惩制为主
(二)通过广播电视
因为广播电视传播更为快捷、覆盖更为广泛,影响力更强, 因此对广播电视的约束管理比出版物要更为严格。
2.积极权利 对负有特定的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的采访权利 核心是要求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开信息的权利 一种是直接向社会公开(法律、证券信息等) 一种是通过记者向社会公开(疫情、灾情、其他通过新闻 发布会等公开的信息等)
3.约定权利 当记者需要的信息为他人所掌控时,而他人又不负有公开 的义务的时候,需要约定采访。 对单位 对特定人
出版自由(freedom of the public)
公民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 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出版自由是向特定的多数人公 开表达,言论自由可以公开表达,也可以不公开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5‘×5个
1、新闻传播法:广义上来讲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
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条款。
是跨越多个部门具有多种法源的许多法律规范的集合体。
狭义上来说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
法”、“广播电视法”等。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
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煽动危害国家:包括五项罪名,一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二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罪,三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四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五是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4、表达权(不一定是名词解释):表达权的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运用出版
物新闻媒介行驶表达权属于出版自由的范畴。
5、著作权:即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文学、艺术
等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简答题(8‘×5个
1、知情权里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是什么?
消极权力是指对自然存在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只是承担了(消极的)不予干预、妨碍的义务、积极权利是指有关信息本来是应当让公众知悉的,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手里,知情权必须借助他们的积极行为才能实现。
2、新闻法制建设的难点?
1 法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
2 新闻媒介社会控制功能与表达功能的矛盾
3 权利的普遍性和权力的等级性矛盾
4 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
5 随即调控和依法行政的矛盾
3、新闻侵权的要素、表现形式?
要素以及表现形式 1 侵权言论已经发表 2言论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3 言路具有特定指向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
1 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
2 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3 其他公益使用
4 免费表演
5 特定群体使用
论述题(15‘+20’
1、如何避免新闻审判
1 变以侦查破案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
2 变单向度宣传为中立平衡报道
3 变激情诉求为理性讨论
2、党的纪律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法律、纪律和道德)?
1 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展开和进行
2新闻舆论监督不近视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而且是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党和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3 要注重社会效果,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
4 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
开放式思考
1突发事件(证券)
2陈永洲(诽谤、新闻侵权、法人人格权)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