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古陶瓷鉴定 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最早的装饰是对原始陶器表面的修饰。不管是砂质陶还是泥质陶,它们粗糙而又不平整的表面总是令人感到不快。最简单也是最早的尝试,就是在陶坯成型后,处于半干状态时,用手和水将表面抹平,甚至在表面涂上一层泥浆,即所谓陶衣,仰韶文化以及随后的各个文化的彩陶上所出现的陶衣已不仅是为了改善陶器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 度,而是为了美观的需要,如浅色陶衣上可以加红、褐、黑色彩而使陶器更加丰富多姿。
鉴定装饰工艺,首先要从颜料入手。彩陶的彩绘颜色有红、紫褐、黑褐和白四种。一般黑褐彩较多,如仰韶文化中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多用黑彩描绘。多数彩绘就是直接描绘在陶器上,但也有的是在彩绘之前,先在陶器上涂抹一层陶衣,陶衣有白色、红色和黑色三种。如在白色陶衣上,再加上红、黑两色彩绘,使色彩更为亮丽醒目。
根据对原始彩陶表面陶衣和彩的化学分析,说明红色陶衣和赭红彩的化学组成和一般陶器差别不大,只是其中Fe2O3的含量较高,一般在10%左右。而白色陶衣和自彩的Fe2O3含量则非常低,一般在2%左右。黑彩则不然,如大溪文化枝江关庙山彩陶的黑彩,除去含有很高的Fe2O3(约14%)外,还有很高的MnO(约7%)。由此可见,红色陶衣和赭红色彩的主要着色剂为Fe2O3紫褐色和黑褐色彩的主要着色剂是Fe2O3和MnO,其中往往也含有0.1%左右的CoO,由于CoO有非常强的着色作用,可能对色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古人不懂化学,也不可能根据化学成分进行调色,他们都是根据经验直接采用天然矿物材料作陶衣和颜料。赭红色彩料使用的是赭石。黑彩的彩料是以铁锰结合矿为原料。白色陶衣和自彩中除含有少量Fe2O3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着色剂,很可能就是含Fe2O3很低的和颗粒度极细的白粘土,类似于宋代磁州窑瓷器上使用的白色化妆土。从涂有白色陶衣和加绘黑彩的彩陶的显微结构可以看出,白色陶衣中只有少量玻璃相和大量云母、石英等亚微观颗粒。其矿物组成和结构均和胎相似,只是颗粒要细得多。黑彩中已含有较多的玻璃相,并有赤铁矿析出。这当然是由于成分中含有多量Fe2O3和在氧化气氛中烧 成之故。现代仿品所用颜料多是从化工商店买来的现代工业颜料,甚至有的黑彩用墨汁代替。由于这些颜料中都含有粘合剂,用它彩绘陶器,会大大降低器物表面吸水率,因此可以采用点水法鉴定。有条件的藏家也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鉴定真伪,采用XRF元素分析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可以对所用颜料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使用现代手段作伪的产品可以一目了然。此外,热释光测年法也是最有效最科学的鉴定方法,但只能鉴定胎质,无法鉴定彩绘。
古玩鉴定如何辨别真假古代瓷器
古玩鉴定如何辨别真假古代瓷器古人云:“瓷器瓷器,千磨万击还坚。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古代瓷器深受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市场上流通的古代瓷器真假参杂,鉴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真假古代瓷器呢?本文将从外观、工艺、纹饰和器物特征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古玩鉴定的方法。
一、外观特征古代瓷器的外观特征是鉴别真伪的第一步。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瓷器的整体造型。
真正的古代瓷器通常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
而假冒的瓷器则常常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瑕疵,造型粗糙不规整。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釉面的质地与色泽。
古代瓷器的釉面会在烧制过程中产生自然流淌的效果,形成细致而有层次的纹理。
而假冒瓷器常常使用低质量的釉料,表面质感粗糙,没有自然的光泽。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底部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瓷器通常会在底部刻有制作年代、作坊、款识等字样,这些信息对于辨别真伪至关重要。
而假冒瓷器则常常缺乏这些重要的标志。
二、工艺特征除了外观特征,古代瓷器的工艺特征也是我们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断面来判断其工艺水平。
真正的古代瓷器断面有细腻的质感,没有明显的裂纹或瑕疵。
而假冒瓷器由于制作工艺不精细,断面常常出现明显的不均匀现象。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瓷器的胎质来判断其真伪。
古代瓷器通常采用细腻而均匀的胎土制作,触感光滑细腻。
而假冒瓷器由于用料不当,常常给人粗糙的触感。
三、纹饰特征古代瓷器的纹饰特征也是我们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纹饰的图案和题材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瓷器通常采用传统的纹饰图案,如龙、凤、花卉等,同时纹饰的题材也常常与历史、文化相关。
而假冒瓷器常常采用流行的图案或是随意的花纹,题材与古代瓷器常常相去甚远。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纹饰的细节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瓷器纹饰的细节会非常精细,铭刻清晰,线条流畅。
而假冒瓷器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往往无法达到真正的古代瓷器那样的细致程度。
古瓷鉴定方法之瓷器使用痕迹鉴别法
古瓷鉴定方法之瓷器使用痕迹鉴别法瓷器凡经长时间使用,器表都会出现使用痕迹,这种使用痕迹是人工擦拭和外界空气中所飘浮的硬质微粒及腐蚀性分子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只有四种瓷器没有使用痕迹:新烧成的瓷器包括仿古瓷器;古代陪葬瓷器;没有使用过的窖藏瓷器;第四种是“库货”。
瓷器表面的使用痕迹可以分为三种,即硬伤划痕、器表软道和器底磨痕。
一、瓷器表面使用痕迹鉴别之硬伤划痕硬伤划痕是瓷器表面釉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同硬度大于它的器物或物体在较大力量的接触中被划伤或碰击所形成的破坏痕迹。
这种硬伤划痕是偶然性产生的,它只会出现于瓷器外表的个别部位,而不可能遍布瓷器的全身。
早些年有人用对着瓷器抛沙的方法,或将厚重瓷器在沙堆上撞击的方法对景德镇生产的新仿古瓷进行做旧处理。
现在,这种做旧方法已经过时,古瓷贩子虽已大多不用此法。
二、瓷器表面使用痕迹鉴别之器表软道器表软道是古瓷釉面最常见的使用痕迹。
瓷器软道是指瓷器在长期使用擦拭的过程中,釉面被硬度大于玻璃质的微粒所划伤的痕迹。
这种现象不单会在瓷器釉面出现,在汽车及其他喷漆物的表面、漆木家具的表面、日用玻璃用具和镜子的表面以及人们佩戴的眼镜的表面,长久擦拭后都会留下这样的软道。
瓷器表面的硬伤划痕用肉眼是能看得到的,而擦拭软道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那么怎么观察软道的存在呢?1、直接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光亮处观察釉面,如果发现釉面有划痕一样的破损,而用肉眼却看不到这种划痕,则这种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划痕就是软道。
如果用放大镜看不到划痕,则这件瓷器就不是经过长期使用的器物,假如是古瓷的制型,则一种可能是新仿器,还有可能是“库货”(库货在民间出现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陪葬瓷器或者窖藏而没有使用过的瓷器,这就需要我们另做综合的鉴定和具体的分析。
2、光点观察法。
把瓷器拿到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在室内用一个安装着聚光灯泡的手电筒照射瓷器表面,或者把瓷器放在室内的白炽灯光源下,用这三种方法都能在瓷器釉面看到一个反光点。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在中国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古陶瓷的鉴定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鉴定古陶瓷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器型、胎体、釉色、纹饰、窑口、底款等方面进行综合甄别和分析。
鉴定古陶瓷还需要参考古陶瓷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技术特点,结合考古学、文物学和艺术史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价值。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古陶瓷鉴定方法。
一、器型鉴别古陶瓷的器型是鉴别其真伪的关键之一。
具体而言,包括器物的形状、纹饰、结构等方面。
这需要对古陶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不同朝代和不同类型的古陶瓷,其器型往往具有特定的特征。
鉴别古陶瓷器型需要结合实物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其时代背景和制作工艺,辨别其真伪。
二、胎体和釉色鉴别古陶瓷的胎体和釉色也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点之一。
胎体的鉴别主要从胎质、胎色和胎质混杂等方面进行分析。
釉色的鉴别主要包括釉料的种类、质地、颜色和施釉工艺等方面。
古陶瓷的胎体和釉色必须真实与时代和地域相符,否则很可能是赝品。
通过对古陶瓷胎体和釉色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四、窑口和底款鉴别古陶瓷的窑口和底款也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参考点。
窑口的鉴别主要包括窑口的形状、结构和特殊标志等方面。
底款的鉴别主要包括款识的字体、笔法、内容和格式等方面。
通过对古陶瓷窑口和底款的分析,可以了解其制作的地域和年代,从而推断其真伪和价值。
古陶瓷鉴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考古学、文物学和艺术史等学科知识,参考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细致观察和分析古陶瓷的器型、胎体、釉色、纹饰、窑口、底款等方面,进行综合甄别和评估。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更多的人对古陶瓷鉴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古陶瓷的文化遗产。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1.观察器型:通过观察瓷器的整体形状、比例、曲线等特点来判断其年代和制作地区。
2.观察瓷器上的纹饰:纹饰的种类、形态、线条是否流畅、图案是否对称等都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线索。
3.分析器器身的胎质:通过观察和感受瓷器的质地、光泽、质感等来判断其是否为真品。
4.检查瓷器的釉面:真品的釉面光亮平滑,假冒品的釉面常常存在不均匀或者粗糙的现象。
5.鉴别器器身的质地:真品的质地往往均匀细腻,而假冒品可能会有粗糙或者细腻不均等现象。
6.分析瓷器的胎釉结合处:真品的胎釉结合处常常较为平滑自然,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明显的过度处理痕迹。
7.检查器壁的薄厚:真品的器壁往往较薄,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厚重或不匀的现象。
8.针对藏品进行放大观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器身纹饰、边缘处理等细节,以确定其真伪。
9.检查器底的釉渍:真品的器底通常会有明显的釉渍,而假冒品可能会因为处理不当而显得异常干净。
10.观察瓷器的胎釉颜色:真品的胎釉颜色往往较为柔和且稳定,而假冒品的胎釉颜色可能会有明显的不均等现象。
11.分析釉面的龟裂情况:真品的釉面龟裂通常呈放射状,而假冒品可能存在网状或者不规则的龟裂现象。
12.检查瓷器的口沿:真品的口沿往往平整光滑,而假冒品可能会存在不规则或者粗糙的情况。
13.判断瓷器的烧制技术:通过观察瓷器的胎质、釉面等来判断其烧制技术,进而判断其真伪。
14.根据瓷器标志进行鉴定:瓷器标志包括款识、题款、款章等,通过对标志的认真研究可以得出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15.对比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对瓷器进行背景调查,获得更多的鉴定信息。
16.考察瓷器的流传渠道:通过研究瓷器的流传渠道,如名人、藏家、博物馆等,获取更准确的鉴定依据。
17.进行化学测试:使用科学分析方法,如碳14测年、元素分析等,对瓷器进行化学测试以确定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18.针对器物的瓷质进行测试:使用专业设备对瓷质进行测试,如硬度测试、X射线检测等,以确定其真伪和制作工艺。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产品知识、作者知识与伦理健康的结合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古陶瓷鉴定方法:
1. 器型:观察器物的外形,这是最基本的鉴定。
由于每个时期的陶瓷器皿的形状、
造型和特点不同,因此需要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2. 装饰:古陶瓷通常有不同的装饰,如刻痕、绘画等。
观察装饰的线条和图案的形状、线条的宽度以及线的宽度等可以判断这个器物的执行年代和制作区域。
3. 色彩:色彩可以让你获得很多宝贵的信息。
考虑设色剂的品种、颜色的深浅以及
斑纹的分布。
4. 底部:底部可以显示器器物的年代和地点。
它的形状、颜色以及配有标记的传统
都能提供很多宝贵的鉴定信息。
5. 釉面:釉面通常涂在陶瓷器物的表面,这个体被称为“着色物”,釉先可以容易
地识别器物的年代和制作区域。
6. 音调:轻轻敲打器物并根据其发出声音的大小和质量判断器物的制作材质和质量。
除此之外,考虑造型、比例、文化背景、制作质量、器皿的大小以及年代等都非常重要。
最后,鉴定陶瓷有时是一个主观的决定。
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品已经渗透到了鉴定
的领域,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需要杠杆每个鉴定者将其经验、知识和直觉应用到鉴
定过程中。
高古瓷辨别的几个鲜招
高古瓷辨别的几个鲜招陶瓷鉴定中传统上使用标型学,对鉴定瓷器从造型、纹饰、胎釉、工艺、款识等方面进行比对,从而得出结论。
随着鉴定实践的发展,标型学正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是由于现代仿制技术的发展,有的高仿品已经很难与标准器区别开来。
再者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窑口或同一窑系不同窑口的发现,传统标型已经受到极大挑战。
再次标型学的许多标准器的描述带有主观随意性,甚至有的专家也是冠冕堂皇的戏说,如同说天书,让收藏者听了是一头雾水。
故宫汝窑三足樽眼学的鉴定本来就是使用痕迹来鉴定瓷器的,标型学主要靠的是眼学,眼学的瓷器鉴定方法,多是通过眼观、手摸、耳听等感官手段,从陶瓷器的纹饰、器型、釉色、胎体、款识等方面来鉴别,最终得出评估结论。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快捷也方便,能够对古陶瓷的社会属性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推定出被鉴器物的生产时代、窑口及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任何先进的科学仪器所无法替代的。
故宫钧窑鼓钉三足洗当代流行的鉴定新方法,就是痕迹学。
痕迹有许多,常用的有把玩痕迹、磨损痕迹、老化痕迹、气泡痕迹、土沁痕迹、工艺痕迹等等。
痕迹作为鉴定辅助手段的痕迹学鉴定越来越成为古陶瓷鉴定主要手段。
著名鉴定专家毛晓沪先生的《从标型学到痕迹学》极受欢迎。
陶瓷器都有特征,都会有自然老化痕迹生成,古旧陶瓷有规律、不可人为制造的老化痕迹特征。
在瓷器上进行微观分析,通过微观结构能寻找出上千年的痕迹变化特征。
而现代仿品只能仿其形,外观看似十分逼真,其材质、元素几乎和古瓷一模一样,可是古瓷本身的内部微观结构的共性变化特征是无法仿造的,就像人随着年龄变化而老化,不会因为穿装打扮化妆而不变。
故宫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仰视图一般鉴定瓷器的步骤是:一、辨真伪: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仿品或伪作。
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观神韵:陶瓷的神韵,正是她的完美的造型,梦幻的纹饰,奇异的釉色,自然的胎质,构成了美轮美奂的艺术瑰宝,成为艺术珍品,对人产生了极具神秘的诱惑力。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备受珍视。
但是,市场上的古陶瓷真伪难辨,让很多收藏家不得不为此担忧。
那么,如何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呢?下面就来简述一下古陶瓷鉴定方法。
一、色泽纹饰鉴定1. 颜色:古陶瓷经过长期的陶烧与风化作用,往往色泽偏黯,颜色相对柔和。
而近年出现的一些新品,色泽比较艳丽,而黏合的颜色也比较鲜艳。
因而,颜色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纹饰:古陶瓷的纹饰经过历史沉淀,磨损后会形成一定的裂纹痕迹、氧化铁质变化等。
而新品则会披上一层人为制造的瑕疵,纹饰不自然,中空处太薄等等。
可以通过观察纹饰的自然度与辅助元素的正反对比,来判断古陶瓷的真伪。
二、胎骨鉴定1. 粘土:古陶瓷的胎骨粘土细腻、柔润,而现代窑厂为了提高釉面效果,采用粗糙的粘土,使得胎骨不细腻。
2. 氧化物:在制作古陶瓷时,胎骨会自然能够吸附一些氧化物,而现代陶艺也可以通过一定处理手法来使胎骨呈现相应的氧化物效果。
但是,从氧化物角度考虑,古色陶瓷比new瓷要天然自然得多,而现代新瓷也通过特殊技术来模拟氧化物,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氧化物来鉴定。
三、釉面鉴定1. 釉层自然度:古陶瓷的釉面自然光洁,且反应较为柔和,而现代高科技产品发现治疗方法会使陶瓷的釉面更加亮丽,并且过分光滑。
在对照研究中,需要认真观察釉层的自然度来判断真伪。
2. 釉层平整度:真古陶瓷釉部平整,不会有起泡、气孔等缺陷。
而目前一些现代釉面下表面可能会有一定的气孔或者涂层。
可以在鉴定时注意观察釉层平整度来判断真伪。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鉴定古陶瓷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简要介绍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一、外观鉴定古陶瓷的外观包括形状、纹饰和釉面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古陶瓷时,首先要注意其整体形状是否规整,有没有明显的变形或破损。
而且,要观察其纹饰是否符合古代工艺特点,是否具有代表性特征。
还要检查釉面的质地和色泽,判断其制作年代和地域。
二、声音鉴定声音鉴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敲击陶瓷器物,判断其声音的响亮度和音调,来判断其质地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声音清脆、悠扬的陶瓷器物更为精美,而声音沉闷、单调的陶瓷器物则相对简陋。
三、手感鉴定手感鉴定主要是通过触摸古陶瓷的表面来感知其质地和温度。
一般来说,精美的古陶瓷质地均匀细腻,而且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而粗糙的古陶瓷则质地不均匀,手感较为粗糙。
四、斑纹鉴定斑纹鉴定是通过观察古陶瓷的斑纹情况来推测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古陶瓷的斑纹较为细腻,颜色和纹理也相对独特,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而现代仿制的古陶瓷则往往斑纹较为粗糙,颜色也较为单一。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和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而且每种鉴定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特点。
在鉴定古陶瓷时,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尽量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也可以通过参考专业的鉴定书籍和资料,结合实际经验,提高自己的鉴定能力。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的鉴定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综合考虑陶瓷的材质、形状、纹饰、釉色、胎体、工艺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一、观察釉色
古陶瓷的釉色是鉴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观察釉色的深浅、光泽、透明度等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出陶瓷的制作年代、来源地区和制作工艺。
苏州窑的青花瓷釉色青翠透亮,而汝窑的釉色灰绿光泽。
二、观察胎体
古陶瓷的胎体是指未经釉饰的器物本体。
观察胎体的质地、断面和施釉方式可以初步鉴别出陶瓷的真伪。
真品汝窑胎体通透细密,而仿品胎体粗糙呈壳状;真品钧窑胎体呈青白色,而仿品胎体多为黄褐色。
三、观察纹饰
古陶瓷的纹饰是指在器物表面上的装饰图案。
通过观察纹饰的线条、造型、题材和布局,可以初步判断陶瓷的制作流派和风格。
唐三彩釉下彩的纹饰多为人物、动物、花卉等多彩绚丽的图案,而宋代的青白瓷纹饰则多为简约的植物纹样。
四、观察造型
古陶瓷的造型是指器物的形状、比例和结构。
通过观察造型的端庄、优雅、圆润等特点,可以初步判断陶瓷的制作工艺和审美风格。
唐代三彩马踏飞燕的造型典雅华丽,而元代青花白瓷的造型则多为粗犷朴实。
五、辅助手段
除了直接观察陶瓷的釉色、胎体、纹饰和造型外,还可以借助辅助手段进行鉴定。
比如可以利用光线、显微镜、紫外灯等工具进行观察和检测,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
同时还可以进行化学分析、放射性测年、样品对比等实验,以获取更科学的鉴定结论。
如何鉴别古代瓷器真伪
如何鉴别古代瓷器真伪
古代瓷器作为一种珍贵的文物,其真伪鉴别一直备受关注。
正确的鉴别方法可
以帮助我们分辨出真品和赝品,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鉴别方法:
首先,要仔细观察瓷器的外貌。
真品的瓷器通常会有一定年代的痕迹,如细微
的磨损、釉面开裂、斑点等。
而赝品通常是完美无缺的,没有历史的气息。
此外,要注意观察器物的造型、纹饰和釉色是否符合古代风格,是否符合当时的烧制工艺。
其次,可以通过敲击瓷器来鉴别真伪。
真品的瓷器质地坚硬,敲击发出的声音
响亮清脆;而赝品由于制作材料的不同会发出浑浊的声音。
可以轻轻敲击瓷器底部或者侧面,听其声音可以初步鉴别真伪。
再者,可以通过观察瓷器底部的底款来判断真假。
底款是制作者的印记,真品
通常会有清晰的底款,上面可能有刻字或者标记。
可以通过比对底款和已知真品的底款来初步鉴别。
此外,还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瓷器的纹饰和细节。
真品的纹饰通常清晰、细腻,制作精良;而赝品的纹饰往往模糊、粗糙,缺乏细致。
通过观察纹饰的细节可以更准确地鉴别真伪。
总的来说,鉴别古代瓷器真伪需要多方面的观察和比较,只有通过仔细观察瓷
器的外貌、敲击声音、底款和纹饰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准确鉴别出真品和赝品。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您在鉴别古代瓷器时有所帮助。
古陶瓷检测标准
古陶瓷检测标准一、外观检测1.造型与纹饰:检测古陶瓷的形状、大小、纹饰和装饰手法等特征,以确定其年代、地域和文化背景。
2.釉色与光泽:观察古陶瓷的釉色、光泽、开片、剥釉等情况,以评估其保存状况和窑口特点。
3.完整度与损伤:检查古陶瓷是否有破损、缺失、修补等情况,以了解其流传历程和修复状况。
二、物理性能检测1.密度与硬度:通过测量古陶瓷的密度和硬度,以鉴别其材质和工艺特点。
2.热稳定性:对古陶瓷进行加热试验,观察其热膨胀系数和耐热性能,以评估其烧制工艺和质量。
3.透光性:通过观察古陶瓷的透光现象,以判断其烧制工艺和材质纯度。
三、化学成分分析1.主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确定古陶瓷的主要成分,以鉴别其材质和产地。
2.微量元素分析:检测古陶瓷中的微量元素,以了解其产地和工艺特点。
3.腐蚀与污染:对古陶瓷表面的腐蚀物和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以评估其对保存和展示的影响。
四、烧制工艺检测1.烧制温度与时间:通过热分析等方法确定古陶瓷的烧制温度和时间,以了解其烧制工艺的特殊性。
2.窑炉痕迹:观察古陶瓷表面的窑炉痕迹,以推断其烧制工艺和窑口特点。
3.原料与配方:对古陶瓷的原料和配方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烧制工艺和产地。
五、老化程度检测1.热释光测试:通过热释光技术测定古陶瓷的年代,以判断其老化程度。
2.碳-14测年:利用碳-14测年技术确定古陶瓷的年代,以评估其历史价值。
3.痕迹与痕迹演变:观察古陶瓷表面的痕迹和痕迹演变情况,以推断其历史保存状态和经历。
六、真伪鉴别1.材质鉴别:通过对古陶瓷的材质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以鉴别其真伪。
2.工艺鉴别:观察古陶瓷的烧制工艺、纹饰和造型等方面的特点,以鉴别其真伪。
3.出土痕迹鉴别:根据古陶瓷表面的出土痕迹和修复痕迹等特征,以鉴别其真伪和修复状况。
七、修复与保护状况检测1.修复记录与评估:对古陶瓷的修复记录进行查阅和分析,以了解其修复历史、方法和效果。
2.保护措施有效性:对古陶瓷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评估,以了解其保护效果和维护状况。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鉴定方法是通过对古陶瓷的形态、器型、纹饰、胎质、釉面、青花、炻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其年代、产地、作者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是对古陶瓷鉴定方法的简要描述:1. 形态和器型鉴定:通过对陶瓷器物的整体形态和器型进行观察和比较,了解其所属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特征。
这包括器物的造型、器身比例、口沿形状、底足形式等。
2. 纹饰鉴定:纹饰是古陶瓷的一个重要特征,通常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
对纹饰进行观察和研究,比较其与同类器物或时代器物之间的异同,以判断其时代和风格类型。
3. 胎质鉴定:通过观察陶瓷的胎质,包括胎色、胎质细腻程度、胎质坚硬程度等方面的特征,来判断其烧制工艺、原料选择和烧制温度等。
4. 釉面鉴定:观察陶瓷的釉面颜色、透明度、质地和光泽度等特征,比较其与同类器物或时代器物之间的异同,以区分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陶瓷。
5. 青花鉴定:青花是一种代表性的陶瓷装饰技法,通过观察陶瓷上的青花图案的纹理、画工的技法和色彩特点等,来判断其制作工艺和年代。
6. 炻石鉴定:炻石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对陶瓷的釉面或胎质中的炻石的成分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来推断其烧制地区和窑口。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对古陶瓷的外观质量、制作工艺的精细度、艺术性的评判等方面进行鉴定。
还可以对古代文字、款识等进行研究,以确定古陶瓷的年代和作者等重要信息。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需要对陶瓷的形态、纹饰、胎质、釉面、青花、炻石等多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鉴定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与大量的实物进行对比和研究,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txtcopy(复制)别人的个性签名,不叫抄袭,不叫没主见,只不过是感觉对了。
遇到过的事一样罢了。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受赏2藏币2008-10-25 11:50:53 | 作者:雅蕴斋骨董店 | 浏览(51) 次 | 收藏 | 分享 | 送鲜花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08-9-2 15:46:58 【字体:大中小】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
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
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
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就成为各位藏友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近些年在实践中的观察和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瓷器收藏品市场如今的收藏市场极为混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术观点方面:由于我们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很多的基本建设都在同步发展,在大兴土木工程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遗迹、遗址遭到破坏,也有部分得到发掘,还有更多的一部分被盗掘的现象。
就考古范畴来讲,很多的遗址都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掘出来了,使很多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得到了修正。
比如说,传统说法北齐时期(550—577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通过这两年在河南巩义市一个瓷窑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北魏(420—534年)的白瓷,使白瓷的出现年代又往前提了;还有,南京发现了三国时期(220—265年)釉下彩,使釉下彩的出现时期从唐代(618—907年)提到了三国。
这些都是在科学的发掘过程中对原有的观点提出了修正。
再比如说,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研究发现,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宋代钧窑,现在有了北宋说;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
从北宋到明初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有不同的依据在支持各种学说的论点。
这些发现虽然丰富了学术气氛,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一个学说的出现,我们的市场就会随之出现一种观点、出现一种“产品”。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指中国古代的陶瓷器物,由于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陶瓷已经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与特点。
而古陶瓷鉴定方法的研究是通过对古陶瓷的形态、装饰、胎质、胎釉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判断其年代、产地、作者等重要信息,以确定其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观察形态观察陶瓷的整体形态和局部特征,包括器物的外形、通身的比例、匀称性、曲线流畅性等等。
古陶瓷的造型一般遵循统一的美学原则,对称、对应回环、比例匀称等都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二、研究装饰陶瓷的装饰包括器物的纹饰、图案等,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鉴定依据。
古陶瓷的纹饰多样,有刻划、镶嵌、贴花等方式,纹饰的样式与时代、地域、制作工艺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装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其年代和产地。
三、分析胎质胎质是指陶瓷的本体材质和质地,主要用来判断陶瓷的真伪。
古陶瓷的胎质有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材质组成,如普质、疏质、细质、瓷质等。
通过对胎质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与已知的陶瓷进行对比,可以初步判断古陶瓷的真伪。
四、鉴别釉面釉面是陶瓷器物表面的一层釉料,对其釉色和釉面质地进行观察和鉴别,可以确定古陶瓷的制作工艺、年代等重要信息。
釉面的颜色、质地以及釉面上的裂纹、磨损等都是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比较鉴证通过比较已有的鉴证实物和文献资料,对陶瓷的款识、题签等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确定古陶瓷的作者、年代、器型、胎釉工艺等重要信息。
这需要综合运用文献调查、物证比较、艺术史等多种研究方法。
六、科学技术手段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还可以运用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如碳十四测年法、元素分析、断层分析等,对古陶瓷进行分析测试,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判断结果。
古陶瓷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和手段。
结合形态观察、装饰分析、胎质鉴别、釉面鉴别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通过比较鉴证和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古陶瓷的年代、产地、作者等重要信息,从而确定其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古瓷器鉴定——“痕迹法”(仅供参考)
古瓷器鉴定——“痕迹法”(仅供参考)瓷器发展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从宋代早中期仿古瓷器初始,距今不过一千年而已。
然而当时仿的青白瓷,俱是羡慕其影青瓷的精美而“效著”,其精美不能与御用影青瓷相比,所以仿品统称为青白瓷。
并且,当时的仿品只是仿其美,并不进行作伪处理。
元代的仿宋代官窑器和明代仿宋代官窑器、哥窑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些明代仿品直接书写本朝款识,也不进行作伪处理。
明代中晚期仿前朝的瓷器并书写前朝的款识,可以说是“作伪”的始祖。
但此时的伪品还没有使用民国人使用的各种污染手段。
有据可查的伪品出现于清代晚期,盛行于民国,主要采取污水浸染法、拓磨失亮法、换底法、加彩法、镶补加釉复烧发(针对破损器用瓷泥修补、上釉、再复烧);现代作伪则达到顶峰,不仅民国人的作伪手段全部都用,还创造了胎体添加老化催化剂的化学变戏法和烧成后的化学元素腐蚀法。
出土痕迹是一个很重要的痕迹,这个痕迹把握起来有很多的困难。
同样是北方的土,北京的土和内蒙的土、东北的土是不一样的,南方的土,比如说四川、重庆的土,和江西的土、福建的土又不一样,土质都有很大差异。
我们了解人为附着的方法。
一是胶粘,无论它是用乳胶、鸡蛋清,或是其他现代化的材料来粘合,都需要一层层地粘,粘完以后不能暴晒,一晒就裂了,一定要放在阳台或犄角旮旯里,慢慢阴干,水分自然挥发,挥发以后掸掉的就掸掉,掸不掉的就永远附着上面了。
这种附着的层次是不清晰的。
还有一种方法是埋在地里,埋个三两年,三年以上的不是没有,少,这是因为人们的浮躁,埋了这么多年一定是希望盈利的。
针对当今科技发达时代的作伪手段,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定法,也可以鉴定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伪品,但是,更高级、更精密的伪品则很难鉴定。
多数专家都采取“待研究”的态度。
胎骨老化鉴定:主要是针对瓷器露胎部分(如圈足、毛口、缩釉露胎、剥釉露胎)是否受水土浸蚀而老化,或者是否生长有钙化结晶(土碱),是否有人为的作伪痕迹。
真正的老瓷器的胎骨和新瓷器的胎骨不同,是外行都能分辨的,并不神秘。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
古瓷器鉴定的26个方法古瓷是指早期制造的陶瓷、玻璃等材料制品,它们有着独特的造型、色彩和艺术价值。
古瓷的鉴定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的难度比现代陶瓷鉴定更大。
最常用的鉴定方法是根据其历史出处、物理性状、考古学研究的结果,以及专家的专业意见来进行评价及分类。
在能够从众多方面对古瓷器进行鉴定与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26种古瓷器鉴定方法,以期能够更有效地认识和评价古瓷器。
1.视观察:主要是观察古瓷器材质、造型、尺寸、细节等,以初步判断其类型、年代、地域特点等。
2.史出处:一般通过调查古瓷器的出土或收藏史,以便了解其出处及使用历史。
3.类古瓷比较:根据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工匠或者同一类别的古瓷进行比较,以便了解古瓷的特点。
4.色比较:比较未烧制、半烧制和烧制后的颜色,以及颜料、釉色等,以便正确评价和判断古瓷的年代。
5.术分析:分析古瓷器材质、制作工艺、尺寸大小、装饰特点等,以便确定其制作时代。
6.饰类型比较:从装饰类型、颜色、纹饰、线条等方面对古瓷器进行比较,以便准确判断古瓷的年代和地域。
7.痕比较:比较外观上的裂痕、凹痕等旧痕,以便判断古瓷是否有经过修复。
8.学分析:根据古瓷器的陶土成分、釉色成分、颜料成分等进行科学分析,以估算古瓷的制作时期和制作地点。
9.学显微镜检验:对古瓷器涂层和玻璃面进行显微镜观察,以观察涂层中的颗粒、细胞结构等,以便检验古瓷的性质及其它特点。
10. X射线谱分析:根据古瓷器内部元素的分布状况来研究古瓷的性质及其它特点。
11.重分析:对古瓷器的材料及烧制的时间、温度等,通过热重分析技术进行分析,以及温度曲线及热膨胀系数等测定,以检验古瓷器的材质及其它特点。
12.波处理:用微波处理古瓷器,以研究其内部构造,从而估算古瓷器的制作时期和地点。
13.痕试验:将古瓷器表面刮上薄层,观察其内部构造,以便更好地分析古瓷的特征。
14.声波检验:研究古瓷器内部层次结构,分析各层的构造、特征,以及古瓷的制作时期和地点。
实用文档其他之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长石釉长石釉就是用长石替代草木灰作熔剂配制的釉料,属透明釉的一种。
它也是在清代晚期由欧美传人中国的制釉新方法。
其特点是釉面硬度高,光亮透明,有柔和感,烧成范围宽(1260-1350℃),高温黏度大,不易流淌,发色均匀,原料来源广,化学成分稳定,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但对于古人来说,长石硬度较高,粉碎加工难度大,只有掌握了近现代的机械加工手段后,才有可能以其配釉。
传统灰釉和石灰釉与长石釉比较,其缺点是烧成范围较窄,高温黏度小,流动性大,原料来源复杂,化学稳定性差。
特别是从近现代开始,人们使用的燃料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替代了木柴和草料,致使草木灰的来源也日趋紧张。
一旦人们了解掌握了草木灰的最佳替代品长石的特性后,就再也离不开它了。
河南省禹州市神厘镇是当代仿古瓷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可以说是家家仿古,处处冒烟。
改革开放初期,就有大量本地、外地乃至港、澳、台古董客商云集此处,将他们生产的各类仿古瓷输往国内外各地。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神厘出产的仿古瓷就在香港古董市场上崭露头角了,致使许多港、台行家大跌眼镜,惊呼上当。
二十多年前,笔者用三年时间在神厘学习老窑瓷器仿制工艺,发现他们仿制的磁州窑、钧窑、汝窑等瓷器统统使用钾长石做熔剂配制釉料,而不是传统熔剂草木灰,因为那里的山已经是秃山了,根本没有树木可伐。
烧瓷所用燃料是煤炭,近几年也开始使用液化气了。
尽管如此,他们制作的各种仿古瓷,用肉眼观察均基本达到乱真程度,很难辨清真伪,但用现代科学仪器还是能轻易发现钾长石特有的“指纹”元素。
当代各地制作的仿古瓷几乎都离不开用长石配釉。
我们不但要知道各地长石的常量元素,更要知道其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这才是古陶瓷痕迹鉴定中的关键所在。
长石是一族矿物的总称,呈架状硅酸盐结构。
其化学成分是钾、钠、钙和钡的铝硅酸盐,主要类型有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和钡长石。
自然界中前三种长石居多,后一种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古陶瓷胎质鉴定在传统标形学鉴定中,对古陶瓷胎质的鉴定仅凭人眼直观,其结论也非常简单,多以形容词来表述。
形容颜色就是黑、白、酱、紫、灰、黄、红等等;形容质感就是饼干、糯米、致密、疏松等等。
这种鉴别方法不但远远落后于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的造假者,也没有真正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面对严峻的作伪形势,鉴定者必须摆脱传统经验的束缚,拿起高科技的武器与之战斗。
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鉴定古陶瓷胎质是否可行,是否实用?回答是肯定的。
科技鉴定的可能性古陶瓷的胎都是采用天然矿物材料制作的。
既然是天然矿物,就应该有各自特有的矿物结构和成分指数。
古陶瓷制胎工艺相对简单,在元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多数采用单一原料生产(一元配方),少数采用二元配方。
虽然元代以后景德镇窑开始采用二元以上的多元配方,但都是使用周边地区矿料。
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窑口、不同品种陶瓷的胎质,其矿物特性和元素成分是有明显特征和差异的。
如果我们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了解它们的矿物特性,鉴别它们的元素成分和含量,就可以从中获得鉴定真伪、时代、窑口和品种所需的科学数据。
以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及其后世仿品的胎质对比为例,冯京元大都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哥窑瓷片样品的瓷胎特征成分为Al2,O3(三氧化二铝)、TiO2(二氧化钛)和Fe2O3(三氧化二铁)。
其中Al2O3和TiO2含量高为传世哥窑的特征。
Al2O3含量一般在24%-29%,TiO2含量平均高于1%。
历代景德镇仿品瓷胎中的TiO2含量都在0.5%以下,现代仿品瓷胎中TiO2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
此外,我们又测得龙泉黑胎青瓷的瓷胎成分中TiO2含量低于传世哥窑,平均为0.75%,在1%以下,且釉的成分也与传世哥窑存在较大差别,据此可以断定这两种青瓷属于不同品种,证明了传世哥窑并非龙泉窑所产的说法。
我们在对许多品种的古陶瓷的研究中都会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就是前期产品的质量要好于后期产品。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原料,并非后人的制瓷技术不如前人,而是前人先行选用的是优质原料,给后人留下的是劣质原料,当原料资源全部枯竭了,生产也就截止了。
今人在制作仿古瓷时,由于古瓷原料的枯竭,只能使用替代品或改变加工工艺,这就为我们通过胎质鉴定来辨别真伪和断代提供了客观依据。
绝大多数仿古陶瓷在原材料的选取上与古代真品是有差异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古人所用次生优质矿物原料早已枯竭,今人只能采用原生矿物原料和部分化工原料替代。
而替代品的矿物成分和化学元素与古代真品不会完全一样,最多也只是貌似。
它有可能骗过人眼,但很难骗过科学仪器。
以定窑为例,胎中含有较高的CaO(氧化钙)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一大特征。
CaO既可以作助熔剂,促使瓷胎烧结;又可以作矿化剂,促进胎中莫来石的生成,有利于提高定窑瓷胎的机械强度。
在450倍显微镜下观察定窑瓷胎中所含的晶相,自晚唐至北宋变化不大,都含有莫来石、石英、和方石英以及数量不多的玻璃相,未见有高岭石和长石残骸。
瓷胎中偶见的扁平形气泡,正是由于手工炼泥所致。
在宋代和金代的定窑瓷胎中,莫来石晶体生长较大,纵横交错在整个胎体中,而且有些针状晶体还自胎向釉中生长。
这些发育良好的莫来石晶体一方面与CaO的矿化作用有关,另―方面与烧成环境有关。
在这一时期的胎质中,还可以观察到少量云母残骸。
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历代定窑瓷胎的CaO含量变化明显,而且是依次递减:唐代最多,达到4.82%;五代次之,为3.36%;宋代是2.16%;金代和元代分别是0.83%和1.58%;现代仿品最少,仅有0.20%。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古人有意添加的化学成分吗?显然不是!根据经验判断,瓷胎中CaO含量的多少,是由瓷土的风化程度所决定的。
瓷土的风化与地下水的长期侵蚀息息相关。
北方土壤多为碱性,其中含有丰富的钙。
瓷石在风化成瓷土的过程中,周围土壤中的钙离子会随着雨水侵蚀融入到瓷土中,风化越深,瓷土中聚集的钙就会越多。
瓷土中含钙量的多少,是判断瓷土风化程度的重要技术指标。
由此可以判定,由于早期定窑产品使用的瓷土原料风化的程度最高,所以含钙量最多,现代仿品使用的瓷土风化程度最浅,所以含钙量也最少。
有人会问,为什么现代人不使用风化程度高的瓷土做仿品呢?答案只有一个,这种原料早就被古人用完了。
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以后,就可以把瓷胎中CaO含量的多少作为定窑瓷器的一个鉴定指标,即指纹元素。
CaO含量在0.6%以上者才有可能是古代真品,年代越久,含量越高。
CaO含量在0.5%以下者即应定为现代仿品。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只是“可能”,而不是“肯定”。
判断一件器物真假,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还要综合其他因素。
原料加工工艺的鉴定从野外采集或购买来的制瓷原料,经过必要的加工处理后才能使用。
原料的加工工艺一方面要根据原料的性质来确定,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产品的品质要求来把握。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现代仿制者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种种原因,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现代工艺带入到仿古陶瓷的制作中去。
它会在器物的表面留下特有的痕迹。
现代机械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但同时也改变了原有材料的物理性质。
采用现代工艺加工出来的陶瓷坯料与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出来的坯料存在以下几点不同:次生矿与原生矿次生矿又称土料,是指经过自然风化后的陶瓷原料。
原生矿又称石料,即未经自然风化或自然风化较浅的陶瓷原料。
自然风化较深的优质高岭土由于颗粒较细,又含有丰富的钙镁离子和天然有机物质,所以一般不需要再作粉碎处理,只需经过简单的淘洗和滤水后就可以直接用来制坯了。
即便是风化较浅的高岭土(又称砂质高岭土),虽含砂较多,也只需要经过简单的粉碎加工和淘洗即可使用。
古人多使用次生矿制作瓷器,只有近现代有了新能源和电动机械后才开始大量使用原生矿制作陶瓷。
此外,原生矿由于先天不足,缺少钙镁离子和天然有机物质,采用一元配方制瓷易变形、炸裂,必须根据其化学成分采用二元或多元配方才能弥补其不足,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也是难以做到的。
虽然元代以后,景德镇开始使用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的二元配方工艺,但所用瓷石也是经过风化的砂质原料,与近现代才使用的原生矿制瓷存在本质区别。
还是以定窑白瓷为例。
由于唐、宋时期的制瓷工匠可以很容易的获取自然风化程度较深的优质瓷土,所以不会使用品质低下的普通瓷土,更不会使用原生瓷石。
金元时期由于优质原料逐步减少,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使用普通瓷土,所以产品质量也大不如前了。
元代以后,普通瓷土也逐渐减少,定窑逐步停止了大规模的生产活动,直至寿终正寝。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逐步走向工业现代化,球磨机、炼泥机等一大批现代化生产工具运用到陶瓷生产中,原生瓷石开始派上用场,70年代定窑恢复生产,仿古定瓷从此开始。
通过显微镜观察定窑地区产的次生瓷土和原生瓷石,可以发现两者在外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前者多呈薄片状,经过手工炼泥后,会像鱼鳞一样形成有序排列,大大增加了可塑性,能够在快轮上直接拉出器壁很薄的产品,这正是古代定窑瓷器的特点和秘密所在。
后者经过现代球磨机的粉碎,外观呈颗粒状,再经真空炼泥机加工,致密度大大超过前者,可塑性却差了许多,就只能靠过度修坯来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现代仿品的造型看上去不如古代的自然,略显呆板的原因所在。
次生原料枯竭,是许多古代瓷窑衰亡的重要原因。
邢窑的衰亡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早在唐代,邢窑就利用当地优质的瓷土资源烧出了举世闻名的白瓷产品。
五代以后由于优质瓷土原料枯竭,古人又无技术能力大量开采原生矿,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使用劣质高岭土,致使产品质量不断下降,以至于到后来不得不向磁州窑学习,靠白色化妆土来掩饰自身的缺陷,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曾有学者认为,邢窑的衰亡是因战争原因。
笔者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既然如此,与邢窑相去不远的定窑,为什么能在邢窑之后迅速崛起,难道那里就没有战争了吗?否!关键还是原料问题,定窑优质高岭土的发现时间要晚于邢窑。
我们现在所见江西、浙江地区所产的瓷石都是一些风化较浅或未经风化的原生矿,就误以为古人也用它制瓷,其实不然。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元代龙泉和明代龙泉所用瓷石是有差别的,元代瓷石的风化程度要好于明代。
其实明代瓷石的风化成度又要好于现代。
由于瓷石的风化程度不同,所含钙、镁、钾、钠等元素成分亦有差异。
这就为我们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鉴定提供了依据。
一元配方与多元配方前面已经提到过,元代以前的瓷器,制胎基本都采用一元配方,只有少量仿紫口铁足的官窑瓷器,需要加入紫金土调色,才会采用二元配方,这与我们现代所用多元配方亦有本质区别。
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古代各地都蕴藏有丰富的次生高岭土,无需多元配方制坯就可以生产出优质瓷器。
从目前的考古研究资料看,最早使用二元配方制坯的陶瓷产区是景德镇。
这与景德镇地区的原料构成有直接关系。
元代以前景德镇蕴藏有丰富的优质次生原料,宋代湖田窑青白瓷已誉满天下,它与广大南方地区一样都采用一元配方制胎。
元代以后,随着优质原料的逐步减少,景德镇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开始寻找新的制瓷材料。
当他们发现麻仓山的高岭土后,就尝试用高岭土烧制瓷器。
由于麻仓山高岭土烧结难度大(含铝高),他们就试着往里添加瓷石,以调整烧成温度,最后终于试制成功优质白瓷,二元制坯工艺由此产生。
它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民国十九年版《江西陶瓷沿革?景德镇瓷业现状》载:“制瓷原料之采掘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竖坑法与横坑法。
竖坑即由上掘下,法颇简单;横坑即由山之侧面穿一隧道,隧道空间用木料横直支持。
土质原料只需用锄掘取之;石质原料则先用薪柴附石着火烧出裂纹,然后用铁凿凿下,或先于石之适当处,凿一洞孔,填人黑硝,引火炸裂之。
”据考证,此种采矿方法就是元代采矿方式的延续。
明清时期也只是在江西、浙江地区采用二元配方制坯,其他地区还基本上沿袭古代一元配方。
有人会问,这么好的二元配方制坯工艺,为什么在其后的几百年中没有推广到其他地区?特别是优质瓷土已经枯竭的北方邢窑和定窑,难道就不能借鉴一下景德镇的制作工艺吗?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两地原料性质有所不同。
景德镇的瓷石含硅高,性脆,用水碓即可加工粉碎。
北方原料含铝高,性柔,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很难加工,无法大量获取。
二是水资源存在差异。
南方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长流不断,便于使用水碓。
北方水资源匮乏,雨季暴涨,旱季断流,不便于使用水碓。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景德镇的瓷器越烧越好,明清以后成为中国“瓷都”。
北方瓷器越烧越差,明清以后只剩各地民间小窑简单维计。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开始了现代工业化建设,随着现代机械、能源和科技的发展,北方陶瓷才获得新生。
多元配方制坯工艺在全国的广泛使用,应当是民国以后的事情。
采用多元配方制瓷,一是要掌握近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清楚了解瓷胎的化学成分,并懂得通过调整配方来提高瓷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