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黎兆跂)第二章
对大学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到了大学以后,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反差 很大,心理落差油然而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可能导致一些大学新生产生失落心 理,变得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出现厌倦大学生活、自暴自弃等情况。
此外,一部分大学新生因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或不喜欢,而缺乏学习动机和 学习兴趣,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困惑。
Hale Waihona Puke 第 11 页二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调适 (一)正视自我,尽快适应新生活
第 12 页
身处人才济济、高手如云的大学 中,大学新生应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与定位,学会自我认同,肯定自我价 值,发掘自我潜能,树立自信心。同 时,要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完成从中 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顺利渡过 困惑期,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感觉上课没有意思,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考各种技能证书,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的备考状态中,久而久之会精神 疲劳,以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第1页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 大学生环境适应与
职业生涯规划
章 节 导 航
第一节 大学生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大学生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
一 大学生环境适应期的心理 二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调适
一 大学生环境适应期的心理 (一)失落与茫然——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第5页
A B
C
第 14 页
首先,要摆正心态,做到不 自卑、不自傲,充分尊重、信 任、关爱、肯定他人,并适时 地给予他人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存在、身份、角色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知。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面临的挑战。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方向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指的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优点和缺点等。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和倾向,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对自己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正视和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
自我方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生活规划的认知。
通过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大学生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学业规划和生活规划,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既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引导。
1. 学校角色: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不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2. 家庭角色:家庭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自我意识。
家庭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活动、家庭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个体努力:大学生个体也需要主动努力培养自我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如阅读相关书籍、参与心理辅导、参加社团活动等,提升自我意识的水平,并逐渐形成独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三、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自信心:通过培养和发展自我意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
三 二
自我中心
(一)自我中心产生原因及表现 自我中心的人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客观思 考。只关心自己,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 感受和需要。他们往往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处事总认为 自己对、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而他们不易 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行为做事很难 取得他人的帮助,易遭挫折。 (二)克服自我中心的方法 要克服自我中心,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 贬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 我的小天地;其次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既 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最后要学会移情,多设身处 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最后学校学习阶段。 我将来做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事业?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 等等。求知欲强烈使大学生总是十分感兴趣而又急切地思考着这些问 题,强烈地期待着一个满意的答案。这种思考比少年时期更主动、更 自觉,具有较高水平。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随着大学生活的继续,大学生的知识增加了、社会经验也丰富了,大 多数人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全面、客观和主动,对自己的优 缺点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能选择自己的长处进行发展,开始 具备在自觉基础上的“自知之明”,但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 大的个体差异。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生活和教育,随 着个体心理和意识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 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总的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 的发展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自我认知方面 自我体验方面 自我调节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
案例导入
大一学生姜某,相貌一般,来自偏远山区,父母体弱多病, 家境贫困。来到大学后他本来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 的命运,可入学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与班级同学 相差悬殊:他有地方口音,一张嘴说话就被同学笑话;他不善于 交际,很孤独,不像城里学生见识多,多才多艺;来到大学前从 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不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在经济方面捉襟 见肘。他觉得自己永远无法和别人比,他开始悲观失望,对学习 和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自信和自尊,内心的自卑感越来越强烈。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在各种心理素质方面的差距并不一样。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可能沿着不同方向转化。
三、渴望关爱理解与缺乏知音的矛盾
一方面是强烈希望获得别 人的关爱与理解。
另一方面又感到得不到 别人的关爱与理解。
四、自我实现的意向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确立了“理想我”的目标后,力求使理想变为现实, 但客观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要求。
案例评析
案例中小欣属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导致的情绪低落,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加以分析:
(1) 小欣自我评价中只注重生理自我的特点,忽略了社会自我和心理自 我的充实和完善,当发现自己身材变胖后,自我认知评价都是负面和消极的。
(2) 自我评价的片面性和负面性。小欣自我评价中认为瘦是一个人美的 重要标志,胖了就是不可爱的、不被人喜欢的,这种自我评价导致自我的情 绪体验是不开心、抑郁的。
一、“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一) 接受客观评价,从中吸取有益成分,修正自我观念,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二) 拒绝别人的评价,坚持原有的自我观念,我行我素 (三) 全盘接受他人评价而改变自我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的调适——如何成为明白人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三)不断反省自我,学会调整和控制自我 (四)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我超越的潜能。 第一,接纳。接纳自我和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第二,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情,付诸行动,并全力以 赴。 第三,情感。工作学习时情感投入,获得乐趣。 第四,成就。就是以上三者完成后的必然结果,是努力 奋斗的代价。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美)詹姆斯认为
主观自我(I)
自我 客观自我 (ME)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 我 意 识 的 结 构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通过自我评价而获得
通过自我价值的评判 而获得的自信、自卑、 自责等。 通过自我调节而获得
判断以下三种情况属于自我意识的那种成分? 1、我相信自己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2、我对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感到烦恼。 3、我要为找到工作而努力学习和实践 ,提 高综合能力。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对自我常见的扭曲想法 我个子小,怕别人瞧不 起 换用自我增强的思维 • 拿破仑、邓小平也是小 个子,都是领导者。 • 我不漂亮但性格好,朴 实大方,别人愿意和我 交往 • 贫困给我奋进的动力, 我用自己的努力拼一片 天空。 •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没 试过怎么知道?!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我的缺点
缺乏激情 易冲动 爱面子 急躁 太容易相信人 有时固执 爱耍性子 特别内向 好出风头
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优点
冷静 容易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自尊心强、有自信 做事迅速、有效率、有激情 善良、不做作、纯真 坚持正确的
3、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 与逆反心理。
2023年实用文_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青年特点与发展心理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青年特点与发展心理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青年特点与发展心理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
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
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一、婴儿期 (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
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
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在这个阶段中。
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
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一、教学目的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内容和结构,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了解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掌握塑造健康自我形象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3. 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掌握调试这些偏差的方法,学会整合自我。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4-S06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特点,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塑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和调试。
教学难点:理解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四、教学过程(一)S04: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1.案例引入认识自己并不难,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
猎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它通常会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30米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
猎豹猎捕时的时速度最高可达到120千米/小时,且仅一脚着地。
但猎豹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此时限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
奔跑3分钟后,猎豹要花更长的时间来休息。
猎豹通常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但成功的概率只有1/6。
猎豹遇到鹿群的时候,通常会飞快地奔向鹿群,鹿群则快速分散。
猎豹会选中一只鹿为目标,朝着它冲刺,而那只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狂奔着。
鹿并没有跑直线,而是不断地改变奔跑的方向,迫使猎豹消耗其体力从而减慢速度。
突然,猎豹停住了,因为它没有力量再跑了。
——那只鹿逃脱了。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它们认识自己也认识敌人。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
既然人生下来就各有不同,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2.自我意识及其内涵(1)引导案例假如让你写下20个“我是……”你会写下什么?现在尝试着写一下,随便写什么都行。
下面是小美在咨询的过程中“知心姐姐”让小美写下的20个“我是……”:教师引导:让学生尝试写下20个自己的“我是…”,并分别判断属于那种自我,看学生填完后是否从中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学-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3.人际关系和谐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主要表现为: ①乐于与人交往。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完善、理解的态
度与人相处; 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善于扬长补短; ④能融于集体,与集体保持协调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
合作共事、乐于助人; ⑤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友善、同情、信任)总是多于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心理健康作为 一种心理机能状态,其最终的规定性是个体与其存在的 内外环境能保持一种正常或良好的适应。适应就是心理 健康的本质。心理健康意义上的适应,就是个体在与环 境的互动中,主体能够通过自身调节系统作出积极而能 动的反应。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良好的自我意识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 条件。
——[德]弗洛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提出的标准,“健康是一种躯体上、心 理上和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都能保持完全和谐的状态,而不仅仅是 没有疾病或病症。”
躯体、器官等生理方面
包括
认识、情感、意志与人格 特征以及社会适应等心理 方面
• 2.人格倾向与特征
人格倾向指人的需要和动机。 人格特征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这是个体生理发育趋 于完善和成熟的一个时期,而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 成熟的重要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心身异步现象,表现出 一系列的心身矛盾。
情绪的情景相符合;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6.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 ①在各种活动中对自己的活动有正确的认识,能自觉确立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02(自我意识)
❖ 自我肯定: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能积极自我肯定 、积极进取、有积极内省意识的人;
认识你自己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 (一)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1.用“比较法”认识自己
合理运用比较策略:综合比较、适当的向 下比较。
❖ 案例研究:你在想什么?
认识你自己
0
研究计划 食物
电视与广播 一般想法 对话 人物 自己 休闲活动
杂事与家庭 时间
没想什么 工作
2
4
6
2.6 4.5 5.1 5.3 5.4
8
10
12
14
16
7.9 8
9.6 11 11.1
14.4 15.1
( Csikszentmihalyi & figuski,1982 )
认识你自己
❖3. 用“评价法”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
你在意别人的评价吗?
认识你自己
活动:多角度自我描述
❖ 第一步,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 己的内心;(20个我是谁)
❖ 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 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
认识你自己
一个学生的咨询信件摘录
老师,您好! 我现在很苦恼,刚刚进入大学,我特别希望自 己能够拥有新朋友,但是我身边的同学大部分来自 市区,他们见多识广,而我来自一个小山村,他们 聊的话题我很多都插不上嘴,而且我也发现自己很 孤陋寡闻,为了不让别人看到我真实的水平,我以 沉默来回避,越是这样,我也越来越难融入他们中 间去,现在我感觉自己特别孤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生活和教育,随 着个体心理和意识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 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总的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 的发展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自我认知方面 自我体验方面 自我调节方面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
二
过分追求完美
(一)过分追求完美的表现 过分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 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状况。此外,他们不能容忍自 己“不完美”的表现,他们对自我十分苛刻,只接受自己 理想中的“完美”自我,不肯接纳现实中平凡的或有缺点 的自我,其后果往往适得其反,使其对自我的认识和适应 更加困难。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拥有健康自
我意识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
为自己制定适合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 发展方向,才会调动自身潜能,激发强大 动力,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实现。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自控作用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 要方面。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 情绪化的人、缺乏毅力的人、一事无成的人。 一个能够控制自我的人,往往与环境适应良 好,并能规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实现 自己的目标并获取成功。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内省和归因作用 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对自己、对他人有正
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自我有敏锐的觉察和反省,
不断完善自我,在个体成长中进行监督和自我教 育。同时又不会将他人的问题归于自己,与他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1
• 1、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 自我有主观我与客观我之分,英语中的I与Me能很好地 区分这一含义,前者是主观我,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 什么;后者作宾语使用,表示怎样看待我,给我什么。 • 主观我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 主动的一面。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 一是个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个人与社会 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是良好的自我意识 的 标志。但是,由于自我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所处的 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观我与客观我并不总是存 在着统一。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 在内部线索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外在行 为来推断自己的特征如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如当 学生参加公益事业时,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 • 个体的行为既具有外显性更有内倾性,因而依据自己行 为的判断为自我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内部线索了解自己, 如想法、情绪来了解自己,而且比外显行为更准确,因 为行为易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更易伪装。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3
•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 5、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 6、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活动一:三个我是否协调
• ①请每个同学预备三张白纸。 • ②请在第一张白纸上描述“理想的我”,时间约为7、8分钟。 • ③请将已写好的第一张白纸搁置在一旁,暂时不准再观看。接着在第 二张具体描述“现实中的我” ,时间约为7、8分钟。 • ④再将已写好的第一、二张白纸搁置在一旁,暂时不准再观看。接着 在第三张纸上具体描述“ 别人眼中的我”(父母、老师、同学或一重要 人 物),可以叫组员写,时间约为7、8分钟。 • ⑤请每个人将所有三张纸都放在桌上,各自对纸上的三个“我”作出 检 核与默想,主要是看看三个“我”是否协调和谐。如果不和谐,则差异 何 在,并尝试找出原因所在。 • ⑥请大家在小组内自由分享整个习作过程的心路历程。 • ⑦请大家一同探索,看看怎样可以使三个“我”更加协调一致,形成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学会适应
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应对各种挑战和 变化,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索适应能力的定义、特点以及 培养方法和技巧。
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应对学业和生 活中的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并建立积极的心态。只有掌握了适应能力,我 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成功。
适应能力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
适应能力指的是个体在面对改变、压力和困难时,调整思维、情绪和行为,以适应新环 境和情境的能力。
2 特点
适应能力具有灵活性、韧性和积极性。它需要积极思考、应对挑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
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积极思维
培养乐观的态度,学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并 相信自己的能力。
情绪调节
学会管理情绪,通过放松技巧和适当的表达 方式来缓解压力。
问题解决
学习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并寻找解决问题 的有效方法。
社会支持
与他人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建立和增强 社会支持系统。
适应环境的心理策略
与自然接触
花时间在自然中散步、呼吸新 鲜空气,有助于放松心情并提 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冥想和正念
团队合作
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培养专 注力、减轻焦虑和增强适应力。
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策略
1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帮助调整心态并集中划和管理时间,合理分配任务和休息,提高效率和减少压力。
3
自我反省
定期反思学习和生活,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面,并做出调整。
寻求支持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章_大学生自我意识
学校因素
个体的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他人的影响
二、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案例导读: 网络中的自我 当人们坐下来准备上网时,大多数人都会问自己一 个迫切的问题:今天我要是谁?互联网生活丰富多彩, 其中之一就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新身份。当人们进入 聊天室,她可以决定自己是一个男人,而不是女人; 是一个成功的理人员,而不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互联网把各种可能的自我,生动地带入日常生活。接下 来讨论的是这些网络自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的一面。 现实中,人们被限制在非常狭窄的范围来表现自我, 使他们感到很沉重:在和家庭成员、朋友、老师、同事
悦纳自我
一、 悦纳自我的内涵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
对时间的认同 性别角色认同与两 性混淆
服从与领导的认同 对自我与对他人 的认同 价值观的形成 他人的影响
悦纳自我
二、 影响大学生悦纳自我的认知偏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自我否定 自负心理 虚荣心理 逆反心理 从众心理 自我中心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即 自我或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具体地说,自我意 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与周围 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弗洛伊德认为:
• 自我三结构说: “本我”遵行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悦纳自我
一、 悦纳自我的内涵
资料导读: 神气的发卡
人的容貌并没有因戴发卡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的心 态。“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这句话在她身上得到了验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 都不要排斥自己,对于那些已经成为无法更改的客观现 实,与其整天抱怨苦恼,还不如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 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首先,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和价值观,并且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
此外,自我意识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制定目标和规划未来。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呢?首先,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经历,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经验。
多参与社团、俱乐部、实习等活动,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要善于自我反思,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另外,大学生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从中寻求反馈和建议,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
最后,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自己的激情所在,并将之作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除了个人的努力,学校和家庭也应该给予大学生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讲座,教导大学生如何培养自我意识和自理能力。
学校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
家庭也应该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目录
第一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3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二章:大学生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2.1 压力与焦虑
2.2 抑郁与情绪问题
2.3 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
2.4 社交困难与人际关系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1 积极心理与情绪调节
3.2 压力管理与应对技巧
3.3 自我认知与自我提升
3.4 沟通与人际关系技巧
第四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推广4.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方式
4.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效果分析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案例分析与实践5.1 个案分析:处理大学生心理困扰
5.2 团体实践:好友互助支持小组
5.3 社区活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展望6.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趋势
6.2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6.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存根 湖南农业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 心理状态。
▪ 心理健康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 过程,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 完整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的过程。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 据一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23%的大学生有 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
友谊与爱情,不能很好地把握男女同学交往的 尺度。希望珍惜友谊又不经意的使友谊失之交 臂。
3) 亲情问题。与家长没有太多的话讲,写信基
本是缘于实质性问题如经济供给、物质补充而 非情感沟通.
▪ 6、性教育问题。性教育是道德教育、文 明教育、健康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 1) 性生理适应不良。
▪ 2) 性心理问题。无知、性贞洁感的淡化、 甚至性与爱的困惑、分离以及由于性行为 引起的后果及产生的心理压力,都是值得 引起重视的问题。
▪ 心理健康或心理失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 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健康或心理失 调有时是交替出现的。当一个人处于心理 失衡时,只要积极地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 或通过心理专家的帮助,大多可恢复心理 健康的状态。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 也是复杂、多样的。从生物遗传因子 的作用到个体自我心理冲突、不良人 格特征,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问题以 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
▪ 北京海淀区16所大学中,因精神方面有问 题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 37.9%,占退学 人数的 64.4%.
▪ 北京科技大学 1997年统计,约有 28.3% 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近几年大 学生自杀 现象呈上 升趋势
某高校一女生坠楼身亡。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马家 爵残忍杀害四名同学。
▪ 适应准备阶段、 ▪ 稳定发展阶段、 ▪ 趋于成熟阶段。
七、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
1 学业问题 ▪ 1) 学习动力不足。 ▪ 2) 学习目的不明确。 ▪ 3) 学习成绩不理想。 ▪ 4) 学习动机功利化
2、情绪问题 ▪ 1) 抑郁。 ▪ 2) 情绪失衡 3、人际关系问题。 ▪ 1) 人际关系不适。 ▪ 2) 社交不良。 ▪ 3) 个体心灵闭锁
▪ 2) 考试焦虑。
▪ 5、情感问题。
▪ 1) 爱情的困扰。一是情感的迷茫。二是不正
确的恋爱观,“每周一哥”、“普遍撒网、重 点培养、择优而谈”。面对爱情,学生更多的 想到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 有”,甚至“预约失恋”,爱情与婚姻分离是 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2) 友情困扰。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看不清
▪ 4、焦虑问题。
▪ 1) 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 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 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长相、胖瘦、高 矮、能力、魄力、魅力,会产生各种各样 的焦虑,有的学生担心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不能获得异性的好感,甚至部分女生因没 有男生追求而苦恼;有的学生总感到自己 的先天条件不够理想,因而非常自卑,不 能建立自己的社交形象与公众形象。
▪ 2பைடு நூலகம்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亢进、缺损、记忆力严 重衰退、遗忘症、不识症、记忆错误中的错构症 和虚构症。
▪ 3.思维障碍:表现为抽象过程障碍(如抽象概括 水平下降、抽象概括过程歪曲、脱离事实夸大 等);联想障碍(如思维迟缓、思维终端、思维 贫乏、思维不连贯等);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 各种错误而荒谬的、十分固执的妄想(如易人妄 想、非血亲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 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和钟情妄想。
▪ 7、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1) 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 2) 特困生心理调适。
▪ 8、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 1) 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的情况普
遍存在。
▪ 2) 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
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 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 概括起来还是生物、心理、社会这三 方面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 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 协调
▪ 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 性意识的发展 ▪ 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 社会需求迫切
六、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
▪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历程,可以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 心理健康: ▪ 指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
与他人和谐相处; ▪ 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
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 ▪ 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
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 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九、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
▪ 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讲究心理卫 生
▪ 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 保持健康的情绪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 学会自娱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 一.智力障碍:
▪ 1.感知障碍: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 剥脱、错觉、幻觉、内感不适和感知综合障碍。
▪ 二.情感障碍:
▪ 正常情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波动的稳定, 即情感时刻随着内外刺激而发生相适应的 变化。得知成功的消息而心情愉快,失败 后感到沮丧。
▪ 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的波动幅度过大, 波动时间过长,以及反应与刺激的性质不 协调等。
▪ 我国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如: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适当地表现情绪; 6.人格完整和谐;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 8.智力发展正常.
三、心理健康评估原则
▪ 1.个体心理活动要与生物学特征相符 ▪ 2.个体心理活动要与客观环境相符 ▪ 3.个体心理活动内部各成分间协调统一 ▪ 4.人格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