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电磁发射器通用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三. 测量仪器辐射源周围的测量,应选用灵敏度≤1V/m,或≤1μW/cm2,精度≤│2DB│的场强仪;区域性背景场强测量,应选用宽频带天线、频谱分析仪和电子计算机配套的自动处理系统。

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

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

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
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研制(含试制,下同)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单位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在本规定中,无线电发射设备定义为:无线电通信、导航、定位、测向、雷达、遥控、遥测、广播、电视等各种发射无线电波的设备,不包含可辐射电磁波的工业、科研、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及其他电器装置等。

 第四条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

 第五条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必须按以下程序办理核准手续。

 (一)研制单位必须提交研制申请表、研制单位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可行性报告及技术资料等相关文件。

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直属单位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无委办公室)领取和提交申请表,其他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全军无委办公室: 为促进各种无线电业务协调、健康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管理,现发布重新修订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凡与本《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不相一致的其他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等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二ОО五年九月五日一、具体技术指标(一) 通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A类设备1.使用频率为:9kHz-190kHz磁场强度发射限值9kHz-50kHz 72dBμA/m(10米处)(准峰值)50kHz-190kHz 72dBμA/m(10米处)(每倍频程下降3dB)(准峰值)B类设备1.使用频率:1.7-2.1MHz,2.2-3.0MHz,3.1-4.1MHz,4.2-5.6MHz,5.7-6.2MHz,7.3-8.3MHz,8.4-9.9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9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6dB带宽不大于200kHzC类设备1.使用频率:6.765-6.795MHz,13.553-13.567MHz,26.957-27.283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42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杂散辐射:对于13.553-13.567MHz频段设备,频段两端偏移140kHz频率范围的限值为9dBμA/m(10米处,准峰值)。

D类设备1.使用频率:315kHz-30MHz范围内排除上述A、B、C类设备外的频率。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对于315kHz-1MHz:不大于-5dBμA/m(准峰值);1MHz-30MHz:不大于-15 dBμA/m(准峰值)。

E类设备1.使用频率:40.66-40.70MHz2.发射功率限值:10mW(e.r.p)3.频率容限:100×10-6F类设备本类设备是指工作于2400-2483.5MHz频段,除数字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以外的其它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是指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核准检验时需满足的相关标准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准检验标准要求。

1.电磁兼容性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以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对于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以确认其在预设场景下的工作稳定性。

2.无线电频带使用规范:无线电发射设备在进行核准检验时需要满足相关频带的使用规范。

这包括国家标准或者国际协议所规定的频率范围、带宽,以及功率等参数。

设备需要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工作,并且不应超过允许的功率限制。

3.产品电气安全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需要满足相应的电气安全要求,以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电源电压、绝缘阻抗、接地和设备外壳的测试,以确保设备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对用户造成电击、火灾等危险。

4.辐射辐射危害和电磁辐射限值: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核准检验要求也包括对其辐射辐射危害和电磁辐射限值的测试。

这是为了保护用户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避免超出国家或者国际规定的辐射限值。

5.设备技术参数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技术参数也是核准检验的重要内容。

测试包括频率范围、工作模式(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传输速率、调制方式等。

设备需要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其在使用时的可靠性和性能。

6.产品标识和文档要求:无线电发射设备在核准检验时还需要符合相关的产品标识和文档要求。

这包括设备的型号标识、生产厂商标识、合规标志等。

另外,设备还应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用户手册、技术规格书和其它相关文档。

总结起来,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检验标准要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试过程,旨在确保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或者国际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以保证其在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这些标准要求包括了电磁兼容性、频带使用规范、电气安全、辐射危害和电磁辐射限值、技术参数、产品标识和文档等方面的要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全军无委办公室: 为促进各种无线电业务协调、健康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管理,现发布重新修订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凡与本《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不相一致的其他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等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二ОО五年九月五日一、具体技术指标(一) 通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A类设备1.使用频率为:9kHz-190kHz磁场强度发射限值9kHz-50kHz 72dBμA/m(10米处)(准峰值)50kHz-190kHz 72dBμA/m(10米处)(每倍频程下降3dB)(准峰值)B类设备1.使用频率:1.7-2.1MHz,2.2-3.0MHz,3.1-4.1MHz,4.2-5.6MHz,5.7-6.2MHz,7.3-8.3MHz,8.4-9.9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9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6dB带宽不大于200kHzC类设备1.使用频率:6.765-6.795MHz,13.553-13.567MHz,26.957-27.283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42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杂散辐射:对于13.553-13.567MHz频段设备,频段两端偏移140kHz频率范围的限值为9dBμA/m(10米处,准峰值)。

D类设备1.使用频率:315kHz-30MHz范围内排除上述A、B、C类设备外的频率。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对于315kHz-1MHz:不大于-5dBμA/m(准峰值);1MHz-30MHz:不大于-15 dBμA/m(准峰值)。

E类设备1.使用频率:40.66-40.70MHz2.发射功率限值:10mW(e.r.p)3.频率容限:100×10-6F类设备本类设备是指工作于2400-2483.5MHz频段,除数字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以外的其它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QCET.NJ.A1.001-201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QCET.NJ.A1.001-2013)
装置工作电源电压技术要求制式技术要求交流ac额定工作电源电压220工作电压范围95v250额定工作电源频率50hz60hz频率容差为5工作电源波形正弦波总畸变率5直流dc额定工作电源电压220v110v24工作电压范围220v时176v250110v时88v12624v时21v28纹波系数不大于543额定绝缘电压额定绝缘电压交流或直流电源系统标称电压303260631101201271251501602082002202302402503003203804004154004004805005005756006606906307208308009601000对于断开触点之间的间隙不规定额定绝缘电压
2013-12-31 发布
2014-2-1 实施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 布
Q/CET.NJ.A1.001-2013
目次
前 言 ...........................................................................IV 引 言 ............................................................................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3 4 技术要求 ..........................................................................5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汇总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汇总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附录 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A.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A.2 规范内容A.2.1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A.2.1.1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A.2.1.1.1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A.2.1.1.2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A.2.2 测量位置A.2.2.1 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A.2.2.2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A.2.3 测量仪器辐射源周围的测量,应选用灵敏度≤1V/m,或≤1μW/cm2,精度≤│2DB│的场强仪;区域性背景场强测量,应选用宽频带天线、频谱分析仪和电子计算机配套的自动处理系统。

A.2.4 测量记录整理除记录全部测量数据外,还应包括:测量地点、测量地点、测量时间、测量日期、测量仪器、天线高度及参加测量人员等。

电磁辐射操作规程标准

电磁辐射操作规程标准

电磁辐射操作规程标准
《电磁辐射操作规程标准》
为了有效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和设备安全造成潜在危害,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磁辐射操作规程标准,以确保在使用电磁设备时能够符合安全和健康的标准。

首先,电磁辐射操作规程标准要求设备生产和使用者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辐射标准,严格控制辐射强度和频率参数,确保在正常操作下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其次,规程标准要求设备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程序,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和健康标准。

另外,规程标准还要求对电磁辐射设备的安装位置和使用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周围环境和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规程标准还明确了对于操作电磁辐射设备的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设备、如何避免对辐射的直接暴露、如何正确处理设备故障等。

另外,规程标准还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或超标辐射。

总之,电磁辐射操作规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为了保障电磁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和设备安全造成潜在危害,是对电磁辐射防控的重要举措。

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标准,才能有效保障电磁设备的安全和健康使用。

发射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

发射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

发射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为确保发射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发射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

一、安全管理1.为确保操作人员的劳动安全和健康,应该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掌握发射器设备安全操作技能。

2.严格遵守工艺规程,严格执行操作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发射器设备应定期检修,更换损坏和老化的零部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4.严格控制和管理发射器设备和发射场周边区域,确保人员和车辆不得乱闯,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定时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二、电源安全1.发射器的电源应通过保险开关来接通和断开,必须保证电源的可靠性。

2.发射器设备应该接受绝缘耐压和接地检测,确保电源的安全性。

3.发射器设备的电缆和插头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应用最小电压,以避免发生电弧和电火花的危险。

4.传输线路必须按照规定牢固地支撑和安装,以防止断线和操作人员触电。

三、天线安全1.安装和维护天线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不得私自安装或拆卸天线。

2.坚持维护天线,按要求进行巡检和防腐、防蚀等保护措施,确保其机械安全和使用寿命。

3.发射器设备的工作状况要时刻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排除故障。

4.发射器设备工作期间,天线周围区域的人员和动物应远离,以防止危险发生。

5.天线下落或者距离天线远近处停车或停放设备的时候, 要求周围的人员避让,以免发生意外。

四、紧急处理1.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按照应急处理的规程,正确处理事故和问题。

2.发射器设备的紧急停机按钮应在取得授权的情况下操作,以避免设备损坏或操作人员受伤。

3.发生设备故障时,应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分析故障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发射器设备的故障处理,如需要更换原材料或配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选用材料或配件,保证发射器设备正常运作。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的起草说明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的起草说明

附件2关于《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为进一步规范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工作,落实国务院“放管服”精神,根据《行政许可法》、《无线电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部起草了《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必要性制定《规定》是贯彻落实《无线电管理条例》的需要。

《条例》是我国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新修订的《条例》,取消了研制发射设备的核准,豁免了生产或进口微功率短距离设备的型号核准,明确了取得型号核准的条件,增加了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销售备案等管理内容。

为了有效贯彻落实《条例》要求,需要通过制定《规定》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完善。

制定《规定》是从源头消除干扰隐患的需要。

无线电发射设备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救灾、气象、交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对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管理是设置各类无线电台及查处无线电干扰的依据,对于从源头上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证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不当设计、制造或使用,均有可能造成有害干扰,为加强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有害干扰,确保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亟需出台《规定》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

二、主要内容《规定》共七章,四十七条,主要内容如下:(一)规范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一是明确了应当申请型号核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范围(第五条);二是规定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条件、应当提交的材料以及相关许可程序(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条);三是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型号核准的技术检测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按照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方式确定,并委托承检机构进行(第九条);四是明确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证应当载明的内容和型号核准证的有效期(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二)建立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制度。

家用线路板的通用技术要求

家用线路板的通用技术要求

家用电器电子控制板通用要求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家用制冷器具、空调器具、洗涤器具及类似用途的其他器具的以集成元件为中心以电信号为基础,继电器、可控硅等半导体驱动器件为执行装置组成的电子控制板(以下简称控制板)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等。

此类控制板的耐候性试验——即高温、低温、湿热、冷热冲击等试验项目须按各自的零部件标准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外观及尺寸印制板材质符合图样规定。

器件排列整齐,无多件、少件、错件、反向、脚未插入等不良现象,布线应合理。

整体外表光洁,各焊点圆润、一致,无虚焊。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同电位的带电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为:——如果是防污物沉积的爬电距离为 2.0 mm,电气间隙为 2.0 mm;——如果不是防污物沉积的爬电距离为3.0 mm,电气间隙为 2.5 mm;——如果是漆包线绕组爬电距离为 3.0 mm,电气间隙为 2.0 mm。

带电部件和越过加强绝缘的其他金属件之间:——如果带电部件为漆包线绕组的爬电距离为 6.0 mm,电气间隙为6.0 mm;——对其他带电部件的爬电距离为 8.0 mm,电气间隙为 8.0 mm。

耐热、耐燃、耐漏电起痕控制板主要非金属材料进行125℃ 球压试验,压痕直径应< 2 mm。

工作电流 0.5 A及以上的连接的绝缘材料支撑件或距离 3 mm以内的绝缘材料零部件应经受的起750℃ 的灼热丝试验,其他绝缘材料零件则经受550℃ 的灼热丝试验。

控制板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位之间或带电部位和接地金属部位之间可能会出现漏电起痕沟槽的绝缘材料应能承受 GB 4706.1-1998第 30中要求的漏电起痕试验。

老化(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应在满足下列试验条件的试验室内进行:环境温度:选择方案6,整机40℃ ±2℃ ,模块55℃ ±2℃ ;选择方案7,环境温度统一为25℃ ±10℃ 。

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试验室应清洁无尘,无腐蚀性气体,无明显的振动和噪声,并应具备通风、安全等设施。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之欧阳引擎创编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之欧阳引擎创编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欧阳引擎(2021.01.01)一、具体技术指标(一) 通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A类设备1.使用频率为:9kHz-190kHz磁场强度发射限值B类设备1.使用频率:1.7-2.1MHz,2.2-3.0MHz,3.1-4.1MHz,4.2-5.6MHz,5.7-6.2MHz,7.3-8.3MHz,8.4-9.9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9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6dB带宽不大于200kHzC类设备1.使用频率:6.765-6.795MHz,13.553-13.567MHz,26.957-27.283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42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杂散辐射:对于13.553-13.567MHz频段设备,频段两端偏移140kHz频率范围的限值为9dBμA/m(10米处,准峰值)。

D类设备1.使用频率:315kHz-30MHz范围内排除上述A、B、C类设备外的频率。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对于315kHz-1MHz:不大于-5dBμA/m(准峰值);1MHz-30MHz:不大于-15 dBμA/m(准峰值)。

E类设备1.使用频率:40.66-40.70MHz2.发射功率限值:10mW(e.r.p)3.频率容限:100×10-6F类设备本类设备是指工作于2400-2483.5MHz频段,除数字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以外的其它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1.使用频率:2400-2483.50MHz2.发射功率限值:10mW(e.i.r.p)3.频率容限:75kHzG类设备1.使用频率:24.00-24.25GHz2.发射功率限值:不大于20mW(e.i.r.p)(二)通用无线遥控设备不得用于无线控制玩具;若使用频率与当地声音、电视广播电台频率相同时,不得在当地使用;若对当地声音、电视广播接收产生干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待消除干扰或调整到无干扰频率后方可重新使用。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文件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文件

4. 雷达等微波功率密度 S 计算公式:
,,,,,,,,,,,,,,,,,
(A6)
式中 :—— 发射机平均功率, W ; G —— 天线增益, DB ; r —— 天线与被测点距离, m 。 六 . 计量单位的换算 电场强度与功率密度在远区场中的换算公式
S= E2/377................................... ( A7 ) 式中: S—— 功率密度, W / m2 ; E—— 电场强度, V / m 。 以上就是国家最新电磁辐射限度安全标准。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 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 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
但禁止
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
如机关、 工厂、 商店和影剧院等; 如在此区
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卫生要求
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
单位
一级 ( 安全区 ) 容许场强 二级 ( 中间区 ) 容许场强
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 “一级标准 ”的要求。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 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
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

妇和老弱病残者) 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
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
但在许建
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建筑物内部测量 ,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三 .测量仪器 辐射源周围的测量,应选用灵敏度≤ 1V / m ,或 ≤ 1μW/cm2 ,精度 ≤ │ 2DB │的场强仪; 区域性背景场强 测量,应选用宽频带天 线、频谱分析仪和 电子计算 机配套的自动处理系统。 四 .测量记录整理 除记录全部测量数据外,还应包括:测量地点、测量时间、测量 日期、测量仪器、天线高 度 及参加测量 人员等 。 五 .场强计算 按公式计算 , 主要供新建广播电台 、电视台、 雷达站、 地面卫星站等地点选择和建立卫生 防 护带作 根据。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关键信息项:1、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标准定义与范围标准的适用频段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涵盖的技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场景的界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技术规范要求发射功率限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频率稳定性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号调制方式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试与验证方法测试设备的规格与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环境的条件设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流程与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合规与违规处理违规行为的判定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规的处罚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诉与整改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本协议旨在确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以确保该技术的安全、可靠和有效应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保障公共利益。

111 背景随着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避免技术应用中的混乱和潜在风险,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12 目的明确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为技术研发、生产、使用和监管提供依据,保障技术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

21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标准定义与范围211 标准的适用频段范围详细规定适用于本标准的电磁频段,包括低频、中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等。

明确每个频段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

212 涵盖的技术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技术(如移动通信、蓝牙、WiFi 等)、雷达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卫星通信技术等。

军民通用EMC标准

军民通用EMC标准
传导瞬时发射量可接受的限值符合下列要求规定:
正向电压:+75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负向电压:-100V
6
信号线瞬变传导抗干扰
ISO 7637-3
满足ISO7637-3 2007的快速脉冲4级注入要求,测试中/后,功能等级class A
7
10KHZ—10MHZ电源线传导发射
CE102
电源线传导发射不应超过GJB 151A中CE102-1规定的极限值。
RE102
电场辐射发射测量不应超过GJB151A中RE102-3对于海军(移动的)和陆军的曲线限值
10
10KHZ---18GHZ电场辐射敏感度
RS103
按照GJB151A中表5规定的地面要求进行辐射电场试验。在30M以下垂直极化应满足要求,30M以上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均应满足要求。
10kHz-2MHz 20V/m
2MHz-30MHz 50V/m
30MHz-1GHz 50V/m
1G Hz-18GHz 50V/m
测试中/后,功能等级class A
11
25HZ---50KHZ电源线传导敏感度
CS101
按照GJB 151A中CS101-1规定的曲线2进行测量。
测试中/后,功能等级class A
12
静电放电
ISO 10605
序号
项目
标准
目标要求
1
辐射骚扰
CISPR 25-2008
按ALSE的方法试验:
-频率范围:150k-2.5G
-负载:模拟等效负载
-限值:等级3
2
传导骚扰
CISPR 25-2008
分别按照电压法和电流法进行试验:
-频率范围:150k-108M

国家无委会频率规定

国家无委会频率规定

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全军无委办公室:为促进各种无线电业务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管理,现发布重新修订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凡与本《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不相一致的其它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等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一、具体技术指标(一) 通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A类设备1.使用频率为:9kHz-190kHz磁场强度发射限值B类设备1.使用频率:1.7-2.1MHz,2.2-3.0MHz,3.1-4.1MHz,4.2-5.6MHz,5.7-6.2MHz,7.3-8.3MHz,8.4-9.9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9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6dB带宽不大于200kHzC类设备1.使用频率:6.765-6.795MHz,13.553-13.567MHz,26.957-27.283MHz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不大于42dBμA/m(准峰值)。

3.频率容限:100×10-64.杂散辐射:对于13.553-13.567MHz频段设备,频段两端偏移140kHz频率范围的限值为9dBμA/m(10米处,准峰值)。

D类设备1.使用频率:315kHz-30MHz范围内排除上述A、B、C类设备外的频率。

2.所发射的磁场强度在距设备10米处:对于315kHz-1MHz:不大于-5dBμA/m(准峰值);1MHz-30MHz:不大于-15 dBμA/m(准峰值)。

E类设备1.使用频率:40.66-40.70MHz2.发射功率限值:10mW(e.r.p)3.频率容限:100×10-6F类设备本类设备是指工作于2400-2483.5MHz频段,除数字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以外的其它短距离无线电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GDEIIA 7—2020 民用电磁发射器通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发射器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磁发射器系列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份: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试验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份: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试验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2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份: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 12978 消防电子产品检验规则GB/T 15651 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5部分:光电子器件GB 16838 消防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方法及严酷等级GB/T 17626.1-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7626.2-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7-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GB/T 17626.8-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T/GDEIIA 7—2020GB/T 17626.10-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27906-2011 救生抛投器3术语和定义电磁发射器:利用电磁力作为动力,对适合发射的多种物件进行发射和推动作业的系统。

4目的及系统边界4.1目的电磁发射技术是机械能发射、化学能发射之后的一次发射方式的革命,电磁发射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磁发射可将有效载荷加速到化学发射难以企及的超高初速,且速度可控,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发射过程不易受干扰,无噪声,无烟雾效应产生等特点。

研究该技术在军事、卫星发射、海洋装备、工业、医疗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同时通过研究和积累电磁技术也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项目背景:无论在舰船救生、岸基救生、舰船抛缆、消防救援,还是桥梁修建、电力、电信架线等众多领域,均存在远程抛投缆绳的需求,目前抛缆的主要方式为火药和气动方式,火药因为危险性较高、管制较严,现在使用较少,此处不予赘述;主流的气动抛投模式,是用利用高压气体的压力将抛投物压出发射筒,达到远程抛投的目的。

传统的气动抛投方式存在诸多弊端:1、高压气体的存储和使用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随时存在爆破可能性,给使用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隐患;2、气动设备由发射座、发射用的小型高压气瓶、给小瓶充气的大高压气瓶、给大瓶充气的压缩机等多个模块组成,不仅重量大,携带、移动不便,而且使用过程复杂,不仅对使用者有较高要求,而且容易因为冗长的使用流程贻误最佳发射时机(尤其救生场景时);3、气动设备的高压气瓶属于管制设备,需设立专岗进行维护,并需要接受相关安监部门定期检查,日常维护繁琐、成本高。

T/GDEIIA 7—2020项目必要性:电磁发射器利用电磁技术,首次将此项先进技术运用民用市场,此产品的立项及研发成功,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抛投模式的问题:1、电磁发射器在设备的备勤、使用过程中,没有爆破和高压气体,没有危险性;2、电磁发射器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个发射装置被设计成一个旅行用的拉杆箱或手持设备,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方便移动,使用时准备周期短,发射迅速,发射技巧掌握门槛低,发射迅速,能更好的抓住发射时机;3、电磁发射器无危险装置,日常无需特殊维护,也无需要特殊检测的事项,维护成本低,对维护人员技能无特殊要求。

鉴于电磁发射技术在发射领域具备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这个产业,对装备制造、应用升级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为了让这个行业有规范可循,也为了最大限度共享已有科研和产业成果,在现有该行业主流机构的科研、生产、应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团体标准,增进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加速行业进步和产业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4.2系统边界民用电磁发射技术装备的研制。

主要技术内容:磁阻式电磁发射技术电枢自动回收技术磁感线圈的安全防护技术直流升压稳压技术通用规范包含要求范围有:1、电磁发射装备的生产要求;2、电磁发射装备的安全要求;3、电磁发射装备的测试要求;4、电磁发射装备的储运要求;5、电磁发射装备的环境要求;T/GDEIIA 7—20205总体要求5.1产品原材料要求5.1.1产品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应符合RoHS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则。

5.1.2为了保证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电子元件必须符合-20℃~45℃的温度要求。

5.2产品使用要求5.2.1工作温度:-20℃~45℃5.2.2工作环境湿度:<95%RH5.2.3工作环境大气压:105 kPa5.2.4振动或轻微地震:能经受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振动(例如断路器开关操作等)。

5.3产品指标要求5.3.1产品安全设计要求1、为了使用安全和便捷,采用磁阻式电磁发射方式2、产品采用高强度绝缘材料包裹电感线圈,确保极端情况下不会向外炸裂,保障使用者安全;3、电枢要求能够回收,发射过程中,利用反向电磁力,使得电枢推动被发射物弹出后,在反向电磁力的作用下,留在发射筒内,避免发射出去可能造成的人员或物体的损失。

5.3.2电磁发射器常规指标要求见表1表1 电磁发射器常规指标要求T/GDEIIA 7—2020 6绩效评价(测试方法)6.1测试环境要求产品性能测试环境应满足GB/T 2421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15℃~45℃相对湿度:45%~95%大气压力:86kPa~106kPa当不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时,应在试验报告上写明测试和试验的环境条件。

6.2测试仪器:测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应在有效校准期内,其精度应高于所测参数精度的一个数量级。

6.3老化试验所有的电路板均需要经过高温带电老化试验老化温度:60℃老化时间:至少24小时恢复: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1h后测试。

失效判据:产品功能和精度不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6.4功能试验系统充电及指示正常;电枢能够正常回收;发射完成后指示正常;产品进行5次循环测试。

6.5指标测试:T/GDEIIA 7—20206.5.1出口速度测试1)目的在规定条件下,测试电磁发射器发射不同物体的出口速度。

2)测试框图图 1 出口速度测试原理框图3)测试步骤−按上图1搭建测试平台,并检查连线的正确性;−充电,检查指示正常;−进行安全检查,进行电磁抛射测试;−电磁发射器执行全部检测。

4)规定条件环境温度:工作温度范围电源电压:正常工作条件6.5.2发射距离1)目的在规定条件下,测试电磁发射器对不同抛投物的发射距离。

T/GDEIIA 7—2020 2)测试步骤−准备测距仪,并检查发射器工作状态;−充电,检查指示正常;−进行安全检查,进行电磁发射测试;−电磁发射器执行全部检测。

3)规定条件环境温度:工作温度范围电源电压:正常工作条件7绝缘、环境性能试验7.1试验环境要求试验环境要求同6.1。

7.2机械、绝缘、环境性能试验电磁发射器在设计验证时须按表2进行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表2 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T/GDEIIA 7—2020整个电磁发射器系统在设计验证时须按表3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表3 电磁发射器系统可靠性指标要求T/GDEIIA 7—2020T/GDEIIA 7—20207.3电磁兼容式样(EMC)1)目的测试电磁发射器系统的电磁兼容特性。

2)测试框图图2 EMC测试原理框图1图3 EMC测试原理框图23)测试步骤—按上图搭建测试平台。

—根据GB4824的要求,将该设备分类为A类2组。

在距受试设备10m出,315MHz的辐射场强的限值为60dB(μV/m)。

—4)规定条件环境温度:工作温度范围电源电压:正常工作条件8实施与控制(检测规则)8.1检验分类组件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特殊试验检验。

8.2出厂检验出厂检验分为常规检验和抽样检验。

8.2.1常规检验(例行试验)常规检验应百分之百进行,检验项目如下:a)外观和标志目测,无明显划痕,无各种污点、镀层无脱落、起皮、锈蚀等现象;标志清晰牢固,零配件齐全,装配正确,与图纸是否相符,标志内容和贴放位置符合相关技术文件规定。

b)功能性检验产品加电,能正常完成低负荷发射作业。

8.2.2抽样检验从批量生产中生产的同批或若干批产品中,按GB/T 2828.1规定,取一般检查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和检验项目如下:a)外观AQL取1.5。

检验方法:目测,表面无明显划痕,无各种污点,产品标识清晰牢固。

b)爬电距离AQL取1.5。

检验方法:用满足精度要求的量度工具测量,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c)产品性能检测AQL取0.4。

检验方法:按YD/T 702、YD/T 703和本标准6.5的规定进行检测。

8.3型式检验8.3.1组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定型时;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鉴定时的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3.2电磁发射器的型式检验的抽样数量为1台。

8.3.3凡经受了型式检验的样品,一律不能作为合格品交付使用。

8.3.4每项试验完成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各项参数应满足产品标准规定。

若其中任何一项试验后,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则判该批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