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合集下载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目录1 概述 (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的剖析 (2)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2)3.1基准面变化原理 (3)3.2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5)3.3相分异原理 (6)3.4物质守恒原理 (6)4 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6)4.1 储层对比 (7)4.2 储层分布预测 (7)5 总结 (8)参考文献 (9)1 概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由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教授(1988)带领的研究组所提出,它以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根据地层的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通过精细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转变为三维地层叠置关系,从而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等不同规模层次的储层、隔(夹)层及烃源岩层的成因地层对比格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核心为: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量比值(A/S)的变化,在相同的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以及岩石结构和相组合类型发生变化。

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其理论的关键点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的剖析由于“层序地层学”概念诞生于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诞生于后,在“层序地层学”概念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人认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一词的核心是“层序地层学”。

其实不然,只要深刻地理解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体系构成,不难得出,它与经典的层序地层学是有质的差异的,二者之间无论是在概念、理论体系构成上,抑或是在方法体系构成上都有不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虽然借鉴了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某些思想,但它不是对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的一种简单升级,而是质的革新,具有一套完全独立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不但适用于海相地层而且适用于陆相地层的理论方法体系,它摆脱了经典层序地层学关于海平面变化控制层序形成这一思想对陆相层序地层研究的束缚,通过对基准面旋回的不同层次性分析,实现不同级次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从而构建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绪论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绪论

绪论层序一词(sequence),由Sloss在1949年第一次引入地质学中,认为它是“比群和超群更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学单位”,而没有现代层序地层学的概念.70年代初,北美、西欧一些国家,把地震地层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资料和分析解释经验。

许多地质学家从中发现了许多在以往地面露头、岩芯和测井资料研究中忽视了的,或从未发现过的一些重要现象,认识到他们长期信守的某些基本地质概念需要加以修正。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于1975年以地震地层为中心召开年会,专门讨论这些问题并进行理论总结,随后,于1977年公开出版了由佩顿主编的‘地震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奠基者P.R.Vail教授在这本书中,发表了他的两篇经典论文,对层序地层学中的众多基本概念、定义和关键性术语,首次作出了明确和系统的说明,因此,从P.R.Vail的两篇经典论文发表时期开始,意味着层序地层学的正式诞生。

80年代初期,以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 P.R.Vail为首的研究集体,在这一新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大量工作,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同时利用层序地层、磁性地层、年代地层以及生物地层中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和同位素年龄等大量资料,编辑了全球中生代以来的年代地层和海平面旋回曲线图,厘定了不整合面与海平面变化的概念,并强调地震剖面、测井和地面露头的综合研究,是识别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手段;1986年,第12届全球沉积学大会上正式公布的全球沉积学计划(GSGP)中指出,“长期以来,地质学家对地球历史中的韵律和特殊事件的发现和解释,具有浓厚的兴趣,近10年来,有几个方面的进展,已为从全球规模来考虑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超常的良机,其中最有希望的进展是层序地层学”;1988年9月,全球沉积地质委员会(GSGC)正式将层序地层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纳入GSGC研究计划中,层序地层学被推向“学科研究的前沿”,在1988年正式出版了由C.K.威尔格斯主编的《海平面变化综合分析》(1993年由徐怀大和魏魁生等人译为中译本,译名为“层序地层学原理”),之后在1989年又相继出版了桑格瑞和维尔等主编的《应用层序地层学》。

基于测井资料的W13东块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研究

基于测井资料的W13东块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研究
片鉴定 确定 的沉 积旋 回层 次 为岩层 组一 岩层 纹层 组 纹 层 。该 方 法最 大 限度 应 用 了测 井 资料 、 岩 心
及岩屑录井资料进行三维层序单元划分和对比。
1 . 2 层序 单 元划分和 对 比原则
层序地层分析是 以沉积层序组合时间单元为研 究对象 的。因此 , 在开展层序格架研究之前 , 应首先 确定并划分研究 目标 的层序单元 , 而层序单元是由 层序之间界面类型、 规模及展布来确定的。考虑到 层序体的同期沉积特点 , 进行层序体单元划分和对 比应 遵 循如下 原 则 :

^ H
一 每



_ _ — —


要 ’ ~一

带 在纵 向上 和横 向上相变转换合理 , 使相带在纵向 和横 向相交转换合理避免相变引起穿时现象 , 影响
层序单元划分和对 比。 ( 4 ) 沉积旋回规模一致性原则 即在层序单元划分对 比中, 遵照沉积旋回的可 比性 , 在 同一沉积体系域内, 沉积旋回类型及分布是
( 1 ) 等时性原则 即所划分各级层序单元为同期沉积 , 为同一期
幕式构造旋 回形成的地质单元 , 各级层序单元均为
时间单元 , 为了确保等时 性, 层序划分和对比体现 由
作 者简 介 : 陆诗文( 1 9 7 8 一 ) , 男, 工程师 , 毕业于 中国石 油大学( 华 东) 石油工程专业, 现从事 油气藏勘探 与开发工作。
块破 碎 , 地层 对 比 困难 , 成 为 制 约进 一 步精 细开发 的难题 , 而通过 主 要利 用测 井 曲线 资料 、 随钻 岩
屑录井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研 究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的有效途径。 关键 词 : 测 井资料 ; W1 3 东块 ; 层序 划分 ; 地层 单元 ; 沉 积旋 回

测井资料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测井资料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wel n t o p li g s ia l o gn e is t it g ih b s - v lc ce o n ii u l l,a d me h d a pyn ut be lg i g s re o dsi u s a el e y l f i dvd a n e
( aut f trl s ucs& Ifr t nTeh oo y Chn iest f erlu F cl o ua Reo re y Na nomai c n lg , iaUnvri o t e m,D n y g S a d n 5 0 1 Chn ) o y P o o gi , h n o g2 7 6 , ia n
wel h n,t k ih r s l t n s q e c tai rp i o r lto n o h o o sc reain l,t e o ma eh g -e o u i e u n esr tg a ncc r ea in a di c r n u o r lto o s o ut- l b s - v l y l ,a ed s rb d Th fe t e e so h eh d sv r idb h fm li wel a el e ce r e c ie . e c eefci n s f em t o swa e i e vt e v t f
研究 的重要资料 。提 出了利用测井相分析技术 , 测井资料 上识别 出单井 岩性和 沉积微 相剖 面 , 合测井 曲线特 从 结 征, 划分单井 基准 面旋 回 , 并进行连井地层等时对 比, 这为定量地进行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分析提 供 了一 种方法 通 过研究 区实 际资料 的处理 , 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关键词 :测井相分析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 回; 地层 对比

《地层对比》PPT课件

《地层对比》PPT课件

精选ppt
层序、 准层序组、 准层序、 层组、 层、 纹层组、 纹层
7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划分依据:油层特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
(简单情况) (复杂情况)
四 级 划 分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单油层
五 级 划 分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小层 单层
从理论上讲,一套含 油层系从时间上是无 限可分的
•规模有大有小,且在 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 景上还有小规模的升 降运动。
•地层剖面上的旋回表 现出级次性,即在较 大的旋回内套有小的 旋回。
地壳升降运动振幅曲线
精选ppt
23
在油田范围内, 沉积旋回一般按四级划分 四 一级旋回:大体相当于含油层系 级 二级旋回:大体相当于油层组 划 三级旋回:大体相当于砂层组 分 四级旋回:大体相当于单油层
(2)小层对比数据表
纵向连通:与上下单层连通情况。
(以小层或单层为单元)




号1
2
3
4
5
6
7
8
9
10

有效厚度 m
砂层厚度 m 渗透率
μm2 平面分布 纵向连通
精选ppt
42
第四节 碳酸盐岩储集单元对比
储集单元: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储集 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
储 盖层 集 储集层(渗透层) 单 元 底层
具有代表性,油层发育好
钻遇油层最全的井 可在几口井挑选有代表性的油
层组、砂层组进行汇编
精选ppt
28
2. 建立骨架剖面, 确定水平对比基线
•骨架剖面:通过典型井向外延伸 从骨架剖面向两侧建立辅助剖面以控制全区

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

3.相变规律
相变定律是指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毗 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重复出现。在 邻井对比时,可以利用典型井纵向上依次出现的相 的组合,指导井间对比。不同的相有一定的岩相组 合,反映有相应的曲线特征,因而曲线相可称为电 层序相。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对比时可依典型井 纵向依次出现的电层序组合特征指导井间测井曲线 对比,确定同一层位。
2.岩石地层对比 其实质是在区域上比较、寻找相似的或一致
的岩石地层结构,延伸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岩石地层 结构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于相似的或一致的岩石地 层结构可由同一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和地质过程形 成,也可由不同一的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和地质过 程形成。因此,建立在岩石地层结构类似性或一致 性基础上的岩石地层对比有三种可能:a.等特征对 比;b.等特征、等相和等时对比;c.等特征、等相 不等时对比。因此,离开具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和 成因研究,泛谈岩石地层单位的等时与穿时是无意 义的。
(4)先识别标准层及逐井对比的原则。ຫໍສະໝຸດ 第 二地层层序的建立

一、层序地层学
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多次海平面、湖平面或沉积基准面 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是由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沉 积物供应、气候变化等综合结果引起的。它们对地层单元的展 布、几何形态及岩性分别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构造沉 降和全球性海面升降共同作用引起了沉积基准面的相对变化, 后者产生了潜在的可供沉积物堆积的容纳空间。构造沉降和气 候因素控制了沉积物的类型和输入量,由此产生的沉积物的供 应速度决定了可容纳空间的大小。构造沉降速率、全球海平面 升降速率和盆地的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了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 构造沉降和全球性海面升降与海平面相对于盆地边缘的位置之 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是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Cross所谓的界面与界面对比、岩石与岩石对比,以及有时 是岩石与界面的对比等具体操作方法,其实,在小层对比中 早已这样做了,之所以出现岩石与界面的对比,这是由于旋 回数目的变化造成的。
(四)在名词、概念和表述方法方面:
1、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
Cross采用的基准面旋回与小层比中采用的 沉积旋回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基准 面旋回指的是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动力成因,而 沉积旋回指的是基准面旋回在地层中的物质表 现或遗迹,二者只是出发点不同,反映了基准 面旋回对比更加强调对地层旋回形成过程的动 力分析,而沉积旋回对比则更加注重对地层旋 回特征的描述。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
T. A.Cross等人认为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 伏且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等势面,是沉积物搬运或 沉积的能量平衡面。
基准面的变化描述的是可容纳空间的产生和消失作用,
A/S值实质上是对可容纳空间变化(沉积条件)的综合
表征。
基准面旋回是地层沉积旋回的动力学成因,沉积旋回 是基准面旋回的地层记录,基准面旋回要由地层的沉积 旋回来识别。
短期旋回或较长期旋回的识别都是通过A/S值变化趋势分析进 行的。
开展基准面旋回对比工作,同样也首先需要以区域性标准层和 Ⅲ级层序边界作为大的层段控制。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比
九十年代中期,T. 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或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学)传入我国后, 作为大庆油田的地质工作者,我们对这一学科 及其核心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基准面旋回对比) ”总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经 过反复的学习、研究,以及专门的技术调查, 发现它与我国的“小层对比技术”(沉积旋回 对比)虽然所用的概念、原理和分析问题的方 法不尽相同,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一致的,大有 “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认定二者实属没有 任何本质区别的同一种技术。具体对比分析如 下: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垦东地区的应用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垦东地区的应用
油 气 地 球 物 理
2 1年 4 0 1 月
P T OL U G O HYSC E R E M E P IS
第 9 第2 卷 期

综合研究与应用 ・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垦东地区的应用
王 文君
胜 利油 田分 公司物探研 究院
摘要 : 应用 高分 辨率层序 地层 对 比技 术在 馆 陶组砂体 细分 小层 的基础 上, 以三维地 震 资料为基 础, 通过精 细层位
分小层 的成 因地层界限 , 达到地层 等时对 比划分的 目的。基于精细油藏地质描述的要求 , 将小层划分
到单砂体级 , 小层的合理优化是小层划分的关键。 根据该 区砂体厚度 的分布 、 平面变化 、 纵向隔夹 层 的稳定性 , 认为纵向上能够更精细反 映隔夹层的
分布。
统 计 该 区块 7 3口井 的单 砂 体 , 砂 层 厚 度 单 0 ~ 3 m, . 1. 平均厚度 3 m。从砂体厚度分布频率来 3 8 . 2
曲流河沉积微相的横 向变化影 响, 砂体横 向变化 比 较快 , 砂体单层厚度也比较薄 。不同的砂体油水界 面 也不尽 相 同 , 向上 , 层 主要分 布在 构造 相对 较 纵 油
高 的砂体 中 。
是典型的滩海油 田。构造上位 于垦东凸起之上 , 四 面与 凹陷相邻 ( 1 , 图 ) 是受 垦东 断层 和垦东南断层 控制而形成的大型潜 山披覆构造。该区域主要含油
性的控制 。构造沟梁控制油气聚集 , 局部微构造控
发综合效益 、 高速高效增储上产的必 由之路。
收稿 日期 :000. ; 2 1-9 2修订 日 : 1-1 4 0 期 2 1 . 0 O0 作者简介 : 王文君, , 女 工程 师 ,O4 2o 年毕业 于石油大学 ( 东)现从事 地震 资料解释及综 合研究工作 。联系 电话 :04 )726 , 华 , (56 80 71通讯地址 (5 o 2 山东省东营市北一路 2 0 272 ) 1 号物探研究 院桩孤室 。

基于地层准面原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以华北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为例

基于地层准面原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以华北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为例
时 地 层 格 架 。该 方 法 在 华 北 地 区二 叠 系上 石 盒 子 组 地 层 分 析 中取 得 了 良好 效 果 , 非 海 相 地 在 层 的 高 分 辨 率 地 层 对 比 、 析 中具 广 阔 的 应 用前 景 分 关 键 词 层 序 地 层 基 准 面 等 时 地 层 格 架 高 分 辨 率 相 s , 状 交 错 层 理 砂 岩 相 S . 缓 板 状 、 状 交 t板 p平 楔 错 层 理 砂 岩 相 s , 行 层 理 细 砂 岩 相 S , 型 交 q平 h小
及 对 非 海 相 地 层 的 适 用 性 , 表 了层 序 地 层 学 新 代 的发 展方 向 。 将 该 方 法 用 于 华 北 地 区 二 叠 系 上 石 盒 子 组 地 层 沉 积 、 层 条 件 研 究 中 . 台 露 头 、 心 并 资 储 综 岩 测 料 , 过 不 同级 次 地 层 层 序 划 分 对 比 . 进 一 步 的 通 为 沉 积体 系分析 及储层 预测 建立 了等时地层 格架 。
平面 , 也不 是相 对 于海 平 面 的 一条 向陆 方 向延 伸 的水平 面 , 而是 一条相 对 于地球 表面渡 状升 降的 、
连 续 的 、 向 盆 地 方 向 下 倾 的抽 象 面 ( 物 理 面 ) 略 非 该 面 各 种 方 式 与 地 球 表 面 相 交 并 随 海 平 面 、 构
引 言
层 序地 层学是 在 8 o年 代油气 勘探 的实践 中、
在 地 震 地 层 学 基 础 上 发 展 而 来 的 , 的 问 世 引 发 它
错 层理粉 细砂 岩相 s , c 薄互 层 粉 砂岩 泥岩 相 s 一 s 炭 质 泥 岩 、 层 相 Me 灰 绿 色 泥 质 岩 相 Mg 杂 色 煤 , , 花斑 泥岩 相 Mx 硅质 泥 岩相 Ms , 。它们 组 成 了工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1.论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主要学派,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键不同点,着重从其形成机制、模式和研究方法论述。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Cross领导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成因地层研究组为代表提出的,邓洪文教授首次将该理论体系在国内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随后引起了许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并逐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就是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测井、岩心和露头资料,通过对层序地层基准面的分析,运用精细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技术,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由于时间分辨率的增加,地层预测的准确性大为提高,并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岩石物理模型。

1.理论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是: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通量比值(A/S)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重新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纳空间的函数。

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其理论的关键点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

1.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简介:作为对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沉积体进行研究的分支学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是成因层序,即以等时面为界的时间地层单元,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地层基准面或平衡剖面理论。

地层基准面为一抽象的、动态的非物理界面它是海平面、古构造(区域、局部)、古气候、古物源及沉积物供给速率、古地理等多种影响因子的函数。

基准面位置运动轨迹及方向、波动振幅及频率随时间而变化,并能准确地、动态地反映空间及沉积过程。

基准面在变化中总具有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下降旋回。

一个基准面旋回是等时的,在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理解为时代域)保存下来的一套岩石为一个成因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它以时间面为界,因而为一个时间地层单元。

《2024年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方法及应用》范文

《2024年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方法及应用》范文

《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方法及应用》篇一一、引言在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汇领域,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以及传统的地质学理论,使得对地层数据的解析与对比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

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的核心方法及其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二、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方法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智能化地层对比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通过地质钻探、地震勘测、测井等多种手段,获取地层的详细数据。

随后,通过预处理步骤,如数据清洗、去噪、标准化等,使数据更加适合于后续的智能化分析。

2. 特征提取与降维特征提取是智能化地层对比的关键步骤。

通过分析地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标志等特征,提取出能够反映地层差异的关键信息。

同时,降维技术用于减少数据的冗余性,提高分析的效率。

3.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在这一阶段,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训练和建模。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通过大量的训练样本,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发现地层之间的规律和模式,实现地层的智能化对比。

4.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智能化地层对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和提取地层的深层特征,进一步提高地层对比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的应用1. 地质勘探与资源开发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领域。

通过对地层的准确对比,可以预测地下矿藏的分布和储量,为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还可以用于油气勘探,提高钻井的成功率和效率。

2. 环境监测与保护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保护。

通过对地层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如地震、滑坡等,为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和生态变化,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3. 地下工程与城市规划在地下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中,智能化地层对比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层序地层学的四大学派

层序地层学的四大学派

四、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 理论体系 • 二)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对 比技术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体系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核心:在沉 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空 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A/S)的变化, 相同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体积分 配作用,导致沉积物保存程度、地层堆 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 变化。这些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位 臵和可刷不整合面的海进海退旋回
• T-R旋回:从一个海水加深事件到另一个 同等规模的加深事件开始之间的一段时 间内沉积下来的岩层。
特征
• 1.由两部分组成: • 海进单元:薄,常为钙质砂岩、砂质灰 岩。向盆地方向,海进单元逐渐变薄并 最终消失。 • 海退单元:厚,进积层系,层序底部为 页岩和砂岩组成,上部为砂岩。 • 2.层序界面:海底不整合或沉积间断面
二.Galloway成因 层序地层学
对于沉积盆地分析中成因地层的划分与对 比,Frazier(1974)提出了沉积幕 (depositional episode)的概念,并以美 国墨西哥湾岸盆地西北部第四系为例进 行了精辟的阐述。Galloway(1989(继 承了并进一步发展了沉积幕的概念,提 出了与Exxon石油公司不同的成因地层划 分对比方法和标准。
成因层序地层的理论基础
沉积幕:指由多个沉积事件构成的大型成因地层单元。 每个沉积幕由一个沉积复合体记录并确定的。沉积 复合体由若干个相序列(准层序)组成,它是在构 造、气候相对稳定、由盆地边缘点物源所形成的若 干个准层序的复合体。沉积幕记录了两次最大洪泛 事件之间的一个完整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周期。
• Frazier(1974)对墨西哥湾岸盆地第四系沉 积体系的地层研究基础上,认为成因层序地层 研究的基础是: • 1.陆源碎屑物质均来源于盆地外部 • 2.盆地是被沉积期(退覆)和非沉积期(海进) 沉积物充填的。在任何一个沉积内,活跃的沉 积作用总是集中在沉积盆地的一个区域内,在 其它地区,沉积量很少或以无沉积作用或以侵 蚀作用为主。因此,沉积段将被无沉积的间断 分隔。 • 3.每个沉积事件以间断面与其它事件分开。每 个简单的沉积事件由进积、加积和海泛沉积组 成的,并在沉积相序中呈有规律性的排列。多 个沉积事件就构成了沉积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地层基准面升降旋回为沉积的主控因素的成因地层学。

它以岩心、测井、露头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通过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建立各种高级别的成因地层格架,对各种级别沉积体进行四维评价和预测,因而具有客观、动态、准确、精细等优点。

它包括以下四大基本原理:1.基准面变化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认为层序的形成受控于基准面的上升、下降的旋回。

基准面不是一个实在的物理界面,而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下倾的抽象面,它的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地随时间变化。

基准面可被看成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要达到平衡,地表要通过沉积或搬运作用改变其形态来向靠近基准面的方向运动。

地表和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物沉积的空间构成可容纳空间,基准面相对于地表的运动使其发生变化,从而限定了沉积物堆积的最大潜在空间。

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相比,其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假定沉积物质供给速度不变,则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近似等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的比值。

可容纳空间随基准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产生沉积物保存、剥蚀、过路不留和非补偿四种地质作用。

基准面在变化中有总是向其幅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其变化构成一个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每个旋回称为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穿越地表摆动到地表之下再返回,称为基准面穿越旋回。

它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会形成不整合面,而基准面完全在地表之下,或地表之下的摆动产生剥蚀作用,不会形成不整合面。

高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包含着低级次的旋回,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

地层旋回是在基准面旋回期间堆积在成因上相联系的沉积环境内并保存下来的所有沉积物。

基准面旋回所经历的全部时间由地层记录(岩石)和沉积间断面组成,伴随旋回的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的比值变化,在地层旋回的沉积或岩石性质中表现出来,所以,在地层记录中识别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并进行地层对比是可以实现的。

油气储层地质学习总结

油气储层地质学习总结

油气储层地质学基础学习总结学号:2010050022 姓名:周道容专业:地质工程为期半年的油气储层地质学学习完了,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未曾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去博物馆的参观中深深的体会到了实地参观考察的重要性,受益非浅。

现在我就这一学期对于这门课所学及平时阅读的相关文献所得的知识及体会做一个小结。

课堂上,张老师讲的很多是在有一定基础之上的拓展,所以平时我常去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以补习我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使我从基本知识到储层地质的发展趋势都有所了解。

首先,我在对储层地质相关书籍的学习中知道了许多基本的知识。

明白了油气储层(Reservoir)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油气水)的岩层。

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直接目的层,是油气藏的核心,而油气储层地质学:是深入和系统地研究油气储层的地质科学,是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它通过系统地研究油气储层的建造和改造作用,表征了油气储层的宏观分布模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开发过程中具有很大影响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储层敏感性,最终建立适合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地质依据。

油气储层地质学是80年代以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研究迅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到的学科很多,包括:石油地质学,油矿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开发地质学,数学地质学等。

明白了储层研究的发展的四个特点即:1、从宏观→微观方向发展2、从定性→定量方向发展3、从单学科研究→多学科一体化的综合性研究发展4、从大量的手工分析→依靠储层综合研究软件进行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1、油气储层基本特征;2、储层原始建造;3、原始孔隙成岩演化,它是油气储层预测、成岩非均质研究及储层潜在敏感性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4、储层裂缝即后期构造改造;裂缝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和运移通道,裂缝性油气田开发较难,容易造成层间干扰;5、储层孔隙结构即储层的微观特征;6、储层敏感性即储层的微观孔壁特征,这一研究对勘探开发工程中油气储层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储层非均质性即宏观和微观的非均质性,这是油气储层地质学和油藏描述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8、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建模是近十几年储层地质学的前沿研究课题,是油气田开发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近海勘探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近海勘探中的应用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 [ 4 6] 础及原理
与盆地或大区域规模级的经典层序地层学 分析不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地表二维 露头、 钻井岩心、 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 为等密集控制的资料分析为基础 , 其中尤以钻 井岩心和测井剖面资料为最重要的研究基础 ,
收稿日期 : 2005 09 12 基金项目 :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SZD0414) 作者简介 : 郭了萍 ( 1981 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 ) , 女 , 在读硕 士 , 主要从 事沉积
2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体系域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识别储层非均质性的
有效方法[ 13 1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包 括两个方面: # 利用露头、 钻井、 测井、 地震、 地 层古生物以及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 , 主要用于勘探阶段的地层分析和盆地模拟, 适 用于盆地范围的地层对比技术; ∃ 主要依靠岩 心和测井资料 , 适用于油藏规模的储层对比技 术和开发阶段的储层表征和储层的精细对比。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首先依赖于精 细的露头、 岩心和测井的垂向分析和横向对比 , 识别出高级别海平面或沉积基准面变化产生的 间断面、 沉积相突变界面及海泛界面 [ 7] 。近年 来, 在古、 新近纪渤海湾盆地的研究中, 通过建 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 , 发现了湖泊低水位 扇的普遍存在并受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控制。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的结合也 有不少研究成果[ 8 12] 。从层序地层格架中分析 生物地层的各种参数 , 如属种变迁、 分异度和丰 度等变化与海平面或沉积基准面变化的关系, 可 优化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建立高精度的生物和年 代地层格架。我国南海古、 新近纪盆地以有孔 虫、 超微钙化石带确定的年代地层为基础, 结合 地层剖面的追踪, 为莺歌海盆地的海底扇和下切 谷的预测等提供高精度的年代层序地层格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沾化凹陷下第地三系为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沾化凹陷下第地三系为例
收 稿 日期 :2 0 —1 0 1 1—2 6 基 金项 目 :国家 重点基 础研 究 ( 7 ) 9 3 资助项 目( 9 9 4 3 1 903 )
沾化 凹 陷于古 新世一 新 世早 期开 始形 成 , 始 始 新 世 沙 河 街 期 ( ) 凹 陷 北 部 北 东 向 断 裂 带 的 持 Es 随 续活 动 , 致盆地“ 断南超 ” 箕状 断 陷发育 , 导 北 的 发 育 了 一 套 以浅 湖 一 半 深 湖相 为 主 的碎 屑 岩沉 积. 沙 河街 期 末 一 渐 新 世 东 营 组 ( d) 控 制 盆 地 发 育 的 E ,
一 oN

\、 \
1 地质 概 况
沾 化 凹 陷位 于 济 阳坳 陷 的东 北 部 , 于 渤 海 湾 属
中新 生 代 裂 谷 盆 地 的 一 部 分 , 体 为 轴 向北 东 、 总 北
断 南 超 的 箕图 )沾
地 中其 它 凹 陷 一 样 , 体 上 随 盆 地 的 演 化 而 演 化 , 总 在 平 面 上 各 类 沉 积 体 系 的分 布 与 盆 地 构 造 格 局 有 明显 的 一 致 性 , 向上 随 沉 积 环 境 的 演 化 而 发 生 不 纵 同程度 的 变 化 , 明 显 的 规 律 性 . 由于 构 造 活 动 、 有 但
与 盆 地 演 化 的阶 段 性 相 当 , 其 内部 可 进 一 步 划分 为 1 在 2个 1级 层 序 和 4 1 1 6个 I 层 序 . 序 的形 V级 层
成 主要 受 控 于沉 积 基 准 面 三 级 升 降 旋 回 ; 过 程 的每 一 个 演 化 阶 段 , 短 期 基 准 面旋 回 的 结 构 和 在 其
发 展 成 为 强 有 力 的 相 及 储 层 分 析 预 测 的 工 具 _. 1 笔 ] 者 在对 沾 化 凹 陷 下 第 三 系油 气 预 测 研 究 中 , 高 分 以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学 的 基 本 原 理 和 分 析 方 法 剖 为 指

浅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浅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Ξ
收稿日期: 2007- 12- 22
12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年第 4 期
构造运动对火山岩储层物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两 4. 2 研究区主要发育五种相, 即火山通道相、 溢流 方面 , 一方面构造运动中断裂活动在岩体中形成大 相、 爆发相、 火山沉积相、 次 ( 潜) 火山岩相 , 对应十种 量裂缝, 在形成新的储集空间的同时也连通了岩石 亚相。 中的原生孔缝 , 使得岩石中的孔隙之间连通性大为 4. 3 研究区火山岩储层裂缝较为发育, 裂缝使孤立 提高 , 同时, 由于构造运动产生的大量裂缝, 使得溶 的孔、 洞得以连通 , 改善了火山岩的储集空间。 解作用和溶蚀作用在构造裂缝集中区表现的更为突 〔 参考文献〕 出, 从而形成大量溶蚀孔缝, 进一步改善了火山岩储 [1 ] 赵 海 玲, 火 山岩 储 层 [ J ]. 现 代地 质 , 1998, ( 01) : 62. 集物性。 另一方面, 构造运动使得火山岩岩体处于地 表或近地表环境, 经历各种风化淋滤作用, 使岩石中 [2 ] 邱家骧 , 火山岩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原生孔缝进一步溶蚀扩大, 孔缝间的连通性进一步 [3 ] 王德滋, 周新民, 火山岩岩石学 [M ]. 北京: 地 提高 , 从而形成优质储层〔5〕 。 质出版社, 1982. 4 结论 [4 ] 陆加敏, 升平气田火山岩岩性、 岩相及孔隙特 4. 1 研究区主要发育十一种岩石类型, 即玄武岩、 征 研究 [J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石油学院 安山岩、 流纹岩、 英安岩、 凝灰岩、 辉绿岩、 斜长花岗 学报) , 2007, 29 ( 3) : 364 ~ 366. 岩、 花岗碎斑岩、 沉凝灰岩、 沉火山角砾岩、 凝灰质泥 [5 ] 罗. 马朗凹陷火山岩储层特征描述 [J ]. 吐哈 岩。 油气, 2007 , 12 (1 ) : 16~ 19. Reservo ir Character istics Descr ip tion of Volcan ic Rock in D eep of Chang li n g Fau lt Depress ion , , CH EN Z h i lia ng L IN X iao y u n L IU J ia n (1. Co llege of Geo sciences, Yang tze U nive rsity , J ingZhou 434023, H uB ei, Ch ina; 2. Key L abo ra to ry of Exp lorat ion Techno logies of O il and Gas R esou rce, Yangt ze U n iver sity) Abstra ct: B a sed on com p rehens ive app lica t ion of core da ta , w ell da ta analysis and seism ic da ta analysis, charac teris tic s of vocan ic rock reservo irs in Chang ling fault dep res sion is studied. The type of vocan ic rock, the dis tr ibu tiong sta tus of rock facies and t he characteris t ics of reservo ir space are exp lo red. M eanw h ile, m any k inds of fac to rs w hich effect on reservoir phys ica l p ropert y a re analyzed and all of these p rovide bas is for furthe r vo lcan ic rock ga s- o il exp lo ra tion. Key W ords: C hangling Fau lt D ep res sion ; V ocan ic Rock ; R ock F acies ; R ese rvoir ( 上接第 121 页 ) 从测井曲线上识别出单井岩性 的沉积微相。 ⑤ 根据单井岩芯和沉积微相剖面分析 A �S 比 值变化, 划分单井基准面旋回 , 一般先划分短期基准 面, 然后根据短期旋回叠加样式, 确定较长基准面旋 回界面 ( 图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基准面的地质因素: • 沉积地形 • 海湖平面升降 • 盆地沉降 • 沉积物补给 • 沉积负荷补偿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2.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的一个上升与下
降旋回称为一个完整的基 准面旋回。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自旋回与异旋回
自旋回:是指主要受发生于沉积盆地内部或盆地 内某一局部区域自身的过程所控制的沉积旋回。自 旋回形成的沉积层通常连续性差且延续时限较短。 非周期性的风暴沉积、浊流沉积、冲积环境的河道 及凸岸沉积的侧向迁移等都属于自旋回沉积。
古暴露标志,大型冲刷间断 面或侵蚀面,岩性、岩相突 变面
反映同一或相邻沉积体系的 大套进积→退积组合的测井 相转换面、突变面
限于盆地边缘的构造削截削 蚀面,沉积超覆面,反映地 层不协调关系的连续强反射 界面和反射终于类型
Ⅳ类
与偏心率周期中 气候波动引起的 基准面升降和物 质供给变化有关
局部发育的沉积间断面和 相关整合面,较大范围内 具较好的等时性
油层对比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方法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核心是在基准面旋 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 量比值 (A /S) 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 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 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 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储层的展布及其物性也发 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其在基准面旋回中 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空间的函数。
间歇暴露面,小型冲刷面和 非沉积作用间断面,相似岩 性和岩相组合的分界面
反映韵律性沉积旋回的进积 →退积组合的测井相组合转 换面
一般不能识别
Ⅵ类
与岁差周期中气 候波动引起的基 准 面 升 降 和 A/S 值变化有关 等时
小型冲刷面,非沉积作用间 断面,相似岩性、岩相组合 的地层分界面
T.A.Cross引用并发展了这一概念,并赋予 其时间单元意义。他进一步阐明,基准面既 不是海平面,也不是海平面向陆方向延伸的 水平面。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因此基准面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求搬 运沉积物的能量同储存沉积物的能量是平衡的。基 准面又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 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
风化壳,底砾岩,下伏地层 部分缺失的假整合,岩性、 岩相的突变面
反映不同沉积体系和不同测 井相组合特征的转换面、突 变面
盆地范围内的大型构造削截 削蚀面,沉积超覆面,微角 度或假整合面
Ⅲ类
与同一构造演化 阶段中的次级构 造活动强度周期 性幕式变化有关
限于盆地范围的次级构造 不整合面和相关整合面, 具幅度不大的穿时性
通过对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在等时对比的基础 上,可以预测等时地层单元的地层分布样式、空 间展布和储层的非均质性。
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特点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特点(邓宏文,2002)
①基准面是控制地层形成的不同地质过程的综合反映,不需 要以海平面为参照面,因此可以同时运用于海相盆地和陆相 盆地; ②该项技术将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相结合,以相互标定的岩 心、测井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可容纳空间和A/S 比值的变化趋势识别基准面旋回界面。因而各级次、不同性 质的基准面旋回均具有可识别性。在缺乏不整合发育的地层 中,根据沉积作用的转换即可识别高频时间界面,因此可以 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③基准面旋回内部相域构成的二分特征在不同沉积环境不同 级次的层序中是客观存在的,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相域的构成 是由特定的沉积背景与沉积环境所决定的,不一定符合被动 大陆边缘受海平面控制的三分低位、海进、高位地层模式。
反映单一岩性或数个岩性组 合的进积、退积、加积或退 积→进积的测井相转换面
不能识别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各级别基准面旋回特征及对应关系表
间歇暴露面,较大规模的冲 刷面,岩性、岩相的突变面 或均变面
反映同一沉积体系中相似或 相邻相序的进积→退积组合 的测井相转换面、突变面
未作特殊处理的剖面很难识 别,或表现为地震反射结构 变化的分界面,地震相类型 转换面
Ⅴ类
与斜率周期中气 候波动引起的基 准 面 升 降 和 A/S 值变化有关
局部发育的沉积间断面和 相关整合面,区块内基本 等时
在各个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岩石为一 个旋回层序(短期旋回形成的旋回层序又称为成因 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由于旋回层序的顶底界 和沉积转换面是等时的,因而其以时间面为界面, 是一种等时对比。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各级别层序界面成因、特征和识别标志简表
界面 类型 Ⅰ类
Ⅱ类
成因
区域构造 运动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1.基准面
基准面、可容空间和反应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之间 平衡时的地貌状态(据Cross T A,1994,修改)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基准面是 H.E.Wheeler于1964年提出的, 是指相对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 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 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变化。
异旋回:是沉积体系的各种外部过程所引起的沉 积旋回,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 等因素有关。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关键术语
3. 旋回层序及其规模
地层的旋回性是基准面相对于地表位置的变化产 生的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物路过形成的非沉 积作用及沉积物非补偿造成的饥饿性乃至非沉积作 用随时间发生空间迁移的地层响应。
产状及等时性
地表和岩芯剖面
主要识别标志 测井剖面
穿越盆地边界的区域构造 不整合面,具大幅度穿时 性
风化壳,角度不整合或下伏 地层大套缺失的假整合
各项测井参数的 突变面
地震剖面
大型构造削截面、沉积超覆 面,角度不整合面
与盆地构造演化 各阶段相关的应 力场转换有关
遍及盆地和对应构造演化 各阶段的构造不整合面, 具较大幅度的穿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