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的讨论_肖亮
2 孔隙含烃对核磁共振 t2 分布的影响
为了研究储集层岩石孔隙中含有非润湿相烃时
其对核磁共振 t2 分布的影响, 文献[ 9] 对储集层岩石 进行了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测井实验研究。该
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采用煤油和变压器油来模拟不同
粘度下的非润湿相原油。然后让储集层岩石分别处于
4 种饱和状态: 分别为 100%饱和盐水状态, 离心状
0.04
0.02 d
0 0.1 1
Swi =33.2% 10 100 1000 10000
t2( 弛 豫 时 间) , ms
相对幅度
图 1 岩心样品不同饱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2 分布( 引自文献[ 9] )
图 1 为 4 种不同类型岩心样品在饱和不同含量 油品状态下的核磁共振 t2 分布图。图中从上到下分别 为油品核磁共振 t2 弛豫谱, 饱和油状态下核磁共振 t2 分布谱, 残余油状态下核磁共振 t2 分布谱, 100%饱和 盐水状态下核磁共振 t2 分布谱以及离心束缚水状态 下核磁共振 t2 分布谱, 其中样品 a、c 和 d 使用的油品 为煤油, 样品 b 使用的是变压器油。从图中对不同状 态下核磁 t2 分布形态特征的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 论: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可容纳空间(Accomadation)
可容纳空间是指可供沉积的、潜在的沉积 物堆积的空间(Jervey, 1988)。可容纳空间是 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二者的函数。
地震层序 Seismic Sequence
在地震剖面上,顶底以地震反射终止为标志的不连续面 (被解释为不整合面及相关整合面)为界所限定的一套相 关的连续地震反射(被解释为成因相关的地层)。
A relatively conformable succession of reflections on a seismic section, interpreted as genetically related strata; this succession is bounded at its top and base by surfaces of discontinuity marked by reflection terminations and interpreted as unconformities or their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
.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Upper Boundary
Toplap Termination or lapout of strata against an overlying surface mainly as a result of no deposition (sedimentary bypassing) with perhaps only minor erosion (Mitchum, AAPG Memoir 26).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Ab l 丑 l: sr c The Low e i e iFo mato i a m an as pr r Sh h z r in s i g odu i or a i cng f m ton, w h c i S c p e n de osto t at t s ih s O om l x i p ii n h i i dfi u tt d ntf t ta i r hi e ue e sng c nv nton ls blye o r l in. Ba e n t e a l ss o at m y l ifc l O i e iy is s r tg ap c s q nc s u i o e i a u a rc r eato s d o h na y i fd u c ce
t r a d s o tt r c ce a e s b ii e t y e m n h r-e m y lsc n b u d vd d i o s mme r n s mme rc t p s n ti a d a y c t i y e .Th o me y e c n b u d vd d i t e f r rt p a e s b i i e o n
基于测井资料的W13东块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研究
及岩屑录井资料进行三维层序单元划分和对比。
1 . 2 层序 单 元划分和 对 比原则
层序地层分析是 以沉积层序组合时间单元为研 究对象 的。因此 , 在开展层序格架研究之前 , 应首先 确定并划分研究 目标 的层序单元 , 而层序单元是由 层序之间界面类型、 规模及展布来确定的。考虑到 层序体的同期沉积特点 , 进行层序体单元划分和对 比应 遵 循如下 原 则 :
h
^ H
一 每
~
誊
誊
_ _ — —
-
《
要 ’ ~一
母
带 在纵 向上 和横 向上相变转换合理 , 使相带在纵向 和横 向相交转换合理避免相变引起穿时现象 , 影响
层序单元划分和对 比。 ( 4 ) 沉积旋回规模一致性原则 即在层序单元划分对 比中, 遵照沉积旋回的可 比性 , 在 同一沉积体系域内, 沉积旋回类型及分布是
( 1 ) 等时性原则 即所划分各级层序单元为同期沉积 , 为同一期
幕式构造旋 回形成的地质单元 , 各级层序单元均为
时间单元 , 为了确保等时 性, 层序划分和对比体现 由
作 者简 介 : 陆诗文( 1 9 7 8 一 ) , 男, 工程师 , 毕业于 中国石 油大学( 华 东) 石油工程专业, 现从事 油气藏勘探 与开发工作。
块破 碎 , 地层 对 比 困难 , 成 为 制 约进 一 步精 细开发 的难题 , 而通过 主 要利 用测 井 曲线 资料 、 随钻 岩
屑录井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研 究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的有效途径。 关键 词 : 测 井资料 ; W1 3 东块 ; 层序 划分 ; 地层 单元 ; 沉 积旋 回
肖亮-反转构造(1)
半地堑反转并在朱边界断层下盘发育逆冲断层
半地堑反转并在主边界断层上盘发育逆冲断层
正反转构造
半地堑反转并在主断层下盘发育后退式扩展的叠瓦扇构造
半地堑反转并在主断层上盘发育后退式扩展的叠瓦扇构造
半地堑主边界断层反转并在上盘发育前展式反冲的叠瓦扇构造
E和G的复合模式
正反转构造
半地堑主边界断层反转并使其上盘塌陷小地堑反转成为背冲构造
反转构造
底辟构造与正反转构造的区别
底辟构造中的龟背式背
斜两侧是盐岩底辟核。
伸展盆地中的反转背斜 两侧通常是凹陷边界断
层或内部主干基底断层
。
反转构造
反转构造的描述
研究和描述反转构造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反转期、反转 程度、构造反转的原因。 反转构造的定量研究方法有:生长指数、反转率等 。
反转率:是用来定量描述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以及前期拉张与 后期挤压的相对强度,反转率(R)规定为挤压位移与拉张位移 的比值。
反转断层与走滑构造、反转构造与底辟构造等有类似的剖面结构特 征。鉴别反转构造应该在区域构造作用或构造事件、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断层性质和活动历史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主干走滑断层一般倾角较陡,走滑断层面与同一地层面的夹角在剖 面上可能并不互补,而正反转断层通常是上陡下缓的铲式断层,断层面 与同一地层面的夹角在剖面上应该是互补的。
隙度、渗透率增加,尤其挤压应力的存在,促使成分散状 的油气向圈闭运移与聚集,从而有利于排烃和富集成藏。
反转构造与油气关系
4、构造反转期与油气运聚期的时空匹配关系 反转构造的发育时期和强度对油气聚集也是至关重要
的。构造反转早于油气大量运移时期是最有利的。构造反
转作用强,可能形成更大的圈闭。但挤压抬升过高也会使 已形成的油田遭受破坏。
层序地层
2.地震地层学阶段(75—90) 覆盖区油气勘探的需要,希望由地震信息为主体,含少许钻井和测井信息揭示覆盖
区地下地质体及覆盖地区的分布。
地质家与地球物理家合作形成—边缘学科,地震地层学。 ① Puter . R.Vail (1977):AAPG 第 26 集,地震地层学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Exxon 石油公司,墨西哥湾盆地 ② Brown (1980) . 巴西盆地和北海盆地。 ③ 我国:徐坯大(1980)全文翻译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含油气沉积盆地组成(Sedementary Basin) 1. 概念:是指一定地质历史阶段受构造运动控制,由沉积物沉降堆积而形成的,并在以
后的地质历史中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实体。 2. 组成要素(示意图) 3. 研究内容
● 时间单元充填序列 → 地层学(古生物) → 层序体 ● 物质组成 → 沉积物 → 单元 ● 空间展布 → 构造地质学 ● 资源分布 → 油气地质/煤田地质学
⎧气候纹层理面 岩性差异界面 ⎪⎨岩性粒度
⎪⎩冲刷界面
三 控制层序体形成要素分析
1.构造沉降(沉降速度V沉降) ① 界面—时间连续性,界面性质—层序识别 ② 沉积空间大小(沉积厚度)—层序体规模 ③ 物缘类型及数量—层序体内部结构
2.海平面升降(层序时期及边界) ● 海平面上升(内部结构) ① 海平面稳定 ② 海平面下降
△ Sub+△E-△D=△S ①
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对①式两边对时间微分
ds dt
=
dsub dt + dE dt
− dD dt …
②
↓
古水深,V 沉积=V 沉降+( dE − dD ) dD dT
对式②每个变量都有一个地质求解方法,给出各自参数可建立层序体形成的定量方程。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苗爱生1,2,张亚平2,唐发春3,李西得2,陈 冬4,徐志伟5(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430074;2.核工业208地质队,014010;3.青海省湟中县水务局设计室,811601;4.中国黄金集团公司;5.中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31100) 摘 要:层序地层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地学分支。
作为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备受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总结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发展方向1 层序地层学概述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以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1]。
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Rice大学Vail 及其在Ex xo n公司卡特研究中心的同行M itchum 和Sargr ee等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一门新的地层学分支科学[2]。
Vail提出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全球海平面升降,并提出它是研究一套由侵蚀面或无沉积面、或与之相当的不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限制在一定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从而体现了成因地层学本质。
并且Vail等提出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并定义:层序是一个成因上相关、内部相对整合连续的地层单元,其顶、底被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所限定。
由于层序界面的等时性和层序内沉积的连续性,使层序体现了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双重属性。
层序地层学代表了地质学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是一种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系的新方法,其理论指导的地层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地层形成过程和盆地建造控制作用的认识,其模式分析对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数字模拟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使地层学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3]。
层序地层学绪论
学概念。就像板块构造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构造概念一样。层序地层学改变了
分析世界地层记录的基本原则。因此,它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次革命,它开创 了了解地球历史的一个新阶段”(P.R. Vail,1990)。 “地震地层学引起了地 层分析中的一场革命,其意义之深远不亚于板块构造引起的革命。结果,几乎
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之所以获得如此 高的评价,主要是在于它的科学性、先进 性、预测性和定量性. (1)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观点和当前人类把地 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演化历史的地球 观是一致的,因而受到了地学工作者的重 视和支持。 (2)层序地层单元的界面具有物理性界面和 生物界面的双重意义。因此,层序地层学 清除了地层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岩石 地层和生物地层单位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 ,为准确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有可能提供一 个全球统一的地层学概念和对比方案。
所有涉及沉积岩的学科都要被重新研究和重新受到重视,大量问题正在涌现。 ……它是把科学由定性领域转到定量领域的推动力,……使地层学这一学科将 更有预测性和定量性”(T.A.Cross和M. A. Lessenger,1986)。“地层学目 前正在进行一场革命。一个世界范围的旋回式层序和沉积体系域的评价……, 正 在 大 学 和 跨 国 石 油 公 司 中 进 行 ” ( L.F.Brown,Jr,1990)。 原 苏 联 科 学 院一些院士(1988)指出:“地震地层学是油气勘探最精确的一种方法,它能 够使油气普查勘探成本降低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可以实现‘野猫钻幻想’, 井井出油,百发百中。”J.B.Sangree等(1990)认为:“层序地层学主要用 于识别和详细研究地层圈闭的含油气远景。在应用层序地层学以后,一些颇具 特色的勘探前景已经出现。”AAPG、SEPM和IAS均认为层序地层学是90年代 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和地层学发展的重大方向,ESGC(1988)已 经将“层序地层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正式列入“全球沉积地质计划”( GSGP),此项国际性研究已通过联合国在各国实施。1995—2000年在美国召开
一种自动识别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方法及计算机实现
一种自动识别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方法及计算机实现
吴义杰;高德群;许江桥;汪亚军;樊太亮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2003(038)002
【摘要】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是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关键,因此,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基准面旋回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测井资料的砂泥比计算入手,通过分别对地震反射系数密集度、合成地震记录振幅的旋回变化及地震时频的旋回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识别基准面旋回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自动划分的方法.通过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为层序地层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总页数】6页(P162-167)
【作者】吴义杰;高德群;许江桥;汪亚军;樊太亮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
【相关文献】
1.一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方法——以准噶尔盆地石南油田为例 [J], 李洪奇;王明;匡立春;孙中春;罗共平;谢寅符
2.一种微型计算机实现多重引导的方法 [J], 任益夫;从艳;刘向玲
3.一种微型计算机实现多重引导的方法 [J], 任益夫;从艳;刘向玲
4.一种模糊概念格快速构造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 [J], 陈继华;罗从文;唐芸;温燕
5.一种先分类后融合的变化检测的计算机实现方法 [J], 孟岩;李静;林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录井随钻对比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the Strata Correlation with M ud Logging W hile Drilling W ang Jian,Cheng Jianli,Dai Rongdong,Xiao Jianhong。Hao Jinke
开 发 中被 越来 越多 的地 质工作 者所 使用 ,但该 理论 应用 于 录井现 场 的实例很 少 。 因此 ,以胜利 油 区利津洼 陷南 斜坡 L76井 区为例 ,应用 高分 辨率 层 序地 层学 理论 ,对 录井现 场 的随钻对 比模 式进 行探 讨 ,为地层分析和油气层位置预测提供可靠的地质 依据 ,从而提高现场录井分析精度和生产决策管理 水平 。
摘 要 :针 对 胜 利 油 田 东部 井 区 受 开发 方 式调 整 和 油 藏 类 型 等 因 素 影 响 ,导致 录 井现 场 地 层 划分 与 对 比难 以 满足 精 细勘 探 开 发 需 求 的 问题 ,基 于 高 分辨 率层 序 地 层 学 理 论 ,对 正 钻 井进 行 高分 辨 率 层 序 随钻 地 层 对 比 ,将 沙 四 上 亚段 划 分 为 1个 长 期 、3个 中期 、6个短 期 基 准 面 旋 回 ,从 而 建立 了研 究区的高分 辨率等时地 层格架 ,实现 了地层层序 的等时划分与对比。研 究表 明:中期 基准面旋 回的 变化控制 了砂体 的叠加 样式及横 向展 布 ,有利 于录井现 场地层 的划分与对比;短 期 旋 回基 准 面 的升 降 变化 控 制 了砂 体 的 类 型 ,是 预 测 油 气层 位 置 的 重 要 依 据 。研 究 结 果 对 胜 利油 区地层分析和界 面卡取 等有一定的理论和 实际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录 井 ;高分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学 ;基 准 面 ;随 钻地 层 对 比 中图分类号 :TEl2l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535(2018)02-0031—06
转换面的概念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第15卷第2期2008年3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 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5No.2M ar.2008收稿日期:2007-09-15;修回日期:2007-1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2078)作者简介:王红亮(1971)),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储层及层序地层研究工作。
E -mail:w h l4321@sohu 1com/转换面0的概念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王红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Wang H ong liangS ch ool of E nerg y Re sour ces ,Ch ina Univ e rsity of Ge osciences (Be ij ing ),Beij ing 100083,Ch inaWang Hongliang.Concept of /Turnaround Surface 0and its signif icance to sequence stratigraphy.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8,15(2):035-042Abstract:It is t he basic view of t raditio nal sequence stratigr aphy (V ail sequence)to t ake unconform ity as se -quence bo undary.Fo r hig h -frequency sequence ana lysis,it is obvio usly limited if only taking unco nfo rmit y as sequence boundar y due to the co nt inuit y of sedimentary pro cess,limitatio ns of unconfor mity distributio n and u -nifo rmity is not a rig or ous isochronous sur face.So /T ur nar ound Surface 0is int roduced to hig h -r eso lutio n se -quence stratigr aphy./T urnaro und Sur face 0has tw o implicatio ns:o ne is turnar ound surface o f base -lev el rise and base -level fa ll,the other is turnaround sur face o f sedimentat ion due t o base -level r ise and base -lev el fa ll.T urnaro und sur face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 ypes:o ne is base -level fall to base -lev el rise turnaround sur face,which are usually present ed as unco nformity,top -lap sur face and pro gr adat ion to r et rog radatio n tur nar ound sur face ;ano ther is base -lev el rise to base -level fall turnaro und surface,w hich ar e usually pr esented as flo oding sur face.T he implicat ions of all these surfaces ar e discussed in detail.T he pr esentatio n of /T ur nar ound Sur -face 0is of sig nificance to high -fr equency sequence (4th and 5th or der sequence)divisio n,w hich pro mo te the applicatio n o f sequence str atig raphy in o il and gas ex plor at ion and develo pment.A case study is fr om delta to turbidite depositional system o f 3rd member o f Shahejie F ormat ion,Bo xing sub -depression o f Jiy ang sag.T hro ug h recog nitio n of turnaround sur face,fo ur larg e -sca le cy cles and eig ht intermediate -scale cycles ar e div id -ed in 3rd member of Shahejie F or matio n.Based o n above division and cor relation of wells and seismics,the higher 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 ork is fo rmed.Key words:turnaround surface;base -level;unco nfo rmity;sequence st ratig ra phy摘 要: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界面,是经典层序地层学派的基本观点,对沉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轮古东石炭系巴楚组中的应用
用 ,形成 了盆地 内东河砂岩等 时段 与下伏地层 间广 泛的不整合 ,同时 也 决 定 了 东 河 砂 岩 沉 积 前 的 古 地 貌 特 征 。东 河 砂 岩 沉 积 早 期
( S I 海水可能 从塔西南 、阿克苏~ 南 喀之间侵入塔 里木 克拉通 SC ) 内坳陷 ,主海侵方 向是 自西 向东 。东河砂岩和 角砾岩沉 积期 ,物 源来 自于轮 南古潜 山。随 着海水侵入(S 2 ,基准面不断抬升 ,海 岸线向 SC ) 陆 地高部位 扩张 ,滨岸相 东河砂岩 也随之 超覆 ,层 位不断在 抬高变 新 ,形成超覆于不整合 面之上 的东河砂岩地层 ,尖灭线 的走向可 反映 出半岛和孤岛 的整体形态 。在遇到较 高的基 底残 山或 大的平台区边缘 时 由于 海岸线暂时无 法超越而形 成东河 砂岩尖灭线 ,如图5 。到 了角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11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高分辨 率层序对 比 以基 准面旋 回转换 面为优 选时 间地层对 比位 置, 对轮古东地 区巴楚 组各级旋 回进 行了等时对比 ( 向物源方向 )。
研究表 明 ,向盆地 中心短 期旋 回发育 较全 ,向陆方向逐渐减少 ( 图 如 2 )。再对单井测井 相以及岩心进 行相类型 、相 组合和相序 的综 合分 析 ,研究 区巴楚组可 划分为一个 中期旋 回 、三个 短期旋 回 ( S I SC ~ SC S 3)和 若干个 超短期旋 回 ( 图3)。 如
石 油 地 质
| 科 技 2 1年第5 工 02 期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轮古东石炭系 巴楚组中的应用
刘 政 ① 曾令 奇 ② 蔡 佳 成①
①西南 石油大学
摘 要
6 o 0 成 都 ;② 川 庆 钻 探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地 质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150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历史和地质结构的学科,也被称为地层学。
它研究地球表面各个层次的形成、演变、叠置、形态、性质性质和含矿条件等问题。
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通过对地质历史进行层序分析,揭示出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和构造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史、指导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支持地质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层序地层学的详细介绍。
一、层序地层学的概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及其下部岩石的垂直柱状截面(地层柱)、水平展布面(地层露头)、空间分布(地层相)和时空演化过程。
它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岩性、结构、古生物化石、古地理和特征地质事件等方面的特征,建立地层序列和地层层位,随着研究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区域层序分析、盆地地层学、海相地层学、非海相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等。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石与古生物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正确的地图解读和理解,建立真实的地质模型。
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构造演化层序地层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构造演化。
地球历史是地层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层次系统对地球历史进行分段和分类,对过去地球环境的演化和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推断出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和地球演化史的重要信息。
2. 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层序地层学还可以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通过对地层中各种矿产赋存环境、古地理环境和矿床类型的研究,可以确定矿床的分布规律和含矿性质的特征,从而提高矿床的勘探效果和开采利用效率。
3. 支持地质工程和环境保护层序地层学还可以支持地质工程和环境保护。
地层信息可以为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建设和水文地质调查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工程师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为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人类生存提供保障。
三、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1. 地层地层是以一定标志为界限所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广泛垂直分布的自然地质单元。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计算低孔低渗气层孔隙度的新方法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计算低孔低渗气层孔隙度的新方法毛志强;张冲;肖亮【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0(045)001【摘要】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发育大量的低孔低渗气藏,岩心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为4%~8%,渗透率为0.1~1mD.对于这类低孔低渗气层,准确地计算储层孔隙度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储层含气的影响,利用单一测井资料难以准确地计算储层孔隙度,本文从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和基于声波时差测井的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分析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声波时差一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计算低孔低渗气层真实孔隙度的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层孔隙度.【总页数】5页(P105-109)【作者】毛志强;张冲;肖亮【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低孔低渗气层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J], 赵俊峰;纪友亮;陈汉林;蔡蓉2.基于双孔模型的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综合评价 [J], 任培罡;施振飞;侯斌;郑以萍;曹书坡3.Z油田阜宁组低—特低孔储层孔隙度测井计算改进方法 [J], 石先达;阚延坤;覃恒杰;赵毅4.核磁共振测井在低孔低渗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J], 张宇晓5.多极子声波测井在低孔低渗气层中的数值研究 [J], 陈雪莲;王瑞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科学学院各系教师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教授,博导
地球化学动力学和计算地球化学
zybao@
张宏飞
教授,博导
造山带地球化学,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hfzhang@
凌文黎
教授,博导
扬子克拉通太古宙基底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胡圣虹
教授,博导
分析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
李方林
教授
地震监测与形成机制,行星地质学,区域构造,岩石流变学,构造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应用构造(石油构造、工程构造、成矿构造)
mailto:zybao@
王国灿
教授,博导
造山带地质,构造年代学,构造地貌,区域地质调查
wgcan@
李德威
教授,博导
大陆动力学,岩石圈流变学,应用构造地质学
袁爱华
讲师
二叠纪—三叠纪介形虫动物群分类学,古生态学,灭绝—复苏及古生物地理学研究
宋海军
讲师
有孔虫类的演化
杨江海
讲师
沉积学
蔡雄飞
实验技术
区域地质调查地层学、沉积学,陆相层序地层、环境与作用相分析、类比分析、高分辨率地层等
caixiong
2003yanghao@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邮箱
於崇文
教授,博导,院士
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
张本仁
教授,博导,院士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与勘查地球化学相结合研究,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秦巴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及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
高山
教授,博导,院士
大陆地壳结构和组成,地壳早期化学演化,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结合综合研究深部物质组成和动力学过程以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作业-郑教材
《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读书报告: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石千峰组沉积特征及沉积-层序模式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学号:2012010129姓名:刘钟森授课老师:郑荣才一、前言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富含天然气的大型叠合盆地,经过20多年的勘探实践,不仅生气范围广、强度大,而且含气层位多、气藏类型丰富(付金华等,2000)。
先后在下古生界以及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都发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气藏。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2000年首次在榆17井石千峰组地层中获得了工业性气流。
此后,先后发现了神8井区、盟5井区石千峰组气藏,这一发现打破了图1 研究区区域位置及基本资料点图上石盒子组以上地层中无天然气藏的历史,但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杨华等,2004;张清等,2005;闫小雄等,2005;李振宏等,2005)。
同时,众多学者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沉积相、层序及岩相古地理等方面已作过大量的详细研究,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而对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正是鉴于上述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选择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南起后洼、北至石咀山,西起青铜峡东坻苏里格庙)(图1)石千峰组为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区西北、西南部深井、汝箕沟等7条野外剖面(图1),系统展开综合的基础地质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将会为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勘探寻找新的勘探区带与层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石千峰组发育特征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最早于1922年那琳创名于山西太原市西山石千峰山,称石千峰系,原始定义为:发育于太原石千峰山、关头村一带,石盒子组以上的巧克力色、暗红色砂岩层,包括:1)银杏植物带;2)石膏泥灰岩带;3)砂岩带三部分。
1924年又将银杏植物带下移归石盒子系。
1934年潘钟祥将延长组以下的红色砂岩、泥岩系地层统称图2 研究区石千峰组地层、沉积相及层序综合柱状图(鄂6井)SLSC. 超长期层序旋回;LSC.长期层序旋回;MSC:中期层序旋回;SLSB. 超长期层序界面;LSB.长期层序界面;MSB. 中期层序界面;SLMFS:超长期洪泛面;LMFS:长期洪泛面;为石千峰系。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地震反演相结合进行砂体展布研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地震反演相结合进行砂体展布研究郝牧歌;肖晖
【期刊名称】《石化技术》
【年(卷),期】2015(022)011
【摘要】本文利用油藏主控因素分析结果,将本地区静态资料与开发动态资料相结合,对松辽盆地20号小层开发有利区进行研究.
【总页数】3页(P76-77,81)
【作者】郝牧歌;肖晖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川西须家河组砂体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J], 叶泰然;郑荣才;刘兴艳
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实例 [J], 祁华忠;郑爱敏;杨晓;黄诚
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J], 刘兴艳;叶泰然;郑荣才
4.姚店油田Y026井区长6储层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J], 李少卓;王崔
5.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砂体展布——以YX地区砂四段三砂组砂体为例 [J], 许辉群;桂志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南凸起浅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渤南凸起浅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胡小强;石万忠;张新科;冯动军
【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卷),期】2000(11)6
【摘要】以Cross T A领导的成因地层组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为指导,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岩心和各种分析资料,对渤南凸起的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可能的成藏组合进行了预测。
【总页数】5页(P15-19)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成藏组合;钻井
【作者】胡小强;石万忠;张新科;冯动军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9.2;P618.130.2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J], 王濮;刘志峰;李慧莉;刘玉娥;刘文芳
2.渤南油田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李东海
3.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董春梅
4.渤南凸起中浅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胡小强;石万忠;张新科;冯动军
5.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分布特征研究 [J], 刘宗堡;吕延防;杨志;李秋影;李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比旋回中的体积分配
A/S比增大,向陆方向可容空间
增大,沉积的沉积物数量增多 A/S比减小,向陆方向可容空间 减少,沉积的物质变少,发生沉 积物的路过作用,甚至剥蚀作用
相分异作用
由于可容纳空间及其所影响的沉积物体积的变化, 在同一地理位置(或沉积体系域、相域)的沉积环境或 相类型、相组合或相序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之为相分异 (facies differentiation)。也可以是指在基准面旋回中 岩石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属性的变化。
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在升、降变化过程中具有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 值单向移动的趋势,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 •基准面的一个上升与下降旋回合称为一个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旋回可发生在地表之上或之下,也可穿越地表,既 基准面穿越旋回 •在地表的不同部位基准面的升降旋回是等时的
基准面旋回特点
基准面升降旋回记录了可容空间由最小向 最大方向或由最大向最小方向单向变化的 过程
整个盆地或大规模的区域内同时发生的 基准面旋回所经历的全部时间由地层记 录(岩石)和沉积间断面组成 不同区域可以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 层次性
基准面旋回变化的主控因素
基准面的变化是海平面、构造沉降、沉积物补给、 沉积负荷补偿、沉积压实与沉积地形等各要素变化的综 合反映 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的主控因素不同,盆地范 围的基准面旋回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次一级的基 准面旋回受构造沉降、沉积物补给的控制更加明显,更 次一级的基准面旋回受自旋回作用的影响更加明显 与海相盆地不同,在陆相盆地中,基底沉降、沉 积物供给和气候对基准面变化和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更 加明显
4 三角洲的类型变化实际上与A/S值变化密切相关
A/S比值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 空间(A ) 与沉积物补给通量(S )比值(A / S ) 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 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导致 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 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和组合类型发生的变 化”。
4 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或影响相域诸多的几何特征和岩 性特征,包括成因层序叠置样式、作为地层和地理位置函 数的地层旋回的对称性、地层不连续面出现的频率、相分 异、原始地貌要素的保存程度和地层构架特征等
5 体积分配作用还决定了哪些岩石和哪些地层不连续 面在时间上是相等的
基准面穿越旋回期间不同相域的沉积物体积分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核心理论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 空间(A ) 与沉积物补给通量(S )比值(A / S ) 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 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导致 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 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和组合类型发生的变 化”。
体积分配作用
1 它指的是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大小 随地理位置变化,由此,堆积在可比较的沉积 环 境 中 的 沉 积 物 体 积 发 生 时 空 变 化 (Cross , 1988)或者说在基准面旋回期间,在相域内保存 不同沉积物体积的过程 2 体积分配作用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相 同相域不同沉积环境中可容纳空间的四维 (空间 +时间)动力学变化的结果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 空间(A ) 与沉积物补给通量(S )比值(A / S ) 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 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导致 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 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和组合类型发生的变 化”。
可 容 空 间
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及叠加样式
伴随较长期基准面旋回升、降所发生的有效可容纳空间地理 位置迁移和A/S值变化,在沉积盆地不同位置按体积划分和相 分异原理所发育的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和对称性变化,以及 相关的叠加样式均作有规律的变化。
基面升降过程中的有效可 容纳空间的迁移方向和A/S值的变化
相分异的程度反映了地层记录中原始地貌元素保存 的数量和比例,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的沉积环境中的地 貌要素类型的变化 单位时间内沉积的地层厚度同相分异程度成正比 , 而地层不连续界面出现的频率同相分异程度成反比。当 A/S 值很低时,只有那些具有最大保存潜力的地貌要素 才能在地层记录中保存下来,结果表现为低的相分异, 地层不连续界面频繁;当A/S值趋向于1 ,相分异程度 增加, 有更多的地貌元素保存 ,地层不连续界面罕见
3 体积分配作用表明地层过程—响应系统遵循能量守恒 定律。就是说,如果某一地区存在一个不整合面,在不整 合面的下坡终点位置必然存在着在时间上与其相当的由该 不整合面剥蚀搬运而来的沉积物堆积的地层,如低水位的 下切河谷的存在意味着沿斜坡向下在盆地中心部位会发生 盆底扇或类似的沉积体 。也正因为如此,地层记录才具 有时空分布的有序性和三维空间分布的可预测性
地层基准面
并
是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 向盆地方向下倾和呈抛物线状的抽象势能面(非物理 面),其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变化。
基准面的特征
基准面不是海平面,也不是相当于海平面或湖平面的 一个向陆方向延伸的水平面 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球物理面上下振动并横向摆动 的抽象等势面 在一个能量、物质、时间和空间被保存的封闭地层系 统中,基准面代表沉积物通量(sediment flux)的能 量最小的面 基准面就是一个在其上即不发生沉积作用,亦不发 生剥蚀作用,从而沉积物通量不发生变化的抽象面 基准面在升、降变化过程中具有向其幅度的最大值 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 基准面升降构成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
在时间进程中产生或消失的可供
沉积物得以堆积(或被侵蚀)的累 计空间称为可容空间,或容存空 间.实际上称为剩余累计空间更 合适. 它限定了沉积在所有地理位置的 沉积物的体积.
对沉积的控制
决定了沉积物的体积分配 形成了地层叠加样式 导致了相分异
A/S比值
1 A/S值决定了可容纳空间内沉积物堆积速度、保存程 度和内部结构(如堆积样式)等。 A/S<1时,发生进积作 用;A/S>1时,发生退积作用 。 2 A/S值控制着地貌要素的形成环境。基准面上升期 间可容纳空间增加时沉积物体积和地貌要素较下降期间可 容纳空间减小时保存程度要完整,在基准面旋回的不同位 置,地层特征也不同。大量的地层学和沉积学性质,包括 岩石物性、相组合和相序、层组厚度、地层结构及地层不 整合面出现的频率等,都记录了保存程度和A/S值条件 3 海岸线形态的变化是A/S值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产生
相分异原理直接控制储层的各项物理特征,如三维 空间的连续性、几何形态、岩性、岩相类型、物性、非 均质性、油、气、水的流动及渗流系统。
相分异作用 相分异作 用有两种 主要的类 型。第一 种是在基 准面变化 周期中的 单个相属 性的改变
相分异作用
相分异作用 有两种主要 的类型。第 二种相分异 作用类型表 现为在沉积 地形剖面的 相同位置相 和/或相序 的完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