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精选习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世说新语》二则(15分)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7、解词(4分)
① 骤()②差()③舍()④顾()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
(3分)
21、《陈太丘与友期》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2分) 答;
答案:
17、18、略 19、(1)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2)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0、怒、惨,小孩子都懂得讲诚信、讲礼貌,我还不如孩子。

21、围绕信、礼的重要来说即可。

《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3.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俄而:不久、一会儿。

B.期行:相约同行。

C.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D.尊君:尊贵的君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5.下列词语不属于谦辞的是()A.令爱B.家父C.舍弟D.愚兄6.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8.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2)“”“”,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9、综合性学习: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分层练习)(统编版)原卷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分层练习)(统编版)原卷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分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错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D.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

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

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6.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同步练习)】(原卷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2-2023统编版七上语文高品备课(同步练习)】(原卷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雪骤.(zhòu)差.可拟(chā)谢道韫.(yùn)B.柳絮.(xù)无奕.(yì)陈寔.(shí)C.太傅.(fù)尊君在不.(bù)非人哉.(zāi)D.舍.去(shě)友人惭.(cán)欣然曰.(yuē)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不久,一会儿)因.风起(趁)B.已去.(离开)则.是无信(就)C.差可拟.(相比)入门不顾.(看)D.未若..(不如)与人期.行(约定)3.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4.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5.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待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期日中(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原卷版)

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原卷版)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下列选项中全都是敬辞的一项是()A.令尊、垂念B.奉陪、家严C.鄙人、高就D.劳驾、舍弟3.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4.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A.司马光砸缸B.曹冲称象C.道旁苦李D.刻舟求剑5.下列词语不属于谦辞的是( )A.令爱B.家父C.舍弟D.愚兄6.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与儿女讲/论文义C.未若/柳絮/因风起D.君与家君/期日中7.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俄而:不久、一会儿。

B.期行:相约同行。

C.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D.尊君:尊贵的君王。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D.未若柳絮因风起。

9.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精选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精选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精选《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一、理解填空题1.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 《咏雪》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气氛。

二、词语注解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

因:趁、乘三、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的急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吹得漫天飞舞。

四、简答题1、文章哪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谢太傅认为哪个比喻更好?谢太傅并未直接表态,但从其态度及作者后面的补叙可知“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3、“未若柳絮因风起”妙在哪里?①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认为两个咏雪的比喻句哪个更好?“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好。

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空中撒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从形似的角度来说,“撒盐”这个比喻好。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见上一题)5、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作者更赞赏“未若柳絮因风起”。

作者虽然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6、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7、你能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8 《世说新语》二则★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C.相委而去俄而雪骤 D.期日中撒盐空中差可拟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待君/久不至,已去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 元方/入门不顾5.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6. 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王老师,前段时间,烦请您指正小女的作文。

承蒙您的赐教,孩子按您的指点修改后,在此次网络作文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优秀成绩。

下周我将携小女登门拜访,光临贵舍,以表谢意。

A. 指正B. 赐教C. 拜访D. 光临7.填空。

(1)《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编著。

主要描写从_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

《咏雪》一文出自《________》篇,《陈太丘与友期》出自《________》篇。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专题06 《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原卷版)

专题06 《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原卷版)

专题0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一、(2020·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②元方入门不顾.()③谏.父曰()④是.负义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二、(2021·浙江宁波市·七年级期中)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一)、给加粗字注音。

,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 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 从《咏雪》上下文看, “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6.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7.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谢太 傅(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 骤 : 3.未若柳絮 因 风起:三)、翻译下列句子 。

雪骤( 柳絮( .撒盐空中 差 可拟: .尊君在 不 :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待君久不至,已去: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填空: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 ___ _____ 组织人编写的。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_____________ ,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 无奕 ( ,它是由 朝人 __________ ___的故事,第2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 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 事件“ __________ ”等要素。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 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 . 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 “尊: 称自己的父亲,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8.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篇⼀:《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t>⼀、基础知识(⼀)、给加粗字注⾳。

谢太傅()雪骤()柳絮()⽆奕()(⼆)、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尊君在不:(三)、翻译下列句⼦。

1.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待君久不⾄,已去:3.与⼈期⾏,相委⽽去:(四)、填空: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章都选⾃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组织⼈编写的。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篇故事的主⼈公叫________,第⼆篇故事的主⼈公叫________。

2.“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这⼀句总述了谢太傅家⼈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期⽇中,过中不⾄”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是客⽽不是陈太丘b.“与⼉⼥讲论⽂义”⼀句中“⼉⼥”指的是谢太傅的⼉⼦和⼥⼉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亲的⼀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称⾃⼰的⽗亲评定,只是“⼤笑乐”,⼗分耐⼈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 从《咏雪》上下⽂看,“⼉⼥”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6. ⽂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份有什么⽤意?7.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拟“⼤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8.你还知道哪些以⽐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期⽇中。

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精 《〈世说新语〉二则》试题(含答案)

精 《〈世说新语〉二则》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朝代)人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卷。

分类记述_______到_______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人物“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撒.盐(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 柳絮.( ) 无奕.()3.默写。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便怒:“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女:..曰:即公大兄无奕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相委.而去:下车引.之:5.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2)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3)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原卷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原卷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下列选项中全都是敬辞的一项是()A.令尊、垂念B.奉陪、家严C.鄙人、高就D.劳驾、舍弟3.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4.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A.司马光砸缸B.曹冲称象C.道旁苦李D.刻舟求剑5.下列词语不属于谦辞的是( )A.令爱B.家父C.舍弟D.愚兄6.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与儿女讲/论文义C.未若/柳絮/因风起D.君与家君/期日中7.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俄而:不久、一会儿。

B.期行:相约同行。

C.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D.尊君:尊贵的君王。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D.未若柳絮因风起。

9.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原卷版)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原卷版)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原卷版)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2.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待君久不至,已去。

5.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6.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章都出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代)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俄而:)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⑷太丘舍去(舍去:)⑸尊君在不(不:)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⑴友人语巨伯曰(语:)⑵吾今死矣,子可去(子:)⑶败义以求生(败:)⑷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8.翻译下列句子: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⑵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⑶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9.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特定环境是指,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10.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11.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一句可以看出。

(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习题(解析版)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习题(解析版)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答案】D【解析】“不”在这里读fǒu。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结合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A项,“儿女”在句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答案】C【解析】C项中前为“拉,牵拉”,后为“引起,使出现”。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君与家君/期日中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 陈太丘/与友/期行【答案】C【解析】王凝之是个人名,应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答案】B【解析】A项,惠赠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3.相委而去(委:)4.元方入门不顾(顾:)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11.遂携拯如初(遂:拯:)三、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5.元方入门不顾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7.幸尚宽,何为不可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四.简答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牵引,拉。

)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想要。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3.相委而去(委:)4.元方入门不顾(顾:)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11.遂携拯如初(遂:拯:)三、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5.元方入门不顾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7.幸尚宽,何为不可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四.简答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练习
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
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
..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3.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
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陈太丘/与友/期行
5.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
6.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二、课内阅读
(一)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
..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10.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1.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中的相应内容。

起因: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结局: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

13.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
14.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

15.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提高篇
三、课外阅读
(一)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的自称。

⑤师:学习。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17.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18.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③。

【注】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②奕世:几代。

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0.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
...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
..(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
..(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
....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2.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