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思路清晰)
2-0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011
一要关注修饰词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 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 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 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 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 “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 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 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 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 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现代散文——词”变奏
原文: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变奏为一首精致而蕴藉的词——《御街 行·冷雨》: 暮风瑟瑟满天涯,仰头看,又是她! 帘卷漫天轻舞洒,天暗云高轻打。点点夏 去,滴滴秋来,天地是我家。 梧桐落叶潇潇下。吾心绪,乱如麻。 残灯明点枕边歇,醒也罢,梦也罢。都为 此事,听听冷雨,泡一壶浓茶。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 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 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 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
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 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 ,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缘景明情”的答题技巧(以《旅夜书怀》为例)
想象——联想
想象: 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加工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似、相近、 相反、因果的另一事物的过程。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关键字“摘”。 问:“人能摘到天上 的星辰吗?”
那是因为人站得高,即山 寺之高。山寺真有如此高 吗?显然不会,诗人运用 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 杜鹃 哀怨、凄凉或思归等悲苦、悲愁情感 •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什么是意境?
•
“意”,作者的感情;“境”,
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
(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
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
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登 高 杜甫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品味情景式赏析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 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景)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
(论法、表情)
阳光普照
日江山
绝句(其一)
杜甫 风 花 草
迟日江山丽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明 丽
春风和畅 阔 百花竟放 远
风送花香
表明 达净 对绚 初丽 春的 景初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
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课件6 人教课标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 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 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 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 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一 “忽”字,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 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 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 相对的二组概念: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 高远、壮阔、晦涩、深远、 空寂、幽静、宁谧、朦胧、 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2、掌握品味意境的方法
•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 认知精妙词语 体会意境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 独,苦无知音之感。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 现了作者“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这灭是烛一怜首光满望,月披怀衣人觉的露诗滋。。由望月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导入1.复习中国古典诗歌欣赏策略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感受特定诗歌作品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2.古典诗歌欣赏的第二层境界,中国古典诗歌欣赏策略之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和品位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置身诗境(一)何为“置身诗境”?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想象的世界中,从而得到审美享受。
1. 概念理解:·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例: 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抽学生读古诗卡片,展示选句的全诗面貌,帮助进入例句联想。
)·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今宵酒向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北宋柳永《雨霖铃》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北宋苏轼《江城子》·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以“梧桐”为例:(动图示范过程)解析: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
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
讲授法讲授法“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晏殊《清平乐》)平淡幽细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
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无穷的艺术美尽情显现。
傍晚时分,落叶飘零,希冀飘零,心绪零落,最易想念未归之人,所以诗人常将梧桐和秋雨、秋声联系起来表达哀情。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引用已较为成熟。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酸恻动人的意象婉转地描述了杨玉环死后唐太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景中有情,情景浑涵,合成一片,不露痕迹。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穷的惆怅,具有哲理美 。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第二部分:(17-36)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如:
台城(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 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 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 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 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 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 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 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比较阅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独来去。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景——春江花月夜美景(意境美)
理——宇宙人生的哲理(哲理美) 情——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感美)
意境优美深邃 景、理、情水乳交融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 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 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 曾私邀人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 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 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 (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 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 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荆州 长史,招致幕府。不久,辞归家乡。开元二十八 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 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 逝世。著有《孟浩然集》。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欣赏此诗结尾妙处
结句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 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 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 啊!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 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 中怅然若失。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 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 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 图画,而且能够有力 地激发人们“更上一 层楼”的思想愿望,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置身诗境
一、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 和诗人取得共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分析此诗中抒情主 人公感情是怎样变 化的?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 句才表达的,但作者把第二问 第三问隐去了,需要读者去补 足,还原。使整首诗的抒情平 淡中见深沉。
心情轻快,满怀希望,-- 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 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三、有句无篇,重点赏析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壮丽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清冷凄凉 云破月来花弄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四、结尾处,以景结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找准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
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二、什么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三、鉴赏实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吟诵感悟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3、想象与联想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首先描述画面。
其次把握意境。
【答案】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四、方法总结:吟诵感悟—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五、自主赏析合作发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高中语文 2.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运用“置身诗境”是指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象中让自己进入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景色,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
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
因为传说也好,诗人的想象也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缘景明情”,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我们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
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就需要我们抓住其中比较典型的意象,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加以想象来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我们就要对这些出色之处多加赏析,品味出其中的精妙来。
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笔,我们切不可只见其景,不见其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写景诗、抒情诗和咏史诗的鉴赏中。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解析
(2)主旨:作者借咏叹王昭君其人其 事,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 的怅惘之情。
课堂训练
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开头两句采用了__今__昔__对__比直抒胸臆_ 抒情方式, 达了作者_考__中__科___举__进__士__后_ 的兴奋和得意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情景式赏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 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问题归纳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 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 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 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反馈练习: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 程?长亭更短亭。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 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 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 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涉及的主要内容
意象出意境 炼字出意境
自主学习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如果能抓住意象,发挥想象,品味诗歌意境,就可能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称之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换言之,置身诗境,就是将读者自己置身到诗人创设的情境之中,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努力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
那么,如何做到置身诗境呢?1、运用“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自身与诗人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2、角色互换法:将自己假想成诗人,站在诗人的角度,用自己在某种情境中的内心感受反过来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也可以说,只有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
缘景明情,是鉴赏写景诗、咏物诗的最常用、最重要的鉴赏方法。
缘,就是沿着、顺着,也含有依据、根据的意思。
缘景明情,也就是依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来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般来说,缘景明情就是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这种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抓意象--品意境--探究情景关系--分析思想情感。
而“情景关系”无疑是这一思路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来解说古诗中的情景关系的种类: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
简单地说,触景生情,就是先有外界的景物,后有思想感情,景在情先,情在景后。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实用)
单元学习目标
1、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2.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 的意境。 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 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 体会诗歌的意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诗歌内容主旨(思想内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把握诗歌的意境。 意象 意境 思想情感
2、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 何处?是什么样的心情?
二、展开联想,读出诗情
1、江边是什么样的景象? 2、山中是什么样的景象? 3、作者是喜欢江边景还是 山中景?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人随沙岸向江村, 鹿门月照开烟树, 岩扉松径长寂寥,
渔梁渡头争渡喧。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唯有幽人独来去。
一、读懂《夜归鹿门歌》
1、组内赏析,用准确优美的语 言,再现一组诗句中的画面。
赏析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 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 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 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杜
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结合诗中描写的景、物、 事,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登高》杜甫) •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 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 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 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 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 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 “境生象外”。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有28个字。 它生动的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 子的悲哀,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游子看到这种景
枯
色会有何感受?
藤
老
树
渲染悲凉气氛,
昏
触动游子思乡之情
苍凉、 雄浑、 莽苍、 辽阔、 高远、 壮阔、 晦涩、 深远、 空寂、 幽静、 宁谧、 朦胧、 萧条、 明快、 荒凉、 冷寂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
江:清澈 月:离人很近(衬托出江水的清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 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之感。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 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心犹壮” 的乐观与旷达。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怎样才能置身诗境呢?
1、借助自己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 人取得共鸣。 村前弯弯的小河美在哪里?游泳、抓 鱼、玩沙滩游戏,充满了无限欢乐。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与触 觉,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 连。”
缘景明情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
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
处。
云层被风吹散,月亮钻了出来,地上
的花儿摆弄出各种各样的影子。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以 “破”“来”“弄”等词,写出月夜之景 的美丽与动感,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 情;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 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 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春 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1.找意象,关注修饰词; 2.意象组合,描绘画面; 3.体味意境,明白情感。
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空山、明月、清泉、松、竹、 浣女、渔民,这些都是意象。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 的情感。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桃花雨 鲤鱼
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
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试题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
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
涉及的主要内容
意象出意境 炼字出意境
自主学习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问题归纳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 • • • • • •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羌管 雁足 冰心 驿路 浮云 飞雪 苦雨 幽兰 菊花 国君 坚贞 寒蛩 尺素 蟋蟀 高洁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境), 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法), 抒发了朝代更 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情)。
(解说诗句、分析意境、确认手法、情感 各1分) 描景——析境——论法(术语)——表情
反馈练习
寄全椒jiāo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象,品意境,悟情感。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一、诗文扩写式赏析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诗人心态,
例一
绝句(其一) 杜甫
日 江 山
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春风和畅 百花竟放 风送花香 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 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风 花草
明 丽 阔 远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温 馨 和 谐
明 净 绚 丽 的 初 春 风 景 图 画
例二
凉月 柳湾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山色 月色秀朗,凉爽宜人 光泻兰溪细柳弄影 溪月辉映 月光皎洁溪面 平静水色清澈 春水漾漾 鱼涌浅滩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 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
“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
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
,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二、品味情景式赏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 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问题归纳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情调、氛围。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 “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切 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浩瀚(想象)
烽烟——孤、直
长河——蜿蜒(想象) 落日——浑圆
例:大漠浩瀚,没有往日的风舞狂沙。在这无边的苍
茫之中,一缕边关的烽烟直上云间;长河蜿蜒,这游 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 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 感慨万千。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征人的思念。
鉴赏意境关键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 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 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 的景物入诗。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
潦艰百万不无渚风 倒难年里尽边清急 新苦多悲长落沙天 停恨病秋江木白高 浊繁独长滚萧鸟猿 杜 酒霜登作滚萧飞啸 甫 杯鬓台客来下回哀 。,。,。,。,
登 高
写了什么意象
猿 风 天 渚 沙 鸟 落木 长江 啸 什
么 特 点
急 高 哀 清 白飞回 萧萧 滚滚
高远的天空,迅急的秋风中,传来声声猿 形 哀鸣,清清河洲,白白沙岸,一只孤鸟飞舞 成 盘旋。 画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长江水 面 奔流不尽,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感受意境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 迹,这是一幅萧索而凄清的图景,诗人融情于景, 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之情及路径难辨,欲行 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表现了诗人自 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
三、炼字意境式赏析
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 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 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 色。”(沈德潜)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 例:青翠可掬的山层层叠叠。不远处, 飞瀑从天而降,濛濛细雨落在草木上, 草木愈见葱翠。清碧的山泉在诗人身边 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难辨。诗 人正感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花明 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
诗歌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意象:意,指诗人的主观情感;
象,指景物形象。
—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形象。
意象之情感: 杨柳— 惜别 圆月— 思念
落叶— 失意 春风— 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 叹息 古迹— 怀旧 梅花— 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 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 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思乡 音信、书信
自主学习
什么是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
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 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 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 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潦艰百万不无渚风 倒难年里尽边清急 新苦多悲长落沙天 停恨病秋江木白高 浊繁独长滚萧鸟猿 杜 酒霜登作滚萧飞啸 甫 杯鬓台客来下回哀 。,。,。,。,
登 高
意境:
萧瑟悲凉、 雄浑开阔。
情感:
长年漂泊,老病孤愁, 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条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的孤独、思念家乡的忧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 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 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 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 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 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 宿?何处为家?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 愁肠寸断!
扩写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基本方法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 成文。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通过分析,这两句诗的基本景点有: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 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缘景明情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 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 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 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 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