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国小说
• “在所有主要的文学形式中,小说是最近出 现的,其形式最有资料可考,也是最西式 的文学体裁,其社会权威的规范性模式是 最高度结构式的;帝国主义和小说相互扶 持,其程度之深,使我认为若要以某种方 式阅读小说,却不去处理帝国主义,根本 是不可能的。”
《文化与帝国主义》: 对西方经典的检视
• 一方面,萨义德在强调这些作家作品特殊 地位的同时,揭露了其潜藏其中的帝国主 义阴谋;
担心,那一时期它与美国的关系可能会卷 入原与亚洲无关的麻烦。”

——米什拉(Vijay Mishra) 和霍奇(Bob
Hodge)《什么是后殖民主义》(1991)
1、时间意义上:“后殖民”的 “后”
• 在时间上标明一个旧的时代——殖民主义 时代的结束。但这个结束还表明了与“殖 民主义”的亲缘关系,表明两个时代的继 承和嬗递关系:不仅是时间上的延续,更 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 在其后一个时代的延续和渗透。
帝国主义与女性主义个人主义
• 帝国主义使繁衍后代与塑造灵魂之间的距 离成为了现实
– “坚定、忠实、虔诚,充满精力、热情和真诚, 他(圣约翰/里弗斯)为他的同类工作。、、他 的严厉是武士格里特哈忒的那种严厉,正是格 里特哈忒保卫着他所护送的香客不受亚勃伦的 袭击、、他的野心是傲慢的征服精神的那种野 心、、他们毫无罪过地站在上帝御座前,共享 着耶稣最后的伟大胜利;他们都是被召唤、被 上帝选定的忠诚的人。”
• 1993年威廉姆斯和克里斯曼主编《殖民话语与后 殖民理论》,完全撇开后殖民文学的思路,直接 强调萨义德以来的理论脉络。
• 1997年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 政治》建构“后殖民理论三剑客”地位。
• 罗伯特·扬《白色神话》
• “英美知识分子对法国理论的吸收是显而易 见的,但因其一直回避欧洲中心论及其与 殖民主义关系的问题而受到损害。直到爱 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出版后这才成 为英美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课程的后殖民文学研究
• 立足于后殖民文学的跨文化性,梳理西方 后殖民文学中英语文学的帝国书写模式、 逆写帝国模式以及混杂性叙事新策略,勾 勒出西方文学在其发展及其扩张过程中潜 在的意识形态性与帝国心态,以及这种西 方中心主义在帝国内部、外部及其中间部 所遭遇的挑战与解构,挖掘文学表现形式 内在复杂、微妙的精神动态与形态变化, 试图呈现英语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叙事、 内容及表现形式的混杂性与批判性。
• ——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
2、地理意义上:“后殖民”的 “后”
• 指向后殖民国家,研究它们在完成了政治上的独 立以后在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其他领域所遗留的殖 民时代的痕迹。
• 三类后殖民国家: • 殖民者国家或移居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 殖民地国家,如印度、牙买加、尼日利亚等; • 介于两者之间的国家,如南非、津巴布韦。
• 三、它的表现手法是杂糅与多样性的,反映了流散群体的 文化间性及其对于家园的渴望与不得的困惑和痛苦处境, 因此文本既是模拟、戏仿,更是创造,反映了全球化时代 移居群体的精神状况。
• 四、它是构建一种新文学的尝试,是对于世界新形态的描 摹与展望。
三、后殖民文学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
• 西方文学研究的显学
后殖民文学的文本世界
• 流亡-文化脐带的断血、 • 家园-一口随身携带的皮箱、 • 形上的困惑-遗忘和反遗忘的交战
• ——宋国诚《后殖民文学:从边缘到中心 》
本课程所关注的后殖民文学
• 后殖民文学主要指涉的是西方英语文学中 所呈现出来的西方白人作家书写中的帝国 中心、后殖民文学针对帝国中心的逆写帝 国及其帝国批判和全球化时代西方社会文 化多样性中的流散写作。
博尔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
• 后殖民文学开始于20世纪初的殖民地民族主义运 动,标志是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的成立,19051906年孟加拉的Swadesh运动,1912年南非本地 人国民大会,1921-1922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等。与此前相比,20世纪初期的文学发生 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体现在两个方面, 殖民主义的衰落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它意味着 焦点现在变成了双重的,一方面是帝国的撤退和 幻灭,另一方面是被殖民者一方的抵抗和重建。” 在这里,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文学是互为消长的。
• 1964年英国利兹大学召开首届英联邦文学 研讨会,主题“共同文化中的统一与差 异”。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 普遍认为,1978年萨义德《东方主义》的 问世,开创了后殖民研究,使之成为继后 结构主义又一波批评浪潮。
• “或许可以不夸大地说,爱德华/萨义德 1978年出版的《东方主义》一书单枪匹马 地开创了一个学术探讨的时代:探讨殖民 话语,也探讨殖民话语理论或殖民话语分 析。”
– 1,白人侨居国家之间的比较,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文学的比较;
– 2,黑人侨居国家的文学比较; – 3,联系这些地区的文学比较,如西印度群岛和澳大利亚文学的比较。
• 三是‘黑人写作’,这种以肤色为分类标准的文学跨越了不同 的地区和社会
– 如美洲黑人、非洲黑人等。还有其它名称,如‘联邦文学’、新英国文 学、殖民文学等。
• “东方不是真正的东方,而是西方人眼中的 东方”
• 西方对东方长久以来的陈词滥调式认识, 即西方是文明的、民主的、理性的、道德 的、进步的,而东方则是落后的、专制的、 非理性的、淫逸的和野蛮的。
《文化与帝国主义》
• 关注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西方帝国主义 问题,并特别讨论作为文化形态的小说对 于形成帝国主义态度、参照系和生活经验 的重要意义。
3、政治意义上:“后殖民”的 “后”
• 后殖民这个字眼中的“后”可意指种族隔 离、瓜分和占领的终结——已成事实的或 即将到来的终结。
• 它暗示着撤退、解放和重新统一。
4、知识意义上:“后殖民”的 “后”
• 阿里夫/德里克:“始于第三世界的知识 分子到达第一世界学术圈时。”
• 第三世界知识分子获取西方宗主国知识分 子对其关注
“后殖民”空间概念的延展
• 成为一种对世界文化生存状态的研究。
• 斯皮瓦克:“全世界都是后殖民的”。
• 后殖民批评话语成为一种考察整个当代全球文化 的具有独特意义和广泛适用性的批评视角,涉及 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教育、文学、地理、 历史等学科领域,被运用到当代文化存在形态与 不同文化交往的对抗关系研究中。
• 另一方面,他也分析了对帝国主义和后殖 民势力进行文化抵抗的某种模式和类型, 以期提出解读文学文本、殖民历史及两者 相互关系的可行方法。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 斯皮瓦克迫使那些从事后殖民批评的人在 考虑他们的批判观点和方法的效果时,也 要认真考虑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归属, 不管他们有何种背景或来自何许处。
二、后殖民文学的文学特性
• 一、它是跨文化性的,后殖民文学中往往呈现了西方与东 方(第三世界)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显在的还是潜 在的,都反映了西方中心与东方边缘之间的二元对立以及 由此而来的复杂形态;
• 二、它是比较性的,因为后殖民文学中无法割裂的意识形 态性,所以文本中处处显现出西方对于东方的压制以及东 方对于西方的反叛与颠覆;
后殖民文学的地理意义
• 一是作者对殖民解体后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有意识 的主体关注;
• 二是作品建立在独立以后的前殖民地复杂的文化 和政治语境之中;
• 三是在具备了前两种因素的前提下,表现前殖民 地形形色色文化现象中蕴涵着的欧洲殖民文化基 础。从时间概念出发,可以理解为二战之后跨语 言、跨国别、跨民族、跨宗教的所有文学书写。

——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
爱德华·萨义德
• 萨义德在其学术生涯中提出了许多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在考虑文化差 异的问题时,是否可以不诉诸本质主义的 身份模式,或不把不同的文化放在一个多 多少少由任意对等栏目构成的系统之下, 使它们降低为其中的一些缺乏色彩的、可 交换的项目。
《东方主义》
萨义德《东方主义》
• 将西方理论运用于对西方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关系的研究, 论证所有西方系统的文化描述都已深深受到“权力的政治、
考虑、地位和战略”的污染。
• 正是这种对以西方代表文本和知识为一方,以西方物质和 政治权力为另一方,两者之间关系的关注、支持决定性地
推出《东方主义》,实现了从早期宗主国对帝国文学和新 文学的研究到对现在称为后殖民领域研究的转变。
• 后殖民主义作为一股潜流,虽早在19世纪 后半叶就已有所流动,但是世纪上它始自 1947年印度独立后的一种新的意识。其后, “后殖民主义批评”这一理论术语便进入 了当代学术话语,并承袭了“英联邦文学” 和“第三世界文学”这两个具有意识形态 意义的范畴。

——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
• “如果说后殖民主义是一个时期,则就其实 质而言,它应该是一个以对进步的怀疑为 特征的时期。归根结底,这个时期的标志 是西方的所谓进步,而世界其他地方则是 发展被钳制,资源被剥削,民众被奴役, 以进步的名义、以历史前进的名义所作的 一切如此便可看做后退、堕落、反动。”
• “后殖民主义是指世界上那些在20世纪中叶 以后,摆脱了欧洲帝国主义控制的国家所 处的历史阶段,随着帝国的瓦解,亚洲、 非洲和加勒比需要修复它们在被帝国统治 之前的文化,估价殖民体系所遗留的文化、 语言、法律和经济影响,建立新的政府和 民族身份。”
• ——Colombia Dictionary of Modern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
英联邦
• 英联邦是一个以英国为主导的国家联合体, 由5个主权国家(或属地)所组成,成员大 多为前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或附属国,该组 织元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时身 兼英联邦王国内16国的国家元首。
英联邦文学
• “英联邦文学”指称大英帝国殖民统治下的 国家和地区兴起的英语文学。这些国家和 地区包括英国在非洲、加勒比、南亚、北 美等殖民地和新独立的国家,标志着昔日 的大英帝国与海外殖民地关系的历史性转 变,同时也间接表达了帝国的文化意志。
“后殖民文学”
• 后殖民文学可以被狭义地理解为那些来自前殖民 地国家的文学,也可宽泛地理解为我们现在所处 时代的所有文学,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帝国 走向没落,殖民地纷纷独立后的历史时期里产生 的文Baidu Nhomakorabea。
• 后殖民文学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它产生于不同文 化的交融过程中,因此特点是跨民族、跨文化性, 关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冲突为主题,关注文 化身份的流放和对民族之根的寻求为主题。
• ——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 》
赵稀方:后殖民文本的论述模式
• 一是国家或地区的模式:
– 殖民地国独立后,多数的殖民文学以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文学形式出现, 如尼日利亚文学、印度文学、澳大利亚文学等;
– 区域性则以地域为标准,如西印度群岛文学、南太平洋文学、非洲文学 等。
• 二是两处或更多的地区的文学比较模式,其中主要有三种:
第一讲
绪言
学习内容
• 一、为什么会出现后殖民文学 • 二、后殖民文学呈现出怎样的特性 • 三、后殖民文学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 • 四、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西方后殖民文学
的书写策略与文化批判
一、“后殖民”与“后殖民文学”
• “后殖民”最初指称二战后那些独立后的殖 民地国家。
• “后殖民”这个词条第一次出现于1959年, “在敏感的后殖民潮流中,印度可能不免
萨义德的政治文化批评范式
• 萨义德等人开创的“后殖民”属于话语分 析的范畴,阿什克罗夫特等人主要研究殖 民地文学挪用、反抗宗主国文化的策略和 理论,属于反话语。
建构萨义德等人的后殖民理论
• 1990罗伯特/扬《白色神话》,确立了萨义德等人 在后殖民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奠定了与阿什克罗 夫特等人“后殖民文学版”后殖民理论不同的后 殖民理论结构。
斯皮瓦克
• 斯皮瓦克的著作是对后殖民形式文化批评 最有分量、最有创造性的贡献之一。
• 斯皮瓦克更重视反话语的各种表现。她提 出后殖民分析首先要体现出一种对与(后) 殖民文化相关的“异类的恒久承认”。
• 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
三个女性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
• 《简爱》 • 《藻海无边》 • 《弗兰肯斯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