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
腕踝针的优点
3.适用范围广 腕踝针对以痛为主的一些病症,如头痛、牙痛、关
节痛、神经痛、痛经等往往见效迅速,疗效显著, 对鼻塞、流口水、哮喘、皮肤瘙痒症、冻疮、白带 过多、癔症疗效也较好,对高血压、中风偏瘫、遗 尿、失眠等也有一定效果。
28
脏象学说与腕踝针
脏象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心(包括心包 络)、肝、肺、脾、肾(附命门)称为五脏;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贯 通于人体内外上下,网络周身,“为血气之府”, “受血而营之”,以纠正其血气不和的偏盛偏衰之 过,而达到人体各部平衡协调,恢复健康的状态。 只有在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的情况下,人 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肝主血海故也。所以人 体脏腑组织多方面的活动,都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
23
腕踝针的特点
1.身体两侧各分六个纵区,各区用数字1~6编号,疾 病症状按区定位,而不强调病性,不重视辩证。同 时以横膈为界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这同经络 学说中十二经脉的分布大体一致。十二经脉内属脏 腑,外络于肢节,深行于体内。经脉的分支——络 脉则别出于体表,在浅表部位沟通表里经脉,加强 十二经脉的循环,故具有主治范围广的特点。
病症所在区的编号和针刺点的编号是一致的。所以 只要确定病症的所在区后,就可按区选取同一编号 的进针点。例如1区的病症取针刺点1,属2区的病症 取针刺点2等。针刺点要尽可能少,且要有针对性, 即每选一个针刺点都有选点依据。下列各项依据可 作选点时参考。
59
选点方法3
1.根据疾病的各个症状所在区选择编号相同的针刺点。 2.以中线为界,针刺点选在症状的同一侧。 3.以横线为界,症状位在横线以上针腕部,在横线以
腕踝针疗法
• 7、下1区的脏器、组织 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筋腱、骨
骼、血管、神经等。 • 8、下2区的脏器、组织
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 血管、神经等。 • 9、下3区的脏器、组织 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 神经等。
• 10、下4区的脏器、组织 • 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
(1)头颈躯干六区
前面
后面
(2)四肢六区 上肢六区
前面
后面
(2)四肢六区 下肢六区
前面
后面
(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1.上1区的脏器、组织 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 管、食管及所属肌肉、筋健、骨骼、血管、神经等。 2.上2区的脏器、组织 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 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3.上3区的的脏器、组织 面颊、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 等。
施以上述针法后,要求: 无针感,即不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
(二) 注意事项
(1)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 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
(2)针刺方向:“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 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
(3)调针: 何时应调针: ①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效 不佳 ②出现针感时 调针内容:A、调深度,B.调方向。 调针的目的: 无针觉、无疼痛
(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4.上4区的的脏器、组织 颞、耳、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 经等。 5.上5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所属肌肉、筋腱、 骨骼、血管、神经等。 6.上6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 管、神经等。
腕踝针疗法PPT可编辑全文
针刺点选择 左上2区(记录:左2) 右下5、6区(记录:右5、6) 左上1区、右上1区(记录:左1、右1)
小结
1、腕踝针是一种在腕踝部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循着肢体纵轴行 皮下浅刺治疗疾病的针刺疗法、 2、腕踝针身体分区: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以横隔为界,将6个纵 区分成上下两段。 3、上肢六对穴位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
腕踝针穴区与相关静脉对照表
穴区
上1 上2 上3 上4 上5 上6
相关经脉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穴区
下1 下2 下3 下4 下5 下6
相关经脉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现代医学理论
神经系统学说 即刻起效:腕踝针沿皮下刺入,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呈线状,比垂直
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 一水平线,并从下1区—下6区六等分,每一等 分之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下1穴—下6穴,分为 左右两侧。
踝部进针点位置
踝部六对
二、针刺点定位
踝部针刺点
下1--靠跟腱内缘 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内缘 下3--距胫骨前嵴向内侧1cm 下4--胫骨前嵴与腓骨前缘中间 下5--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 下6--靠跟腱外缘
晕针
•让病人立即平卧休息; •严重时立即拔针,解开衣领,吸 氧,注意血压变化,一般数分钟 之内可以恢复。
皮下出血
•针刺点要尽量避开血管、 伤口或伤疤; •针尖朝向指(趾)端时,针刺点 位置适当上移。
肆
腕踝针分区练习
学习互动
病灶部位 左侧颞前部胀痛 右腰骶部疼痛
胸骨刺痛
身体分区
2区
腕踝针疗法
穴位
定位
适应症
上1 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 主治前额部头痛、眼病、鼻病、三叉神经痛、面肿、前
用拇指端按压的最凹陷 牙痛、流涎、咽炎、气管炎、恶心、呕吐、心脏病、高
处。
血压;眩晕、盗汗、寒颤、失眠、癔病、荨麻疹、皮肤瘙
痒症等。
上2 在腕前面的中央,掌长 主治颞前部痛、后牙痛、腮腺炎、颌下肿痛、胸痛、胸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闷、回乳、哮喘、手掌心痛、指端麻木等。 间。即内关穴部位。
上3 靠桡动脉的外侧。
主治高血压、胸痛。
上4 手心向内,在拇指侧的 主治头顶痛、耳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桡骨缘上。
肩周炎(肩关节前部痛)、胸痛。
上5 腕背面的中央,即"外关 主治颞后部痛、落枕、肩痛、肩周炎(肩关节外侧部痛)、
穴"的部位。
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肢颤、
二、[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若腕踝部局部皮肤有破损进针时 应避开。
三、[适应症]
主要用于神经性疼痛及某些功能性疾患, 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月经痛, 失眠,哮喘,过敏性肠炎,神经衰弱,皮 肤瘙痒等。
四、[作用原理]
皮下针刺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病灶部位的解 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指颤、舞蹈症)、肘关节痛、腕和指关节痛、手部冻疮等。
上6 小指侧尺骨缘背。
主治 6区病症,如后头痛、枕项痛、脊柱(颈胸段)痛。
杨娜娜责编
[操作步骤]
➼踝部进针点共6个,约在内、外 踝高点上三横指(相当于悬钟、三 阴交穴)一周处。从跟腿内侧起向 前转至外侧跟腿,依次为下1、下 2、下3、下4、下5、下6 。每一 点治疗同一区的病症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头痛、三叉神经痛、领下淋巴结痛、胸痛、高血压、肩周炎、落枕、颈椎病、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肠炎、痛经、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股外侧皮神经炎、上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腕踝针疗法,是针刺腕部和踝部的穴位治疗人体疾病的一种方法。
腕踝针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参考现代医学神经学说而产生的。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范围为依据的。
腕踝针疗法是把人体分为6个区,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如少阴在身侧中间,以1区相合,由此绕躯体从前向后,依次为厥阴、太阴、阳明、少阳、太阳,大体相当于1~6区的划分。
上1、上2、上3区沿阴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阴;上4、上5、上6区沿阳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阳。
下1~6相当于足三阴、足三阳。
从五脏关系看,上。
区联结膈以上胸腔的心、肺;下6区联结膈以下腹腔的肝、脾、肾;与手六经足六经所属脏腑也是一致的。
从经脉循行来看,手三阴、手三阳均循于腕部,足三阴、足三阳均循行于踝部,且通过腕踝部的特定穴如后溪、外关、内关、列缺、申脉、足临泣、照海、公孙等分别通于督脉、阳维脉、阴维脉、任脉、阴跷脉、带脉、阳跷脉及冲脉。
可见腕踝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各部均有密切关系。
按标本、根结理论,腕踝针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相当于本部、根部,故可主治全身各部病症。
十二个刺激点,均分布于经线上,与十二络穴位置大致相当,浅刺这些部位的皮部,可以调整相应经脉之气及其联属的脏腑功能,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操作方法】一、穴位定位与主治1.分区与主治腕踝针疗法将人体分为6个区。
因绝大多数病症能确切表现为一定部位病变,故这些病症都可以归纳在身体两侧6个纵区范围内。
区域是沿人体纵轴排列的,以前、后正中线为界,将人体两侧由前向后分为6个纵区,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如下。
(1)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气管、口唇、前牙、咽喉、食管、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腕踝针快速止痛针法
⑶留针
一般半小时。治病情较重或病期较长,可适 当延长留针时间1至数小时,除少数例外情况,留 针时间不必过长,以免多次长期留针后容易形成 疤痕而影响疗效。留针期间不作捻转等加强刺激 。
留针期间要注意针具和局部皮肤的消毒清洁 ,防止感染。
⑷拔针
用消毒棉球压使针孔后迅速拔针, 防止皮下出血。
也应告诉病人在家中遇到意外情况时 如何拔针。
第一讲 腕踝针的特点
腕踝针是一种新的皮下针刺疗法,它把病症表 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内,在两侧的 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 点,针沿皮下浅刺.要求不引起酸、麻、胀、重、 痛感觉。用以治疗身体的一些病症,诸如各种痛
症、神经疾病、精神疾病及其它临床疾病。
一、特点
1.身体分区:提出把人身体分为6个纵 区的假设,目的是为对能定位的病症, 可用“区”的概念进行定位,以便按区 选取进针点。
②针尖刺入皮肤处刺痛显著; 若大于300角,针易刺至肌膜下,而显得过深,影响针刺疗效。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需要调整针刺。
持针手势:右手持针时,用三指夹住针柄,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末端的中部在针柄上,拇指关节微屈置
指端于针柄下,无名指
③刺针处皮肤有疤痕、伤口或皮肤与皮下 在中指下夹住针柄,小指置在无名指下,将小指贴近皮肤表面。
※※※※※※※※※※※※※※※※※※※※※※※※※
☆关于疗程:
治疗次数视病情而定。需多次治疗对, 可以十次为一疗程,进展缓慢的病例酌情增 加疗程。急性病例可每日针1—2次,一般情 况下隔日针一次。
☆疗效表现
各病治疗过程中疗效表现不一,这与病期长短 不一定有关,即使同一类病症的疗效也可有别,常 见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二、优点:
腕踝针原理
腕踝针原理腕踝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它通过在患者的腕部和踝部穴位上进行针刺,来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腕踝针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典,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腕踝针的原理。
首先,腕踝针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通过经络可以联系脏腑、调节气血,而腕踝正是经络的重要穴位之一。
在腕踝部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直接影响到经络的运行,从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次,腕踝针的原理基于经络与脏腑的相互联系。
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脏腑的功能。
腕踝部的穴位正好连接了多个重要的经络和脏腑,因此通过针刺腕踝穴位,可以调节经络,进而影响脏腑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另外,腕踝针的原理还与穴位的特殊性有关。
腕踝部的穴位是人体上比较敏感的区域,通过针刺可以迅速传达刺激,产生效应。
而且腕踝部的穴位比较集中,针刺起来比较方便,因此成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重要部位之一。
此外,腕踝针的原理还与针刺的技术和方法有关。
在进行腕踝针治疗时,医师需要准确把握穴位的位置和深浅,以及针刺的角度和力度,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因此,腕踝针疗法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
总的来说,腕踝针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疗法,它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经络与脏腑的联系、穴位的特殊性以及针刺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腕踝部穴位的针刺,可以调节经络、影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当然,在进行腕踝针治疗时,医师需要严格把握针刺的技术要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腕踝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在治疗风湿病、神经痛、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深受患者的好评。
相信随着人们对中医疗法的认识不断加深,腕踝针疗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中医非药物疗法汇编
中医非药物疗法——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法是在腕部或踝部选取特定的进针点,用毫针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它是在经络学说中皮部理论的启示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
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确有效果,故颇为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腕踝针适用于治疗各系统的痛症,如急性腰扭伤、肩周炎、痛风、神经性疼痛、头痛、痛经、癌性疼痛、术后疼痛等,对心律失常、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哮喘、遗尿、癔症、中风偏瘫等也有一定效果。
禁忌症:腕踝针一般无绝对禁忌症。
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在3个月内者不宜下针。
穴区选择:腕踝针穴区共十二个,其中腕部六个,踝部六个。
(1)腕部穴区:均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
从掌面尺侧至挠侧,再从背面挠侧至尺侧,依次为上1 、上2 、上3 、上4 、上5 、上6 。
①上1 :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二横指,按压有凹陷处。
主治:前额痛、眼病、鼻病、面神经瘫痪、前牙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失眠、癫痫。
②上2 :相当于内关穴。
主治:颌下肿痛、后牙肿痛、胸闷痛。
③上3 :桡动脉外侧,腕横纹上二横指,桡骨边缘处。
主治:高血压、胸痛、侧头痛。
④上4 :手掌向内,在拇指侧挠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主治:头顶痛、耳病、颞下颌关节炎、肩周炎。
⑤上5 :相当于外关穴。
主治:后颞部痛、颈项部、上肢疼痛麻木瘫痪。
⑤上6 :小指侧尺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二横指处。
主治:后头痛及脊柱(颈胸段)痛。
(2)踝部穴区: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①下1 :跟腱内侧缘,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处。
主治:上腹部痛、痛经、遗尿、足跟痛。
②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主治:侧胁痛、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
③下3:腔骨前缘向前约1厘米,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
02
03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为中年女性,右肩疼 痛、活动受限数月,夜间 疼痛加剧,影响睡眠。
既往病史
患者无其他慢性病史,无 药物过敏史。
查体发现
右肩关节周围压痛明显, 上举、外展、内旋等活动 受限,局部无红肿、发热 等炎症表现。
诊断过程及依据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肩 痛的疾病,如颈椎病、肩袖损伤等,最终诊断为肩周炎。
03
04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适应症、禁 忌症和注意事项。
培训对象及方式选择
培训对象包括医学从业者、针灸爱好 者、康复治疗师等。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鼓励学员互相交 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等多种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制定培训效果评估标准,包括学 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
4 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
治疗后应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
05
疗效对比与总结反思
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
0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但往 往无法根治肩周炎,且长期使 用可能产生副作用。
0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电疗 等,可以暂时缓解疼痛和肌肉 紧张,但疗效通常不持久。
、医学从业者等。
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推广,如社交媒体、医学会议、
专题讲座等。
制作宣传材料,包括宣传册、视 频等,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介绍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和效果
。
培训教育内容设置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及诊断标准。
腕踝针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 较及综合应用。
01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法是用毫针在手腕或足踝部的相应部位进针,刺入皮下治疗疾病的方法。
特点1、疗效好。
在应用腕踝疗法时,只要按其针法的要求操作,所治疾病均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2、治疗范围广。
多年的研究表明;腕踝针疗法所治疗的病症,涉及临床各个方面,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肿瘤科、皮肤科、五官科……。
凡是传统体针能治疗的疾病,腕踝针疗法均可治疗。
3、见效快。
“下针即效”是腕踝针疗法最大的特点。
无论什么疾病,只要能按照腕踝针疗法的操作要求针刺,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是不难的,特别是那些疼痛性疾病!4、痛苦小(无)。
“无痛或微痛”是腕踝针疗法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传统体针刺时一般都要求取得针感,即患者的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针刺感应现象。
而腕踝针疗法针刺时不要求非得出现这些感应,并以针刺部位无任何感觉最好!5、易操作。
腕踝针疗法针刺时不需患者脱衣,所以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均可操作治疗。
6、取亢少。
而且应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时取穴都很少,最多不超过五个人体体表分区与区域内脏腑(一)人体体表分区〈一〉左右两侧以及上下两段(1)左右两侧:从体前后正中线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
(2)上下两断:以横膈线为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段。
横膈线指以胸剑结合部为准,并环身一周的水平线。
〈二〉六区(即纵行六区)纵行六区包括:1、头、颈、躯干六区;2、四肢六区。
1、头、颈和躯干六区1区:从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向右旁开1.5同身寸所形成的休表上下区域,左边的称之为1区、右边的称为1区。
临床常把左1区与右1区合称为1区。
2区:1区外缘线到腋前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3区:腋前线外缘至腋中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上下区域左右对称。
4区:腋中线至腋后线外缘之间所形成的体表上下区域,左右对称。
5区:腋后线外缘至6区边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6区:后正中线向左、向右各旁开1.5同身寸所形成的体表上下区域,分别称之为左6区、右6区。
腕踝针疗法操作方法
腕踝针疗法操作方法
腕踝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以下是关于腕踝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1.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针灸工具,包括针具和消毒物品。
2. 病人应该坐在舒适的位置上,暴露出腕踝部位。
3. 医生或针灸师应先消毒腕踝部位,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4.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穴位。
腕踝针灸疗法使用的穴位较多,如内关穴、涌泉穴、足三里穴等。
5. 使用干净的针具,将针插入穴位中。
插针时要注意深浅和角度的掌握,以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或伤害。
6. 插针后,医生或针灸师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针刺手法,如转针、提捻、套针等。
这些手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组合。
7.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将灸艾等辅助疗法与针刺结合,以增强疗效。
8. 治疗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十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治疗结束后,医生或针
灸师应将针拔出,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腕踝针疗法是一种专业的医疗技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医生或针灸师操作。
在接受腕踝针灸疗法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从正规渠道寻求专业针灸服务。
腕踝针法
上3
【定位】在桡骨 缘和桡动脉之间, 在腕横纹上两寸 处。 【主治】高血压、 胸痛等。
上4
【定位】位于拇指侧的 桡骨内外两缘之中间, 在腕横纹上两寸 处。 取穴:手掌向内,术 者双手食指夹桡骨的 内外侧,针刺点在其 中间。 【主治】头顶痛、耳病、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肩关节周围炎、胸痛 等。
上5
【定位】腕背面的中央, 尺桡骨之中间点。即 三焦经之外关穴。 【主治】眩晕、晕厥、 上肢感觉障碍(麻木、 过敏)、上肢运动障 碍(瘫痪、震颤、舞 蹈病)、后颞部头痛、 颈项、肩、肘、腕、 指关节痛。
上6
【定位】位于小指 侧尺骨缘背(距尺 侧缘1cm),腕 横纹上两寸处。 【主治】后头部痛、 枕项痛、颈胸椎部 脊柱及椎旁痛、肩 关节后侧、小指关 节痛等。
腕踝针的作用机理
• 皮部理论为基础 • 标本根结理论为指导 • 神经反射调整观为支 持 神经末梢受刺激,通过 神经传导引起反射弧中 联络神经的复杂调节作 用,以消除病痛,恢复 脏腑功能。(风筝现象)
身体分纵区定位法
身体分区
• 在身体前后面中央 各划一条前中线和 后中线,中线将身 体分为两侧,每侧 由前向后分六个纵 区,用数字1~6编 号,其中1、2、3、 区在前面,4、5、 6区在后面。
6.前呼后应
• 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病症的原因是脏腑 功能失调或脏腑损伤为主的疾病,其选取 穴位还必须考虑到前呼后应的关系。因 为脏腑位于体腔中,病理反应可通前达 后(脏腑腹背,气相通应)。如冠心病 按体表区域划分,在前为左上2,在后为 左上5。肝区不舒,在前大部分为右下2 区,在后为右下5区,所以,可取右下2 和右下5。
腕踝针的特点
• 身体两侧各分6 个纵区,症状按 区分类。 • 按区各分6个针 刺点,治疗时按 区选进针点。 • 皮下针刺,不入 肌层。
腕踝针中医技术ppt
目录
CONTENTS
01 腕 踝 针 技 术 的 概 念 02 腕 踝 针 技 术 的 原 理 03 腕 踝 针 技 术 的操作 方法 04 腕 踝 针 技 术 的应用 范围 05 腕 踝 针 技 术 的 优 势 06 腕 踝 针 技 术 的注意 事项
01
04
腕踝针技术的应用范围
1. 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痛经等。
腕踝针是一种中医针灸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 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腕踝针可以通过刺 激手腕和脚踝部的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从而缓 解疼痛。这种技术对于头痛、痛经、牙痛、颈椎 病等许多疼痛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腕踝针治疗 操作简单,只需针刺特定的穴位即可,不需要使 用药物,因此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区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2. 疗效迅速,对多种疼痛和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腕踝针是一种中医针灸技术,其优势在于疗效迅速,对多种疼 痛和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腕踝针通过刺激身体特定部位的 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对疼 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可以改善内科疾病的症状。腕踝针的 治疗效果通常在短时间内就能显现出来,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 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腕踝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 重视和应用。
3. 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1-2次。
腕踝针是一种中医针灸技术,在留针期间, 通常需要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1-2次。 这样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增强针灸效果。 行针是指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方式刺激穴位, 以调整经气,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留针期 间行针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增强针灸效 果。同时,在留针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 的反应情况,如有不适反应应及时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腕踝针操作方法不是绝对 准确的,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 腕踝针需要结合个人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腕踝针
把人体分为六个区域,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12穴分布与腕踝附近,按标本根节理论,相当于本部、根部,能调整相应经脉之气,以及所属脏腑功能,以发挥驱邪扶正的作用。
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穴点的。
区域均沿人体纵轴排列,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六个纵行区。
并把各种相关病症归纳在各个纵区范围内。
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分述如下。
(一)、一区【定位】: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
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归属病症】: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喘咳、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
(二)、二区【定位】:躯体前面的两旁。
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
【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
(三)、三区【定位】:躯体前面的外缘(即二区的外缘)范围较窄。
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归属病症】: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
(四)、四区【定位】:躯体前后交界区。
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系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
(五)、五区【定位】: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
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归属病症】: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痛及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六)、六区【定位】: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
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
【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
四肢部位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前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腕踝针疗法
下肢六对:
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 上, 环小腿做一水平线, 并 从下1区~ 下6区六等份, 每 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 即 下1穴~ 下6穴。 分为左右两 侧。
进针
持针角度与针尖进入时的角度
➢ 针具选择:32号1.0寸(直径 0.25 mm×25 mm)毫针
➢ 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 ➢ 皮下浅刺 ➢ 不要求得气
调针
以下两种情况,需要调针:
1.针刺方向不对,将针提至皮下,重新 进针。 2.针刺入过深或过浅,局部出现胀、痛 感觉时,需要将针退出,以患者不觉酸 胀和疼痛为度。
留针
一般留针半小时,也可根据病情留针延长至1-2小时或以上, 但最长不超过48小时。
禁忌症
• 无绝对禁忌证; • 女性正常月经期; • 妊娠期在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两侧下1。
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至腋前线
头颈部 颞前部、 面颊、 后牙、颌下、甲状腺 胸部 沿锁骨中线向下区域,包括锁骨上窝、
上胸部、乳中部、前胸、肺 腹部 肝(右侧) 、 侧腹部
针刺点(一区一个进针点)
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 ——上肢六对 ——下肢六对
进针点特点: 1. 一个区一个进针点; 2. 位于每区之中点; 3. 位置固定。
腕踝针
➢ 腕踝针: 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方
向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特色针刺疗法。
腕踝针的特点:
取穴少 易操作
无痛苦 见效快
疗效好 应用范围广
在妇产科可以用于各种痛症:痛经、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分娩痛、人流后 宫缩痛、产后宫缩痛、癌性疼痛、 精神神经疾病: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失眠、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等。
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应对措施
皮下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踝针疗法
穴区
一、分区
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穴点的。
区域均沿人体纵轴排列,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六个纵行区。
并把各种相关病症归纳在各个纵区范围内。
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分述如下。
(一)、一区
【定位】: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
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归属病症】: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喘咳、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
(二)、二区
【定位】:躯体前面的两旁。
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
【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
(三)、三区
【定位】:躯体前面的外缘(即二区的外缘)范围较窄。
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归属病症】: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
(四)、四区
【定位】:躯体前后交界区。
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系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
(五)、五区
【定位】: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
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归属病症】: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痛及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六)、六区
【定位】: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
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
【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
四肢部位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后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上面六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分区。
其分法为:以胸骨末端和两则肋弓的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躯干的水平线,称横膈线。
横膈线将躯体两侧的六个区分成上下两半。
横膈线以上的各半区分别加“上”字,即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横膈线以下的各半区分别加“下”字,即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
(图例):分区附图
穴点
腕踝针的穴位,又称进针点。
共12个穴点。
一、腕部穴点
腕部穴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
从掌面尺侧起至桡侧,再从背面桡侧至尺侧,依次顺序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1、上1
【定位】在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
取法为: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摸到小指侧尺骨缘后,向前轻推,穴点的位置在靠肌腱内侧凹陷处。
本穴较为常用。
【主治】前额痛、目疾、鼻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前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眩晕、心悸、高血压、盗汗、失眠、癔病、胃脘痛、癫痫等。
2、上2
【定位】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好即心包经之内关穴。
【主治】前颞部头痛、后牙肿痛、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手掌心痛(针尖向上刺)、指端麻木(针尖向下刺)。
3、上3
【定位】靠桡动脉外侧,在腕横纹上两横指,桡骨边缘处。
【主治】高血压、胸痛等。
4、上4
【定位】手掌向内,位于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两横指处。
【主治】头顶痛、耳病、下颌关节紊乱症、肩关节周围炎、胸痛等。
5、上5
【定位】腕背面的中央,即三焦经之外关穴。
【主治】后颞部头痛、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肘、腕、指关节痛。
6、上6
【定位】位于小指侧尺骨缘背,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主治】后头部痛、枕项痛、颈胸部脊柱及椎旁痛等。
二、踝部穴点踝部穴点共6个,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1、下1
【定位】靠跟腱内侧缘。
【主治】上腹部胀痛、脐周痛、痛经、白带增多、遗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
2、下2
【定位】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
【主治】肝区痛、侧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等。
3、下3
【定位】在胫骨前缘向内约1厘米处。
【主治】膝关节内缘痛等病症。
4、下4
【定位】位于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处。
【主治】股四头肌酸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下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趾关节痛等。
5、下5
【定位】位于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处。
【主治】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病症。
6、下6
【定位】靠跟腱外缘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足前掌痛。
上述穴点中,以上3和下3较为少用。
(图例):穴点附图
取穴配方
一、取穴
由于穴点的编号和身体上、下6个分区的编号是相一致的,而每一穴点主治的又是与其相一致的同区域病症,故腕踝针取穴的基本方法是在病症所在的同侧同区域选穴治疗。
具体取穴时,横膈线以上的病症选腕部穴点,横膈线以下的病症选踝部穴。
二、配方
可分以下二种。
(一)上下配方法: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时,则可同时取上、下穴点组方;如前正中线病症,可选上1和下1组方;另如偏瘫,可取上5、下4进行配方。
(二)左右配方法:对难以确定部位的区域跨向的疾病,如失眠、盗汗、全身瘙痒症等病症,可取左右两侧穴点加以组方,上述病症即可取两侧之上1穴。
操作方法
一、针具:一般采用30号1.5寸长毫针。
二、进针法:病人体位不限,针踝部穴区时,以取卧位为佳。
针刺前,宜嘱病人尽量放松肌肉。
常规消毒,医生左手固定穴点上部。
以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度度,快速进入皮下。
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
如病人有酸、麻、胀、痛、沉等感觉,表明针体已深入筋膜下层,属进针过深,宜将针外退至浅表处。
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入后应立即消失。
为了保证针在皮下,针尖入皮肤后,放开持针手指,则针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表面。
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向下;在头胸或腰膝,针尖向上。
针刺深约1.5寸,进针后将针循纵线沿皮下平刺插入;但针上下1或6穴时,针体应与腕部或踝部的边缘平行。
三、调针法:腕踝针疗法一般不使用补泻手法,但在针刺过程中须及时予以调针。
调针法有以下三种。
(一)针刺入过深,局部出现胀、痛感觉时,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部位。
(二)针刺方向不正,将针提至皮下,重新进针。
(三)针刺长度不够时,宜将针尽量刺入或换针另刺,但须注意,应略保留部分针体在体外。
四、留针法: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
疼痛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腕踝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一、如穴点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刺入后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宜适当移位。
移动进针点,应注意遵循移点不离线的原则,即沿纵线方向移位,不能向两旁移点。
二、腕踝针偶亦可引起晕针,如患者出现头昏、恶心不适时,宜迅速取针,并令患者平卧。
适应症
腕踝针疗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且在不断扩展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应用于50余种病症。
它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疗效迅速。
对心律失常、面肌痉挛、面肌麻痹、急性乳腺炎、哮喘、皮肤瘙痒症、遗尿、癔病等有较好的效果。
对急性结膜炎、近视眼、高血压、中风偏瘫等亦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