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
腕踝针疗法简介
腕踝针疗法简介腕踝针法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种针刺疗法。
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治疗。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
适⽤于多种痛证及脏腑疾患。
腕踝针疗法的创⽴腕踝针疗法,是⼀种⽪下针刺疗法,它是由第⼆军医⼤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署教授⾃1966年到1975年这段时间,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经验基础上,受传统的经络学说,⽿针,⽳位,针刺法的启发,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的⼀种新的针刺疗法。
探索之路腕踝针疗法的整个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因针刺部位仅限在腕和踝,1975年定名“腕踝针”,1976年发表于⼈民军医杂志上。
第⼀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2年,主要⽤电刺激疗法治疗痛症,肢瘫,各型感觉障碍,癔症等。
在实践中探索电流⼤⼩,通电时间,电极放置的部位与疗效的关系,发现:当电流强度从60毫安降低到15-20毫安,通电时间由1秒钟增加到持续的通电刺激时,竟也能获得和从前⼀样的疗效。
并受到传统的三阴三阳经络理论,⽿针法的启发,逐步把刺激点定位到了腕和踝。
第⼆阶段是从1972年2⽉开始,将电刺激改为针刺,为克服垂直针刺所遇到的滞针现象⽽改⽤了⽪下浅刺后,⽅法逐步得到完善,理论也逐步成形。
中医认识腹为阴,背为阳,四肢部靠近躯体正中线的内侧为阴,外侧为阳。
由此,可以把躯体分为六个纵区,即阴⾯和阳⾯各三个纵区,为了简便起见,⽤数字1-6编号,其中1,2,3区在阴⾯,4,5,6区在阳⾯,上下肢同躯体相对应。
当躯体某纵区内出现病症时,在腕踝部同⼀编号区内给予刺激,即可出现调整反应。
这样,只要找出病症所在的区就可确定治疗的刺激点。
体表分区1、四肢部⑴上肢:内侧⾯:从尺⾻到桡⾻⽅向依次划分为1区,2区,3区;外侧⾯:从桡⾻到尺⾻⽅向依次划分为4区,5区,6区⑵下肢:内侧⾯:从⾜跟到⾜趾⽅向依次划分为1区,2区,3区;外侧⾯:从⾜趾到⾜跟⽅向依次划分为4区,5区,6区体表分区2、躯⼲部:以前正中线,后正中线为界,左右对称1区:前正中线向左,⼜分别旁开1.5⼨2区:1区边界到腋前线的体表区域3区:腋前线到腋中线的体表区域4区:腋中线到腋后线的体表区域6区:后正中线向左,⼜分别旁开1.5同⾝⼨,与1区前后呼应5区:6区边界到腋后线的体表区域,与2区前后呼应体表分区3、横膈线:胸剑联合处环⾝⼀周将躯体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左右上肢,横膈线以上的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下段:左右下肢,横膈线以下的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所联系的脏腑器官上1区:前额,眼,⿐,⼝,门齿,⾆,咽,喉,胸⾻,⽓管,⾷管,左右上肢1区内的肌⾁,筋腱,神经,⾻骼等。
腕踝针疗法ppt课件
腕踝针的优点
3.适用范围广 腕踝针对以痛为主的一些病症,如头痛、牙痛、关
节痛、神经痛、痛经等往往见效迅速,疗效显著, 对鼻塞、流口水、哮喘、皮肤瘙痒症、冻疮、白带 过多、癔症疗效也较好,对高血压、中风偏瘫、遗 尿、失眠等也有一定效果。
28
脏象学说与腕踝针
脏象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心(包括心包 络)、肝、肺、脾、肾(附命门)称为五脏;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贯 通于人体内外上下,网络周身,“为血气之府”, “受血而营之”,以纠正其血气不和的偏盛偏衰之 过,而达到人体各部平衡协调,恢复健康的状态。 只有在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的情况下,人 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肝主血海故也。所以人 体脏腑组织多方面的活动,都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
23
腕踝针的特点
1.身体两侧各分六个纵区,各区用数字1~6编号,疾 病症状按区定位,而不强调病性,不重视辩证。同 时以横膈为界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这同经络 学说中十二经脉的分布大体一致。十二经脉内属脏 腑,外络于肢节,深行于体内。经脉的分支——络 脉则别出于体表,在浅表部位沟通表里经脉,加强 十二经脉的循环,故具有主治范围广的特点。
病症所在区的编号和针刺点的编号是一致的。所以 只要确定病症的所在区后,就可按区选取同一编号 的进针点。例如1区的病症取针刺点1,属2区的病症 取针刺点2等。针刺点要尽可能少,且要有针对性, 即每选一个针刺点都有选点依据。下列各项依据可 作选点时参考。
59
选点方法3
1.根据疾病的各个症状所在区选择编号相同的针刺点。 2.以中线为界,针刺点选在症状的同一侧。 3.以横线为界,症状位在横线以上针腕部,在横线以
腕踝针疗法
• 7、下1区的脏器、组织 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筋腱、骨
骼、血管、神经等。 • 8、下2区的脏器、组织
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 血管、神经等。 • 9、下3区的脏器、组织 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 神经等。
• 10、下4区的脏器、组织 • 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
(1)头颈躯干六区
前面
后面
(2)四肢六区 上肢六区
前面
后面
(2)四肢六区 下肢六区
前面
后面
(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1.上1区的脏器、组织 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 管、食管及所属肌肉、筋健、骨骼、血管、神经等。 2.上2区的脏器、组织 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 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3.上3区的的脏器、组织 面颊、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 等。
施以上述针法后,要求: 无针感,即不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
(二) 注意事项
(1)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 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
(2)针刺方向:“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 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
(3)调针: 何时应调针: ①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效 不佳 ②出现针感时 调针内容:A、调深度,B.调方向。 调针的目的: 无针觉、无疼痛
(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4.上4区的的脏器、组织 颞、耳、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 经等。 5.上5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所属肌肉、筋腱、 骨骼、血管、神经等。 6.上6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 管、神经等。
腕踝针疗法PPT可编辑全文
针刺点选择 左上2区(记录:左2) 右下5、6区(记录:右5、6) 左上1区、右上1区(记录:左1、右1)
小结
1、腕踝针是一种在腕踝部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循着肢体纵轴行 皮下浅刺治疗疾病的针刺疗法、 2、腕踝针身体分区: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以横隔为界,将6个纵 区分成上下两段。 3、上肢六对穴位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
腕踝针穴区与相关静脉对照表
穴区
上1 上2 上3 上4 上5 上6
相关经脉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穴区
下1 下2 下3 下4 下5 下6
相关经脉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现代医学理论
神经系统学说 即刻起效:腕踝针沿皮下刺入,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呈线状,比垂直
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 一水平线,并从下1区—下6区六等分,每一等 分之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下1穴—下6穴,分为 左右两侧。
踝部进针点位置
踝部六对
二、针刺点定位
踝部针刺点
下1--靠跟腱内缘 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内缘 下3--距胫骨前嵴向内侧1cm 下4--胫骨前嵴与腓骨前缘中间 下5--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 下6--靠跟腱外缘
晕针
•让病人立即平卧休息; •严重时立即拔针,解开衣领,吸 氧,注意血压变化,一般数分钟 之内可以恢复。
皮下出血
•针刺点要尽量避开血管、 伤口或伤疤; •针尖朝向指(趾)端时,针刺点 位置适当上移。
肆
腕踝针分区练习
学习互动
病灶部位 左侧颞前部胀痛 右腰骶部疼痛
胸骨刺痛
身体分区
2区
腕踝针疗法
穴位
定位
适应症
上1 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 主治前额部头痛、眼病、鼻病、三叉神经痛、面肿、前
用拇指端按压的最凹陷 牙痛、流涎、咽炎、气管炎、恶心、呕吐、心脏病、高
处。
血压;眩晕、盗汗、寒颤、失眠、癔病、荨麻疹、皮肤瘙
痒症等。
上2 在腕前面的中央,掌长 主治颞前部痛、后牙痛、腮腺炎、颌下肿痛、胸痛、胸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闷、回乳、哮喘、手掌心痛、指端麻木等。 间。即内关穴部位。
上3 靠桡动脉的外侧。
主治高血压、胸痛。
上4 手心向内,在拇指侧的 主治头顶痛、耳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桡骨缘上。
肩周炎(肩关节前部痛)、胸痛。
上5 腕背面的中央,即"外关 主治颞后部痛、落枕、肩痛、肩周炎(肩关节外侧部痛)、
穴"的部位。
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肢颤、
二、[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若腕踝部局部皮肤有破损进针时 应避开。
三、[适应症]
主要用于神经性疼痛及某些功能性疾患, 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月经痛, 失眠,哮喘,过敏性肠炎,神经衰弱,皮 肤瘙痒等。
四、[作用原理]
皮下针刺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病灶部位的解 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指颤、舞蹈症)、肘关节痛、腕和指关节痛、手部冻疮等。
上6 小指侧尺骨缘背。
主治 6区病症,如后头痛、枕项痛、脊柱(颈胸段)痛。
杨娜娜责编
[操作步骤]
➼踝部进针点共6个,约在内、外 踝高点上三横指(相当于悬钟、三 阴交穴)一周处。从跟腿内侧起向 前转至外侧跟腿,依次为下1、下 2、下3、下4、下5、下6 。每一 点治疗同一区的病症
腕踝针原理
腕踝针原理腕踝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它通过在患者的腕部和踝部穴位上进行针刺,来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腕踝针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典,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腕踝针的原理。
首先,腕踝针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通过经络可以联系脏腑、调节气血,而腕踝正是经络的重要穴位之一。
在腕踝部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直接影响到经络的运行,从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次,腕踝针的原理基于经络与脏腑的相互联系。
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脏腑的功能。
腕踝部的穴位正好连接了多个重要的经络和脏腑,因此通过针刺腕踝穴位,可以调节经络,进而影响脏腑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另外,腕踝针的原理还与穴位的特殊性有关。
腕踝部的穴位是人体上比较敏感的区域,通过针刺可以迅速传达刺激,产生效应。
而且腕踝部的穴位比较集中,针刺起来比较方便,因此成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重要部位之一。
此外,腕踝针的原理还与针刺的技术和方法有关。
在进行腕踝针治疗时,医师需要准确把握穴位的位置和深浅,以及针刺的角度和力度,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因此,腕踝针疗法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
总的来说,腕踝针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疗法,它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经络与脏腑的联系、穴位的特殊性以及针刺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腕踝部穴位的针刺,可以调节经络、影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当然,在进行腕踝针治疗时,医师需要严格把握针刺的技术要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腕踝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在治疗风湿病、神经痛、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深受患者的好评。
相信随着人们对中医疗法的认识不断加深,腕踝针疗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中医非药物疗法汇编
中医非药物疗法——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法是在腕部或踝部选取特定的进针点,用毫针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它是在经络学说中皮部理论的启示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
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确有效果,故颇为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腕踝针适用于治疗各系统的痛症,如急性腰扭伤、肩周炎、痛风、神经性疼痛、头痛、痛经、癌性疼痛、术后疼痛等,对心律失常、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哮喘、遗尿、癔症、中风偏瘫等也有一定效果。
禁忌症:腕踝针一般无绝对禁忌症。
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在3个月内者不宜下针。
穴区选择:腕踝针穴区共十二个,其中腕部六个,踝部六个。
(1)腕部穴区:均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
从掌面尺侧至挠侧,再从背面挠侧至尺侧,依次为上1 、上2 、上3 、上4 、上5 、上6 。
①上1 :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二横指,按压有凹陷处。
主治:前额痛、眼病、鼻病、面神经瘫痪、前牙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失眠、癫痫。
②上2 :相当于内关穴。
主治:颌下肿痛、后牙肿痛、胸闷痛。
③上3 :桡动脉外侧,腕横纹上二横指,桡骨边缘处。
主治:高血压、胸痛、侧头痛。
④上4 :手掌向内,在拇指侧挠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主治:头顶痛、耳病、颞下颌关节炎、肩周炎。
⑤上5 :相当于外关穴。
主治:后颞部痛、颈项部、上肢疼痛麻木瘫痪。
⑤上6 :小指侧尺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二横指处。
主治:后头痛及脊柱(颈胸段)痛。
(2)踝部穴区: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①下1 :跟腱内侧缘,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处。
主治:上腹部痛、痛经、遗尿、足跟痛。
②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主治:侧胁痛、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
③下3:腔骨前缘向前约1厘米,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腕踝针操作流程
腕踝针操作流程腕踝针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腕踝关节疾病和损伤。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腕踝针操作的具体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腕踝针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同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局部麻醉。
在进行腕踝针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然后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对腕踝部位进行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定位。
在完成局部麻醉后,需要对腕踝部位进行准确定位。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X光或超声等影像学技术来确定针头的具体位置,确保针头能够准确进入患者的腕踝关节。
4. 针头插入。
一旦确定了针头的位置,医生就可以开始将针头插入患者的腕踝关节。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需要特别小心,确保针头插入的深度和角度都是准确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 治疗操作。
一旦针头插入到位,医生可以开始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
这可能包括抽取关节内的液体样本进行检测,注入药物进行治疗,或者进行其他相关的治疗操作。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6. 针头拔出。
当治疗操作完成后,医生就可以将针头从患者的腕踝关节中拔出。
在这一步骤中同样需要特别小心,确保针头的拔出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并且要及时进行局部处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7. 后续处理。
腕踝针操作完成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后续处理。
这可能包括进行局部包扎,给予相关的药物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等。
总结。
腕踝针操作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严谨操作的医疗技术。
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医生在进行腕踝针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腕踝针中医技术ppt
目录
CONTENTS
01 腕 踝 针 技 术 的 概 念 02 腕 踝 针 技 术 的 原 理 03 腕 踝 针 技 术 的操作 方法 04 腕 踝 针 技 术 的应用 范围 05 腕 踝 针 技 术 的 优 势 06 腕 踝 针 技 术 的注意 事项
01
04
腕踝针技术的应用范围
1. 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痛经等。
腕踝针是一种中医针灸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 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腕踝针可以通过刺 激手腕和脚踝部的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从而缓 解疼痛。这种技术对于头痛、痛经、牙痛、颈椎 病等许多疼痛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腕踝针治疗 操作简单,只需针刺特定的穴位即可,不需要使 用药物,因此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区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2. 疗效迅速,对多种疼痛和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腕踝针是一种中医针灸技术,其优势在于疗效迅速,对多种疼 痛和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腕踝针通过刺激身体特定部位的 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对疼 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可以改善内科疾病的症状。腕踝针的 治疗效果通常在短时间内就能显现出来,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 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腕踝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 重视和应用。
3. 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1-2次。
腕踝针是一种中医针灸技术,在留针期间, 通常需要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1-2次。 这样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增强针灸效果。 行针是指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方式刺激穴位, 以调整经气,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留针期 间行针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增强针灸效 果。同时,在留针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 的反应情况,如有不适反应应及时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腕踝针操作方法不是绝对 准确的,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 腕踝针需要结合个人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腕踝针
腕踝针的定义 腕踝针疗法的特点 腕踝针的作用机制 腕踝针的核心内容
身体分区 针刺点 针刺法
如何做疼痛评估
腕踝针的定义
腕踝针
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 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方法。
腕踝针的特点
见效快
治疗范 围广
无痛苦
调整观 当一根针刺入人体,产生了 一种机械刺激,这一过程要经过神经系统实现。对疼痛 而言,腕踝针的针刺部位虽远离产生疼痛的病灶,但针 刺使皮肤感受器所产生的电位差冲动,沿神经纤维向大 脑皮层的过程中,要经过各级神经中枢的调整作用,这 种调整作用在正常区域不会发生,因此在正常区域不在
出现感觉。但在病灶部位由于组织感觉域降低,而 对传入冲动的敏感性增强便产生了感觉。经过调整 使针刺引起的弱冲动产生了强反应,适合的对病灶 部位兴奋度的控制,使肌肉痉挛缓解,血液循环恢
复,疼痛也随之消除。
腕踝针核心内容
身体分区
腕踝针
把人体分为六个区域,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12穴分布与腕踝附近,按标本根节理论,相当于本部、根部,能调整相应经脉之气,以及所属脏腑功能,以发挥驱邪扶正的作用。
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穴点的。
区域均沿人体纵轴排列,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六个纵行区。
并把各种相关病症归纳在各个纵区范围内。
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分述如下。
(一)、一区【定位】: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
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归属病症】: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喘咳、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
(二)、二区【定位】:躯体前面的两旁。
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
【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
(三)、三区【定位】:躯体前面的外缘(即二区的外缘)范围较窄。
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归属病症】: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
(四)、四区【定位】:躯体前后交界区。
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系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
(五)、五区【定位】: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
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归属病症】: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痛及腰椎横突综合症等。
(六)、六区【定位】: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
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
【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
四肢部位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前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腕踝针定义
腕踝针定义【腕踝针定义】“哎呀,你有没有过那种身体这里疼那里酸,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快速缓解的烦恼?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可能能帮到你的神奇疗法——腕踝针。
”其实腕踝针就是一种通过在手腕和脚踝特定部位进行针刺来治疗身体各种病痛的中医疗法,就好像给身体的不适区域发送了“舒缓信号”。
比如说,你要是头疼,在手腕或脚踝的某些地方扎上针,可能头疼就会慢慢减轻。
关键点解析:核心特征或要素:1. 特定部位:腕踝针可不是随便在手腕和脚踝乱扎针的,它有严格规定的进针点。
比如在手腕附近的上 1 区、上 2 区等六个区域,脚踝附近也有对应的六个区域。
就像每个区域都有自己专门负责的“身体领地”。
2. 浅刺皮下:腕踝针的针刺深度比较浅,一般就在皮下。
好比只是轻轻触碰了一下身体的“警戒线”,不会深入到肌肉或筋骨。
3. 无明显针感:不像传统针灸可能会有酸、麻、胀等感觉,腕踝针通常扎针后没啥特别的感觉,但效果却可能出奇地好。
比如有人肩膀疼,扎了腕踝针后,不知不觉肩膀就不疼了,自己都没感觉到针扎进去有啥特别。
容易混淆的概念:腕踝针和传统针灸有相似之处,但区别也很明显。
传统针灸会根据穴位的不同,追求不同的针感来达到治疗效果,而且穴位众多,针刺深度也更灵活。
而腕踝针相对简单,部位固定,针感不明显,更侧重于整体调节身体的不适。
起源与发展:腕踝针最早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张心曙教授创立的。
那时候,人们在探索各种中医疗法,腕踝针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被完善和推广,现在已经在很多医院和康复机构得到应用。
在当下,由于它操作相对简单、痛苦小,受到了不少患者的欢迎。
未来,它可能会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音。
实际意义与应用:1. 疼痛治疗:像是常见的头疼、腰疼、牙疼等,腕踝针都能派上用场。
比如办公室里长期久坐的人腰疼,扎几次腕踝针可能就会舒服很多。
2. 内科疾病:对于一些内科疾病,如失眠、焦虑等,腕踝针也能帮助缓解症状。
腕踝针注意事项
腕踝针注意事项腕踝针是一种常用的针灸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腕踝关节的疾病和疼痛。
在进行腕踝针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进行腕踝针治疗之前,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这包括了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进行体检等。
只有了解病情和确定适应症后,才能选择正确的针灸方案。
其次,选择适当的穴位非常重要。
在针灸治疗中,穴位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来确定的。
对于腕踝关节的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外踝骨下穴位、内踝骨下穴位、足背湾曲处等。
在选择穴位时,医师需要准确地定位,避免出现错误的穴位。
此外,术中操作应细致、标准。
在进行腕踝针治疗时,医师需确保操作规范、方法正确。
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然后,医师应用一根细针缓慢地插入穴位,直至达到适当的深度。
在插入针灸针时,需要注意力度、方向,以及避免出现伤害。
此外,应注意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在进行腕踝针治疗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疼痛或不适。
因此,医师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感受,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医师还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此外,腕踝针还有一些特殊的禁忌症。
例如,对于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应慎用腕踝针治疗。
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皮肤病变等的患者,也不宜进行腕踝针治疗。
因此,在进行腕踝针治疗前,医师需要了解患者的详细病史,以确保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总的来说,腕踝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腕踝关节的疾病和疼痛。
然而,在进行腕踝针治疗前,医师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同时,医师还需注意术中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最后,医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踝针概念: 腕踝针是在手腕或者足踝部的相应进针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灸治疗常见病的技术指导一、人体体表分区一区:定位: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
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道,口唇,前牙,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归属病症:前额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涎,前牙痛,咽喉痛,咳喘,心悸,胃脘痛,遗尿,痛经,白带增多等。
二区:定位:躯体前面的两旁。
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
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哮喘等。
三区:定位:躯体前面的外缘(即二区的外缘),范围较窄。
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归属病症:本区出现的症状较少,主要有颞前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
四区:定位:躯体前后交界区。
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紊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
五区:定位: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二区相对应。
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归属病症:颞后部头痛,落枕,耳鸣,耳聋,肩胛部痛,侧腰部及腰椎横突综合征等。
六区:定位: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一区相对应。
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
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
四肢部位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即相当于躯干的后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以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上面六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分区。
其分法为:以胸骨末端和两侧肋弓的交界处为中心,画一条环绕躯干的水平线,称横膈线。
横膈线将躯体两侧的六个分区分成上下两半。
横膈线以上的各半区分别加“上”字,即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横膈线以下的各半区分别加“下”字,即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
穴点腕踝针的穴位,又称进针点。
共12个穴点。
一、腕部穴点腕部穴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
从掌面尺侧起至桡侧,再从背面桡侧至尺侧,依次顺序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上1:定位:在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
取法为: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摸到小指侧尺骨缘后,向前轻推,穴点的位置在靠肌腱内侧凹陷处。
本穴较为常用。
主治:前额痛,眼病,鼻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前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眩晕,心悸,高血压,盗汗,失眠,癔病,胃脘痛,癫痫等。
上2:定位: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即心包经之内关穴。
主治:前颞部头痛,后牙肿痛,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手掌心痛(针尖向上刺),指端麻木(针尖向下刺)。
上3定位:靠桡动脉外侧,在腕横纹上两横指,桡骨边缘处。
主治:高血压,胸痛等。
上4定位:手掌向内,位于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两横指处。
主治:头顶痛,而病,下颌关节紊乱症,肩关节周围炎,胸痛等。
上5定位:腕背面的中央,即三焦经之外关穴。
主治:后颞部头痛,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肘,腕。
指关节痛。
上6定位:位于小指侧尺骨缘背,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主治:后头部痛,枕顶痛,颈胸部脊柱脊椎旁痛等。
二、踝部穴点踝部穴点共6个,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下1定位:靠跟腱内侧缘主治:上腹部胀痛,脐周痛,痛经,白带增多,遗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
下2定位: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
主治:肝区痛,侧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等。
下3定位:在胫骨前缘向内约1厘米处。
主治:膝关节内缘痛等病症下4定位:位于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处。
主治:股四头肌酸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下肢运动障碍(瘫痪,震颤,舞蹈病),趾关节痛等。
下5定位:位于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处。
主治: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病症。
下6定位:靠跟腱外缘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足前掌痛。
选点原则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这是针对上下两段而言的。
如前额部疼痛,因为前额的体表区域属上段,所欲选取以上1为主。
再如急性腰扭伤,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腰部,而腰部的体表区域属下段,所以选取以下5和下6为主。
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这是针对左右对称的6个体表区域而言的。
如左侧乳痈,其主要症状表现在左侧乳房,而左乳房的体表区域为左上2区,所以选取左上2为进针点,反之,右侧乳痈选取右上2为进针点。
3,区域不明,选双上1临床上有些疾病是无法确定其体表区域的,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寒颤,高热,癫痫,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征,小儿舞蹈症,小儿多动症,乏力等。
对于这些疾病,以及那些病因复杂,难以明确判断其体表区域的疾病,均可取双上1进行治疗。
4,上下同取针对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位置靠近在横膈线上下时,不仅要取上部的进针点,还要取与之相对应的下部进针点。
如胃脘痛,按体表区域的划分,胃脘部大致属于双下1区和右下2区,而且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表现靠近横膈线而加取双上1和右上2.5,左右共针针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躯干部的1区,临床治疗时,应取双上1或双下1进针点。
同样,如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躯干部的6区,临床治疗时,应取双上6或双下6进针点。
如脐周痛,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肚脐周围,属于下1区,所以临床治疗取左下1与右下1进针点。
但临床治疗中,还常会遇到右上腹疼痛,针右下2效果不好的现象,此时须针左下2以加强疗效。
两侧:左右两侧,即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
两段:上下两段, 即以横膈线(以胸剑结合部为准环身一周的水平线)为界,将人体分为上段和下段横膈以上的区域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横膈以下的区域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2,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包括:头颈躯干六区和四肢六区。
(1)头颈躯干六区(躯干为主)(2)四肢六区—上肢六区四肢六区—下肢六区(二)区域内脏腑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1,上1区的脏器、组织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管、食管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2,上2区的脏器、组织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3,上3区的脏器、组织面颊、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4,上4区的脏器、组织颞、耳、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5, 上5区的脏器、组织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6, 上6区的脏器、组织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7, 下1区的脏器、组织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8, 下2区的脏器、组织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9, 下3区的脏器、组织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10, 下4区的脏器、组织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谷歌、血管、神经等。
11, 下5区的脏器、组织腰部、肾、输尿管、臀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12, 下6区的脏器、组织脊柱腰骶段、肛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五、进针点(一)一区一个进针点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上肢六对---下肢六对进针点特点:(1)一个区内一个;(2)位于每区之中点;(3)位置固定。
1, 上肢六对: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并从上1区至上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的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上1穴-上6穴,又分左右两侧。
2, 下肢六对: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下1区-下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之进针点,即下1穴-下6穴,分为左右两侧。
腕踝针操作技术一、针具:一般采用30号1.5寸长毫针。
二、进针法:病人体位不限,针踝部穴位时,以取卧位为佳。
针刺前,宜嘱病人尽量放松肌肉。
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示)、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成30度角,快速进人皮下。
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
病人如有酸、麻、沉、胀、痛等感觉,说明进针过深,宜将针退出,使针尖在皮下,重新平刺人更表浅处。
总之,不可出现得气感。
进针长度为1.4寸,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朝下;如在头面腰膝,针尖朝上。
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人后,应立即消失。
进针完毕,放开持针手指,针应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
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不做提插捻转,隔日1次,急性病亦可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调针法腕踝针疗法一般不使用补泻手法,但在针刺过程中须及时予以调针。
调针法有以下三种:(一)针刺入过深,局部出现胀、痛感觉时,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部位。
(二)针刺方向不正,将针提至皮下,重新进针。
(三)针刺长度不够时,宜将针尽量刺入或换针另刺,但需注意,应略保留部分针体在体外。
留针法: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
疼痛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腕踝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一、如穴点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刺入后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宜适当移位。
移动进针点,应注意遵循移点不离线的原则,即沿着纵线方向移位,不能向两旁移点。
二、腕踝针偶亦可引起晕针,如患者出现头昏、恶心不适时,宜迅速取针,并令患者平卧。
适应症腕踝针疗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且在不断扩展之中。
迄今已应用于50余种病症。
他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疗效迅速。
对心律失常、面肌痉挛、面肌麻痹、急性乳腺炎、哮喘、皮肤瘙痒症、遗尿、癔病等有较好的效果。
对急性结膜炎、近视眼、高血压、中风偏瘫亦有一定疗效。
此外,也适用于相当一部分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
疗效判定1, 经过一次性治疗后,症状消失,以后不再复发,如扭伤。
2, 经过几次治疗的过程中,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如白带多。
3,针疗时症状可以完全消失,针后不久又出现,但经过几次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4, 针时有效,以后又复发,虽经多次治疗,但有短暂疗效,如高血压5, 疗效表现缓慢,经几次治疗后始见效,如失眠。
注意事项一、选准穴位、注意体位二、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三、认真固定,时间适宜四、精确配方,注意保存五、综合治疗,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