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设计原则
公路路基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
![公路路基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013775c850ad02de8041da.png)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18-11-27作者简介:袁阔(1991—),男,河北辛集人,助理工程师,从事路基路面设计施工相关工作。
公路路基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袁阔(河北锐驰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对公路路基设计的实用性原则、价值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进行了总结,对基层平整度的控制、软土地基的处理、防护设计、路基排水设计、特殊路基的设计以及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其他事项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提高公路路基的设计质量,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路基;设计;防护;排水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1公路路基设计原则1.1实用性原则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公路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建筑项目,比如园林建设。
园林建设更注重美观性,而公路是人们出行中的必要存在,若是公路路基设计中过度重视美观而忽视了实用性,则会导致人们的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说,在公路路基设计过程中,遵循实用性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1.2价值性原则公路的建设是一项较为浩大的工程,在开展此工程建设过程中,会耗费较多的资金,增加城市的建设压力。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过程中,就应遵循价值性原则,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在保证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设计投入,实现道路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1.3综合性原则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城市其他基础设置的建设。
公路是城市中的一部分,若是公路建设完全独立,不考虑城市中其他基础设施,就会导致城市建设出现不和谐的情况。
所以说,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过程中,就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全方位、长远地进行考虑,以此来确保建设好的公路能够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容。
2公路路基设计要点2.1基层平整度的控制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路基设计的过程中,对路基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67142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1.png)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是公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公路工程规范中规定了路基设计的一系列原则,旨在确保公路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的路基设计原则。
1. 路基设计的稳定性原则稳定性是路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包括土质的稳定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土质的稳定性要求路基土质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滑移能力,能够承受交通荷载和地震荷载等外力作用。
结构的稳定性要求路基的各个构造层面之间能够提供良好的粘结力,确保路基的整体结构稳定。
2. 路基设计的排水原则排水是路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确保雨水和地下水等能够及时排除,不对路基造成损害。
路基设计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和雨水收集设施等,以确保公路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 路基设计的路面平整度原则路面平整度是影响公路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标准要求,不得出现凹陷、起伏等问题,以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
路基设计中应考虑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和合理的养护措施,以确保路面平整度的长期维持。
4. 路基设计的环保原则环保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路基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材料,减少土地占用,避免对周边生态系统和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路基设计还应考虑节能减排问题,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材料等,促进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
5. 路基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公路工程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决定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路基设计必须具备经济性,既能满足基本设计要求,又要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
路基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材料、施工工艺和维护措施,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原则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96cb7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1.png)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原则改建合同段标准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全宽41m,其中中间带宽3.5m(含左侧路缘带0.75m×2),单向行车道宽3.75m×4,硬路肩宽3.0m(含右侧路缘带0.5m),土路肩宽0.75m。
中央分隔带为凸型,路面横坡2%,土路肩横坡4%。
1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针对扩建工程特点,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基土的性质等,并结合旧路基现状,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影响、最强力度地恢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重视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具体设计原则如下:1)路基设计应在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搜集原施工图、竣工图及现有路基施工养护资料,对旧路基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并做好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确保路基、路面排水通畅。
3)路基设计方案应尽可能减少征地、拆迁。
4)土源是昌金改扩建公路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应本着少占农田、保证质量、节约投资的原则。
开挖旧路的土方应尽量加以利用。
5)边坡坡面防护以保证边坡稳定为前提,以固土为本,以绿色为主。
路基防护工程应根据当地水文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来源,选用经济、合理、美观实用的工程措施,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植草面积,减少圬工防护。
1.1 路基标准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1)路基标准横断面:本项目主线为四车道改扩建成八车道工程,标准整体式路基宽41米。
标准整体式41米宽路基组成:0.75(土路肩)+3m(硬路肩)+4×3.75m(行车道)+0.75m(路缘带)+2m(中分带)+0.75m(路缘带)+4×3.75m(行车道)+3m (硬路肩)+0.75(土路肩)。
两侧整体式拼宽八车道路基标准横断面2)路基加宽方案:本段全路段采用两侧拼宽方式。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ab031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d.png)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高速铁路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项目之一。
而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设计在保障铁路安全、提高运行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包括设计原则、技术要点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经验。
1. 设计原则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
因此,在路基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1 特性适应性原则:考虑到高速铁路的基础特点,包括载荷、速度和频率,路基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并适应这些特性,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和使用。
1.2 抗震原则:地震是高速铁路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路基设计应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确保在地震发生时铁路的稳定和安全。
1.3 沉降控制原则:路基施工完成后,由于填路和加重载荷,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证铁路的平稳运行,路基设计应该合理控制沉降量,避免过大的沉降影响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
2. 技术要点高速铁路路基设计需要考虑以下技术要点,以确保路基的安全和持久性:2.1 地质勘察:在路基设计之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是必要的。
这包括地质结构、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从而为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2.2 路基平整度:为保证列车的平稳运行,路基设计中需要考虑路基的平整度。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减小路堑与路基之间的高差,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
2.3 排水设计:排水是路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防止积水和渗水,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通过采用适当的排水材料、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确保铁路线路在降水期间的正常通行。
2.4 坡度设计:在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中,坡度的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的坡度设计可以减小铁路线路的曲线半径,提高列车在弯道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3. 工程实践经验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3.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施工标准和工艺流程,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
路基标准化设计原则
![路基标准化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81da7f0bcd126fff6050b61.png)
路基标准化设计原则1一般规定1.1路基断面型式应尽量适应地形,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工程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
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可采用平面分离式或上下分离式路基断面,或采用半桥半路、半隧半路、半隧半桥以减少开挖量。
1.2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1.3路基填、挖方边坡高度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及环保景观,设计时应合理控制,原则上填方最大边坡高度应控制在30m以内、挖方最大边坡高度应控制在60m以内。
1.4路基设计高度应满足设计洪水位条件下的规范相关规定;低填方路段,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宜不小于2.0m,否则,应采取措施对路床进行处理。
1.5路基防护按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有条件的路段应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1.6路基排水系统应满足排水要求,排水设施应安全美观、衔接顺适、利于养护;敏感路段如塘堰、水库地段排水系统应自成体系。
1.7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处理应对施工工艺、工序及施工监测提出明确要求,动态调整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图为基础。
1.8公路用地限界:路堤两侧边沟沟口外1.0m,无边沟时为路堤坡脚或构造物外边缘以外1.0m;路堑边坡坡顶以外1.0m,有截水沟时,为截水沟沟口以外1.0m。
2一般路基设计2.1填方路基设计1、路基填筑前应清除原地表耕植土,厚度一般按30cm计;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2m,当覆盖层较薄时,应清除覆盖层在基岩上挖台阶。
2、路堤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确定边坡坡率及边坡分级高度;受水浸淹路段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填筑材料;填方边坡坡脚一般应设置宽1.0米的护坡道。
3、边坡高度大于18米的路堤,为避免路堤自身出现过大沉降或差异沉降,可每6-8米高度采用普夯补强或每3-4米高度采用冲击碾压补强;最上一层补强压实层顶面至路床顶面之间可酌情加设2~3层土工格栅。
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
![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9f7ec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5.png)
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简介设计原则在进行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强度原则: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应保证路基和路面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能够承受来自交通载荷和自然环境的荷载作用。
2.平整度原则: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应保证路面的平整度,以提供舒适的行驶条件和减少车辆磨损。
3.排水原则: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以确保道路在雨水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4.耐久性原则: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应选用耐久性好的混凝土材料和设计合理的路面结构,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设计步骤进行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设计要求:根据道路的具体用途、交通量和设计年限等要求,确定路基和路面的设计标准。
2.土质分析:通过对土壤进行采样和试验分析,确定路基所需的土壤改良措施和稳定层厚度。
3.路基设计:根据路基土的承载能力和设计要求,确定路基的宽度、高程和横断面形状等参数。
4.路面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交通量,选择适当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和厚度,并确定路面配筋、伸缩缝和排水系统等细节。
5.施工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路基和路面的建设。
6.质量控制: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混凝土路基路面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设计要点在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路基的宽度和高程应根据交通量和土质条件确定,并考虑路基开挖和土方回填的成本。
2.路面的厚度应根据预计的交通载荷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选择。
3.路面的配筋和伸缩缝应根据路面结构和温度变化等因素进行设计,以避免裂缝和变形。
4.路面的排水系统应合理设置,确保道路在雨水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5.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对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混凝土路基路面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总结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运输效能。
在进行混凝土路基路面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设计原则和步骤,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交通条件,进行合理的路基和路面设计,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路基标准横断面
![路基标准横断面](https://img.taocdn.com/s3/m/4c70d7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e.png)
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是指道路工程中路基横断面的标准设计。
路基是指道路工程中用以承载路面和交通荷载、分散荷载、排水和抗冻融等作用的基层结构。
路基标准横断面的设计对道路的安全、舒适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道路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设计原则。
1.1、合理确定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应根据道路的等级、交通量、设计速度、地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的路基宽度要比次干道和乡村道路宽一些,以满足不同道路的交通需求。
1.2、考虑路基横坡和纵坡。
路基横坡和纵坡的设计要符合道路工程的要求,保证路面排水畅通,车辆行驶稳定。
横坡和纵坡的设计应考虑到地形起伏和路线的曲线,尽量减小坡度变化,提高行车舒适性。
1.3、确保路基结构稳定。
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是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路基材料的选择、厚度和均匀性,确保路基结构能够承受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持长期稳定。
二、设计要点。
2.1、路基宽度设计。
路基宽度设计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和车辆类型等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的路基宽度要比次干道和乡村道路宽一些,以满足不同道路的交通需求。
2.2、路基横坡和纵坡设计。
路基横坡和纵坡的设计要考虑到道路的曲线和地形起伏,保证路面排水畅通,车辆行驶稳定。
横坡和纵坡的设计应尽量减小坡度变化,提高行车舒适性。
2.3、路基结构设计。
路基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路基材料的选择、厚度和均匀性等因素,确保路基结构能够承受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持长期稳定。
三、设计实例。
以某城市主干道为例,设计路基标准横断面。
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确定路基宽度为20米,横坡为2%。
考虑到道路的曲线和地形起伏,设计纵坡为1%。
路基结构采用碎石路基,厚度为0.5米,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四、总结。
路基标准横断面的设计是道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及防护要点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及防护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7946d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1.png)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及防护要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工程是路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公路路基工程建设不仅要提高施工水平,还要加强路基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全面控制公路路基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资金的利用率。
因此,对公路路基工程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效益,促进公路路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防护要点1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性能原则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原则是决定和保证路基路面设计、施工和运营质量的关键内容,路基路面设计本身包含很多内容。
在设计中,应首先注意设计性能的原则。
设计性能原则如下所示。
第一,稳定的原则。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首先要有稳定性的原则要求。
稳定性的原则要求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安全和使用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
一方面,路基路面稳定性的要求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内容因素和道路要求,确保路基路面设计满足公路工程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环境条件,对路基路面设计进行判断和优化。
例如,路面沉降是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设计问题,以确保路基设计的可靠性。
第二,强度和变形抗力的性能原则是基础路基和路面的设计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路基具有较强的强度和变形抗力。
路基本身作为道路的基础,需要长期承受大量的车辆荷载,这意味着其路基能够长期承受大量的外部压力,而良好的路基路面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能够更好地承受外部压力,以达到路基结构的最大稳定性,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关注和控制这一性能原则。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路基和路面设计材料来提高强度和变形抗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添加剂(如抗车辙剂)的应用。
第三,耐久性原则也是路基路面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和控制的要求和性能原则。
耐久性原则的实现要求设计人员在路基路面设计过程中,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采用符合国家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路基路面耐久性的提高。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与防护要点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与防护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3dcc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4.png)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与防护要点摘要:公路路基工程是公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合理的设计原则和有效的防护要点是确保公路路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基于此,以下对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与防护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防护要点引言公路路基工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土质条件、交通量、气候等多种因素。
合理的设计原则能够确保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效的防护要点则可以减少路基工程受到的损害,提高其使用寿命。
1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原则是确保公路建设的基础稳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地质调查与分析: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确定路基的设计参数,确保公路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2.荷载分析与设计:合理的荷载分析是公路路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根据不同类型的公路和交通情况,需要对不同的荷载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设计。
在进行荷载设计时,需要考虑静态荷载、动态荷载、交通流荷载等多种情况,以确保公路路基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3.地形和地貌适应性设计:公路建设往往要穿越各种地形和地貌,因此,路基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和地貌的适应性。
通过合理选择线路、进行边坡处理、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等,可以有效减少地形和地貌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提高公路的通行安全性。
4.排水设计:排水是公路路基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防止雨水积聚和地下水涌入路基,减少地基软化和沉降的风险。
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沟、雨水收集设施、雨水回灌系统等,可以确保公路路基的排水效果良好,保障公路的正常使用。
5.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设计:公路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原则。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恢复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2a2f6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c.png)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确保道路上的水能够顺利排除,防止积水和水毁路基路面的情况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
1. 道路横向坡度:路基路面应具有适当的横向坡度,使水能够自然地流向路边的排水沟或雨水收集设施。
横向坡度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设计车速、降雨量以及周围地形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
2. 路面纵向坡度:路面的纵向坡度应保证水能够快速排除,避免在道路上形成积水。
通常情况下,道路的纵向坡度应大于横向坡度,以确保水顺利流向便于排水的区域。
3. 排水设施:在设计路基路面时,应考虑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雨水收集井、雨水花园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收集和排除道路上的雨水,防止水流入路基路面造成损害。
4. 路基排水系统:路基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包括合理设计的排水管道和排水孔。
排水孔的位置应根据道路的纵向和横向坡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以确保水能够有效地排除。
5. 路面材料选择:在路基路面的设计中,应选择适合的材料来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
例如,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沥青混凝土或多孔性混凝
土路面材料,有助于雨水的渗透和排除。
总之,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确保道路上的水能够顺利排除,避免水毁路基路面的发生。
通过合理选择横向和纵向坡度、设置排水设施、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及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可以提高道路的排水性能,提供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d89b5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2.png)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一、路基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路基设计要满足道路使用的安全要求,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2.稳定性原则:路基设计要考虑路基的稳定性,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平稳度,减少因路基不稳引起的车辆行驶不稳定和人员受伤的可能。
3.经济性原则:路基设计要在保证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4.环境友好原则:路基设计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和回避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尽量避开对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的负面影响。
二、路基设计的技术要求1.土质勘察要全面、准确,并根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和方案。
2.路基设计要根据设计交通量、车辆类型和运行速度,合理确定路基宽度、坡度和弯道半径。
3.路基坡度的设计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积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4.路基填筑要分层、加固,保证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路基设计要考虑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道路在降雨时有良好的排水功能。
6.路基工程要满足土壤的承载能力要求,保证路基不发生沉降和变形。
7.路基设计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等,确保道路的抗灾能力。
8.路基设计还要和其他路面结构相结合,确保全线路段的整体平稳度和稳定性。
三、路基设计中需要遵守的规范2.HB5005-19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JTGD20-2024公路工程勘察规范4.JTG/TB01-2024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5.JTGD60-2024公路设计交通量与车流规范这些规范细化了土质勘察、路基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为公路路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路基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和地理环境来进行综合考虑。
充分考虑土质、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合理规划路基工程,确保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同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优化,提高路基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果。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cd846e6b8f67c1cfad6b847.png)
(二)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宽度1)主线路基本线为设计速度10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主线路基标准路幅宽度26.0米,其路幅构成为:0.75米(土路肩)+3.0米(硬路肩)+2×3.75米(行车道)+0.75米(路缘带)+2.0米(中央分隔带)+0.75米(路缘带)+2×3.75米(行车道)+3.0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 26.0米。
2)连接线路基花园连接线为设计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路基标准路幅宽度10米,其路幅构成为:0.75米(土路肩)+0.75米(硬路肩)+2×3.5米(行车道)+ 0.75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 10.0米。
3)互通立交匝道①单向单车道匝道标准路幅宽度8.5m,其路幅构成为:0.75m(土路肩)+1.0m(硬路肩)+ 3. 5m(行车道)+ 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 8.5m。
②单向双车道匝道(不设紧急停车带)标准路幅宽度10.5m,其路幅构成为:0.75m(土路肩)+1.0m(硬路肩)+2×3. 5m(行车道)+ 1.0m(硬路肩)+0.75m(土路肩)= 10.5m。
③单向双车道匝道(设紧急停车带)标准路幅宽度13.0m,其路幅构成为:0.75m(土路肩)+1.0m(硬路肩)+ 2 3.75m(行车道)+3.0m (硬路肩)+ 0.75m(土路肩)=13.0m④双向双车道标匝道准路幅宽度15.0m,其路幅构成为: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 3.5m(行车道)+0.5m(路缘带)+1.0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 3.5m(行车道)+2.5m (硬路肩)+0.75m(土路肩)= 15.5m。
(2)路基压实标准与填料要求1)填料要求填料性质应符合规范要求。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以及有机质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堤填料。
全线路基填料主要来自移挖作填及取土场取土。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00545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3.png)
前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正文:就一般而言我们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具有以下内容:一、引言为了规范公路路基设计,保障公路安全、舒适、高效的使用性能,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特制定本规范标准。
本规范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级公路路基设计。
二、设计原则安全性原则:路基设计应确保公路结构稳定,防止路基沉陷、滑移、坍塌等安全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耐久性原则:路基设计应考虑材料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路基长期稳定运行。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耐久的前提下,应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环保性原则:路基设计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依据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降雨、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以评估气候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规划,预测公路未来的交通量,以确定路基设计的承载能力。
设计规范: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质量。
四、路基设计内容路基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量预测和地质勘察资料,确定路基横断面的宽度、高度、边坡坡率等参数。
路基填料设计:选择符合要求的填料,确定填料的最大粒径、压实度、含水率等参数,确保路基的压实质量和稳定性。
路基排水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边沟、排水沟、渗沟等,确保路基排水畅通,防止水害。
路基防护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设计路基边坡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护坡、植被等,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路基路面排水说明书4-1
![路基路面排水说明书4-1](https://img.taocdn.com/s3/m/61ef69e6aeaad1f346933f41.png)
第四篇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原则1 .设计依据( 1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 ;( 2 )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O-2004 );( 3 )交通部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O18-97 )。
2 .设计原则本工程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按自成体系的原则进行,结合沿线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桥涵位置等进行综合设计,处理好公路排水系统与农田水利灌溉、鱼塘、水田的关系,以确保排水畅通。
同时,排水设计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避免路面污水流入鱼塘、水田、菜地及周围村庄,做到公路排水与当地现有排灌各成体系。
3 .填方路基计算( 1 )填方路段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当路基边坡受到限制时(如建筑物附近),采用路堤挡土墙或矮墙。
填方路段设置护坡道,宽度统一采用2.Om ,护坡道设置外倾3%的横坡。
填方高度边坡坡率O- 8m 1:1.58 -18m 1:1.75( 2 )半填半挖路基设计对于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小路基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压实度,在靠近填挖交界的挖方路基一侧,对路槽超挖30 - 8Ocm 后再以土方回填。
路基纵向填挖交界处超挖处理渐变长度不得小于10.0m ,并在填挖交界处设置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采用单向拉伸型,强度大于2OkN / m 。
当在地面坡度陡于1 : 5 的斜坡上填筑路基时,必须先在原地面采取挖台阶措施,台阶宽度不小于2.0m ,并在台阶底部挖成内倾斜2-4%的反坡。
在填挖交界处,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在填挖交界处设置土工格栅;同时为了减小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并于挖方路段纵向渗沟连接共同排除地下水。
( 4 )挖方路基设计挖方路段边坡根据地质条件及挖方高度坡率见表4-2 。
挖方边坡台阶均设置40x4Ocm 拦水堰。
挖方路段根据边坡高度设置碎落台,碎落台宽度为1.5m 挖方高度边坡坡率8m 以下边坡1:0.58m 以上边坡下面8m 为1:0.5 ,设置2m 宽的台阶,边坡1:0.75( 5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说明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
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59d37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2.png)
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排灌。
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需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
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与路基防护加固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
对于重点路段的主要排水设施,以及土质松软和纵坡较陡地段的排水沟渠,应注意必要的防护与加固。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6、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亦可建筑具有能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公路工程路线和路基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路线和路基的设计原则和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30a0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9.png)
公路工程路线和路基的设计原则和要点摘要:在公路工程设计工作中,路线布设和路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公路工程的实用性。
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充分了解公路工程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水文地质等客观情况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公路工程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融合。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线;路基;设计;原则;要点1 公路工程路线布设和路基设计原则1.1 流畅性公路工程路线布设以及路基的设计的基础原则为流畅性。
要确保路线布设与线路规划有机结合,确保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形成畅通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1.2 综合性公路工程路线布设以及路基的设计,要贯彻综合性原则。
在路线布设和路基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人文景观、周边建筑、建设材料、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要综合考虑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公路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1.3 协调性公路工程路线布设以及路基的设计,要贯彻协调性原则。
在路线布设时,要全面协调路线布设所涉及的各种交通运输和管理体系以及各层次路网之间的关系。
要全面协调路线布设和路基设计的整体效果,避免与既有路桥、农田水利、交通出行、施工组织等产生冲突。
2 公路工程路线布设要点2.1 以曲线为主布设公路路线在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专业技术人员要到拟建公路工程地区,勘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环境,全方位掌握地理位置特征。
设计人员要了解拟建公路工程地区的勘察结果,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布设公路路线时相关影响要素,科学合理布设公路路线。
布设公路路线时,要尽可能以曲线方式对公路工程坡度地段进行布设,减缓坡度落差,延伸公路平缓性,降低公路行车困难程度,保障车辆安全通过。
以曲线为主布设公路路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公路工程受到地形影响而形成陡坡,尽可能降低地形坡度、避免行车的危险性。
布设公路曲线结构,要求设计人员对曲线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形成更加协调的公路路线布局。
布设曲折蜿蜒的公路路线时,既要保障行车安全,又要提高公路工程的实用性、连贯性、差异性,以促进沿线各地区形成高效交通运输格局。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原则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5ab41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2.png)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原则与要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顺畅与高效,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原则与要求,以确保城市道路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应以保障路面交通安全为首要任务。
设计应充分考虑行车、人行和自行车的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隔离设施、人行横道、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交通设施,确保交通各参与方的安全出行。
2. 可行性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工程的可行性,包括现有条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因素。
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确保道路设计的可持续性和实用性。
3. 可适应性原则: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应具备一定的可适应性,能够应对城市发展中的变化和未来的需求。
在设计时应考虑未来人口增长、车辆增加等因素,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弯曲半径以及路基的承载能力等,以便未来的扩建和改造。
4. 环境友好原则:在设计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时,需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应考虑绿化带的设置、雨水排放和处理、噪音控制等环境因素,以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设计要求1. 设计思路:在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以人为本,注重行人、自行车及公共交通工具的通行便利性。
合理规划道路主干线和支线道路,确保各类车辆顺利通行。
2. 道路宽度:道路宽度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量及土地条件,合理确定道路宽度。
同时,需考虑行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各功能区的宽度,以满足不同交通参与方的需求。
3. 车行道标准: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应满足相应的标准,以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和舒适。
设计时需考虑车道数量及宽度、超车道、减速带、平缓过渡曲线等要素,确保车辆的顺利通行。
4. 路基承载能力: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应考虑路基的承载能力。
合理设计路基的宽度和厚度,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保证路面的平整和稳定。
路基纵断面设计毕业设计
![路基纵断面设计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27df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3.png)
路基纵断面设计毕业设计路基纵断面设计毕业设计导言:路基工程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路基纵断面设计是路基工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探讨路基纵断面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以及设计方法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毕业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设计原则路基纵断面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道路的平稳通行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减少工程量和成本。
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填方和挖方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路基的高度和体积。
2.保证排水畅通: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路基和路面的排水畅通。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和土壤类型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施工方式。
3.考虑环境保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例如,在设计山区路段时,需要保护山体植被和水源地,避免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二、设计要素路基纵断面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路线选择:选择合适的路线,考虑地形、交通需求和环境因素等。
在选择路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路线。
2.坡度设计:坡度是路基纵断面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合理的坡度设计可以减少路基的高度和体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路基宽度:路基宽度直接影响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交通量、车辆类型和道路等级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路基宽度。
4.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是路基纵断面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形高差、土壤类型和排水要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路基高度。
三、设计方法路基纵断面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经验法: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一些常规的路段设计。
2.计算法: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适用于复杂的路段设计。
3.仿真模拟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和模拟,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路基、路面总体设计原则
![路基、路面总体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3612a31f111f18583d05adb.png)
1路基路基路基路基、、、、路面施工图总体设计原则路面施工图总体设计原则路面施工图总体设计原则路面施工图总体设计原则一一一一、、、、路基设计标准路基设计标准路基设计标准路基设计标准 1、编制依据本原则依据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等规范并参照《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初步设计专家咨询意见》和《新理念》编制而成,本原则与《咨询意见》有冲突时,以《规范》为准。
2、设计荷载:路基结构物的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3、路基设计洪水位频率:1/1004、地震烈度:当地震动峰值小于或等于0.05g时,不进行抗震设计。
但由于新的抗震规范未颁布,对于路基重要结构物的抗震措施设防标准仍按原抗震规范地震烈度7度设防考虑。
5、路基标准横断面及特殊路基断面(1)主线路基标准断面组成①起点至黟县互通(K0+000~K34+800)设计速度100km/h:a、整体式路基:整体式路基宽度26.0m,双向四车道,行车道2×2×3.75m,中间带3.5m(含左侧路缘带2×0.75m),右侧硬路肩2×3.0m(含2×0.5m路缘带),土路肩2×0.75m;b、分离式路基宽13.0m,单向双车道,行车道2×3.75m,左侧硬路肩1.0m,右侧硬路肩3.0m(含0.5m路缘带),土路肩2×0.75m。
②黟县互通至终点设计速度80km/h:a、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双向四车道,行车道2×2×3.75m,中间带3.0m(含左侧路缘带2×0. 5m),右侧硬路肩2×2.5m(含2×0.5m路缘带),土路肩2×0.75m;b、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单向双车道,行车道2×3.75m,左侧硬路肩0.75m,右侧硬路肩2.5m(含0.5m路缘带),土路肩2×0.7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设计原则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1、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 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
路基面宽度详见表2.1。
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
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置于路肩进行调整,具体路基面宽度见下表: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m)表2.1行车线别路堤(m) 路堑(m)200km/h 单线8.2 8.2双线13.0 13.0(13.0)160km/h 单线7.8 7.7双线12.2 11.9≤140km/h 单线7.8 7.7双线12.0 11.7注:1、括号内为石质路堑地段的路基面宽度;2、均考虑铺设无缝线路及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
2、路基面形状(1)新建双线地段,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
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2)增二线并行等高地段,新建非渗水土路基自既有路肩开始设4%向外排水坡,当既有路堤填料为渗水填料时,新建路基应填渗水填料。
(3)增二线并行不等高地段,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高于既有路肩时,第二线路基面应为三角形路拱,并自既有线路肩或以下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应采用A组填料;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底于既有路肩时,应通过第二线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
3、路基基床(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作填料。
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土层、软质岩风化层及膨胀土路堑时应再换填0.3m~1.0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
基床压实标准应满足《暂规》表4.3.2及表4.3.3所列要求。
(2)速度目标值≤16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
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但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
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膨胀土路堑应再换填0.3m~0.5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
基床压实标准应满足《路规》表6.2.1及表6.2.3所列要求。
(3)填方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地基土土质及密实度不满足《路规》要求时,应采用重型机械碾压或将宽度4.0m,路肩下2.5m范围内的土翻挖重填。
(4)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路基面以下1m基床范围内应予挖除换填符合要求的填料。
4、路堤下部填料与压实标准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堤填料应符合《暂规》表4.4.1的规定。
速度目标值≤160Km/h地段,符合《路规》第7.2条及第7.3条的规定。
本线严禁用膨胀土直接作填料。
本线沿线挖方地段碳酸盐岩残积层红黏土、软质岩残积层黏性土及其全风化层大多不宜直接作填料,需改良后方可作路基填料。
碳酸盐岩地段岩块弃方可作A、B组填料,软质岩地段岩块弃方可作B、C组填料。
进德~黎塘西段挖方小于填方,填料缺口大,挖方地段碳酸盐岩残积层红黏土不能直接移挖作填,采用开山取合格填料,黎塘西~凤岭段,弃方远远大于填方,填料应充分利用弃方中的合格填料。
土石方调配在弄清填料性质的基础上应尽量做到移挖作填,减少施工方以节约用地,并与隧道、站场专业互调余缺,合理利用土石方。
如填料不符合《暂规》要求需要改良时,需作土质改良与远运方案比较。
5、过渡段速度目标值200km地段桥梁与路基、路堤与路堑、路堤与横向建筑物连接处,均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按《暂规》第4.4.9条至第4.4.12条执行。
速度目标值≤160km地段桥梁与路基、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填料填筑,按《路规》第7.5条执行。
不同速度目标值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m,设置形式参照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设置方式。
6、路基边坡坡度(1)路堤路堤边坡坡度按下表设计。
浸水地段路堤边坡坡度在防护高程以下采用比非浸水路基边坡放缓一级处理。
路堤边坡坡度表2.2填料种类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备注一般细粒土0~88~20 1:1.51:1.75 超过12m时于8m处设计边坡平台,宽2.0m碎石土、卵石土、粗粒土(细砂、粉砂、粘砂除外)0~1212~20 1:1.51:1.75 超过12m时于12m处设计边坡平台,宽2.0m当路堤边坡大于15m时,应按《路规》7.3.3条加宽路基面;当路堤边坡高度大于表六的数值时,其超出部分的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其最小稳定安全系数为1.15~1.25(2)路堑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边坡高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参照下表执行:一般地区路堑边坡坡度表表2.4岩土类别边坡最大高度(m)边坡坡度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层硅质砂岩、钙质砾岩、厚层泥质灰岩30 1:0.3~1:0.5砂岩、枚岩(较完整、中等风化)30 1:0.5~1:0.75砂岩页岩互层(微风化)、岩浆岩30 1:0.75~1:1.0泥灰岩夹砂页岩、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砾岩、板岩、片岩、火山岩、煤系地层25 1:0.75~1:1.5碎石(角砾)土、卵石(矽石)土20 1:1.0~1:1.5一般均质粘土、砂粘土、粘砂土20 1:1.25~1:1.5路堑边坡高度一般按土质边坡及全风化的软质岩边坡不大于20m、软质岩边坡不大于25m、硬质岩边坡不大于30m进行控制。
当土质路堑边坡高度超过20m、软质岩边坡大于30m时,其坡率应按《路规》第8.2.2条规定并结合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最小稳定系数应为1.15~1.25。
土质边坡应采用喷播植灌草、三维土工网垫植灌草和骨架内喷播植灌草等防护;软质岩边坡以及完整硬质岩边坡应采用护墙、浆砌护坡、喷锚网护坡和喷混植生防护,坡脚酌情设置挡土墙,必要时采取锚杆(索)框架梁、加大边坡平台等措施,确保路堑边坡稳定7、路堤基底条件(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填土高度小于2.5m的矮路堤及浅路堑,基床应符合《暂规》表4.3.2-2及表4.3.3的要求,基床范围内天然地基土为细粒土时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不得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采取地基改良或加固措施。
(2)速度目标值≤160Km/h地段,填土高度小于2.5m的矮路堤及浅路堑,基床的土质及密实度应符合《路规》第6.2.1及第6.2.2条的要求,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不得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采取地基改良或加固措施。
(3)填土高度大于2.5m路堤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当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小于1.2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σ0小于0.15MPa时,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率、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抛石挤淤或换填砂等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
(4)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小于1.25。
当符合要求时,应在原地面设计台阶;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等抗滑措施。
其靠山侧应设置排水措施。
8、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槽的设置:通信、信号槽均设置在路肩上;电力电缆槽设置在坡脚平台上,路堑地段设置在侧沟平台上。
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以及《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的要求进行设计。
10、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Ⅵ度地震区),路基工程不考虑地震影响。
二、路基个别设计原则1、挡土墙需要设置挡土墙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专用图或个别检算进行设计。
挡土墙高度:一般路肩挡土墙或路堑挡土墙,以12m为限,路堤挡土墙以10m 为限。
挡土墙墙背根据墙背岩、土填料类别,设置反滤层及隔水层。
凡墙背为土质、软质岩石、含泥质岩石、易风化岩石以及填料为细粒土时均设置0.3m厚的砂砾石、无砂混凝土板或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
膨胀土地段挡土墙反滤层厚度应不小于0.5m。
反滤层顶部和底部设置隔水层。
挡土墙的材料一般地区统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地下水具腐蚀性地段,按照腐蚀性类别及等级,按规范相应采用材料类型及混凝土级别。
2、路基坡面防护1)泥岩、泥岩夹砂岩等易风化剥落的软质岩层或风化破碎的硬质岩层路堑边坡,当边坡高度大于3m时,边坡因地制宜采用截水骨架护坡,骨架内采用液压喷播植草、喷混植生,干砌或浆砌片石护坡、喷锚网护坡、框架梁护坡或护墙等措施,单级变截面护墙其高度原则上不大于12m,超过时设平台,分级砌筑,等截面护墙高度原则上不超过6m,H<3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草进行边坡防护。
2)土质路堑边坡,当边坡高度H≥3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液压喷播植灌草护坡,H<3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灌草进行边坡防护。
3)土质路堤边坡,当边坡高度H≥3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撒草籽间种灌木护坡;H<3m时,采用撒草籽间种灌木边坡防护。
当路堤边坡高度≥6m且路堤本体填料为非硬块石时,边坡采用平铺土工格栅分层加固。
4)路堑边坡一般预留不小于1.0m宽的侧沟平台,路堤边坡一般预留不小于2.0m宽的天然护道,以埋置电缆沟槽。
接触网支柱一般设置在路肩上,并与路基同步施工。
3、基底处理基底为水田、水塘时,视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填渗水性材料填筑等措施。
一般情况下尽量少占鱼塘,对占用的鱼塘或水塘,填方基底可能积水或者仍能利用的水塘,设置施工围堰,清淤后填片石至塘坎;对于已废弃的水塘则采用排水疏干、挖淤换填硬质岩弃碴或渗水性材料等措施,除采用以上措施外还要保证压实度。
对路堑上方的鱼塘或水塘,原则上予以废除,还相应加强边坡支挡与防护措施。
4、改河改沟一般沟渠的改移,根据外业调查的水文、地质等资料及铁路主体工程的位置,综合考虑确定其改移位置。
改移断面一般根据流量计算确定并不小于原沟渠截面,两端与原沟顺接。
对复杂的较大的改移沟渠,根据水文资料,采用1/50洪水频率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并加0.2m的安全高确定改沟截面尺寸。
三、特殊路基工点类型及设计原则1、深路堑尽量控制边坡高度,原则上土质边坡控制在20m以内;软质岩边坡控制在25m 以内;硬质岩边坡控制在30m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