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

1.呼吸性酸中毒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

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

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2.

2、meyer-overton法则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测定了常用

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氧化亚氮和氯仿等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

的脂溶性与全麻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因此认为全麻药是和神经中的脂质成分发生松散

的物理-化学结合,致使神经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产生

麻醉作用,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

3.

3、PCA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定的PCA控制系统允许病人自行给

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控制系统对病人的第二次给药

要求不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过量。当采用PCA时,每

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时,病人即可自

行给药进行镇痛,有效避免了传统镇痛方法不灵活、依赖性、不及时的缺点。

4、癌性镇痛三级用药阶梯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给药原则是:阶梯

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用药个体化、辅助用药。(1)第一阶梯:

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NSAID,必要时

加用辅助药;(2)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

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3)

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

吗啡,也可辅助第

一、第二阶梯药物。

5、TOF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

0.3m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T1、

T2、T3、T4),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除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

搐的幅度依次减弱。研究表明,非去极化阻滞时,每串刺激的第四个肌颤

搐(T4)和第一个肌颤搐(T1)的比值(T4/T1)与该串第一个肌颤搐和

用药前对照值(C)的比值(T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直接

从T4/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还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部分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

于1.0。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

约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进一步加深,T3、T2和T1依

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90%、100%。

T4/T1>0.75提示临床上肌张力已经充分恢复。

6、FRC即机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体量。正常成

人男性约2500ml,女性约1600ml。机能余气量在气体交换中对肺泡气

PO2和PCO2分压的变化起着缓冲作用。仰卧位时,机能余气量减少,仰

卧位病人麻醉诱导后进一步减少。机能余气量增加时,可使吸入麻醉的诱

导和苏醒延迟,并使缺氧的改善缓慢。

7、ETCO2即呼出气二氧化碳曲线。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

是肺通气功能的一种方法,可在床边连续、定量地进行监测,为麻醉病人、呼吸内科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确指标。

8、CO2排除综合征高二氧化碳血症病人急速排出CO2可导致低二氧

化碳血症,临床表现为血压剧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等。严重者可出现

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9、紧闭麻醉吸入麻醉按重复吸入程度以及是否需要CO2吸收装置分

为半开放、开放、半紧闭、紧闭四种方法。当新鲜氧气流量等于每分钟氧

耗量时,呼出气全部重复吸入,必须有CO2吸收装置,称之为紧闭麻醉。

其优点是:(1)吸入气体的湿度接近于正常,易于保持呼吸道湿润;(2)可减少体热丧失;(3)可节约麻醉药和氧气;(4)可减少手术室的空气

污染。缺点是:(1)CO2排出需CO2吸收装置;(2)麻醉深浅不易调节。

10、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发生在房室结或房室结以下部位的传导延

缓或中断,多见于传导通路的病理改变(如钙化、坏死、结扎等)、不应

期延长(如洋地黄)或者室上性周期缩短、但房室结不应期延长者。其心

电图表现为:(1)心律规则;(2)每个P波均伴有正常波形的QRS波;(3)P-R间期>0.20秒。

11、potoperativecognitivedyfunction(POCD)即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好发于心脏手术、髋关节置换、下颌骨

折等大手术后,表现为麻醉手术后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障碍,同时

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改变。

轻度仅表现为认知异常;中度为较严重的记忆缺损或健忘综合征;重度则

出现严重记忆损害的痴呆,丧失判断和语言概括能力以及人格改变等。根

据认知障碍不同程度可分为轻度认知异常、健忘和痴呆3级。

12、ichemiapreconditioning临床观察表明:短暂多次阻断犬冠状

动脉前降支,其心电图的变化轻于一次性阻断后,称之为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使心肌对抗随后发生的持续性缺血侵袭,且重复进行仍然有效,其保护

作用表现在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脏舒缩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强。可能与以下因素的支持有关:(1)腺苷在缺血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可

激活细胞内G蛋白,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PKC),从而起到保护作用;(2)应激状态下,心肌可迅速激活并合成大量热休克蛋白(HSP),以抵

抗各种应激原的作用,产生抗氧化等保护作用。(3)心肌缺血预处理可

产生延迟性的心肌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还与HSP和SOD的合

成增多有关。

13、intraoperativeawarene即术中知晓。全麻患者术后对麻醉手术

过程能部分或全部回忆(伴或不伴疼痛)称之,可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

痛苦。术中知晓对患者术后的行为、情绪及康复过程都有不同形式和不同

程度的影响,可诱发焦虑不安、濒死感、反复噩梦、不愿与别人谈及术中

的不良经历等精神心理症状。轻者导致神经官能症,重者导致创伤后应激

综合征的发生。

14、preemptiveanalgeia即超前镇痛,是指在脊髓和大脑发生疼痛

传递之前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或神经阻滞等,从而抑制疼痛刺激对脊髓和

脑内疼痛传递的增强以及对疼痛感知的提高,即抑制所谓“上调”和“中

枢敏化”现象,以使机体在疼痛刺激之前即获得较好的镇痛并持续到疼痛

刺激消除之后一段时间。

15、CESA即持续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主要应用于分娩镇痛。即通过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分别留置微导管和细导管,分次小剂

量或持续经导管注入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此方法最大限度阻滞了子宫和

阴道的感觉神经,而对运动神经阻滞则较轻微,可弥补单纯硬膜外镇痛对

骶神经阻滞不完善或蛛网膜下腔阻滞过深的缺陷,镇痛起效快、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