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语篇整体赏析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一

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一

《西地平线上》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从文中学会一二点景物描写的手法;2、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研习方法;3、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的感知、概括和鉴赏评价等解读能力;2、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人文情感目标:通过落日之美的赏析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感悟自然,感悟历史,体验“世间有大美”的意识,从而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和审美品位。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文本研习,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感受壮美的审美特征。

对“世间有大美”的解读;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对联想内容的深层思考和解读。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研习文本、探讨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大自然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无论是月涌江流还是鸟语花香。

古往今来,都让人陶醉其中。

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对你们而言是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着戈壁浩瀚、沙漠茫茫的死亡地带;那里也有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风情;也有着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美景;那里是我们民族的源,文化的跟。

那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大西北。

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尊重和好奇一起走进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去感受那里的雄伟风景。

二、作者介绍高建群,创作多以西部生活为题材,是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

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西地平线上》、《胡马北风大漠传》等。

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被称为陕北史诗,是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被文坛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三、研习(一体会谈一谈你认为哪一次落日写得最好或者你最喜欢哪次落日,并说说理由。

首先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再结合落日的特征和作者的感受来说说理由。

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对三次落日的美以及为何美作个简短的总结。

解读语言环境研读鉴赏文本——以《西地平线上》为例

解读语言环境研读鉴赏文本——以《西地平线上》为例
文则通过 落 日把一种辽 阔壮美的感
受突显 出来,增添读者的联想。 因 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先让学生洞察
文本 , 让学生从 自身角度 出 发, 用普
通人的角度去给文本评分 ,以此来
摸清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只 有学生潜心研读探 究文本 ,才能从
心灵上获得感 陪。 二、 解 环境 。 分析 文本 把握 文本 的形 象是感受和领悟 文本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 主观
个 问题一经提 出,却换来 了学生的 沉默和 思考 。 有的学生很迷 茫, 有的 学生却欲言又止 。这 时我 引导 学生 从 高原的环境特 点入手 ,让学生从 定西 高原的环境去联 想当时作者所 面对的色彩单一、浑黄一片却辽阔 无 比的黄土高原 。这个 引导像 是导 火索一样,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感 悟。 学生们开始各抒己见: 有的说黄 沙飞扬气候 干旱是定 西高原的特定 景观 ,有的说 定西高原上的人 朴 实 勤劳, 却 因为 自然条件的限制 , 导致
是 因落 E l 颜 色和大小而惊叹吗?” 这

是对语言环境解读的直观. 表现. 。在 《 西地平线上》 一文中, 作者写了三 次 落 日, 每 次落 日 都应用 了不 同的
修辞 手法 , 写法更是 不 同, 这就体现
了作者写作的身心独立。在这篇散 文 中,前两次的 落 E l 都是通过正面 实写入手 ,而最后一次却是从侧 面
人 口稀 少文化 落后,给人一种布满
征, 作者是为 了通过静 态 描写, 来突 出 自己心理感受。作者通过这两次
动、 静“ 落 日” 的美, 把 落 日的美态描 写得淋漓尽致 , 尽 显眼前。这是前两
次落 E l 的写法,那 么我们在看一下 第三 次的“ 落 日” , 通过 阅读 , 我们 可 以了解到 , 作者把第三次落 E l 巧妙 地 写到“ 隐到 云 背后 去 了” , 作者 这 次的 写作 重点 就是 为 了写 “ 火烧

《西地平线上》课文解读

《西地平线上》课文解读
《西地平线上》课文解读
篇一:西地平线上
《西地平线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给黑板上加点的字注音
诳语垭口勉强湖泊
雾霭混沌瘴气酝酿
喷薄安谧泥淖攫取
2、导语设计:
20年前,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曾经说过“我劝你们注意高建群,这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的未知数”。高建群这个谜什么时候能够被完全解析、彻头彻尾地浮出水面呢?今天我们就让这篇文章走近他的世界。
甲①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的缺乏
②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
乙①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
②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罗列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C.甲①乙①D.甲②乙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走进罗布泊(有改动)
高建群
在人满为患的地球上,居然还有一个去处,能让人类失踪(例如彭加木),这地方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足迹踏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无数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仍然没有能逃脱命运的劫数(例如余纯顺),吞没探险家的地方,也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中国的西部有一座大洋,它的名字叫准噶尔大洋。后来,大洋浓缩成海,叫蒲昌海。再后来,大海浓缩成湖,叫罗布泊(又称罗布淖尔)。1972年尼克松访华,拿出卫星拍摄的照片,告诉中国人,罗布泊已经完全干涸,一滴水也没有了。
我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一个雅丹底下呆了13天。这13天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许多看法。我感到自己经历了一次死亡和再生,好像佛家的凤凰涅一样。在罗布泊我悟觉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即在凶险的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渺小、卑微、软弱和无助,他需要寻找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慰藉自己,于是宗教产生了。我还明白了人类用5000年的时间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道德和秩序的大厦,其实是幼稚可笑的,是伪善的。在这里什么包装都不需要了,一切都被剥去外壳,只留下本质。罗布泊还让我重新估价一些日常的思维,例如,钱在这里毫无价值;水在这里是第一需要,水在你居住的城市里,也许是两块钱(西安)或7块钱(大连)一吨这样的概念,但是在这里,它是一切。

西地平线1

西地平线1
西地平Fra bibliotek上高建群
教学目标
1、 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 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高建群,一位被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 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 神和史诗风格。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 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 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高建群 认为,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体验生活准确的说 是体验生命。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 么作家向往西部生活,总是对西地平线的那块土地 情有独钟,是的,正因为那里充满了对生命的考验, 他钟爱这个地方,就像钟爱他的生命一样,因而他 能够发现那里的美,因为那里的景物都充满了生命, 处处洋溢着感动因子。而西部景物中,最难忘,最 令作者震撼的便数落日,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领 略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景象。
亲近自然
表达自然
第三次落日
地点:阿勒泰草原 火烧云 : 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 烤红了、烧红了 感受: 惊骇 联想 :匈奴民族西迁以及成吉思汗的誓师 大会 ------卑微、平庸。
文眼:世间有大美 情感:震撼
发现、观察、欣赏、感悟美
发现了三次落日,并通过观察,领悟并欣 赏到不同的美 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烈奔放之美,是一种自然 界中生命力的涌动;第二次落日则是死亡前的 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悲剧感。是一 种崇高的美;第三次落日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 之感,原来在落日下,历史里竟有那么多让人 惊骇的故事。
联想
左公柳
惊呆了、恍然若一场梦境
日落 : 跳跃、颤抖
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
依恋、慈爱、贪恋、不愿离去
〖探讨〗我们会发现,这些字眼,很熟悉,甚 至在脑海里能形象地呈现出来,为什么呢?原 来这些词语一般都用来形容人的,但作家却在 此用来形容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观落日,这样处 理,好吗?

世间有大美——《西地平线上》的教学思考

世间有大美——《西地平线上》的教学思考

映 斜 阳 天 接 水 , 草 无 情 , 在 斜 阳 外 ” 芳 更 、 “ 阳 无 限 好 , 是 近 黄 昏 ” 等 , 当 想 夕 只 等 每 起 、 到 这 样 诗 句 就 会 生 出一 些 伤 感 来 读 但 作 者 笔 下 的 “ 日” 有 这 种 悲 凉 和 凄 婉 , 落 没 而 是 多 了一 份 阳 刚 和 阔 大 。 意 境 就 像 王 其 维 在 《 至 塞 上 中所 描 写 的 那 样 “ 漠 孤 使 大 烟 直 , 河 落 日圆 ” 有 一 种 阔 大 的 苍 茫 和 长 ,
雄伟。
2 列 表 探 究 三 次 落 日的 背 景 和 特 征 以 及 作者感 受 , 并从 写作手法角 度品味 三 次 落 日不 同之 处
这 个 问 题 是 本 文 学 习 的 重 点 , 文 章 是 把 握 中 欣 赏 自然 , 悟 自然 , 考 人 与 自然 的核 心 所 在 。 读 者 看 来 , 文 写 作 的 “ 感 思 在 本 难 的 关 系 。 堂 设 计 的 主 导 思 想 应 注 重 语 文 处 ” 在 于 此 。 次 写 落 日, 日特 征 写 法 课 也 三 落
划 贯 穿文本 感 情 线索 的词 语
这个 问题设 汁, 目的 在 于 引导 学 生 在 初 读 课 文 的 基 础 上 , 过抓 文 眼 的方 式 , 通 快 速地 把握作者 的感情基 调 、 章 的主要 内 文 容 , 也 是 散 文 阅读 的 最 重 要 的 方法 。 起 这 提 “ 眼 ” 我 们 会 想 到 朱 自清 散 文 《 塘 月 文 , 荷 色》 这 几天 心 里 颇 小 宁 静 ” 郁 达 夫 散 文 中“ , 故 都 的 秋 中的 “ 、 、 凉 ” “ 眼” 清 静 悲 。文 就

落日·英雄·民族——解读高建群《西地平线上》

落日·英雄·民族——解读高建群《西地平线上》

自然 是 伟 大 的 , 而 人 类 更伟 大 。 然
— —
落 I固然美 丽 , 如果离 开 了我们 : t 但 美丽 的眼睛, 它便失去 了光辉 ; 如果没有 了人类 的历史 , 它便不再让人感动。 美丽的 日落中, 作者每每将我们引入
对 英雄 的 回忆 : 漫 漫 荒 漠 中 , 体 瘦 弱 却 挺 立 风 沙 身 【 的 “ 公 柳 ” 忍 受 着 干 旱 , 站 就 是 上 { 左 I , 一
轮落 日、 一群英雄 、 一个 民族 , 这就
பைடு நூலகம்是我在“ 西地平线” 上见到的“ 雄伟的风景 ” 。
责编/ 曾志勇 邮 /z O8@ ao. rc 箱 z 2On yho o y cn n
20 0 9年 第 1 期
— — 川 端 康 成 我们内心深处 的情结终 于被激发出来 。 我们被激发 来
落 日
美是邂 逅 所 得 , 亲近 所 得 。 是
自然界不缺乏美 , 缺少 的是发现 美的 眼睛 , 而一 旦 的 , 是发现 了“ 日” 朝 阳” 不 落 与“ 的不 同 , 而是掀 开了那
人们亲近 自然 , 必将 收获 自然 的馈赠 。 定西高原 的落 日, 段封存 已久的人类历史 。
着 的是西部 高远 的天空 、 翱翔 的雄 鹰和 粗 犷的 山脉 。这种 亲近一 如作家所 说 , “ 爱恨永远在两部” 。


茅盾

惊人地相似 : 它就像岩浆 , 在地底奔突 ; 它
拥有生命 , 日落 日出问传递 。 在
而 英雄 , 个 高 贵 的称 呼 只能 以 历 史 这
曾经创造 。 让我在你的怀抱 中歇歇吧。 有

让人感叹 、 充满历 史悲壮和现实残酷 的生

《西地平线上》赏析

《西地平线上》赏析

《西地平线上》赏析《西地平线上》这本散文集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

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

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西地平线上》是第一辑的第二篇。

此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

标志文脉的语句是: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底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由此给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段,是全文总起,作者采用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写的层层推进的方法,由中亚西亚的所有雄伟的风景,推出令我震撼的落日,再推出其中印象最深的三次。

第二段至第二十五段,是文章的主体,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

第一层,第二段到第六段,描写了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近于静态的描写,落日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的消逝过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

在写落日的过程中,作者由做落日背景的树引出清末洋务派首领左宗棠的故事,叙写他开发边疆所立下的功绩。

第二层,第七段到第十八段,描写了罗布淖尔荒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先抑后扬的描写,作者先极写了不死不活的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

然后,作者笔锋突转,由不经意间的回头,引发了辉煌的一幕: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一轮血红的落日鲜艳、温柔的停驻着,让人们有了身在画中的感觉。

《西地平线上》课文解读优秀6篇

《西地平线上》课文解读优秀6篇

《西地平线上》课文解读优秀6篇《西地平线上》课文解读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能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美,提升审美品位。

2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和情感描写出来。

3通过文本研习,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感受壮美的审美特征,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同学习目标1【学习难点】同学习目标2【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阅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

课前预习一、知识积累:搜集描写西北风光的诗句(至少三句)并谈谈你对西北的认识(可从地理位置,风光,作家作品方面来谈)提示:查阅资料;初中已学诗句;上网查询。

二、基础知识在括号内给加粗字注音震撼()轮廓()停滞()诳语()垭()泥淖()酝酿()惊世骇俗()安谧()喷薄()弥漫()攫取()胭脂()雾霭()瘴气()浑沌()提示:a、课文下注释;b、查字典;c、要能够默写三、课前先学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提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景段落,加以概括。

1、读完文章后,你觉得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找标志文脉的语句,理清思路。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课中探索1、作者是怎样抓住日落景象的特征来写三次落日的不同之处的呢?(填下面表格)西地平线上观察地点观察过程落日景物特征(含背景)作者联想作者的审美感受定西高原转过垭口停车、拍摄血红的,像勒勒车的轮子;柔和美丽安谧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跳跃着颤抖着降落背景;群山;左公柳左宗棠惊呆了、恍然若一场梦境罗布淖尔荒原匆匆行旅偶尔回头不经意突然看见下车观看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边缘也不太清晰;不死不活地。

血红(胭脂色)背景: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无人区荒凉空旷;瘴气雾霭弥漫;《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罗曼·罗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落日景象则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阿勒泰草原迎着落日西行落日制造的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背景:辽远的西地平线匈奴民族成吉思汗卑微平庸惊世骇俗2. 在感受完以上三副日落图后,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次落日,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写作手法上来谈) 3.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观赏落日时,作者有了三次联想,你能说说它与落日有什么关系吗?归纳小结达标反馈深情地观察一下你身边大自然中一切,并用文字把你的感受记述下来。

《西地平线上》

《西地平线上》
西地平线上
高建群
文本探讨
第一次落日
背景 特征 感受
地点:定西高原
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 像红纸 柔和、美丽、安谧 不真实、惊呆、恍若一场梦境
在作者笔下,日落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跳跃、颤抖
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
依恋、慈爱、不愿离去
第二次落日
地点:罗布淖尔荒原
背景 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 无人区、荒凉空旷、四周瘴气 雾霭弥漫 不显明、像灰白的硬币、边缘 特征 不太清晰、不死不活、血红、 停滞
第一次:左公柳
左氏的悲壮与落日的曼·罗兰 落日更庄严、神圣、具有悲剧感
第三次:成吉思汗英雄 与太阳把它的余热献给火烧云, 造福后人相似
迁移运用 详细地描绘出十五的月亮从升起 到落下的全过程。
走入地狱、走入鬼域、震 撼 掉下眼泪、更庄严、神 圣和具有悲剧感
感受:
第三次落日
背景
地点:阿勒泰草原
辽远的西地平线、隐到云背后
特征
感受
灿烂、热烈、夸张地烤红 了、烧红了……
惊骇、卑微、平庸
火烧云
作者在观赏落日时,有许多联想,试 着找出来,说说与落日有什么关系
作背景的这棵西行路上的树,亦是一棵大 有讲究的树。它叫左公柳。一百多年前, 左宗棠率领他的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栽 树,一边望乡,一边抬着一口棺材前往新 疆。他去新疆走了八个月的时间,而在他 身后,从西安近郊的凤翔县东湖起,直抵 新疆的伊犁,路途上便留下了两 行树木。

《西地平线上》研读

《西地平线上》研读

就 可 以迅速 梳 理 全 文 内容 并在 此 基 础上 准 确 领 会 课 文 的
主 旨。 “ 间有 大美 ”落实 在全 文 中 、人文历 史 和情感 内涵 : 首先 ,它指 的 是西部特 有 的 “ 雄伟 的风 景 ”— —西 地 平线 上 的落 日。 由此 可 以整体 把握 全文 出现 的三 次落 日描
这 次 的落 日并 未直 接 出现 ,而 是 “ 云 的 背 后挥 舞 着 魔 在 杖 ”,幻 化 出大片火 烧 云 , “ 灿烂 地 ,热烈 地 ,夸张 地烤 红 了西边 半个 天空 ,烧 红 了大地 上的 一切 ” 。这 里 的落 日 雄 奇瑰丽 ,美 得热 烈 ,美得 蓬勃 。
欧 洲 闻风 丧 胆 。而有 着 “ 方 战神 ”美 誉 的 成 吉 思汗 更 东 是有 着 噱世 骇俗 ” 的历史壮 举 。这些 人类 英雄 创造 的伟 业灿 烂 、辉煌 ,照 亮历 史苍 穹, 正如落 日创造 的火烧 云一 样美 得令 人 瞠 目结 舌 。落 日带来 的火烧 云奇 观 与西部 深 厚 雄奇 的人文 历史交 织 为一体 , 已让人分 不 出是 火烧 云让 西
朝 阳 的伟 力 和约 翰 ・ 利斯 朵 夫 的生 命 伟力 他 同 时感 受 到 克
了 。而 作者 此 时 可 以说 是身 临其 境 ,体验 着 了罗曼 ・ 罗兰 曾体 验过 的一 切 ,他 也感 受和 顿悟 了 自然和 人类英 雄 的神 圣 、伟大 。看 到第 二次 落 曰时的这 些联 想 ,说 明人在 灾难
联 想 到罗 曼・ 罗兰构 思 约翰 ・ 克利 斯朵 夫 的情 景 。无论 《 泰 坦 尼 克号 》的音 乐在 文 中指 向的是 电影 内容还 是那 次真 实 的海 难 ,都能让 作者 联想 到这 艘 巨轮 即将 沉 没时 ,滞 留船

西地平线上(全)

西地平线上(全)

3、通过分段,明显看出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请大 家默读第2—22节,并且根据已经分好的层次,要求用文 中的关键词句以“______(地点)的落日使我_____(怎 样)的形式来概括每一层的层意。 第一层(2—5节): 定西高原的落日使我惊呆
第二层(6—16节):罗布淖尔草原的落日使我落泪
第三层(17—22节):阿泰勒草原的落日使我惊骇
烧红了天空 隐在云后 和大地
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 在那里。 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 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 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 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2、完成创新导学案上该课的当堂反馈部 分的习题。
模:mó 模仿、模糊、模范、模棱léng mú 模样、模具、模板、模子 薄:bó 厚今薄古、单薄、日薄西山 bò 薄荷he báo 薄地、情分不薄
形近字: 燥:缺少水分—燥热、山高地燥、干燥 躁:不冷静—烦躁、急躁、不骄不躁 噪: 噪音、声名大噪、名噪一时 句子辨析: 例:我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因为,诉诸于武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文中: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 诸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诸:之于 诉诸:就是“诉之于”,把„„告诉 给„„
成语解释:
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
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 比喻人死前突然精神兴奋。 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表面的兴旺。
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
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 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八年级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知识点

八年级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知识点

八年级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知识点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为我们展现了壮美的落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高建群,他是一位当代重要的小说家。

其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厚重感。

2、写作背景作者通过对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可能反映了他在特定时期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二、字词积累1、生字词诳(kuáng)语垭(yā)口攫(jué)来混沌(dùn)瘴(zhàng)气罗布淖(nào)尔物什(shí)蓦(mò)地2、词语解释诳语:骗人的话。

垭口:两山之间狭窄的地方。

攫来:抓取、拿过来。

混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瘴疠的病原。

三、文章结构1、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总写了“我”在西地平线上看到落日的情况,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 2—18 段):具体描绘了在不同地点看到的落日景象及感受。

第三部分(第 19—24 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2、段落分析第 1 段开篇点明“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落日的特殊情感,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 2—6 段描写了在甘肃定西高原上看到的落日,突出其“柔和、美丽、安谧”的特点。

第 7—18 段重点描绘了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到的落日,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展现了落日的雄伟、庄严、神秘等特点。

第 19—24 段总结前文,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西地平线上落日的赞美和思考。

四、主要内容1、定西高原上的落日作者在定西高原上看到的落日“没有火焰的灿烂,没有彩云的变幻,没有翻腾的烟尘,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水墨画”,给人一种柔和、美丽、安谧的感觉。

2、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一是先写了落日的“不死不活”,这看似平淡的描写实则为下文的壮丽做铺垫。

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铜山县高中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西地平线上》教学目标1.欣赏大自然壮观奇异的一面,体悟悲剧式的美丽,从而激发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想象训练:一提起“大西北",你会想起什么,请用一些词来形容。

2、基础演练(1)了解作者作品并填空。

高建群,男,1954年生,陕西西安临潼人。

当代著名西部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代表作,是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被誉为“"。

他被认为是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的作家。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惊骇(hài) 垭口(yà)安谧(mì) 攫来(jué)B.颤抖(zhàn)雾霭(ǎi) 轮廓(kuò)鬼域(yù)C.酝酿(niàng)阴霾(mái) 扫帚(zhǒu)诳语(kuáng)D.戈壁(gē)炫目(xuàn)混沌(dùn)抵达(dǐ)(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炫目瘴气焦燥不安荒凉空旷B.震撼偷懒喷薄而出死气沉沉C.观注胭脂热泪盈眶回光返照D.弥漫魔杖稳丝不动群山之巅3、导语“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

《西地平线上》课文分析

《西地平线上》课文分析

那位多情的女子消失在水波盈盈处 , 刚才的绮丽 、 温
存、 柔美 、 多情似乎都恍若梦境 。我与这位 多情 女子
终 究各 据 天 涯 。
( )艺 术 手 法 赏析 二
这~部分 的文字风格就如 同中国文人所嗜好 的
满了生命 , 高建群作 为一位西部作家 , 他要用苍劲 的 文字让我们从西部的 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养分 。
思汗 ,突然领悟到 自己脚下普通平凡 的土地 曾经 的 惊世骇俗 , 作者在厚重的历史 面前 , 顿觉 自己的卑微 与平庸 。作者想告诉我们, 人与 自然从来都是血肉相
连的 , 一个睿智的人可以从 自然那里发掘力量 , 以 可 从 自然那里获得启示 。这些联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
了解 作 者 的 内心 世界 。 他 的眼 里 , 部 的景 物 都 充 在 西


落 日是 多情的女子 , 学似 一把 折扇 文
( )点 睛 语 句 赏析 一
1 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 着人 间, .“ 好像 不愿
离去 , 者说 不 愿 离去 正 在 注视 它的我 们 。 这 样 的句 或 ”
子是在写辉煌 的落 日吗?好像不是 , 作者在这里模拟 了一场我与落 日的别离 ,落 日仿佛是柳永笔下那位 “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的多情女子 。作者 和落
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 高建群 对西地 平线 上的那块 土地情有独 钟 , 因
为那 片土地上充满了对生命 的考验。西部的落 日之 美之所 以被誉为世间之大美 ,因为它既是雄 伟的 自 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 , 也是崇高 的英雄之美 , 更是 西部历史人 文之 美 。作者 由火烧云映照的地方想 到匈奴 民族 和成吉

高二语文西地平线上

高二语文西地平线上
4.2《西地平线上》课文精解
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 a“惊骇”意为惊慌 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 而害怕,这里指奇伟 光,每每令我惊骇, (a“惊骇”表达了 的风光使作者内心 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叫我明白了“世 受到震撼。 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 b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发的诳语。 (b 如何理解这句话?又表达 对中亚细亚独特绮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而在所有雄伟 丽美景的赞美之情, 的风景中, 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为下文写落日美景 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 作铺垫。 述三次。 (c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c 这里是总写三次落 日印象深刻,总体概 段解:此为第一部分,总述作者对三 述全文。 次落日印象极深。 中亚细 亚 最令我震撼 雄伟风 景 落 d 不能换,因为, “盘 日 旋”生动形象地刻画 了山路的曲折。 e “突然”一词形象 地写出了作者心情 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 的突变,令人振奋。
片,也是灰癠癠的,因此,太阳的存在 环境的特点。描写死 甚至被我们遗忘了。况且,那枚硬币的 亡 之 海 罗 布 泊 的 空 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 寂,渲染一种阴森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 气氛,为下文辉煌的 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 落日出现作铺垫。 空旷如同月球的表面。四周瘴气雾霭弥 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 鬼域。 (f 作者描写了死亡之海罗布泊的 什么特点?对于下文有什么作用?)为 g 写《泰坦尼克号》 了打破这压抑,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 音 乐 是 为 渲 染 死 寂 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 的氛围。 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 h 写太阳的不死不活 觉。 (g 这里为什么要写《泰坦尼克号》 透 露 了 对 太 阳 的 厌 音乐?) 恶之感,同下文辉煌

高一语文上册西地平线上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上册西地平线上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上册《西地平线上》知识点总结课件www.5yk一、作者简介:高建群,当代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

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中篇小说《雕像》、《大顺店》等,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作家高建群眼中的中国西部》、《胡麻北风大漠传》等。

他是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

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高建群认为,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体验生活准确的说是体验生命。

20年前,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曾经说过“我劝你们注意高建群,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很大的未知数。

”高建群自称“爱恨永远在西部”,作者对西部是情有独钟,正因为他对西部的爱,他用心去发现西部的美,才会有那么多描写西部的优美文字流淌于他的笔端。

二、基础字词:诳语、垭口、攫取、雾霭、混沌、安谧、泥淖船棹颤抖湖泊瘴气瞅着揪住啁啾眼眶惊骇言简意赅灰蒙蒙阴霾土坯胚胎三、文本研读当中表现作者这个写作思路的句子呢?或者说哪些句子我们能够看出作者要写些什么了?迅速浏览全文,回答问题。

明确: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行文思路: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先总写x疆的雄伟风景尤其是落日令我震撼,并用三次落日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描写了不同地点三次落日以及带给我的感受。

最后总结三次落日及特征,照应开头。

课件www.5yk课件www.5yk一、作者简介:高建群,当代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

世间有大美——《西地平线上》的教学思考

世间有大美——《西地平线上》的教学思考

世间有大美——《西地平线上》的教学思考
鲍善宝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西地平线上>是一篇个性鲜明而不失厚重感的散文,也很好地体现了高建群文学创作风格,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页数】1页(P99-99)
【作者】鲍善宝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高级中学,江苏新沂,2214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西地平线上》中的两个问题
2.善于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西地平线上》教学设计
3.解读《西地平线上》的“大美”
4.在整合教学中体会“美”——以《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为例
5.《西地平线上》教学案例\r——例谈\"一线串珠式\"教学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地平线上》语篇整体赏析
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是2022年的中国散文的重要收获之一。

2022年的散文创作,大散文引人注目,出现了李存葆的《东方之神》、卞毓方的《独秀的另类“文存”》、贾平凹的《通渭人家》、史铁生的《想念地坛》、余秋雨的《苍老的河湾》等散文名篇,使人们有了硕果累累的感觉。

而相对这些“大散文”的,是一些作家精美的散文随笔,是散文界另一处风景。

多少年前,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成为散文界的经典之作,2022年作者又写出了《想念地坛》,“与”与“想念”是不同的概念了,“与”是融合,“想念”是回望。

地坛那原本的与世隔离的安静与荒旷,已经越来越远去了,它如今只成为了作者心神中的一块圣地和净土。

文章自然沉静,透出些许超然中的失落。

高建群的这篇《西地平线上》记述了三次观赏落日的经历,并且对三次落日的景象作了“令人震撼”的描写,充满了苍凉豪放之气。

文章一开头,作者先交待了自己“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目的是为了去欣赏“世间的大美”,而这些大美中,“最令我震撼”的是“落日”。

接着,作者描述了三次观赏落日的经历和感受:
第一次,是“在甘肃的定西高原”“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

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像民间剪纸。

它大极了。

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

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

半个的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

”在这里,作者特别强调了落日的背景,这次落日的描写,“恍然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看落日,“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这次落日的描写,更为详细:“它是那样鲜艳、温柔,就像我早年间,家里的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

记得每个可以偷懒的星期天,我都躺在被窝,瞅着那胭脂脸蛋出神。

”与上次落日不同的是这次落日景象“则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为了更进一步体现这些特点,作者用《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罗曼·罗兰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的感受等加以渲染,是景物的描写增加了很深的文化内涵。

第三次看落日,是“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这次描写,作者变换了角度,重点描写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物什,给我留下一个惊骇的印象。

”“西天的那吞没一切的大片火烧云,是太阳坠入云层以后,突然出现的。

我们汽车的方向是正西,因此,我们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红光走去。

”接着,作者又从现实走入了历史:“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

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

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

正是在此处,我脚下的这个地方,他召开了誓师大会,而后,兵分两路,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西征花剌子模,尔后进入欧洲,进入非洲。

”在这里,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给我看。


三次落日描写,一次比一次详尽,所抒发的情感也逐步地深化。

在“雄伟的风景”面前,人的胸襟也开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