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范文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

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可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通过具体情境学习几分之一,培养学生建立数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一。

难点:几分之一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绳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 ↓ 巩固应用→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1.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两瓶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请同学们把计算结果写在本子上,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认识小数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认识小数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认识小数单元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位数和大小,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小数概念和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的含义,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小数的读写: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写小数,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和重要性。

小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判断小数的大小。

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强调小数点的对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简单加减运算。

难点:小数的概念理解和小数点的正确使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数卡片、小数点标识、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具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3. 讲解:讲解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小数点的使用,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简单加减运算的练习。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认识小数子小数的概念、读写、大小比较、简单加减运算关键点: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小数的加减运算规则作业设计书面作业:布置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简单加减运算的练习题。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含有小数的物品,记录并解释其含义。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小数概念:使用教具(如小数卡片)展示小数,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数点的存在和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学反思一、教学环境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运算展开,通过100以内的数字进行运算练习,涉及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学生特点:学生芳龄在8-9岁之间,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印象。

3. 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使用了教材、数学教具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实例,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2. 反证法:通过让学生找出错误的解法,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1.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印象。

2. 对策与方法: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可以采用更具体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部分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4. 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实施。

五、教学建议1.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更多的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进行训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加强学生基础训练,多设置练习题和例题,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差异性,需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 归纳总结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  归纳总结教案与教学反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母反子顺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周长的意义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周长的意义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周长的意义青岛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单元,周长的意义。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周长的定义,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定义。

2. 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 能够将周长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图形卡片、尺子。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边界。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界是四条边,圆形的边界是一圈。

2. 新课导入:我板书“周长”,并解释道:“周长就是图形的边界长度。

比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边的长度之和,这个圆形的周长就是一圈的长度。

”3. 例题讲解:我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是4边的长度之和,圆形的周长是直径乘以圆周率。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

5. 应用拓展: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围成一个花园的篱笆的长度就是花园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周长:图形的边界长度正方形:4边的长度之和圆形:直径乘以圆周率七、作业设计答案:正方形:16厘米圆形:31.4厘米2. 题目:举例说明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比如围成一个花园的篱笆的长度就是花园的周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面,有些学生还不太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并能够将周长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优秀教案第【1】篇〗《分数的简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0例1。

二、教学目标:1.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经历想一想、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多种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通过具体的直观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与“倍”的关系。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还学会了分数的简单计算。

那么,“分数”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呢?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

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道题:1 课件出示——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这是书本第100页例1的第(1)题。

要求: A、想一想,左右两个图有什么变化?右图的分数怎么填? B、先独立填写,直接将分数填在书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针对左图:你填什么分数?不是填的请举手?若都填,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板书: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③初步感知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A、右图的涂色部分,你是用什么分数表示?右图填的请举手?B、不是填的举手?(预设:……)填的同学是怎么想的?C、不是填的同学全部起立,你们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也同意填得同学请坐。

预设一:,白色的小正方形有3个,黄色的小正方形有1个,1个黄色的小正方形是3个白色小正方形的。

预设二:,1个黄色小正方形是1个小正方形的。

(追问:1个黄色小正方形是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板书:把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

小结:想一想:刚才在用表示左右两幅图中涂色部分时,我们是分别把什么东西来平均分的?板书: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把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二)举一反三1、动态出示例1(2)的图:①这里有几个苹果?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就是书本100页例1的(2),请大家看看书本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张,弟弟吃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2张)(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5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6张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9张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1张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3张是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4张,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5张加1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6张是3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7张,也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第18张……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进行示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提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本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应用。

3.几何图形的认识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重点知识,梳理思路。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涵盖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解答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范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范文1大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几种现实反思如下: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

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

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

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要想抓住他们的思维给他留有悬念,而且还得不要让他们处在胜利之中。

由于他们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

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们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

有时你把他叫起来。

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

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

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

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

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

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

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

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

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纸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意义。

填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出示第89页情境图)周末到了,同学们去公园郊游,他们带了很多食物,该怎么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分食物的知识,这里我们将认识一个“新朋友”一一分数。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例1及情境图,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毎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減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捉问:"*••里'∙一∙∙∙∙2"T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组内交流汇报。

(2)认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该怎么分?每块是樂个月饼的儿分之一?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读写土。

(3)认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EgI的三分之一•'与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5份•将它的五分之一涂色©小结:把-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儿份•取其中的•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诒同学们拿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岀它的想一想你是怎么折的?说一说它表示的盘义。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强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r儿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Q3.课件出示例3•引导学生比絞儿分之一的大小。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材分析数学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通过学习数学还能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找规律和搭配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素材。

第一节,气球装饰方案:教材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在联欢会上用不同颜色的气球按照一定规律来装饰教室,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把学生思维带入本节课,例题解决后,紧跟练习,使学生及时反馈学习的成果。

第二节,搭配中的学问。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简单事物的搭配组合规律,也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组合问题打下基础,教材首先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实例,搭配衣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些衣服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接着通过练一练,对学过的搭配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1.结合气球装饰方案问题,经历观察、探索规律、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5.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自己设计方案,掌握搭配的方法。

难点: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学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练习题,让学生体会本单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个性化算法,提倡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时安排:第1课时气球装饰方案教学内容教材89---90页气球装饰方案教学提示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图及生活经验,探索按照一定规律来制定方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练习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分之几》。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它是本册教材的第八单元认识分数中的内容,本单元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额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和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学习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教学难点:感知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方法。

三、说教学策略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物体的几份之一是的基础上,来学习几份之几是多少,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8单元 6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8单元 6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8单元 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解决问题”。

通过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理解并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2. 新知学习:-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

-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 教师总结,给出标准解题步骤。

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以下要点进行设计:1. 解题步骤: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验证结果。

2. 常用数学方法: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精选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生活实践题: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并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教案设计遵循了严谨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教案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 利用PPT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问题无处不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先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同时结合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说明它们的认识写法和读法并介绍分数各部分间的名称。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在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

第二小节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第三小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基础,也为学习小数做好了铺垫。

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1.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2.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面积模型和数线模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掌握几分之一的读写和组成。

难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课件。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师: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几块?(拍手表示) 师: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几块?(拍手表示)师:有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几块?你还能拍手表示吗? 师: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只能分半块,那么半块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1.认识12。

课件出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

平均分1块月饼,让学生观察分的过程。

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导学生读、写12。

师: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2.认识几分之一。

师: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课件出示:师:上面的图形阴影部分哪些能表示14,哪些不能?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5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你会在作业纸上涂出长方形纸的15吗?小结:像12、13、1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赛课教案_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赛课教案_12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和对平均分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认识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其中“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都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困难。

本节课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对以后几节课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小数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利用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等办法表示出一个图形(物体)的几分之一。

2、会读写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思维方法并在头脑中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学法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本节课以“操作中感悟,实践中提升”为指导,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学法: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猜测、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逐步形成并建立起表象意识,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设疑引新。

第八单元《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八单元《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八单元《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第八单元《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所准备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即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归总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总问题的概念,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归总问题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归总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归总问题的概念。

例:假设一个水果摊上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现在有18元,问最多能买多少千克的苹果和香蕉?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 讲解解析:引导学生运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

解析:计算苹果和香蕉的单价之和,即3元/千克 + 2元/千克 =5元/千克。

然后,用18元除以单价之和,即18元÷ 5元/千克 =3.6千克。

所以,最多能买3.6千克的苹果和香蕉。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类似的归总问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1. 计算单价之和2. 用总金额除以单价之和七、作业设计a. 一个篮球每只20元,一个足球每只15元,现在有50元,最多能买几只篮球和足球?b. 一支铅笔2元,一块橡皮1元,现在有10元,最多能买几支铅笔和几块橡皮?答案:a. 50元÷ (20元/只 + 15元/只) = 50元÷ 35元/只≈1.43只b. 10元÷ (2元/支 + 1元/块) = 10元÷ 3元/支≈ 3.33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八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

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教学时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范文秋去春来,短短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充实的一学期中,教师难免会感触较多。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最新范文1大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寻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几种现实反思以下: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

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切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

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要想抓住他们的思维给他留有悬念,而且还得不要让他们处在胜利当中。

由于他们的不仔细,很少全做对。

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们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当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

有时你把他叫起来。

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

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

要不断提示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落后生,第一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期望,尝到成功的欢乐。

只要他们获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夸奖。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舍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期望的。

用爱心暖和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

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

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

营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动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授。

永久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位学生爱好的老师。

他爱好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比赛。

比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爱好。

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展开多种多样的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比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觉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到达进步的目的。

但将比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奇妙灵活一些。

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比赛,这就达不到鼓励其志的目的了。

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仔细视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屡次失败的进程。

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

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屡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着落,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

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培养、提高。

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爱好。

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别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获得了不同的成效。

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立刻爱好盎然。

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

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当中。

尽管要通过量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爱好常常能到达非常好的成效。

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环绕书本讲书本,环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少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关键所在。

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新课改的理念中提倡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部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级六班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在两班前列,但从口算到运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待及的学生。

我就想,为何待及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觉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进程中,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乃至记不住常见的运算公式,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视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爱好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更要因人而宜,我们也不能用公布课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吸取公布课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布课的方法。

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

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情势等。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换、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知道概念和运用概念。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杰出。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最新范文2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摸索的问题。

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

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部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行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

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形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布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杰出的案例。

年级教研组《认识面积》一课成功的展现,收到良好的成效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

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管到各班实际情形,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行以后趁记忆犹新,回想、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体会的积存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课前准备不流于情势,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存了许多有益的体会与启示, 4月下旬,2位教师参加了全国的学习培训,凝听名师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会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深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布教学,遭到老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布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再认识。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运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摸索,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最新范文3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进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的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知道有余数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教学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换的学习方式来展开的。

小组合作与交换的进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但部分差生还不能知道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师需加强指导。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最新范文4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发愁了,运算毛病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之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

整体感受,效率很差。

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工夫,针对运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照并进行了重点强调。

对运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

全部单元上完,经过考核,还是让我大失所望。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运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想、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当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

运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当通过大量的练习。

新教材的运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

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光课本和导与练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一二年级不布置书写作业,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学生的运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运算时不可避免地显现了毛病。

其二,缺少良好的运算习惯。

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

刚入学,我就非常重视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

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毛病。

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

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