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需要使用温度计来准确测定。

3.温度计使用方法: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热水杯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计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

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XXX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简版)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简版)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超全整理精品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2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4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国际上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5.温度计示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8.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9.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2.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4.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最新修订)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最新修订)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含重点实验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2.热胀冷缩3.水受热以后4.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6.月球7.太阳8.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0.养昆虫11.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3.用根、茎、叶繁殖14.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6.动物的庇护所17.环境变化以后第一单元冷和热弟1课冷热与温度1.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 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实验设计与记录: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测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温度(该温度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时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4.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①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②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③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④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第2课热胀冷缩1.两支温度计,一个在热水中,液柱上升,上升的原因是液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一个在冷水中,液柱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液体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1: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复习专用资料)

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复习专用资料)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超全整理精品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2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4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2021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doc模板

2021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doc模板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2021】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2021】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水受热以后 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水受热以后  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3.水受热以后1.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2.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3.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当温度达到0°C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0°C。

4.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

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5.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6.满壶的水烧开后会产生哪些现象?为什么?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在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

原因:分别发生了沸腾和凝结。

7.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8.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

③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

④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2.热胀冷缩1.下图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温度计中的液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4.水遇冷以后 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4.水遇冷以后  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4.水遇冷以后1.露水一般什么时候出现?那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2.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3.凝结的条件是遇冷。

4.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

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

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

6.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7.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水会沸腾,而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8.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时,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屋檐下挂满冰凌。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

①水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

②瓶子里的水结冰后,瓶子鼓胀。

③冬天水管易爆裂。

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零摄氏度时,水会结冰,体积膨胀,缸就会被撑破。

瓶里的水结冰后、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这样的道理。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会凝结成水珠。

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9.研究水蒸气遇冷实验:实验方法:①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③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

实验现象: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

实验研讨: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呢?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水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
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
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
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
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
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
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2.热胀冷缩
1.下图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温度计中的液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

2.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4.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5.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6.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

因为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

人们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伸缩0.0118毫米。

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

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

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

8.研究液体、气体、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3.水受热以后
1.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
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2.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3.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当温度达到0°C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0°C。

4.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

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5.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6.满壶的水烧开后会产生哪些现象?为什么?
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在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

原因:分别发生了沸腾和凝结。

7.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
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8.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C?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

③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

④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4.水遇冷以后
1.露水一般什么时候出现?那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
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2.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3.凝结的条件是遇冷。

4.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

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

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

6.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7.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水会沸腾,而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8.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时,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屋檐下挂满冰凌。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

①水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

②瓶子里的水结冰后,瓶子鼓胀。

③冬天水管易爆裂。

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零摄氏度时,水会结冰,体积膨胀,缸就会被撑破。

瓶里的水结冰后、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这样的道理。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会凝结成水珠。

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9.研究水蒸气遇冷实验:
实验方法:
①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③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

实验现象:
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

实验研讨:
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呢?
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水滴。

10.画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C?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C。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直维持在零度,直到全部结成冰之后才会继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

11.冰、水、水蒸气是如何相互变化的?在括号里填写变化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