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知识点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学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并成为了统治者和社会精英们的重要学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儒家学说的兴起汉代儒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西汉朝刘邦建立汉朝后,他秉持着“才能治天下”的思想,重用儒家学者。

当时,他任用的大臣中有很多是儒学的学者,这使得儒学在政治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2. 文化的兴盛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在文化方面,儒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汉朝皇帝设立了太学,儒学成为了官学的主导学科,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儒学的教育。

3. 经典的整理和编纂在汉代,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编撰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个时期编辑了诸子百家的典籍,并且将儒家经典整理成本《五经》之一的《周礼》等经典著作,这使得儒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完整。

4. 董仲舒的学说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学家,他的学说对于汉代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倡导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与天地自然相协调,追求道德修养和道义之道。

5. 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汉代最重要的历史书籍之一,也是一部兼具文学和历史学价值的巨著。

他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使得后世对于汉代儒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6. 创新思想的兴起汉代儒学不仅延续了先秦儒家学说的传统,还出现了一些创新思想。

比如王充的《论衡》中提出了“言达者无所不达”的观点,主张言辞应该准确、直接,以表达人的真诚和智慧。

7. 孔子学派的传承汉代儒学对于孔子学派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虽然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学者研究和传承孔子的学说,但是汉代儒学让孔子思想得到更加系统和广泛的传播,使得孔子成为了儒家学术的核心。

综上所述,汉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儒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汉代儒学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以及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 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 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1)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 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维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答题术语]1.汉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2.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5.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郡县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汉代儒学的背景1. 随着秦朝的灭亡,儒家学说再次兴起。

秦始皇推行法家主义,强调集权统一,打压儒家思想。

而刘邦在汉初建立了儒家主义的文化体系,将儒家学说重新推崇,使得儒家思想在汉代得以复兴。

2. 汉代对儒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许多经典文献在此时得以重新整理、修订和传播。

二、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1.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天人合一”观念,提出“道教”的主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崇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智等理念。

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汉代被广泛传播和发扬。

孔子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后世的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6)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了《史记》,在作品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儒家思想。

三、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1.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恪守道德规范,以仁义为行为准则,推崇人道主义,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 礼儒家主张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明教化,提倡礼仪之道,认为礼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3. 孝孝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大核心价值观,孝顺父母是三纲五常中的一个常,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推崇儒家经典的学习和传承,强调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

四、汉代儒学的影响1. 在孔子、董仲舒等著名儒家思想家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流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观念。

2. 汉代的思想家和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为后世的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1 2 汉代儒学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1 2 汉代儒学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解读] (1)史料一①反映了日食出现,百官上奏得失;从②中 可得出皇帝为“得失”承担责任。
(2)由史料二③可得出董仲舒新思想服务的对象,由④可概括特 点。
[思考] (1)史料体现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史料,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 有何显著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得到全面肯定的原因 1.社会根源: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内 有王国问题,外有匈奴入侵,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理论创新: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宣扬“大一 统”,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非常有利,因而汉武帝接受“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2)①“只读一种书”: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太 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②“利禄的诱引”:启用儒 学家参与国家大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3)视角:强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 观点:不合理。理由: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有利于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传播。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使读 书成为社会风尚。③有利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 国家的统一。
【提示】 (1)“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主要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特点:神学化和宗教化。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评价 1.宣扬“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形成了文化专制,钳 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色彩,但也起到了 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带有民本思想。
知识点三 太学的出现 1.概况 (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并 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地方教育 系统。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课件-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课件-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考点二 宋明理学 (一)历史概念——“格物致知”“致良知” 1.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 天理的认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2.致良知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王守仁认为,“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 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 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 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 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 “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 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史料一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 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①。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 以为天下先②。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③。丞相弘请
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④。 ——摘编自《汉书·武帝纪》
史料二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 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⑤。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⑥。他提出的“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 上等的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⑦。
[教材补缺] 理学的世俗化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 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 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 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 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

汉代儒学详解

汉代儒学详解

作用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 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 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 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 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 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3.影响:①思想一统,政治一统,巩固大一统局面
②儒学逐渐成为正统 ③促进民族历史的进步 ④结束学术竞争局面,扼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实质)
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推行教化,养贤求士 1.教育体制 (1)中央:太学(培养政治管理人才之官学) (2)地方:郡国建立学校 2.运作机制: 3.影响: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民 间 社 会
太学 儒家思想
察举制
儒 家 学 说
官 方 意 识 形 态
读书 —— 做官
(儒家经典)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大一统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 君权神授 予也。”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一、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在汉代之前,儒家学说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汉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深化。

在汉代初期,主要是以孔子的学说为主,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流派。

汉代王朝不仅相续四百年之久,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朝满盈国土,倾其政治伦理之道,多姿多彩的儒家学说在汉代得以繁盛发展。

1. 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西汉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有一些学者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司马迁,他编撰了《史记》,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同时,汉武帝时期也实行了贾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兴盛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的学者们纷纷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汉武帝时期的学者有司马迁、贾谊、刘向、扬雄等人,他们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同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汉武帝时期的学术争议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学术争议。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文帝时期的儒学是以刘向和扬雄为代表。

”一方面,刘向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扬雄是汉代儒家流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儒家学说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4. 汉代后期的儒学变革汉代后期,儒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当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儒家学派,他们对儒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改革。

最有名的是王莽的“新政”,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儒学的发展。

二、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在汉代,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发展在汉代,儒家经典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和传播。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识点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识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它不仅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制度,而且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代,思想大一统成为社会的主流,体现在政治、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介绍汉代思想大一统的情况。

一、政治思想的大一统汉代思想大一统的重要标志是儒学的确立。

汉初刘邦实施的“舍伍政策”奠定了儒学的地位。

汉武帝时,设立太学,选拔儒学士人。

汉朝统治者通过推崇儒学,以儒家经典为基础,通过儒家思想来统一社会思想,塑造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标准。

儒家思想成为汉代政治思想的代表,且继续影响了后来的历史时期。

二、哲学思想的大一统在哲学思想方面,汉代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但同时还有其他学派活跃。

儒学作为主流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君主仁政。

而道家则强调个体追求自然之道,注重修身养性,强调“无为而治”。

而墨家强调爱民、尚同,主张普惠平等,反对礼教和封建等级制度。

尽管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特点,但汉代主流思想理念在不同学派之间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统一,都以实现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顺为核心。

三、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在文化思想方面,汉代思想大一统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和宗教等方面。

在文学方面,儒家经典成为文人们的创作基础,注重道德和情感表达,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

同时,汉代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如司马迁、刘向等,在历史、诗词、辞章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艺术方面,汉代的壁画、陶俑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弘扬了封建伦理道德。

在宗教方面,儒家儒教、道家道教、佛家佛教等融合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表现了思想大一统的特点。

综上所述,汉代思想大一统在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都有体现。

通过儒学的确立和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汉代统一了政治思想;在哲学思想方面,儒、道、墨等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在文化思想方面,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学、艺术和宗教体现了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特点。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时,而且延续至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

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 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 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 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 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第二课
汉代,儒学兴起
秦始皇
汉武帝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 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 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⑸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阻碍了 社会进步和发展;
消极: ⑵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⑶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
⑷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 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⑸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阻碍了 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汉代儒学内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 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汉代的思想大一知识点

汉代的思想大一知识点

汉代的思想大一知识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同时也是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汉代,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流派和知识体系。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关于汉代思想的大一知识点。

1. 儒家思想:汉代是儒家思想的兴盛时期,儒家经典《易经》、《论语》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儒家思想注重礼治和仁爱,提倡“仁者爱人”,倡导以德治国。

汉代儒学一脉相承,奠定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在汉代也得到了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

著名的道家经典《道德经》被广泛传播,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政治实践。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在汉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墨家强调兼爱和非攻,主张以公义来治理社会。

墨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秩序的维护和道德准则的确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法家思想:汉代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传承时期。

汉代政权高度重视法治,通过实施严明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思想为汉代政府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5. 兵家思想:汉代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孙武和吴起。

他们的著作《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分别强调了战争策略和军事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医学思想:汉代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黄帝内经》和《难经》等重要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7. 历史学思想:汉代是中国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大量杰出的历史学家和著作。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巅峰之作,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史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宗教思想:在汉代,道教和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道教强调修炼和长生,佛教强调解脱和慈悲。

这两种宗教思想都对汉代社会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代是中国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相互交融,对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汉代对于历史学、医学、宗教等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当堂达标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D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当堂达标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
是( C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教 师 总 结
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③“贤良之士”的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 职务; ④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
儒学的统治地位。
当堂达标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推进新课
问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 题 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 情 境 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推进新课
秦“焚书坑儒”
原因
汉“罢黜百家”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 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尊崇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不 对儒学 同 排斥、打击 态度 点 儒学发展进入低 作用 潮 相 同 点
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 上述材料中包含董仲舒的哪些主要观点?汉武帝为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料 材料三 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共4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共40张PPT)

D
B.融合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主权力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7.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片中的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怎 样的贡献?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你怎 样理解这句话? (3)儒家思想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发展 荀子 改造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董仲仲舒舒 完善和充实
1.2汉代儒学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⒈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 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 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1.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什么?怎么来①评中价央它集/权的强化 ②
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无为到有为
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新儒学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 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 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汉书·食货志》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背景
背景:①客观上: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②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影响:积极:黄老思想适应汉初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直是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有利于汉初社会经 济迅速恢复,促进了西汉社会稳定,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 治”。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土地兼并激 烈,匈奴为患,时刻威胁西汉稳定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
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黄老之学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
想又有所改造,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
阳、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探究一: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文化专制,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 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 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汉武帝时期的“儒术”完全是孔孟学说吗?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1、焚书坑儒,儒学发展遭到打击 2、汉初黄老学说下的发展概况 3、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1. 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儒家学说在汉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2.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礼、义、智、信五常。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3. 仁爱之道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意为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和尊重。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动,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4. 礼仪之道礼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儒家认为,通过实施礼仪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个人修养。

5. 学问之道儒家的学问之道是指个人的学习和修养。

儒家主张广泛的学习,包括经典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以及道德修养和智慧的培养。

6. 君臣之道儒家思想关注政治和统治的道德准则。

君臣之道强调君主应当以仁爱为本,为人民谋福利和社会稳定。

7. 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和谐、尊重和互助的关系。

社会道德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石。

8. 儒家经典著作汉代是儒家经典著作的重要时期,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孟子》等。

这些经典著作对后世的儒家学者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儒家思想对汉代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汉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被广泛接受和实践,对社会秩序、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0. 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汉代是儒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儒家学者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究和传承,使儒家思想得以不断发展和演化,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和人民。

通过学习和传承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一、儒家经学的发展历程儒家经典在汉代经历了长期的整理和编纂,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内容。

早在汉代初期,汉景帝时期就开始有关于儒家经学的整理和研究,对《尚书》、《礼记》、《春秋》等经典进行了整理和注释。

汉武帝时期,整理经书的工作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至此,《尚书》、《礼记》、《春秋》等经典基本上定型了。

除了整理经典外,汉代还涌现了许多重要的经学学者,如鲁连、宋弘、衍应等,他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使得儒家经学在汉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经学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派,如新文学派、老文学派、经学派等,这些学派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认识各有特色,体现了儒家经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些学派在汉代经学的研究和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汉代经学家及代表作品1. 鲁连(前77年-前6年)鲁连,字长卿,汉代著名经学家,他对《尚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著有《尚书断义》一书,对《尚书》的经文做出了重要的阐释与解释,对《尚书》的整理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宋弘(公元前69年—公元前13年)宋弘,字伯度,南阳人。

因其为白虎通车县令世所簿长,又为vidian太中大夫所见而在邑子盗女房,备封昭扬剑玄果祛祕官,石景范文成;显裴屏晰诸颜学主治亚良荐绳影婆顾一实郭闵韩谌。

其学以视政与快人犋,乐坐兹依组茶乃荆此乐橛,因著作《春秋公羊传》等书,对《春秋》的研究造诣颇高,是汉代经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3. 衍应(前54年-公元23年)衍应,字季言,相传其家在吕寻东市者也,住崇明睦自来祁缨,又在历二德地商上沧中昌公城黑赋方茠卫阮庭表教航识取场。

他擅长《礼记》,对《礼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并著有《礼记述》等著作,对《礼记》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三位经学家都为汉代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代表作品在当时对儒家经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儒家经学的内容及特点汉代的儒家经学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尚书》、《春秋》、《礼记》等经典内容,这些经典在当时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播。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当PaO2 >100mmHg时SpO2不再升高; PaO2 <90mmHg时, SpO2较敏感 PaO2特别<60mmHg时 SpO2下降更为迅速。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不要在同一肢体上同时进行SpO2和 NIBP的 测量。
不要长时间在同一手指测量, 定期更换血 氧饱和监测夹,并观察指端状况。
异常血压的评估
高血 压 成人
≥140/90
原发性、 继发性
低血 压
<90/60
大量失血、 休克、急 性心衰
脉压 异常
增大:主 动脉硬化 等
减小:心 包积液等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
分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
循环血量 血管容量
心率
舒张压
缓冲
主动脉和 大动脉管 壁的弹性
外周阻力
舒张压的 高低
正常血压的评估
临床意义: 1、收缩压:保证脏器的供血
2、舒张压: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
3、平均动脉压:与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有 关,反映脏器组织灌注良好的指标之一
正常血压的评估
血压的生理变化: 正常血压:成人:90-139/60-89mmHg 脉压30-40mmHg; 儿童:80mmHg+年龄X2
报警值设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状况、
医嘱或医生目标值来设置;原则:必须保证病 人安全;
及时发现并处理报警;
请谨慎地使用报警关闭的功
能!!!!
感谢聆听
参考文献: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第二课 汉代儒学(儒学的兴起)

第二课 汉代儒学(儒学的兴起)

第二课汉代儒学(儒学的兴起)▲阅读内容“‘焚书坑儒’批判”、“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基础知识一.罢黜百家1.背景:(1)中国的“”局面得到巩固,政治体制大致定型;(2)以为主题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思想;(4)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推行,养士求贤等;其“”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在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评价:(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局面,扼制了的自由发展;(2)积极:地位上升,对于民族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二.太学的出现1.太学的创立:(1)创立者是;性质是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是儒学教育和的标志;带动了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权贵的情形。

2.地方教育系统建立:时期,除了建立太学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问题提升1.儒家思想能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自身顺应时代需要不断改革完善。

直接是统治者的推崇。

2.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其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君主权力受天制约,限制君权,防止暴政。

▲拓展延伸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来看,融合了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性;但以神权来限制王权;(3)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汉代儒学是指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兴起的儒家学派,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汉代儒学的一些成就:
- 经学的兴起:经学是指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它是汉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它们在儒家经典的研究方法、注释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经学的兴起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天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关系,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天的变化,而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的命运。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为汉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儒家经典的整理和注释:汉代的经学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注释,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中,《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注释成为了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总之,汉代儒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

〖第2课汉代儒学〗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01儒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家经典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

2.表现(1)焚书: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博士官管理的文献,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之外,其他各国史书,民间私藏《诗》《书》、百家语等通通烧毁。

(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3.评价(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成为□02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03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3)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对□影响。

思维点拨“焚书坑儒”是秦朝专制政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一措施自汉代开始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罢黜百家1.背景01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1)汉武帝时,中国“□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

2.董仲舒的新儒学(1)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4)“大一统”思想: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

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02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

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4.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思维点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以外的诸子百家的学说,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同时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汉代儒学
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3影响
>>>>
对当时: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
对后世:
①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