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基本内涵包括天人合一、道德化身、中庸之道、经世致用等几个方面。

首先,天人合一是汉代儒学的核心。

这一理论认为,天地间的一切万物都是有机联系的,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因此,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从而创造出和谐美满的社会。

其次,道德化身是汉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了其行为和言语,提倡弘扬道德美德,具体表现为重视廉洁、诚实、礼貌、恭敬、敬业等美德。

再次,中庸之道也是汉代儒学的一大特点。

中庸之道强调追求道德的平衡和中和,同时提出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关系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平衡,并且认为这些关系都必须保持和谐才能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最后,经世致用是汉代儒学的实践性特征。

这一理论强调严谨治学、注重实践、重视创新,提倡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探索思维,促进社会的发展。

总之,汉代儒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闪耀的一颗明珠,其内涵不仅涵盖了天人合一、道德化身、中庸之道、经世致用等重要思想,而且
承载着中国文化血脉的传承和发展,是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知识点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学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并成为了统治者和社会精英们的重要学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二必修三汉代儒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儒家学说的兴起汉代儒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西汉朝刘邦建立汉朝后,他秉持着“才能治天下”的思想,重用儒家学者。

当时,他任用的大臣中有很多是儒学的学者,这使得儒学在政治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2. 文化的兴盛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在文化方面,儒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汉朝皇帝设立了太学,儒学成为了官学的主导学科,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儒学的教育。

3. 经典的整理和编纂在汉代,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编撰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个时期编辑了诸子百家的典籍,并且将儒家经典整理成本《五经》之一的《周礼》等经典著作,这使得儒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完整。

4. 董仲舒的学说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学家,他的学说对于汉代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倡导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与天地自然相协调,追求道德修养和道义之道。

5. 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汉代最重要的历史书籍之一,也是一部兼具文学和历史学价值的巨著。

他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使得后世对于汉代儒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6. 创新思想的兴起汉代儒学不仅延续了先秦儒家学说的传统,还出现了一些创新思想。

比如王充的《论衡》中提出了“言达者无所不达”的观点,主张言辞应该准确、直接,以表达人的真诚和智慧。

7. 孔子学派的传承汉代儒学对于孔子学派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虽然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学者研究和传承孔子的学说,但是汉代儒学让孔子思想得到更加系统和广泛的传播,使得孔子成为了儒家学术的核心。

综上所述,汉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儒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汉代儒学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以及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

《汉书· 董仲舒传》

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无) 以加,管晏之属,伯(霸)者之佐,殆不及也。”至 于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偶),王者不得则 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 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贡、子游、子夏不与焉。 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 潜心大业,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然考其 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 吕不加,过矣。”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 之言为然。
扬雄
扬雄其人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 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 之思,清静无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徼 名于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担石之储,自若也。自有下度: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杨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召以为门下史,荐杨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 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 平间,王莽、董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杨雄 三世不徙官。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 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 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 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 皆斟酌其本,相与仿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时人皆 轻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醒潭以为杨雄之文绝伦无比。 《汉书· 扬雄列传》
《法言》
1、体现扬雄为儒家学术旨趣的代表作。 山径之蹊,不可胜由矣.向墙之户,不可胜入矣.日:恶 由入?日: ”孔氏。孔氏者户也。 《法言· 吾子》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后之塞 路者有矣,窃自比于孟子。 《法言· 吾子》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 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 问道》 2、阴阳家之说,不合于圣人。 3、人性善恶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 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 修身》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汉代儒学的背景1. 随着秦朝的灭亡,儒家学说再次兴起。

秦始皇推行法家主义,强调集权统一,打压儒家思想。

而刘邦在汉初建立了儒家主义的文化体系,将儒家学说重新推崇,使得儒家思想在汉代得以复兴。

2. 汉代对儒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许多经典文献在此时得以重新整理、修订和传播。

二、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1.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天人合一”观念,提出“道教”的主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崇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智等理念。

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汉代被广泛传播和发扬。

孔子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后世的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6)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了《史记》,在作品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儒家思想。

三、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1.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恪守道德规范,以仁义为行为准则,推崇人道主义,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 礼儒家主张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明教化,提倡礼仪之道,认为礼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3. 孝孝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大核心价值观,孝顺父母是三纲五常中的一个常,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推崇儒家经典的学习和传承,强调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

四、汉代儒学的影响1. 在孔子、董仲舒等著名儒家思想家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流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观念。

2. 汉代的思想家和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为后世的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代儒学(文)PPT课件

汉代儒学(文)PPT课件

使中国人民的头脑长期禁锢于神权政治和封建伦理政治之下
.
16
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重用儒生、表彰六经、设立太学
《诗经》《书》《礼》《乐》《易》《春秋》
.
17
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重用儒生、表彰六经、设立太学
(2010天津文综)《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
《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
B
.
10
天人感应
天上和天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天人能同干预类人、事,同人类亦能相感通应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不家知将自有 省,失又道之出败怪,异而以天警乃惧先之出,灾灾害以异谴谴告之告,说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是唯心主义思想,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范统治着者执政Βιβλιοθήκη 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
18
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重用儒生、表彰六经、设立太学 时间:汉武帝(在京师设立) 规模:至东汉,规模不断扩大(三万人) 学习内容:儒家经典—五书 生源:贵族子弟、少数中下层的人 活动:学习、品评人物,批评时政 出路:当官、为师(学而优则仕) 影响:官立学校;教育;风.气;统治基础;政治风气19
.
11
君权神授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
意之所予也。”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适应了加强君权的需要
.
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大一统) 核心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意图)不同,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代儒学详解

汉代儒学详解

作用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 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 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 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 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 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3.影响:①思想一统,政治一统,巩固大一统局面
②儒学逐渐成为正统 ③促进民族历史的进步 ④结束学术竞争局面,扼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实质)
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推行教化,养贤求士 1.教育体制 (1)中央:太学(培养政治管理人才之官学) (2)地方:郡国建立学校 2.运作机制: 3.影响: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民 间 社 会
太学 儒家思想
察举制
儒 家 学 说
官 方 意 识 形 态
读书 —— 做官
(儒家经典)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大一统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 君权神授 予也。”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一、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在汉代之前,儒家学说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汉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深化。

在汉代初期,主要是以孔子的学说为主,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流派。

汉代王朝不仅相续四百年之久,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朝满盈国土,倾其政治伦理之道,多姿多彩的儒家学说在汉代得以繁盛发展。

1. 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西汉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有一些学者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司马迁,他编撰了《史记》,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同时,汉武帝时期也实行了贾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兴盛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的学者们纷纷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汉武帝时期的学者有司马迁、贾谊、刘向、扬雄等人,他们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同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汉武帝时期的学术争议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学术争议。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文帝时期的儒学是以刘向和扬雄为代表。

”一方面,刘向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扬雄是汉代儒家流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儒家学说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4. 汉代后期的儒学变革汉代后期,儒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当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儒家学派,他们对儒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改革。

最有名的是王莽的“新政”,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儒学的发展。

二、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在汉代,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发展在汉代,儒家经典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和传播。

1.2汉代儒学(共20张PPT)

1.2汉代儒学(共20张PPT)
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1905年被废除。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官制度。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确立: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选官制度。 (2)特点: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是儒学经典 (3)历史影响:
积极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秦始皇
李斯
“焚书“遗迹
坑儒谷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 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 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 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 以外的列国史书,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 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 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 为师。这些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对社会风气: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 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对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 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 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5.尊儒措施的影响:
积极方面: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适 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第2课 汉代儒学

第2课 汉代儒学
Dream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 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 到打击。 (焚书坑儒)
Dream
焚书坑儒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 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 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焚书坑儒。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 国纷争的局面营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Dream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 (先秦)世官制——(两汉)察举制——(魏 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举制 —— (明清)八股取士 2、 科举制的演变: 确立——隋朝:隋文帝“分科举人” 完善——唐朝:明经、进士科为主 发展——北宋:取士人数大增 强化——明清:八股取士 3、特点: 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②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Dream
Dream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 受到打击。 (焚书坑儒) 2、社会背景: ①汉初黄老之术成为统治思想。
②汉朝中期王国问题、民族问题、土地兼并严重 威胁中央集权,黄老学说已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Dream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 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经济上—— 实行铜、钱、盐、铁官营制度 民族关系上—— 北击匈奴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文化专制 Dream
扼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专制

汉代儒学详解

汉代儒学详解
(儒家经典)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大者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
予也。”
君权神授
材之与料天三同与者天而同用者之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天,人故感为应人主,之天道人,合莫一明于在身
材料四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
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自由发展。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 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
政治管理人才
做官
中央官学—— 太学……
官学
汉代
地方官学——郡国学 ……
学校 系统
察举制
私学
• 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太学

儒家思想

察举制


儒方
家意
学识

形 态
读书 ——做官
社会:
①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② 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文化:
①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②功名利禄、八股取士,导致思想僵化,科技人才薄弱
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中朝、颁布推恩 令、设刺史,行察举
盐铁官营;
开通丝路

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

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 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 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 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 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第二课
汉代,儒学兴起
秦始皇
汉武帝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 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 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⑸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阻碍了 社会进步和发展;
消极: ⑵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⑶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
⑷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 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⑸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阻碍了 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汉代儒学内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 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
课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 独尊地位的措施。
复习导入: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况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 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
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课堂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 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 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课堂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 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 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2、确立; ——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现实需要: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
统一。
2)用人政策:
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 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应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巩固: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pptPPT优秀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pptPPT优秀课件

三 年


3、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思想
2、董仲舒的新儒学 “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
(名校课堂)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 :汉代 儒学pp t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名校课堂)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 :汉代 儒学pp t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6. ①“君为臣纲”
() A
④孝为“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7. 汉武帝问太子:“我刘家天下是从何处而来?”太子以下的 C( )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汉武帝
董仲舒
董仲舒的思想
1、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人君受命
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人君无道,天就会
降灾祸进行来谴责和警告。人君必须遵循天
道,实行仁政。
“天人感应”
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
传》
“春秋大一统”



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④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削弱了贵族特权
A.①②③B.
C.①④ D.②③
【分析】 本题易错选B,错选原因在于对③的表述没有正确
理解。科举制的确立虽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但由于
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了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技研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汉书·食货志》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背景
背景:①客观上: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②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影响:积极:黄老思想适应汉初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直是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有利于汉初社会经 济迅速恢复,促进了西汉社会稳定,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 治”。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土地兼并激 烈,匈奴为患,时刻威胁西汉稳定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
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黄老之学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
想又有所改造,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
阳、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探究一: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文化专制,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 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 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汉武帝时期的“儒术”完全是孔孟学说吗?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1、焚书坑儒,儒学发展遭到打击 2、汉初黄老学说下的发展概况 3、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当PaO2 >100mmHg时SpO2不再升高; PaO2 <90mmHg时, SpO2较敏感 PaO2特别<60mmHg时 SpO2下降更为迅速。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不要在同一肢体上同时进行SpO2和 NIBP的 测量。
不要长时间在同一手指测量, 定期更换血 氧饱和监测夹,并观察指端状况。
异常血压的评估
高血 压 成人
≥140/90
原发性、 继发性
低血 压
<90/60
大量失血、 休克、急 性心衰
脉压 异常
增大:主 动脉硬化 等
减小:心 包积液等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
分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
循环血量 血管容量
心率
舒张压
缓冲
主动脉和 大动脉管 壁的弹性
外周阻力
舒张压的 高低
正常血压的评估
临床意义: 1、收缩压:保证脏器的供血
2、舒张压: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
3、平均动脉压:与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有 关,反映脏器组织灌注良好的指标之一
正常血压的评估
血压的生理变化: 正常血压:成人:90-139/60-89mmHg 脉压30-40mmHg; 儿童:80mmHg+年龄X2
报警值设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状况、
医嘱或医生目标值来设置;原则:必须保证病 人安全;
及时发现并处理报警;
请谨慎地使用报警关闭的功
能!!!!
感谢聆听
参考文献: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汉代儒学的兴起与演变

汉代儒学的兴起与演变

汉代儒学的兴起与演变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因其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成就而得到广泛的赞誉。

在汉代,儒学经过了一个深刻的变革和发展,影响了后来几千年的文化和思想。

汉代儒学的兴起汉初,随着汉高祖的崛起,他采取了儒家思想来统治国家,开始逐渐倡导儒家思想。

虽然当时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可程度还比较低,但随着儒家学派的重视和推崇,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代主流思想。

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国家的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儒学教育体系,设立了官方儒学,使得儒家思想在汉代达到了巅峰。

汉代儒学的演变汉代儒学的演变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前汉时期和西汉时期。

在前汉时期,主要是以经学为主,知识分子以阅读经典为主要学业,经学重视继承和研究先秦典籍,强调对先圣经典的遵守和解释。

尤其强调的是周礼和春秋等各类礼制。

而在西汉时期,则主要以经学和学问学为主。

经学逐渐走向僵化,学派纷争激烈,不仅难以统一学术界,也使得学派之间的口水战愈演愈烈。

而学问学则注重实际,运用儒家思想去规范社会生活,为治理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基础。

汉代儒学的影响汉代儒学的兴起和演变对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学提倡“仁爱”(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主张的是平等、公正、宽容、互惠等),为中国社会和睦相处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儒学倡导的“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礼仪规范。

最后,儒学把孔子经典的思想成分深入解读,推陈出新,为后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及其他许多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总结综上所述,汉代儒学的兴起和演变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经世济民、传承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展。

汉代儒学在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儒学家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思想观点。

二、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汉代儒学在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汉代儒学家提出了“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等重要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发展。

三、儒家学术的传播和推广。

汉代儒学在儒家学术的传播和推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招收天下有才之士,培养儒家学者,推广儒家学术。

同时,汉代儒学家还通过著作、讲学等方式,将儒家学术传播到全国各地。

四、儒家学术的政治化。

汉代儒学在儒家学术的政治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倾向。

汉代儒学家将儒家学术与政治相结合,提出了“君为臣纲,臣为君纪”、“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为汉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基本内涵包括儒
家经典的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儒家学术的传播和推广以及儒家学术的政治化等方面。

这些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汉代儒学是指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兴起的儒家学派,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汉代儒学的一些成就:
- 经学的兴起:经学是指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它是汉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它们在儒家经典的研究方法、注释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经学的兴起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天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关系,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天的变化,而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的命运。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为汉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儒家经典的整理和注释:汉代的经学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注释,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中,《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注释成为了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总之,汉代儒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汉代儒学(儒学的兴起)

汉代儒学(儒学的兴起)

原因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 固政治统一
相 同 点
目的
实质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作用
三、科举制度
1、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科举制有何特点和影响? 隋朝时确立,唐朝完善,北宋发展,
问题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 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始皇 汉武帝 尊崇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 政治需要;董仲舒发展儒 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政策
不 同 点
排斥、打击
秦刚刚统一,需要巩 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 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 上很有影响。
2、秦朝的“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 压制,走向低潮。
秦朝为何要 “焚书坑儒”?你如何看待此事?
原因
①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 力的附庸 ②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具体内容:焚书(类型)、坑儒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加强君权的需要,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 从 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汉武帝的尊儒、倡儒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第2节汉代儒学
【测试要求】
理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
理解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知识梳理】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A.观点: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统一,就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B.评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但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其它思想的自由发展。

(2)提出“”和“”。

A.观点: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天子无道,上天就会降灾于他。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B.评价:神化并加强了君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要求君主爱护百姓。

(3)提出“”:
A.观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是社会伦理。

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是个人品德。

B.评价:“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对其应持批判态度;“五常”中去除其中的封建成份,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2.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和阴阳五行等学说而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实质是“外儒内法”。

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建立
1.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独尊的原因
(1)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迎合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改革。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思想: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改革。

(2)政治:起用儒生参政,确立察举制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扩大了官员的队伍。

(3)教育:兴办和令各郡国建立学校,使天下文士都学习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②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消极:
①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②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秩序,具有局限性。

◆知识拓展:汉武帝兴办太学
(1)兴办: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

规定太学生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

(2)作用: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的官立学校;
②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
③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的标志;
④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难点探究】
1.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董仲舒既继承先秦儒家的“仁”、“礼”、“仁政”和“民本”思想,又与时俱进,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符合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材料中的思想最早由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韩非子
2、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3、《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4、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田”“塞兼并之路”
5、《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表法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7、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8、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9、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0、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
1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1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道家、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发展儒学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放弃了“为政以德”仁政思想
13.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1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

“此法”应为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下表源自《中国古代职官》,对表中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扩大封建统治基础B.扭转了传统阶级观念C.严重摧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16、某学者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A.是较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下列有关太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B.广大中下层人士都由此得到入仕机会
C.儒学教育实现了官方化
D.办学模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二、判断题
18、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统治思想。

19、“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0、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2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