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表达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结构,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英文中被动句的构成方式。
英文中的被动句是通过将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和助动词“be”或其他状态动词连用来构成的。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中的“was written”就是一个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词的执行者则常常由介词“by”引出。
被动句的使用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也可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相比之下,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则更加简单直接。
汉语的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在动词前加上“被”字构成的,“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中的“被解决”。
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
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文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更加普遍,可以用在多种场合和语境中,能够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这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被动句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偏好。
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行为的对象而不是执行者,也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The cake was eaten by the kids”相比于“The kids ate the cake”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用于特定情境下的强调。
“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则强调了问题的解决者。
这表明了英语和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用得比较频繁,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经常会遇到。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却相对较少被使用。
本文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用法有何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通常使用“被/给+动作的承受者+动词+了/的/得+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就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更多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下常被使用。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被动句可用来凸显句子的客观性,增强叙述的权威性;在科技文献中,被动句则常被用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下的表达。
比如在公告或规章制度中,被动句的使用可以表达一种权威性和严肃性。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被动句通常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汉语中被动句则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的特点,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流畅。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且受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希望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有所帮助,能够为学习者们在使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
4 3 0 0 6 8 )
意 义 的句 子 ” ( 谢景芝, 2 0 0 4 : 2 0 0 ) 。 英 语 被 动 语 态 广 泛 使 用 在科 技 、 报刊文体 、 官 方 或 公 事 文 体中。 就科 技 文 体 而 论 , “ 据语 言 学 家 统计 , 物理 、 化学 、 工 程 类 的英 语 教 科 书 的 全 部 限定 动词 , 至 少 三 分 之一 是 用 被 动 语 态 。
明翻译 工 作 者 不仅 要 “ 博” 而且要“ 专” 。 翻译 的 发展 方 向 是越 来 越 专 业化 。只会 泛 泛 地 翻 译 一 般 性 文件 或 是 只会 做 礼 节 性 陪 同翻 译 的人 。无 法 满 足 当前 越 来 越 多 样 化 和 高要 求 的 翻译 市 场需求。 5 . 良好 的职 业 道 德 和 职业 素 质 . 负责任 、 讲 诚 信 。接 了 翻 译 任 务之 后 .应 严 格 按 工 作 合 同 要 求 .保 质保 量 按 时 完 成 工 作: 不 泄 漏 客 户需 要保 密 的信 息 和数 据 , 不利 用 翻译 工 作 之 便 谋 求 其他 私 利 。另 外 , 译 员 对 自己不 熟 悉 的领 域 的 翻译 工作 , 要慎重对待 。 不 能 为 了 经 济 利 益 而牺 牲 翻译 质 量 , 损 害译 员 乃 至行 业 形 象 。 6 . 良好 的人 际交 往 能 力 和 沟 通 技 巧 。在 口译 工 作 前 后 , 经 常 要 与客 户 沟 通 商 议 . 要 与 同 行 合 作 协 调 。 无 论 从 保 证 工 作 质 量 出发 。 还 是从 维护 自身 利 益 考虑 , 交 往 和 沟 通 能 力 都 至关
k n o w s o me t h i n ' g o f e v e r y t h i n g a n d e v e yt r h i n g o f s o me t h i n g” 这 说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是表达被动意义的一种句型。
在英汉语言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通过把主语转化为句子的对象来表示被动。
通常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
例如,我们可以把这个主动句子:The boy kicked the ball.转化为以下被动句子:在这个句子中,“the ball”是对象,而“was kicked”是被动的形式。
下面是更多的例子:主动句子: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an exam. 被动句子:The students were given an exam by the teacher.主动句子:She will bake a cake. 被动句子:A cake will be baked by her.他吃了一个苹果。
主动句子:他收到了一封信。
被动句子:一封信被他收到了。
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首先,在英语中,被动句主要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来表达被动,但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加上“被”字来表达被动。
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像“be”这样的动词。
其次,在英语中,被动句常常用于客观事实的陈述,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于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英语中可以说:The house was broken into last night.但在汉语中,可能会表达出更强的情感,如:昨晚我的房子被人破坏了,这真让人生气。
这个例子中,汉语句子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愤怒和强烈情感,而英语句子则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件客观事实。
此外,英语的被动句中,礼貌语气比汉语更加普遍。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能够被看作是礼貌用词的被动句是:而在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则不需要添加这种礼貌用语。
总结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和用法上有一些不同。
英语中的被动句主要是通过“be”V-ed 来表示,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是通过添加“被”字来表示。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被动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口语和笔头上都非常常见。
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加过去分词构成。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有很多差异,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来说,识别和理解英语被动句常常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文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概念。
主被动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主被动两个结构构成。
主动语态下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在被动语态下,主语成为动作的承受者,被强调的内容往往是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主动语态:I wrote the letter.(我写了这封信。
)在汉语中,不同于英语的主被动结构,表述以被动的方式强调的动作,通常可以通过词序或者助动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
所以,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字句或“受到”字句来表达。
汉语:这个决定由公司领导做出。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英语:The decision was made by the company leaders.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所以,英汉语言处理被动句的方式有所不同。
被动句的时态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时态与主动句类似。
被动句可以用各种时态来表达不同的时间关系,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和将来时态。
被动句使用的时态通常取决于主语和句子的动作和状态。
现在时:The car is being washed.(车正在被洗。
)将来时:The game will be played next week. (游戏将在下周进行)与英语不同,汉语中的被动句不太明显具有时态,因为汉语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句子中的动作发生时间。
特殊情况下的被动句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
双宾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一些动词后面可以接两个以上的宾语。
这称为双宾语动词,在被动语态中,一个宾语变成主语,另一个宾语作为主语的补语出现。
主动语态:I gave my mom a present.(我送了妈妈一个礼物)在汉语中,很少出现双宾语动词的情况,大多数语法结构倾向于一种简单且直接的表述方式。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摘要:英汉语被动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式标志、使用频率及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英汉民族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诸多不同,衍生出不同形态的被动式,这对掌握英汉语差异,了解东西方文化,准确、道地地习得英语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被动式形式标志使用频率意念被动句引言被动语态的产生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当思维选择事件的客体作为参照物,就产生了被动句和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谢景芝,2004:200)。
英语被动语态广泛使用在科技、报刊文体、官方或公事文体中。
就科技文体而论,“据语言学家统计,物理、化学、工程类的英语教科书的全部限定动词,至少三分之一是用被动语态。
有些经常用于科技文章的动词以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高达51%到100%”(连淑能,1993:102)。
汉语被动语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汉语中较少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使用也受到种种局限。
例如汉语小说《骆驼祥子》中只用了一百个被动句;《班主任》共20页,才用了七个被动句。
(谢景芝,2004:201)1.英语被动式的特点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
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辅以词汇手段。
在英语中,谓语含有助动词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个结构的句子称为被动句,“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是英语被动语态的标志。
英语里绝大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用这个结构作为被动语态的标志。
所以,“英语中的被动句大多数是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蒋监松,2002:37)。
英语绝大多数被动句中施动者不出现。
英语被动句往往表现得很直接、客观、不带个人感情。
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可以跟各种表示时态、完成式及情态动词连用。
因此,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很高。
2.汉语被动式的特点汉语中主动句多,被动句使用频率低。
汉语的动词缺乏形态结构的变化,不具备像英语一样用曲折形式表示语态的手段。
在动词谓语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方,句子就是主动句,否则就是被动句。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被动语态只是一种语法范畴,其功能是运用语言来符号化人所意识到的事物,以下是搜集资料的一篇研究英汉被动语态表达形式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概述被动语态是所有语言的普遍范畴。
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
英语语态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达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英语动词有主动语态(active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之分,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根据相应规则,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
英语被动语态用句子形式表示,可以区分为有形标志的被动句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汉语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徐德宽指出,“很久以来‘,被’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而‘被’字句的词类归属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通过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的对比,旨在从深层揭示被动语态的本质。
二、形式分析英汉被动语态的表达形式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一)共性各种语言的被动句都存在普遍性,包括形式和意义。
彭玉海在探讨俄汉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中说:“一种句式除了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大致相同内容的基本情景外,还必须将完整的语义所包含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这就给语言的认知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彭玉海从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和经济原则出发,得出结论:“一个结构式就是一个形义结合体,它既不是完全任意的,也不是完全可推导的,而是可解释的或有理据的(motivated)。
从一个认知领域到另一个认知领域,是整体性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完形’的投射,而不是组成部分的投射。
在俄汉被动句的语义分析中,顺序、包容、邻近、数量4 条认知原则在意义(概念)领域和句式结构的形式领域同时起作用,或者说在意义域起作用的原则也‘投射’到形式域,这就是所谓的语法认知‘象似性’或语法隐喻,从意义认知域向形式认知域的投射。
分析表明,俄汉语被动句在语言认知层面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从认知原则出发确立被动句式的整体意义,这一做法能为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共性特征作出认知方面新的解释。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被动表达方式是英、汉两种语言同时具有的语法结构,是很重要、很常见的语言现象。
近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语言学家围绕英汉被动语态开展了系统、细致的研究。
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表达形式与句法功能角度入手解读英、汉语被动句式,发现英汉被动用法存在句法结构方面的某些共同点,但同时又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显著的差异。
标签:被动句句法结构英汉对比一、引言被动是一种语态,对于英语和汉语都是重要、普遍的语法现象,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被动句进行了大量研究,将被动句分为三类:结构被动句(高天,2007),指的是通过动词的结构形式表现动词的受动关系的句子;意义被动句(周长银、夏卫东,2002),指的是那些以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句子;综合类被动句,即是对上述两种定义的综合,也是对英语被动句最恰当的解释。
国外学者对于被动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国内可追溯到古汉语的使用,各流派学者纷纷采取了形式主义,功能流派,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被动语态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阐述,对被动语态有独到见解。
以此为基础,本文首先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加以比较,然后在格理论和题元理论(Chomsky,1957)的框架下分析英汉被动结构的差异。
二、英汉被动句形式对比分析(一)英语被动句类型表1:英语被动句结构类型标记特征句型例句及译文有标记Be+Ved (1)Be型被动句My arms were hurted by him.(我的手臂被他伤了。
)Get+Ved (2)Get型被动句John got killed in an accident.(约翰死于车祸。
)无标记XXX (3)S+V+Adv The apple eats well.(苹果很好吃。
)(4)S+V The heavy box can’t lift.(箱子太重,举不起来。
)(5)S+Be+Doing What’s coming?(将要发生什么?)英语的有标记被动句是指由“Be+Ved”或“Get+Ved”构建的句子,汉语的有标记被动句则是指含有介词“被”等的句子,所以表1中的(1)、(2)类都可以被称为有标记被动句。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方式比较
梁 小 明
英 汉两种语 言 中都 有被动含 义的表 达法 。英语 中的被动语 态使 用 范 围广 泛 , 尤其 是在 科技 英 语 中 , 是在 不 必 、 凡 不愿 说 出或 不 知道 动作执行 者的情况 下 均 可使 用被 动 语态 。相 比之 下 , 语 中被 动表 汉 达 法的使用 范 围要 小得 多 。在 被 动含 义 的表 达方 式上 , 汉 两种 语 英 言有 相 同之处 , 也有不 同之处 。 1 .一 般说来 , 被动 句 指 的是 具 有被 动 形式 标 记 的 句 子 , 语 的 英 被动标 记 比较 单一 , 主要 通过 “ 助动 词 b +及 物 动词 的过 去分词 ” e 及 其变 化形式来 表示 。汉语 的被动 句式 使 用 较少 , 其被 动标 记 要 繁 但 杂得 多 , 其表达 被动意 义 的语 言 手段 主要 是 通过 使用 表 示 被动 的助 词“ ” 被 或与 “ ” 义 相 同 的 “ ” “ ” “ ” “ ” “ ” “ ” 被 意 受 、遭 、让 、给 、挨 、 由 、 “ 、得 到”“ 到” 叫”“ 、受 等构 成 。例 如 : 他被选为大会 的主席 。He s l tdc ar no emet g e e i f h ei . wa e c h ma t n 我时 常受邀去作 演讲 。l m o sa t se ies ec e. c n tnl ak dt gv p eh s a y o 这个观 点受到一些 工人 的质疑 。T i v w h sb e h l n e hs i a enc al g d e e
b e m u de e . e n r r d
那些 工人被迫 每天工作 l 个小 时 。Th o k r r d o 2 ew r esweema et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之间的动词形式。
从定义上来说,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则随后的动词便用被动语态。
尽管语态这一语义范畴在英汉语法中是共有的,但是在表达方式、语法意义、语用表达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上看,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语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句法被动句,另外一种是意念被动句。
句法被动句是一种具有被动标记的形义兼备的被动句,被动语态可以清晰地体现在句子的结构或词汇的使用上。
意念被动句则是以主动的句法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它没有被动的标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从句法被动句层面看,二者有共同点:一、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外在的标记,例如:汉语中的“被、给、由”等,英语中的be/get+动词过去分词;二、两种语言中句子的主语都放在句首,施事者可出现也可不出现。
而不同点有三点:一、动词是否变形。
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动词不变形,要表达完成或结果意义是通过添加附加成分来实现的,例如:衣服被水淋湿了:英语的被动态动词必须变形加ed(不包含一些特殊形式的动词过去分词变化),并且英语动词be作为一个独立的谓语动词需要根据时态变形,如:Many books on the subjec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past two years.二、在汉语的句法被动句中,施事者如果出现时直接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助词被、给等的后面,如:帽子被风给吹跑了。
但是在英语中,施事者需要通过介词by引进并且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例如:He got caught by the police driving at 60 kms through Cambridge.三、汉语中的“被”后接施事者与英语中的by+施事者是不同的,汉语中不管施事者出现与否,“被”都是必须存在的,本身就表示一种被动的语法意义,“被”的主要功能是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的被动关系,而不是引出施事者。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语中有两种被动句的结构:一般被动和完成被动。
一般被动句是由助动词be(is, am, are, was, wer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完成被动句则是由助动词have(has, have, had)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表示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
我们来比较一般被动句和完成被动句的用法和结构。
一般被动句:主语 + be动词 + 过去分词 + 其他成分注意,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一般被动句的be动词用is;完成被动句的be动词用has。
一般被动句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完成被动句则用于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完成。
下面是一些例句来帮助理解这两种被动句的用法和结构。
完成被动句例句:1. The food has been cooked by a professional chef.(这道菜已经被一位专业的厨师做好了)2. The letter has been sent to the recipient.(这封信已经被寄给了收件人)3. The work had been finished before the deadline.(这项工作已经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法和表达方式,适用于一般被动句和完成被动句。
1. 可以使用by短语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例句:- The cake was made by my mom.(这个蛋糕是我妈妈做的)-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a rock.(窗户是被一块石头打破的)被动句的使用可以强调动作的接受者,或者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完成。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被动句结构和表达方式。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被动语态是一种语言现象,在英汉兩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
英汉被动语态在语法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
本文将通过大量实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语态的特点,并着重对其用法和意义表达进行分析和对比。
标签:英语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一、引言语态(voice)是动词的一种形式,体现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主被动关系。
语言中存在着两种语态: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
当主语是动作的施事者时,动词形式表现为主动态;相反,当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时,动词形式表现为被动态。
表达同一个语义,人们可以选择用主动态,也可以选择用被动态。
选择何种语态,取决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效果。
二、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分析与对比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结构:名词词组1<动作的承受者>+系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介词by+名词词组2<动作的施事者>),其中名词词组2可以省略。
一般来说,只有及物动词才具有被动语态;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物的状态,还可以用“get,seem,become,look,feel”等作为系动词。
通常,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型结构上,但所表示的语义是一样的。
主被动语态相互之间的转化,其实是由说话人的意图所支配的。
英语被动语态主要在以下场合中使用:(一)说话人为突出事件本身,句子侧重要体现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而非动作施事者。
如:(1)The gift was sent to my teacher.这份礼物送给我的老师。
(2)The doctor should be sent for in time when you are badly sick.病重时必须及时请医生就诊。
(二)说话人不清楚动作施事者是谁,或者不愿道出动作施事者。
如:(3)The merchant was killed about two hours ago.商人大约两个小时前被害。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因此学习英汉语法是很重要的。
在英汉语法中,被动句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结构。
被动句的构成和用法在英语和汉语中略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比一下英汉被动句的用法和结构。
首先要了解的是,在英语中,被动句是由助动词“b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字加上动词的动作部分构成的。
英汉被动句的结构是有一定区别的。
英语中的被动句结构为:助动词+动词的过去分词,如“is/are/was/were”+过去分词。
而汉语中的被动句结构为:主语+被+动作部分,如“我+被+打了”。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英语的被动句结构更加简单明了,而汉语的被动句结构更加直接传神。
要了解的是,英汉被动句的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强调动作本身,而在汉语中,被动句也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但更多的是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说“the book is written by him”来表达书是由他写的,而在汉语中,我们可以说“这本书被他写了”来表达这本书是他写的。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英语的被动句更加注重动作的承受者,而汉语的被动句更加注重动作的发出者。
要了解的是,在使用被动句时,英语和汉语也有一些不同的细节。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带有by短语来表示动作的发出者,如“the book is written by him”,而在汉语中,被动句通常不需要带有动作的发出者,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在英语中,被动句常常用于科技、新闻等正式场合,如“the new building is being constructed”,而在汉语中,被动句更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之中,如“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在使用被动句时都有其各自的习惯和规定。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展现出了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和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被动句是在对一个动作或事件发生进行描述时,将执行动作的主语变为动作的承受者,而将动作执行的动词形式变为被动。
被动句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普遍,但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效果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1. 被动句的形式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谓语动词。
例如:Present simple: The job is done.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word “被” before the verb. For example: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在英语中,被动句经常用于以下情况:(1)当重点在于强调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时,比如:(2)当动作执行者不知道或者不重要时,比如:The vase was broken.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to emphasize the object or receiver of the action, or to express that the action was done by someone else,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For example: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I borrowed this book)这个项目被取消了。
(The project was cancelled)被动句的语气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语气通常比主动句更加客观和中性。
在某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句还可用来替换主动句,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语气,比如:In Chinese, 被动句的语气更常用于表达惊讶、疑惑或者领导或上级的命令。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句子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在主动和被动句式的使用上。
本文将从主动与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的差异。
一、主动句式
主动句式是英汉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句式结构。
在主动句式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Tom bought a book.(汤姆买了一本书。
)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主动句式的翻译通常是直接翻译。
例如:
1. I love you.(我爱你。
)
2. The dog is barking.(狗在叫。
)
3. She is singing a song.(她在唱歌。
)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被动句式的翻译要相对复杂一些。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的翻译方法。
1. 被动语态的直接翻译
1.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写的。
)
2. 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这个蛋糕是我妹妹烤的。
)
2. 被动语态的主动表达
有些被动语态的翻译,可以用主动语态来表达。
主动表达在英汉语言中是常见的,它能够更加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
总之,英汉语言中的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翻译的内容准确、自然和贴切。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
t so aot 5mii 到 9 2年 夏 天 ,约 有 5 0个 a a ot f bu ¥1 lo . l8 c ln 0 湖 泊 撒 了 石 灰 ,耗 资约 10 5 0万 美 元 。
目 英意被旬 语 义 动
意 义被 动句 指 的是 用 主 动 形 式来 表 达 被 动 意 义 , 它 是 用 来 描 述 事 物 具 有 的 性 质 或 目前 处 于 的状 态 。这 类 句 子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 : 有 些 及 物 动 词 ( e d s l, ① r a , el l t w s , i , e r )作 不 及 物 动 词 用 且 后 面 带 状 语 a . ah wr e w a 等 s t w le s ys o tl修 饰 时 , 如 : e o e sl e1 她 的 e , i , oh la l m y H r v l e s l( n lw . 小 说很 畅 销 。 T i kn f lt wah s a i . 咱 布 料 ); hs ido oh se s y( c e l 这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不同。
本文将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包括语法结构、用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1. 语法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构成为“be + 过去分词”,例如:“The book is written by the author.” 在这个例子中,“is”是be动词,用于表示时态和人称,“written”是过去分词,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被动句的时态和人称变化主要由be动词来决定,而过去分词则保持不变。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相对简单,通常是在动词后加上“被”字结构。
例如:“这本书被作者写了。
” 在这个例子中,“被”字结构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其后的动词“写”则保持原形不变。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涉及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只要在动词后添加“被”字结构即可构成被动句。
2. 用法在英语中,被动句的用法相对灵活,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忽略动作的执行者,也可以用于描述一种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
例如:“Mistakes were made.” 这句话中强调了“mistakes”的发生,而并未提到谁犯了错误。
“The dishes are usually washed by my mother.” 这句话用于描述一种常规的行为。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用法较少,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描述一种不愿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
例如:“这个问题应该被解决。
” 这句话强调了解决问题的责任应该落在谁身上。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常用于描述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而是更多用于强调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动作承受者。
3. 表达方式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直观,通过be动词和过去分词的组合来构成被动结构。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被动句的使用相对简单,也容易被理解。
英语中的被动句可以通过by短语来引入执行者,从而更清晰地表达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间接,通过“被”字结构来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被动表达的比较摘要:被动表达是英汉都具有的一个语法特征。
但被动表达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对于同一个意思的的表达,并且是在同一个语境中,英语往往用被动语态表达,而汉语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
不仅如此,他们在被动表达的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从被动句的表达形式、时态、语义、使用频率四个方面对英汉被动句的特征作了概述,并且作了一定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被动语态形式时态语义使用频率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所以二者在语音、语法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
就被动表达而言,两者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但是本文主要从它们各自的表达形式、时态、语义及使用频率四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英汉被动句表达形式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英汉语的被动意义的表达形式都可分为两种:带有标志性的和不带标志性的被动句。
以下将分别分析英汉在这两方面的异同。
1、带标记的英语被动句在英语中,被动意义的表达使用最普遍的是带有标志性的被动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式比较单一,其标准形式为“patient + be + past participle + by +agent”,可分为施事出现和不出现两种形式。
1.1施事不出现的带标记的英语被动句当动作的执行者未知或没有必要提及时,施事(by+ agent)通常会被省略。
例:The book was read.1.2 施事出现的带标记的英语被动句当动作的执行者被强调时,施事(通常是by+ agent)是不能省略的。
例:The fish was eaten by cat.这里我们需要提到的有以下三点,首先,“by”词组也可以用“of”词组代替。
例:He was beloved by everybody.He was beloved of everybody.他受到所有人的爱戴。
其次,要注意的是“by”作为被动语态标志性的词语,并不总是引出施事者,也可以表达方式或原因。
例:A policeman is recognized by his uniform.警察可以从穿着的制服上辨认出来。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中,“with”词组也可以引出施事者,但不能与表示人的名词搭配。
例:I was struck with an idea.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被动语态除了上述的“patient + be + past participle + by +agent”形式外,还可以由“get+过去分词”构成, 但是这种形式一般不接by短语。
因为这种形式的被动语态一般强调的是动作的结果而非动作本身,常表达的是一种状态,意思有最后终于、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等。
例:The child got hurt when coming back home.在回家时孩子受伤了。
2、不带标记的英语被动句英语中除了用带有标记的被动语态来表达被动义之外,也存在一些形式上主动但意义上被动的无标记被动句,但这些形式不是经常看见。
有以下几种情况是不带标记的英语被动句。
2.1 有些动词通常是形式上主动但表达的却是被动意义,常见的sell, wash, read, write, cook, wear, open, close, drive, begin等,以及系动词feel, taste, sound, appear, look, smell等。
例:The book is selling well.The song sounds nice.2.2 英语中也有一种情况是,有少量的动词后加及物动词ing形式,具有被动意义,如need, require, want,worth等。
例:The flowers need watering.My shoes require mending.2.3 不带标记的被动句不仅可以由动词构成,同样可以由其它词性的词语来构成被动意义。
以- able, - ible结尾的形容词本身也具有被动义,如accessible(能够到达的);用介词+名词来表示被动意义, 如in sight (被看见), on trial( 受审) , under control( 受控制)等等。
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英语中尽管有上述不带标记的表示被动义的情况存在但是其被动义最主要还是用be+过去分词形式来实现。
这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别。
3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我们知道,英语的被动式典型的是由be+过去分词来实现, 相对来说形式单一, 复杂的也就是时态的变化。
但是, 汉语有标记的被动义的表达就要复杂得多。
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引导施事主语的介词比较多, 而且句式复杂。
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表述有以下几种形式。
3.1汉语中表达被动意的动词有:被、叫、让、给;受、遭、挨、遭受。
例如:他被人打了。
他叫人打了。
他受到了大家的表扬。
他挨了一刀。
3.2另外还有几个介词也是引导被动句的:由……所……, 为……所……, 被……所……。
但它们和“被、叫、让、给”有着细微的区别。
“被、叫、让、给”后面可以有宾语也可以没有, 但是如果是“由……所……, 为……所……, 被……所……”就必须指明施事主语。
例如:他的朋友被匪徒所杀害。
他的行为为人所耻。
3.3受事+由(归)+施事+动词例:会场布置由你们负责。
以上讲述了三种带标记的汉语被动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被”字句都表示被动。
例如“被他叫起屈来”。
这里的“被”字,并不表示被动。
而这样的句式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成分往往不能省略。
4没有标记的汉语被动表述尽管与英语相比,被动句在汉语中形式要复杂得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口语中, 我们往往不会用上述的这些结构来表达被动意义。
相对来说,在汉语中没有标记的被动表达占了多数。
以无生命体为主语的被动表述,因为其本身就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就不必也不能刻意地加上“被”、“叫”等动词,否则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无标记的被动表述是客观陈述, 把客观情况告知对方。
汉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句有多种名称,有的称之为“零位被动句”,或“非被字受事主语句”,有的则称为“固定被动句”或“当然动句”。
即主动形式中隐藏被动含义。
句子的被动义由语义来传递, 主语在意念上处于被动地位, 而不用“被”来体现。
例如:包洗好了。
饭吃好了。
大楼盖成了。
诸如此类的形式上是主动但意义上确是被动的句子有很多,而往往这类被动表述占汉语中被动表达的多数。
但值得一提的是,构成无标记被动句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但并不是所有的及物动词都能构成无标记的被动句。
通过上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语被动句形式较为单一,且带标记的被动句占主流;而汉语被动句的表现手法更加复杂,更加多变,以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占主流。
二、英汉被动语句时态的比较英语的被动语态可以用于各种时态, 常见的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
通常完成进行时一般不用被动语态,它们的被动意义可用完成时态来表示,如It has been being finisheded一般用It has been finished来取代。
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将来时一般也不用被动语态, 其被动意义可用一般时态表示,如It will be being finished when you get here. 可用It will be finished when you get here.来取代。
与英语相比,汉语的时态比较单一。
汉语“被”字句往往含有完成意义,所以一般只有完成态。
我们不难发现,“被”字句的后面常跟上“了”或“过”,表示动作已发生或完成。
但也有表示进行时或将来时的,比如:“会议在开”。
“会快要开了”。
三、英汉被动句语义的比较首先,在语义表达的感情色彩上,英语和汉语是有所差别的。
英语更具客观性,而汉语则更加感情化。
汉语被字句中的“被”字,主要是由古代汉语中表“遭受”意思的动词随着光阴的流逝转换而来,即逐渐语法化成与致使性事件相配的“被”字句标志语。
“被字式”往往表达的是不如意或不希望的事, 如被杀害,被打等。
虽然在近代,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含义已经逐渐淡化, 有时甚至也可用来表达主语所希望发生的事情。
比如:她被评为三好学生。
但是尽管如此,汉语中主要还是用主动句表达被动意义。
比如:a. The bag has been washed. 这个包已经洗过了;b. It was well done. 这件事做的好;c. It was poorly done.这件事被搞砸了;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中用被动的形式来表达的语句,在汉语却多用主动式,而第三句表达不幸的事件时在汉语中使用了被字式。
与汉语相比,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几乎没有情感上的限制, 它所注重的是语法和客观性, 只要形式合乎规范就行。
其次,英汉被动句表达的语义因着看问题视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英语从受事的视角来观察被动的概念和关系,而汉语则采用的是非施事的视角,即从语用者的角度来考察。
英语的主动句和被动句所表达的是对同一件事的两种看法。
例如:a. John washed the bag just now. b.The bag was washed by John just now. a 句侧重的是当事人的动作和状态, 它是从施事者的角度来讲的。
而第二个句子是被动句,它从受事的角度来表达,它询问的重点是包的状况。
如果将两句译成中文,可以表达为“John 刚刚洗过包了”或者是“包刚刚被John洗过了”。
在汉语中,说话者有权选择概念化的突显对象,比较主观。
因此,由于看问题视角差异的存在,被动句的语义可能会有所差别。
四、英汉被动句使用频率的比较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只要稍作比较,就不难发现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汉语被动句的使用,相比而言,汉语被动句所受的限制比英语要多。
首先,在汉语中,“被字式”往往表达的是不幸的事件,因此,从古至今汉语中被动句都很少被运用。
在古代汉语中,如果要表达被动意义,通常用主动式,而且基本上没有被动式,被动意义是用“为”字或“为……所”结构来表示的。
例如,“被人杀害”常常表达成“为人所杀害”。
到了近代,汉语才有了被动式,但是多用来表示不幸的或不如意的事,如“被打”、“被杀”等。
例如:“他被打得鼻青脸肿”。
虽然有时候也有例外,表达好的方面,如“被评为三好学生”等,但大多数被动意义仍然不用“被字式”。
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的被动式表达既可以表达不如意的事,也可以表达如意的事,它更具间接性和客观性,因此,在新闻报道,客观评论,文章小说方面具有广泛的使用,其应用的范围比汉语中广得多。
其次,通称在汉语中经常出现,而与汉语相比,英语表示“有人”或“大家”等不定意义的词语要少得多,因而英语在表达这种词语时要更多地使用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