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看宰相-诸葛亮

合集下载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后人称为“睿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把诸葛亮放到现代商业环境中来看,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诸葛亮缺乏商业经营的经验。

虽然他在治理政务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但商业运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CEO需要具备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验,需要具备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这些恰恰是诸葛亮所缺乏的。

诸葛亮过于理想主义。

在治理国家和军事上,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慧和政治手腕著称,但在商业领域中,理想主义往往并不适用。

现代企业需要考虑利润和市场竞争,需要在实际运营中不断调整战略和策略以保持竞争力,而这与诸葛亮所追求的理想主义截然相反。

诸葛亮的个人魅力和威信虽然可以在军中和政治上取得成就,但在商业领域中,并不能保证他能够获得持续的商业成功。

在商业环境下,CEO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需要善于团队管理和组织,需要具备领导力和执行力,而这些并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

诸葛亮过于依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在商业领域中,一个优秀的CEO需要善于团队
合作,需要善于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而诸葛亮往往更倾向于独断专行,这可能会让他在商业运营上陷入困境。

尽管诸葛亮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如果把他放到现代商业环境中来看,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他缺乏商业经验,过于理想主义,个人魅力无法保证商业成功,并且过于依赖个人才能,这些都会成为他在商业领域中的阻碍。

虽然在历史上诸葛亮被尊称为“睿才”,但在当今商业社会中,他可能并不适合担任CEO这样的职位。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1.岳飞: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

2. 李白:诸葛亮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才华和智慧在古今中外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3. 孙权:作为对手,我对诸葛亮有着深深的敬意,他的智谋和谋略让我敬佩不已,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如何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

4. 郭沫若: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书信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文化素养。

5. 陈毅:诸葛亮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都非常先进和现代,他对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的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6. 梁启超: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7. 毛泽东: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智慧和谋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8. 周恩来: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和智慧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

- 1 -。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诸葛亮是对公司老板忠诚,对下属不信任,个人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主管。

其一,诸葛亮明明知道阿斗是扶不起来的,他依然坚持奉阿斗为主。

他明明知道蜀国有天险可守,却偏偏为了匡扶汉朝江山,统一全国,屡次主动出击叫板魏国,要知道蜀国的面积不过是魏国的三分之一。

这主要源于刘备建国后,并未对这个团体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塑造,依然主观性叫板曹氏集团。

这样的诸葛亮缺乏战略意识也是体现出来的,既是他的个人志向,但国力差距的现实情况,还是要考虑清楚,多少都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屡次出兵,多数都是后方供给不力、后方不稳导致胜而退兵的事,他都视而不见,执意而行,最终拖垮了蜀国国力。

其二,诸葛亮对下属不信任,总是喜欢用老人。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也就是诸葛亮时代,蜀国的用人情况,都是刘备时代的前朝遗老。

诸葛亮哪有发掘什么人才,就算是重用的马谡,也是错看他人,至于关门弟子姜维,褒贬不一。

三国的后半段,司马懿就说过诸葛亮像个娘们,事事亲力亲为。

在管理中,事事亲力亲为,就是对下属的不信任,自己发掘不了信任的人。

其三,诸葛亮是事务性的管理者,六出祁山,每次都是自己以丞相身份去挂帅,在对孟获的七纵七擒以及六出祁山中,都有不少亮眼的战术操作,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

在现代公司的管理架构体系中,事务性最多的就是主管层级了(部分公司是经理或者总监层级),而真正到了总监、总裁、副总层级的话,事务性的事情会少很多,更多是协调、分配、统筹、调整到实现目标。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江东的孙权了,人家那管理是做得稳当当的,朝中的文武班子的搭配也是有条不紊,人才也是源源不断,从周瑜鲁肃,再到吕蒙陆逊,哪个不都是文武双全。

当然后面人家安稳惯了,年龄大了,昏庸了,这也是很多领导者的弊端,这个另当别论了。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2.诸葛亮舌战孙权曹操平定北方后大军南下,这一南下如果东吴灭了,刘备也没了,何况荆益两州还不完全在他手里,尤其益州的刘璋还在。

唯有联东吴共同抗曹,可东吴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诸葛亮去了,亲自见了这个孙权,所以舌战群儒那是《三国演义》,可是舌战孙权却是真的。

孙权不是呆子,我跟你联合,万一我输了怎么办?何况你刘备到底有多少人马,我有多少人,他心知肚明,你有多少能耐、你有多少核心竞争力,大家都知道的。

谈判有一个很厉害的,叫做“寄生技巧”。

寄生技巧是指我有我的目的,你有你的目的,可是我要说服你来配合我的目的,那我不能讲是我要的。

诸葛亮还是用寄生技巧,其实孙权是摇摆不定。

诸葛亮告诉孙权,你世代居吴,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富裕,难道你就愿意眼睁睁的把这一大片土地跟几十万人口拱手让给曹操?不战而降?孙权说,可是很多官员都讲,投降了,生灵免于涂炭。

(诸葛亮说)是啊,主公,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官员都可以保住原职继续留用。

可您老呢?难道曹操会让你继续当吴侯,守着这一块土地?不可能。

一定把你迁到许都去。

到那个时候你孤家寡人到了许都,表面上是奏请中央,汉献帝把你封个大官,把你封到许都去了,带到许都去了。

你一旦离开江东,请问你还有什么力量?生杀在人家手里呀,那些大臣是为了自保投降的,我的官位还在,什么都还在。

可是你主人给砍了是你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想过没有。

孙权一想,对啊,他投降了他官位还在,我到许都去,哪天被毒死谁知道。

这个蔡夫人跟她的儿子不是这样的下场嘛,降了荆州献了城,结果毒死在路上。

我调到许都,也许还没过长江就死了。

孙权说,我同意,你讲的我都没想到。

所以主公跟刘联合是为了你,其实为刘备,又是一个寄生,我只谈你的欲望,我不谈我的,把我所要的寄生在你要的里面。

当你的完成了,我的也顺便完成了。

孙权一听,点点头。

诸葛亮说,主公,如果你还是这样踌躇不定,那不如投降算了。

孙权一听,那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备乃汉室之后,你想当时田横为了节操都可以不降,刘备是汉室之后,他难道就没有这个节操?!孙权一听,哦,你们主人有节操,我就没节操?更想打了。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武庙里,诸葛亮是板上钉钉的武庙十哲,无论这十个人怎么变动,总有他的一席之地,这代表了历朝历代兵家对其军事能力的肯定。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诸葛丞相真的是一代人杰,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战略家、大思想家。

三国演义里只写他会打仗会计谋真的是贬低他了。

诸葛亮治国的能力就更不用多说。

在战略上给予魏国巨大的压力和消耗的同时,保持国内物资充裕本就是不可多得。

对诸葛亮的评价,文治当不在萧何管仲之下,武功尤有胜之。

这是个宏观到微观全部融会贯通的人。

大的战略眼光可参见隆中对, 也可看他后期联合孙吴逼迫曹魏两线作战的战略思想。

对诸葛亮的负面评论,最多不过一句“事必躬亲”。

多了都是黑。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帅臣(区别于关羽这种武将)中军事能力最好的之一。

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司马懿不能比的,四川老百姓至今仍然逢年过节祭拜他,从来没听说过有老百姓祭拜司马懿的,公道自在人心。

司马懿是厉害,有本事,但是无法摆脱乱臣贼子的标签,古代是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老百姓只认可道德高尚,一心为公之人。

诸葛亮的评价2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毫无疑问,这是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

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

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只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只,也保全了自己。

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了刘备,成为了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诸葛亮的评价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诸葛亮的评价4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诸葛亮的评价5诸葛亮有着大机智,无论再吵钱借箭还是什么故事当中,都可以体现出他的智慧。

诸葛亮的管理智慧

诸葛亮的管理智慧

诸葛亮的管理智慧作者:陈晓阳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诸葛亮的管理智慧是一笔巨大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管理活动仍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其为官、为政、用人和治国之道,为现代领导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现代领导者如能深切体会并努力践行,必将受益无穷。

关键词:诸葛亮管理思想智慧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名留千古的名臣贤相,是中国人“智慧”的化身,也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诸葛亮的管理思想源于先秦诸子学说,但他不拘泥于一家之说,而是博览百家之书,“独观其大略”,取其精华要旨,互为补充,为己所用。

其主要特点是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实际形势决定对策,因时因地制宜,实现最终目的。

一、战略之道:总体目标,分步实施公元207年,年仅27岁的诸葛亮准备出山从政时,在《草庐对》(即《隆中对》)中就为刘备制定了恢复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实现最终目标的总的战略方针。

他告诉刘备,要想在群雄割据、敌强我弱的局势下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必须认清形势,站稳脚跟,生存下去,然后才能求得发展。

他分析形势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用,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接着,他提出了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先在荆、益立国,再图发展。

他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而成帝业。

”第二步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他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以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第三步就是北伐,以实现统一大计。

诸葛亮不但给刘备制定了总的战略目标,而且设计了具体的分步实施的战略步骤,这就不仅使刘备如拨云见日一般明白了今后奋斗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明确了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的战略任务。

诸葛亮与其领导力

诸葛亮与其领导力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发明家、音乐家,也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代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的双重象征活在人们心中,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名臣。

在《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明阴阳、晓八卦、懂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样一个介于人神之间近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成为智慧的化身。

然而,他个性人格上的一些缺陷以及在管理决策中的一些失误,最终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带给我们无尽的遗憾,也引发了许多学者的争议与批评。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诸葛亮高起点起步,刚参加工作就步入金领阶层,职业发展平步青云,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这是因为诸葛亮具备了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优秀品质,是位十分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其次他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不仅胆识过人,也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第三,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工作责任心强,有很好的职业操守;第四,他信念坚定,坚持“匡扶汉室”的目标毫不动摇;第五,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第六,办事谨慎,风险意识强;第七,以身作则,严于律已;第八,清正廉洁,处事公平公正;第九,勤于思考,日理万机还亲自参与科技创新,拥有连弩、木牛流马、八陈图等多项发明专利。

第十,最关键的是,他始终明白老板的需要是什么,而且能想办法帮他办好,这是极为不简单的。

当然诸葛亮的业绩也是十分优秀的。

在他出山前,刘备一直都是打败仗,居无定所,寄人篱下。

诸葛亮上任后,协助刘备东和孙吴,北拒曹魏,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治理川蜀内政,发展农业经济,六出祁山(史料记载是四出祁山),七擒孟获,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才有了蜀汉基业和三分天下之势,诸葛亮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但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导致蜀国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把蜀国衰亡的责任全部算到诸葛亮头上,我觉得这是不妥的。

从诸葛亮的失败看领导者定位

从诸葛亮的失败看领导者定位

从诸葛亮的失败看领导者定位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在这首诗中,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七擒孟获,形成三分天下中的蜀汉基业,他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直至病死军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然而,诸葛亮不仅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集团还是三国中最先破产的一个。

诸葛亮是个有得有失的人物,他的“得”在于他的“小我”,是作为个人的诸葛亮,他的“失”在于他的“大我”,是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

借用西汉初年的一句话,蜀汉的霸业真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诸葛亮之败,败在错位。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明确领导者的定位。

领导者的定位,就相当于把握着梯子,要确定靠到哪一面墙才是对的,还要让别人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愿意沿着梯子向上,直到“手可摘星辰”。

除了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和战略的眼光外,用好人才,充分授权,选好接替自己的人,恐怕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在用人、授权和接班人选择这三个方面做得如何。

用人用人之道,是领导才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过程的重要工作,正确用人必须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比如马谡,才气过人,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

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为其献计:“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诸葛亮采纳马谡的计策,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使南方多年不敢复反。

马谡还曾献计离间魏帝与司马懿,为蜀汉暂时除却一心腹大患。

但马谡虽然跟随诸葛亮多年,却一直仅是“高参”,从未担任过主将,他精于战略,拙于战术,也有言过其实的缺点,刘备向诸葛指出过这点,说马谡“不可大用”。

然而,由于诸葛与马谡有着深厚的个人交情,诸葛不仅对刘备之言不以为然,而且一意孤行,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懿,诸葛亮力排众议,令马谡为先锋,统军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从领导力评价诸葛亮

从领导力评价诸葛亮

一、怎样从领导力的角度评价诸葛亮?答:引用管理学中的名词,诸葛亮属于事必躬亲的蜜蜂型的领导,根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近期的调查结果,在最不受欢迎的领导者类型中,蜜蜂型的领导排在首位,可见,诸葛亮不是一位好领导。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决策时,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的决策参与,更多的是诸葛亮个人智慧的显现。

其次,在诸葛亮身居丞相高位时,工作多亲历亲为,没有注意培养下属。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造成了两个直接后果。

第一,对于他个人来说,造成了身心疲惫,连其竞争对手司马懿都说:“孔明食少事厌,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空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叹。

第二,对整个蜀汉政权来讲,因人才断层,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被动局面,最终导致“光复汉室”成为一句空话。

二、如何通过培养团队学习实现共同愿景?学习型组织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学习加激励”为管理模式,以实现持久性发展为目的。

建立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组织中的成员应自问:我能为组织贡献什么?我依靠谁获取信息、知识和专门技术,谁依靠我获取信息、知识和专门技术?在摒弃旧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沟通达到坦率真诚,了解组织怎样运行,制定大家认同的愿景,通过团队工作实现愿景。

Stoner给她的Seapoint中心团队提出四个核心价值,即透明、合作、成功和管理。

1、透明-即公开,诚实,时刻准备着。

寻找并面对现实,清楚表达思想。

2、合作–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他人的经验结合,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有责任感,合作过程中使用简单易懂的沟通方式。

3、成功–以最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标准。

履行对顾客和所有相关者义务。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4、管理–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帮助改善社区和全球环境。

三、请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对“激励性人格”这种有效教师内在特质的认识和体会。

从诸葛亮看管理

从诸葛亮看管理

——之团队目标设定
团队目标来自于公司的发展方向 和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 和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它是全 体成员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体成员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也是 感召全体成员精诚合作的一面旗 帜。
团队目标设定要遵循目标的 SMART原则:S--明确性,M-原则: 明确性 明确性, 原则 可衡量性, 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 实 可衡量性,A--可接受性,R--实 际性, 时限性 时限性。 际性,T--时限性。
——之团队关系建设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 他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企业的内 部,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团队生产理 论。 他们认为现代化的生产是多项投 现代化的生产是多项投 入的合作,任何成员的行为都将影 入的合作, 响其他成员的生产效率, 响其他成员的生产效率,因此团队 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提高企业的 生产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还认为有效的团队沟通是医治 团队成员偷懒的有效防犯方法。
——之团队制度建设
——之职权分配
谢谢! 谢谢!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取荆州、益州, 与曹操、孙权 三分天下
作为领导者怎样深谋远虑、 作为领导者怎样深谋远虑、着眼未 来?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从逻辑上 说,计划位于所有其他管理职能的 履行之首。”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 局者不足谋一域 领导应该做到:目贵明,耳贵聪, 心贵智 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工商管理 案例
师 从 诸 葛
亮 —— 学


业 经 理 人 从 诸 葛
团队是指两名或两名以上共同承担领 导职能的成员为了完成预先设定的共 同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中相互交流、 相互促进的过程。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睿才”,被后人称为“诸葛孔明”。

他在三国时期出任蜀汉丞相,为刘备和刘备的儿子刘禅执政辅佐,对蜀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但如果我们将他放在现代企业的环境中,可能会发现他并不一定适合做一个合格的CEO。

本文将从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建设等方面来分析诸葛亮不适合做合格CEO 的原因。

诸葛亮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古代蜀汉的政治体制中,诸葛亮作为丞相,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可以说是一方之首。

但在当今企业中,一个优秀的CEO应该具备卓越的管理能力,善于组织、协调和调动资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诸葛亮在管理能力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在他执政期间,蜀汉政权的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各种官员们行事不当,使得政府的效能大大降低。

这与一个合格的CEO应该具备的管理能力相去甚远。

诸葛亮并没有做好整合资源、优化管理的工作,这一点上显然不够合格。

诸葛亮在决策能力上也存在着一些欠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智勇双全”,但事实上,他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决策上并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对抗东吴的战争中,诸葛亮曾多次发动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一个合格的CEO应该有清晰的战略思维,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不是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诸葛亮在决策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他不适合担任合格CEO的一大原因。

诸葛亮在团队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个合格的CEO应该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善于建立高效的团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诸葛亮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上并不是很成功。

他有时过于傲慢自大,不够尊重下属,这使得很多人对他不满。

一个合格的CEO应该是一个团队的领袖,而不是一个独裁者。

诸葛亮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并不适合担任合格CEO的角色。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可以从历史文献和文化传承中找到很多有关的记载。

以下是一些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的摘录和总结。

1. 司马懿: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先生(指诸葛亮)一身才华,绝伦之貌,名不虚传,其智计谋谁能及?。

”2.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英雄,天下无敌!”曹操深知诸葛亮的智谋和才能,非常敬重他。

3.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和统一者,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智虑深远,才华出众,乃是一代奇才!”刘备一直将诸葛亮视为重要的谋士和朋友。

4.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吾观诸葛孔明,才华出众,智谋堪称一代奇才!”袁绍在与曹操对峙时曾经多次向诸葛亮请教。

5.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创者和君主,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我愿诸葛公和我一起共事,留下来给我效力。

”孙权曾多次向诸葛亮请教,并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效力。

6. 杨修: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诸葛亮才智过人,胸襟广阔,足智多谋,是我辈之楷模!”杨修十分欣赏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7. 陈寿:陈寿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治纲用度,以名充实。

览中易旅,处困苦贫,意气尚魏蜀,虚心安勿忧。

”陈寿赞扬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聪明才智和勤俭持家的品质,认为他是一个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人。

8. 王导:王导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之才,足以支撑一方之政权。

”王导十分欣赏诸葛亮的才智,认为他完全有能力支撑起一个政权。

这些评价集中体现了古代名人对诸葛亮才智高超、谋略出众的认可和尊敬。

他们对诸葛亮的评价不仅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赞扬,还包括他的品德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这些评价也反映出诸葛亮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力。

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

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

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除了实力,诸葛亮凭什么让刘备三顾茅庐?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如果你是知名科技公司的董事长,今年46岁,你会亲自去拜访一个26岁刚刚拿到管理硕士的新鲜人,请他来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吗?这名新鲜人履历表上没有显赫的资历,甚至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你还亲自去了三次,到了第三次才见到这位新鲜人。

如果你是董事长,你可能会这样做吗?实力之外,诸葛亮的3 个本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时,当年刘备是46岁,而诸葛亮是26岁,26岁的诸葛亮没有任何政治和军事的功绩,一个46岁的人去找一个26岁没有任何功绩的人,而且还去了三次,请他担任自己的军师(第一把手),诸葛亮到第三次才肯见刘备,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三国是一个混乱动荡的年代,各领域管理专家都认为三国是个人才争夺战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更借以告诉企业主,「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三国故事中,家喻户晓的桥段就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用来表彰刘备是如何重视人才,三次亲自邀请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甚至用了两个半回合来介绍这位主角-「诸葛亮」的出场。

在资讯网路科技这么发达的现代社会,恐怕很难有三顾茅庐,更何况发生在千年以前的资讯不发达时代?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本事让刘备三顾茅庐?我们又该如何用现代管理理论来解释三顾茅庐的故事?难道诸葛亮不怕刘备只来一次就不来了吗?如何期待刘备来三次?1. 人脉的经营(networking)现代当官有很多都还要讲究家世背景,古代更是如此了!三国时代,袁绍的祖先是「四世三公」,就是祖先四世有三个宰相级的人物,刘备更是大汉天子的后代,人称刘皇叔。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虽然自己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所谓布衣,应该是平民百姓,但是其实不是这样,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汉朝做过司隶校尉,再者,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等都有亲戚关系,所以诸葛亮其实也是有好的家世背景。

管理学堂 向诸葛亮学人事管理策略

管理学堂 向诸葛亮学人事管理策略

管理学堂:向诸葛亮学人事管理策略人事管理有几大瓶颈,如果不能克服,就永远不能有好的管理效果。

企业也不可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现在以具体的事例加以阐释。

1.如果你的下属是老板的亲信,管理如何执行?《三国演义》故事里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

这时,他只有26岁。

关羽、张飞不服。

不久,探子飞报说,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10万,杀奔新野来了。

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

完毕关羽说:“我们都出战,不知军师做什么?”诸葛亮说:“我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道,“我们去厮杀,你在家里好自在!”诸葛亮喝道:“剑印在此,违令者杀!”关、张冷笑而去,诸将都心里疑惑不定。

众将依计一直杀到天明,刘备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评论以能服人,以德容人.管理者必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2.下属不服管理,一意抗衡,怎样处理?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

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

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

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

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

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

第十一讲 诸葛亮的管理之道(上)

第十一讲  诸葛亮的管理之道(上)

第十一讲诸葛亮的管理之道(上)一、知己(一)明确自己的身份诸葛亮的身份不是董事长而是CEO,一个职业经理人,他自己首先明白自己的身份。

(二)会遭受家族成员的排斥CEO的身份使他很清醒地预料到,自己会遭受家族成员的排斥、排挤,关羽、张飞称他为水,讥讽之意可见。

刘备命令刚下达完,关张二人就跳起来发难,这种局面在诸葛亮的预料中是正常的,没有才不正常,刘备要授权给他是因为他自己知道有困难,面对困难要利用董事长的权威,利用这种资源解决问题,整合好资源,把资源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是光靠思想就能解决一切的。

(三)需要立德,立言,立威,搭建管理平台德就是业绩,作为一个26岁很年轻的空降兵,要建立比较好的业绩才能服众;立言就是说的话要有权威,有人性;立威就是树立自己的威望,让下属发自内心的能够听从他,能够服从他。

诸葛亮知道他的管理要在这个集团里面顺畅的实现,要立德,立严,立威,搭建好的管理平台。

二、管理平台的搭建搭建好管理平台,这是诸葛亮在上任之初和上任之后始终清醒牢记的一点。

他管理平台搭建的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董事长沟通无碍,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诸葛亮出山之初是一个26岁很年轻的空降兵,很多团队成员不信服,不完全支持他的工作,甚至有些负面抵触的情绪或者有争执的行为在发生,这都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得到董事长最大力度的支持。

孔明来了一个月了,没有什么超越常人之处,他每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等等这些话在管理没有顺畅之前,一定会在内部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和董事长沟通无碍。

刘备重视人才,三顾茅庐之后,每天跟诸葛亮众论天下之事,加深了自己对对方人品、能力的了解。

信任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信任基于两点:第一对人品、人格的信任;第二对能力的信任。

要了解一个人的人品、能力最好的了解办法是日常相处,日常生活当中了解到的情况是最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刘备和诸葛亮很亲密,达到了一种很好的相互了解,二人的沟通是没有任何障碍顺畅的,所以诸葛亮最后能得到刘备最大限度的支持。

历史人物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人物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人物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

“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对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朝野之间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成为很少发生非议的一位历史名人!诸葛亮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对诸葛亮评价最低的,可能当数鲁迅先生,“状多智而近妖”,从这句评语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诸葛亮不那么感冒!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

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

若用现代语言来总结表述,诸葛亮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

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其实,《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着天壤之别,《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更比较客观真实些,比较接近历史上的诸葛亮本人。

一代才华出众的杰出名相,这些史家评价,比较客观公允,当之无愧。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是被演义化了的经过艺术包装处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美化、神化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

诸葛亮就这样在罗贯中的笔下,由凡人变成了神,变成了民间百姓乐于接受的神,成为了公认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

倘若拨开披在诸葛亮身上层层华丽的外衣与耀眼夺目的光彩,平心静气地审读三国时代那段历史,你就会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诸葛亮!做为谋士、师爷、军师、丞相的诸葛亮,为辅佐刘备,在血雨腥风中打出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建立了蜀国,战功赫赫,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你若细读史书,就可发现诸葛亮也并非为百战必胜的常胜军师,战略与战术失误比比皆是:千百年来被人们击节赞赏、每每称道的那场空城计之战,实际上是一场战略上重大失误、战术上侥幸取胜的战争范例,倘若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相,引大军杀入城中,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沦为魏军的俘虏。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上)》一、引言诸葛亮在亚洲社会有很高的知名度,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都知道他。

诸葛亮真正的出名不是《三国志》,而是《三国演义》,把他捧得很高,把他神话了。

我们还是一样,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人。

我们学历史的目的就是从他的人物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让我们能够警觉到,作为一个借鉴,用在生活中、管理中。

诸葛亮的出身其实很辛苦,8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不在了,是由他的叔叔诸葛玄把他带大。

诸葛亮有兄弟三个人,姐妹两个人,他排行老二,男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一个弟弟诸葛均。

五个兄弟姐妹就跟随着叔叔,所以他的出生环境并不是那么好,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社会正是一个大混乱的社会。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时代考验英雄,英雄创造时代。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跟这样的家庭下,才造就了一个这样了不起的人出来。

所以孟子有一段话,“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诸葛亮出山前的准备成功企业家的人格特质:智慧、胆识、应变力、理性、预见力、包容、广博的知识。

1.培养核心竞争力诸葛亮在耕读的时候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来,核心竞争力包括了几个条件:●条件就是广博的知识;●很好的沟通能力。

语文能力、表达能力要强,这个他具备了,例如他后来说服孙权的那段话。

2.高远志向诸葛亮志向广大。

我们在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要教会他们从小立志。

一个人最怕没有发展目标,如果小时候在父母引导下就定下一个目标,我朝这个目标去奋斗、去努力,这孩子会有成就。

3.立志改革时弊从桓灵二帝之后,整个政策垮了,整个社会崩溃了。

东汉末年时局,后人对当时的描述是:一个毒瘤,两个动荡,三个对立,四个崩溃。

●一个毒瘤:党争。

这个党争一争下来,国家没建设了,所有的精力才华都用在斗,怎么把对方搞垮,他哪里是在想国家建设,这样一来国家没有建设,国家没建设,内部的混乱就起来了。

●两个动荡:内部的动荡就出来了,内部乱了。

从领导力评价诸葛亮

从领导力评价诸葛亮

一、怎样从领导力的角度评价诸葛亮?答:引用管理学中的名词,诸葛亮属于事必躬亲的蜜蜂型的领导,根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近期的调查结果,在最不受欢迎的领导者类型中,蜜蜂型的领导排在首位,可见,诸葛亮不是一位好领导。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决策时,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的决策参与,更多的是诸葛亮个人智慧的显现。

其次,在诸葛亮身居丞相高位时,工作多亲历亲为,没有注意培养下属。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造成了两个直接后果。

第一,对于他个人来说,造成了身心疲惫,连其竞争对手司马懿都说:“孔明食少事厌,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空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叹。

第二,对整个蜀汉政权来讲,因人才断层,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被动局面,最终导致“光复汉室”成为一句空话。

二、如何通过培养团队学习实现共同愿景?学习型组织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学习加激励”为管理模式,以实现持久性发展为目的。

建立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组织中的成员应自问:我能为组织贡献什么?我依靠谁获取信息、知识和专门技术,谁依靠我获取信息、知识和专门技术?在摒弃旧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沟通达到坦率真诚,了解组织怎样运行,制定大家认同的愿景,通过团队工作实现愿景。

Stoner给她的Seapoint中心团队提出四个核心价值,即透明、合作、成功和管理。

1、透明-即公开,诚实,时刻准备着。

寻找并面对现实,清楚表达思想。

2、合作–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他人的经验结合,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有责任感,合作过程中使用简单易懂的沟通方式。

3、成功–以最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标准。

履行对顾客和所有相关者义务。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4、管理–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帮助改善社区和全球环境。

三、请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对“激励性人格”这种有效教师内在特质的认识和体会。

诸葛亮六出祁山管理学分析

诸葛亮六出祁山管理学分析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片段管理学分析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以来,魏蜀吴三国制衡之势已日趋成型。

公元228年,诸葛亮奏表北伐,从此开启了长达7年的征战之旅。

本文主要从管理学的角度讨论在这个时间段内诸葛亮、司马懿、刘禅三人的表现,素材均来源于影视剧《三国演义》。

一、管理风格分析首先,从管理风格上看,诸葛亮是典型的专制型领导作风。

在蜀国,大小事务决策均由他一人决定。

在朝中,他需主管内务、政治和法度;出征后,他是三军统帅,带着部队作战的时候“事无巨细,事必公卿”。

“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凡军中如果有违反军纪,有打20棍以上的他都亲自来处理。

这样做固然是有好处的,如此集中的权力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防范了因属下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但我们还应看到专制管理的弊端:1、专制管理影响工作效率,下属将事件写成文书再上报给管理者,管理者精心批阅后再传给下属,期间必然浪费诸多人力物力,还容易因为延期而造成额外损失。

2、专制管理导致属下缺乏实战锻炼的机会,比如马谡虽然平时常有进言,但是真正实战的时候只会纸上谈兵;姜维是难得一遇的将才,但诸葛亮也是等到死后才将兵权交给他。

3、专制管理导致人才缺乏成长空间和动力,丞相一切搞定,属下缺乏实践机会,学习也很难有用武之处,这不免令人心灰意冷。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管理风格是比较适合他个人的,能充分发挥他的个人能力,但这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蜀国的,蜀国当时兵微将寡、后继乏力,也许适度放权培养人才是更好的选择。

同为领军者,司马懿也是专制型领导作风,但相较诸葛亮而言,他显得更加“民主”。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放小权、揽大权。

作为管理者,他不必事必躬亲,朝中事务由朝中大臣管,属下能做的事情尽量交给属下去做,他只需制定军事战略方针再加巩固自己的权力即可。

刘禅作为管理者,采取的是典型的放任型领导风格。

他事先无布置,事后也无检查,基本上不参与管理决策。

这种管理风格只适合属下都是像诸葛亮一样忠诚聪慧的能人的情况下,这与蜀国当时的国情明显不符。

简论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doc

简论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doc

简论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治国思想对魏晋以后的国家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建树。

从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来看,三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高峰,三者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历史特色。

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同他的治蜀实践相呼应,是古代糅合儒、法、道、术各种学说来治理国家的样本。

诸葛亮思想的特有魅力,来自于他的精神追求和人格感召,并由此产生了历史人物的夸大拔高效应,其思想也会因此而不断衍化,形成管理思想史发展的一种内在机制。

诸葛亮其人诸葛亮之名,在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他既是一个国师级的咨询家,又是一个出将入相的实践者。

在历史上,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名垂千古,以治蜀业绩闻名遐迩,以智慧和人格赢得了来自对手的尊敬,又以其为人处事得到了大众的称誉。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其父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

他幼年丧父,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汉末北方战乱,恰逢诸葛玄由袁术委任为豫章太守,他便带着14岁的诸葛亮南下。

到任不久,东汉朝廷选派的豫章太守替代了诸葛玄,诸葛玄前往荆州投靠刘表。

从此,诸葛亮随叔父在襄阳访师求学,师事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结识了一批朋友,包括徐庶(元直)、崔州平、石韬(广元)、孟建(公威)、马良(季长)、庞统(士元)等人。

诸葛亮17岁时,诸葛玄去世,他便和弟弟诸葛均搬到襄阳城外的隆中(归南阳管辖,此即诸葛故居属于襄阳还是南阳的争执开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端),躬耕陇亩,自食其力,半耕半读。

诸葛亮读书很有特色,不务精熟而观其大略,颇有“好读书不求甚解”之风。

尽管他在《出师表》中自称隆中耕读的生活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从他“自比管仲、乐毅”来看,他早就抱有出将入相之志。

诸葛亮远大志向的实现,是由“三顾茅庐”发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灿梁《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上)》一、引言诸葛亮在亚洲社会有很高的知名度,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都知道他。

诸葛亮真正的出名不是《三国志》,而是《三国演义》,把他捧得很高,把他神话了。

我们还是一样,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人。

我们学历史的目的就是从他的人物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让我们能够警觉到,作为一个借鉴,用在生活中、管理中。

诸葛亮的出身其实很辛苦,8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不在了,是由他的叔叔诸葛玄把他带大。

诸葛亮有兄弟三个人,姐妹两个人,他排行老二,男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一个弟弟诸葛均。

五个兄弟姐妹就跟随着叔叔,所以他的出生环境并不是那么好,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社会正是一个大混乱的社会。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时代考验英雄,英雄创造时代。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跟这样的家庭下,才造就了一个这样了不起的人出来。

所以孟子有一段话,“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诸葛亮出山前的准备成功企业家的人格特质:智慧、胆识、应变力、理性、预见力、包容、广博的知识。

1.培养核心竞争力诸葛亮在耕读的时候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来,核心竞争力包括了几个条件:●条件就是广博的知识;●很好的沟通能力。

语文能力、表达能力要强,这个他具备了,例如他后来说服孙权的那段话。

2.高远志向诸葛亮志向广大。

我们在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要教会他们从小立志。

一个人最怕没有发展目标,如果小时候在父母引导下就定下一个目标,我朝这个目标去奋斗、去努力,这孩子会有成就。

3.立志改革时弊从桓灵二帝之后,整个政策垮了,整个社会崩溃了。

东汉末年时局,后人对当时的描述是:一个毒瘤,两个动荡,三个对立,四个崩溃。

●一个毒瘤:党争。

这个党争一争下来,国家没建设了,所有的精力才华都用在斗,怎么把对方搞垮,他哪里是在想国家建设,这样一来国家没有建设,国家没建设,内部的混乱就起来了。

●两个动荡:内部的动荡就出来了,内部乱了。

外国人一看你乱了,你不行了,就侵略你、欺负你了。

所以汉朝的匈奴、宋朝的辽、夏;明朝的女真、满清,统统过来了,你不行了我就来了。

所以这是两个动荡,一个内忧、一个外患。

●三个对立:因为这个毒瘤之下,党争之下,国家没有建设,经济一旦出问题,所有腐败出现,法制松驰,腐败出现,就造成君跟臣会对立,官跟民会对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就造成民族之间对立。

●四个崩溃:军阀割据了,军事崩溃了;经济崩溃了,穷困不堪;社会崩溃了,垮了,原来的制度没有了;到第四个崩溃,体制崩溃了,一个国家最怕体制崩溃,体制一崩溃就解体。

所以汉朝末年这四个崩溃全部出现了,全部来自这个毒瘤,党争。

诸葛亮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知道这样的时弊造成的弊端太多了,所以他发誓一定要把它们整合起来,而且所有的弊端一定要把它革除掉。

那么要这样做,你得有机会进入那个位置才有机会做,可那时候没有科举考试。

所以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广交天下豪杰,像蒯琪,像庞德公、徐庶、黄承彦,黄承彦是个有才华、很有学问的人,诸葛亮不但跟他结交,最后还娶了他的女儿,叫黄硕。

不过他娶黄硕被后人称作是一个美谈,一个夫妻的美谈,这也说明诸葛亮的道德,高风亮节。

从正史里去了解,诸葛亮太太长得不好看,非常高壮,身高超过一米七,虎背熊腰,皮肤很黑,头发是黄色的,又很粗糙。

可是才华非常好。

诸葛亮因为喜欢她的才华,所以娶她了。

可太太这么丑,他们也是相敬如宾的。

他们两个好的不得了,诸葛亮真的做到了“贬酒阙色”,不喝酒、不近女色,所以夫妻两个非常恩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夫妻典范。

三、诸葛亮加入刘备旗下1.企业空降兵的启示●掌握环境;我们到了环境以后,一定要先掌握当时你立下的那个企业整个的环境的变化跟变因。

●摸清人脉关系;人事的分野要掌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人事关系跟环境,跟每一个人互动,把关系建立起来。

为了这样,要学会保持低调。

●实力服众。

当你显示出、展露出你的才华以后,让所有原来的人佩服你。

2.企业用人关键因素●第一个,识人;“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请来的人不适合,会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二个,爱才;●第三个,服人;有德行来服这些人才,有能力来服这些人才,有方法来驾驭这些人才。

●第四个,知人善任;●第五个,包容力;●第六个,人才培训;●第七个,人才具备执行力;●第八个,留人。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素书》一个国家兴的时候,人才都来投你的。

一个组织快垮的时候,有能力的人都走了。

四、诸葛亮的成就1.取荆益两州诸葛亮在帮助刘备的过程当中,就根据三顾茅庐里面,所跟他提的“隆中对”的天下三分的立论,其中一个就是一定要拿下荆益两州作为刘备的根据地。

一个组织没有根据地就没有人口、没有经济,如果缺少这两个,就不可能跟强敌对立,诸葛亮非常清楚,刘备急需要立脚。

荆州为刘表所有,而刘表为刘备的宗亲。

刘表有两个儿子,一个为蔡氏所生,一个为前妻所生,小儿子基本没有能耐,懦弱、无能。

可刘琦不一样,对国家忠心耿耿,有仁孝又有能力。

可他也非常清楚在后母之下没有地位,而且随时可能被杀。

后母为了把荆州留给小儿子,他是眼中钉。

他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就请教他。

诸葛亮只是笑一笑,刘琦前后问了诸葛亮三、四次,都没得到答案。

其实诸葛亮不是不回答,而是等时机,看你是真意的还是假意的,搞不好你是代表刘表来测我的,到时把我砍了怎么办?他不讲,诸葛为人一生谨慎。

所以刘琦故意请诸葛亮经常过来一起喝喝茶,完了以后请他到阁楼上坐坐,没想到到了阁楼以后刘琦把梯子撤走了。

刘琦跪到诸葛亮面前说:“先生,我的处境你很清楚,我已经问了你三四次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知道,你看的远、看的广,只有你能救我。

”诸葛现在一看,这可是真心的了,已经不是在试探他了。

笑一笑说,你想一想,春秋时代晋献公娶的骊姬,生的儿子叫奚齐,丽姬想立奚齐为继承人,所以毒死了公子申生,重耳一看跑了,避掉了。

你为什么不常常重耳呢?刘琦说,“可是先生,我跑哪里去呢?”诸葛亮说:“江夏太守新败,死于东吴的手里。

你不妨跟你父亲要求,江夏乃是重镇,需要有重兵屯在那里保护荆州,你身为儿子的,为父亲操劳是应该的。

要一支部队赶快过去。

蔡氏会因为你的离开而感到高兴,也不会阻挠你的。

而且还让刘琦去和刘备联手,这样互为琦角,互为表里。

其实诸葛亮暗地里在帮助刘备,把势力深入到荆州来,联合了刘琦,让刘琦心甘情愿的跟刘备合作。

刘备也跟刘表讲,我们兄弟一场,为了保护荆州,否则曹操南下了,东吴又觊觎,怎么办?我愿意跟你孩子一起共守江夏。

刘备又带五千兵马走了。

所以诸葛亮用心的良苦,计谋之深远,而且做得没有一点痕迹。

接着他又教刘备把荆州外围慢慢占为己有,可是流民很多,诸葛亮马上教刘备清查户籍,这户口一留就全是他的人民了。

将来要建国,要统一江山,要有根据地。

根据地需要土地,需要人民,还需要经济来支撑。

这三个互为因果,少一个不可。

而那些青壮丁马上征为刘备的部队,一下子刘备多了两三万部队出来。

“土者,民之本。

民者,兵之源。

积者,国之固。

”(《尉缭子》)取益州是运气好,正好遇到张松来献图,张松这个图本来是要献给曹操的,可是曹操太傲慢,他就跑去见刘备。

而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对张松好的不得了,让赵云出城三次迎接他过来,住最好的房子,所以张松很高兴,觉得刘备真是个好人啊!刘备见到他也是赶快敬礼,上对下敬礼,张松更敬佩他,仁义之师,图献出来给他看。

一方面说服刘备进去;一方面告诉刘璋,跟刘璋说曹操来犯,唯有联合刘备才有希望。

让刘璋不得不把很多土地交给刘备去防曹操,让刘备牵制、蚕食,到后来干脆侵吞算了。

不过后来事发了,这个张松跟诸葛亮来往的信件、跟刘备来往的信件被刘璋知道了,后来张松被杀,改成跟刘备对敌,最后刘备围成都,后来还是劝降把他劝出来,用秦勇劝降,让他投降了。

就这样,荆、益两州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终于变成了蜀汉的土地,三国局势从此鼎立。

刘灿梁《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2.诸葛亮舌战孙权曹操平定北方后大军南下,这一南下如果东吴灭了,刘备也没了,何况荆益两州还不完全在他手里,尤其益州的刘璋还在。

唯有联东吴共同抗曹,可东吴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诸葛亮去了,亲自见了这个孙权,所以舌战群儒那是《三国演义》,可是舌战孙权却是真的。

孙权不是呆子,我跟你联合,万一我输了怎么办?何况你刘备到底有多少人马,我有多少人,他心知肚明,你有多少能耐、你有多少核心竞争力,大家都知道的。

谈判有一个很厉害的,叫做“寄生技巧”。

寄生技巧是指我有我的目的,你有你的目的,可是我要说服你来配合我的目的,那我不能讲是我要的。

诸葛亮还是用寄生技巧,其实孙权是摇摆不定。

诸葛亮告诉孙权,你世代居吴,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富裕,难道你就愿意眼睁睁的把这一大片土地跟几十万人口拱手让给曹操?不战而降?孙权说,可是很多官员都讲,投降了,生灵免于涂炭。

(诸葛亮说)是啊,主公,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官员都可以保住原职继续留用。

可您老呢?难道曹操会让你继续当吴侯,守着这一块土地?不可能。

一定把你迁到许都去。

到那个时候你孤家寡人到了许都,表面上是奏请中央,汉献帝把你封个大官,把你封到许都去了,带到许都去了。

你一旦离开江东,请问你还有什么力量?生杀在人家手里呀,那些大臣是为了自保投降的,我的官位还在,什么都还在。

可是你主人给砍了是你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想过没有。

孙权一想,对啊,他投降了他官位还在,我到许都去,哪天被毒死谁知道。

这个蔡夫人跟她的儿子不是这样的下场嘛,降了荆州献了城,结果毒死在路上。

我调到许都,也许还没过长江就死了。

孙权说,我同意,你讲的我都没想到。

所以主公跟刘联合是为了你,其实为刘备,又是一个寄生,我只谈你的欲望,我不谈我的,把我所要的寄生在你要的里面。

当你的完成了,我的也顺便完成了。

孙权一听,点点头。

诸葛亮说,主公,如果你还是这样踌躇不定,那不如投降算了。

孙权一听,那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备乃汉室之后,你想当时田横为了节操都可以不降,刘备是汉室之后,他难道就没有这个节操?!孙权一听,哦,你们主人有节操,我就没节操?更想打了。

如果真要我和刘备联合可以,可是刘备有什么力量?他还能打吗?他不是输得一塌糊涂了。

不不,主公,刘备不是输,他是顾及到流离失所的百姓,带着百姓走贻误了战机,要不然那一战怎么会输?这么仁慈的人你不合作你跟谁合作?何况刘备现在还有关羽、还有张飞、还有赵云,还有几万的部队,你不要看这几万人的部队,都是训练有素。

真正要联合还是一支力量啊。

孙权一听,好像也对。

不过曹操有百万之众。

(诸葛亮说)主公,曹操虽有百万之众,这百万兵哪里来的?除了原来的青州兵那么一点点、一小股势力是接受袁绍的、接受袁术的、接受刘表的,接受徐州的,他到处接受,是一个乌合之众。

军心还没有统一,思想还没有统一,信仰还没有统一,再加上从北方一路赶过来,日赶两三百里,轻骑日赶两三百里,到了我们这里已经强弩之末了,连个驴皮都射不穿了,部队疲惫不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