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

合集下载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定稿版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定稿版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缘起:三国一直是俺们国家人民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这方面的论坛或讲坛办得不也热乎。

俺们也凑一下热闹!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在好多人的心目中也近乎完美。

然而和尚觉得他的一生有得有失,俺没有唱反调的癖好,只是按书上的情节论人论事,并以此谈一下企业管理的问题。

正文:出场诸葛亮的出场,罗贯中安排得非常漂亮。

先由徐庶走马荐诸葛开始,接下去一场接一场演了这一出千古流传的“三顾茅庐”。

这里不作详细讨论,诸葛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军师,继而一路高歌到最后的“汉丞相武乡侯”,相当于现在的职场,一应聘就当上了总助,最后当上了董事总经理。

对于当官来说已经是极品了,对于现在的职场也已经是登峰造极了,这方面诸葛亮是成功的!下面要说的是他在蜀国的革命事业上的成败以及是否值得我们参考对照。

从火烧新野到赖借荆州(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这个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试牛刀。

火烧博望坡的略露锋芒,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都成了后人的美谈。

这段时间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计皆成,滴水不漏。

这个时期,按现在企业可以看成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诸葛亮正确地评估了市场需求,成功地利用了大企业未涉足的市场空白,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而且恰恰是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家族企业在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手续简便、灵活,员工团结、不计私利等等)。

这个时期诸葛亮干得相当漂亮,特别是未出山便已定出鼎分三国的策略,《隆中对》更成了千古名篇!从入西川至七擒孟获(成功的企业兼并与借壳上市)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诸葛亮大展宏图的时期,一切按他出山前的规划步步前进,成功地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并稳固了后方。

这个时期可比企业的兼并发展和借壳上市,特别是刘璋的益州可谓是有优良资产,但管理和形象相对较差的公司,这次成功的兼并让刘蜀公司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壮大。

我们一定得知道三国演义讲述的60个道理

我们一定得知道三国演义讲述的60个道理

我们一定得知道三国演义讲述的60个道理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

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的确很有威慑力。

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策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

紧记:出名要趁早。

22.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中外家族企业继任模式比较

中外家族企业继任模式比较

中外家族企业继任模式比较【摘要】: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制度,家族管理也被看成是一种落伍的管理方法,但这种企业制度,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大量存在着并在整个社会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在于企业与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相联系,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与人员结构的变化也会使得家族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其中家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继任就是其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一刻。

根据阿斯催汉(Astrachan,2000)的估计,美国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过继给第二代;12%的家族企业能成功地过继给第三代;而只有不到3%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过继给第四代,像福特家族这样传到第六代的少之又少,而且期间都会经历很多的周折。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家族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快速成长了近20年的中国家族企业,早在几年前就迎来了第一轮财富传承的考验。

但从目前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继任过程来看,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继任过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接班人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影响。

如何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命运,成为当今家族企业主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族企业的继任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由现在的企业主向继承人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家族的财产、声望和社会地位的传递,同时也是经营管理权的传承。

本文中所说的继任特指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权的继任,并以此为重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欧美、东南亚、日本和我国家族企业的继任模式、特点以及选择某种模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文化、信任成本和外部法律环境三个角度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家族企业的继任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得出如下结论:在当前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家族企业的继任仍将以“子承父业”为主,随着我国法律环境的改善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家族企业必然向公众化公司的方向发展,其继任模式也将从现在的“子承父业”过渡到“子承父业”与作为非家族成员的职业经理人继任并存的格局。

从三国刘备看现代家族企业管理之弊端

从三国刘备看现代家族企业管理之弊端

从三国刘备看现代家族企业管理之弊端前段时间看三国,突然有了一些感悟,稍稍倾吐,以为一快。

刘备先前是一个织履贩席之徒,这在讲究阶级的年代是一个相当卑微的身份,相当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黑五类。

于是他打出一个刘皇叔的旗号,并与关、张二人在桃园三结义,互称兄弟。

当然插的烟可能不怎么好,顶多白沙,不太可能是雪茄。

然后依靠刘皇叔在小市上与城管斗智斗勇的游击技巧,陆陆续续地拉起一支队伍来。

仗着兄弟身手不错,先后参与了曹操的十九路诸候斗董卓、三英战吕布等事项,渐渐有了一些名声,还得了徐州城。

算是草根出身。

刘备在这个时候大概还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离以后的刘氏帝国还有不少的距离,这个时候他大抵也没梦想过他的刘氏帝国,能够做个封疆大吏应该是他最大愿望了。

兄弟三人出力,在刘氏集团的崛起过程中,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但是从小作坊升到刘氏集团再到刘氏帝国的出现以及衰落,却时时可以看到家族企业在管理上的弊端。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能得将吕布,确实让人心动。

但是吕布三姓家奴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当吕布虎落平阳的时候,刘备收留了吕布,并把他安置在小沛。

可能当时刘备是怀着买神仙股的心愿的,就等着吕布这个绩优股回补上去。

但当时张飞和关羽反对。

最终刘备拍了板,买下了吕布这个绩优股,并提供粮草。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刘备犯了在家族企业里常见的一言堂错误,以家长制独断独行,没有听取关、张二人的意见。

直接引发了以后吕布乘虚袭取徐州城的悲剧;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封备为徐州牧,随即密令他征讨袁术。

刘备率军出征,张飞留守。

关羽问可放心得下?刘备答,不过几十天,翼德不可能抗不住酒瘾。

结果张飞在廊柱上贴好三不可以后,就大犯就犯,以至于军士暗通吕布,奉先占据徐州。

张飞痛哭流涕意欲自尽,备曰三人同生共死,绝不独活。

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家族企业三个通病:一则刘备意欲栽培张飞,即用人唯亲,放弃了唯贤是用;二则张飞以十七八岁的青春期男孩子逆反心理为所欲为,你说不能做什么我偏做什么,没有成熟企业中有效禁锢他胡作非为的机制;三则张飞失城,刘备一言带过,明显没做到赏罚分明。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缘起:三国一直是俺们国家人民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这方面的论坛或讲坛办得不也热乎。

俺们也凑一下喧闹!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一个专门典型的人物,在好多人的心目中也近乎完美。

然而和尚觉得他的一生有得有失,俺没有唱反调的癖好,只是按书上的情节论人论事,并以此谈一下企业治理的咨询题。

正文:出场诸葛亮的出场,罗贯中安排得专门漂亮。

先由徐庶走马荐诸葛开始,接下去一场接一场演了这一出千古流传的“三顾茅庐”。

那个地点不作详细讨论,诸葛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军师,继而一路高歌到最后的“汉丞相武乡侯”,相当于现在的职场,一应聘就当上了总助,最后当上了董事总经理。

关于当官来讲差不多是极品了,关于现在的职场也差不多是登峰造极了,这方面诸葛亮是成功的!下面要讲的是他在蜀国的革命事业上的成败以及是否值得我们参考对比。

从火烧新野到赖借荆州(企业的创建和进展时期)那个时期,诸葛亮能够讲是小试牛刀。

火烧博望坡的略露锋芒,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都成了后人的美谈。

这段时刻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计皆成,滴水不漏。

那个时期,按现在企业能够看成企业的创建和进展时期,诸葛亮正确地评估了市场需求,成功地利用了大企业未涉足的市场空白,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而且恰恰是在企业的创建和进展时期,家族企业在企业治理有专门大的优势(例如:手续简便、灵活,职员团结、不计私利等等)。

那个时期诸葛亮干得相当漂亮,专门是未出山便已定出鼎分三国的策略,《隆中对》更成了千古名篇!从入西川至七擒孟获(成功的企业兼并与借壳上市)那个时期能够讲是诸葛亮大展宏图的时期,一切按他出山前的规划步步前进,成功地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并稳固了后方。

那个时期可比企业的兼并进展和借壳上市,专门是刘璋的益州可谓是有优良资产,但治理和形象相对较差的公司,这次成功的兼并让刘蜀公司得到最大程度的进展和壮大。

同时称帝(相当于上市)。

那个时期尽管是风生水起,高度进展,但差不多开始暴露了诸葛亮用人上的缺点以及家庭企业上的人材短缺的毛病,还有确实是诸葛亮过分自信的毛病(如留关羽守荆州!)。

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所犯的职场忌讳

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所犯的职场忌讳

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所犯的职场忌讳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所犯的职场忌讳近日,又重读了一回《三国演义》,一直以来最喜爱的角色莫过于以才智闻名天下的卧龙诸葛。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于孔明的才智和谋略及佩服又羡慕,尤其是他对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更是赞叹。

但是,如果诸葛亮是效力于如今的企业之中,必然会是一位能力卓越的人才,却未必能够称得上一名职场上的“好员工”!三顾茅庐:认同你的上级,不容恃才傲物“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在三国中真正意义上的粉墨登场。

官渡大战后,曹操以徐庶母亲相要挟,徐庶临走时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带着礼物去卧龙岗拜访,前两次都无缘见到,直到第三次诸葛亮才在家,但却让刘备在台阶下站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从床上起来。

如果诸葛亮就是一名员工,纵使重蹈覆辙才华,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管理者逼回门外也未免变得太过“俗气”。

或许这里有人要说,前两次是因为诸葛亮刚好有事出外,并不是诸葛亮“不敬”。

《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曾写到:“臣本布衣,草庐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江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无耻,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如果说刘备前两次登门与诸葛亮之间的确就是错失,但不足以抒发底气,诸葛亮全然可以与他联系,他却没这样搞。

一直至第三次,还使刘备在门外等候。

可知,诸葛亮并不真的自己“无耻”(身份低落),反而存有些许恃才傲物。

在校场中,管理者和雇员之间虽然就是上下级的关系,但是并并无优雅低微的分别,相互尊重就是起码的守则。

如果杰出的人才都如同诸葛亮通常须要管理者三恳请四恳请,不仅可以给上司遗留下不好的印象,还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氛围与管理。

七擒孟获:以企业利益为最大考量,切忌盲目自信“七生擒孟荣获”就是非常能够彰显诸葛亮极强谋略的一个故事。

孟获就是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权贵,浅为当地土著和汉人所信服。

诸葛亮想要通过斩杀逼使他归顺,从而达至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

诸葛亮对孟荣获七擒七纵后,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全盘信服,真诚归顺。

诸葛亮创业惨败收场

诸葛亮创业惨败收场

诸葛亮创业惨败收场诸葛亮成功空降蜀汉集团蜀汉集团是一家从事医药及保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千人规模的民营企业。

蜀汉集团老板刘备,经朋友徐庶介绍,三顾茅庐,终于请出德能勤绩俱佳的资深经理人士诸葛亮,倾心交谈的结果使诸葛亮与刘备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控、市场运营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2004年元月,诸葛亮被刘备任命为蜀汉集团的CEO。

刘备在辅助几个月后退居幕后,只担任董事长,由诸葛亮完全操盘日常的经营管理。

诸葛亮在蜀汉集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人事、财政等方面的绝对支配权。

有了刘备的充分信任和授权,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诸葛亮,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决心大干一场,创造佳绩,一是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二是提升自己的职业坐标,为以后的更高发展做好铺垫。

运筹帷幄,大展鸿图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是诸葛亮的办事风格。

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

第一、重理组织架构,调整人事关系,进行部门删减整合,原来高高在上的四位副总分别兼任各重要中心的负责人。

第二、建立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删繁就简,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经营目标的达成。

第三、随着业务规模的增大和产品线的增多,不断调整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

凭借自身多年的人才招聘经验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企业愿景介绍,在最短的时间内汇集了大批业内精英加盟。

第四、强化培训,针对不同的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使企业出现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在诸葛亮加盟企业一年之时,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团队已具有了极强的市场冲击力与杀伤力,成为医药领域市场的一匹黑马,与另两家医药保健品巨头——大魏集团和东吴集团渐成三国鼎立之势。

就连国际著名的药业品牌企业也都纷纷把蜀汉集团列为竞争对手。

刘备见此情景非常高兴,在2004年度年终的工作总结会上大大赞扬诸葛亮的功劳,同时,有意识淡出,把主角让给诸葛亮。

诸葛亮真可谓意气风发,在第二年更加奋发有为,到2005年底时企业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分额已经超过了大魏集团和东吴集团,企业员工规模发展到2000余人,业绩增长了两倍。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主要障碍与解决机制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主要障碍与解决机制

[论文关键词]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机制;障碍[论文摘要]大量事实表明,权力传承已成为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死结”。

如何实现权力平稳过渡,引导家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存在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家族企业传承机制的构想。

家族企业是全球范围内一种最普遍的企业类型。

目前,我国内地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70%以上。

研究表明,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仅有33%的家族企业能传到第二代以上,其中2/3的企业能走完第二代,13%的企业能走完第三代。

大量事实表明,权力传承已成为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死结”。

如何实现权力平稳过渡,引导家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家族企业传承机制进行讨论。

一、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主要障碍1.缺乏权力传承规划。

缺乏权力传承规划是很多家族企业权力传承失败的主要原因。

许多家族企业的创业者陷入了权力陷阱,他们认为只有在他的统领下,企业才能发展,没有人能够替代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直至在因年龄、健康等原因无力支撑时,才考虑权力传承问题。

另外,企业的象征作用也会妨碍传承计划的制定。

对家族企业主特别是创业者来说,参与企业经营,不仅是工作,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企业早已成为他们核心认同的一部分,是个人身份的象征。

他们把失去对企业控制权和退休视为在家族中特权地位的改变和权力基础的严重削弱。

2.接班候选人之间的冲突。

家族中子女间在接班问题上的勾心斗角难以避免,这种争斗包括所有权之争和经营权之争。

人们普遍认为家族企业的产权十分清晰,其实不然。

相对于国有企业、集体制企业而言,家族企业的产权是明确的(产权属家族所有),但在很多家族企业内部,产权并没有明确到每一个自然人。

例如,兄弟姐妹、夫妻或者父子共同创业的家族企业,其内部产权往往是不明晰的。

在创业初期,这一问题不会受到特别的关注。

但当企业的继承问题出现时,产权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从三国谈企业运营管理

从三国谈企业运营管理

从三国谈企业运营管理——诸葛亮那么神为何蜀国第一个被灭?在三国里,你可以不知道吴国辅政大臣张昭,也可以不认识魏国开国元勋司马仲达,但你绝对不会忘记蜀国丞相诸葛亮。

三国自古有三绝,即“智绝,奸绝,义绝”,义绝关羽如今已被当成神灵拜祭。

奸绝曹操,关于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而智绝说的就是诸葛亮。

三国中的文臣很多,却单单把诸葛亮排在这里,足以见其在三国中的地位。

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开始加入刘备的公司,战略运营上帮刘备规划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企业竞争上以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等数次击败竞争对手,人才建设上又以七擒孟获、智收姜维等挖来一大堆墙角。

而且此人还深谙人情世故,精通天文地理,熟用奇门遁甲,善使六合八卦,在机械制造上也颇有造诣,鲁迅曾评价诸葛亮:“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六出祁山屡屡受挫,最后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也未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愿望。

诸葛亮死后,蜀国国势愈加衰退,终被邓艾偷渡阴平,一举攻破。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而刘皇叔把两位人才都招到手了,为何也未实现“统一天下,兴复汉室”的壮志?既然得一即可安天下,诸葛亮27岁跟随刘备,54岁病終,辅佐蜀国27年,为何也未见天下统一?1、刘备管理失误,造成两位人才的不良竟争刘备在招聘到“凤雏”庞统后,缺乏对其未来工作情况的规划许诺,在一开始只是把庞统调取当县令,使庞统对企业缺乏信任感。

对其工作指标的分配也很模糊,使庞统的工作职责与诸葛亮几乎一致,造成了两人不是相互帮助,而是恶性竞争的关系,以至于在后来攻雒城时,因怀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诸葛亮劝阻,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

就比如某个公司给两个优秀员工分配销售任务,有竞争很正常,但这家企业给两个人的却是相同的客户,造成的结果不是客户对公司失去信任,就是两个员工中某个人因竞争不力而离职。

2、诸葛亮对下属不信任,不懂放权,不会培养人才诸葛亮在后期的北伐中,凡事亲力亲为,连杖罚20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自数。

三国演义看企业管理

三国演义看企业管理

三国演义看企业管理三国演义千变万化。

很多知名企业都体现了,国学知识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借助《三国演义》中众所周知的故事理解现代管理的新概念,是管理人员学习、提高的一条方便之路。

一、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企业战略规划配套服务的。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招揽、培养人才,实现满足企业要求的动态有效配置,形成人才梯队,为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所需的人力资源做适当的储备。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时说: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就是诸葛亮为刘备作出的企业战略规划,而诸葛亮出任蜀国总经理后也是按照这个规划操作的。

人惋惜的是诸葛亮缺乏为企业战略规划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致使在实施过程当中屡屡出现问题。

首先是在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的过程中,由于庞统遇害,刘备身边没有了得力人才,造成了亮不得不去的局面。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就有些心存疑虑,而辅佐关羽留守荆州的干部团队文官武将均不能独当一面,致使取了益州却丢了重要根据地荆州。

其次在图中原的过程中,诸葛亮事必躬亲,反映了蜀国高管和中层干部的储备不足,使诸葛亮身故后,续任不但没能完成蜀国的战略规划,还导致了企业破产。

二、员工情绪管理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员工的情绪和压力问题不容忽视。

情绪管理需要一系列措施,了解并满足员工合理需求,遏制不良情绪蔓延,鼓励乐观、积极的情绪,努力调控情绪,使之与企业所需要表现的情绪相一致。

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两个员工情绪管理的例子,一个是遏制不良情绪;一个则是鼓舞情绪(士气):一是《三国演义》十七回曹操与袁术交战时,粮食将尽,不敷支散,曹操令仓官王垕以小斛分散,众军无不嗟怨,曹操借王垕之头平息众怒,众怨始解。

此例王垕很冤,但从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我们知道曹操是极善于情绪管理的。

二是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卤城相拒时,诸葛亮手中的八万士兵有四万应该换班,此时司马懿率大军来攻,蜀兵无不惊骇。

死的最可惜的一代人才 诸葛亮竟然是笨死的?

死的最可惜的一代人才 诸葛亮竟然是笨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死的最可惜的一代人才诸葛亮竟然是笨死的?
导语:“诸葛亮是失败的一生,从其择业工作开始就注定其悲剧的一生,因为他违反了太多管理常识,虽然他会在微观上玩一些小聪明: 1,诸葛亮其第一
“诸葛亮是失败的一生,从其择业工作开始就注定其悲剧的一生,因为他违反了太多管理常识,虽然他会在微观上玩一些小聪明:1,诸葛亮其第一笨: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其本躬耕于南阳,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来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

2,第二笨:不能审时度势,利用优势资源,做出正确的选择。

诸葛亮出山之际,天下大乱,不出山就算了,出山的时候选择了资源处于最劣势的刘备,逆势而为,苦苦经营,不仅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而且这个错误选择的阴影伴随其一生,导致其最后的病死,阳寿早尽!
3,第三笨:用人有疑,疑人还用
一个是当初魏延加入时,他就根据其脑后一根反骨断定其以后必反,毫无任何证据和先兆而且是人家投奔的时候这么判断纯属臆断!而且后面还大用特用。

还有一个就是马谡,马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怪马谡,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这个管理者没做好,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疑人还用,最后沉重的后果他也自负了,直接导致出兵失败,从此一蹶不振。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管理者最基本的常识都做不到,所以不能说其不笨!
4,第四笨:一生求稳,过于呆板,不懂得变通
我记得没错的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出祁山伐魏,每次还都是同样的粮食问题最终撤回。

不但自己笨,还把姜维这个天才也教得和他一样笨,姜维跟他之前做了不少有名得事情,跟了他之后基本没
生活常识分享。

《三顾茅庐》对企业管理的思考

《三顾茅庐》对企业管理的思考

《三顾茅庐》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思考《三顾茅庐》是一则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涉及到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等问题,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和诸葛亮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物。

刘备是一个有着强烈抱负和追求的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努力和追求。

而诸葛亮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智慧和能力,对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这样两个优秀的人物在一起,相互促进,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不仅在关键时刻能够把握住机遇,还能够团结众人,带领大家一起战斗。

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能够判断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特质: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向别人寻求帮助。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则是一个极其出色的顾问和助手。

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在决策和策略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刘备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

这也提醒我们,领导者与团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了信任关系,才能更好地合作,实现更好的结果。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成功,我们需要具备极高的智慧和能力,同时还需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在刘备、关羽、张飞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高尚的品格、坚韧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品质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品质。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个传递智慧和价值的故事。

在今天的现实世界中,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问题仍然非常重要。

企业管理者需要像刘备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向别人寻求帮助,建立高效的团队;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具备高超的智慧和能力,并与团队建立信任关系,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

此外,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市场和竞争的变化。

三国演义中的经营管理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经营管理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经营管理思想一、用人思想:得士者昌,失士者亡三国中,西蜀政权的建立、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尤为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虽胸怀大志,但因得不到贤才的辅佐,一直确定不了夺取天下的奋斗策略。

从他投靠公孙瓒到归曹操,顺袁绍,依刘表,可见当时其处境是十分狼狈的。

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才使刘备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西蜀政权刚建立时,文有诸葛亮、法正等谋臣,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虎将,此时可以说是西蜀的鼎盛时期。

然而,随着荆州失、关羽死,许多老臣相继亡故后,蜀国便开始逐渐地走向了衰败。

特别是诸葛亮星陨五丈原之后,西蜀败亡的趋势也就确定了。

西蜀的灭亡纵然是有许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但应当看到,人才缺失是最关键的一点。

曹操当权时,身边聚集着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人,形成了一个智囊团。

曹操死后,又出现了司马懿、邓艾、钟会等深藏韬略之人。

东吴孙权先是有周瑜、鲁肃辅佐,后有吕蒙、陆逊等人才出现,所以能鼎立江东很长时间。

在西蜀的发展过程中,请出诸葛亮可以说是西蜀走向兴盛的转折点,正所谓“得一人者可以安天下”。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找到真正的贤才,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治理思想:不计得失,以信为本在蜀军与司马懿的对决中,诸葛亮认为统一中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便听从杨仪的建议实施“分兵轮战”策略,即是将兵力一分为二,以百日为限,循环相转。

有一次,蜀、魏两军相持于卤城一带,蜀军正准备两兵换班交接,却接到探子飞报司马懿正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准备发起进攻。

在新军未到,老兵欲行,敌人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关键时刻,杨仪极力劝阻诸葛亮让换班的军队留下来退敌,等新兵到了再让他们离去。

诸葛亮却说不可以,用兵命将要以信为本,既然有令在先了,怎么可以失信呢?况且这些士兵都已经做好回家的准备了,他们的父母、妻子、孩子都在家里期盼着他们回家,今天即使是有再大的困难,也必须让他们启程回家。

于是便吩咐下去,让士兵立刻出发回家。

管理类联考论说文范文

管理类联考论说文范文
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合作是实现双赢,走 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群雄逐鹿的中国家电握手联合,都证明了 这个道理。
携手合作是实现双赢的翅膀。美国著名拳击手杰克每次比 赛前都要做祷告,朋友问:“你在祈祷自己打赢吗?”“不” 杰克说,“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们打得漂亮,都发挥出自己的 水平,而且谁都不受伤。”杰克的话渗透了双赢的智慧。合作 产生双赢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和国家。美国两家航空公司的合 作就是为竞争插上了翅膀,然后比翼齐飞。这种合作可以让心 灵放松,让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在和谐生动的图 景中,共同进步。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说过:“有效的管理是企业 的命脉,它不仅能够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化解危机,也能 够协调企业相关利益者目标一致寻求发展。”拿破仑的失 败正是管理有效性的丧失和不能很好的协作。
事业不成功,都败在组织不力。两种不同的声音,两 个不同的命令,必然导致“后备部队要么犹豫不决,要么 疲于奔命”。拿破仑所犯错误,恰恰是管理大忌,违背了 “统一指挥”原则。许多家族企业失败原因与此相同,组 织内部越权指挥,多头领导比比皆是。其结果如同拿破仑 一样,在焦急和无奈中结束了他一生中打得最被动、最悲 惨的一次战役。
管理类联考各类型论说文范文
诚信为本、以义取利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 立人之本,是经营之道。“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因此无论经商,还是做人,如果丧失了诚信,见利忘义, 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三聚氰胺”事件所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就是某些企 业在经营中违背了以义取利的原则。
决策应该符合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丘吉尔作为二 战盟军的统帅之一,二战的整体胜利则是他决策的根本 出发点。同样,有着“扭亏为赢魔术师”美誉的企业 家——郭士纳临危受命于IBM,正是他正确果敢的决策, 放弃死守的PC业务,使IBM公司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在电 子商务各方面处于优势服务型公司,从而实现组织健康

荣毅仁早年参与家族企业活动探析

荣毅仁早年参与家族企业活动探析

魅力正在这里。 不说诸 葛亮的治军之道 , 不 锡 ( 即天子给予大 臣进 爵称 的最 高礼 遇 ) 后 , , 他实 际上是蜀汉 的一号人物 , 俸禄 ” 那“ 划 复业 , 以吾 心为心 , 经两 年之 久 , 始见 完 据 14 9 4年 2月 1 5日i新银行创立会 纪录 与 申新系统的改造等。这显示其在家族企 成开_ , 以稍慰”p 。战后荣德生把重建 可知 , T堪 l l o 董事 为荣鸿元 、 三 、 鸿 尔仁 、 心 、 一 毅 业中主持 面粉厂为其所长。 茂新 面粉厂视为一件人事 ,委任荣毅 仁承 仁。其 中荣鸿元为董事长 , 总经理荣鸿三【 I 综合 以上初 步考察 , 以发现 , 可 荣家企


生活简朴 。 廉洁奉公
斛 , 蓄财无余 , 今 妾无副服。” 短短三语 , 表
诸 葛亮究竟凭借什么 ,获得历史这等
诸葛亮一 生生 活简朴 , 廉洁奉公 , 官俸 述了两个问题 : 一是说 明 自己受赐虽 多 , 但
不同寻常的恩遇呢 ?细读诸葛亮事迹就不 之外 , 不营私产 。 他主张“ 静以修身 , 俭以养 没有作为私蓄 ; 是家人生活简朴 , 二 妻妾没 堆发现 , 一个崇高 的人品 、 完美 的人 格 , 巍 德” 后 主即位后 , 。 诸葛亮身为丞相 , 封武乡 有副服。 清人张澍读到这则史料后 , 不禁深
葛亮一生 的名句
饶。 于臣在外任 , 至 别无调度 , 随身衣食 , 悉 仰于官 , 不别治生 , 以长尺寸 ” 亮 “
遗命葬汉中定军山 ,因山为坟 ,土冢足容
棺 , 以时服 , 敛 不须器物 。 诸葛亮从 隆中决 ” 策, 占有荆 、 , 益 建立 和巩 固蜀汉政权 , 他功 盖当世 , 权倾朝野 , 可他就是这样清清 白白

从刘备白手起家看企业管理

从刘备白手起家看企业管理

从刘备白手起家看企业管理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群雄并起,英雄辈出。

刘备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由一名小小的行商走贩白手起家,并最终建立起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如果把蜀汉集团看做一家企业,作为企业老板的刘备,他有许多做法暗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把握机遇,顺势而动。

东汉末年,刘氏皇权统治已经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

刘备看准时机,也扯起大旗,建立队伍,参与到群雄割据的行列。

假如在太平盛世,你这不是造反吗?生存下来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时代不同了,社会转型期,没有那么多秩序可言,这就是机遇。

作为企业老板,敏锐地预判机遇、果敢地把握机遇,顺势而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攀龙附凤,转换背景。

当时的汉室皇朝虽然名存实亡,但也不失为一块金字招牌。

刘备从出道以来,就不忘宣扬自己的皇室血统,并最终攀上献帝,借他之口封自己为“皇叔”,为自己赚足了人气。

背景是什么?背景就是资源,背景就是影响,背景就是力量!一个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本身都是有限的,但是他可以借助的背景是无限的,有时候背景的力量甚至远远超过个人、产品和企业本身。

敏锐的发现、寻找背景,并迅速融入,充分发挥的背景力量,使有限的企业和产品具有不同寻常的势力感,从而在竞争中占领高位,是企业老板应该时常思考的问题。

以力诺瑞特为例,它的德国技术背景,使自己在赢得消费者信赖方面事半功倍。

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刘备的事业也并非一番风顺,在多次挫折之后,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静心蛰伏,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果断出手,再次创业。

所以,在他很落魄的时候,曹操仍然视他为天下英雄,可见刘备还是很有魅力的。

刘备之所以能够如此,除了他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百折不回的坚定意志外,还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匡扶汉室,扫除奸凶。

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刘备在曹操手下做个衣食无忧的高级白领,应该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第十一讲 诸葛亮的管理之道(上)

第十一讲  诸葛亮的管理之道(上)

第十一讲诸葛亮的管理之道(上)一、知己(一)明确自己的身份诸葛亮的身份不是董事长而是CEO,一个职业经理人,他自己首先明白自己的身份。

(二)会遭受家族成员的排斥CEO的身份使他很清醒地预料到,自己会遭受家族成员的排斥、排挤,关羽、张飞称他为水,讥讽之意可见。

刘备命令刚下达完,关张二人就跳起来发难,这种局面在诸葛亮的预料中是正常的,没有才不正常,刘备要授权给他是因为他自己知道有困难,面对困难要利用董事长的权威,利用这种资源解决问题,整合好资源,把资源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是光靠思想就能解决一切的。

(三)需要立德,立言,立威,搭建管理平台德就是业绩,作为一个26岁很年轻的空降兵,要建立比较好的业绩才能服众;立言就是说的话要有权威,有人性;立威就是树立自己的威望,让下属发自内心的能够听从他,能够服从他。

诸葛亮知道他的管理要在这个集团里面顺畅的实现,要立德,立严,立威,搭建好的管理平台。

二、管理平台的搭建搭建好管理平台,这是诸葛亮在上任之初和上任之后始终清醒牢记的一点。

他管理平台搭建的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董事长沟通无碍,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诸葛亮出山之初是一个26岁很年轻的空降兵,很多团队成员不信服,不完全支持他的工作,甚至有些负面抵触的情绪或者有争执的行为在发生,这都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得到董事长最大力度的支持。

孔明来了一个月了,没有什么超越常人之处,他每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等等这些话在管理没有顺畅之前,一定会在内部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和董事长沟通无碍。

刘备重视人才,三顾茅庐之后,每天跟诸葛亮众论天下之事,加深了自己对对方人品、能力的了解。

信任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信任基于两点:第一对人品、人格的信任;第二对能力的信任。

要了解一个人的人品、能力最好的了解办法是日常相处,日常生活当中了解到的情况是最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刘备和诸葛亮很亲密,达到了一种很好的相互了解,二人的沟通是没有任何障碍顺畅的,所以诸葛亮最后能得到刘备最大限度的支持。

解读三国人物看管理

解读三国人物看管理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结个赵 果人 只实云 有力的 一再经 个强历 :,告 有若诉 职只我 业想们 ,着: 没高 事薪 业, 。
不自马 如己 找没超 一能的 个力经 英单历 明干告 的时诉 老,我 板 们 跟 : 着 他 干 。
有千年黄 时万龄 候别并忠 会小不的 干瞧是经 的老问历 比员题告 年工,诉 轻,关我 人 健们 更 是: 出 要 色 有 。 实 力 。
貂婵的经历告诉我们:
傍什么样的男人都无所谓, 不管老少美丑,最主要的是要有实力。
王允告诉我们:
不管多大型多么有实力的企业, 只有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员, 给予挑拔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汉献帝的经历告诉我们:
当家族企业被亲戚朋友或外姓人参股, 而股份大过自己时,最终肯定是要更换董事长的。
华雄含泪告诉我们:
可长庞 能得 会太统 影丑的 响,经 你 历 的 告 应 诉 聘 我 效 们 果 : 。
魏延的经历告诉我们:跳槽不能太盲目,
尤其是被老板的得力助手看不顺眼,这种公司没有发展前途, 与其继续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有双姜 时学维 比历的 考,经 研 历 更 告 具 诉 竞 我 争 们 力 : 。
工专马 作业 时课谡 基学的 本得经 用再历 不牛告 上 诉 。,我 们 : B
起摆 全 总 们 历 刘 。地 可 裁 : 告 备 摊以,集诉的 做从完团我经
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 进私企, 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重要借鉴:四大名著中的管理智慧

重要借鉴:四大名著中的管理智慧

重要借鉴:四大名著中的管理智慧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三国写的是心计;水浒讲的是义气;红楼看的是感情;西游谈的是理想。

也许是大道趋近,殊途同归,虽名目有别,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作品在它们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智慧,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模式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四部作品重点描写了六个组织的兴衰存亡史。

曹魏集团有点像垄断型国企。

曹操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他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垄断国家资源,依靠行政力量大规模兼并各类中小型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而且曹魏集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曹操作为领导人也以身作则,因此迅速发展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企业。

另外,曹操每次作重大决策前都会主动征求下属的建议,赤壁之战前接连打胜仗,就是因为听取了郭嘉的建议;而赤壁之战时由于没有采纳程昱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大败而归。

蜀汉集团像股份制企业,刘、关、张等人是创始股东,大股东刘备担任董事长,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则为首席执行官。

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体制,使诸葛亮能够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才华,蜀汉集团也迅速从弱小走向强盛。

然而刘备虽把经营权下放给诸葛亮,但有时却又无端地收回,如关羽死后,刘备不听劝告,意气用兵,发动彝陵之战,结果导致损失惨重,险些把整个基业都赔了进去。

孙吴集团像典型的家族企业。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家族企业由于将企业的利益与整个家族的利益捆梆起来,因此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任人唯亲。

但孙权却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弊端,大胆实行分权制度,吸收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非家族成员为集团效力,江东基业因此得以传承七代,为三国之最。

梁山集团采取的是合伙制,实行平均主义,按人头分红,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

这种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清晰,同时也缺乏科学的监管机制。

以致宋江上任后通过实行产权改革,不动声色地把集体财产变为了他自己的私有财产。

沉气蓄势的事例

沉气蓄势的事例

第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勤学苦读,亦胸怀大志,可是他学业有成的时候,一开始并未遇到好的机会。

彼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北方,江南被孙策家族牢牢掌控,从历史大势上讲诸葛亮并无多少施展的空间。

再加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做派不符合诸葛亮忠君的价值取向,而且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跟诸葛亮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超一流人才就有好几个,即使诸葛亮放下匡正天下的理想投奔曹营,也不一定见得能够出人头地。

而东吴孙家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孙策集团的高官大将不是孙家的亲戚就是连襟,像诸葛亮这样没有根基的外人很难上位,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很早就在东吴入仕,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幕僚。

所以诸葛亮虽怀抱王佐之才,也只能静待天时。

当然,诸葛亮看似隐居隆中,但实际上一点儿也没闲着,而是四处交友,一方面增长见识,切磋学问,获取信息;一方面打造名声,提高身价,以形成个人品牌效应。

比如迎娶沔(miǎn)阳名士黄承彦之女,与名士庞德公、司马徽交好,与青年才俊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过从甚密,可谓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正因如此,当刘备客居荆州,寻访人才之时,才会数度听人盛赞“卧龙”之才,这大大坚定了刘备一定要亲自见到诸葛亮的心理。

第二个是秦末时期的刘邦其一,刘邦早年,就不安于农耕稼苕,而是喜欢结交豪侠,曾远赴大梁追随张耳,后因张耳被秦朝通缉,刘邦才不得不返乡,这说明刘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不甘平庸,企图心很强,所以在他服役役的路上看见秦始皇的车辇,才会发出“大丈夫当如是”的感叹。

其二,刘邦虽然长年不事产业,但并不是一个无所事事、见识浅陋的庸人,而是豁达大度,凡事勤思考、爱琢磨,对世事人情有着深刻的洞察,同时还保持着敏锐的政治嗅觉,这些都为其日后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随机应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他有这些过人之处,身边才会有优秀的人才追随。

其三,刘邦在沛县生活的那些年,在秦政府中有萧何、曹参照应,身边聚集着卢绾(wǎn)、樊哙、夏侯婴等一批死党,虽然这些人除了萧何,曹参以外,其他的算不上一流人才,可是他们忠心耿耿,在战争中出生入死,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沛县义军集团的中流砥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缘起:三国一直是俺们国家人民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这方面的论坛或讲坛办得不也热乎。

俺们也凑一下热闹!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在好多人的心目中也近乎完美。

然而和尚觉得他的一生有得有失,俺没有唱反调的癖好,只是按书上的情节论人论事,并以此谈一下企业管理的问题。

正文:出场诸葛亮的出场,罗贯中安排得非常漂亮。

先由徐庶走马荐诸葛开始,接下去一场接一场演了这一出千古流传的“三顾茅庐”。

这里不作详细讨论,诸葛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军师,继而一路高歌到最后的“汉丞相武乡侯”,相当于现在的职场,一应聘就当上了总助,最后当上了董事总经理。

对于当官来说已经是极品了,对于现在的职场也已经是登峰造极了,这方面诸葛亮是成功的!下面要说的是他在蜀国的革命事业上的成败以及是否值得我们参考对照。

从火烧新野到赖借荆州(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这个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试牛刀。

火烧博望坡的略露锋芒,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都成了后人的美谈。

这段时间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计皆成,滴水不漏。

这个时期,按现在企业可以看成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诸葛亮正确地评估了市场需求,成功地利用了大企业未涉足的市场空白,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而且恰恰是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家族企业在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手续简便、灵活,员工团结、不计私利等等)。

这个时期诸葛亮干得相当漂亮,特别是未出山便已定出鼎分三国的策略,《隆中对》更成了千古名篇!从入西川至七擒孟获(成功的企业兼并与借壳上市)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诸葛亮大展宏图的时期,一切按他出山前的规划步步前进,成功地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并稳固了后方。

这个时期可比企业的兼并发展和借壳上市,特别是刘璋的益州可谓是有优良资产,但管理和形象相对较差的公司,这次成功的兼并让刘蜀公司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壮大。

并且称帝(相当于上市)。

这个时期虽然是风生水起,高度发展,但已经开始暴露了诸葛亮用人上的缺点以及家庭企业上的人材短缺的毛病,还有就是诸葛亮过分自信的毛病(如留关羽守荆州!)。

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过度的扩张导致企业亏损)这个时期也就是诸葛亮不完美的结束篇,虽然很多史家都想帮他作出辩护和解释。

诸葛亮已经成了中华智慧的代称,很多人愿意帮他把名字镀金。

虽然在战术和战役上还是有很多成功之处,然而事实上,这里诸葛亮已经严重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从战争理论上讲,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负,而那个时期,蜀国的综合国力没有优于魏国,何况还有蠢蠢欲动的东吴。

这时,最高的战略应该是静观其变,后发制人!诸葛亮的这个错误是致命的!这可比企业上也有犯这个错误的,叫过度扩张,或者过度兼并。

就算是很出名的跨国企业:梅尔塞斯----奔驰公司也曾经犯过这个错误(在应该是2000年前后,梅尔塞斯----奔驰公司涉足航空航天领域,造成当年企业亏损55亿马克,以及后来收购日本三菱公司都是错误的,所幸的是公司财大气粗亏得起!)。

国内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就是由于开始发展时很多好,后来过分扩张造成资金断链而倒闭。

(这样看来三国中最高明的应该是司马徽和管辂!)风生经常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失败却往往的相似的!”所以下面主要看看诸葛亮的失误之处,以示我们吸取教训。

先说明为什么风生要说的是家庭企业呢?因为,风生觉得蜀国的管理很象家庭企业的管理。

大部分古代帝王的起家都是靠家庭和朋友沾亲带故地一起搞天下。

在三国魏、蜀、吴中,刘蜀最明显具备家族特征。

你看看刘蜀的大将、文臣基本上都是刘、关、张特别是齐备的内亲外戚,除了诸葛亮是刘备亲自出马请的,赵云慕名来投靠的,其他非亲戚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曹魏虽然也是有很多内亲外戚,但相比之下没有刘蜀这样突出;孙吴可以说是亲戚最少的。

现在来分析诸葛亮的失误之处及部分原因:第一、最严重的就是后期战略的错误在三国鼎立后,形势上基本稳定,本来按经典力学三角形有稳定性,因此,任何社会如果能形成三个势力(或权力)的局面,一般会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

条件是任何一方面的力量小于另外二方之和。

这种情况下任何挑起战争的一方失败的机会特别大。

在当时,三国之间综合国力最强还应该是魏国,虽然魏国出名的几员大将相继死后,表面上好象战斗力不强,而事实上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而在六出祁山的时期,蜀国武将方面基本上也就是赵云和魏延算上档次。

在这种情况下,出兵挑起战争是必败无疑的。

诸葛亮就是过分估计了自己的用兵计谋,没有考虑综合国力的因素,所以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相对于现代企业,涉足新的市场,新的产业,或者新的兼并也是应该看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能否适应新的市场,新的产业,或者新的兼并后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企业的综合实力应该是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技术力量、社会影响力等等,就算你兼并了一家企业,但兼并后管理不善反而会带来亏损,就好象攻下一座城池,还必须派兵守住它,如果没有新的补员,反而会带来兵力的分散!因此,只有在正确的战略下,才有谈战术的必要。

战略上错了,战术再高明都是没有作用的!战争如是,企业发展也如是!第二、诸葛亮的用人上还是用人惟亲为主诸葛亮的用人是用人惟亲的,不是用人惟贤的。

这一点他做得比曹操、司马懿、孙权差得多。

明显的二次用人失误就是第一用关羽守荆州,第二用马谡守街亭。

这二人都是有裙带关系的,关羽是刘备的拜把兄弟;马谡是马氏五常之一,和刘备的关系非比一般。

而投降过来的马超,武力在三国可以是进入十强的,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他本来和曹操有杀父之仇,但因投诚过来之后人事关系没搞好,不能被重用,被派去守西北,不能申报父仇之志,最后郁郁而亡,可惜!另一个是魏延,虽然在三国算不上前十,但在蜀国十强是无问题的,同样得不到重用,诸葛亮一直在提防他,其实他一直是想报效蜀国,建功立业的!最后反而被迫谋反,被马岱杀了!赵云,在三国是除了吕布之外综合武力应该差不多是最强的了,但一开始也得不到重用,幸亏是在百万军中救了刘备的独苗,而且是一直不和关羽争功,明哲保身,搞好了群众关系,后来才被重用!家族企业一般都有这个习惯,用人惟亲,不轻易相信外人,不是老板的亲戚朋友,很难溶入到他们的圈内。

这帮皇亲国戚有意无意地排斥社会上来的人材。

这样,社会上的人材来到企业后很难找到归属感,很难有主人翁精神,从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这样也就限制了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在后备人材的培养上没有做足功夫在后备力量的积累和后备人材的培养上,诸葛亮基本上没有重视。

因此原来的几员大将相继死后便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这也是诸葛亮的致命之错,就一个姜维,如何敌过后来的司马群狼?这一点的确比司马懿差太远了,想争天下,唉!家族企业同样的一直注重于老板以及和老板一起创业的人自己动手,企业壮大后没有改变经营管理策略也很容易也犯了这个错误,不注重后备人材的培养,因此,企业也难以进一步的发展!第四、管理的线条不清晰,事必躬亲这种做法不适宜于大型企业的管理事必躬亲是诸葛亮的特点,很多人也赞扬这样的做法,而事实管理一家大型企业必须是上下有序,有清晰的管理线条,更何况管理一个国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是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这一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都写下:“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字句。

所以,当时司马懿听到了诸葛亮亲自监督发放军粮时非常开心,说诸葛亮命不久矣!另一方面,领导干预下面的事太多,或者什么事都安排妥当,会久而久而养成下属的惰性。

这一点非常明显,后期基本上没有人给诸葛亮出主意。

现代企业也是如此,如果领导什么事都安排得好好的,下属会慢慢地养成了惰性,再也不动脑筋考虑了。

这方面也是家族企业的老板和高层容易犯的毛病。

《韩非子》就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看看他的文章《主道第五》:“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

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

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

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

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注:主道即是做领导的方法)第五、指导思想不正确一个人的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读的书或者他的师父,也有一些人的在社会的生存上总结的,指导思想正确了,人生一般不会犯大错。

诸葛亮的指导思想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有说明,也没有说他读什么书,只说了他好为《梁父(甫)吟》(见附注1)。

但从他的排兵布阵以及他的其他行为和做法还是可以可以看出一些。

诸葛亮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诸子百家中是儒家、纵横家(见附注2)和阴阳家(见附注3)。

为什么呢?极其忠君(近于愚忠)、欲立功名(一早研究好西川的地图)说明了他的儒家的思想;巧舌善辨,得理不饶人说明了纵横家的痕迹;善知天文地理则是阴阳家之特长。

就是看不到道家和释家的影子。

人类真正的智慧是道家和释家,诸葛亮不识佛、道,纵有几多机智伎巧,皆是旁流末枝,不可能成大业也!历史上还未有不识佛、道能争得天下的!所以指导思想的错误也是造成诸葛亮失败的重要根源!第六、知天时地利,不知天意造成诸葛亮的战略上的错误是源于指导思想的的错误,由于诸葛亮是学习儒家、纵横家和阴阳家的,所以,他知道天时地利却不知天意,如果是学佛学道的,就知道天意。

说到这里,博友一定会问,天意是什么?和尚说:“天意就是人心,绝大多数人的心。

”在诸葛亮写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时,他以为是出征魏国的好机会时,恰恰相反这时的三国人民经过长年的征战,刚刚是生息休养的时间,人民不愿意再点战火。

而诸葛亮为了所谓的先帝之托,所谓的刘氏正宗,要将人民刚刚安宁的生活重新投入战争之中(实是罪大恶极),人民是不情愿的,老百姓是不管天下姓什么,只要太平好日子便是好天下了!所以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不支持的战争是不会胜利的!”因此,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实是情理之中!作为企业,也是天意就是人心,而这个人心就是顾客的心,全体员工的心。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顾客的捧场和员工的努力是没办法长期生存的!因此,任何长期欺骗顾客的企业最终都不会发展的。

所以佛言:“若无众生,则无菩萨”(如果没有众生,菩萨渡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