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阅读任务清单
分章节自读任务(18章)【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系列(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2.1 分章节自读任务评价单————————核心任务: 1-8章————————学习目标1. 概括并讲述各章节大意。
2. 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学习资源《海底两万里》、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海底两万里》第1-8章后,尝试以名著阅读故事交流会或绘制章节思维导图(二选一)的方式,了解章节大意。
(示例见另一文档)任务二: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一、填空题1.1866年,有许多船在海上遭到了不明怪物袭击。
它体积非常大,成梭状,速度很快,还泛着磷光。
有人说这个可能是。
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他的看法: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
3.美国发表了声明,要进行一次追捕独角鲸的远征。
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号的快速驱逐舰,舰长为。
4.“我”收到了来自海军部长的邀请,希望“我”同行。
“我”让忠实的赶快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5.“我”在法国出版过一部名为《》著作,成为博物学中这一极其神秘的科学专家。
6.“悉随先生尊便”是谁的口头禅。
他是一位固执倔强的人,擅长捕鲸。
8.“我”通过与捕鲸手尼德.兰的讨论,认为这怪物属门,纲,鱼目,鲸鱼类动物。
9.船员们积极注视海面,稍有动静便兴奋不已,主要原因是。
10 不轻信独角鲸会长时间待在同-地方,因为。
11.三个月过去了,船员们什么也没发现,要求舰长返航的建议没有被批准。
舰长请大家再等。
拖在船后来诱惑独角鲸。
13.当为人随和的康塞尔都没耐心时,发现怪物出现了。
14.我们在船上吃饭时发现潜艇上的每一件餐具上标有字母,周围还有一行题铭:二、判断题(对打“√”,错打“×”)1.当这只发光的怪物出现的时候,法拉古舰长开始的反应是下令避开独角鲸()2.后来舰长采取将船的压力增加到极限追赶发光发电的怪物,还是没有成功。
最后命令炮手开炮将“独角鲸”击沉。
()3.我掉入大海后被尼德.兰相救。
()4.尼摩船长听不懂我和同伴用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与他交流。
《海底两万里》 学习任务单
《海底两万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创作手法,感受《海底两万里》在科幻领域的独特魅力。
2、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熟悉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包括海洋生物、地理环境等,增强对海洋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4、体会小说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5、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学习内容1、作者与作品背景了解作者儒勒·凡尔纳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探讨《海底两万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
2、故事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林肯号”的追捕、鹦鹉螺号的冒险等。
分析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悬念设置,体会其吸引力。
3、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主人公尼摩船长的形象,包括他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动机。
研究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和尼德·兰等人物的特点,以及他们与尼摩船长的关系。
4、海底世界描绘研究小说中对海底生物、海底地貌、海底资源等的描写,绘制一幅海底世界的示意图。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秘和美丽。
5、科学知识探究整理小说中涉及的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思考这些科学知识在当时的先进性以及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6、写作技巧赏析分析作者的叙事技巧,如视角转换、情节推进等。
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包括词汇运用、修辞手法等。
三、学习资料1、《海底两万里》原著2、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3、电影、电视剧等改编作品4、科普读物,如关于海洋科学、科幻小说创作等方面的书籍四、学习方法1、阅读法仔细阅读原著,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自己的感悟。
进行快速阅读和精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互相启发。
参与班级讨论,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研究法针对特定的主题,如人物形象、科学知识等,进行深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024年七年级下册名著学习《海底两万里》阅读任务单
全书回读1、阅读这本书,我们跟随尼摩船
长见识了神秘的海底世界,请评
选出你最喜欢的海洋生物(动物、
植物)TOP3,并为它们制作一张
宣传海报。
(配图、简介、上榜理
由)
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在本书中,作为“猛男”代表的
尼摩却多次流泪,请梳理相关内
容,完成表格。
次数章节
名称
落泪
原因
你的
评价
3、以返回陆地后的阿龙纳斯教授
身份,写一封信给朋友,向他介绍
尼摩船长。
1、海报绘制(A4 纸)
2、梳理原文内容,完成表
格
3、写信介绍尼摩船长(不
少于500 字)
第十周
4.22-4.28
1、全文梳理,海报
制作
2 、结合全文,梳理
信息
3、对主人公人物经历
及形象的整体介绍
内容统整观看由本书改编成的经典电影,
比较不同媒介(纸质书籍阅读、
影视作品观看)的表达效果,探
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
观看电影,撰写专题文章:
①影视作品与书本原著情
节对比
②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与你
的体验(不少于500 字)
第十一周
4.29-
5.5
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
魅力。
《海底两万里》 学习任务单
《海底两万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探究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前瞻性思考。
4、欣赏小说精彩的描写,学习其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5、感受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如对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追求、对人类勇气和智慧的赞美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等。
(2)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情节,如潜水艇的构造和功能、海底的奇妙景观等。
2、难点(1)领会小说的深层主题,思考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学习小说中独特的写作手法,如细腻的环境描写、生动的人物刻画等,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小说原著,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自己的感悟。
2、讨论法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针对小说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理解。
3、分析法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比较法将《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和共同特点,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四、学习资源1、小说原著《海底两万里》(不同版本均可)2、相关研究书籍《解读〈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科幻小说研究》等3、网络资源相关的学术论文、影视资料、在线课程等五、学习过程第一阶段:阅读与感知1、通读小说在两周内完成小说的通读,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2、记录笔记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人物描写、科学幻想情节等,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第二阶段:分析与理解1、人物分析选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尼德·兰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成长变化。
可以通过制作人物卡片、撰写人物小传等方式进行。
2、情节分析梳理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海底狩猎”、“穿越海底隧道”、“探访海底废墟”等,分析其情节的合理性、紧张度和吸引力。
1-1读前规划:伟大的梦想家-学习任务单-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任务三:选取专题。 在《骆驼祥子》的读中指导课上,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专题探究的角度。现在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专 题探究的角度有哪些了,因此我们的第三个任务就是:每位同学提出 1—3 个针对《海底两万里》的探究专 题。 两周之后我们将进行汇总,从中选取一些供各个小组选取。阅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比《骆驼祥子》 要轻松一些,同学们选的专题角度也可以更丰富有趣一些。
书中以第一人称“我”出现的法国生物学家,他的名字叫——阿龙纳斯教授。同学们好像还很少读到 “我”不是主人公的小说。既然“我”不是主人公,那“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呢?没错,是“线索”。
再有就是教授的仆人——康塞尔。 还有加拿大鱼叉手——尼德·兰。书中有时称他“加拿大人”,有时称他“鱼叉手”,有时直接叫尼德·兰, 我们要知道这其实都是同一个人。 统一了这些译名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凡尔纳的梦想之旅吧。
日期
地点
事件
备注(兴趣点等)
备注栏可以写一下你的兴趣点或质疑点,以后再进一步了解。比如:你对“兰可夫探照灯”很感兴趣, 就可以先填在这里。你觉得景色写得很美,也可以填在备注栏,可以读完再回头细细赏析。
2.如果某一栏从选文中读不出来,你就先空着。5 分钟倒计时,开始! 3.凡尔纳的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虽然你知道他写的是科幻小说,是虚构的,但时间、地点都是如此 精确,让你感觉一切就像是真的。而且凡尔纳的阅读面非常广,写作的时候不断查找资料,所以描绘的各 地风土人情都是与真实世界吻合的。有人曾按照凡尔纳一些书中的航线去旅行,发现所见所闻跟书中的描 绘几乎一模一样。因此,如果我们读完书之后,能完整地做一个这样的表格,那几乎等于你也在“诺第留 斯号”上走完所有的旅程,并且做了详实的记录。这也是我们的第一个阅读任务。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一(五一假期学习任务)
《海底两万里》“五一”自主学习任务单
【说明】本书有21章版,有47章版,但内容基本一致,后者内容更为详细一些。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国籍、代表作以及在世界科幻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以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为线索展开快速阅读,梳理出“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及经历的主要事件。
3.能够用关键词分析法,结合情节分析尼摩船长、阿罗纳克斯教授、孔塞伊与尼德兰的人物形象特点。
4通过问题讨论探究小说的科学性、文学性、人文性,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二、快速阅读整本书
【温馨提示】
1.整本书阅读之前,请翻到七(下)教材156页——157页,了解作者,了解什么是“快速阅读”,了解对初一学生默读现代文的基本要求是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等,勾画重要信息。
2.为了训练我们的快速阅读能力,阅读中能抓住主要线索和关键信息,请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勾画主要经过的地点、相关事件、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和描写,边快速阅读整本书,边完成以下三个具体任务。
特别提示:5月5日21:00前拍照提交班级小管家。
任务二:航海日记
任务三:“鹦鹉螺号”航海路线图
请同学们借助阅读过程中勾画的航行过程去过的地方、遭遇的险情,以及见到的神奇海底生物,准备一张A4纸,开始制作“航海路线图”。
(可以在世界地图上标示,也可以用箭头连贯地点和事件,也可作思维导图梳理信息)。
【作业设计评选推荐表】《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任务单(部编版语文七下名著阅读)
4.学科融合学习。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关注跨学科的交融学习,融合运用地理学、生物学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的推进整本书阅读,同时落实语言的运用,提升思维能力,激发审美创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作业设计评选推荐表
姓名及职称
指导教师
学段学科
初中语文
手机(第一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
工作单位
参评课题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任务单(部编版语文七下名著阅读)
作品介绍
(说明设计意图,作业特点)
【整体构思】
为了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推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名著《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本设计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落地。本作业以学校将于5月举办“阅见科幻,创想未来”系列读书活动为情境背景,以撰写《海底两万里》读书报告为核心驱动任务,引领学生借助整本书阅读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整体设计充分落实新课标关于作业评价应关注“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精神。
【设计理念】
1.情境设计真实。紧扣新课标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本作业设计以学校将于5月举办“阅见科幻,创想未来”系列读书活动为背景,模拟真实的活动情境,在各个任务环节的设计中,也关注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项目任务推进。以项目化学习活动推进整本书的阅读,通过四个阶段十一个学习任务群助推完成读书报告。通过分解阅读阶段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活动难度的层次递进,从通览概知,到深入人物,再到专题探究,直至拓展延伸,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活动任务设置兼具新颖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也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学习任务单]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了解作者及作品主要内容。
2.梳理航行线路,掌握故事情节。
3.品味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课堂学习任务一、作品感知1.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
所写内容从地球到宇宙空间,从地质、地理到航海、航天,可谓包罗万象。
这些充满奇幻叙述的小说使他名扬世界。
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代表作有著名的“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2.内容概述。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诺第留斯号”(又译为“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故事。
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头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水艇,随后他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水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3.《海底两万里》中的“神预言”。
《海底两万里》出版时间:1870年。
世界上第一艘实用型潜水艇“霍兰-6”建造时间:1897年。
(书中“诺第留斯号”已具备了良好的实用性。
)世界上第一个密闭式循环潜水呼吸系统发明时间:1878年。
(书中已出现了潜水服、储气罐和头盔等深海潜水设备。
)二、阅读指导1.制订阅读计划。
(1)每天阅读20~30分钟。
(2)总阅读时间:一个月。
第一、二周读完第一部分(共24章),第三、四周读完第二部分(共23章)。
2.确定阅读方法。
以快速阅读为主,以精读为辅。
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小说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如主要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需精读;对于大段的景物描写、知识的介绍、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等,可以先跳过去,回头再根据需要和个人兴趣补充阅读。
【初中】《海底两万里》阅读任务单
阅读成果呈现
任务1:《海底两万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分享、交流、品评
任务2:《海底两万里》优秀手抄报展览、分享、交流、品评
任务3:《海底两万里》优秀小论文展览、分享、交流、品评
任务4:《海底两万里》剧本编演
任务5:《海底两万里》读书汇报
任务2.查阅相关资料,比较“鹦鹉螺号”到达南极与人类第一次到达南极的异同。
读第二部分
第十七章——第二十三章
任务1.怎样评价内莫艇长(尼摩艇长)的报复行为?
任务2.小说结尾为什么不揭开内莫艇长(尼摩艇长)的神秘面纱?
回顾全书的故事情节
任务1.写一篇寒假亲子共读《海底两万里》的心得体会。
任务2.拍一张寒假亲子共读《海底两万里》的照片。
任务2.分析这一部分内莫艇长(尼摩艇长)的性格特点。
读第一部分
第二十章——第二十四章ຫໍສະໝຸດ 任务1. 分析内莫艇长(尼摩艇长)为什么要让我们强制性睡眠?
任务2.绘制太平洋海域路线图,标明主要事件。
读第二部分
第一章——第五章
议题2:富含幻想色彩的科学预言
任务1.归纳出这一部分奇特地理现象。
任务2.分析内莫艇长(尼摩艇长)帮助采珠人的原因。
读第二部分
第六章——第八章
任务1.找出内莫艇长(尼摩艇长)跟陆地有联系的细节。
任务2.分析这一部分内莫艇长(尼摩艇长)的形象有什么变化?
读第二部分
第九章——第十一章
任务1.找出这部分描写的奇幻景象?
任务2.分析这部分是如何将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的。
读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第十六章
任务1.在南极遇到困难与危险有哪些?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任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事物的原型和当时科技水平,探究小说中科学元素。
《海底两万里》 学习任务单
《海底两万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感受《海底两万里》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精神。
2、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3、欣赏小说中精彩的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关键事件。
(2)分析主人公尼摩船长的形象特点。
2、难点(1)理解小说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2)探究小说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小说原文,做好读书笔记。
2、讨论法: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分析法: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分析。
四、学习过程1、阅读准备(1)查阅作者儒勒·凡尔纳的生平资料,了解其创作风格和背景。
(2)了解 19 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为理解小说中的科学想象提供背景知识。
2、初读小说(1)用较快的速度通读小说,了解故事梗概。
(2)记录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3、情节梳理(1)绘制小说的情节发展思维导图,包括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2)按照时间顺序,简述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在海底的经历。
4、人物分析(1)选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尼德·兰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5、科学探究(1)整理小说中提到的科学知识,如海洋生物、海底地理、航海技术等。
(2)分析这些科学知识在当时的先进性和对现代科学的启发。
6、主题研讨(1)思考小说表达的主题,如对自由、正义的追求,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
(2)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探讨主题的内涵。
7、语言鉴赏(1)摘录小说中精彩的描写片段,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2)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8、拓展阅读(1)阅读儒勒·凡尔纳的其他科幻作品,如《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比较其风格和特点。
《海底两万里》 学习任务单
《海底两万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感受《海底两万里》丰富的想象力。
2、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4、探究小说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5、体会小说精彩的语言,学习其写作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中奇幻的海底世界和惊险的冒险经历,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分析主人公尼摩船长的形象,探讨其性格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2、难点(1)理解小说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以及作者对科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
(2)体会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小说,做好读书笔记,标注出关键情节和人物描写。
2、讨论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讨小说中的问题。
3、分析法: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4、写作法: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阅读准备(1)了解作者儒勒·凡尔纳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主题和风格。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 19 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为理解小说中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2、初读小说(1)在两周内通读全书,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和感受。
(2)绘制小说的情节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发展线索。
3、精读分析(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语言特色。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阐述。
(3)找出小说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如海洋生物、地理、物理等,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4、拓展探究(1)思考小说中描绘的未来科技在当今社会的实现情况,探讨科学幻想对现实科技发展的影响。
(2)分析小说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作者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5、写作训练(1)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进行改写或续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海底两万里》阅读记录表第二部分1-11章
《海底两万里》阅读记录表(第二部分1-11章)
第三周阅读章节:第二部分1-11章
1.海底旅行还在继续。
这一部分中,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来到了印度洋。
请你在阅读中画出旅行中的时间、地点、经纬度等关键信息,结合小说内容,继续以教授的身份写几则航海日记。
阿龙纳斯教授的航海日记(二)
2.第二部分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讲述了一位印度的采珠人在下海采珠时遇险,尼摩船长和尼德·兰出手相救,最终化险为夷的故事。
从这个情节中,你对尼摩船长和尼德·兰有没有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旅行的过程中有平稳舒缓的时候,也有紧张危险的时候,好的小说的叙述节奏也是如此,如果总是平淡和缓读来会令人索然无味;一直处于紧张激烈中,也会让人神经紧绷感觉疲劳。
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是小说家非常注重的要素。
请你梳理第二部分1-11章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过程,用心电图的形式将其画出来,并标注好相关的情节。
以此显示小说的叙述节奏的变化,感受小说家的叙事艺术。
《海底两万里》导读清单
《海底两万里》导读清单《海底两万里》导读清单【推荐版本】译林出版社(沈国华等译)1.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1828年生于法国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
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举成名,此后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2.故事梗概《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问世于1870年。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法国人阿龙纳斯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将多艘航船撞裂。
公众坚决要求把这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有人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我”(阿龙纳斯)认为是一种力大无比的“独角鲸”。
美国海军部准备去清除怪物。
我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参与活动。
我的仆人康塞尔跟我一同上了“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
舰长法拉格特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要捕获独角鲸。
只有加拿大人捕鲸手尼德·兰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舰只在海上游弋了半年后准备返航,这时候,尼德·兰发现了怪物。
在与怪物对峙中,林肯号遭受重创,我与康塞尔以及尼德·兰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诺第留斯”号。
这艘潜水艇的艇长叫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在《神秘岛》中交代其为印度人),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
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潜艇船长对俘虏也很优待,但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长从此之后不允许他们离开。
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艇周游各大洋。
《海底两万里》阅读任务单三
(三)阅读任务单
1.完成下列表格
2.书中四位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从他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康塞尔,因为他不仅生性沉稳,为人随和,对自己的主人非常忠诚,而且精通标本分类,为主人后来写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勇敢、随和、忠诚等精神品质。
3.阅读《海底两万里》,试着讲述你认为精彩的故事情节。
【答案】在托雷斯海峡,遇到巴布亚土人时,对巴布亚土人有这样的描写:他们是真正的巴布亚人,身材高大,体格魁伟,前额宽大高起,鼻子粗大,但不扁平,牙齿洁白。
他们像羊毛一般的头发作红颜色,披散在漆黑发亮的、像非洲纽比人一般的身躯上。
他们的耳垂子,割开了和拉长了,挂着骨质的耳环。
这些土人通常是光着身子不穿衣服,土人的外貌十分令人害怕。
当土人进攻潜艇时,嵌板的外面放下来了。
怕人的二十副脸孔现出来了。
但第一个土人,那个把手放在铁梯扶手上的,马上被一种神秘不可见的力量推到后面去,他发出怕人的叫喊,做出奇怪的跳跃逃跑。
他的十个同伴陆续前来按扶手,十个也得到相同的命运,受到打击,向后逃走。
情节紧张又出人意料,把土人的动作表情刻画得十分搞笑。
4.圈点勾画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或词语,把它摘抄下来进行批注和赏析。
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简单的情节描绘得如此吸引人的写出你的看法。
2.2分章节自读任务(9-16章)(原卷版+解析)-【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
10.尼摩艇长给我一封邀请信,请我到的海底森林打猎。
11.我和穿上防水服随尼摩艇长漫步海底平原,欣赏海洋奇物。
12.我们仔细观察海底生物,还在海底。
13.来到海底绝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只,躲过了的侵袭。
14.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___,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任务二: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一、填空题
1.尼摩船长会说四种语言,分别是法语、德语、和拉丁语。
2.尼摩艇长说,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
3.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鹦鹉螺号”,我们看到了许多书、和。
4.鹦鹉螺号热量、光、动力都是用。
5.尼摩是艇长、和三位一体。
6.尼摩从地球的不同地方订购生产潜艇的部件,在大洋的一个建立车间安装。
13.来到海底绝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只,躲过了的侵袭。
14.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___,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15. “鹦鹉螺号 ” 从红海进入地中海是通过尼摩发现的潜行的。
16.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____________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做成的。
17. 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________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做的。
3.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鹦鹉螺号”,我们看到了许多书、和。
4.鹦鹉螺号热量、光、动力都是用。
5.尼摩是艇长、和三位一体。
6.尼摩从地球的不同地方订购生产潜艇的部件,在大洋的一个建立车间安装。
7.“”潜艇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8.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是________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_______法郎。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这里有一种强大的顺手的迅速的方便的原动力,它可以有各种用处,船上一切依靠它。所有一切都由它造出来。它给我光,它给我热,它是我船上机械的灵魂。”
《海底两万里》阅读记录表(14-24)
《海底两万里》阅读记录表(14-24章)
第二周阅读章节:第一部分14-24章
1.这一部分开始,阿龙纳斯教授等人跟随尼摩船长开始了“鹦鹉螺”号之旅。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教授
开始写航海日记,请你在阅读中画出旅行中的时间、地点、经纬度等关键信息,结合小说内容,以教授的身份写几则航海日记。
阿龙纳斯教授的航海日记(一)
2.你觉得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段时间的旅行中,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领略了从未有人涉足的海底世界。
作品中对海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不仅展示了海洋的广阔和美丽,也介绍了有关海洋的各种知识,比如海水、洋流、海中的植物、海中的动物等。
请找出书中的相关内容,整理归纳,完成下表。
《海底两万里》阅读任务清单(学生版)
《海底两万里》阅读任务单
第一阶段:
目标:读故事,理情节,概括内容。
方法:略读为主,跳读重要章节。
(一)第一关:完成简单填空题。
(见PPT)
第二阶段:
目标:研究主题,分析人物。
方法:静心细读,进入情境,摘抄并批注。
(圈点勾画)
(一)第二关:搭乘“鹦鹉螺号”(二选一)
¥
A.以4人小组为单位,梳理“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
(要求:1.细读原文,以表格形式记录“两万里”的起点、重要节点、终点,并概括航行中的主要事件,重要节点数量不少于8处。
2.绘制在世界地图中。
)
【
二选一)
B.参考相关章节设计出“鹦鹉螺号”潜水艇的设计图。
可以有平面图和侧视图。
(如第一部分第十一、十二等章节)
这是一艘()的潜水艇。
第三阶段
目标:评价性阅读,专题探究
方法:查找资料,读与思结合
》
(一)第三关:走进“鹦鹉螺号”
结合书中的精彩细节“整合还原”你感兴趣的两个人物形象(必选:尼摩艇长)
(形式:人物传记、人物剧本、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参照)。
小学语文课堂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任务单任务一:巧用策略猜情节小组合作:阅读下列语段,运用“提问——预测——验证”的方法,想一想,这次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人遇到了什么?结局怎样?我微微抬起头来,突然发现有庞然大物声响很大地冲了过来,身上还闪着磷光。
我吓坏了,似乎心脏都停止了跳动!我辨认出来,冲过来的是一对异常凶猛的角鲨,属于鲨鱼中最可怕的一种,尾巴极长极大,眼珠似琉璃,目光呆滞,口鼻周围有一些孔洞,分泌出一些闪光的磷质。
角鲨模样可怕,巨大无比,能把一个大活人吞入口中,嚼得粉碎。
我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快速阅读识人物(一)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主阅读,注意提高阅读的速度。
我给故事拟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目中的尼摩艇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采珠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着。
半个小时过去了,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威胁。
于是,我慢慢地熟悉了这种有意思的采珠场面。
突然,在印度人蹲下的那一刹那间,我看到他做了一个恐惧的动作,然后站了起来,拼命地往上游。
我明白他为什么恐惧:一个庞大的影子出现在这个可怜人的上方。
那是一条巨鲨,它斜冲过来,目光贪婪,张牙舞爪。
我吓得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呆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
那骇人的动物,一个扎子猛冲过来,朝印度人直扑过去。
印度人往旁边一闪,躲过了鲨鱼的大口,但没躲过它的尾巴。
鲨鱼的尾巴朝他当胸一扫,他一下子摔倒在地上。
这一幕发生在一刹那间。
分章节自读任务(3341章)(原卷版)【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系列(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
2.5 分章节自读任务评价单
————————核心任务:(33-41章)————————
学习目标
1. 概括并讲述各章节大意。
2. 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学习资源
《海底两万里》、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海底两万里》第33-41章后,尝试以名著阅读故事交流会或绘制章节思维导图(二选一)的方式,了解章节大意。
(示例见另一文档)
任务二: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一、填空题
发电。
3.大西洋中有一种鲛鱼,长十五英尺、有尖利三角形的牙齿,颜色的透明,能在海水中几乎看不出来,它
才能凿开这么一个大孔,它才能从这孔下到这冰地的下面去。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
1.在多骨鱼类中,有淡墨色的海鳝,长三米,上颚有一把尖利的刺刀。
()
2.暖流在流入墨西哥湾之前,在北纬44度左右,暖流分为两支:主流奔向爱尔兰和挪威海岸。
()
3.鱼类的缥子,当鱼是在水面上捕得的,里面藏有的氮多于氧,但从水深处捉到它们时就相反,氧多于氮。
()
4.尼摩船长准许尼德·兰在在船上追捕南极鲸鱼。
()
三、简答题
1.诺第留斯号从南极开走时触礁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阅读任务单
第一阶段:
目标:读故事,理情节,概括内容。
方法:略读为主,跳读重要章节。
(一)第一关:完成简单填空题。
(见PPT)
第二阶段:
目标:研究主题,分析人物。
方法:静心细读,进入情境,摘抄并批注。
(圈点勾画)
(一)第二关:搭乘“鹦鹉螺号”(二选一)
A.以4人小组为单位,梳理“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
(要求:1.细读原文,以表格形式记录“两万里”的起点、重要节点、终点,并概括航行中的主要事件,重要节点数量不少于8处。
2.绘制在世界地图中。
)
二选一)
B.参考相关章节设计出“鹦鹉螺号”潜水艇的设计图。
可以有平面图和侧视图。
(如第一部分第十一、十二等章节)
这是一艘()的潜水艇。
第三阶段
目标:评价性阅读,专题探究
方法:查找资料,读与思结合
(一)第三关:走进“鹦鹉螺号”
结合书中的精彩细节“整合还原”你感兴趣的两个人物形象(必选:尼摩艇长)
(形式:人物传记、人物剧本、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