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等量关系教学反思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思、做、活动”中体会数学思想

——《等量关系》教学反思

乐平三小徐芬

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的一种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支点在哪里呢?如果说经验是基础,问题是心脏,思考是核心,发展是目标的话,那么思想方法就是数学的灵魂,其中思想又是方法的灵魂,而方法则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积累活动经验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等量关系”这节课的授课之旅。

一、在“思”中感悟思想方法

如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感悟“等量关系”中数学思想呢?

1、精心创设课前谈话

在课前谈话环节,我利用猜谜语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出来,即拉进了师生的距离,同时又为这节课学习等量关系埋下了伏笔。

2、巧妙运用情境图片

直观呈现了一个跷跷板由不相等到相等的过程,从而得到“这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一只鸡的质量”。跷跷板和天平具有相同的意义,而且更贴近学生,这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又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等量关系。接着再请学生仔细观察,天平中什么时候相等?鼓励学生再次经历观察和描述跷跷板两边的平衡现象,进一步体会等量关系。这里先出现跷跷板,再出现天平,也让我们找到了体现等量关系的更多生活原型。

3、以姚明身高为标准,提供了一组具有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等量关系。在表示它们之间数量关系

的过程中,推荐一些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等量关系可以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代。

二、在“做”中积淀思想方法

等量关系存在于数学学习的任何阶段,学生在大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使用到等量关系。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分析解决简单等量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对学生以前学习经验的一种延伸。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在课的开始,我就选择了教材上的问题情境,直接引入,随着对“等量关系”问题的直观感知,隐藏在直观感知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就要从更多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等量关系。在这里,我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他们还找到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帮助学生认识到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它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从而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不难发现,学生对“等量关系”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

在接下来闯关的自主练习环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拓展应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了等量关系,争着想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思维、语言相得益彰,有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使得练习不仅是巩固新知识的需要,更是思想形成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课堂留给学生广阔的独立思考空间,操作交流的时间,给学生形成个人观点,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整节课学生

劲头足,思维活,等量代换思想的形成、问题的解决,都显得水到渠成.

尤其是最后的自编故事的环节,同学们自己做主,根据式子自编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别小看了这个创编故事的过程,它是一个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真正理解“等量关系”的目的,也是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累积。

在“思”中感悟思想方法,在“做”中积淀思想方法,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理解这个过程中的数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