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a602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6.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教案标题: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
2. 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3. 能够根据化学式给出有机化合物的名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和教材、课件、示例化合物。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有机化合物需要命名?命名有什么作用?Step 2:讲解命名原则和规则(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包括:1. IUPAC命名法的基本原则;2. 碳原子数的命名规则;3. 功能团的命名规则;4. 基于命名规则的命名步骤。
Step 3:示范命名简单有机化合物(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几个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名原则和规则。
教师可以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化学式,并一步一步解释命名过程。
Step 4: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化学式,独立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情况,并展示一些应用实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教学辅助措施:1. 利用示例化合物进行教学演示。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
教学评估:1.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简答题,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1.1《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1.1《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72c17376baf1ffc4fadce.png)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要点:1 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官能团不同,根据是否含有苯环,根据是否是链状的2 同系物的概念3 有机物的命名第二课时二有机物的命名(一)认识常见的基团:CH3-甲基CH3CH2-乙基CH3CH2CH2-丙基CH3CH3异丙基(二)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原则:分子内碳原子数后加一个“烷”字,就是简单烷烃的名称,碳原子的表示方法:①碳原子在1~10之间,用“天干”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②10以上的则以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
例如:CH4C2H6C5H12C9H20C12H26C20H42甲烷乙烷戊烷壬烷十二烷二十烷【例】我们知道有机物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分异构现象,比如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就有两种,那么在命名时如果都叫丁烷,肯定不行,需要加以区分。
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3异丁烷再比如分子式为C5H12的烃就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同样在命名的时候要区分开来,一个名字只能给一种物质CH 3CH 2CH 2CH 2CH 3 正戊烷CH 3CHCH 2CH 3CH 3 异戊烷CH 3CCH 33CH 3新戊烷在习惯命名法中,通常把具有“CH 3CHCH 3”这种结构的称为“异”;把具有“CH 3CCH 23CH 3”这种结构的称为“新”。
【过渡】那么分子式为C 7H 16的烷烃有9种同分异构体,应该如何对每一种同分异构体准确的命名呢?随着C 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同分异构更多,又应该如何来命名呢?显然,习惯命名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要有一种更完善的命名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 系统命名法【结合例题及课件讲解】烷烃系统命名法命名的步骤:(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做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2)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3)把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名称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08b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1.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简介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强调有机化合物的碳氢键特征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基本有机物的分类解释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1.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介绍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强调命名规则中的数字和字母的顺序第二章:烷烃的命名2.1 烷烃的命名原则解释碳原子数的命名规则讲解主链的选择和支链的命名2.2 支链的命名介绍支链的编号规则强调支链的名称和位置的表示方法2.3 复杂烷烃的命名讲解多支链烷烃的命名方法举例讲解具有相同支链的烷烃的命名第三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3.1 烯烃的命名原则解释双键位置的命名规则讲解双键碳原子的编号方法3.2 炔烃的命名原则解释三键位置的命名规则讲解三键碳原子的编号方法3.3 含有多个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的命名讲解多个双键或三键的命名方法举例讲解复杂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第四章:芳香烃的命名4.1 芳香烃的命名原则解释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强调苯环上碳原子的编号方法4.2 带有侧链的芳香烃的命名讲解带有侧链的芳香烃的命名方法强调侧链的编号和表示方法4.3 多环芳香烃的命名讲解多环芳香烃的命名方法举例讲解复杂芳香烃的命名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5.1 练习题一:烷烃的命名提供一些烷烃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5.2 练习题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提供一些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讲解命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5.3 练习题三:芳香烃的命名提供一些芳香烃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芳香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第六章:卤代烃的命名6.1 卤代烃的命名原则解释卤素原子的命名规则强调卤素原子的编号方法6.2 含有多个卤素的卤代烃的命名讲解含有多个卤素的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强调多个卤素的位置表示和命名顺序6.3 卤代烃的命名练习提供一些卤代烃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第七章:醇和酚的命名7.1 醇的命名原则解释醇的命名规则强调羟基的位置和编号方法7.2 酚的命名原则解释酚的命名规则强调羟基的位置和编号方法7.3 含有多个羟基的醇和酚的命名讲解含有多个羟基的醇和酚的命名方法强调多个羟基的位置表示和命名顺序第八章:醚的命名8.1 醚的命名原则解释醚的命名规则强调醚键的位置和编号方法8.2 含有多个醚键的醚的命名讲解含有多个醚键的醚的命名方法强调多个醚键的位置表示和命名顺序8.3 醚的命名练习提供一些醚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第九章:酸和酯的命名9.1 酸的命名原则解释羧酸的命名规则强调羧基的位置和编号方法9.2 酯的命名原则解释酯的命名规则强调酯基的位置和编号方法9.3 含有多个羧基或酯基的酸和酯的命名讲解含有多个羧基或酯基的酸和酯的命名方法强调多个羧基或酯基的位置表示和命名顺序第十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综合练习10.1 综合练习一提供一些含有多种官能团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多种官能团命名规则的综合应用和正确性10.2 综合练习二提供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在命名过程中对结构分析和命名规则的应用10.3 综合练习三提供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在命名过程中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命名规则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碳环化合物的命名11.1 碳环化合物的命名原则解释碳环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强调碳环的编号方法11.2 含有多个环的碳环化合物的命名讲解含有多个环的碳环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强调多个环的位置表示和命名顺序11.3 碳环化合物的命名练习提供一些碳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的命名12.1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原则解释杂环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强调杂环的编号方法12.2 含有多个杂环的化合物的命名讲解含有多个杂环的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强调多个杂环的位置表示和命名顺序12.3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练习提供一些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第十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命名13.1 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解释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强调同分异构体的存在和命名重要性13.2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方法讲解同分异构体的命名规则强调命名过程中对结构分析和命名规则的应用13.3 同分异构体的命名练习提供一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第十四章: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14.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立体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手性碳原子和立体异构体的概念14.2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命名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命名规则强调立体化学命名过程中对结构分析和命名规则的应用14.3 立体化学命名的练习提供一些具有立体异构体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命名规则的应用和正确性第十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复习与拓展15.1 有机化合物命名复习对前面学过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进行复习强调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15.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拓展讲解一些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强调拓展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5.3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综合练习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强调在命名过程中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命名规则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酚、醚、酸和酯、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立体化学等方面的命名规则。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7ed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6.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3.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4. 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5.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系统命名方法。
2. 教学难点:有机物命名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有机物命名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引出有机物命名的重要性。
2.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引导学生了解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如碳链最长、编号起点离支链最近等。
3. 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讲解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让学生掌握命名方法。
6.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塑料等。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有机物命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机物命名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练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不少于5个实例。
3. 查阅资料,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程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有机化学知识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加深对有机化学的认识。
3. 开展有机化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整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完整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b0941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3.png)
(完整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为了使每⼀种有机化合物有对应⼀个名称,所以必须按照⼀定的原则和⽅法,对每⼀种有机化合物进⾏命名。
这是⾼中化学中唯⼀较系统地学习的有机物的命名⽅法,通过命名来区别不同物质,更重要的是利⽤命名来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分⼦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还可以从有机物名称了解物质结构,从⽽可以初步推断物质的⼤致性质。
这⼀节的内容可以说是学⽣今后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必要环节。
因此在学习系统命名法时,⾸先要使学⽣了解掌握命名法的重要性。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烯烃、炔烃的命名;(2)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等的命名,能区分不同的烃,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别。
(3)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有机物的命名学习,培养学⽣规律性认识的能⼒;2、过程与⽅法:(1)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培养学⽣的有序思维能⼒。
(3)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创造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引导学⽣⽐较、归纳、动⼿练习。
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与烷烃命名的对⽐学习,使学⽣体会到对规律的理解与欣赏;(2)从命名编号的有序性,使学⽣有序思维(即思维的有序性),让学⽣体会科学研究⽅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难点:如何根据烷烃的命名⽅法命名烯烃、炔烃、苯同系物;四、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前学⽣已经具备了下列知识基础:1、知识技能⽅⾯:学⽣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了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
2、学习⽅法⽅⾯:对同分异构现象的拼插,使学⽣对重复同分异构体的辨别有了⼀定的经验,掌握了⼀定的归纳⽅法。
因此烷烃的系统命名⽐较容易掌握,在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给出最简单的烯烃让学⽣⾃⼰命名,在逐渐增加碳原⼦的个数,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命名,于是可以⼩结出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此时完全可以让学⽣⾃⼰讨论得出炔烃的系统命名的⽅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13有机物命名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13有机物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ad1b1700abb68a982fb63.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5 1.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教案合浦县第二学习小组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烃基的概念2. 掌握系统命名法并能命名简单有机物(≤8C)3. 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教材分析:有机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通过命名可以分别不同有机物,并可以通过命名反映有机物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数量关系。
烷烃命名是有机物命名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烷烃命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烯烃、炔烃及复杂有机物的命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系统命名法2.根据化学式命名或根据命名写出化学式(≤8C)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板书提问—CH3 NO3—有什么区别?甲基、硝酸根讲解说明1、烃基一般呈电中性,属于烃的一部分,不能独立存在,而“根”往往带有电荷,可以在溶液中独立存在。
2、如果该烃是烷烃所形成的烃基便称之为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
—CH3CH2 与—CH2CH3 异同板书一、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投影书写结构简式名称化学式提问当一种烷烃分子的同分异构体数目较多时,用习惯命名法该如何命名?看书P13板书课本例题P13-14 2-甲基丁烷2-甲基-4-乙基庚烷2、系统命名法(1)系统命名法的步骤①选主链,称某烷②编号码,定支链③支链同,要合并;支链异,简在前(2)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3)数字意义: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练习小组合作讨论表达交流布置练习P15—16 2 命名 3 写结构简式教师巡堂判断改错3,3-二甲基丁烷2, 4–二乙基戊烷作业3(4-5)。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7dc9a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e.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方法3.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
3.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有机物的命名学习。
2.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如碳链长度、取代基位置等。
3.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方法:介绍IUPAC命名法和常见有机物的简化命名法。
4. 分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选取典型实例,讲解命名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命名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物的命名。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有机物的命名知识。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有机物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有机物命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有机物命名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有机物命名的章节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有机物命名教学视频、教案和练习题,作为补充教学资源。
3. 实验材料:准备一些有机物样品,让学生实地观察和学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0b0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6.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合物命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4.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实际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命名能力。
4. 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如碳原子数、功能团等。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如取代基编号、双键位置等。
4. 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如烷烃、烯烃、炔烃等。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命名给定的有机化合物。
6. 总结命名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7.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和规则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有机化合物命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命名能力。
4.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历史和发展。
2. 阐述有机化合物命名在国际上的标准化进程。
3. 探讨有机化合物命名在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七、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命名案例。
2. 讲解案例中的命名策略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练习与实践1.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安排小组实践任务,让学生互相命名有机化合物。
3. 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九、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注意事项1. 强调命名过程中应注意的功能团识别和编号规则。
2. 提醒学生避免常见的命名错误。
《有机物的命名》优秀教案
![《有机物的命名》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bc1fc74b35eefdc9d3334a.png)
1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母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侧链,后读苯环。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
2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则生成的是二甲苯。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两个甲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别用“邻”“间”和“对”来表示:
【课后反思】
教 案
课题
第三节有机物的命名
设计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
[讲]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烃基: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
(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讲]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小结]1命名步骤:
1找主链------最长的主链;
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2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3数字意义: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
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dcb89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2.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课标要求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课标解读1.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烃及烃的衍生物进行命名。
2.能根据简单有机物的命名书写其结构简式。
3.根据有机物的命名确定其类别,明确其所含官能团的结构。
●教学地位对有机物能正确命名,能对有机物的种类及同分异构体进行区分,是研究有机物性质的重复手段,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新课导入建议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即使具有相同分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仍有可能存在多种异构体。
那么如何才能使有机化合物的名称能准确反映该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呢?●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13-1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交流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对【思考交流】1、2进行提问,反馈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为主线。
⇓步骤7:通过【例2】和教材P14“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讲解研析,总结【探究2】中注意的问题,同时讲解其他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烯烃、炔烃的命名”。
⇐步骤5: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5题。
⇐步骤4:通过【例1】和教材P 13-14“烷烃的命名”讲解研析,对【探究1】进行总结。
建议多举实例,排查易错点。
⇓步骤8: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2~4题。
⇒步骤9: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要点,并对照【课堂小结】。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 1.了解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2.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类物质。
3.初步了解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
1.用系统命名法对有机物进行命名。
(重点)2.根据有机物的名称书写结构简式,判断所含官能团。
(难点)烷烃的命名1.烃基(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
《有机物的命名》 说课稿
![《有机物的命名》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b1dd74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8.png)
《有机物的命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机物的命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机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学习有机化学后续内容的必备前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先介绍了烷烃的命名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的命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机物命名的基本规则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有机物的命名规则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遗忘的情况,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来加深记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烷烃。
(2)了解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原则,能够对常见的有机物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物命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学生运用命名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规则。
2、教学难点(1)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的确定。
(2)复杂有机物的命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有机物命名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怎么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怎么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60d4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a.png)
高中化学有机怎么命名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命名方法;
3. 能够根据有机物的结构正确命名化合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机物的基本命名原则和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有机物命名规则。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室用品,如分子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2. 引入本次课程内容: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有机物的基本命名原则和规则;
2. 介绍IUPAC国际命名法。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
1. 分组进行实验室练习,使用分子模型进行有机物的命名;
2. 老师进行实时示范并指导学生。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命名成果;
2. 分析学生在命名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3. 总结有机物命名的要点和规则。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有机物命名的相关作业。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有机化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初步掌握有机物的命名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命名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820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9.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课程目标:
1. 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2. 理解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的逻辑关系;
3. 能够运用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概述
2. 主链命名法
3. 取代基命名法
4. 功能团命名法
5. 实践练习
教学步骤:
步骤一: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概述
1.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命名存在的意义,并提出相关问题。
步骤二:主链命名法
1. 解释主链命名法的基本原则;
2. 分析主链命名法的步骤和流程;
3. 通过实例演示主链命名法的应用。
步骤三:取代基命名法
1. 讲解取代基命名法的基本原则;
2. 分析取代基命名法的步骤和流程;
3. 通过实例演示取代基命名法的应用。
步骤四:功能团命名法
1. 介绍功能团命名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分析功能团命名法的步骤和流程;
3. 通过实例演示功能团命名法的应用。
步骤五:实践练习
1. 提供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2.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进行命名练习;
3. 综合运用主链命名法、取代基命名法和功能团命名法进行综合命名。
教学时长:3课时
评估方式:
1. 在课堂中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通过展示和讨论方式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下发一份命名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通过纠错或讲解答案的方式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1bcd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3.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引言: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一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
命名有机化合物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其结构和性质。
本教案旨在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一、碳原子的编号碳原子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其数量往往较多。
为了方便进行命名,需要给碳原子进行编号。
编号的原则如下:1. 在有机分子中,从一个端点开始编号。
2. 优先选择与其他原子连接的碳原子数量最多的一个作为起点,使之编号为1。
3. 沿链状结构进行编号,将每个相连的碳原子按顺序标上编号。
二、命名饱和碳链烃饱和碳链烃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命名饱和碳链烃的步骤如下:1. 确定链状结构中碳原子的数量,并在名称前加上相应的数词前缀,如甲烷(一碳烷)、乙烷(二碳烷)等。
2. 如果链状结构中有分支,将分支的位置编号,并在名称前用数字表示其位置。
三、命名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不饱和化合物是指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化合物。
命名不饱和化合物的步骤如下:1. 确定主链,使含有不饱和键的部分碳原子数最多。
2. 确定主链的编号,从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端开始,让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得到最小的编号。
3. 根据双键或三键的位置,使用适当的前缀(如烯、炔)来表示不饱和键的类型。
4. 如果主链有分支,按照饱和碳链烃的命名方法进行编号和命名。
四、命名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性质和共同反应类型的原子或原子团。
命名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步骤如下:1. 确定主链并进行编号。
2. 确定官能团的位置,并用适当的数词表示其位置。
3. 使用相应的后缀或前缀来表示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性质,如醇、酮、醛等。
五、命名含有多个官能团的化合物含有多个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需要同时考虑主链编号和官能团的命名。
首先确定主链,然后按照官能团的位置进行编号,最后使用适当的前缀或后缀表示官能团的性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23181d1f34693daef3e92.png)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学设计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选主链、碳编号、写支链或取代基名称等)。
教学设计参考【方案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一:13亿中国人的姓名中出现重名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而电子邮箱中的用户名绝不能出现重名,可以使用十几位字母和数字,防止出现重名。
情景二:从有机物C 5H 12或C 6H 14的同分异构体中,名称用正、异、新的习惯命名法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一种更完善、更科学的命名方法。
【方案Ⅱ】指导自学自学提纲参考: 1C 5H 12、戊烯C 5H 10的同分异构体中,有几种共价键? 234C 5H 12的同分异构体,并分别进行命名。
5择“主链”,怎样确定“支链”的位置、种类和数目? 6C 5H 10的同分异构体,并分别进行命名。
7C4H6的同分异构体,并分别进行命名。
8学生参照自学提纲,自己阅读教科书相关的内容,逐一地解决提纲中的问题,初步掌握系统命名法。
学习过程大致如图所示: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动画、电脑图片、有机物分子模型、列举有机物结构式的图表等多种形式,练习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等同分异构体书写和命名,初步学会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二、问题交流【学与问1】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数目随着组成烷烃的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迅速增大,并且烃基数目也会增多。
引导学生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让学生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学与问2】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新戊烷时,要注意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即选主链,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定支链或取代基的位序、种类、个数。
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3bcad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0.png)
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
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教学难点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回顾、归纳,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掌握系统命名法。
自学:什么是“烃基”、“烷基”?思考:“基”和“根”有什么区别?学生看书、查阅辅助资料,了解问题。
通过自学学习新的概念。
归纳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C3H7、-C4H9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归纳,讨论书写。
了解烷与烷基在结构上的区别,学会正确表达烷基结构投影一个烷烃的结构简式,指导学生自学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小组代表进行表述,其他成员互为补充。
自学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投影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小组之间竞赛命名,看谁回答得快、准。
学生抢答,同学自评。
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增强学习气氛,找出学生自学存在的重点问题从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的给出各种类型的命名题,进行训练。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练习巩固知识点,特别是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
引导学生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用五个字概括命名原则:“长、多、近、简、小”,并一一举例讲解。
学生聆听,积极思考,回答。
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投影练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提高,形成知识系统。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491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1.png)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物质命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3. 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4. 有机物命名的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
2. 难点:有机物命名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有机物命名的原则和规则。
2. 采用示例法,给出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有机物命名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的结构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它们进行命名。
2. 新课导入:介绍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3. 讲解实例:给出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讲解命名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对一些有机物进行命名,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机物命名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有机物命名原则和规则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有机物命名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有机物命名教学的内容和难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估:评估教学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调整评估方式,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拓展1. 有机化学与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2.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介绍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下基础。
3. 有机物的制备:简单介绍一些有机物的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有机物的合成过程。
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596f724a7302768f99392b.png)
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掌握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
(2) 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2.能力目标:(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2)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练习书写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2)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
(3)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虽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重点放在新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巩固练习上。
五、教学方法1.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
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内容,填写预习学案、思考与练习,找出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有机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理解烃基和常见烷基的意义。
2.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
3.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
4.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根据烷烃的结构式命名,根据烷烃的命名写出其结构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机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为了使每一种有机物对应一个名称,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每一种有机物进行命名是最有效的科学方法。
[板书]一、烷烃的命名
[过渡]要学习烷烃的命名,先要了解什么是取代基。
[介绍]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
烷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
以英文缩写字母R表示。
甲基-CH3 乙基-CH2CH3
[学生活动]学生体会“烃基”、“烷基”的概念,思考、讨论“基”与“根”有何区别,并作回答。
[补充说明]1、烃基一般呈电中性,属于烃的一部分,不能独立存在,而“根”往往带有电荷,可以在溶液中独立存在。
2.“基”与“根”在电子式的写法上的区别。
[投影练习]在烷烃通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C3H7和-C4H9的同分异构体. (见PPT课件)
[新课推进]物质都有其名称,那么这些烷烃是如何命名的呢?我们首先学习一种比较简单的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
[板书]1.习惯命名法: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在十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
[讲解]例如CH4叫甲烷,C5H10叫戊烷,C17H36叫十七烷。
有些烷烃存在同分异构体,如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我们用“正”“异”“新”来区别。
这样的命名方法就叫做习惯命名法。
[投影展示]甲烷到十七烷的分子式及习惯命名。
(见PPT课件)
[过渡]由于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习惯命名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在有机化学中广泛采用系统命名法。
[板书]2.系统命名法
[讲解]下面我们以带支链的烷烃为例,初步介绍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1、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上的位置。
(3)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支链上的位置,并在数字和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2-甲基丁烷
(4)如果主链上用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
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要用“,”隔开。
2,3-二甲基戊烷
(5)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投影练习]给下列2种烷烃命名。
(见PPT课件)
[总结]习惯命名法只能命名较简单的有机物,而系统命名法则能针对所以的有机物进行命名,我们总结起来,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时要注意这样的几个地方。
[板书]1.命名步骤:
(1)找主链------最长的主链;
(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4)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5)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2.名称组成: 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3.数字意义: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
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投影练习]
1.判断改错。
2.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烷烃。
3.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见PPT课件)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烷烃的两种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重点掌握的是系统命名法,我们要能够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也要能够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