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3章
Chapter_13 Consumption and Saving(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十版)ppt课件

[Insert Figure 13-3 here]
13-6
Life Cycle Theory
•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views individuals as planning their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behavior over long periods with the intention of allocating their consumption in the best possible way over their entire lifetimes
assets to current consumption
13-11
Permanent Income Theory
• Permanent income theory of consumption is like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in that current consumption is not dependent upon current income, but on a longer-term estimate of income
• Different MPC out of permanent income, transitory income, and wealth compared to the Keynesian theory with a single MPC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3章

E (u u )
n
where > 0 is an exogenous constant.
CHAPTER 13
Aggregate Supply
14
Deriving the Phillips Curve from SRAS
(1 ) (2 ) (3 ) Y Y (P E P ) P E P (1 ) (Y Y ) P E P (1 ) (Y Y )
so she produces more. With many producers thinking this way, Y will rise whenever P rises above EP.
CHAPTER 13
Aggregate Supply
11
Summary & implications
Aggregate Supply
CHAPTER 13
6
The sticky-price model
P s [ E P ] (1 s )[ P a (Y Y )]
price set by sticky price firms price set by flexible price firms
Subtract (1s)P from both sides:
sP s [ E P ] (1 s )[ a (Y Y )]
Divide both sides by s :
P EP
CHAPTER 13
(1 s ) a s
(Y Y )
7
Aggregate Supply
The Phillips curve states that depends on expected inflation, E. cyclical unemployment: the deviation of the actual rate of unemployment from the natural rate supply shocks, (Greek letter “nu”).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3章

为了用可能的最简单的方式呈现我的结论和使政策启示最为鲜明,我 假设,当一国无法维持不同于国外流行的普遍的利率水平时,那么,就存在 极端程度的流动性。这一假设夸大了实际情况,但其优点是提出了一个国 际金融关系看似正在向其发展的模式。同时,还可以这样论证:这一假设距 苏黎世、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等金融中心的现实并不遥远;在这些金融 中心,当局已经认识到,他们控制货币市场状况和阻断外国影响的能力正在 削弱。这个假设对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也高度适用,该国的金融市场在很大 程度上被巨大的纽约市场所支配。
图13—5 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扩张 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这降低了汇率,提高了收入。
利率和汇率仍然是关键变量。一旦货币供给的增加开始给国内利率以 向下的压力,由于投资者会到其他地方寻求更高的收益,所以,资本从该经济 流出。这种资本流出阻止了国内利率下降到世界利率r*以下。它还有另外 一种效应:由于投资于海外需要把本币兑换成外币,资本的流出增加了国内通 货在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引起本币贬值。这一贬值使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 品更为便宜,刺激了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收入。因此,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 中,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汇率而不是利率来影响收入。
图13—3显示了这两种关系。经济的均衡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这一交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时的汇率与收入水平。有了 这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来说明总收入Y和汇率e会对政策 变动作出什么反应。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包 括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和 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相互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和扩展。
区别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即国内经济增长、充 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但需要考虑汇率和国际 收支等因素。
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国际经济 活动和国内经济状况。
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共同 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 展。
支持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 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调节通 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
强调货币供应量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波动 的主要因素,政府应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
主张单一规则
该学派主张政府应该制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增长规则,并严格执行, 以保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VS
政策效应互补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时具有不 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协调配 合,提高宏观调控效果。例如,在治理通 货膨胀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 张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在促进经济 增长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 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
05
国际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
Chapter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09026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四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 利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比较) 2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实际收入→平均消费倾向; 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收入,忽略物价上升, 增加消费,平均消费水平上升 3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越平均,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越过。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诠释:c=α+βy
• α——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 β—MPC,直线斜率 • 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2、新解APC与MPC
• APC=c/y=(α+βy)/y=α/y+β=α/y+MPC • (1)APC>MPC • (2) α/y→0,所以APC→MPC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线性消费函数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某家户储蓄表
(1) 收入 (y) (2) 消费 (c) (3) 储蓄 (s)
(单位:美元)
(4) 边际储蓄倾向 (MPS) (5) 平均储蓄倾向 (APS)
A
9000
9110
-110 0.11
-0.11
B
C
10000
11000
10000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 、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 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2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 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3、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二 均衡产出的概念
①计划需求或意愿需求:即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根据本部门 经济 结构的要求而实际想要有的需求量,是一种事前的尚未实 现的需求量,如意愿消费,意愿投资等;(此处定义注意 与前章概念相区别:事前性与事后性;货币属性与产品属 性;经济意义与会计意义,尚未发生的与已经发生的。)
宏观经济学曼昆ppt课件

谢绝拷贝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N.Gregory Mankiw (曼昆)
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周年
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N,K,H)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
6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7
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 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
23
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 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 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 府支出等。
▪
W=J
▪ S + TA + IM + = I + G +EX +TR
24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 W > J,国民经济收缩。 ▪ W < J,国民经济扩张。 ▪ W = J,国民经济均衡。
D
QS= S(P,Pm)
0
Q
Q0 Q1
3
2. 模型的多样性
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 市场出清 伸缩性
宏观经济学___第十三章

2020/1/19
6
第一节 均衡产出
2020/1/19
7
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一国的国民收入(等于GDP)可以从总产出、总收入 和总支出(总需求)三个角度衡量:从数量上看, 三者必然相等:
Y=总产出=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
注意: 在从需求方面核算Y时,总支出是自愿的和非 自愿的总支出(如I)之和,因而用这三种方法核算 出的Y在会计上是永远恒等的。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020/1/19
1
概述
本章要探讨的问题是:短期内,在一国 的潜在生产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实 际的产出(国民收入)水平是由什么决 定的?为什么一国经济会出现经济过热 (伴随而来的是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伴随而来的是失业)。
2020/1/19
2
节俭悖论
过去有一个蜜蜂王国,一度因繁荣昌盛而名震天下。开始,
2020/1/19
5
3、需求不足,经济低于充分就业:短期内, 在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下,当社会对 产出的总需求增加,厂商就可以增加开工, 产出增加而不会引起资源价格上升,从而物 价不会上升。即短期内一国的产出水平是由 总需求决定的。
4、利率不变,货币市场不影响商品市场
5、投资是自发投资,投资与国民收入和利率 无关。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影响消 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变量——消费,自变量——DPI、P、
生命周期、消费意识、利率、收入 分配平等状况,等等。
2、函数式:C=C(Yd,其他因素)
2020/1/19
C=C0+bYd
14
3、消费函数的特征 ;
(1)C是Yd的增函数 ,C0为自主消费即不随收 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消费,bYd为随着收入的变 动而变动的消费。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2024)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 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经济理 论提出挑战。
2024/1/28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对 经济增长贡献度不断提升。
需要加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4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44
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28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经济运行规律及政府如何运用 经济政策调控经济的学科。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 究对象,包括总需求、总供给、 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 济增长等问题。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微观经济学的支持。
01
02
03
实际收入减少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减少。
2024/1/28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 不利于债权人,导致社会 财富再分配。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价格信 号失真,经济秩序紊乱。
20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
04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经 济稳定增长。
25
04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分析
2024/1/28
26
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影响因素剖析
要点一
长期总供给曲线
要点二
短期总供给曲线
垂直,表示在长期内,经济总产出不受价格水平影响。
向右上方倾斜,表示短期内价格水平与总产出呈正相关。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ppt课件

性的同时,个人的消费在其工作和财富
的收入流量的现值中占有一个固定的比
例。.
8
(2)持久收入理论的消费函数
❖ 持久收入理论就是以个人的现有财富水平与现 在和未来挣到的收入,来维持其个人在有生之 年的稳定的消费比率。该理论在其最简单形态 上,认为消费与持久性收入成比例,其消费函 数可以表示为:C=cYP
.
7
❖ 2.持久性收入理论
(1)持久消费收入理论概述
❖ 持久性消费收入理论指美国经济学家 M·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 该理论指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与当前收 入无关,而取决于持续收入。持久收入 被认为是一个人期望终身从其工作或持 有的财富中产生的收入。
❖ 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在保持财富完整
.
5
①边际消费倾向
❖ 如公式所示,边际消费倾向为WL/NL,随着年 龄的变化而变化。一国经济是许多不同年龄、 不同预期寿命人们的结合,因此,一国经济中 的边际消费倾向MPC就是相应的许多MPC的 混合体。由不同年龄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经济体, 将具有不同的总边际储蓄倾向与总体边际消费 倾向。
❖ 来自于财富的支出与来自于暂时性收入的支出 一样,都被分布到生命持续的年限中。因此, 产生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产生于暂时性 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1/NL,是非常小的。
.
2
❖ (2)生命周期理论(假说)的关键假设
生命周期理论(假说)的关键假定是绝大 多数人会选择稳定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时期大 致消费相似的水平,一般不会在一个时期内大 量储蓄,而在下一时期挥霍无度地消费。所以, 该理论假定人们试图每年消费相同的数量。
❖ (3)生命周期理论(假说)的消费函数
C WL YL NL
❖ 取决于Ct+Ct+1+…CT-1+CT=财富 +YLt+YLt+1+…YLT-1+YLT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OK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OK](https://img.taocdn.com/s3/m/783f00827fd5360cbb1adb97.png)
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的影子
•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 来储蓄,因此一旦消费函数确定,储蓄函数也 随之确定。 •表达式:
y=c + s→ s=y - c→ s=y-α-βy=-α+(1-β) y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表示储蓄量和可支 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20
• 棘轮效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即消费者易 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 示范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 影响。低收入家庭攀比,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 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
26
C CS2
CS1
Ct1 C1
Y T0 TR0 I0 G0 1
41
例子:
三部门经济中:C=160+0.75Yd,T=80, I=100, G=200。
求:均衡收入。 解法一:Y=C+I+G
Y=160+0.75(Y-80)+100+200 (1-0.25)Y= 160-60+100+200 0.25Y=400
Y=1600
• 在短期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 居民的消费支出也是增加的,表现为 一种稳定的趋势,但居民的消费支出 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15
(一)一般表达式:c= c (y)
C与 Y正相关, dc/d y>0
(1)平均消费倾向
APC=c (y) / y
(2)边际消费倾向
MPC=∆c /∆y =dc/d y
Y0
Y
35
第五节 乘数(Multiplier)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十版)N格里高利曼昆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与修正
1
GDP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状况。
修正方法
2
3
绿色GDP:在GDP基础上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 的真实国民财富;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与修正
幸福指数
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 和体验,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指标;
VS
人类发展指数(HDI)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包括预期寿命 、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个方面的综合指 标。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与政策效应
模型运用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比较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 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经济社会的总体供需状况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当总需求
大于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下降。
政策效应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 价稳定。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
• 汇率稳定:在开放经济中,通过干预外汇市场, 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银行体系的 准备金和市场利率。
01
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中央 银行的准备金比例,影响银行的信贷能 力。
宏观经济学(第十版 )N格里高利曼昆
目录
• 引言 •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指标 •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目录
• 货币、利率与金融市场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 成本推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从固定 收入者向变动收入者转移, 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应用
•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促进 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总需求上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宏观经济学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 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 衡量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及影响分析
0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承诺维持汇率稳定;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3章

结 论: 当实际的物价超过预期物价时,供给增
加,产出背离自身水平。
Y Y P EP
4.总结与含义
三个模型尽管假设不同,关注的重点不
同,但对总产出的研究结论是相似的。 产出与自然水平的背离是和物价水平与预 期物价水平的背离相关的。
Y Y P EP
价格水平P
7.滞后作用和对自然率假说的挑战
自然率假说是前四章短期波动理论的依据。 自然率假说下,可分别研究经济的长期和短期 发展。 “总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
就业。在长期中,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
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
滞后性理论对上述假说提出了挑战。
本章小结
三种总供给理论——黏性价格、黏性工资
>0
1.黏性价格理论
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的原因:由于长期合
约,或调整成本过高,企业不能及时调整价格 模型假设:企业对价格制定具有一定垄断 力量
模 型: 企业的合意价格的确定
p P Y Y
>0
企业价格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
1)物价总水平P:较高的P意味着较高的成本
2)总收入水平Y:较高的Y意味着较多的需求
实际工资,W/P
收入,产出,Y
W/P1 W/P2 L2=Ld(W/P)
Y2
Y=F(L)
Y1
4.……产 出
2.……降低 了给定名义 工资条件下 的实际工 资……
L1
L2
劳动,L
(a)劳动需求
…… 3.……这增 加了就 业……
L1
L2
劳动,L
(b)生产函数
物价水平,P
Y Y (P PC )
和信息不完全模型——认为,物价水平会影响 产出的水平。 菲利普斯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枚硬 币的两面,说明通货膨胀取决于预期通胀、失 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和供给冲击。根据菲利普斯 曲线,通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短期取舍关系。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3章

考虑一个典型企业所面临的定价决策。企业的合意价格p取决于两个宏 观经济变量: ● 价格总体水平P。更高的价格水平意味着更高的企业成本。因此,价格 总体水平越高,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想要收取的价格也越高。 ● 总收入水平Y。更高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由于在更 高的生产水平上边际成本增加,所以,需求越大,企业的合意价格也越高。 我们把企业的合意价格写为
终的目的地是如下形式的短期总供给方程:
Y=¯Y+α(P-EP), α>0
式中,Y为产出;¯ Y为自然产出水平;P为价格水平;而EP为预期的价格水平。
这个方程是说,当价格水平偏离预期的价格水平时,产出就会偏离其自然水平。
参数α表明产出对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作出的反应有多大,1/α是总供给 曲线的斜率。
这个方程的两项可以解释如下: ● 当企业预期高价格水平时,它们也预期高成本。事前将价格固定的企业 设定高的价格。这些高价格引起其他企业也设定高价格。因此,高的预期价格 水平EP导致高的实际价格水平P。 ● 当产出高时,对产品的需求也高。那些价格有弹性的企业设定高的价格, 这就导致高价格水平。产出对价格水平的效应取决于价格有弹性的企业所占 的比例。
p=EP+a(EY-E¯ Y)
其中,和以前一样,E代表一个变量的预期值。为了简化起见,假设这些企 业预期产出处于其自然水平,因此最后一项a(EY-E¯ Y)为零。这样,这些企业 设定的价格是:
p=EP
也就是说,具有黏性价格的企业根据自己对其他企业收取价格的预期设
定自己的价格。
我们可以用这两组企业的定价规则来推导总供给方程。为此,我们找到经 济的价格总体水平,它是这两组企业所设定的价格的加权平均。如果s是具有黏 性价格的企业所占的比例,1-s是具有弹性价格的企业所占的比例,那么,价格总 体水平是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课件13

均衡时:E = y。 E = c+i,y = c +s c+i = c +s, i = s 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计划储蓄,是一 个前提条件。。 从国民收入统计看,I = S,是必然的结果。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 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 出。
3、平均储蓄倾向
APS =
s y
某家庭储蓄表
收入
A 9000 B 10000 C 11000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APS
0.01 0.00 0.01 0.03 0.06 0.08 0.1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
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 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而前者强调人们会在更长 时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 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 收入是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A 9000
9110
1.01
B 10000
10000 0.89 1.00
C 11000
10850 0.85 0.99
D 12000
11600 0.75 0.97
E 13000
12240 0.64 0.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L(r,Y)
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中,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量M/P被中央银行(确定 M)和黏性价格假设(固定P)固定了。需求量(由r与Y决定)必须等于这一固定 供给。在一个封闭经济中,财政扩张引起均衡利率提高。利率的这一上升(它 减少了货币需求量)意味着均衡收入的增加(又提高了货币需求量);这两种效 应共同维持了货币市场的均衡。与此相反,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r固定在 r*,因此,可以满足这个方程的收入水平只有一个;当财政政策变动时,这一收 入水平保持不变。因此,当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时,通货的升值和净出口的下 降必须大到足以完全抵消政策对收入的扩张效应。
图13—1 IS*曲线
IS*曲线是从净出口曲线和凯恩斯交叉中推导出来的。图(a)表示净出口曲 线:汇率从e1到e2的上升使净出口从NX(e1)减少为NX(e2)。图(b)表示凯恩斯交叉: 净出口从NX(e1)到NX(e2)的减少使计划支出线向下移动,使收入从Y1减少为Y2。 图(c)表示概括汇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IS*曲线:汇率越高,收入水平越低。
图13—4 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扩张
政府购买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使IS*曲线向右移动。这提高了汇率,但对收入 没有影响。
利率和汇率是这个故事中的关键变量。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当收入上 升时,利率上升,因为更高的收入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在一个小型开放经 济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只要利率上升到世界利率r*以上,资本 就迅速从国外流入以追求更高的回报。随着这一资本流入将利率推回到 r*,它还产生了另一个效应:由于国外投资者需要买进本币在国内经济进行 投资,资本流入增加了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抬高了本币价值。本币的 升值使国内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变得昂贵,从而降低了净出口。净出口的 下降正好抵消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
图13—5 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扩张 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这降低了汇率,提高了收入。
利率和汇率仍然是关键变量。一旦货币供给的增加开始给国内利率以 向下的压力,由于投资者会到其他地方寻求更高的收益,所以,资本从该经济 流出。这种资本流出阻止了国内利率下降到世界利率r*以下。它还有另外 一种效应:由于投资于海外需要把本币兑换成外币,资本的流出增加了国内通 货在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引起本币贬值。这一贬值使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 品更为便宜,刺激了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收入。因此,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 中,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汇率而不是利率来影响收入。
现在我们考虑能够改变均衡的三种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 策。我们的目标是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明政策变动的影响和理解当经济 从一个均衡向另一个均衡运动时起作用的经济力量。
一、财政政策
假定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税收的减少刺激国内支出。由于这种扩 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计划支出,它使IS*曲线向右移动,如图13—4所示。结果, 汇率上升了,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设国内和国外价格水平都是固定的,因此,实际汇率 与名义汇率成比例。
以上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有两个金融变量影响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利率和汇率),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完全资本流动的假设r=r*得到简化。我们 得到
Y=C(Y-T)+I(r*)+G+NX(e)
我们把它称为IS*方程。(星号提醒我们该方程将利率保持在不变的世界 利率r*的水平上。)我们可以把这一方程以图形表示,用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 示汇率。这一曲线表示在图13—1(c)中。
注意财政政策在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效应与在封闭经济中差别很大。在封 闭经济的IS—LM模型中,财政扩张提高了收入,而在浮动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 中,财政扩张使收入保持在同一水平。从机制上来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 LM*是垂直的,而我们用来研究封闭经济的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但这个解 释不能令人满意。不同结果背后的经济力量是什么呢?
我们再次加上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的假设,即r=r*: M/P=L(r*,Y)
我们把它称为LM*方程。我们可以用一条垂线来表示这个方程,如图12— 2(b)所示。图13—2显示了LM*曲线是如何从世界利率和将利率与收入联系起 来的LM曲线得到的。
图13—2 LM*曲线 图(a)表示标准的LM曲线[它是方程M/P=L(r, Y)的图形表示]和代表世界利 率r*的水平线。无论汇率如何,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收入水平。因此,正如图(b) 所示,LM*曲线是垂直的。
二、货币政策
现在假定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由于价格水平被假设为固定的,货 币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使LM*曲线 向右移动,如图13—5所示。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收入,降低了汇率。
虽然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一样影响收入,但货币传导机 制是不同的。那么,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支出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再次地,我 们需要考虑资本的国际流动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启示。
Y=C(Y-T)+I(r)+G+NX(e)
这个方程是说,总收入Y是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 消费正向地取决于可支配收入Y-T。投资反向地取决于利率。净出口反向地 取决于汇率e。与以前一样,我们把汇率e定义为每一单位国内通货所能兑换 到的外国通货量——例如,e可以是每美元兑100日元。
13.2 浮动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
我们从与今天大多数主要经济有关的制度开始: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可以随着经济状况的 变动而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汇率e进行调整以达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 时均衡。当某种力量偶然改变该均衡时,汇率可以运动到新的均衡值。
限制贸易政策常常声称的一个目标是改变贸易余额NX。然而,正如我们 在第5章中最早看到的,这样的政策并不一定会有那种效应。同样的结论在浮 动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也成立。回想一下,
三、货币市场与LM*曲线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用如下方程来代表货币市场: M/P=L(r,Y)
该方程在IS—LM模型中已经为我们所熟悉了。它是说,实际货币余额的供 给M/P等于需求L(r, Y)。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反向地取决于利率,正向地取决 于收入Y。货币供给M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由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旨在分析短期波动,所以假设价格水平也是外生固定的。
Mundell),1963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在本章中,我们把对总需求的分析拓展到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本章建立的模型被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 -Fleming model)。 该模型被描述为“研究开放经济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主导政策典范”。 1999年,罗伯特•蒙代尔由于他在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包括 本模型在内)获得诺贝尔奖。
r=r*
这一世界利率被假设成外生固定的,因为相对于世界经济而言这个经济 足够小,以至于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它可以借进或借出任意它想要的数量,而 不会影响世界利率。
r=r*代表着一个假设:资本的国际流动之迅速足以使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
二、产品市场与IS*曲线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产品与服务市场的描述与IS—LM模型大致相同,但 它增加了净出口这一新项。特别地,产品市场用如下方程来代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作出了一个重要而极端的假设:它假设所研究的经济是一 个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也就是说,该经济可以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借入 或借出它想要的任意数量,因此,该经济的利率是由世界利率决定的。蒙代尔本 人在他1963年的原创性论文中是这样解释他为什么要作出这一假设的:
为了用可能的最简单的方式呈现我的结论和使政策启示最为鲜明,我 假设,当一国无法维持不同于国外流行的普遍的利率水平时,那么,就存在 极端程度的流动性。这一假设夸大了实际情况,但其优点是提出了一个国 际金融关系看似正在向其发展的模式。同时,还可以这样论证:这一假设距 苏黎世、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等金融中心的现实并不遥远;在这些金融 中心,当局已经认识到,他们控制货币市场状况和阻断外国影响的能力正在 削弱。这个假设对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也高度适用,该国的金融市场在很大 程度上被巨大的纽约市场所支配。
三、贸易政策
假定政府通过设置进口配额或征收关税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总 收入和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动呢?经济会如何达到新的均衡点呢?
由于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所以,进口的减少意味着净出口的增加。 也就是说,净出口曲线向右移动,如图13—6所示。净出口曲线的这种移动 增加了计划支出,从而使IS*曲线向右移动。由于LM*曲线是垂直的,贸易限 制提高了汇率,但并不影响收入。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因为更高的汇率减少了净出口,净出口的减少又降低 了总收入。为了说明其中的机制,图13—1的其他部分,即图(a)和(b)把净出口曲线和 凯恩斯交叉结合在一起推导出IS*曲线。在图(a)中,汇率从e1到e2的上升使净出口从 NX(e1)减少为NX(e2)。在图(b)中,净出口的减少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从而使收 入从Y1减少为Y2。IS*曲线概括了汇率e和收入Y之间的这种关系。
图13—6 浮动汇率下的贸易限制
关税或进口配额使图(a)中的净出口曲线向右移动。结果,图(b)中的IS*曲线 向右移动,这提高了汇率,而收入保持不变。
这一转变背后的经济力量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类似。由于净出口 是GDP的组成部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曲线的右移对收入Y产 生向上的压力;Y的增加又提高了货币需求,对利率r产生向上的压力。国外资 本通过流入国内经济迅速作出反应,把利率推回世界利率r*的水平,引起本币 升值。最后,本币升值使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更昂贵,这减少了净出口 NX,使收入Y回到其初始水平。
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学到的一个启示是,一个经济的行为取决于它所 采用的汇率制度。
13.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