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第二学期教案主题三(蚕宝宝变变变)
蚕丝变变变大班教案
蚕丝变变变大班教案
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进行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课后他们还会去科学角主动的观察蚕茧是什么样子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茧的长度和宽度,拿着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想看看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许多孩子还会问老师有关抽丝的许多问题,因此一个充满着丰富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活动而产生,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三、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已有蚕宝宝的生长的知识经验
4、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5、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总结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①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②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点评: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知道蚕丝的作用,以及蚕丝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激发幼儿学习抽丝的欲望。
)。
大班科学《蚕宝宝大变样》教案
大班科学《蚕宝宝大变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蚕宝宝生命周期的基本知识,了解蚕宝宝的栖息环境和主要食物;2.能够观察蚕宝宝的发育过程,并了解蚕宝宝形态的变化;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蚕宝宝、蚕茧、白纸、水彩笔、放大镜等;2.学生准备:手套、围裙。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5分钟)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播放与主题相关的歌曲,如《小蜘蛛》;2.向学生询问是否见过蚕宝宝,并了解学生对蚕宝宝的认知。
3.2 导入环节(10分钟)1.教师出示蚕宝宝和蚕茧,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宝宝和蚕茧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蚕宝宝从哪里来?它们生长的环境是什么?它们吃什么?3.3 实践环节(30分钟)1.学生穿上手套和围裙,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只蚕宝宝和一张白纸;2.学生观察蚕宝宝并在白纸上绘画,画出蚕宝宝的形态,并标注不同部位;3.学生围观其他小组的绘画,并了解蚕宝宝的形态变化;4.教师讲解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规律;5.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缓慢地变化,并记录在白纸上。
3.4 拓展探究(15分钟)1.学生将记录好的白纸放到干净的容器里,然后再加上蚕茧,覆盖好,穿上手套进行观察;2.学生通过观察蚕茧来了解蚕宝宝在殻里的变化过程;3.为了保护环境,教师会负责将蚕茧放回自然中。
3.5 总结归纳(5分钟)1.请学生将记录在白纸上的蚕宝宝变化过程进行汇总;2.学生回答问题:蚕宝宝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组内互相合作完成了任务,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2.学生了解了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3.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记忆。
五、教学反思1.学生能否克服不喜欢接触蚕宝宝等昆虫类的情绪压力;2.实践环节时间安排可能需要进行调整,防止时间不够导致学习效果较差;3.需要注重安全教育,提供学生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受伤和过敏情况的发生。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蚕宝宝》附反思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蚕宝宝》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认识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蚕宝宝,了解其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蚕宝宝实物或图片。
2.蚕宝宝生长过程的视频或PPT。
3.蚕宝宝食物(如桑叶)。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蚕宝宝吗?谁知道蚕宝宝是什么样子呢?2.认识蚕宝宝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观察蚕宝宝,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1)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
(2)讨论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3.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师: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很有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播放蚕宝宝生长过程的视频或PPT。
(2)讲解蚕宝宝从卵到幼虫、蛹再到成虫的变化。
4.动手实践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动手实践,尝试养蚕宝宝。
(1)发放蚕宝宝和桑叶。
(2)讲解养蚕宝宝的注意事项。
(3)指导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也知道了如何照顾蚕宝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呢?(1)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视频、PPT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在动手实践环节,幼儿积极参与,体验了养蚕宝宝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不足之处:在讲解蚕宝宝生长过程时,部分幼儿可能听不懂专业术语,教师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6.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也参与到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主角是蚕宝宝。
2023年大班体育教案:蚕宝宝(精选3篇)
2023年大班体育教案:蚕宝宝(精选3篇)教案一: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目标:通过学习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和关爱。
教学重点:蚕宝宝的特点和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
教学准备:PPT、蚕宝宝的画册,蚕宝宝的丝茧。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张蚕宝宝的图片,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对蚕宝宝的认识,例如:它是一种昆虫,会吐丝做茧。
2.呈现:通过PPT展示蚕宝宝的画册,让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外貌和丝茧的形态。
然后请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观察真实的蚕宝宝和丝茧,感受它们的软绵和丝茧的坚硬。
3.探究:教师从生活中的观察出发,提问幼儿:(1)蚕宝宝为什么要吐丝做茧?(2)丝茧是怎么形成的?(3)蚕宝宝在茧里面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幼儿自己尝试回答,然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4.继续探究:通过PPT展示蚕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蚕宝宝的外貌、体型和行为。
鼓励幼儿多提问和思考。
5.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强调蚕宝宝从小到大的变化,并与之前学过的其他生物进行比较。
6.延伸活动:让幼儿制作蚕宝宝的折纸,通过动手的方式加深对蚕宝宝的记忆和理解。
教案二:蚕宝宝的丝绸之旅目标:通过学习蚕宝宝的丝绸之旅,让幼儿了解到丝绸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丝绸的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
教学准备:PPT、蚕宝宝的画册,丝绸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张丝绸制品的图片,引导幼儿猜猜这是什么东西,然后让幼儿说出对丝绸的认识和使用。
2.呈现:通过PPT展示蚕宝宝和丝绸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丝绸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3.故事讲解:教师通过讲述蚕宝宝的丝绸之旅的故事,让幼儿跟随故事主人公一起感受蚕宝宝的成长和丝绸的制作过程。
4.制作实践:教师带领幼儿制作丝绸,让幼儿亲自体验一把制作丝绸的过程。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蚕宝宝的丝茧和制作丝绸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亲自脱茧、打丝、纺丝、织布等。
大班健康《蚕宝宝》教案(通用4篇)
大班健康《蚕宝宝》教案(通用4篇)大班健康《蚕宝宝》篇1活动目标:1、模仿蚕宝宝的爬行动作,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促进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
2、在蚕宝宝的自身运动中了解蚕一生的变化。
3、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验运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布袋21只、彩色丝带若干、录音机、磁带、安排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活动活动!2、集中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3、集体找春天。
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学习蚕爬。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师:“小腿缩一缩,屁股撅一撅,小手撑一撑,身体往前趴。
”(2)幼儿集体练习。
(3)个别示范。
师:我发现,有一只蚕宝宝爬的特别棒!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爬的!(4)幼儿再次练习。
5、采桑叶。
(设置难易不同的四条路径供幼儿选择)师:蚕宝宝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这儿有四棵桑树,大家仔细看看这几条路有什么不同?(幼儿发现:这四条路有的长、有的短,长的路爬起来困难一些;短的路爬起来容易一些。
)师:大家考虑一下,你想去哪棵树采桑叶吃?想好了吗?出发吧!6、吃桑叶。
师:桑叶真香啊!快坐下来吃点桑叶,休息一下吧!7、蚕吐丝。
师: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看到有蚕宝宝开始吐丝了。
8、蚕结茧、羽化成飞蛾。
师:蚕宝宝吐了许多的丝,把自己包在里面,结成了一个茧。
它在茧里变成了蛹,滚过来,滚过去,最后变成飞蛾飞了出来。
: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变抽象为形象使幼儿更容易接受。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
这节课不仅变抽象为形象,而且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并且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蚕的`生长及变化,更加了幼儿的印象。
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前紧后松;课堂节奏不好。
蚕宝宝大班科学教案
蚕宝宝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本次教案将以蚕宝宝为主题,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生命周期、饲养方法以及丝绸的制作过程,以此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2. 能正确饲养蚕宝宝,并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3. 了解蚕宝宝的特点和生活习性;4.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丝绸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蚕宝宝卵或幼虫;2. 饲料(桑叶或人工饲料);3. 饲养箱或容器;4. 锅、水、洗涤剂、布;5. 丝绸制作所需的丝线和树脂。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有关蚕宝宝的视频或展示图片;2. 引导幼儿观察,询问幼儿对于蚕宝宝的认识和了解。
二、观察蚕宝宝的生命周期(20分钟)1. 教师出示蚕宝宝卵,让幼儿观察;2. 询问幼儿对蚕宝宝卵的特点进行描述,引导幼儿了解蚕宝宝卵的孵化过程;3. 根据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展示图片或模型,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三、饲养蚕宝宝(2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饲养箱或容器,并讲解饲养蚕宝宝的方法;2. 引导幼儿参与饲养蚕宝宝,教师示范如何将蚕宝宝放入饲养箱,并提供桑叶或人工饲料;3. 询问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变化,监督幼儿的饲养过程;4. 鼓励幼儿与伙伴分享养蚕宝宝的经历,互相交流。
四、丝绸制作(30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丝绸的制作过程,包括蚕宝宝吐丝、吐茧和丝绸加工;2. 教师准备好所需材料,并向幼儿展示如何将蚕宝宝茧煮熟去脂、提取丝线;3. 引导幼儿参与丝绸制作,让幼儿亲自实践,体验制作丝绸的过程。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蚕宝宝的生命周期、饲养方法和丝绸制作过程;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于蚕宝宝的新认识和体会;3.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蚕宝宝和利用丝绸。
大班:蚕宝宝变形记
(一)游戏名称:《》
(二)游戏目标:
1.
2.
3.
(三)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
2.教具准备:
3.材料准备:
(四)游戏玩法:
1.
2.
3.
4.
四、延伸活动(XX领域)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标:
1.
2.
3.
(三)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
2.教具准备:
3.材料准备: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四)指导策略:
1.
2.
3.
4.
5.
二、主题活动(艺术领域)
(一)活动名称:《蚕宝宝变形记》
(二)活动目标:
1.
2.
3.
(三)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
2.教具准备:
3.材料准备: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
(2)
2.活动展开:
(1)
①
②
③
(2)
(3)
(4)
3.活动结束:
(1)
(2)
附:(请附上主题活动后的成品图片)
一日活动计划表
班级:大班
时间:下学期(4月)
教师:XXX
本日主题活动:
《蚕宝宝变形记》
目标来源(《纲要+指南》):
支持、鼓励幼儿尝试运用绘画、制作等美术手段制定计划、规则,描述简单故事情节,表达科学探索的过程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等。
具体内容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教学素材
备注
一、区域活动
(科学区)
《》
二、主题活动
《》
四、延伸活动
大班会变的蚕科学教案设计
大班会变的蚕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蚕宝宝教学目标:1. 了解蚕宝宝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蚕宝宝的外观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形状等。
2. 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如食性、活动时间、生长发育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外观特征。
2. 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第二章:蚕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讲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
2. 介绍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如体型、食量、颜色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记录蚕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变化。
第三章:蚕的食性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食性和食物来源。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讲解蚕的食性,如植物叶子、桑叶等。
2. 探讨蚕的食物来源,了解蚕与植物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蚕的食物来源,进行探究活动。
2. 观察蚕对不同食物的反应,了解蚕的食性。
第四章:蚕的茧和丝教学目标:1. 了解蚕茧的结构和丝的生产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讲解蚕茧的结构,如茧壳、茧丝等。
2. 介绍丝的生产过程,如蚕吐丝、丝的加工等。
教学活动:1. 展示蚕茧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茧壳和茧丝的结构。
2. 讲解丝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丝的加工过程。
第五章:蚕的生态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讲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促进植物生长等。
2. 探讨蚕的保护意义,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发展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探究活动。
2. 讲解蚕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蚕宝宝变变变教案
蚕宝宝变变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2.掌握蚕宝宝的饲养技巧;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蚕宝宝的特点;2.蚕宝宝的生长变化;3.蚕宝宝的饲养方法。
三、教学准备1.蚕宝宝的图片;2.蚕宝宝的饲养箱;3.桑叶等蚕宝宝的食物;4.水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蚕宝宝的特点。
•蚕宝宝是家蚕的幼虫阶段,通常为白色;•蚕宝宝身体呈长条状,由头、胸和腹三部分构成;•蚕宝宝身体上有一层细腻的头发,呈现柔滑光亮的光泽。
2.提问:大家知道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是怎样的吗?第二步:观察实验1.准备实验用的蚕宝宝饲养箱及蚕宝宝。
2.学生观察实验箱中蚕宝宝的外观,并记录下来。
3.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蚕宝宝的变化,包括体型、颜色和行为等。
4.学生根据观察情况,绘制蚕宝宝的生长曲线图。
5.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讨论蚕宝宝的变化原因。
第三步:探究与总结1.引导学生思考:蚕宝宝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它们的食物和环境有没有影响?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出一些结论。
•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是正常的生物发展过程;•蚕宝宝的食物和环境对其生长有影响,例如充足的食物和温度等。
第四步:展示成果1.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生长曲线图整理成报告。
2.学生依次进行报告展示,并互相交流讨论。
第五步:饲养技巧分享1.教师向学生介绍蚕宝宝的饲养方法,并给出一些技巧。
•饲养箱要保持干净,定期更换食物和清理蚕宝宝的粪便;•桑叶是蚕宝宝的主要食物,要保持新鲜,并适量喂食;•饲养箱要避免直接日光照射和强风吹袭。
2.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饲养经验和技巧。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了蚕宝宝的饲养技巧。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保护和爱护我们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大班会变的蚕科学教案设计
大班会变的蚕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蚕宝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蚕宝宝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蚕宝宝的名字、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蚕宝宝的活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讲解蚕宝宝对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1. 展示蚕宝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
2. 让学生触摸蚕宝宝,感受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组织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4. 讲解蚕宝宝对农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保护意识。
第二章:蚕宝宝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对蚕宝宝生长发育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 讲解蚕宝宝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3. 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蚕宝宝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讲解蚕宝宝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3. 组织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章:蚕宝宝的食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宝宝的食性。
2. 培养学生对蚕宝宝食性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蚕宝宝的食性,主要吃桑叶。
2. 讲解蚕宝宝吃桑叶的原因和特点。
3. 观察蚕宝宝吃桑叶的行为,了解它们的食性。
教学活动:1. 展示蚕宝宝吃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蚕宝宝的食性。
2. 讲解蚕宝宝吃桑叶的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食性。
3. 组织学生观察蚕宝宝吃桑叶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章:蚕宝宝的防御机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宝宝的防御机制。
2. 培养学生对蚕宝宝防御机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蚕宝宝的防御机制,包括外壳和毒素。
2. 讲解蚕宝宝外壳的作用和特点。
3. 观察蚕宝宝的外壳,了解它们的防御机制。
教学活动:1. 展示蚕宝宝外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蚕宝宝的防御机制。
奇妙的蚕宝宝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蚕宝宝大班科学教案引言:蚕宝宝是一种独特的昆虫,它们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和多样的生态功能。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本文将为大班幼儿介绍一堂关于蚕宝宝的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并理解其变化规律。
2. 能够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蚕宝宝、蚕茧、饲料叶子、大型放大镜、放大镜、图书、图片、拼图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明亮、整洁的教室,有足够的观察空间。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课堂时间:5分钟)通过展示蚕宝宝的图片、图书或拼图等,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你们知道蚕宝宝是什么吗?”、“蚕宝宝长成了什么样子?”等。
2. 观察蚕宝宝(课堂时间: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蚕宝宝放在观察盒中,让幼儿近距离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外形、颜色、运动方式等,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探索蚕宝宝的饮食习性(课堂时间:20分钟)教师给蚕宝宝提供适量的饲料叶子,并观察它们的进食行为。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观察,例如:“蚕宝宝吃哪部分的叶子?”、“它们吃完叶子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4. 观察蚕宝宝的蜕变(课堂时间:3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蚕茧供幼儿观察,并告诉他们蚕茧是蚕宝宝变成蛾子的住所。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蚕茧的形状、颜色和纹路等,并与之前观察到的蚕宝宝外貌进行比较。
5. 知识讲解(课堂时间:15分钟)教师利用图书或图片等教具,向幼儿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
教师可以讲解蚕宝宝的作用、蚕宝宝的生长周期和蚕宝宝对人类的贡献等知识。
6. 总结与展示(课堂时间: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做的蚕宝宝相关作品,如画画、手工制作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蚕(通用11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蚕(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蚕篇1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蚕宝宝长大及结茧的过程。
2.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观察的过程。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蚕宝宝结茧的艰辛,萌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蚕宝宝生长过程的PPT。
2.熟蚕的照片和图片,录像,纸和笔。
3.蚕茧几个。
三、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回忆经验。
提问:最近,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是谁呢?那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图片:这是小朋友画得蚕宝宝,它和你们讲得一样吗?(1)现在的蚕宝宝还吃桑叶吗?不吃桑叶的蚕宝宝叫什么名字?(2)蚕宝宝刚来时是什么样子?你们是怎样喂养的?(3)从蚁蚕到熟蚕它们是怎样长大的?请你们边看录象边商量,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蚁蚕到熟蚕的生长过程,3、幼儿分组画画。
4、蚕宝宝结茧。
(1)这些蚕宝宝长大后会干什么?它们是怎样结茧的?是不是这样呢?(2)幼儿看录像。
提问:蚕宝宝结茧要几天时间?当你看到蚕宝宝结茧这么辛苦,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学看,学了以后感觉怎样?5、蚕宝宝吐了丝,接了茧,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你们想知道吗?6、出示茧。
(1)茧里面有什么呢?它和吐丝前的熟蚕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2)老师总结:蚕宝宝真了不起,它从小变成大,从大变成不一样的东西。
那蚕蛹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7、幼儿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蚕蛹到底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活动延伸:关于蚕的一生还没有玩,我们将继续带领孩子在科学区中观察蚕蛹变成了什么?蚕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这样他们对小蚕的一生就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蚕宝宝》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蚕宝宝》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蚕宝宝》及教学反思《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蚕宝宝》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蚕宝宝》含反思!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通过听觉判断方向的能力,提高前庭功能,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1、环境的布置。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3、米袋人手一只。
4、铃鼓4 个,《健康快乐动起来》伴奏带。
5、桑叶若干6、彩带。
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1)、播放《健康快乐动起来》伴奏带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做运动吧!(2)、游戏:“做相反”幼儿听老师口令做相反动作。
“向前走—向后走—高人走—矮人走”2、玩布袋(布袋分散在四周)师:小朋友,你们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大家想一想,布袋可以怎么玩呢?看谁能玩的跟别人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玩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当老师唱《两只老虎》时,请小朋友赶快回到原来的位子上去。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
)3、说一说米袋可以怎么玩。
4、出示“蚕宝宝”的图片,了解它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幼儿集体在地上做蚕宝宝走路)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5、“蚕宝宝”游戏(1)师:小朋友玩的真不赖,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来,变--变--变!(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蛾”。
A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教师作为喂桑叶的人,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的方向。
大班会变的蚕科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会变的蚕科学教案设计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大班幼儿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理解。
2. 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 观察记录表。
3. 画笔、彩纸等绘画材料。
环境准备:1. 安静、明亮的教学环境。
2.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发幼儿对蚕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包括受精、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3. 观察和表达:带领幼儿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蚕的变化。
4.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纸绘制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表达时的表现。
3. 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五、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在家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并记录下来。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蚕的生长变化主题的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3. 科学探究: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扩展幼儿的科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绘制的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总结蚕的生长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表达时的表现。
3. 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八、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在家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并记录下来。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蚕的生长变化主题的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3. 科学探究: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扩展幼儿的科学知识。
蚕的变化大班科学教案
蚕的变化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过程;2. 观察蚕的生长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观察的习惯;3.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蚕的养殖箱、蚕食槽、蚕的饲料(桑叶)、放大镜、图画资料等;2. 教学环境:室内或室外的教室,保持空气流通。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吗?蚕是一种小昆虫,它可以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Step 2: 观察蚕的外貌和习性1. 老师向学生展示蚕的图画资料,并介绍蚕的外貌特征。
2.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
3. 学生们结合观察结果,交流讨论蚕的特点和习性。
Step 3: 蚕的生命周期1.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并给出生命周期的图示。
2. 学生们观察图示,通过图示来理解蚕的生命周期,明确蚕的变化过程。
3. 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蚕的生命周期。
Step 4: 种蚕实验1. 教师布置种蚕实验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种蚕实验材料。
2. 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蚕的饲料放入蚕食槽中;b. 将蚕放入蚕食槽中;c. 每天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d. 观察并记录蚕的变化过程。
Step 5: 分组讨论1. 学生们按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2. 分析讨论蚕的变化过程,找出规律和特点。
Step 6: 总结归纳上述实验和观察过程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蚕的变化过程,并做出相关图示。
四、教学延伸:1.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观蚕的养殖场或室内展示区,进一步了解蚕的生态环境和养殖过程。
2. 学生们可以尝试进行更多的种蚕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蚕的种类在生长和变化上的差异。
3. 学生们可以通过绘制蚕的生命周期图、制作蚕变化模型等方式,展示他们对蚕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观察实验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蚕宝宝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科学蚕宝宝的变化教案及反思科学蚕宝宝的变化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过程。
2. 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变化。
3. 理解蚕宝宝变化的原因和生态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资源:1. 蚕宝宝(饲养箱、桑叶等)2. 放大镜或显微镜3. 图片或视频展示蚕宝宝的变化过程4. 学生笔记本或观察记录表格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张蚕宝宝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蚕宝宝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蚕宝宝是如何变成蚕茧的吗?”探究活动:3. 分发蚕宝宝并饲养箱和桑叶给学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照顾蚕宝宝。
4. 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外观特征,如身体颜色、形状等,并记录在笔记本或观察记录表格上。
5. 学生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蚕宝宝的细节结构,如触角、足部等,并记录在笔记本或观察记录表格上。
6. 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包括孵化、蜕皮、生长等。
7. 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并记录在笔记本或观察记录表格上。
总结活动:8. 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9. 引导学生总结蚕宝宝变化的原因和生态意义,如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等。
10.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如“蚕宝宝的变化过程与其他昆虫有何不同?”11. 提醒学生将观察和记录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或展示,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然而,教案中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包括:1.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关蚕宝宝的知识,以便在引入活动中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2. 在探究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记录,如观察蚕宝宝的呼吸、运动等方面。
3. 在总结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更多的合作学习和思考。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够理解蚕宝宝变化的原因和生态意义,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生态意识。
蚕宝宝大变样教案
蚕宝宝大变样教案教案标题:蚕宝宝大变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过程;2. 掌握观察、记录和描述蚕宝宝的外貌特征;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教学主题,与学生交流关于蚕宝宝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蚕宝宝的了解程度。
2. 展示一张蚕宝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宝宝的外貌特征。
探究活动:3. 分发蚕宝宝的观察记录表格给学生,并解释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4. 准备一组蚕宝宝的卵、幼虫、蛹和蝶子,让学生观察并按照观察记录表格记录蚕宝宝的外貌特征。
5. 学生观察完成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并对比不同阶段蚕宝宝的变化。
拓展活动:6.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蚕宝宝的变化过程。
例如,观察不同温度对蚕宝宝的影响等。
7.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8.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蚕宝宝的变化规律。
归纳活动:9.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观察和实验过程,总结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10.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记录,完成一篇关于蚕宝宝变化的小结。
评估活动:1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格、实验设计和小结,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学生对蚕宝宝变化的理解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蚕宝宝的观察记录表格;2. 蚕宝宝的卵、幼虫、蛹和蝶子;3.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录其他昆虫的变化过程;2. 组织学生参观蚕宝宝养殖场或昆虫展览,加深对蚕宝宝变化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小结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蚕宝宝变变变
大班科学教案蚕宝宝变变变大班科学教案:蚕宝宝变变变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大班科学教案的主题是“蚕宝宝变变变”,通过对蚕宝宝的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蚕宝宝:准备一些活蚕宝宝和蚕茧;2. 硬纸杯:一个纸杯用来装蚕宝宝;3. 蚕食品:准备一些蚕宝宝的食品,如桑叶;4. 放大镜:用于观察蚕宝宝的细节;5. 纸和铅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6. 变化图:准备一些蚕宝宝变化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在幼儿园教学区的一角放置蚕宝宝的容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蚕宝宝,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会变化吗?我们能不能观察一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蚕宝宝”两个字,鼓励幼儿提出他们对蚕宝宝的疑问。
2. 探究 (20分钟)(1)观察蚕宝宝:教师将蚕宝宝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让幼儿围坐在容器旁边,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身体有哪些部分?有几只脚?有几只眼睛?”鼓励幼儿用手指指着蚕宝宝身上的不同部位进行观察。
(2)记录观察结果: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纸和铅笔,让他们将观察到的蚕宝宝的特征绘制下来,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也可以画出一个蚕宝宝的简图,帮助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 (30分钟)(1)喂养蚕宝宝:教师将蚕宝宝放在纸杯内,然后将蚕食品放在纸杯旁边。
教师可以向幼儿解释:“蚕宝宝需要吃食物才能生长,我们喂它一些桑叶。
”鼓励幼儿观察蚕宝宝吃食物的情况。
(2)记录蚕宝宝的生长:每天给幼儿的纸上画一个小圈,让幼儿记录下每天蚕宝宝的变化情况。
幼儿园大班观察教案《蚕宝宝变成小蝴蝶》
幼儿园大班观察教案《蚕宝宝变成小蝴蝶》教学主题:《蚕宝宝变成小蝴蝶》观察授课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理解“变态”现象。
2. 学习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拓宽视野。
教具准备:1. 蚕宝宝和蚕茧各一只2. 彩色白板笔、卡纸、彩色粘纸、剪刀、胶水、笔3. 各生长期的蚕宝宝、蚕茧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问:“大家知道蚕宝宝能不能变成小蝴蝶?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展示蚕宝宝和蚕茧摆放在教室里。
2. 观察环节(15分钟)教师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蚕宝宝和蚕茧,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大小、形状、外貌和特征,并记录在白板上。
观察结束后,让幼儿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讨论环节(10分钟)教师发起讨论,问孩子们蚕宝宝会不会变成小蝴蝶,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总结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4. 实验环节(20分钟)教师将蚕宝宝转移到一个透明的容器里,并不断添加桑叶。
同时,教师告诉幼儿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蚕宝宝的变化,让幼儿观察蚕变成茧的过程,并记录在白板上。
当蚕宝宝变成蚕茧时,教师鼓励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说说蚕茧为什么能保护蚕宝宝,并阐述蚕宝宝在蚕茧里所经历“变态”过程。
5. 制作环节(25分钟)幼儿使用卡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纸,制作蚕宝宝和蚕茧,并标上每一个生长阶段的名字。
6.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请一名幼儿向全班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同时展示制作的蚕宝宝和蚕茧。
教学反思:此节课通过举办观察、讨论和制作环节的方式,让幼儿们真正地了解了蚕宝宝变成小蝴蝶的过程,并且学习了如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写作总结。
整个过程幼儿们表现很好,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
2024年【精品】幼儿园蚕宝宝教案
2024年【精品】幼儿园蚕宝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身边的科学》,具体章节为“可爱的蚕宝宝”。
内容详细包括: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与人类的联系,以及如何观察和照顾蚕宝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基本生长过程,认识蚕宝宝与人类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学会观察和照顾蚕宝宝。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宝宝的基本生长过程、生活习性以及如何照顾蚕宝宝。
难点:让幼儿理解蚕宝宝与人类的联系,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宝宝生长过程的图片、蚕宝宝观察箱、放大镜等。
2. 学具: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蚕宝宝观察箱,引导幼儿观察箱内的蚕宝宝,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讲解蚕宝宝的基本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发育特点。
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蚕宝宝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照顾蚕宝宝,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纸制作蚕宝宝手工,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观察蚕宝宝和制作手工的过程与感受。
展示优秀的手工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蚕宝宝》2. 内容: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生活习性:吃桑叶、吐丝、结茧与人类的联系:丝绸、关爱小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蚕宝宝的一周生活请幼儿每天观察蚕宝宝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示例:第1天: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身体变得胖嘟嘟的。
第2天:蚕宝宝开始吐丝,把自己的身体包裹起来。
2. 课后实践:与家长一起照顾蚕宝宝,关爱小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三春天的聚会
蚕宝宝变变变
备课班级:大六
活动目标:
1、了解蚕宝宝一生的变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重难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叶子、透明袋子、小蝌蚪的动作表演,音乐《蚕的一生》视频。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1 、表演小蝌蚪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小青蛙)小蝌蚪长大了,学了很多本领,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也明白了自己长大要经过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你想不想当一会小蝌蚪慢慢的变成小青蛙呀?(播放音乐小蝌蚪))原来有些动物长大要经过身体上的一些变化。
嘘!你们有没有听到哭的声音,
2、了解卵变成蚕的过程
(打开卵的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声音,(幼儿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回答后打开幻灯片)快看这个小小黄色的的小房子里真的出来了个小动物,什么色的?猜猜它是谁?(幼儿猜想)哦,这个小动物说他是蚕宝宝,这个小小的房子就叫卵,谁来学一学从卵里怎样出来的?(幼儿表演)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出来的,(出示视频)你说她为什么哭了,原来一出来根小蝌蚪一样就没有看到妈妈,所以蚕宝宝哭了,到处找妈妈。
(你知道它的妈妈是谁吗?幼
幼儿活动
1、让幼儿知道原来有些动物
长大要经过身体上的一
些变化。
2、幼儿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
进行猜想了解卵变成蚕
的过程
儿自由回答)
3、了解幼虫变成虫的变化过程
蚕宝宝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看到一条花蛇经过,长得跟它有点像就问它是不是我的妈妈?花蛇阿姨说:“我才不是你的妈妈呢,你看你长得又黑又瘦,一点也不漂亮,肯定是缺少营养,挑食了,蚕宝宝看了看自己的确是又瘦又黑,你说接下来蚕宝宝会怎样?(吃蚕叶)你想想它不挑食多吃菜会变成什么样?(出示幻灯片幼虫)谁来学一学怎样爬怎样吃桑叶?(幼儿表演)接下来看看蚕宝宝吃桑叶。
(出示视频)
蚕宝宝每天都吃还多的桑叶,它会变成什么样?(又长胖了)(出示幻灯片成虫),小蛇不再不理他,也跑过来跟他玩,小朋友长大衣服会变小了,蚕宝宝会怎样?(换衣服),你想想蚕宝宝怎样换衣服?(幼儿表演)接下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视频)你知道它要换几次衣服吗?(儿歌)
4、了解蚕宝宝作茧以及破茧而出变成飞蛾的变化过程
蚕宝宝长大了,他很勇敢,坚强,既使妈妈不在身边,而且他学会了更多的本领,就像小朋友们一样,长大了,也学了好多的本领,画画,唱歌,跳舞,蚕宝宝也学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本领,你知道吗?(出示图片)(幼儿表演)(出示视频)吐出的丝有什么用吗?还用做丝绸,棉被,给人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小朋友们认真学习,长大后学了本领也可以为国家和人们做出更大的贡献。
蚕宝宝棒不棒?给予掌声鼓励。
蚕宝宝用吐出的丝还给自己盖了一个新房子,因为以前的卵房子太小了,蚕宝宝在这个大房子里面睡的可舒服了,(出示图片)你猜他还会变成什么样?(出示图片)时间长了,他又变成了蛹,然后变成了飞蛾,破茧而出,(幼儿表演作茧到破茧而出)(出示视频)
5、教师小结蚕宝宝一生的变化过程。
蚕宝宝经过自己的变化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谁呀。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生长变化吧。
(出示蚕宝宝的一生课件)
6、表演游戏:让我们一起来变成一只蚕宝宝吧,幼儿跟随音乐表演蚕宝宝的变化过程,用动作来表演它的吃桑叶、蜕变、吐丝、作茧、破茧而出。
【活动延伸】
1、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他们的生长变化?还有哪些小动物跟蚕宝宝一样生长时身体发生变3、继续观察。
幼儿了解幼虫
变成虫的变化过程。
4、了解蚕宝宝作茧以及破茧
而出变成飞蛾的变化过
程
化?
2、幼儿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蚕宝宝的变化过程。
3、幼儿回家根据连环画给爸爸妈妈讲述蚕宝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