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十种题型
古诗鉴赏的11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丨
古诗鉴赏的11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丨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古诗词鉴赏试题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分析介绍
古诗词鉴赏试题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分析介绍古诗词鉴赏试题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分析介绍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无论全国高考试题还是各地方自主命题,古诗鉴赏都是必考题型之一。
从分值来看,一般都在八分左右。
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重点。
从学生答题及反映来看,这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反映对古诗鉴赏题往往无从下手。
在此,笔者总结了十种常见题型的解答对策,以期对广大考生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题型一: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赏析写景诗常用的术语有以下几种:①景物的层次感,即景物的高低远近。
只要景物按由高到低、由远到近或相反的顺序规则排列,景物就会产生层次感。
②景物的动静。
或者是以动衬静,或者是以静衬动,或者是动静结合。
③景物的色彩。
写景物一般都要涉及到色彩,鉴赏时要对此做出点评。
④形象鲜明。
写景时会写到鸟、花等形象,这时可从形象逼真鲜明的角度做出点评。
⑤大处着墨、工笔细描。
如果景物描写起笔是从宏大的景物开始的,如从天、山这样的景物,这就叫做大处着墨。
如果对细微处细致刻画,这就叫工笔细描。
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问题: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参考答案: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
先由远到近:远景如(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
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
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松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题型二:赏析诗歌景与情、动与静的关系赏析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答题步骤是:①写了何景,要求回答是具体的景,可引用诗中的原词。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重点题型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重点题型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1、明确概念: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有两种情形:(1)诗人自己的形象。
直接倾诉自己真实的经历遭遇和思想情感。
(2)所寄托借助的形象。
诗人往往借助其笔下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2、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古诗鉴赏十种规范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十种规范答题模式》: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型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抓修饰词:动词、形容词,抓叠词、拟声词、颜色词)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6、第六种模式:判断观点型7、第七种模式:对比鉴赏型8、第八种模式:一句在全诗作用型9、第九种模式:鉴赏思想感情型10、第十种模式:鉴赏形象型示例解释:如: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1)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写动、以声衬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明、暗对比、乐景写哀、哀景衬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白描与工笔、对比);(3)修辞手法(描写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排比、对偶、反复;表达类:设问、反问)(4)其他:比兴、象征、渲染、烘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开门见山、作铺垫、埋伏笔等等。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完整版)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题型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题型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公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题型三:理解诗句意义型1.提问方式: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教师版)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一)“诗眼”炼字型(二)意象、意境分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答题技巧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等。
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1)释含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翻译诗句)(3)点作用: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示例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钟”和“割”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钟”指聚集。
“割”指分割。
大自然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了泰山,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了清晨和黄昏。
“钟”字和“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秀丽和高耸,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阔”字更好。
“阔”字指开阔,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阔”字直抒胸臆地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练习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足”字用得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足”指充足。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年景里准备了充足的菜肴来招待客人。
“足”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家人招待客人的热情,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练习二:“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答:不能。
“闲”指空闲,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古诗鉴赏题型(共8篇)
古诗鉴赏题型(共8篇)篇1:古诗鉴赏题型古诗鉴赏题型2.题眼型,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二﹚。
(题眼,标题中的关键字或关键词)提问方式: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问变体:诗题为“某某字”,通篇虽无“某某字”,但句句紧扣“某某字”。
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第一种:逐句式。
即依原句的顺序一句一句地简析之。
第二种:析点式。
这个点,就是回答问题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现手法的方方面面。
具体步骤:(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
(2)结合诗句简析。
示例:四川高考题(第一种)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筇:此代指竹杖。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高考辅导《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二﹚》。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尤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第二种)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箨龙,就是竹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问: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
答:(1)以景写幽。
(步骤1)用“湖山胜处”、“野径斜”、“水满”、“草深”写出初夏景色之幽美。
(步骤2)(2)以动衬静。
(步骤1)用“下鹭”衬托“水满”的幽静。
(步骤2)(3)以声衬静。
(步骤1)用“鸣蛙”衬托“草深”的幽静。
(步骤2)篇2:古诗鉴赏古诗鉴赏专题第三讲意境第四讲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习题试做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六大题型及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
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d、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诗句有三种类型:1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2情重,景散,意明;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13种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
13种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高考古诗词鉴赏11类题型
一、分析“诗眼”型(一)句中诗眼1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设问变式:诗中某句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宇(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l词)中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二)全篇诗眼1、概念解说: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2、提问方式:(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
请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二、分析句意型1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三、分析主旨型1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设问变式:(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四、分析语言风格型1设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设问变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最新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五)情感赏析型(一)“诗眼”型、炼字型●题目形式(1)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好?为什么?(2)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1: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示例2: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问: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阔”字更好.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失”字更好. “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三)表达技巧型●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示例1: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问: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示例2: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四)语言特色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示例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五)情感赏析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答题要点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示例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答: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示例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作业布置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 ,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 .(填两个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了解常见的题型以及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对于提高诗词鉴赏的得分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常见的几种题型。
一、意象分析题意象是诗词中用来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形象。
在这类题型中,通常会要求考生指出诗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并分析其蕴含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请分析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明月”这一意象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等情感。
在《静夜思》中,作者身处异乡,看到床前的明月,自然引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通过“明月”这一意象,烘托出了孤独、寂寞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意境描绘题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境界。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词所展现的意境。
比如:“描绘王维《山居秋暝》中所展现的意境。
”应对方法:在描绘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明月、清泉、竹林等,然后结合诗人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展开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山居秋暝》,可以这样描绘:“在初秋的傍晚,空旷的山间,新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的缝隙洒下,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
竹林里传来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莲叶摇动,那是渔船顺流而下。
整个画面宁静而优美,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三、表达技巧题表达技巧涵盖了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手法,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这类题目会让考生分析诗词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举例:“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解答要点: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突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变迁。
中考古诗词鉴赏10类题型答题技巧归类
中考古诗词鉴赏10类题型答题技巧归类一、诗歌形象类: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举例】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高洁傲岸的形象。
(如XXX)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XXX)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XXX)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XXX)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XXX)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XXX)答题示例1、人物形象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XXX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XXX,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返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XXX形象。
答案】步骤①XXX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世俗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②前四句通过对XXX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XXX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XXX的潇洒疏放;③作者经由过程XXX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寻求。
2、事物形象例题2】浏览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XXX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XXX未消。
问:诗人是若何借XXX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①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比喻、XXX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③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中考古诗词观赏10类题型答题技巧归类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XXX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XXX四面钩疏箔,卧看XXX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步骤①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诗歌鉴赏十大易考题型及解题对策
诗歌鉴赏十大易考题型及解题对策作者:杨由民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第07期一、怀古(讽喻)诗:怀古诗一般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品味技巧手法。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面对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感叹自己年过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无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面对小朝廷苟且偷生,抨击社会现实,抒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有的咏史怀古诗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并不在其诗中,诗人的感慨只是借史抒怀的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命题标志:在标题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答题指向: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013全国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有隐字”,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
珠由泪点所成,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
作者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
“化为血”,就是化为乌有,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原有的财物,被剥夺一空,而官家的征敛,仍有增无减,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了。
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
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一松柏古典诗词鉴赏12大题型1.炼字品析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6.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8.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12.综合评价1.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例一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陂(bi):水岸。
漪:水波纹。
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通关演练1.品读诗词,完成其后题目。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下面这首诗第二句中“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内容理解题型阐释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例一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二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十种题型古典诗文11-14 1446古典诗词鉴赏十种题型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
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
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
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
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
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
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
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三、从诗词意境上置疑。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
因此,探究诗词意境便成为考查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问题:(1)在词的上片中,词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句的意境。
【分析】:(1)略。
(2)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
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
不仅如此,词人有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无垠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向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四、从表达技巧处置疑。
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准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各种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
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描写或抒情。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 (2003年赤峰统考)【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
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
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五、从思想感情处置疑。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
它是诗歌的生命。
古人云:诗言志。
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
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的思想感情。
而要想准确地把握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
在试题的设置中,准确地把握的思想感情往往为置疑点。
例:5、阅读王安石词《浪淘沙令》,完成试题。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
王安石填此词,正推行变法。
问题:这是一首咏史词,凡咏史之作都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王安石怎样的情感?(2003年通辽统考题)【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
文中的伊尹和吕尚之所以建功立业,除自身的才干外,更重要的是遭逢明主。
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当然首先要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持。
因而该词正表现出王安石的这一希冀以及他推行表法的决心和勇气。
六、从风格流派置疑。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
因而,欣赏诗歌的风格也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觳纹枰。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问题:(1)苏轼,开创宋词派的词风。
我们读过他的代表作和。
(2)这首词在写作技法上用的诗词家常用的。
(3)本词的艺术风格是(2003年淄博统考题)【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风格及其它。
参考答案:(1)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2)以有声衬无声,以动景衬静景(3)豪放而飘逸。
七、从分析形象处置疑与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能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而最多的却是诗歌中描绘的景或物。
无论怎样,诗歌中的形象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因而只有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思想。
于是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的首两句描绘了的环境。
(2)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002年包头市统考题)【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形象。
通过读诗,从中可见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八、从构思结构上置疑鉴赏诗歌首要条件是读懂作品,即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这包括诗歌的写作构思,也包括诗歌的即景抒情、由事议等等常见的结构方法。
因此在阅读诗歌时,我们既要注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法,还要注意诗歌的意义上的单元划分,结构上的总结和前后照应等内容。
因而,分析诗歌的结构便成为高考的置疑点。
例: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题:试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 (2003年成都统考题)【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结构。
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
其实这正是的自我写照,表现了此人品格的骨膏,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九、从语言艺术处置疑。
诗歌的语言是构建诗词的基本要素,犹如文学的大门,只有充分地鉴赏语言才能探索到文学殿堂的真善美。
因而,评价作品的选词炼句的功夫、修辞格的运用及其效果、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含蓄性、凝练性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便成为高考得置疑点。
例: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天仙子张先是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问题:(1)这首词的上片中,“送春春去几时回”句中的两个“春”字,结合上下文来看,含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春”指,后一个指。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遣词造句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从炼字的角度谈谈“弄”字的妙处。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艺术。
(1)的前一个指季节,大好春光。
后者既指年华的易逝,,又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
而(2)在有月而多云的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况下,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丰姿神采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但是忽然出人意料,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姣妍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世人带来意外的欣慰。
一个“弄”字就传达出了这种特有的情态。
十、从运用典故上置疑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因而高考出题者常常在运用典故处置疑。
例: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问题:“别来沧海事”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是怎样“言别”的?【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运用典故的艺术。
这里的“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现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诗中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想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在深秋时节奔波于重山阻隔的巴陵道上的情景,表现“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跟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